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纹理=肌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天然的纹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天然的纹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a9fcc1cf84b9d529ea7a3e.png)
(设计意图:考查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与制作技法及能否表现出一张有趣 的作品。) 6、作业展评。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相互观摩,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发现别人作品的美,及自己作品中存在哪些优缺点。) 四、拓展阶段 师:大自然中美丽的斑纹可多了,看,老师还找到了这么多有趣的斑纹来创作 成画 (师出示一些用其它天然的斑纹创作的画面:用白菜跟树叶拓印成的花;用 手掌拓印添画成的长颈鹿;用羽毛拓印添画成的孔雀;) 师:请同学们课后再去寻找更多的斑纹,并利用它们创作组合成一幅幅有趣的 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板书设计:
充分感受各种不同事物的肌理美。 教学难点:
能否掌握拓印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添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演示法、展示法、启发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室、多媒体设备、 教师:课件,制作好的范图。
学生:收集到的树叶,水彩用具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具整理。 二、导入阶段:
天然的纹理 ↓
制作方法:拓印 制作步骤: 1、联想
2、拓印 3、添画
质地、色彩、纹理 ↓ 肌理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用水彩拓印的方法来表现叶子美丽的斑纹(板书) 师:请大家拿出你们带来的叶子摸一摸,是不是一面比较粗糙,一面比较光滑? 我们应该把水彩颜料涂在光滑的一面还是粗糙的一面呢? 生回答,师小结。 (师示范) (将叶子铺在报纸上,用水彩涂于物体的表面,不加水,顺着叶脉刷水彩,再 轻轻压在纸张上,再将叶柄掀起,印出它的纹理。 )
4、欣赏作品,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 看一看 (师出示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如何用叶子进行组合作画 ) 说一说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叶子,并进行想象,说一说,你要用你的叶子来做 什么样的画面? (生回答,师引导)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制作时有较好的思路和创意。) 5、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用水彩拓印的方法拓印树叶的肌理,并在拓印的基础上,添画成画。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天然的纹理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天然的纹理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b71b02c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7.png)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天然的纹理_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成效带给自己的专门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二、教学重难点:1、能否明白得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课前预备: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时期(一)摸一摸,说一说。
(引导学生认识肌理)1、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发觉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漂亮,积存一些视觉和触觉的体会。
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现出来,让学生观看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受?3、教师能够示范:树皮给我的感受是粗糙的,丝绸的感受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能够指导学生做一些对比,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受比皮革温顺;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二)看一看,猜一猜。
观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三)想一想,说一说:如何来拓印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学一学,试一试。
二、进展时期1、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截了当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制作肌理成效的方法还有专门专门多,教师也能够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能够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漂亮的斑纹。
2、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专门理想的成效却也不是专门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刻去尝试,同时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缘故,谈谈失败的缘故,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如此会使学生更快地把握拓印的方法。
学生能够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3、作业展现:评评自己的作业,评评他人的作业。
三、收拾与整理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因此,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刻让学生收拾物品。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9课 天然的纹理 ▏人教版 (共28张PPT)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9课 天然的纹理 ▏人教版 (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19c9ae195f312b3169a578.png)
现在快动手试试吧!
课堂作业:
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材料,选择一种自己喜欢 的方法,尝试完成一幅拓印画,感受欢的1-3种纹理来 作画。 2、注意水分的控制。 3、注意颜色搭配。 3、保持画面、桌面干净整洁。
第九课: 天然的纹理
2、想一想,说一说
为什么它们的纹路都 有些不一样呢?
每一样物体具有不同的肌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 都有不同的指纹。
思考:
上面这些画是怎样表现出 来的呢?
拓印法: 1、用颜料或油墨涂在凹凸不平 的物体的表面上,再用纸将其 拓印下来,构成肌理效果。
谢谢观赏!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天然的纹理 ▏人教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天然的纹理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2c16bc6137ee06eff91898.png)
感感受。
师:在艺术创作中,肌理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不同的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布纹肌理传达一种亲切、柔和、质朴的意境,石块肌理 使人感到生动、稳重、悠远,再例如细腻光亮的光面,会 给人轻快、活泼、冰冷的感觉,而平滑无光的质面会给人 含蓄、宁静、质朴的感觉。
肌理这个名词对小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它主要是指纹理、色彩,例如:指纹、树纹、叶纹等等,从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则或无序的种种变化,并尝试表
现。从尝试中感受肌理对于形象的强化作用,侧重于触觉肌理的感受表达。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认识肌理,了解不同的肌理带给人的独特感受,并尝试用拓印,压印,绘画等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效果,创作一幅山水画。
师:在绘画创作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
产物。利用不同的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呈现
出神奇的视觉感受。
(3)引导学生欣赏同龄人作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
不同的创作手法。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学生的作品,看看他们的作品是否
也运用了肌理进行创作呢?表现了哪种肌理效果?利用了
哪些工具材料,运用了哪种表现技法?
重,很好地表现出山水的壮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震撼。
感悟方法
“皴”是国画中运用淡干墨侧笔表现山石,峰峦的折痕,
树身表皮肌理的一种技法。常见的皴法有雨点皴﹑卷云皴、
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
(2)拓印:涂油墨或颜料,在凹凸不平的物质表面着色,然
后均匀地在纸上挤压,印出肌理。学生动手尝试用印泥印
出指纹,并指导进行添画。
案例名称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1392c26f78a6529647d53ea.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第9课《天然的纹理》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触摸、观看,说出不同材质、不同纹理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采用不同的拓印的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3、能够用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制作一副美丽的拓印画。
教学重点:感受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掌握两种基本的肌理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对肌理表现方法的拓展性思考。
教具准备:3张白纸(贴在黑板上)、树叶、颜料、调色盘、水瓶、吸水布、毛笔(大中小)、油画棒、彩笔等。
学具准备:1张白纸、树皮、树叶、小石块、颜料、调色盘、水瓶、吸水布、毛笔(大中小)、油画棒、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纹理。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可以通过看、摸等方式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加以辨别区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物体的神奇魅力!同学们,把小手拿出来,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脸、头发、身上的衣服、桌子和凳子,说说这些东西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不一样!有的软绵绵的、有的硬邦邦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小结:同学们的这些感受是由于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质地、手感。
二、预习展示,寻找纹理。
(课前准备情况展示:师:上节课老师给了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任务,是什么?生:收集有天然纹理的物体!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谁来展示一下?生:分别展示各自收集的物品,并回味收集的乐趣。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体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美,是天然的纹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天然的纹理》。
板书课题:《天然的纹理》三、辨别体验,表现纹理。
选出三种质地不同的展示到黑板上,然后请几个同学上来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
看起来怎样?摸起来怎样?拓印效果怎样?)生:说出自己的感觉。
(引导:粗糙、光滑)师小结:同学们的这些感受是由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质地、手感、纹理所产生的一种肌理效果。
因为纹理不同,所以留在纸上的痕迹也就不同。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九课《天然的纹理》教案1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九课《天然的纹理》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ff27e9ad1f34693daef3e48.png)
《天然的纹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学会表现肌理的简单方法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发现日常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学习用拓印的方法采集纹理,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纹理,感受不同纹理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美丽纹样,并巧妙的利用纹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
三、教学策略“肌理”是指自然界物体或人造物体表面所呈现的纹路、纹理。
可以使人利用触觉或视觉感受物体的质感,美术作品中常常运用肌理的组织来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物体表面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欣赏、触摸、观察等学习活动,尝试运用简单的拓印方法采集各种纹理,并组合这些纹理表现完整的画面。
可以采用“感受纹理──寻找纹理──表现纹理──欣赏纹理──创作纹理”的教学策略。
首先从贴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入手,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趣味的活动发现不同事物的具有不同的质感,感受天然的纹理的独特触感和视觉效果;接下来通过欣赏大自然中丰富的纹理深入感受不同纹理的点、线、面的不同美感特征,鼓励学生寻找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纹理,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表现纹理,并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学习两种不同的印制纹理的方法,解决印制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材料的选择,探究表现纹理的多种方法,了解湿染法、刮画法、吹画法等多种有趣奇妙的表现方法,丰富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另外通过学生作品的欣赏,明确画面构图与颜色选择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构思,运用不同的工具与材料,选择喜欢的方法创作出多种多样的纹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d7bcbb7856a561252d36fbf.png)
《天然的纹理》教案课题:《天然的纹理》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不仅用眼睛观察,还能用触觉去感知身边的事物,并且掌握如何表现肌理的不同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大胆表达自己感受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这几年的美术训练,已经形成了一些造型、表现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这对于学生掌握新知及表现肌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性思维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运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性思维和大胆表现大自然中肌理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说出不同肌理带给自己独特感受。
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能掌握拓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肌理,感受天然纹理的美感,并且强化这种肌理美感。
教具准备:收集树叶、羽毛、图片、水粉套具、范画和课件等资料。
学具准备:收集树皮、扇贝、树叶、藕片、水粉套具、油画棒、记号笔、纸、等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组织教学,强调学具摆放整齐、有序。
二、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初步感受、了解什么是“肌理”和“触觉肌理”。
师生共同问好,启发谈话。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好不好?生:好。
师:生活中我们习惯了用眼睛来观察感受周围的事物,今天我们不用眼睛,你还能知道吗?老师在这个箱子里准备了几件东西,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乖,老师让他来摸一摸。
师:现在,我们让这个同学闭上眼睛,用手触摸里面的东西,你们就睁开眼睛触摸你们前面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实物,然后说一说你摸到的东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位小朋友还要猜猜它可能是什么东西?好,看谁对物体的描述是否恰当、清晰。
学生:准确描述并猜出物体。
(讲台生:我摸到的东西感觉毛茸茸的,还光滑细腻,中间有一根又长又硬的东西,它可能是羽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天然的纹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天然的纹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48c3f1680203d8cf2f2422.png)
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概述:《天然的纹理》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三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时定为一课时;本课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关于“肌理”的知识,并能用不同的拓印方法来表现肌理。
使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美。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肌理这个名词是较难理解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它主要是指纹理、色彩,例如:指纹、树纹、叶纹等等,从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让学生从中发现斑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能感受斑纹的美进而用拓印的方法进行尝试表现,从表现中感受肌理的美。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肌理”这种太专业的概念是较难理解的,因此,本课主要通过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中一些事物肌理的审美,及用身边常见的事物——树叶来表现这种美入手,主要用水彩用具进行绘制,三年级学生对于水彩用具的掌握可能还不是特别熟练,所以在这方面,师应加强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发现生活中一些天然的肌理。
情感目标:能够感受到天然斑纹的美。
技能目标: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的方法表现一张作品。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各种不同事物的肌理美。
教学难点:能否掌握拓印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添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演示法、展示法、启发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课件,制作好的范图。
学生:收集到的树叶,水彩用具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具整理。
二、导入阶段: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艺术家,她为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设计了一件属于它们的外衣,让我们能够很好地辨认它们!那么,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先来认一认,猜一猜,这些图片是什么事物身上的一部分?(师出示某些事物其中一部分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它们的肌理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事物)这些事物分别是:贝壳、孔雀、斑马、树木的年轮、羽毛师小结:刚刚我们看到的事物,它们都拥有不同斑纹,这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美,是天然的斑纹,今天我们就来发现和表现这种美!板书课题:《天然的纹理》(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肌理,并感受肌理的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 2014秋)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 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ffc3ad351eb91a37f1115cdf.png)
小学美术三年上册第九课《天然的纹理》教案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度,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受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纹理。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将通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物体的天然纹理所具有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纹理的这些特点进行再创作,引导学生用视觉感受和触觉感知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独特美感。
本课教材对拓印的方法、步骤做了详细示范,选用的学生作品也明确了拓印和添画的方法。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表现物体纹理美的大量精美图片及艺术家作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了解纹理的含义。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探索表现纹理的方法,了解拓印、添画的表现技法,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这些都为学生们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做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大自然中各种物体独特的纹理之美。
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会运用不同方法表现纹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了解纹理的制作方法,能够用生活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制作一件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纹理,并说出不同纹理给自己的感受。
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的创作。
教法与学法:学法:讲授法,观察法,感受法,演示法,讨论法教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各种不同纹理的材料、水粉颜料、不同的制作工具、范作、课件。
纹理=肌理
![纹理=肌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49a5f249649b6648d747eb.png)
纹理=肌理概述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
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
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
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
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
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
画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
如美国画家怀斯在《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现了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天然的纹理人教版(1)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天然的纹理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323febd71fe910ef12df88e.png)
《天然的纹理》——黑白剪贴画“巧用肌理”课时:1课时课型:造型表现教学设计思路:《黑白剪贴画——巧用肌理》是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它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物品的肌理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的进行探索、发现、创作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在对本课进行设计时,我结合了黑白画教学(用黑色拓印肌理再剪贴成画),目的是为了使黑白画教学较好、较宽的融合到教材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向学生讲授黑白画,并进行了点、线、面,及剪纸、黑白装饰画、线描等作业的训练,这让学生初步了解了黑白画的形式和特点。
学生喜欢黑白画,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太爱带工具的学生,因为仅凭一支黑笔就能画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黑白画,但是拓印以及运用拓印出来的黑白肌理剪贴成全新的黑白画形式,学生比较陌生,但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剪贴这样的手工制作过程。
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任务设计为:通过用黑色拓印出物体表面凹凸的纹理,并用拓印出的拓片创作出一幅具有主题思想的黑白剪贴画。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参与,体验愉快的创作过程,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比较法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实践。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与人合作及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认识肌理、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能用简洁的话说出各种肌理带给自己的感受。
(2)分析肌理的特征,将肌理及剪贴的内容有机的统一起来。
2、技能目标:(1)、尝试运用拓印、磨印等不同的方法,拓印出1——3种黑白肌理(2)根据肌理的颜色深浅配以底色,运用黑白肌理拓片,以剪贴的形式创作一幅有主题,有黑白关系的黑白剪贴画。
3、情感价值目标: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人教小学美术三上《第9课天然的纹理》word教案 (2)
![人教小学美术三上《第9课天然的纹理》word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1b6a5dacaa00b52acec7ca14.png)
天然的纹理说课稿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教学过程:一、引导教学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2、发展阶段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
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
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设计】最新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word教案 (2)(1)
![【教学设计】最新人教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天然的纹理》word教案 (2)(1)](https://img.taocdn.com/s3/m/04481ba180eb6294dd886cc9.png)
天然的纹理说课稿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教学过程:一、引导教学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2、发展阶段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
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
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9课《天然的纹理》
![新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9课《天然的纹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efa853b84ae45c3a358c31.png)
新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和教学反思9课《天然的纹理》教学目的: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点:感受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掌握两种基本的肌理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对肌理表现方法的拓展性思考。
教具准备:3张白纸、一张肌理拓印画、树叶、硬币、颜料、油画棒等。
准备:1、将一张白纸贴在黑板上;2、学生到讲台前把毛笔泡湿;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阶段:(贴近生活,引发美感)1、同学们,平常我们都是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把小手拿出来,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脸、头发、身上的衣服、桌子和凳子,这些东西给你的感受一样吗?谁愿意说说你的感受?(生:……)师小结:同学们的这些感受是由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质地、手感、纹理所产生的一种肌理效果。
这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美,是天然的肌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发现这种美,好不好!板书课题:《天然的纹理》2、师:“下面,老师想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生:“好!”师:“游戏的规则是:请大家找一找身边能够印出痕迹来的物体,印在这张白纸上,看哪些同学找到的东西多。
”示范(树叶的痕迹)谁愿意来试试?点十余名同学上前操作三、讲授新课师:“谁能跟大家说说纸上都印了些什么物体呀?”(生:树叶、手掌、棋子、硬币……)师:“这些物体留下的痕迹,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那么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们的痕迹不一样呢?”(引导:每一样物体都具有不同的肌理,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指纹一样,因为肌理不同,所以留在纸上的痕迹也就不同。
)师:“请大家欣赏一幅画!(出示范画贴在黑板上)在这幅画里面,有不同物体的肌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生:树叶、棋子)师:“啊,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这么快就把它们找出来了。
有人能猜出来,老师是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印到纸上去的吗?”(生自由发言)小结:对,第一种办法就是同学们刚才已经玩过的,把颜料涂在被印的物体上,然后往纸上一压,就印上去了。
2019秋人教版美术三上第9课《天然的纹理》word教案
![2019秋人教版美术三上第9课《天然的纹理》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53847db7360b4c2f3f640d.png)
2019秋人教版美术三上第9课《天然的纹理》word教案执教时间:xx年10月17日星期五上午第三节课执教人:林艳版本:人教版学科:美术册数三年级(上册)课题第9课天然的纹理课时 1课时第九课天然的纹理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二、教学重难点: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课前准备: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一)摸一摸,说一说。
(引导学生认识肌理)1、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教师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3、教师可以示范: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对比,譬如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二)看一看,猜一猜。
欣赏拓印的肌理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三)想一想,说一说:怎么来拓印呢?(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学一学,试一试。
二、发展阶段1、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2、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纹理=肌理
概述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
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
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
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
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
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
画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
如美国画家怀斯在《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现了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
水彩画不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纯客观的摹仿,它是画家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表达。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
”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
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为艺术家描绘的对象,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借景抒怀、寓情于景,使自我的审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发的物体依托。
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人与物、情与景融为一体。
自然的肌理一旦溶入画家的情感,便激发起画家创造的激情,使之成为画家“借题发挥”的对象,它们被画家利用各种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无穷变幻的艺术肌理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
对水彩画来讲,独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肌理创造本领,这是其它画种不可比拟的。
当然,这种以各种手段制作出来的艺术肌理是经过画家主观化了的纹理,即使是随意泼洒的水迹,也同样会留下画家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这就使得艺术肌理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审美的意蕴。
艺术肌理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不但能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增加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当面对雄浑磅礴的太行山,那层层的山岩、斧劈状的石痕,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内在的感人力量。
当身处烟花三月的江南水乡古镇,在淡淡的晨雾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蒙秀美、细雨无声,给人以轻灵隽永、意犹未尽的朦胧美。
这不仅仅是大自然与物象的外表之美,在这些外表与可视的肌理背后还蕴藏着更为深层的意境之美。
种种自然肌理无不关联着人们的心理想象,将各种自然肌理纹样作为视觉信息转化成绘画语言便产生出艺术肌理,使之传情达意,这无疑将会丰富和拓展水彩艺术的表现力度,使水彩画的表现与心理效应之间达到高度的吻合。
具象写实
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同色彩、线条一样具有造型和表达情感的功能。
在具象写实的水彩画表现中,肌理可以再现物体表面丰富多变的特征,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
肌理在传统写实风格的水彩画中运用非常广泛。
像威廉、透纳、萨金特这样的写实主义水彩画大师,不但能娴熟地驾御水彩画的工具性能,还能在水彩画的创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缚,大胆探索与拓展特殊技法与肌理效果在水彩绘制中的运用。
英国水彩画家亨特在巨幅水彩《十一月风光》中第一次运用泼洒的特殊技法,使画面上的水与色相互作用,从而在偶然中寻找机遇,巧妙地利用颜料自由生发的图形进行绘制创作。
这是对传统水彩画的延伸与变革,手绘的痕迹被部分的肌理取代,从而使水彩画创作中的情感释放找到了一种新的载体形式。
美国水彩大师安德鲁·怀斯、瑞典画家佐伦等人的水彩作品是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他们把油画、版画的一些技法优势,通晓吸纳,为我所用,在保持水彩透明、纯真基点上,采用润色喷染法、油水分离法、刀刮法、拓印法,这些特技所产生的肌理效果,既丰富了水彩画内涵,又拓展了其外延。
我国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对具象写实风格潜心追求、深度挖掘,他的多幅作品如《静物系列》、《木棉花》等,是当代中国写实风格的水彩作品中最具肌理之美的典范之作,特别是他创造的在水彩纸上做肌理底子的画法使水彩画坚实雄
厚、深沉博大。
在用笔用色上,他吸收了我国画像石、画像砖及石窟壁画的厚实感,既有功力,又有哲理,表现了纯朴、酣畅、厚重的肌理之美。
肌理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同时,也使画面呈现多样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肌理对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审美意蕴。
如水彩特技中的洒盐法,它利用盐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画面湿时撒上盐粒,盐粒渗化将颜色挤开,形成了一颗颗类似雪花状的小白点,恰似百花竞放又似雪花飞舞。
又如在花卉静物的写生中,随意在背景上滴下几颗水滴,画面立刻就会打破远景上的平板状态,生动起来,与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
同样,颜料渗溢出的肌理与树枝的生长形态具有某种同构关系,运用自然渗化的方法表现密密麻麻的树枝,更增添了画面的自然天趣。
抽象写意
水彩画中的所谓“抽象写意”与“具象写实”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画面上达到互补与和谐。
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脉络,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维的枢纽。
抽象与写意的肌理在水彩画的表现中有着其它画种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水的品格是清澈、明净、流动,色彩的特性是变幻、神妙、诡奇。
水与彩的交融,构成了一个晶莹亮丽的世界、一个水色淋漓的世界、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水色在流动、撞击、融合、分解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
尽管很难看出与生活实际相符的具体形象,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视觉联想,似乎看到了生物进化的萌动、天体运动的轨迹,似乎是细胞、海藻、星云、波光、森林、花朵在混沌状态中的忽隐忽现。
这种特殊的视觉肌理之美,更强调于精神世界的视觉形象化,在象征与联想中寻找一种潜意识的东西,从而达到“大象无形”、“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著名美籍华裔水彩画家程及以中国写意山水画的意象表现为基础,创造性地探索出独具东方艺术风格的抽象水彩画表现方法,他的代表作品《秋色》、《白莲》、《大象无形》等在肌理表现上融泼洒、冲积、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为一体,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总之,水彩画在肌理表现的手法上是非常宽泛的,它既可“意在笔先”,又可“意在笔后”,从而形成水彩画表现的“千言万语”。
从自然肌理之美中寻找艺术肌理之美,这是水彩画真正的特点和优势。
它既能借助肌理把物象表现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画面表现得朦胧飘渺;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产生真实与灵动。
从艺术语言审美的探求中挖掘水彩画肌理表现的内在潜力,将会不断赋予水彩艺术新的内涵,开拓新的语境,形成新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