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岩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水岩作用是指水和岩石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水在地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常与岩石发生反应,改变岩石的性质和结构。
在岩石的剪切过程中,水岩作用会对岩石的剪切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1. 水岩作用带来的化学反应在水岩作用过程中,水和岩石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其中最常见的是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这些反应会导致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
例如,岩石中的矿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新的矿物,或者原有的矿物溶解成离子。
这些反应会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硬度、强度、韧性等。
2. 水岩作用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影响在剪切带中,岩石的受力状态是复杂的。
水岩作用会导致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岩石的剪切行为。
对于不同类型的岩石,水岩作用的影响也不同。
2.1 砂岩砂岩是一种由砂粒聚结而成的沉积岩石,因其中空隙率高、结构松散,易受水岩作用影响。
水岩作用会使砂岩中的粘结物溶解,导致砂岩的强度和韧性下降。
此外,水可以填充砂岩中的缝隙和空隙,使其变得更加稳定,减少了岩石内部的摩擦,同时也减小了岩石的摩擦系数。
母岩是构成岩石的原始岩石,在变质、侵入等地质过程中形成。
水岩作用对母岩的影响因岩石类型而异。
例如,在变质作用中,水岩作用可以加速岩石内部的化学反应,增强了母岩的强度。
在侵入作用中,水可以影响岩石熔融的温度和流动性,影响岩石的塑性变形。
在岩石的剪切带中,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剪切带中的水不仅会影响剪切带的摩擦系数和粘性,还可以影响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目前,研究者们对这些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3.1 水的效应水的存在可以降低岩石的摩擦系数,增强其流动性,从而促进剪切带的形成。
此外,水还可以参与岩石内部的化学反应,增强岩石间的粘结力,提高剪切带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水岩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会发生溶解、转化等反应。
水岩化学作用的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
水岩化学作用的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一、本文概述《水岩化学作用的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宏观力学性质影响的学术论文。
水岩化学作用,指的是水与岩石之间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发生,并对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影响,以期在理论上为岩石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提供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岩石力学性质评估方法。
本文首先对水岩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明确了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试验方案,以模拟不同水岩化学作用条件下岩石的受力状态,并对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本文得出了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宏观力学性质的具体影响规律,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破坏模式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影响,还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岩石力学性质评估方法和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为岩石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水岩化学作用,是指水与岩石之间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包括溶解、沉淀、水解、氧化还原等过程。
这些化学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而且对其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在地质工程、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水岩化学作用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地下水资源开发、矿山开采等领域,水岩化学作用对岩石力学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
例如,水库蓄水后,库水与周围岩石发生化学作用,可能导致库岸岩石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水库的安全运行。
深入研究水岩化学作用的岩石宏观力学效应,不仅有助于揭示水岩相互作用的本质,还对指导工程实践、预防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储层中水岩作用研究现状
g sp o e s so o ma i n,mi r t n, a d a c m u a in. S ti e y i p ra ti n e s a d n ft iti u a r c s e ff r to g ai o n cu lt o o i sv r m o t n n u d r tn i g o hed s rb — to fola dg s hes a eofr s r or i n o i n a ,t c l e e v is,a d t fiin y o x lia i n Thsp p rr v e da d ds u s d t e n heefce c fe po t to . i a e e iwe n ic s e h s a eo e e tr s a c n t s fed,e g t e r s a c s o h r c e itc 。m e h n s o h tr r c n ea — t t fr c n e e r h i hi il . . h e e r he f c a a t rs is c a im ft e wa e -o k i t r c to sa d t i n l e c so h r p r iso e e v i o ks h e e r h so ta i t i n n heri fu n e n t ep o e te fr s r orr c ,t er s a c e fwe- bl y,p r st n e m e bl i o o iy a d p r a i —
水 岩 作 用 的 机 制 、 征及 其 对 储 层 物 性 特 征 的 影 响 , 矿 物 成 分 、 隙度 变 化 等 , 指 出 目前 研 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 和 发 展 趋 势 。 特 如 孔 并
水一岩化学作用对岩石的力学效应的研究
究表明 , 水化学作用对岩 石的 力学 性质 影响很 大 , 具有明 显的 时 间效应 。除了这些对水一岩化学作用 与宏观变形的研究外 , 不少 学者通过室内实验越来越认 识 到水 一岩作 用对 岩石微观 力学 的 破裂机理及 内部损伤动态 演化 过程研 究的重 要性 。Atis{ kn o ]
的角度研究 了水 一岩作用对 岩石 的力学 效应 ; 连生 [ 。则 主 汤 2 ] 要从水一岩 化学 反应及水化学 损伤 的角 度研 究了水一 岩的力学 和环境效应 , 并对 岩石 水化学 损伤 机 制 及定 量分 析 方面进 行 了 研究和探讨 ; 颜玉定[ ] ∞ 则探 讨 了饱 水 时 问对岩 石动 态参数 的影 响 。以上这 些研究都是对一般岩类 、 一般成分 与水化学 溶液 的相 互作用 , 而对 特殊 岩类 则缺乏研 究 。一些学者则从 工程应用 的角 度认识 到室 内实验 应与 工程 实践 相结 合 , 出应对 工 程岩 体稳 提 定性形 成重要影 响的特殊岩类——软 岩与 水的相互 作用 给予重 视, 加强软岩 与水 的化学腐 蚀规律和 力学效应 的研究【 3 “。目前 , 对 于强 度腐蚀 的化学 作用过 程 的机理 研 究则 已涉及 到的 有【] 3: 2 ① 水的 p 值作用 ; H ②溶解作 用 ; 水解 作 用 ; 离子 交换 作用 ; ③ ④
用对岩石 的力学效应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 水一 岩化学作用 对 岩石 的力 学效 应 是相 当复 杂的 , 是一 个
广阔的研 究领域 , 其未知 问题 很 多。在 国内外 , 此领 域的研究 都 刚刚起 步 。本文 系统 的总结 了水一岩化 学作 用对 岩石力学效 应 的作用 特点、 影响因素及其作 用机理 , 并对其做 出了展望。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水岩作用是指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地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影响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而对岩石的剪切行为产生影响。
目前,对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下面将就其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影响其力学性质;二是通过改变岩石中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影响其力学性质。
在物理性质方面,水岩作用能够改变岩石的孔隙度、渗透性和饱和度等参数,从而影响岩石的应力传递和变形特性。
当水渗入岩石中时,会填充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增加岩石的饱和度,从而提高岩石的可塑性和黏性。
水分子还能够在岩石中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溶解、沉淀和交换反应等,进一步改变岩石的物理性质,如改变岩石的粘结性能和孔隙结构。
这些物理性质的改变会导致岩石的强度、刚度和黏滞性等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对岩石的剪切行为产生影响。
目前,对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主要通过人工制备样品和模拟实际地质条件,进行不同水岩作用和剪切加载条件下的力学实验,探究水岩作用对岩石的强度、变形特征和破裂行为的影响。
理论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岩作用的物理过程和机制进行预测和解释,并探讨其与岩石剪切行为之间的关系。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问题,涉及水分子与岩石之间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相互作用。
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将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建立更加精确和可靠的力学模型,揭示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机理和规律。
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工程实践和地质观测,验证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并为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概况
较 系统 的定 义 , 出 “ 下水 是 流 动 着 的 水 系 数 , 而 改 变 岩 土 体 中 的渗 流 场 ; 一方 面 的 因素 有 关 , 是 岩 土体 本 身 的 结 构 , 指 地 从 另 一 二 是 其 物 理 性 质 、 始状 态 、 水 率 等 。 于 初 含 对 学 的 、 学 的作 用 , 影 响 地 下 水 流 的 性 质 力 (力 , 影 前 者 , 珍 德 从 断 裂 力 学 的 角 度 , 量 的 来 朱 定 和化学组成 ; 同时 , 对 岩 土 介 质 状 态 产生 响 岩土 体 应 力的 分 布 ( 实 , 流 场 还 通 过 分 析 了 裂 隙 水 压 力 对 岩 体 强 度 的 影 响 , 也 其 渗 并
按 规 模 和 渗 透 性 分 为 四 级 , 合 各 级 裂 隙 结 网 络 渗 流 和 应 力 不 同 的 作 用 关 系 , 成 岩 形 络模 型。 2. 2物 理 化 学 作 用 2. 物 理 化 学 作 用 上 , 要 是 水 对 岩 土 体 主 水 对 岩 上 体 强 度 的影 响 , 要 与 两 方 主
水 对 岩 土 体 的 力学 作 用 主 要 集 中在 渗 体 渗 流 场 与 应 力 场 耦 合 分 析 的 多重 裂 隙 网
题 和土石混合体边坡遇水稳 定性的问题 。
由此 可 见 , 岩 相 互 作 用 的 研 究具 有 重 要 耦 合关 系 , 指 : 方 面 , 土 体 中 的 应 力 水 是 一 岩
影 响 。 ”
物理化学作用来影响岩土体中的应力场) 。 给 出 了含 裂 隙 水 压 力岩 体 的初 始 开 裂 强 度 自法 国岩 石 力学 专 家 L u s ( 9 4 根 公 式 。 o i ̄ 1 7 ) 至于 后 者 , 要是 由于 水 对 岩 土 体的 主 据某坝 址钻孔抽水实 验分析结果 , 出 了 得 应 力 腐蚀 等 物理 化 学 反应 造 成 的 。 d ro An e s
水-岩作用对岩石抗压强度效应及形貌指标的实验研究
水-岩作用对岩石抗压强度效应及形貌指标的实验研究针对水-岩作用对岩石抗压强度的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制备不同水-岩
作用剂浓度的溶液溶解不同类型的岩石试样,经过一定时间的作用,测量
岩石试样的抗压强度变化。
实验条件下,可以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并
重复实验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水-岩作用可以显著影响岩石的抗压强度。
在水-岩接
触区域,因为溶解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会被溶解,导致岩石的致密度下降,孔隙度增加,从而降低了岩石的抗压强度。
同时,溶解后的矿物质会
重新结晶,形成新的结构,石化作用会增强岩石的抗压强度。
因此,水-
岩作用的结果会受到溶解和石化作用的相对影响。
此外,水-岩作用还会影响岩石的形貌指标,如岩石的表面粗糙度、
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等。
水-岩作用中的溶解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岩石表面的
形态,较弱的地层更容易遭受水-岩作用的侵蚀,形成更粗糙的表面。
孔
隙度和孔隙结构也会因水-岩作用而改变,溶解和沉积作用可以填充孔隙
或扩大孔隙,从而改变岩石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
实验研究也显示,水-岩作用对岩石抗压强度的影响与作用时间和作
用剂浓度有关。
在作用时间较短和作用剂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岩石的抗压
强度变化较小;而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和作用剂浓度的增加,岩石的抗压
强度下降较快。
总之,水-岩作用对岩石抗压强度和形貌指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溶解
和石化作用的相对作用,其影响受到作用时间和作用剂浓度的影响。
因此,在岩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岩作用对岩石性质的
影响,合理选择岩石材料和施工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岩土工程结构在水-岩相互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水对岩石强度和其他物理性质的影响对于理解本质上的变形、破坏等进程很重要。
水岩作用下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标签:水岩作用;剪切特性;机理分析1 水环境影响下岩石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在隧道、采矿和开挖等实际工程中,岩石变形和破坏通常涉及到水。
仅水的存在就可能使砂岩的极限强度降低33%。
水的存在导致破坏应力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增大,围压越高,破坏应力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越大;在较低围压范围内,湿试块中应变速率对破坏强度的影响比干试块更明显,因为水和硅酸盐反应破坏了硅-氧键,流体对硅酸盐岩石的物理性质产生意义深远的化学影响应变速率的减小增加这一影响并导致强度的减小。
应力腐蚀机制辅助下的亚临界裂纹扩展可能对这种随时间变化的岩石强度起重要作用[1]。
Erguler和Ulusay研究了含水量对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都有所降低。
相似地,Yao HY 通过对红砂岩进行干湿交替环境下的单、三轴试验进行研究。
研究表明,相对于没有经过干湿交替作用的干燥试件,经过不同次数的干燥-饱水交替作用后,砂岩的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参数数值均有所减小[2]。
E. Z. LAJTAI等人通过多种实验技术:抗压强度和断裂韧性的短期标准试验,臂长试验,测量蠕变、静态疲劳和缓慢裂纹速度的时间依赖性试验。
测试环境中的水分会导致更大的变形和裂纹扩展,从而降低最终(长期)强度[3]。
2 岩石化学成分机理分析研究考虑到水对岩石的作用是一种复杂的应力腐蚀过程,水对岩石产生物理力学作用之外,还有化学作用,因而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虑水岩化损伤作用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砂岩的抗滑摩性主要受孔隙流体离子强度的控制,其次受pH 值的控制相同离子浓度的化学溶液的效果取决于其酸碱度(pH值)[4]。
地浸采铀水岩作用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Water-Rock Interaction of In-situ Uranium Leaching
YUAN Xin, ZHOU Yi-p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clea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31, China)
地 浸采铀工艺是指在天然埋藏之下,通过向矿 层 注 入 溶 浸 液 与 矿 石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将 含 铀 溶 液 提 升 至 地 表 进 行 水 冶 回 收 [1],是 当 前 国 内 外 铀 资 源 开 采的重要方法,以 5 1 % ( 2 0 1 5 年 )的份额占据主要生 产方式[2]。铀矿原地浸出是人工强化条件下的水岩 作 用 过 程 ,地 浸 水 岩 体 系 涉 及 到 水 动 力 渗 流 、化学反 应以及多场耦合的溶质运移等复杂过程。近几十年 来 ,作为研究水岩相互作用和溶质运移问题的重要 手 段 ,数值模拟技术被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地浸采铀 的水岩作用研究中。
GMS 由美国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的环 境模型研究实验室和美国军队排水工程试验工作站 开 发 ,几乎包含所有模型,能够解决包括变密度流和 热 运 移 等 所 有 问 题 ,还 能 够 分 别 用 有 限 差 分 法 和 有 限元法解决问题。
中 国 地 浸 采 铀 数 值 模 拟 起 步 较 晚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探 索 ,逐 渐 从 简 单 求 解 程 序 、引 进 国外成熟软件发 展为自主研发软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 境 地 质 研 究 所 开 发 的 G W M S囊括了地下水流动态 预 测 、溶质迁移、污染检测等国际地下水模拟中所有 的模型[7],可 以 满 足 研 究 和 生 产 需 要 。
水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水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水岩作用(Water-Rock Interaction—WRI)泛指地质作用过程当中所发生的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水溶液和岩石在岩石固相线以下的温度、压力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作用。
学者们对水岩作用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后得到不断的重视和发展,并于1974 年在捷克召开了第一届国际WRI 学术会议。
20世纪中叶以来,固体地球科学和环境地球科学都越来越重视水岩作用研究,已经成为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工程地质学、地热学、矿床学、环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对于水文地质而言和工程地质而言,很多问题均得益于把地下水和固体含水介质作为整体的系统来研究。
1国内外研究现状1.1研究方向目前, 关于水岩作用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向,一是水文地质方向;二是工程地质和岩土力学的方向。
前者主要研究水与岩土介质作用对地下水溶质运移的影响, 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水力学和同位素化学方法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很多。
我国沈照理先生在1991年就提出了此问题, 并得到了同行们的广泛支持与响应。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召开了多次相关的学术会(Water-Rock Interaction—WR I ) ,集中反映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水资源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者主要集中在水与岩土介质作用对岩土的力学状态、变形特性的影响。
由于它涉及到工程的成败问题, 因此必须对之进行详细而认真的研究。
1.2水岩作用的分类从工程地质学和岩土工程的角度看,水岩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类: 即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
力学作用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和浮托力等; 物理化学作用主要有水的软化作用、岩溶(溶解与沉淀)、冻融、基质吸力等。
王思敬院士将水库地区的水岩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种:岩土的软化,即在水的作用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弱化; 渗压效应, 岩体结构面上渗压主要是通过降低有效法向应力来降低结构面抗剪阻力的;渗透潜蚀;水力冲刷;岩土失水固结、干裂和崩解。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水岩作用是指水分子在地质过程中与岩石发生相互作用和反应的过程。
水岩作用是地
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地球物质的演化、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都
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剪切行为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剪切变形和破坏变形。
水岩作
用对于岩石的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如下:
1. 水岩作用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水的存在可以降低岩石的剪切强度,使得岩石更容
易发生剪切破坏。
研究表明,水的存在可以改变岩石内部的应力分布,增强岩石内部的剪
切滑动和变形。
3. 水岩作用对岩石变形机制的影响:水的存在可以改变岩石的微观结构和变形机制。
研究表明,水的存在可以使得岩石的微观孔隙度增加,减小岩石的体积和强度。
水的存在
还可以改变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影响岩石的变形机制。
4. 水岩作用对岩石断裂韧性的影响:水的存在可以影响岩石的断裂韧性,即岩石断
裂前后的能量消耗能力。
研究表明,水的存在可以使得岩石的剪切带扩展更加容易,减小
岩石的断裂韧性。
水的存在还可以降低岩石断裂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使得断裂面的初始摩
擦能增加,从而改变岩石的断裂韧性。
水岩作用对岩石的剪切行为有重要影响。
了解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机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岩石物理性质、变形机制和破坏机制
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水岩作用是指岩石中含水分子与水溶液与岩石中的矿物发生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物理化学反应,因此对岩石剪切力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综述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实验研究实验方法主要有单轴、剪切试验、岩石力学参数分析等。
以电子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实验、光学显微镜分析等。
(一)单轴试验法单轴试验中,样品置于两个夹具之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样品发生破裂现象。
当样品受到压力后,里面的水分子被压缩,活化能增加,从而使化学反应加剧,原来被水溶液包裹在矿物晶粒内部的离子被释放,形成了新的化合物。
同时压力还能抬升岩石内部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增加了生成新物质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岩石的稳定性。
后来发现,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水在岩石晶格中的运动会更加活跃,从而影响岩石的剪切行为。
剪切试验通常用于测量岩石破裂的形式和破裂的趋势。
岩石在剪切过程中,液体(水溶液)会影响剪切的稳定性,使岩石更容易发生破裂。
同时,液体还可以使岩石更加柔韧,因而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经过这些更复杂的剪切过程,水在岩石剪切过程中的作用可能对岩石的断裂模式、力学性质、变形模式和分布模式等起到一定的影响。
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岩石中的水分子不仅在剪切过程中参与了岩石的形变和破裂,还在岩石脆性与塑性的转变上起着重要作用。
二、理论研究目前研究岩石剪切性质的理论分为分子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模型等。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考虑水分子在岩石中的运动过程。
该模型对水分子在晶体中的分布、对不同岩石的环境因素进行模拟,从而研究水岩作用对剪切力学行为的影响。
热力学模型是一种考虑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计算在不同环境下矿物物相变化的过程,并且考虑到矿物晶体的晶粒增长和重组。
这种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的力学力学行为影响时,可以考虑到矿物溶解度变化、溶解物的扩散和重组等机制。
总之,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力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其中实验方法有单轴、剪切试验、岩石力学参数分析等,理论方法有分子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模型等。
水_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1-10-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9832005);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沈照理1,王焰新2(1.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二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末;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近年来,环境问题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使水-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简要回顾了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水-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认为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包括: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和极端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关键词:水-岩相互作用;地质流体;地下水;水文地质;环境.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2)02-0127-07作者简介:沈照理(193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矿物-地质学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工程教学和研究工作.E 2mail :envir @ 水-岩相互作用(water 2rock interaction ,以下简称WRI )这一术语由水文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前苏联А.М.Овчинников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1974年,国际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协会成立WRI 工作组,在捷克召开了第一届国际WRI 学术会议.此后,每3年开一届,到200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已经是第10届了.WRI 发展至今,实际的研究内容已成为水-岩(土)-气-有机物相互作用了.从地球表层到地球深部,这些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水作为强大的地质营力,参与了各种地质作用和生态-环境过程,整个地球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WRI 的历史.“没有一种自然物质,在影响基本的、最壮观的地质作用的进程方面,能够与水相提并论”[1].因此,不难理解,20世纪中叶以来,固体地球科学和环境地球科学都越来越重视WRI 研究.这一热点和前沿领域研究,吸引了来自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工程地质学、地热学、矿床学、环境化学等众多学科的学者.通过开展WRI 研究,大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水文地质而言,过去以地下水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把地质体仅视为含水介质对待.如果从WRI 角度研究,很多情况下,问题(作用)要复杂得多[2].水-岩相互作用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不可能在一篇论文中加以全面总结.因此,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划分WRI 研究的几个阶段,简要回顾若干重大研究成果,最后展望可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一些研究领域.我们相信,WRI 研究必将为地球科学工作者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1 研究发展阶段初步划分WRI 研究有2个主要分支:一支侧重水化学,探讨地球中水的起源、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球中水的地球化学演化,分析不同条件下WRI 的地球化学特征、过程动力学及其地质效应(如成岩、成矿、成油)、环境效应(加剧或减轻污染)等;另一支侧重水动力学,研究地质环境中水动力场与地应力场相互作用的时空分布规律、类型、规模及其环境效应,如岩土体稳定性、地质灾害的发生等.限于篇幅和作者研究领域,本文仅对前一分支的研第27卷第2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27 No.22002年3月Earth Science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Mar. 2002究历史作一简要回顾.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可以把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的WRI研究历史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二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末;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括如下:第一阶段(50年代末—70年代初):WRI研究起步时期.研究工作侧重天然条件下WRI,对大陆地壳浅部各类地下水水质(侧重宏量组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分类和影响因素取得了大量数据和理论成果,同位素(主要为氢、氧、硫)方法开始使用,水-岩反应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模型基本形成,并积累一些实验数据,其中具有开创意义的几项成果是:G ar2 rels等[3]建立的25℃和1个大气压条件下海水离子络合模型;G arrels等[4]利用水的成分数据,建立了描述花岗岩风化作用的模型,奠定反向地球化学模拟之基础;Helgeson[5]提出了正向地球化学模拟的理论框架,随后Helgeson等[6]于1969年发表了第1个正向地球化学模拟的研究实例.第二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末):WRI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时期.除注重天然条件下WRI,开始涉及污染、废物地质处置、全球变化等环境问题;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被大量使用;开始涉及WRI中有机物质和气体的作用和分布规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水-岩反应的正向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迅猛发展,前者的代表性软件是EQ3/6,PHREEQ E,SOLM IN EQ88等,后者的代表性软件是BALANCE;对于地球中水的成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盆地流体和成矿规律、成矿流体的多来源等重大理论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评价和治理地下水污染,需要精确描述污染物在地下的分布规律,多水平(multilevel)或定深取样(level2determined or depth2specific sampling)技术在8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这些技术运用于天然条件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大大丰富了浅层地下水系统中溶质运移理论;运用于核废料处置场地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则大大深化了对结晶岩裂隙介质中水-岩反应机理的认识.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WRI研究快速、全面发展时期.环境问题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新的同位素方法不断应用;水-岩反应的地球化学模拟技术进一步完善,推出了N ETPA TH,PHREEQC, M IN TEQA2等功能强大的软件,并在温度场-化学场-地应力场-水动力场耦合模拟、反应性溶质运移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水平或定深取样技术趋于成熟;进一步重视WRI中有机物质和气体的作用和分布规律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紧密结合,使WRI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从1986年的第5届WRI学术会议到2001年的第10届WRI学术会议,会议的主题和大会发言中除了WRI学术会议传统的“沉积盆地”、“地热系统”、“变质环境”、“热液矿床”、“稳定与放射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模拟”等内容外,增加了环境污染、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环境、全球变化、灾害等内容,从论文数量分布看,1986年,会议论文集收录的178篇论文中有关环境的论文只有9篇,而到2001年,会议论文集所收录的380篇论文中半数以上涉及污染、废物处置和WRI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作用,表明WRI研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若干重大研究成果简要回顾2.1 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内部水的成因和起源问题是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经过近50年的探索,水文地球化学工作者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进展.20世纪80年代,依据水的水化学、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表1),White[7]和Пиннекер[8]分别提出了地下水成因类型划分方案.White[7]在第五届国际WRI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不同起源的地下水”的论文,给出了他的“1986年版”地下水成因分类:(1)雨水成因的(meteoric),来自大气,与松散沉积物共生.如果热梯度和渗透性足够高,可深循环至10km.(2)大洋成因的(oceanic)及其非海相成因的等同物,是经历蒸发作用的在地下循环的雨水成因的产物.(3)演化的同生水(evolved connate wa2 ter),起源于大洋成因的水与沉积物和火山岩的水-岩相互作用,但并不总是形成于中等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包括各种有机和无机反应;成岩水(diagenetic water)可与这类成因的水重叠,或者是这类成因的水与变质水的过渡.(4)变质水(metamorphic wa2 ter),经历变质脱水反应的岩石所含的水或从中驱替出来的水.取决于游离水的析出速率和析出通道的渗透性,变质水经受的超高压可至岩静压力梯821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表1 第5、7、10届WRI学术会议的主题和大会发言题目对比Table1K eynote talks and themes of the fifth,the seventh and the tenth WRI symposium 时间(届)地点主题大会发言题目1986(5)冰岛矿物-流体界面地球化学;活动的地热系统;变质环境;稳定与放射性同位素;沉积盆地;地球化学模拟;热液矿床与海水入侵有关的地下水混合作用的地质意义;大陆淡水中锂的迁移和循环;Salton Sea钻探项目:加州科罗拉多河三角洲活动地热系统的调查;大洋热泉的化学和同位素系统研究;地热系统中甲烷成因的同位素证据;玄武岩热液蚀变过程中金的迁移;瑞典Stripa核废料处置场地花岗岩-水相互作用起源的卤素及其放射性同位素环境酸化中的地球化学缓冲;不同起源的地下水1992(7)美国矿物-流体界面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模拟;有机地球化学;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全球过程;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风化过程与地表水环境;盐湖与蒸发盐矿床;非饱和带环境;地下水环境;稳定与放射性同位素;沉积盆地;地热系统;变质环境;热液矿床;海水-岩石相互作用溶解与沉淀动力学:实验和野外结果;矿物-流体界面化学研究进展;铝的水解:矛盾的模型和铝地球化学的解释;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过去、现在和未来;显生宙时期大气CO2;流体-矿物系统稳定同位素交换:老问题,新解法;沉积盆地中咸的建造水:同生的或成岩的?;沉积物中的早期成岩作用:全球的观察;作为构造背景函数的地热和火山系统中气体的成分;犹他州Oquirrh和Wassatch矿床:大规模水-岩相互实例;洋中脊中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2001(10)意大利地球化学循环,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热力学,动力学与实验地球化学;矿物表面与风化作用;地下水环境;沉积盆地;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火山与地热过程;微量元素迁移;污染与修复:一般问题;污染与修复:矿山环境;废物储放与处置;生物地球化学与有机成络作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稳定与放射性同位素泥岩和类似低渗透性材料中水-岩相互作用;利用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剂解释地下水-矿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利用多示踪剂方法降低同位素研究中的模糊性;沉积盆地含水层系统中地球化学标志物的意义;冰川下火山活动引发的相互作用过程:具有全球意义的局部现象;水-岩相互作用的逆向模拟;热水条件下水/岩/有机/微生物相互作用;查明中东地区盐度的来源:约旦河流域的水文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综合研究 第5届未列主题和大会发言,主题是我们根据会议论文进行分类,大会发言则根据论文作者的影响力和论文学术重要性确定.度.超变质水(ultrametamorphic water)可以在很高的温度下存在,以致于出现岩石的部分熔融.(5)岩浆水(magmatic water),赋存于或来源于熔融的岩石中的水,包括本分类方案中的各种类型的水,因此,起源是多种多样的.(6)初生水(juvenile water)或真正的原生水(primary water),自从地球形成以来,从未参与大气循环的水.这种水即便存在,也是极其稀少的.我们甚至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这种水存在过,就已知的高温条件下的同位素交换反应和单个水分子的非恒定性而言,尤为如此.这一分类方案与Пиннекер[8]将地下水按成因划分为渗入成因、沉积成因、变质成因和火山-岩浆成因等四大类的方案在本质上是相似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新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数据不断证实,他们的地下水成因分类是成立的.Шварцев[9]把不同成因的地下水置于地质循环的框架中,总结出了“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模型.这一概念指的是从表生带的风化作用开始,在沉积-变质作用有次序有方向的发展中,在岩石、有机物和气体经历的地球化学改造中,导致水的直接参与,产生水的分解和合成等作用和现象的总和.由这一模型得出的几点结论十分重要:(1)岩石不仅仅是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场所,而且是活泼的化学反应剂,能使水分子不断的离解,并使离解出来的氢和氧固定在新形成的矿物中.(2)在深部变质带中,产生水的合成.(3)水与岩石和矿物相互作用的初期,水中的组分基本与岩石中的组分相同.相互作用的时间越长,或所处的环境变化越大,水中的组分与原始岩石组分间的差异越大,当水中大量出现岩石中含量很少的元素时,表明有其他来源,是水的地球化学循环的结果.2.2 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查明地下水水质时空分布规律、形成作用和影响因素始终是WRI研究的主干学科-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近30年来,大量野外和室内观测数据的积累,使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集中体现在有关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成果上.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多变量的复杂函数,这些变量包括:补给水的成分,地下岩石的成分,岩石的水文地质特征等等.地下岩石成分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溶解-沉淀作用上.Шварцев[10]总结出了在水-岩系统演化过程中分散和富集元素相互关系原则图(图1).从A点到I点,不同的化学元素总在经历各种分散或富集作用.当地下水流速较大,补给区与排泄区的距离较小时,WRI时间较短,水-岩系统演化常常处于初期阶段(如B,C),此时,形成的次生相只有A和B,而水的TDS较低.随着WRI时间的921 第2期 沈照理等: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图1 水-岩系统演化过程中分散和富集元素相互关系原则[10]Fig.1Principle plo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seminated and concentrated elements in evolution of water2rocksystemA—I为新次生相形成的起点.1.水中元素累积曲线;2.次生相富集的元素;3.与岩石接触的水可能进入的带;4.水—岩相互作用可能结束处增加,不断形成新的次生相,而水的TDS不断增加.当然,实际的情形常常十分复杂,很难遇到图1所示的全部次生相组合,地壳中的水溶液有着复杂的地质历史,不同的成因、埋深和成分.实际的水-岩系统常常不会始于A点,图1所示的早期次生相也常常缺失.但这一模型仍不失为水-岩系统演化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原则.地下水系统中氧化还原过程研究是WRI研究中进展较快、理论和应用成果较丰的领域.归纳起来,近30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1)已经建立一套野外和室内精细描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体系,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定深取样、现场微宇宙(in2situ microcosm)和不稳定及痕量组分现场快速测试技术等.方法上的突破,使得氧化还原过程机理研究得以不断突破.(2)识别了氧化还原作用的分带性,发现了无机和有机组分氧化还原作用的耦合现象,并发现:这些作用常常在空间上重叠,即多种氧化还原反应常常同时发生[11].(3)建立了一系列氧化还原过程动力学模型.由于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有了学术支持,而最近20年的污染场地修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变价重金属和氮、磷污染物的治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又反过来对氧化还原理论研究不断提出了新的课题,真可谓是理论与应用表2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分类[12,13]Table2Redox conditions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环境 特征相 富氧环境,c(O2)>30μmol/L赤铁矿,针铁矿,水铁矿,MnO2类型相,无有机质次富氧环境,c(O2)≥1μm ol/L,<30μm ol/L赤铁矿,针铁矿,水铁矿,MnO2类型相,少量有机质缺氧环境,c(O2)<1μmol/L共三类:硫化物环境c(H2S)≥1μmol/L;无硫化物环境,c(H2S)<1μmol/L黄铁矿,白铁矿,菱锰矿,有机质后富氧环境低温Fe(Ⅱ)-Fe(Ⅲ)硅酸盐,菱铁矿,蓝铁矿,菱锰矿,无硫化物,少量有机质甲烷环境菱铁矿,蓝铁矿,菱锰矿,较早形成的硫化物,有机质相得益彰、比翼双飞.在众多的相关成果中,我们觉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分类[12,13](表2),这一分类对多学科均有指导意义,并不断得到数据的支持.矿物-水界面地球化学从一开始就是WRI研究的重点领域,其中吸附作用研究又是重中之重.研究表明,经典的等温吸附模型和离子交换模型无法真实模拟复杂和多变的自然环境,当吸附剂是微量、痕量离子组分(低于10-4~10-5mol/kg),或吸附质的表面电荷与p H相关时,尤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开始形成表面络合模型(或静电吸附模型)理论,大量的野外和实验数据显示,这类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刻画许多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如马腾[14]成功建立了用于描述复杂系统行为的表面络合模型-扩散层模型(DLM),开展我国南方某铀矿水冶尾矿库附近浅层地下水系统中U6+的反应-迁移数值模拟研究,U6+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拟合得很好(图2).2.3 水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很多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水库诱发地震、地面沉降等,其本质上都是水量、流速、水力坡度、水化学成分等的变化,引发WRI类型、速度或规模的改变,导致岩土体失去与其周围环境的平衡,发生灾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王士天等[15]开展了大型水域水岩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他们归纳了水库区WRI的类型及特征(表3).其研究成果表明,在水利水电建设、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建设和营运过程中,这类由WRI导致的灾变地质作用,有时不仅是强度高,而且时空尺度较大.031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图2 U6+的DLM模型计算值与吸附实验数据的对比Fig.2Simulation of U6+sorption experimental data with computed values from DLM modela.c=4.3×10-4mol/L,实圆点表示第1组实验数据点,点线表示模型的拟合曲线;b.c=4.3×10-3mol/L,实圆点、上三角形和菱形块分别表示第2、3和4组的实验数据点,实线、点线和短连线分别表示在这3种实验条件下的模型计算值表3 水库区水岩作用的类型及特征[15]Table3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2rock interaction in reservoir areas水库的部位水岩作用类型作用特征 库岸及枢纽区浅部岩体坝下游边坡及河岸库盘较深部岩体软化及泥化作用通过提高土石的含水性而降低其强度的物理作用干缩、湿胀与崩解通过改变土石的含水性而恶化其性质的物理作用渗透变形通过水流带走土石中的细小颗粒而降低其承载能力的物理作用冰冻膨胀作用通过水冻结成冰,产生体积膨胀而使裂隙劈裂的物理作用化学潜蚀与溶蚀通过带走土石中的可溶性成分,而恶化其工程性质的化学作用动水压力(或渗透压力)作用通过水的渗流对土体施加一定推力的力学作用空隙水压力效应通过减小岩土体在破坏面上的有效正应力而降低其强度的力学性质水力冲刷作用通过强力的水流冲击而使岩土体破坏的力学作用雨雾浸润导致的软化、泥化及空隙水压力效应荷载作用是一种库水以面荷载的方式作用于库盘的力学作用空隙水压力效应水热与汽化膨胀作用地表水渗透到地下深处与高温岩体接触而产生的吸热膨胀或汽化膨胀应力腐蚀作用承载的硅酸盐岩遇水后,岩体内原有裂隙端部的拉应力集中,会使其硅-氧键发生加速的水化作用,并使其强度随之而降低3 创新领域展望3.1 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地球中水的地质作用类型和过程复杂多样,蕴藏着无限的研究机会.就成矿作用而言,从地壳深部到表生带,多来源的成矿流体、多来源的成矿物质和多样式的成矿环境,决定了矿床成因和矿床分布规律的复杂性,水-岩(土)-气-有机物相互作用研究和古水文地质学研究在解决这些复杂性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应当给予更大的关注.就油气的生成、运移和保存而言,沉积盆地内地下水运动、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和经历的WRI往往是决定的.大力开展从盆地尺度到空隙尺度的WRI研究,查明天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可能有助于提升石油地质理论,并在油气勘查方面取得新突破.就成岩作用而言,变质成因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地质作用至今仍为薄弱领域,地质学的某些前沿问题,如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机理,深部流体的来源、性质和运移规律起到什么作用,亟待新理论模型的解释和新技术、新数据的支撑.就表生作用而言,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问题将是很长一段时期内WRI研究的主要领域:随着观测手段越来越精细和精确,必将使我们对于污染物在地下介质中经历的复杂的WRI有更深入的理解;利用地质材料修复被污染的场地,是一个极具前景的领域[16],为WRI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WRI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仍较为薄弱,与此相关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131 第2期 沈照理等: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信息的获取和解译也常常被忽视.3.2 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地下水是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圈层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载体,因此,地下水系统中蕴藏着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地下水系统的次生沉积物(如石笋和泉钙化)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其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可作为重要的气候代用指标,近几年引起高度重视[17~19],所提供的有关全球变化信息之丰富不亚于黄土、冰心和大洋沉积物.地下水的流速和WRI的速率使得地下水本身也适合作为探测天然和人为环境变化的介质.Ed2 munds[20]总结了地下水系统中快速环境变化的标志,这些标志大多对应某种或某些WRI:饱和带包括水位,HCO-3,O2,Cl,3H,NO-3,DOC,Si,SI方解石等主要离子,Eh,Fe2+,Mg/Ca,δ(18O),δ(2H), Br,14C,36Cl,K,杀虫剂,B等指标;非饱和带包括Cl, p H,NO-3,3H,14C,36Cl,Al和碱金属离子.如何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地下水系统的全球变化指标体系,值得开展更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人类活动作为新的强大的地质营力,已经并且正在加速改变全球环境,张宗祜等[21]在华北平原的工作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现今控制某些地区地下水环境演化的主导力量,地下水演化已进入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有必要科学地认识地球系统的自然行为与人类扰动的响应,在更广阔的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上去发展水文地质学科.可以相信,地下水系统中蕴藏的环境变化信息将不断被提取,WRI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将不断被识别并定量化,相应的全球变化指标体系、理论和模拟技术将不断完善.3.3 极端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WRI研究极少涉及极端温度、压力、酸碱条件,地球深部的WRI研究仍然薄弱.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这些条件下的WRI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如何在超临界条件下将有害物质固定到某种材料(如水泥)中,使之得到安全处置;如何精细、在线观测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地球化学和气体地球化学过程;如何进一步开展超高压变质流体的形成、组成、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研究;如何加强目前仍十分薄弱的永久冻土地区的WRI及其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研究;某些矿坑水的p H值极低甚至为负值[22],对水溶液酸碱理论、p H值测量方法都提出了挑战.开展这些研究,将加深和拓展我们对地球内部和表层所发生的复杂多样的WRI的了解,发展系统地球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参考文献:[1]ВернадскийВИ.ИзбрсочТⅣ[M].кн2-М:Изд-воАНСССР,1960.[2]沈照理.应该重视水-岩相互作用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18(2):1.SHEN Z L.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water2rock interaction studies[J].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 e2 ology,1991,18(2):1.[3]G arrels R M,Thompson M E.A chemical model for seawater at25℃and one atmos pheric total pressure[J].Amer Jour Sci,1962,260:57-66.[4]G arrels R M,Mackenzie F T.Origin of the chemical com2positions of some springs and lakes[A].In:G ould R F, ed.Equilibrium Concepts in Natural Water Systems[C].Advances in Chemistry,1967,67:222-242.[5]Helgeson H C.Evaluation of irreversible reactions in geo2chemical processes involving minerals and aqueous solu2 tions.I.Thermodynamic reactions[J].G eochim Cos2 mochim Acta,1968,32:853-877.[6]Helgeson H C,G arrels R M,Mackenzie F T.Evaluationof irreversible reactions in geochemical processes inv olving minerals and aqueous s olutions.II[J].Applications G eochimC osm ochim Acta,1969,33:455-481.[7]White D E.Subsurface waters of different origins[A].In:Extended Abstracts of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2rock Interaction[C].Reykjavik:Orkustofnun, 1986.629-632.[8]Пиннекер(отвред)ЕВ.ОбщаяГидрогеология[M].Новосибирк:Наука,1980.[9]Шварцев(отвред)СЛ.Гидрогеохимия[M].Новосибирк:Наука,1982.[10]ШварцевСЛ.Рудогенерирующиепроцессывэволюционномразвитиисистемывода2порода[J].Геологияруднм2ний,1994,36(3):261-270.[11]Christensen T H,K jeldsen P,Bjerg P L,et al.Biogeo2chemistry of landfill leachate plumes[J].Applied G eo2chemistry,2001,(16):659-718.[12]Berner R A.A new geochemical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2tary environments[J].J Sed Petrol,1981,51:359-365.[13]Langmuir D.Aqueous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7.[14]马腾.淋滤作用影响下放射性核素在浅层地下水系统231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
四川红层地区水-岩作用时效性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川红层地区水-岩作用时效性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地质工程指导教师:***20090501摘要四川地区红层水-岩作用时效性研究作者简介:王晓欣,女,1983年4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王运生教授,2009年5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摘要红层属于典型的层状岩体,其工程地质性质各向异性明显。
抗压、抗剪性均较差,力学强度低,遇水极易发生膨胀、软化和崩解,泥岩与水的长期作用还会产生泥化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泥岩的工程性状,降低红层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对红层水-岩作用时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红层库区岩样磨片试验、电镜扫描、崩解试验、力学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的系统研究,揭示红层水-岩作用具有时效性,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⑴红层水-岩作用与其岩性及成分有关: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要矿物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即发生软化、泥化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是弱化红层岩体的工程性状;而水对砂岩、粉砂岩的影响就相对较弱。
⑵红层浸水后具有崩解性:崩解速度与风化程度、岩性和浸水时间等因素有关。
崩解作用在强风化的泥岩中表现尤为突出,相反弱风化的泥岩崩解速度较慢;泥质含量较高的红层岩石的崩解速度较快,浸水后呈层状剥落,崩解现象明显,砂岩则崩解速度较慢。
⑶红层水-岩作用降低岩石的力学性质:试验揭示弱风化的红层岩石干抗压强度较高而饱水后及强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类似,软化系数为0.5~0.55左右。
⑷红层水-岩作用具有时效性:浸水时间越长,岩石强度降低越多,但有阶段性的发展,开始下降较快,后来趋于稳定。
总体上软化系数在0.3~0.5之间,经过30~50年水库浸泡后软化系数较目前在实验室测得的降低10~20%。
⑸红层地区长期蓄水的水库水-岩作用会降低其库岸边坡的稳定性。
因此,水岩作用会直接影响库岸边坡的长期稳定性,本文所得的软化系数对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岩生态研究报告总结范文
水岩生态研究报告总结范文水岩生态研究报告总结一、引言水岩生态是指岩石内部或岩石与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地下生物圈中重要的环境。
为了深入了解水岩生态的特点与研究内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就其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野外调查、实验模拟和分析实验等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岩生态系统地点进行野外调查,对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其次,我们搭建了实验模拟设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水岩反应过程,观察和分析其中的生态变化。
最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常规分析,综合考虑了水岩生态的各个方面。
三、结果与讨论1. 水岩生态系统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具有复杂地质构造和不断循环的水文地质特征的地点,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这是因为这类地点具有更多的生境类型和更为丰富的养分来源。
2. 水岩反应的速度对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模拟中,我们发现水岩反应速度较快的地点,生物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以适应较为恶劣的生境;而反应速度较慢的地点,生物群落更加复杂且多样化。
3. 水岩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对物质转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有机质降解和溶解矿物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维持水岩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水岩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虽然水岩生态系统能够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破坏很难恢复。
因此,保护水岩生态系统是重要的任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四、结论与展望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水岩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水岩生态对生物多样性、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特征的影响等方面有着显著作用。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尚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内容和深化研究方法。
我们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更为精细的实验和监测方法,进一步探讨水岩生态的规律及机制,为保护水岩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水岩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岩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水岩作用研究现状及趋势水岩作用是指:水、热液和岩石在岩石固相线以下的温度、压力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作用。
它是一种基本的地球化学作用,导致了化学元素、同位素在岩石与水之问重新分配,是元素活化、迁移及整个地球化学质量平衡过程的一种潜在因素。
因此,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地质过程,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地壳乃至上地幔中。
在水岩作用中,基本的地球化学、物理化学方式有:①流体对固相的溶解淋滤和交代,②固液两相间的同位索交换,③氧化一还原,④流体、地下水中的元素在固相表面的吸附,⑤流体、地下水流经细孔隙岩石时发生的渗滤分异。
以上①、②两项在热液活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水岩作用的主要地球化学特点如下:①水岩作用以流体、地下水和岩石之间存在的化学或同位素的不平衡为前提,并且是一个非平衡的地球化学过程②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效应,与同一体系中诸矿物或元素问的差异行为有关,这种差异是元素选择性迁移、栝化及矿物间同位素非平衡现象的原因,⑤水岩作用是一个与时间有很大关系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受局部性、暂时性热源控制的水岩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上述原因,水岩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阐明整个过程的动力学效应。
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是水岩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工具,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地球化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水岩作用对各种地质构造、工程施工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地热系统水岩作用的实验研究。
用水——岩反应实验模拟了开采条件下天然地热水的化学组分,研究开采引起的水化学性质改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和过程,认为其机理通常是储层中水岩反应的重新整。
实验结果揭示出储层中水岩比发生了局部变化,从理论上找到了地热水资源开发中的水动力学过程和水化学过程的结合点,在实践找到到了调节、控制和改良水质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2、红层泥岩水岩作用特征研究。
红层中的泥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
岩石变形过程中水力作用对岩性的改造研究
岩石变形过程中水力作用对岩性的改造研究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固体材料之一,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地壳中。
岩石变形是指在地质作用或其他外界力量的作用下,岩石发生形态、结构或物理性质上的变化。
而水力作用是岩石变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本文将探讨水力作用在岩石变形中的影响,以及这种作用如何改变岩石的性质。
1. 水力作用的定义水力作用是指水分子对岩石所产生的化学、物理作用及其带来的力学影响。
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岩石中的孔隙和裂缝可以充满水分,水分子与岩石颗粒表面产生作用力,从而改变了岩石固有的力学性质。
2. 岩石变形中的水力作用水力作用在岩石变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当水进入岩石的孔隙和裂缝中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渗透能力,可以扩大和延伸这些孔隙和裂缝。
这种水力作用会增加岩石的含水量并减小孔隙的尺寸,从而影响岩石的渗透性和弹性模量。
3. 水力作用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水力作用还可以改变岩石的强度。
当水进入岩石内部时,水分子与岩石颗粒表面相互作用,减小了岩石颗粒间的摩擦力和内摩擦角。
这种作用会使岩石的内聚力降低,从而降低了岩石的抗剪强度。
此外,水力作用还可以加速岩石的蠕变和疲劳破坏。
4. 水力作用对岩石的化学变化水分子对岩石的化学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与岩石颗粒表面的化学反应,水分子可以改变岩石的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例如,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会与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导致岩石溶解和变质。
这些化学反应通过水力作用,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
5. 岩石变形中的水力劈裂水力劈裂是水力作用在岩石变形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水通过岩石中的裂隙流动时,由于流速和压力的变化,水分子对裂隙壁施加力量,从而使裂隙中的岩石被剪裂开。
这种水力作用可以使岩石形成新的裂缝,并进一步影响岩石的渗透性和力学性质。
6. 水力作用对岩石的工程应用水力作用在岩石工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水电站和地下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钻孔注水的方式来增加岩石的渗透性,以方便隧道的施工。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
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水岩作用是岩石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指的是水对岩石的化学和物理影响。
因为水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而且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水岩作用是岩石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包括实验模拟、数值模拟和野外调查等方面。
实验模拟是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重要手段。
当前,主要的实验方法有岩石剪切试验、岩石热水化学試验、岩石与水交互作用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从而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例如,岩石剪切试验可以模拟岩石在地下应力场中的变形及岩石剪切带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岩石在不同水化学环境下剪切试验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类型的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另一种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方法是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现实中难以得到的实验条件,如地下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从而更好地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分子动力学模拟、离散元法等。
例如,离散元法可以模拟岩体的离散结构,探讨不同类型水化学作用对岩石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野外调查也是研究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岩石样品及地下水样品,并对其矿物组成、构造特征、水化学组成等进行分析,可以研究不同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带形成的影响。
例如,苏伊士区域的深部岩石剪切带的形成与该地区地下水的酸性岩浆岩交互作用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讨水岩作用的机理及其与岩石力学性质的关系,并结合实验模拟、数值模拟和野外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水岩作用对岩石剪切行为的综合影响。
这对于深入理解构造活动和地质灾害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实际意义。
水岩化学作用对滑坡演化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 稿 日 期 !2015-10-1作 者 筒 介 :王 迎 东 (1 9 5 9 年 一 ),男 ,工 程 师 。
75 •
-
2019年第3 期
天然降水在人渗岩土体过程中,溶解的一些气 体 ,如 C〇2、N] 、H 2S等 ,弥补了地下水的弱酸 性 ,对可溶性岩中会发生一些化学溶蚀作用,使岩 体 产 生 溶 蚀 裂 隙 、溶 蚀 空 隙 及 溶 洞 等 ,增 大 了 岩 体 的空隙率及渗透性,作用过程中还会伴随着碎屑矿 物的蚀变和黏土矿物的转化,蚀变所析出的离子也 会进而促进离子交换作用[1],进一步促进水-岩化 学作用。 1 . ( 水化作用
地下水在与边坡岩土体中的无水矿物相化合过 程 中 ,改变原有矿物的分子结构,形 成 新 的矿 物 , 并会引起矿物分子的体积膨胀,致使岩土体内聚力 降 低 。众 多 室 内 试 验 中 对 岩 体 试 件 分 别 进 行 干 燥 和 饱和状态下的抗剪试验结果已验证了该作用对岩体 力学性质的影响。 1 . 4 氧化还原作用
水利规划与设计
科研与管理
既 改 变 了 原 岩 矿 物 成 分 ,又 改 变 了 地 下 水 组 分 ,对 岩石力学性质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双重作用[']。
除上述几种典型作用方式外,边坡岩土体在发 生溶解作用时 ,还会伴随难 溶矿物 的结 晶沉 淀作 用 ,当地下水富含碳酸时,岩土体还会发生脱硅反 应 ,形成新的次生矿物。地下水与岩土体的这些化 学作用相互 促进 ,共同改变 了岩土 体的 结构 和性 质 ,且作用不同时期,导致强度衰减的主要因素也 不同[7.]。
海洋岩土工程的发展与现状
海洋岩土工程的发展与现状
海洋岩土工程是研究海洋岩石和土壤的力学特性及其在海洋工
程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海洋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海洋岩土工程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海洋工程中,海底岩石和土壤是承载海洋结构物的重要基础材料。
因此,海洋岩土工程的研究对于保障海洋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海洋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海洋岩石和土壤的力学特性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海洋岩石和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2. 海洋工程中的基础设计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海底基础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方面,旨在保证海洋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方面,旨在保证海洋结构物的结构安全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海洋岩土工程的研究对于保障海洋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海洋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海洋岩土工程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发展。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岩作用研究现状及趋势
水岩作用是指:水、热液和岩石在岩石固相线以下的温度、压力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作用。
它是一种基本的地球化学作用,导致了化学元素、同位素在岩石与水之问重新分配,是元素活化、迁移及整个地球化学质量平衡过程的一种潜在因素。
因此,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地质过程,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地壳乃至上地幔中。
在水岩作用中,基本的地球化学、物理化学方式有:①流体对固相的溶解淋滤和交代,②固液两相间的同位索交换,③氧化一还原,④流体、地下水中的元素在固相表面的吸附,⑤流体、地下水流经细孔隙岩石时发生的渗滤分异。
以上①、②两项在热液活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水岩作用的主要地球化学特点如下:①水岩作用以流体、地下水和岩石之间存在的化学或同位素的不平衡为前提,并且是一个非平衡的地球化学过程②水岩作用的地球化学效应,与同一体系中诸矿物或元素问的差异行为有关,这种差异是元素选择性迁移、栝化及矿物间同位素非平衡现象的原因,⑤水岩作用是一个与时间有很大关系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受局部性、暂时性热源控制的水岩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上述原因,水岩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阐明整个过程的动力学效应。
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是水岩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工具,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地球化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水岩作用对各种地质构造、工程施工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目前,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低温地热系统水岩作用的实验研究。
用水——岩反应实验模拟了开采条件下天然地热水的化学组分,研究开采引起的水化学性质改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和过程,认为其机理通常是储层中水岩反应的重新整。
实验结果揭示出储层中水岩比发生了局部变化,从理论上找到了地热水资源开发中的水动力学过程和水化学过程的结合点,在实践找到到了调节、控制和改良水质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2、红层泥岩水岩作用特征研究。
红层中的泥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
特别是遇水后岩体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并且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特性。
水岩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有,结构面遇水泥化导致楔形体失稳,泥岩塑性变形引起边坡蠕变,同时红层还具有很强的崩解性,边坡开挖后发生崩解等现象。
3、滑坡体水岩作用机制与变形机理研究。
水岩作用对滑坡形成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水岩作用的材料力学效应、水力学效应、化学效应及地震效应4个方面对某滑坡体的水岩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其中前3种作用机制对滑坡体的变形演化与复活关系最为密切。
在此基础上,对滑坡体变形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
分析认为,滑坡发育的基本条件有软硬相间的有利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条件等;滑坡发育的诱发因素有降雨、水库蓄水及人类活动等。
4、人工回灌条件下的水岩作用研究。
人工回灌过程中所发生的
水岩作用是影响含水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人工回灌过程中地下水中的钠离子不仅受混合作用的影响,还伴随有相应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和含Na矿物的溶解反应等,而且回灌过程对原始地下水中的钠离子、氯离子有稀释作用;钾离子主要受到钾长石矿物溶解的影响;人工回灌过程中存在石膏、方解石等矿物组分溶解,并且介质中的含锰矿物和含铁矿物发生了溶解反应。
5、水岩作用对砒砂岩风化侵蚀的影响。
试验溶滤水的ca 、Mg 及HCO;的浓度普遍降低,Na 、K的浓度普遍升高,SO 、C1的浓度在模拟试验后未明显变化。
对水样测试结果的逆向模拟表明:矿物转化量越大,其溶解的矿物量就越多,产生的次生矿物量就越大,导致岩体的抗侵蚀性降低;8组岩样的初始差异性,造成差异性水岩化学作用,加剧了砒砂岩风化侵蚀。
6、水岩作用下岩石亚临界裂纹的扩展规律。
采用双扭试件,利用常位移松弛法,分别进行自然状态以及水岩作用下大理岩和混合岩的亚临界裂纹扩展实验,获得2种环境下岩石裂纹扩展速率v与应力强度因子K的关系,并计算得到亚临界裂纹扩展参数A和n。
通过对比,研究水对岩石亚临界裂纹扩展规律的影响。
该实验结果可为复杂矿岩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7、水岩作用与泥质斜坡失稳机理分析。
主要探讨水岩作用机制及其对斜坡失稳的贡献,表明水岩作用不仅能够引起岩石结构强度及变形行为的不断恶化,而且能够加剧斜坡的失稳进程。
进而说明水岩作用是泥质斜坡失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8、水岩作用在软土地基及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主要有:生石灰加固地基、水泥土搅拌法、水——坝间的相互作用。
水岩作用是一种基本的地球化学作用。
它的发生是以热液、地下水和岩石之间存在着化学或同位素的不平衡为前提的。
因此,它是开放体系中的一种非平衡的地球化学过程。
水岩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理论问题是阐明整个过程的化学动力学效应。
目前,在水岩作用的研究中所建立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主要和水——硅酸盐体系有关,涉及化学和同位素这两个方面。
在地基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为:1、发展地基处理理论:地基处理理论明显地落后于实践,地基处理实践的发展势必促进地基处理理论的进步,理论的进步又将指导地基处理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2、研制和引进地基处理新机械,提高多种工法的施工能力。
3、提高地基处理技术综合应用水平。
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岩作用也会涉及地质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