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二历史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复习初二历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影响等。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与敬畏。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时间段、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等。

2. 复习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词,例如王朝、帝国、政权、官制、农业经济、统一战争等。

3. 复习历史课程中的重要思想和学说,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

三、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2. 讲解:对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包括时间顺序、事件发展、人物关系等。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录像观看: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

5.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小游戏或活动,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思维的大门。

2. 讲解(30分钟):教师结合教材和课件,对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包括时间顺序、事件发展、人物关系等。

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例如PPT等,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

3.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并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例如该事件对历史的影响、该人物的贡献等。

4. 录像观看(15分钟):教师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

教师可以在播放前给学生提出一些观影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关注。

5. 游戏互动(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小游戏或活动,例如历史人物角色扮演、历史事件拼图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拓展延伸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
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

在1840
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
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
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
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
“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

(1)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中国从开始“沉
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
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1)“沉沦”鸦片战争;“谷
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鸦片
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
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
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
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发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每个教师都会经常接触到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1.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整体感知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复习 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复习 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归纳领导阶级不同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这也是我们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的主要原因。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
1.过渡: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沉沦还是开始新的探索和追求?谁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
2.识记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1921.7)、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3.给学生3分钟查漏补缺,同桌间相互提问。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了焕然一“新”?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关键词语“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理解,从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6.教师引导小结:农民、地主、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

(五)小结
(六)课堂实战演练



计。

初中历史初二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初二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初二复习课教案教学内容:古代世界史复习教学目标:巩固和复习学生对古代世界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东地区古文明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文明,汉唐帝国的兴起等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点名,检查学生课前的复习作业,以及询问学生对古代世界史的整体印象。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古代世界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二、复习:1. 中东地区古文明的发展:- 通过讲解或PPT展示介绍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伯来等地区的文明发展历程。

-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中东地区重要文明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 古希腊罗马文明:- 重点讲解希腊民主制度、奥运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 讲解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影响,引导学生分析罗马法律、建筑、文化等对今天的影响。

3. 汉唐帝国的兴起:- 介绍汉唐帝国的政治、军事和科技成就,比如汉朝的丝绸之路、唐朝的科举制度等。

- 分析汉唐帝国的军事征服和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用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进行历史知识检测,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深入交流,互相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总结:1. 整理课堂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框架。

2.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知识的联系与差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古代世界史的重要事件和文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2)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
名称
时间
内容
(3) 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时 间
1927.8.1
1927.9

周恩来、贺
毛泽东

龙、叶挺、朱

德、刘伯承

占南昌后,南
毛泽东举

下广东,途中
行秋收起
遭到敌人的
义,后决
封堵,损失严
定放弃攻
重;
打长沙,改向敌人 力量薄弱 的山区进 军。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掌握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历史;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史实;知道长征 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过程与
方法
在复习中米取以学生自主、合作为主,运用比较归纳讨论等方法,从整体把握 本单元内容。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使学生认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认识到共产党始终

打响了武装
第一次打

反抗国民党
出工农革


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


1.井冈山会师
2.工农武装割 据
政 权 建 设
原因
开始
转折
会师
意义
长征精神
(4)红军长征
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
命军的旗 号。
共 同 作 用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 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 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 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八七会议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辛亥革命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辛亥革命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课程标准(2011 年版)》即新课标作为教学目标制定依据,结合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结合教材革命形势图讲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阅读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学习革命志士革命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升华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一)课程内容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达标要求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情况;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历史意义;通过对革命志士革命活动的学习,继承和弘扬革命先驱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二课时,本课时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救国救民,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进步。

作为革命思想的实践,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课设置了两个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

两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领导的尤其是同盟会成立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已经动摇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同时也锤炼了革命力量。

武昌起义的枪声震动了旧世界,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各地革命组织亦纷纷响应。

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选5篇】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一、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按计划顺利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能够达标。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总共分六个单元,共24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

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等重要内容。

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等栏目,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提倡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刺激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兴趣。

本册内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复习教案

3.培养学生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步:归纳记忆(自查互记,15分钟后抽查。


【易错易混】一、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异同点派别不同点相同点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
术维护清朝统治,兴
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
用企业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希望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由于阶级派别的局限性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发
展资本主义,请求变
法维新,在光绪帝支
持下发动戊戌变法
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政党,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
清朝统治,结束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中华
民国
二、比较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
事件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相同点都是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的,都
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不领导者不同孙中山、黄兴蔡锷、李烈钧、唐继。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自主 复习
二.综合归纳、探究思考: 理清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合作 知新 1、五四运动前的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 复习教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复习课文,列表归纳 兴起 口号 阵地 人物 内容 1915 年陈独秀在上 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北京大 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等 抨击旧道德、旧文 化;提倡民主与科 学;提倡文学革命, 推倒旧文学, 建设新 文学,倡导白话文。 意义 新文化运动使人民 接受了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 垫的作用。 对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看法带 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 文化运动仍是我国 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想大解放运动。
展示 提高
2、五四运动的爆发 复习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 结果、意义。
学生复习课文,分类总结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 外交的失败 2.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 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 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 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 绝在“和约”上签字。 4.领导人:陈独秀 5.变化: 主力: 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 海; 形式: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工人罢工 6.结 果: 1.北洋军阀被迫释 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 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 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学任务】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内容,意义,影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知识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思想传播,组织建立,活动开展。 能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前后史实的了解,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 生概括、归纳、分析历史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革命面 貌的焕然一新,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而 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新变 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 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四、戊戌变法。
背景:清政府签订卖国条约《马关条约》民族危机严重。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活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啊。
维新变法时期的报刊。《事务报》《国文报》。
百日维新:嗯。开始于1895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订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口号:自强求富。
创办的近代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创办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建立新式陆军: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创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超链是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教学难点: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过程。
教学内容
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日占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教学工具
挂图,音频,地图册。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课标达成
个人初备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集体备课
一、洋务运动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秦王朝的统治。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瀚国将领阿古柏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
过程:为了加强西北边塞。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中堂为青菜大成都办新疆军务。
他采取先北后南环境极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于田县CEC希望学校集体备课教案模版(实验版)
课题

初中历史八上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八上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八上复习教案课题:复习教学内容:《中古时代的世界》教学目标:1. 复习《中古时代的世界》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古时代世界各国文明的认识和了解。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古时代欧洲的封建制度、教会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难点:三大农业体系的介绍、中世纪的骑士文明、黑死病的传播和影响等。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第八册上册。

2. 复习教案。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前几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复习内容讲解(25分钟)1. 中古时代欧洲的封建制度:讲解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会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介绍教会在中世纪的影响力和作用。

3. 丝绸之路的开通:讲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对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作用。

4. 三大农业体系的介绍:分别介绍地中海农业、北欧农业和东亚农业的特点和发展。

三、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问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四、知识巩固(10分钟)进行知识点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中古时代世界各国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不够清楚。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战役可能比较感兴趣,可以结合电影、故事等资源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

3.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3.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图片展示法: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背景。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和图片: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教学视频:准备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内容。

4.小组讨论指南: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引发对七七事变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的侵略与探索一、专题内容分析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之后列强又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日益严重。

为此,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探索,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从学技术到学制度,再学思想,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专题是初三学生的第二轮专题复习课。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已经把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复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掌握。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能力、形成专题知识体系,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

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表格、知识链接,思维导图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整合和拓展提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整合专题知识、探究思考的能力。

二、专题目标1、知道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知道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主要史实3、了解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史实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危害2、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难点:理解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和感悟四、复习策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方法,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利用PPT增加教学宽度,最大可能实现课堂高效。

五、复习过程(一)导入出示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及主要框架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目的侵华国家结果所签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目的、侵华国家、结果、所签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3)近代,中华民族遭受耻辱,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4)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的反抗有哪些?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叫什么?这次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又有哪些?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材料三 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3)材料三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在哪次战争中签订的?这场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有哪些?
生: 分组进行探究,组内讨论答案。系统知识,加深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师:进行巡视,参与各组的讨论,解决学生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合作成果,查漏补缺,强化对知识的巩固,并提高思想认识。
师:出示参考答案,便于学生的识记:(1)1840年,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就要挨打。(4)统治阶级(地主阶级):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农民阶级:三元里人民抗英、规模最宏大的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统治者的腐化;纲领未能实施;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6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严厉禁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不是)(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

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三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三篇

【导语】历史并不是归类于⼈⽂科学或社会科学中,⽽是其间的桥梁。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收复新疆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新课 组织学⽣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次鸦⽚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阅读11页“导⼊框”和本⽬课⽂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侵新疆的路线。

(“浩罕国”→喀什噶尔→天⼭以南→[北疆]乌鲁⽊齐→吐鲁番等地) 2、有⼈说阿古柏“⼀仆⼆主”。

请问他的“⼆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合上课本,在⼩组⾥⾃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阅读12——14页本⽬课⽂、“⾃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的语⾔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抗俄司令部”⽀持曾纪泽的外交⽃争。

)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

⾸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争策略。

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较⼤,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安全可⾔。

付出⼀些⼟地和⾦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争必须有武⼒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瞻远瞩,⽤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0主童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史实: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签约:奕䜣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

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天王节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2 定都天京定都天京: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知识点3 天京陷落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巩固措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洪仁玕且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资政新旅》,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军事防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

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知识点1 洋务运动的兴起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知识点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知识点3 建立新式海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其中,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洋务运动的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知识点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邀派兵镇压,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蓄意挑起战争,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平壤战役: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而逃,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旅顺大屠杀: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奋战,最终失败。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知识点2 《马关条约》的签订签订: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点3 “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瓜分”狂潮:列强以干涉还辽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公车上书: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知识点2 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影响:在思想文化业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知识点1 义和团运动兴起:义和团活动于山东、直隶一带。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土活动的猖獗,逐渐由反清转变为反帝斗争组织。

发展: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口号: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既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同时反映了义和团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知识点2 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座拉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

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在北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壮烈殉国。

义和团运动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在中外反对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