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百舸争流的思想精选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典例】 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者培根、霍布斯、洛克,18世纪 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19世 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等,他们都是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 者。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
发展了唯物主义。其缺陷在于(
第二课
(见学生用书P164)
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 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 说,就是③ 和④ 和② 的关系问题,简单地
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精神
历史唯
客观精神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评: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史的总结。它所说的“物质与意识的关
系”,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决定 哪个;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对这两个方面的回答是:物 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说: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 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对实际存在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的正确揭示。
A.唯物主义思想是正确的,而唯心主义思想是错误的
B.唯心主义思想虽是人类智慧结晶,但它不能成功地指导人的实践
活动 C.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中也有其合理之处 D.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解析】 A说法错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唯心主义 思想也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C说法错误,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是错 误的;D的说法与题干无关;B说法正确。 【答案】 B

【一线精品】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共21张PPT)

【一线精品】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共21张PPT)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 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 物质,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
(一)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或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就是气、 火、水、土等具体的 物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正确;但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 态。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本课考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
本问题? •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 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我的初中是在下柴市中学度过的。在那里,我有幸遇到几位好老师,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和蔼可亲,有的治学严谨……当我忆起他们的时候,心底便会陡升一种敬意,从肺腑荡漾一种感激的涟漪。 黄松林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黄老师的时间总是和上课铃同步,上课铃声刚停下来,他就腋下夹着备课本,手里拿着教鞭从容地走进教室,轻快地走上讲台,接受我们全体起立,向他表示的敬意;他讲课抑扬顿挫,极富激情,言语中夹带优美的词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他一手端着课本,一手拿着粉笔,边走边读的教我们念书,不时快步走回,在黑板上写下课文中的生字;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他有声有色地朗读,将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奥妙,转换成我们听得懂的讯息,好像诗中的人和物就在我们眼前,轻盈地把我们带入伟人的思路中,让年轻的学生们被文字的力量、文字的美妙深深地震撼!虽说这堂课拖堂了,但同学们都很兴奋,似乎没有听到下课的铃声,黄老师看到我们意犹未尽的样子,反倒停住了,不动声色的放下书本,轻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2 百舸争流的思想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课时32 百舸争流的思想人教

课时32 │ 备用习题
3.右边漫画中“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 的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课时32 │ 备用习题
[解析] C 材料把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否,归结为主观意识, 强调了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决定作用,故答案为C。
课时32 │ 要点探究
例1 A [解析] 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学生 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的调动和运用的能力。英语 儿歌,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可见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同 时反映了基督教思想。修改后的歌词,从科学的角度合理 回答了自然现象的原因,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①③说法 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 [点评] 体现类选择题是高考命题中最多的选择题之一,此 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必须做到“三看一定”。所谓三看就是 看设问,明确设问中的关键词,比如主要、没有等限定词, 以及设问中所包含的信息语句。二是看选项,通过选项明 了此题考查的角度。三是看材料,抽取材料信息和主干。 一定就是依据材料,排除不符合的选项,确定答案。
课时32 │ 备用习题
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C.主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课时32 │ 备用习题
[解析] B 材料中的观点,将事情的决定因素归结为 “心”,也就是把主观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故属于主观唯 心主义观点,故答案为B。
课时32 │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1.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 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 一致的世界观是( )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C.心之官则思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二讲:百舸争流的思想(共22张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四第二讲:百舸争流的思想(共22张PPT)
B 使意识逐渐具有了直接现实性 ④有了“思维的
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
【解析】材料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意识的主动创造 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有了 “思维的眼睛”,人类就可以逐步解开自然 之谜,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哲学对 于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②项与题意不符;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 性,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2、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的 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 验
B、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 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本质 上是正确的。
C、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 简单化。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 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 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 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或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 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26张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26张PPT)

易错易混
1.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彻底认 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辨析: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但“永无定论”的说法是错误的,犯了不可知 论的错误。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辨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 原的不同回答。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 是本原的, 物质
依赖于 意识
, 意识 .决定 物质 。
夯实基础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主观精神 认为 客观事物 以至 整个世界
易错易混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辨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 属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论或唯心论的 哲学体系。 4.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于客观唯心主义而言是种进步。 辨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从根本上说,二者是相同的。相对而言,主观唯心主义更加强调人 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典型考题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7届第二次联考)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使一切非理 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
B 就是人的最终目的。”下列与此体现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 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B.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C. 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 D.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哲学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完整版ppt课件

哲学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完整版ppt课件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 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
不可知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 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不可知论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认识 的事物。
可知论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 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 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 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 “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 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 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谁 A.物是观念的集合 决 B.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定 C.心外无物 谁 D.存在就是被感知 呢 ? E.我思故我在
1.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形态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

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 百舸争流的思想

(2)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 。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 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 机械性 、 形而上学性 和历史观上 的 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 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政治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 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 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反对错误的思想意识。我们发表网络 言论时,要用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的言行,不能危害国家、 社会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四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政治
材料二 网络和现实之间, 界限日益拉近,理性和守法是共 同的通行证。理性就是平等地、 诚信地、建设性地讨论问题,不 要谩骂,不要发泄,不要语言暴 力。守法更该是网络发言者的底 线。作为守法的网民,不能造谣, 不能利用媒体制造社会恐慌,不 能传播恐怖主义,不能恶意诽谤, 等等。
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四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政治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 代 吾心” 表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人 ,“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 物 事,心外无 及 理” 其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 观 观念的集合” 点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百舸争流的思想(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百舸争流的思想(人教版)

()
②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以灵活的方式,设置背景考查哲学的基本 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信息 的准确提取。题中英语儿歌突出“上帝”创造客观事物, 体现了宗教精神,从哲学上看,属客观唯心主义;题中科 普作家对儿歌的改动表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体现了科学精神,从哲学上看属于唯物主义,答案为A。 ②④不为材料所反映。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明考向
1.从考查的内容看,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及其发展 形态等观点考查较多,其他知识点考查相对较少。
2.从试题类型看,以选择题为主。 3.从考查方式看,多以名言、古句、古代哲学家的 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及唯心主义根本观 点的理解。
4.在复习过程中,除扎实夯实基础外,要多留意一 些古句、古代名人的言论观点等,并适当结合生活中的例 子分析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 性。
答案:B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 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唯心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题目观
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属于可知论的观点,
故选A。
答案:A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人教 版政治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 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 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 的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三十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三十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含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本原是什么,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
易错矫正
易错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训练3】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 基本问题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
知识定位:哲学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哲学的内 涵。 解题关键: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新发现”。 解析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客观世界
是可知的,A正确;B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选;D项错误, 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选;C项表述正确但与 材料无关,不选。故答案选A。 答案 A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的区别 可知论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④可知论与不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知识定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解题关键:把握儿歌的内涵及其所蕴涵的哲学思想。 解析 题中英语儿歌突出“上帝”创造客观事物,体现了宗教 精神,从哲学上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题中科普作家对儿 歌的改动,表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体现了科学
)。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 ④物质与意
解析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类成功探索太空,
要正确处理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① ③正确。②④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案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典例2】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
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 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 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 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

届高考一轮复习百舸争流的思想精品PPT课件

届高考一轮复习百舸争流的思想精品PPT课件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解析 本题以古语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古语所表达的世界观 的判断,难度较大。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凡是可以描述出 来的东西都是所谓存在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有形态的, 凡是有形态的东西都是由气构成的。 “凡象皆气也”是把世 界的本原归结为“气”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承认 了物质决定意识,但这一观点并未涉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 用,因此,可以判定这一观点为唯物主义观点,但不是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选C。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伟大思想武器。
▪ (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A.③→④→② ▪ B.②→③→④ ▪ C.③→②→④ ▪ D.②→①→③
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考点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 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体
现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的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篇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篇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规律总结】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本原问题和同一性问题时,通常是以现代 科学发现和科学预测等事例为材料来设置问题,要注重这方面材料的积累。
考查角度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3.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
()
①是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②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③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④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 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 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 的回答,②③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 答的问题,①错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 本标准,这只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 ×)
5.“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 × )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重难研析】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内涵及具体表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在日 常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在历史观中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 关系。 (2)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凡认为存在决定 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认为思维正确认 识存在的,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都是对哲学的分类,但两者分类的 标准不同。

赢在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赢在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2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第十页,共49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基础识记(shíjì)层 级
重点理解(lǐjiě)层 级
能力(nénglì)应用 层级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中微子振荡、量子反 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证明了客观世界是可知的,A 项正确;B 项是唯心主义观 点;D 项错误,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联系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 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第七页,共49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哲学基本问题可用下图表示
基础(jīchǔ)识记 重点理解(lǐjiě)
层级
层级
能力(nénglì)应 用层级

理解层级
能力应用 (yìngyòng)层级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础识记层级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 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 定意识。 (2)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 国化都是高考的常考考点
观唯心主义
2.从试题类型上看:多结合名言、古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5
(2013·天津卷·7题)近年来,人类对物质 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3年3月, 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 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 “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 这些发现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021/3/2 客观唯心主义
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021/3/2
4
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原(思维和存 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能正确认识 不能正确认识
唯物主义
2021/3/2
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
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021/3/2
9
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
体现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的是
()
A.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一切皆流,无物长住
2021/3/2
1
考点考向概览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
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本部分在高考中出现的可 能性比较大,一般会结合
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断、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 古今俗语、现实生活中具
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 体事例等为内容,考察唯
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2021/3/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1)1
(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形态
三种形态
正确性
局限性
共同点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A.具有猜测性,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B.没有科学依据;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C.把物质归结为物
A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B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是主观唯心主义,
20D21/是3/2 强调运动变化。
10
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考点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教材P12第一段)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主义
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 众的根本利益。
历史唯物 主义 2021/3/2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伟大思想武器。
12
▪ (2013·福建卷·34题)以下选项能够正确 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1)“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 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
2021/3/2
3
注意区分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
上在 ,物
本质上是正确的
质的具体形态
都质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克服了古代唯物主 义的朴素性和直观 性,丰富和发展了 唯物主义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坚持Biblioteka 与 意科学意义上的原子;物 识
B.具有机械性、形而质 的
上唯学心性主和义历史观上的决定意
关 系 问
辨证唯物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 识 题
的判断,难度较大。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凡是可以描述出
来的东西都是所谓存在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有形态的,
凡是有形态的东西都是由气构成的。 “凡象皆气也”是把世
界的本原归结为“气”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承认
了物质决定意识,但这一观点并未涉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
用,因此,可以判定这一观点为唯物主义观点,但不是辩证
▪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A.③→④→②
▪ B.②→③→④
▪ C.③→②→④
▪ D.②→①→③
2021/3/2
13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解析 本题以古语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古语所表达的世界观
唯20物21/3主/2 义观点,选C。
14
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考点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 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2021/3/2
6
休谟的不可知论:
▪ 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 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 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 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 可知。
2021/3/2
7
康德的不可知论:
▪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 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 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 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 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 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 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 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 观点及其区别,考察主观 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 的特点及其区别。
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2021/3/2
2
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1)含义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021/3/2
8
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 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与生 活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对哲学的影响
(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