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喉罩全麻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全麻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全麻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临床应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药物或生理盐水注入支气管及肺泡内,清除痰液、分泌物以及炎症性渗出液,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喉罩全麻是一种适用于小儿的全麻方式,其具有快速、安全、无痛以及更好的操作视野等优势,因此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喉罩全麻是指使用喉罩作为气道管理方法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

喉罩是一种柔软、弹性的通气管,具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小儿的不同规格。

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首先通过静脉给予儿童诱导剂,然后将喉罩插入至儿童口腔并通气,使其失去与上呼吸道的连接,然后以全麻进行手术。

与传统的气管插管相比,喉罩具有许多优势。

喉罩插入容易、速度快。

由于喉罩较硬的外壳,插入过程中不易发生弯曲和扭曲导致的阻力,插入时只需要一次或两次调整即可成功插入。

喉罩使用过程中无需摇晃和压迫患者面罩,减少了对儿童头部和颈部的压迫,降低了患者不适感。

喉罩具有适合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规格,如0-1岁、1-2岁等,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喉罩,提高插管成功率和通气效果。

喉罩具有较高的操作视野,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和操作,减少了误伤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喉罩插入后可以有效地确保气道通畅,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喉罩全麻在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的镜检视野清晰度高,可观察到支气管粘膜、痰液以及分泌物的情况,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灌洗、抽吸和取材等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喉罩全麻还可以辅助手术操作,如支气管异物取出、肺活检等。

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对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100位要进行小儿外科手术的患者,并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

采取喉罩进行麻醉的为实验组,采取气管插管进行麻醉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采用同一麻醉剂。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置入气管导管与喉罩前后的动脉压与心率进行观察记录,将两组患者在手术以后的不适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对两组患者麻醉的各项指标和时间进行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在心率方面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儿在手术之前的3h到8h都必须禁食禁水,在进行麻醉以前,要肌注苯巴比妥钠3mg/kg、阿托品0.02~0.03mg/kg[1]。

患儿在进入手术室以后要给与吸氧,采取常规输液的方式,并将监护仪链接。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儿都进行8%七氟醚的吸入,然后进行芬太尼3μg/kg与顺阿曲库铵0.1mg/kg 的静脉注射[1],在肌松度达到标准以后,实验组的患儿进行喉罩的置入,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气管导管的置入。

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要保持麻醉的深度,在手术结束的同时也要停止输送药剂。

对置入喉罩前后实验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进行观察记录,也要对插入气管导管前后对照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进行观察记录[2],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以后的不适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5.0软件对得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麻醉的不同时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时发现,在心率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实验组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要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各项指标对比的具体情况见表1。

在手术以后与麻醉苏醒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儿都有呕吐和不安等症状,实验组出现不适症状的人数为5人,对照组出现不适症状的人数为20人,实验组的人数少于对照组。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小儿麻醉是一项高难度的医疗工作,对于小儿麻醉的选择有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病情。

在小儿麻醉中,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喉罩麻醉喉罩麻醉是一种非侵asive的麻醉方式,通过口咽部置入喉罩,对呼吸道实施通气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喉罩麻醉技术成熟,使用方便,对呼吸道的刺激小,适用于小儿短时间手术。

在小儿麻醉中,喉罩麻醉有以下优点:1. 适应症广泛:喉罩麻醉适用于各种小儿手术,包括择期手术和紧急手术。

2. 操作简单:相较于气管插管麻醉,喉罩麻醉的操作更为简单,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3. 对呼吸道刺激小:喉罩麻醉不需要插管,放置过程对呼吸道的刺激小,能够减轻小儿的不适。

4. 快速有效:喉罩麻醉的放置时间短,对机体的刺激小,小儿能够快速进入麻醉状态,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二、气管插管麻醉气管插管麻醉是通过插入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通气的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也有其独特的优点:1. 通气更稳定:气管插管可以确保通气更加稳定,降低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特别适用于长时间手术。

2. 保护呼吸道:气管插管可以有效保护呼吸道,减少误吸的风险。

3. 适用于紧急情况:对于对呼吸功能严重影响的小儿手术,如严重头部外伤等,气管插管麻醉是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4. 便于药物管理:气管插管可使麻醉医生更加便于控制患者的呼吸,调节麻醉深度。

以上就是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比较分析,对于小儿麻醉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

在使用喉罩麻醉或气管插管麻醉时,医生应熟悉相关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技术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小儿麻醉过程中,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是两种常见的麻醉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麻醉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麻醉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喉罩麻醉喉罩麻醉是一种经口喉罩插入的一次性轻型喉罩,用于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的气道管理。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气管插管,可以在体外通气和正压通气下进行手术。

对于小儿麻醉而言,喉罩麻醉具有一定的优势,喉罩麻醉无需将气管插入食管,能够有效避免气管内压力升高,减少喉部粘膜损伤和气管炎症的发生。

喉罩麻醉相对气管插管麻醉而言,对患者的侵害更小,术后咳嗽和喉头炎症的发生率更低。

喉罩麻醉还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咳嗽和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喉罩麻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喉罩麻醉需要充分的麻醉深度才能确保气道的有效通畅,对于年龄较小、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无法耐受麻醉深度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通气困难。

喉罩的尺寸和材质也会影响通气的效果,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不同尺寸的喉罩,这对临床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二、气管插管麻醉气管插管麻醉是通过将导管插入气管内,确保气道的通畅,并通过导管进行正压通气,保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呼吸功能。

相较于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气管插管可以有效防止误吸,保障气道通畅,对于一些患有明显的胃肠道反流或食道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更加安全可靠。

气管插管麻醉在手术中能够提供更加有效和稳定的通气,更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来说,气管插管也更加方便清洁和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喉部感染的风险。

气管插管麻醉也存在一系列局限性。

气管插管麻醉对患者的侵害会更大,容易引起喉部损伤,导致术后喉头炎和声带损伤的发生;气管插管麻醉需要有相对较高的技术要求和经验水平,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气道梗阻和误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喉罩在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临床观察发现由于小儿独特的解剖、生理特性,在围术期发生呼吸道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几率非常高,特别是婴儿不利的气道事件较年长儿常见。

在麻醉过程中呼吸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小儿围术期气道管理对麻醉医生来说充满挑战。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 在临床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LMA通气开创了一种新的通气模式。

由于LMA对咽喉部损伤小、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婴幼儿短小手术中显示出特有的优势。

下面就LMA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喉罩的临床应用喉罩是由英国医生Brain根据人咽喉部解剖结构而发明的[1],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通气和面罩通气之间的声门上通气装置。

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 对呼吸道的损伤、刺激小, 并发症少, 能维持有效、可靠的通气。

至目前,不论英国或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大约90%以上的医院采用了LMA,并作为一种新的麻醉方法正在各国普及应用。

经过多年应用LMA的逐步改进和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最初用于一般患者、短小手术麻醉中保持自主呼吸时的气道管理,现在已发展到困难气道的处理。

在紧急气道维持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由于气道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性,小儿困难气道的评估与管理对每个麻醉医师来说都是一项具有挑战意义的考验。

随着在成人和小儿困难气道中应用发展,它已成为麻醉医师在面临这项挑战时的重要选择。

小儿LMA的大小不过成人的1/5,但它的作用和地位是革命性的,不容忽视的[2]。

临床经验证明,喉罩正确安置后,通气功能确切,抢救效果良好[3, 4]。

随着小儿生长期呼吸道的解剖不断改变,小儿麻醉时上呼吸道解剖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

核磁共振成像(MRI) 研究发现浅麻醉保留自主呼吸时,期呼气相气道横截面在软腭水平最小,舌水平最大。

随着麻醉的深度增加,整个眼部呼吸道横截面积明显缩小,缩小最多是喉咽腔,前后庭最大部分的是口咽腔[5]。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目的:分析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例小儿手术患者为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试验组患儿采用喉罩吸入全身麻醉。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和麻醉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患儿术中各時间点MAP、HR、SpO2等指标波动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有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手术顺利实施和术后恢复。

标签:喉罩;小儿;麻醉;应用效果喉罩是一种新型的通气装置,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插入喉罩对气管无刺激,对躯体和自主神经反应影响小,有利于保证术中呼吸道通畅。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在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常受到小儿呼吸道特殊的生理特点影响,气道管理难度大、苏醒时间长、不良反应大,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1]。

本研究分析了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例小儿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因疾病治疗需要接受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先天性畸形、张口受限、咽喉部炎症、呼吸道疾病等患儿[2]。

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

对照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2~10岁,平均(5.72±1.54)岁;体重9~32 kg,平均(17.35±3.42)kg;手术原因包括腹股沟疝修补术14例、阑尾切除术10例、隐睾下降固定术8例、包皮环切术15例。

试验组47例,男34例,女13例;年龄3~10岁,平均(5.80±1.58)岁;体重10~33 kg,平均(17.74±3.51)kg;手术原因包括腹股沟疝修补术16例、阑尾切除术8例、隐睾下降固定术9例、包皮环切术14例。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

生长发育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麻醉药物可能对生长发育 产生影响。
心理需求
小儿对环境变化和疼痛的 感知更为敏感,需要更多 的心理支持和安抚。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优势
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喉罩插入技术相对简单, 容易掌握,可快速建立
呼吸道通道。
喉罩对咽喉和气管的机 械性刺激较小,减少了 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喉罩使、体重、身高、头围、 颈围等指标进行评估,确保喉罩选择 的合适性。
消毒喉罩
在使用前,应对喉罩进行严格的消毒 处理,确保无菌使用,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准备合适型号的喉罩
根据患儿的评估结果,准备合适型号 的喉罩,确保喉罩与患儿的口腔和咽 喉部匹配。
喉罩使用中的观察与护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表明,喉罩在小儿麻醉中具有操作简便、通气效果良好、对循环系统影响小 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手术的麻醉通气。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逐渐向 更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未来,喉罩的设计和材料将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小儿不同年 龄、体重和解剖特点的需求。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喉罩 在小儿麻醉中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将更加明确,为临床应用提 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未来展望
随着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其在临床 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将更加凸显。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和规范其临床应 用。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喉罩在小儿麻 醉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 效的麻醉通气服务。
02
喉罩由通气罩体、通气管和插入 咽喉的套囊组成,无需进入气管 ,对声带和气道损伤较小。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②困难气道的患儿,当插管困难而使用LMA 以后,LMA 还 可导引完成气管内插管;
③通过喉罩可施行纤维光导支气管镜激光治疗声带、气 管或支气管内小肿瘤手术;
④对颈椎不稳定的患儿施行气管插管需移动头部有较 大顾虑时,可使用LMA;
⑤因气管导管会使狭窄气管内径进一步减少,因此LMA 对气管狭窄的婴幼儿有优势;
麻醉医师 0.50 (0.28-2.28) 0.35 (0.02-0.73)
手术医师 0.36 (0.20-3.93) 0.29 (0.01-0.50)
绝大多数低于2ppm
在气道峰值15cmH2O时为0-2% 气道峰值20cmH2O时为0-2% 气道峰值25cmH2O时为0-5% 气道峰值30cmH2O时为5-50% 临床可测及的胃胀气0.3%(n=16533)
在喉镜的帮助下置入喉罩特别是在使用小型号时可避免损伤?喉罩套囊的侧边对着梨状隐窝近端的前表面在舌根后方扁桃体水平以下套囊的凹陷面正对杓会厌壁套囊后面紧贴后咽壁容量模式下压力模式下喉罩置入过浅喉罩打折1不能完全按体重选择喉罩应根据小儿的发育情况参考标准体重选择大小合适的喉罩
儿科手术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LMA截石位误吸危险大于平卧位。
传统认为气管导管能更有效防止误吸和喉痉 挛,但须注意插管过程需要深全麻、肌松药 和直接喉镜暴露,此阶段又是返流误吸高发 期。
原因: 患者声门开口严重畸形,喉罩难于找到正确通气位
置 喉罩尺寸与患者声门不匹配
西浦报道500例中出现3例
CO2潴留在临床上比较常见,PETCO245mmHg. 原因:
目前有七种型号,小儿常用的四种: 1号, 用于体重<4kg新生儿,通气罩充气 4ml; 1.5号,用于体重为5-10kg的婴儿,通气罩充气7 ml; 2号, 用于体重为10~20kg 的儿童,通气罩充 气10ml; 2.5号,用于体重20~30kg的儿童,通气罩充气 14ml;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现年来小儿手术越来越多,小儿的短小手术更是常见。

无疑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手术的恐惧更甚于成人,对疼痛的耐受也较成人差。

他们通常是不配合的。

基于以往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各种弊端,我科于2016年引入喉罩。

这是一种声门上通气方式,经口置入患儿咽喉腔,前端气囊封住声门,达到密闭的气道管理。

本次就选择了2018年到2020年以来我科使用喉罩全麻下手术和气管导管全麻下手术的病例,近200例来研究。

方法:设定观察病例为200例,选入时间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分成2组,,一组分为:气管导管通气组,另一组为:喉罩通气组,所有患儿均按常规给药,给药后5分钟插管,观察插管时患儿的体动,流泪,心率,血压,苏醒时拔管是否躁动等。

结果:喉罩通气组再置入喉罩时,无体动、流泪,心率血压平稳,拔管时安静舒适。

气管导管通气组有部分患儿有流泪,血压心率暂时性升高,苏醒后情绪较为激动,咽喉不适症状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麻醉期间运用喉罩能够减少插管的应激反应,安全性高,操作更为便捷。

关键词:喉罩;小儿麻醉;临床应用前言喉罩在80年代应用于临床,为声门上通气设备,由于其使用简单,易于操作,刺激小,通气密闭性也在更新换代中得到改善。

这类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将喉罩通过口置入咽喉部,前端气囊充气后,让喉罩与喉部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形成与麻醉机的闭环呼吸通路,创造一个良好的正压通气环境,达到自主呼吸的目的,喉罩在临床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尤其在小儿麻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减少麻醉药的使用,增加安全性高,苏醒迅速,咽喉部舒适无刺激。

本次就选入部分麻醉期间应用喉罩的患儿观察,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主要针对我科小儿短小手术不同方式全麻下患儿舒适度及用药量的回顾性研究,1岁到6岁患儿有200例,一组(气管导管通气组)选用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是通过将一个柔软的喉罩插入儿童喉部,实现气道管理和通气的一种方法。

相比之下,气管插管麻醉则是通过将一个较硬的管子插入气管,直接将气体送入肺部。

喉罩麻醉相对于气管插管麻醉来说,更加简单易行。

对于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说,喉罩的安置相对简单,操作时间也较短。

而气管插管则需要麻醉医生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在喉罩麻醉中,气道管理和通气只需要通过喉罩来实现,无需额外的气管插管。

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并且降低了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而气管插管麻醉则需要插入气管,可能会引起气管创伤和误吸等并发症。

喉罩麻醉对于较小的患者来说更为适用。

由于小儿气道较为狭窄,插入气管管道时往往需要较大的力量,容易造成气道损伤。

而喉罩麻醉的喉罩较为柔软,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儿的生理特点,降低了对气道的损伤风险。

喉罩麻醉也有一些局限性。

喉罩麻醉在通气方面的控制性较差。

由于喉罩的形状和材料特性,容易造成气道内的漏气现象,导致通气量的波动。

而气管插管麻醉则具备更好的通气控制性能。

喉罩麻醉在经验不足或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呕吐、误吸等并发症。

而气管插管麻醉则相对更加安全可靠。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各有优劣。

喉罩麻醉简单易行,对小儿患者的气道损伤风险较低,适用于较小的患者。

喉罩麻醉在通气控制方面较差,且操作经验要求较高。

而气管插管麻醉则通气控制性更好,安全可靠,但需要插入硬管,对气道创伤风险较高。

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特点,麻醉医生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喉罩在小儿全麻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全麻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全麻的临床应用喉罩是一种用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的气道管理工具,也被广泛应用于全麻诱导过程中。

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儿,喉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喉罩在小儿全麻的临床应用。

喉罩是一种辅助气道设备,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便、气道密封性好等特点。

在小儿麻醉诱导过程中,喉罩的引导和插入相对容易,可以有效避免气道梗阻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一些口腔、喉部畸形或狭窄的患儿,传统的气管插管技术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而喉罩则可以更好地绕过这些障碍,确保气道通畅。

另外,喉罩还可以减少插管过程中的创伤和压力,降低对于喉部、气道粘膜的损伤风险。

尤其是对于小儿患者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减少手术后气道炎症、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喉罩还可以有效降低插管所带来的应激反应和不适感,提高小儿全麻手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临床实践中,喉罩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气道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或体重较轻的患儿,应选择合适尺寸的喉罩,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气道压迫或漏气等问题。

此外,在喉罩插入后,需要及时确认气道密封性,监测气道压力和二氧化碳排泄情况,确保气道通畅。

总的来说,喉罩作为一种气道管理工具,在小儿全麻手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喉
罩的选择、插入和监测技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儿安全。

随着医
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喉罩在小儿全麻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并为小儿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浅谈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浅谈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浅谈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应用于小儿麻醉,并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方法搜集于我科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00例,并将其随机分组为喉罩组与气管组,每组患儿各50 例,对喉罩组患儿予以喉罩通气进行全麻手术,对气管组患儿予以气管导管插管通气进行全麻手术。

结果相比于气管组,喉罩组的置入时间显著缩短,在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方面明显降低(均P<0.05) ;术中喉罩组置入和拔除喉罩时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程度均显著小于气管组的气管插入和拔除时,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简单易行,并发症相对于气管插管少,适合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喉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小儿【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236-02喉罩的临床应用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为气道管理提供了新的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对传统插管技术的补充[1]。

喉罩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同时对患儿咽喉部的损伤较小,患儿心血管的反应更小,喉罩通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2]。

搜集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07月-2013年07月实施喉罩通气手术和气管导管插管通气手术各5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拟择期于全麻下实施手术的患儿100 例,年龄1~8岁,平均3.5岁;喉罩组50例,男32女18,腹腔镜疝气手术28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10例,包皮环切手术12例;气管组50例,男30女20,腹腔镜疝气手术3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10例,包皮环切手术10例。

两组ASA分级1-2级。

这两组病人的年龄、病情、ASA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均禁饮禁食,时间为6~8h,术前肌注鲁米那2mg?/kg,阿托品0.02mg/kg,麻醉诱导均为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2-4ug/kg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小儿麻醉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医疗操作,而在小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是两种常用的麻醉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麻醉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医务工作者在进行小儿麻醉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儿的安全。

我们来了解一下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喉罩麻醉是通过喉罩将氧气和麻醉药送入患儿的呼吸道,使患儿处于全身麻醉状态。

而气管插管麻醉则是通过将气管插管插入患儿的气管,再通过气管插管将氧气和麻醉药送入患儿的呼吸道,同样使患儿处于全身麻醉状态。

两种方式在麻醉药的输送和患儿的呼吸维护上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将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喉罩麻醉。

喉罩麻醉在小儿麻醉中有着很大的优势。

喉罩麻醉操作简单,不需要显微镜和镜下操作,减少了对患儿的刺激和伤害,使得患儿术后恢复更快。

喉罩麻醉还可以使患儿的呼吸维持在较好的状态,减少了手术期间出现的低氧血症的几率。

喉罩麻醉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喉罩麻醉在通气效果和呼吸道保护上不如气管插管麻醉。

由于喉罩的密封性较差,不适合需要进行正压通气和长时间手术的患儿。

喉罩麻醉在保护气道和预防误吸方面也不如气管插管麻醉。

接下来是气管插管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气管插管麻醉可以较好地控制患儿的呼吸道,防止手术期间误吸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气管插管麻醉还可以使手术期间的氧气和麻醉药的输送更加准确,降低了术中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

气管插管麻醉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气管插管麻醉需要借助显微镜和镜下操作,操作较复杂,增加了麻醉医生的操作难度和患儿的刺激和伤害。

气管插管麻醉也增加了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需要术后更加精心的呼吸道护理。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小儿麻醉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简单的手术或者需要进行保守治疗的患儿,可以选择喉罩麻醉,其操作简单,对患儿的刺激和伤害较少。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择期进行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导管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喉罩麻醉。

结果观察组患儿T2、T3、T4和T5时间点的HR和DB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T4和T5时间点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后观察组患儿的呛咳和术后躁动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的VAS评分和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刺激小、不易引起喉部并发症,减少了麻醉用药量,且容易苏醒,对大多数小儿都适用。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喉罩小儿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254-01儿科手术几乎均是在全麻或全麻复合骶管麻醉下进行,小儿由于身体各种器官和机能并未发育完全,决定了其麻醉要求较高。

气管插管麻醉容易造成小儿气道等组织损伤。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 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咽喉通气的人工气道,作为通气装置,在国外已经广泛运用[1],在我国却作为一种新技术正在推广。

我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择期进行手术的患儿采用喉罩麻醉,并与气管导管麻醉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手术的患儿,男39例,女21例;年龄3~12岁,平均7.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为Ⅰ~Ⅱ级;排除张口度受限、咽喉部炎症、呼吸道疾病、喉罩及骶管穿刺的禁忌证的患儿;其中行下腹部手术24例,胸部手术18例,下肢手术患儿13例,气管内异物5例;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为60 min。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比较分析在小儿麻醉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是常用的两种小儿麻醉方式,它们各自具有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麻醉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喉罩麻醉喉罩麻醉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气道管理技术,通过口咽面罩将混合吸入麻醉药物的气体送到患儿的呼吸道中。

相比于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喉罩麻醉有以下优势:1. 减少刺激和压力:喉罩麻醉不需要插管,可以减少对患儿口腔和呼吸道的刺激,减轻患儿的不适感。

2. 快速、简便:喉罩麻醉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术,可以节省麻醉诱导时间和手术准备时间。

3. 适用范围广:喉罩麻醉适用于大多数小儿手术,尤其适合于较短时间的手术或对气道管理要求不高的手术。

喉罩麻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不适用于部分手术: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对气道管理要求较高的手术,喉罩麻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2. 潜在的氧合和通气问题:喉罩麻醉容易发生氧合和通气问题,特别是对于呼吸功能不良的患儿,需要谨慎使用。

二、气管插管麻醉气管插管麻醉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需要专业技能:气管插管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出现意外情况。

2. 导管相关并发症:气管插管麻醉容易出现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如误插、胃肠内容物反流等。

三、小儿麻醉方式选择的考量在选择小儿麻醉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具体情况、手术的要求以及医疗资源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和患儿安全。

具体考量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 患儿年龄:年龄较小的患儿对于气道管理的要求较高,应优先考虑气管插管麻醉。

2. 手术时间:若手术时间较短,且无需特别严格的气道管理,喉罩麻醉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选择。

3. 医护水平:医院的医护水平和技术条件也是选择麻醉方式的考量因素之一,对于技术条件不足的医院,喉罩麻醉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中的比较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中的比较

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中的比较引言小儿手术麻醉一直是临床麻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对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

目前,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是常用的小儿麻醉方式之一。

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进行比较。

喉罩麻醉及气管插管麻醉的特点喉罩麻醉是一种无创伤、无绝对限制的气道设备,可用于小儿手术麻醉。

它采用了被动喉罩的设计,可以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道处于开放状态。

相比于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喉罩麻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喉罩麻醉在手术过程中也能提供较好的呼吸支持和气道管理。

而气管插管麻醉则是通过插入气管插管将气道与呼吸机连接,以维持通畅的气道和充分的气体交换。

气管插管麻醉能够确保气道的通畅,提供更好的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支持。

但是相比于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需要插管操作和维护,对喉部和气管有一定的创伤,而且术后恢复较慢。

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各有其优缺点。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喉罩麻醉的优点:1. 操作简单:喉罩麻醉无需插管操作,操作简单,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低。

2. 创伤小:喉罩麻醉无需切开喉部或气管,术后创伤小,恢复快。

3. 术中呼吸支持好:喉罩可以较好地维持气道的通畅,并通过气囊充气提供较好的气道管理和呼吸支持。

1. 不适用于大部分小儿:喉罩麻醉的适用范围较窄,只适用于体重在5-30kg的儿童。

2. 有一定的风险:在使用喉罩麻醉时,可能出现误吸、喉痉挛、喉部创伤等并发症。

1. 气道管理更安全:气管插管的方式能够确保气道的通畅,降低了误吸的风险。

2. 机械通气支持:气管插管麻醉可以提供更好的机械通气支持,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小儿。

1. 操作复杂:气管插管需要进行插管操作,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2. 创伤大:气管插管会造成喉部和气管的一定创伤,术后恢复较慢。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麻醉诱导 吸入法 经典法 适用于能配合或术前镇静的小儿 连接监护 先高流量(新鲜气流5L/min)吸入60% N2O,并逐渐加入七氟烷 确定麻醉深度后,降低挥发罐浓度至2-3%维持 建立静脉通路
05
意识恢复完全、下呼吸道保护机制出现
苏醒后拔喉罩 咳嗽不是小儿麻醉拔喉罩指征 有目的的活动(如伸手够喉罩)或拔喉罩前睁眼才是拔喉罩的指征 婴儿髋部屈曲或面部痛苦的表情提示苏醒 特别注意苏醒期兴奋可发生喉痉挛 静注可乐定2ug·kg-1、右美托咪定0.3ug·kg-1、芬太尼2ug·kg-1可有效防止麻醉后兴奋
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2
适用极不合作或发育迟缓的小儿
3
诱导药
1
肌注诱导
6
咪.02 mg·kg-1
4
氯胺酮4~6mg·kg-1
添加标题
静脉诱导
01
添加标题
适用>8岁的儿童
02
添加标题
诱导药
03
添加标题
镇静药:丙泊酚、依托咪酯
04
添加标题
镇痛药:芬太尼、瑞芬太尼
也可将充气或半充气喉罩插入
04
添加标题
还可将喉罩孔对准后方,到达喉部再旋转180°
05
在置喉罩前,先在喉罩前端后面涂抹润滑剂减少阻力 对未充气或半充气喉罩置入后,经补充气后喉罩通气管会略向外移,不必再向喉部推入
连接呼吸回路评估通气是否良好,遇通气不良或阻塞现象,应重新放置 确认喉罩位置正确后,放入牙垫固定
01
02
03
04
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浅析喉罩与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及利弊。

方法选择8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TT 组,4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0ug/kg,丙泊酚1.0 mg/kg,司可林1.0 mg/kg,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LMA和TT置入。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LMA(TT)置入前、置入后以及術后拔除LMA(TT)后的MAP、HR、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MAP、HR、SpO2值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

结论喉罩通气装置使用简单、无创伤,对大多数成人和小儿都适用。

若掌握好喉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标签:喉罩;小儿;麻醉
喉罩是一种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咽喉通气的人工气道。

作为一种通气道控制技术,1983年在国外开始应用于临床,在英国很多医院的使用率可达全麻的50%以上[1]。

本研究选择80例择期手术患儿分成两组,比较喉罩与气管导管置入方法的优劣,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择期手术患儿,男性47例,女性33例。

年龄2~10岁,体重12~35 kg。

ASA病情分级为Ⅰ~Ⅱ级。

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为55min。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LMA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40例)。

1.2方法患儿禁食8h,禁水4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0.02 mg/kg。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顺序连接ECG,SpO2,无创血压监测,开放静脉通道后输注乳酸林格液。

麻醉诱导前面罩吸氧给氧去氮3~5 min。

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1.0 mg/kg,司可林1.0 mg/kg。

待患儿意识消失,下颌松弛时,行LMA或TT置入。

接麻醉机吸入2%七氟烷,瑞芬太尼静脉微量泵输入维持,必要时给予阿曲库铵0.5 mg/kg静推。

术毕前5 min改为手控呼吸,待自主呼吸出现后行辅助呼吸。

当潮气量为8 ml/kg,呼吸空气其SpO2达98%以上且患儿不能耐受LMA或TT时,拔除LMA或TT,行面罩给氧5 min 后,生命体征平稳时送至麻醉恢复室。

继续监测HR、NIBP、SpO2 30~60min,至患儿完全清醒、应答准确、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LMA(TT)置入前、置入后和术后拔除LMA(TT)后的MAP、HR、SpO2的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数、平均年龄、体重、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或TT置入前的MAP、HR、SpO2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置入后和拔除后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SpO2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置入LMA(TT)一次成功率LMA组90%(36/40),TT组95%(38/40),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喉罩是新型的介于气管插管和面罩之间的控制呼吸道的一种麻醉用具。

它是盲置入咽部在喉入口周围形成一低压圈且允许轻度正压通气的装置,应用于吸入麻醉且对呼吸道刺激很小[2,3]。

喉罩置入技术相对简单且可应用于气管插管失败的困难插管[4]。

小儿手术局麻下难以完成。

非插管静脉麻醉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一旦呼吸抑制,处理被动。

经气管插管因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特点:舌相对口腔较大、声带的成角更加向前向下、会厌相对较长,致使小儿插管较成人困难,加之组织黏膜嫩可能引起组织损伤,甚至声门水肿[5]。

术中因气管导管刺激,心血管反应较强,常要求加深麻醉和使用肌松药,结果致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延长。

拔管时因麻醉逐渐转浅,患儿可出现躁动,呛咳屏气,甚至引起喉痉挛。

气道并发症在围术期相关并发症中占很大比重,最多见的喉损伤有声带麻痹、肉芽肿、软骨脱位和血肿,LMA喉罩刺激小,不引起呛咳,不易出现喉头水肿、声带损伤、喉返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拔除喉罩时不刺激气管,不用吸痰,不会引起患者的呛咳等。

而LMA插入前、后及拔管时HR、RR无明显变化,表明喉罩操作刺激较轻,术中麻醉不需太深即能耐受,术后清醒快、喉罩不插入声门拔管时不发生呛咳,也不会引起声门或声门下水肿[5]。

通过本研究两组比较,说明喉罩与气管导管相比有以下优点:①喉罩使用技术容易学且易掌握。

②改变了以往小儿麻醉不易控制呼吸道的状况,特别是在某些手术(如整形外科手术、眼科手术等)喉罩在较浅麻醉下,咳嗽、呼吸抑制、气管痉挛发生率比深麻醉少,术中、术后患儿通气良好。

因刺激较轻,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同时可减少心血管抑制和缩短苏醒时间。

结果显示本组20例LMA 患儿苏醒时间均在10 min以内。

③在浅麻醉下,喉罩比气管插管更易被耐受,而且患者常在难以耐受喉罩之前就已清醒。

LMA组结果显示拔除喉罩的时间均在术毕后5~10 min之内。

④使用喉罩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很低。

据Alexander等报道使用喉罩术后咽喉痛只有7%,而气管插管可达47%,面罩和口咽通气道可达10%。

我们结果表明LMA组有2例术后访视主诉咽喉痛,TT组有15例术后访视主诉咽喉痛。

为避免胃膨胀,我们应在术中经常检查胃膨胀情况。

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装置,使用方法简单、无创伤,对患者躯体和自主神经反应影响很小,对大多数成人和小儿都适用。

喉罩在一定范围内可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John H,Pennant MA.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J].Anesthesiology,1993,79:144-163.
[2]Leach AB,Alexander CA.The laryngeal mask,an overview[J].Eur J Aneasthsiol Suppl,1991,4:19-31.
[3]Maltby JR,Loken RG,Wastson NC.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Clinical appraisal in 250 patients[J].Can J Anaesth,1990,37:509-513.
[4]Agro F,Brlmacombe J,Cataldo R,et al.A modified laryngeal mask in the endoscopic managem ent of an esophageal tumor[J].Surg Endos,2001,15(3):323.
[5]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