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海洋环境学期末复习汇总.
![海洋环境学期末复习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32434481711cc7931b71666.png)
特点的生物群落,耐受性高; ⑤ 潮间带濒临大陆,污染物质也易在此积累。 (3)潮间带类型 ① 泥滩潮间带
环境特征 海岸平缓、开阔; 波浪小,一般出现在半封闭的海域; 沉积物颗粒小,主要是粉砂和淤泥,有机质丰富; 生物多样性较高,生物量较大。
还对生物个体的生理变化甚至造成个体毒害乃至诱发基因突变;
③ 另一方面,单一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效应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少见,海洋生态系
统所面临的大多是由多种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复合污染效应,或协同、或拮抗、
或加和、或独立、或以其他方式相互作用。
④ 海洋环境的复合污染效应不仅取决于化学污染物的(元素)本身的化学性质,还与
其浓度水平有关。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⑤ 复合污染效应还与海洋生物种类有关,特别是生态系统类型有关,也于污染物作用
的生物部位有关。
⑥ 复合污染生态效应的研究,已成热点。
13.几种典型污染物质的海洋污染生态效应
(1)石油(几个例子)
① 海洋石油污染:
② 油品入海途径:
③ 影响和危害 对环境的影响: 对环境的危害: 对水产业的影响:
3.海洋污染生态效应及其发生的主要机制。
4.重金属的海洋污染生态效应。
第二章 海洋环境的主要生态过程
5.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6.海洋中 CO2 的比例为什么远高于大气中所占的比例?
第四章 主要海洋环境类型
1.近海主要海洋环境类型 (1)潮间带海洋环境 (2)河口海洋环境 (3)海湾海洋环境 (4)浅海海洋环境 (5)大洋海洋环境 2.潮间带海洋环境 (1)潮间带:位于平均大潮的高低潮位之间的地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 (2)一般环境特征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236591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4.png)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以及评估方法,并介绍当前的监测技术和评估指标。
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全球的气候调节、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过渔、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因此,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可以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通过监测海洋中的水质、生物、物理和化学参数,我们能够了解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监测数据可以被用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
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或飞机等远距离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可以用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色素、叶绿素浓度、浮游植物分布等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海域的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评估海洋环境的健康状况。
2.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采集海洋水体的样本,分析水质指标如溶解氧、盐度、PH值、氨氮和硝酸盐等,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水质状况。
水质监测需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连续观测,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并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评估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鱼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生物群落的调查和观测,可以了解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分析生物监测数据,可以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繁荣程度。
三、海洋生态环境评估海洋生态环境评估是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全面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和趋势。
评估过程中,需要将监测数据与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判断海洋生态环境的达标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0c4d3ffb14e852458fb5747.png)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复习题库1、根据《海洋调查规范》规定“不合格样品或资料超过三分之一的观测量为不合格观测量;主要观测量不合格或 2 个以上辅助观测量不合格为不合格要素;两个以上要素不合格的学科为不合格学科;主学科不合格或两个以上辅助学科不合格为不合格航次”。
2、防止样品沾污,必须做到:1)严格防止船舶自身以及采样设备的沾污影响;2)按照不同项目,选用合适材料的采样器样品瓶,同时绞车、缆索,导向轮亦需采取相应的防沾污措施; 3)尽量减少界面富集影响,深层采样建议用闭-开-闭方式采样器;4)预处理的样品(过滤)应在采样后在现场即时完成。
然后再加入稳定剂,并低温保存。
受生物活动影响,随时间变化激烈的项目(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等)应在现场测定。
3、水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pH、生化五日需氧量等项目采样过程中 100 %的站点都应该做双平行样控制。
4、盐度、悬浮物等常规要素按监测站位数的 10 %以上布设水质平行样采样或观测点。
5、海洋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整个海洋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从现场调查、站位布设、样品采集、储存与运输、实验室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综合评价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6、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又称为内部质量控制, 包括方法空白试验、现场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校验、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分析、利用质控图校核等。
7、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也叫外部质量控制,是指由外部有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第三方或技术组织,对各实验室及分析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分析质量考查的过程。
8、海洋环境分析质量保证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其内容包括:监测质量保证、监测人员质量控制、监测质量工作体系、采样质量保证、实验室质量保证、监测网络质量保证等9、现场平行样是指在相同采样条件下,采集平行双样密码送实验室分析。
测定结果可反映采样与实验室测定精密度。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2ccc2b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f.png)
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对于人类来说,海洋为我们提供了鲜美的海鲜和无限的娱乐和旅游资源。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长,海洋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威胁。
因此,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变得非常必要。
一、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为了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监测系统和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观测海洋环境,包括水温、水质、悬浮物和海洋生物等。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和飞机等手段进行。
2. 声纳技术。
声纳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水下观测海洋环境,包括海底地形、海洋生物及其数量等。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和海洋资源管理等领域。
3. 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是指将传感器等设备安装在海洋中,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的中心服务器。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数据,并且可以监测到一些短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以上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我们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精确度和监测的局限性。
二、海洋生态环境的评估海洋生态环境的评估是对海洋生态环境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环境的状况、识别环境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发现和实施保护、修复和管理环境的最佳方法。
海洋生态环境评估的重点包括:1. 海洋污染评估。
海洋污染评估是评估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来源、污染程度和影响。
评估还可以提供建议,包括防止或减少污染、加强监测和监管、恢复或修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建议。
2. 海洋生态系统评估。
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是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生态位、系统稳定性等的总体情况和影响。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采取措施保护、恢复和管理海洋生态系统。
3. 海洋生物资源评估。
海洋生物资源评估是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包括种类、分布、数量、质量,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响应等。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管理策略,以维护重要的渔业资源。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考试试题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87c7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7.png)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设备通常用于测量海洋水体中的电导率?A.温度计B.盐度计C.PH计D.化学计量仪2.海洋中的颗粒物主要由以下哪种元素组成?A.氢B.氧C.硫D.碳3.以下哪个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海洋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程度?A.水流速度B.溶解氧浓度C.氨氮含量D.叶绿素-a浓度4.下列哪个仪器可以用来测量海洋中的水温?A.气压计B.热电偶C.陀螺仪D.雷达5.海洋沉积物中常见的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层次是?A.表层沉积物B.粉砂层C.砾石层D.深层沉积物二、填空题1.海洋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水质参数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2.常见的海洋环境监测仪器包括pH计、______和______。
3.盐度是指海洋水体中溶解______的含量。
4.震源定位是利用______波在海底传播的原理进行测定的。
5.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可以通过______分析进行测量。
三、简答题1.请简述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海洋环境监测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预防海洋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含量、水质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海洋环境监测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
2.请简述海洋水质监测中常用的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海洋水质监测中常用的参数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浓度、叶绿素-a浓度等。
水温通常使用热电偶或温度计进行测量;盐度可以通过盐度计或折射计进行测量;溶解氧浓度可以使用电极法或溶解氧仪测量;叶绿素-a浓度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3.请简述海洋沉积物监测的意义及其方法。
海洋沉积物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底部的地质情况、生态环境和污染状况。
常用的海洋沉积物监测方法包括采集样品并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核素测年法、岩心取样等。
四、计算题1.假设海洋中的溶解氧浓度为6.8 mg/L,温度为22°C,盐度为35‰,请计算其溶解氧饱和度。
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考核试卷
![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b8cdc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b.png)
2.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危害较小。()
3.海洋石油泄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
4.海洋风力发电会对海洋生物造成负面影响。()
5.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
6.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7.海洋酸化只会影响海洋生物,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C.预报海洋环境变化
D.所有上述选项
14.以下哪种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难以降解?()
A.有机氯农药
B.石油烃
C.铅
D.氮磷营养物质
15.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主要部门是()
A.国家海洋局
B.环保部
C.交通部
D.农业部
16.以下哪种现象表明海洋环境可能受到污染?()
A.海水颜色变化
B.海水味道异常
C.海洋生物异常死亡
B.贝类生长受阻
C.海洋生物种群变化
D.以上都是
5.以下哪些是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A.潮汐能发电
B.波浪能发电
C.海流能发电
D.以上都是
6.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有哪些?()
A.保护珍稀海洋生物
B.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C.提供科研教学基地
D.以上都是
7.以下哪些是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
A.海水采样分析
D.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5.海洋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氧气供应不足
B.食物链破坏
C.紫外线伤害
D.海水温度变化
6.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海洋环境监测?()
A.卫星遥感监测
B.无人潜水器
C.传统船舶调查
D.以上方法都适用
7.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主要危害是()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8576ceaf705cc175527099e.png)
水域环境监测与保护1、环境:环境总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我们所研究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或自然变异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生物的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测定必须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而不是仅对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某种污染物。
4、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及治理。
P26定义:指人类通过在沿海及河口的石油开发、油轮运输、以及炼油工业的废水排放等过程将石油带入海洋,导致影响海气交换,降低海洋初级生产力,危害生物生存,破坏海滩休养地及风景区的景观等环境恶化现象。
来源:1、河流携带输入2、沿海工业排污3、大气沉降物4、船舶污染5、海底石油开采污染。
危害:1、对水体的危害:石油对水色、水味和溶解氧均有较大影响。
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的交换,导致水体缺氧,同时,二氧化碳和有机质含量积聚增加,使海洋中好氧性生物、微生物和海藻大量死亡,兼氧性生物、微生物和海藻大量繁殖,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进海水的能量,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海洋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海洋的生态平衡,从而降低了海洋的生产力;油膜覆盖海面还会阻碍海水的蒸发,影响大气和海洋的热交换,改变海面的反射率,减少进入海洋表层的日光辐射,对局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风潮的作用下,油膜或油块会浮上海岸或海滩,破坏海滨风景,污染环境。
2、对生物的危害:石油对生物的毒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石油造成的急性中毒,另一类是长期低浓度石油的毒性效应;溶解氧下降产生恶臭,水体恶化,沉积于水底的油类烃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毒物,使底栖生物死亡,破坏食物链;被油膜沾污皮毛的海兽和海鸟,将失去保温、游泳、飞行的能力;石油还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它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干扰生物体的酶系,进而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194f85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c.png)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拥有广阔的面积、复杂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资源,对于人类和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严重,海洋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于海洋环境质量和变化进行系统观测、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其主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科学依据:海洋环境监测可以为科学家和政府决策提供海洋环境质量和变化的数据和信息,为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监测和评估海洋环境的变化,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境监测可以帮助监控和预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应对环境污染、海洋酸化、温度升高等问题,降低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4. 保障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在健康的海洋环境基础上,通过环境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避免环境污染给海洋产业带来不可逆的损失。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为了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测,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监测: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测等手段监测海洋中的温度、流速、盐度等物理指标,从而了解海洋运动和环流情况。
2. 化学监测:通过采集海水样品并进行分析,监测海洋中的化学元素、溶解氧、氨氮、有机物等指标,以评估海洋水质状况和海洋污染程度。
3. 生物监测:通过对海洋生物的调查和观察,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浮游生物等,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物种多样性。
4. 海底监测:利用海洋测深仪、声纳等设备对海底地形和沉积物进行监测,了解海洋地质状况和生物栖息地信息。
三、海洋环境评估的重要性海洋环境评估是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历年考试内容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历年考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c636b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4.png)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历年考试内容引言概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是负责监测和评估国家海洋环境状况的重要机构。
为了确保该机构的工作质量和专业水平,监测中心定期进行考试以选拔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历年考试内容,包括五个大点的阐述,并在总结中对考试内容进行综合概述。
正文内容:1. 考试内容大点一:海洋环境监测基础知识1.1 海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1.2 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海洋环境监测的常用仪器设备和技术1.4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1.5 海洋环境监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2. 考试内容大点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2.1 海洋水质监测技术与方法2.2 海洋底质监测技术与方法2.3 海洋生物监测技术与方法2.4 海洋污染物监测技术与方法2.5 海洋气象监测技术与方法3. 考试内容大点三:海洋环境监测管理与规范3.1 海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3.2 海洋环境监测规范与标准3.3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3.4 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3.5 海洋环境监测项目管理与实施4. 考试内容大点四:海洋环境监测案例分析4.1 不同海域海洋环境监测案例4.2 不同污染源海洋环境监测案例4.3 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案例4.4 海洋气象灾害监测案例4.5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案例5. 考试内容大点五:海洋环境监测政策与法规5.1 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5.2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5.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管理政策与法规5.4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标准5.5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的国际标准与规范总结:综上所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历年考试内容涵盖了海洋环境监测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管理与规范、案例分析以及政策与法规等五个大点。
考试内容丰富多样,旨在选拔具备全面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考试,监测中心能够确保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以更好地履行其监测和评估国家海洋环境状况的职责。
上海市考研海洋科学复习资料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知识总结
![上海市考研海洋科学复习资料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2751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7.png)
上海市考研海洋科学复习资料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知识总结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是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学、海洋污染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准备参加上海市考研的海洋科学专业的同学来说,了解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同学们在备考中更好地掌握该专业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海洋环境监测1.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海洋环境监测是通过系统地、连续地观测和测量海洋环境要素,以获得海洋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科学活动。
它主要包括海洋水文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2. 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与测量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与测量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基础。
常见的海洋环境要素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浊度、悬浮物、浮游生物等。
观测和测量要准确可靠,符合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3.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包括遥感技术、水质分析技术、生态学方法等。
遥感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中可以获得大范围、高时间分辨率的海洋环境数据。
水质分析技术通过对水样的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获得水体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含量和浓度。
生态学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调查,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海洋生态学1.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复杂网络。
它包括浅海、沿岸、深海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物种组成、营养关系、能量流动等因素决定。
而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生物生产力、自净能力等。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它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还承担着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净化水体等生态服务功能。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考核试卷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97ae47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0.png)
B.沉积物的粒度越细,污染越严重
C.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越高,生态环境越好
D.沉积物的颜色可以反映污染程度
14.下列哪项不是海洋保护法律法规的内容?()
A.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海洋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C.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D.海洋垃圾处理制度
15.关于海洋微塑料污染,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13.以下哪些技术可用于海洋环境监测?()
A.遥感技术
B.声学技术
C.无人机技术
D.以上都是
14.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农业面源污染
B.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C.工业废水排放
D.海水养殖活动
15.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海洋塑料垃圾?(")
A.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B.加强垃圾分类回收
C.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5. D
6. D
7. A
8. B
9. A
10. D
11. B
12. C
13. D
. A
15. C
16. C
17. A
18. D
19. A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
3. ABCD
4. ABC
5. ABCD
6. ABCD
7. ABC
8. ABC
9. AC
10. ABC
11. ABC
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考试复习重点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考试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3cacf9856a561252d36f2e.png)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考试:一、题型:填空题、各种常用术语的中文含义与英文缩写对照填空、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应用题)二、重点掌握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的定义;环境监测的目的2、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六类)3、水质监测的对象;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4、对于某一河段,水质监测采样断面的布设:具体包括断面布设、采样垂线和采样点;对于地下水水质监测中,采样点的设置;对于水污染源监测中,对工业废水采样点的设置5、水样的三种基本类型及适用情况6、消解水样的三类方法7、溶剂萃取法的原理8、在水样的物理性质检验中,残渣的分类(三种)、所表征的指标及残渣的测定方法9、水样中的汞的主要测定方法;铬的毒性与其价态的关系;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原理10、人们对水和废水中关注哪几种形态的氮11、若采用浓缩采样法对空气样品进行采集,采样仪器的主要组成12、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的四分法;制备风干土样的程序13、生活垃圾的三种处理方法14、生态监测的分类以及生态监测的三种方法15、各种常用术语的中文含义与英文缩写,包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溶解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空气污染指数16、环境标准的修订17、采集水样如何选择采集器18、水流量的测量方法19、水样的保存20、水样消解的目的21、湿式消解法中的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22、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汞原理23、不同类型的水中的溶解氧值的特点24、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原理25、化学需氧量(COD Cr)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比较26、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27、采集空气中的SO2、NO x时,常采用的方法28、土壤的基本知识、土壤监测结果的表达29、对污染土壤样品进行采样时的布设原则、土壤采样方法30、环境监测的含义、环境污染的含义31、生物浓缩的含义、生物放大的含义32、优先污染物及优先监测的含义33、环境标准的含义34、水体自净的含义35、COD Cr、BOD5、溶解氧、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含义36、环境监测全过程的一般程序37、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标准曲线法的测定要点及注意事项,标准曲线示意图38、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金属(如Zn2+、Cd2+、Hg2+、Pb2+)的基本原理39、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的汞的方法原理40、采用二苯碳酰二肼(DPC)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和总铬的基本步骤41、采用TOC分析仪测定水样中的TOC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图42、富集采样法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富集采样法一般包括哪些具体方法43、土壤背景值的含义、土壤背景值的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的意义。
海洋环境学复习总汇
![海洋环境学复习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97e961d5ad51f01dc281f199.png)
第一章绪论1.海洋主要部分:洋附属部分:海、海湾和海峡2.洋:海洋中面积较大的部分,是海洋的主体海:海洋边缘与陆域毗邻或交错的部分,隶属各大洋,以海峡或岛屿与洋相通或相隔3.中国海▪范围:南北纵越纬度44°,东西横跨经度32°▪流入河流:约有1 500条,其中包括黄河、长江、珠江等著名河流;▪海底地形:复杂,受大陆的影响沉积物多为陆相沉积▪潮汐类型:主要全日潮、半日潮和不规则潮汐等类型▪分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渤海▪最大深度:为80m(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平均深度为18m▪盐度:较低,年平均为30,近岸河口区为22~26▪水温:变化较大,夏季为24~28℃, 冬季在0℃左右▪分界线:老铁山角到蓬莱角的连线5.黄海▪最大深度:140m,位于济州岛以北,平均深度为44m流人河流:鸭绿江、淮河、灌河以及大同江、汉江等▪分为二部分:山东半岛成山角至朝鲜半岛长山角之间的连线,分为:南黄海、北黄海6.东海▪最大深度:为2 719m,位于八重山群岛以北,平均深度为349m。
▪海峡:朝鲜海峡,大隅、吐噶喇、冲绳等海峡,台湾海峡与南海沟通。
▪流入河流:主要有长江、钱塘江、瓯江和闽江等7.南海▪最大深度:5 559m,位于菲律宾附近。
海域平均深度为1 212m▪流入河流:珠江、赣江以及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亦称中国南海诸岛8.海洋环境的地理划分:大陆架、大陆坡或大陆边缘、大洋底部海洋环境的区域划分:近岸海域、近海海域、远海海域海洋环境的水层划分:近海带、大洋区海洋环境的水底划分:潮间带、潮下带、深海带(水底环境包括所有海底以及高潮时海浪所能冲击到的全部区域。
)海洋环境的主权划分: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9.潮间带: 是指有潮汐现象和受潮汐影响的区域。
其上限是大潮高潮最高潮线,下限是大潮低潮最低潮线。
潮间带以上为潮上带潮间带环境特点:光线充足;潮汐和波浪的作用强烈;周年温度变化较大,并且有周日变化;底质性状复杂,可分为岩底、砾石底、沙底和泥底及其过渡类型;生物种类多样化、食物丰富;每天有一定时间交替浸没在水中和暴露在空气中;受大陆影响大。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a2bff2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b.png)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环境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意义、方法和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水体、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要素进行定量观测和数据收集的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发现并预防各种潜在的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海洋环境,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重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资源管理和利用:海洋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领域,监测海洋环境可以为合理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监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观测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1. 传统观测方法:传统观测方法包括采样、实地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例如,通过收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可以分析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评估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状况。
2. 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观测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和海洋水文特征等。
同时,无人船、潜水器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等设备的使用也为深海环境的监测提供了便利。
三、海洋环境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评估是指对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全面评价。
根据评估目的和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1. 生物指标评估:通过确定特定生物群体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可以评估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适宜性和影响程度。
例如,通过对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可以评估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2. 化学指标评估: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来源。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技术考核试卷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技术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c315a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a.png)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C.保障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减少海洋污染
12.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海洋哺乳动物?()
A.声学监测
B.卫星标签
C.水下摄像头
D.船舶观察
13.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中,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海洋沉积物的生态状况?()
()
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海洋提供的最重要服务之一是______。
()
6.海洋生态系统评估中,用于衡量生物群落结构复杂性的指标是______。
()
7.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
8.海洋生态系统中,______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9.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时,______技术可以用来估算鱼类的生物量。
12. B
13. A
14. A
15. D
16. D
17. C
18. C
19. A
20. C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
3. ABCD
4. ABD
5. ABCD
6. AC
7. ABCD
8. ABCD
9. ABC
10. ABCD
11. ABC
12. ABCD
13. ABCD
14. ABC
15. ABC
D.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9.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退化?()
A.海水温度上升
B.食物链结构稳定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溶解氧浓度升高
20.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不准确?()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上公需课考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上公需课考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d3d62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8.png)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上公需课考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海洋环境是指海洋中包括水体、陆地、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的综合体系,其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海洋环境,我们需要进行立体监测与评价。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和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观测和监测,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手段包括遥感技术、浮标观测、水质监测、声纳探测等,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的水质、波浪、海流、温度、盐度等多个参数,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海洋环境评价则是对海洋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监测到的海洋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和评估海洋环境的优劣状况,判断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
同时,还可以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提供依据和参考。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环境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同时,它还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使决策更加准确和合理。
同时,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还可以促进科研和技术创新,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在海洋环境管理和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准确监测和科学评价海洋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海洋环境问题,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概述本文的内容。
首先,指出了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以及对海洋环境进行立体监测与评价的必要性。
接着,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概念框架。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海洋环境评价。
2.1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在这一小节中,将会详细介绍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的概念和方法。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92cbef1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6.png)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维持着全球气候的稳定。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远程监测和现地监测两种。
1. 远程监测远程监测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析,可以获取海洋温度、盐度、叶绿素含量等各种环境参数的数据,从而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
此外,远程监测还可以对海洋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定位,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2. 现地监测现地监测是通过定期采集水样、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样品,并进行实验室分析,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
现地监测可以获取更为详细的数据,包括水质、底质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还可以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评估方法海洋生态系统的评估是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判断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和受到的威胁。
1. 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其评估主要通过对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
通过生物多样性评估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的繁衍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生态系统的退化和失衡。
2. 污染评估海洋污染是目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污染评估主要是通过分析采集的水样、沉积物等样品,检测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浓度。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
3. 生态功能评估生态功能评估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物质循环、能量传递、环境净化等方面。
通过评估生态功能,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为海洋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的意义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监测与评估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确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通过监测与评估,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考试题型:名词解释(8×4’=32’)、简答题(4×7’=28’)、论述题(2×20’=40’)名词解释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海洋环境监测:用科学的方法检测代表海洋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混合水样:①等时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②等比例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
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真色(euchroic):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表色(allochromatic color):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
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和强酸弱碱盐。
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pH:指示水酸碱性的强弱。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盐度:1千克海水中所有的溴化物和碘化物被等摩尔的氯化物所取代,所有的碳酸盐全部转化为氧化物后所含的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矿化度: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电导率: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指相距1cm两平行电极间充以1cm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沉积物(底质):指水体底部表层的沉积物,它是矿物、岩石、土壤和自然侵蚀和废(污)水排出物沉积,以及生物活动,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等过程的产物。
四分法:用分样板先将样品混合均匀,接着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的过程。
浮游生物(Plankton):体型微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生生物。
大型底栖动物(Macrobenthos):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
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个体在5-10mm之间的浮游生物。
水母、大型桡足类、磷虾类、被囊类、毛颚动物、翼足类软体动物和异足类软体动物等的统称。
指标生物(Index organism):对某种污染物质有很强的忍受能力或对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生物种类。
毒性试验(Toxicity test):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试液(Test solution):用作毒性试验的毒物溶液或排污口水样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稀释度(Dilution):试液被稀释的程度(倍数)。
受试生物(Test organism):用作毒性试验的生物。
受试验时间(Testing time):受试生物直接接触试液的起止时间范围。
半数致死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一定观察期内,造成50%的受试生物死亡的毒物浓度。
半数效应浓度(Half effect concentration):在一定观察期内,导致50%的受试生物出现某种异常反应(如回避、摄食率和呼吸率改变、平衡丧失等)的毒物浓度。
生物污染监测:应用各种检测手段测定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及时掌握被污染的程度,以便采取措施,改善生物生存环境,保证生物食品的安全。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
降尘:粒径大于l0μm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IP):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PM10)可长期飘浮在空气中,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以气溶胶形式存在——微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在气体介质中的稳定悬浮体系)烟(smoke):某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由于蒸发或升华作用变成气体逸散于空气中,遇冷又凝聚成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构成烟。
一般直径μm雾(fog):由悬浮在空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分散型和凝聚型,一般直径10μm尘(dust):分散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一般直径1-100μm体积比浓度(Cm):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体积数。
扇形角度(fan angle):被测海域与监测点位置的最大夹角。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悬浮于空气中的粒径范围在100μm以下粒子的总称,简称TSP。
采样滤膜(membrane for sample):用于阻留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滤膜。
样品滤膜(sampling membrane):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滤膜。
痕迹线(trace line):样品滤膜膜面上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部分与非载有大气悬浮颗粒物部分的分界线。
空白滤膜(blank membrane):恒重的采样滤膜。
标准滤膜(standard membrane):用于校正样品重量的空白滤膜。
大气二氧化碳分压:大气二氧化碳分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CO2气体单独存在并且占有与空气相同体积时的压力,用PCO2表示,单位是Pa。
光化学氧化剂:除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氮氧化物硫酸盐化速率: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空气污染指数(API):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我国以SO2、NO X和TSP作为计算API的暂定项目。
赤潮(red tide):是指海洋中的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具有多种颜色。
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 HAB):是指有毒或无毒藻类爆发引起水体变色,或其浓度虽不至于引起水色改变,但其危害性表现在毒性效应或对其他生境的物理性损害作用。
有害藻华包括有毒藻华和无毒藻华。
赤潮生物(red-tide organisms):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之为赤潮生物。
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
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等。
赤潮毒素(HAB toxins):由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危害性较大的几种毒素分别是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西加鱼毒素(CFP)、失忆性贝毒(ASP)和蓝细菌毒素(蓝藻毒素,CTP)等。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由于人类的活动使某海域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浓度超过正常浓度范围,引起浮游植物过量增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溢油:指排入海洋环境或河流的油。
OPRC公约对油的定义是指任何形式的石油,包括原油、燃料油、油泥、油渣和炼制产品。
我们说的溢油主要是指原油及其炼制品,并不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
溢油应急反应:从广义上讲,包含反应战略和反应行动,这两部分的要素是通过溢油应急计划来体现的。
从狭义上讲,溢油应急反应是指按事先指定的应急计划对突发的溢油事故采取迅速有效的控制、清除措施,以减少溢油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活动。
海洋垃圾(Marine debris):在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被丢弃的固体物质,包括人们故意弃置于海里和海岸的已使用过的物件;由河流、污水、暴风雨或大风直接携带入海的被故意丢弃的物件;恶劣天气条件下意外遗失的渔具、货物等。
调查断面(Survey transect):在调查海区或海滩布设的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长度是自采样开始到采样结束之间的直线距离,采样单元的宽度要根据具体的调查项目而定。
累积速率(Accumulation rate):在一个采样单元,经过一个时间段垃圾碎片被冲刷并停留在海滩上的总量。
持续存量(Standing stock):在一个采样单元,在某个时间点垃圾碎片的总量。
重点监测增养殖区(Important culturing region):指为了解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而选择的用于监测的代表性增养殖区。
应急监测(Emergency monitoring):在增养殖区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殖对象发生大面积死亡或赤潮等灾害紧急事件时组织反应快速的现场观测。
跟踪监测(Tracking monitoring):指对已发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养殖对象发生大面积死亡或赤潮等全过程的跟踪、取样、分析工作。
前滨(beach head):又称“滩面”,位于平均低潮线到平均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带。
后滨(beach bottom):又称“后滩”,位于平均高潮线至特大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带。
肩滩(beach berm):后滨与前滨分界处稍向岸倾的部分。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整个监测分析和测试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布站-采样贮存-运输-分析-数据处理-评价)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是为控制监测过程的质量和测量装置的性能,使其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方法、技术和措施。
检出限:指所用方法有给定可靠程度内,从零浓度样品中测到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生态监测: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变化规律,为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图:用不同的符号、线条或颜色来表示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或各种环境单元的综合质量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图。
课后思考题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目的)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