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空中交通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
空管机构及职能,空域,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飞行规则。
无线电信号基础,民航通信系统,民航导航系统,民航监视系统。
大气的状态及运动,云和降水,能见度与视程障碍,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雷暴及山地背风波。
飞行签派工作介绍,航空公司组织结构,航班计划管理,航空器管理,机组管理,航空器重量及性能限制。
考查要点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
三、评价目标
主要考查空中交通管理、通信导航监视设施、航空气象和飞行签派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查运用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理论解决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并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和航空运行环境的突出问题的开展综合分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 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比例(满分为150分)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45分)
空管机构及职能:约 15分;
空域:约 10分;
飞行高度与飞行高度层:约 10分;
飞行规则:约 10分;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30分)
系统结构及基本概念:约 6分;
无线电信号基础:约 6分;
民航通信系统:约 6分;
民航导航系统:约 6分;
民航监视系统:约 6分。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45分)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约 7分;
云和降水:约 8分;
能见度:约10分;
常规天气分析:约10分;
雷暴及其他对流性天气:约10分。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30分)
飞行签派机构及职能: 约 5 分;
航班计划管理: 约 5 分;
航空器和机组管理: 约 5 分;
航空通讯:约 5 分;
签派放行规则:约 5 分;
签派组织与实施:约 5 分。
(四)题型比例(满分为150分)
选择或填空题: 45分(约30%)
问答题: 60分(约40%)
综合应用题: 45分(约3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环节: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1.1 空中交通管理概论
了解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历史;熟悉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理解我国空管现状及发展方向;理解空管与飞行安全的关系。
1.2 空管机构的设置
了解我国民航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熟悉塔台、进近、区域各管制室的职责和管制范围;熟悉报告室的职责,以及它与各管制单位的关系。
1.3 空域结构
掌握民航空域的种类、划分原则和命名方法;熟悉我国现行的空域结构的特点;熟悉我国飞行情报区的职责及具体范围。
1.4 气压和气压高度
熟悉各种气压高度的概念;熟悉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含义;有关高度表拨正的规定。
1.5 飞行高度层
熟练掌握高度表拨正程序,牢记在不同飞行位置的气压参考面;熟悉航空站范围内、航线飞行、RVSM巡航高度层的规定。
1.6 飞行规则
熟悉目视飞行的定义和条件;掌握目视飞行的气象条件和携带燃料的要求;熟练掌握航空器空中避让的规定;理解按VFR、IFR飞行对飞行高度的要求;了解仪表飞行无线电通信联络的规定。
第二环节:通信导航监视设施
2.1 系统的结构及基本概念
了解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结构及服务区域;了解现有航行系统的情况及其缺陷;熟悉新航行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各部分的发展情况。
2.2 无线电信号基础
了解无线电波的形成与传播;熟悉无线电发送设备;掌握调制的概念和幅度调制;了解无线电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传播规律;掌握不同频段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和传播的特点;熟悉无线电接收设备各级功用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对无线电接收设备的要求;掌握解调理论。
2.3 民航通信系统
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容量;了解主要指标;熟悉民航通信系统的基本情况。
2.4 无方向性信标系统(NDB)
熟悉无方向性信标(NDB)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无方向性信标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机上无线电自动定向系统的作用及其导航原理。
2.5 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VOR)
掌握VOR系统的特点及其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VOR 台站的种类及其作用;熟悉VOR系统提供磁方位角的比相原理;了解机上甚高频导航系统的组成及VOR方位角的指示。
2.6 测距机系统和仪表着陆系统
了解测距机的作用及测距系统的组成;熟悉频闪测距原理;
了解机上测距显示功能;掌握ILS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在机场的安装位置;了解LOC系统的性能及其航向道指示原理;了解GS系统的性能及其下滑道指示原理。
2.7 INS/IRS 系统
掌握惯性导航系统的作用及特点;了解惯性导航的一般原理;熟悉惯性导航系统的一般应用;掌握IRS的组成个在飞行中的应用。
2.8 雷达概述
了解影响雷达的概念,发展;掌握雷达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熟悉雷达的主要技术参数对探测距离和分辨率的影响;熟悉一次雷达最大距离方程的推导;熟悉最小探测距离;了解雷达信号的检测和雷达的虚警;掌握雷达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三环节:航空气象基础理论
3.1 大气的成分及结构
大气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飞行的影响;风压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
3.2 云和降水
各种云的名称及符号,低云的外貌特征及它们对飞行的影响;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的形成和降水对飞行的影响。
3.3 能见度
不同能见度的定义,影响能见度的因素;造成视程障碍的
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及特征。
3.4 常规天气分析
地面天气图和空中等压面图的填图格式和分析内容;各种天气系统的定义、气流结构和一般天气。
3.5 雷暴
雷暴形成的条件;普通雷暴和强烈雷暴的结构和天气;热雷暴、地形雷暴的特征;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3.6 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与微下击暴流的概念,特征及对飞行的影响
3.7 山地背风波
山地背风波的定义和形成条件,背风波对飞行的影响及判定。
第四环节:签派程序与方法
4.1 签派工作概述
掌握飞行签派员的基本职责;理解飞行签派的重要性;熟悉运行控制开展的背景和要求;掌握运行控制的功能。
4.2 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
熟悉航空公司运行合格审定的内容;掌握运行手册和运行规范的内容和区别;理解CCAR121的内容和重要性。
4.3 航空公司组织结构
熟悉航空公司的组织结构;掌握各个部门与飞行签派的关系。
4.4 运行控制中心的介绍
熟悉AOC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飞行监控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动态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载重与平衡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掌握机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
4.5 航班计划管理
理解航线选择的影响因素;熟练掌握配航线结构的特点;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要素;熟练掌握航班计划的申请程序;掌握航班计划的制作方法;掌握优化航班计划的方法。
4.6 航空器管理
熟悉航空器的分类方法;掌握航空器的国籍登记方法;掌握保留故障放行的程序;熟悉航空器的适航管理要求;能理解航空器的定检;熟悉飞机的排班程序;掌握非正常情况下的飞机的调配原则。
4.7 机组成员管理
熟悉机组成员的组成;掌握机组成员的职责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资格要求;熟悉机组成员的训练要求;掌握机组成员的运行经历要求;掌握空勤体检规定;掌握机组成员的值勤时限规定;掌握机组排班原则;掌握机组排班的方法。
4.8 签派组织与实施
熟知签派员的执勤时间;掌握签派的组织实施程序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