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适应症(最新版)
医院输血适应症大全

医院输血适应症大全第一篇:医院输血适应症大全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临床实践证明,输血不仅能够挽救无数过量失血者的生命,同时还可治疗疑难疾病。
但是,实践也证明输血并非万能,这是因为输血本身存在很多固有的弊端,有些弊端还直接危及受血者的生命,因此输血须注意原则,掌握好指征。
输血的原则,首先要科学地分析病情,坚持实事求是。
对一些可输可不输者应坚持不输;对确实需用者应坚持适量输;对适量输用者应优选成分血输。
1.内科输血 1.1慢性贫血的输血(1)代偿性贫血(有贫血但无明显临床症状):重点针对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
(2)严重失代偿性贫血(贫血伴有明显临床症状):出病因治疗外,多数需要输血治疗。
(3)输血原则:①不能以Hb高低作为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②有输血指征者只需输红细胞,无须输全血。
因为这类患者多数血容量正常,输全血可能导致循环超负荷;③输血量不宜过大,Hb升高到足以缓解临床症状即可。
(4)输血指征:①Hb<6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②贫血严重,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
(5)输血方法:①贫血伴有心功能不全者输血速度要慢,最好在输血前注射速效利尿剂。
②最好采用小量多次输血,成人先输1~2U红细胞,如贫血的症状仍然存在,再输1~2U。
③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红细胞品种,如:少白细胞的红细胞适用于由输血引起的发热病史者,有肝肾功能障碍这应选用本品。
④输注剂量可根据预期达到的Hb水平进行粗略估算,成人一般输注2U悬浮红细胞约升高Hb10g/L,3U洗涤红细胞约升高Hb10g/L(洗涤损伤部分红细胞)。
1.2急性贫血(多见于消化道出血)的输血(1)在用晶体液或并用人工合成胶体液扩容的基础上适当输注悬浮红细胞。
(2)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Hb>100 g/L者,应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
(3)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Hb<100 g/L者,除了输注晶体液或用人工合成胶体液扩容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救治手段,可用于治疗贫血、止血和血液病等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输血相关的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的种类、输血前的准备和输血后的护理等方面内容。
1.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应症是指需要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如严重外伤、手术出血等;- 血液病患者,如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预防或治疗手术相关的贫血;- 具备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如围手术期出血风险高的患者;- 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
2. 输血的禁忌症输血的禁忌症是指某些情况下禁止进行输血,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无明确的输血指征;- 患者主张拒绝输血或宗教信仰不允许输血;- 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者肺水肿等情况;- 既往输血反应严重或出现畸胎儿综合征;- 存在输血引起的传染病风险,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过敏体质或存在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
3. 输血的种类输血可以根据血液的来源和治疗目的进行分类。
常见的输血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全血输注:将含有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成分的全血直接输注给患者;- 红细胞悬液输注:将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悬于生理盐水中输注给患者,用于治疗贫血;- 血小板浓缩物输注:将从全血中分离出的血小板浓缩物输注给需要的患者,用于止血;- 血浆输注:将血浆注入患者体内,用于纠正凝血异常和改善循环容量;- 白蛋白输注:将人体制备的白蛋白制剂输注给患者,用于改善血浆蛋白缺乏;- 适宜者间输血:指亲属或者恩人之间通过配型合适的血液互相输血。
4. 输血前的准备输血前的准备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完善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过敏史、既往输血史和疾病情况;- 进行血液学和血型学检查,确定输血所需的数量和类型;- 存储血液和制备输血设备;- 静脉通路的建立和输血前的护理措施;- 输血前进行兼容性试验;- 进行输血性疾病的筛查。
输血的适应症与术后注意事项

输血的适应症与术后注意事项一、输血的适应症现代医学中,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各种情况下引起的贫血以及其他特定情况。
以下是关于输血适应症的详细介绍。
1.急性失血:当患者突然出现大量出血导致急性贫血时,输血可以迅速提供丢失的红细胞和恢复组织氧供。
2.骨髓抑制性贫血:某些药物或化疗可能导致造血系统功能受损,并引发贫血。
针对这种情况,输注红细胞浓缩物可有效改善贫血状况。
3.低凝状态:某些患者由于身体内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而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进而出现大量明显外伤出血时,则需要输注新鲜冷沉淀物或新鲜全血来提供凝固因子。
4.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放射线、放化疗等。
这种情况下,输血可以在增加造血功能和红细胞数量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5.器官移植和手术:在某些器官移植或相关手术期间,由于手术本身的损伤和组织缺血,患者可能需要输注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浓缩物来恢复体内正常血液流量和供氧能力。
二、术后注意事项1.观察副反应:输血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术后就诊时,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以及输血后是否有发热、皮肤变化等不适感。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汇报。
2.应对感染风险:输血过程中存在感染的风险。
为了预防感染并保障安全性,医院通常采取严格措施进行供血者筛查和检测,确保输注的血液质量安全可靠。
但储存时间长久、抗体小、易生菌的血液制品,也有一定感染风险。
因此,在术后期间,患者应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接触有可能感染的物品和环境。
3.维持正常血液流变学:为了确保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和患者康复顺利,术后需要维护正常的血液流变学。
这包括遵循医生建议的用药方案、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以及避免长时间卧床等。
4.恢复饮食及活动:输血后,要尽快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并控制摄入热量。
此外,并非所有术后患者都需要完全禁止活动,多数情况下,受术部位是否限制活动或其它身体状况将会影响到患者能够进行何种程度的运动。
输血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输血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医学术语,指的是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供血者输送到受血者的过程。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各种病情或手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输血的适应症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适应症1. 急性出血:当患者有大量出血时,输血是必要的。
例如,创伤、消化道出血、手术后出血等情况需要进行输血以迅速恢复血容量。
2. 贫血:贫血可能由于失血、骨髓抑制或慢性疾病引起。
当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或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一定标准时,输血可用于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氧运输。
3.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手术后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输血可以提供有效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改善凝血功能。
4. 免疫性缺陷:某些疾病或疗法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丧失,如白血病化疗、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
输血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相关的血液成分,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输血产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新鲜冷冻血浆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进行输血。
2. 进行血型配对: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容。
输血时应选择与受血者血型相符的血液制品,以避免造成输血反应。
3. 预防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是指输血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为了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并密切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应及时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遵循输血指南:各国和地区均有相应的输血指南,规定了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争议问题、输血的监测和记录等方面的内容。
医护人员在进行输血时应遵循相应的指南,确保输血安全。
5. 隐私和机密性:在进行输血处理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要求。
妥善管理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6. 进行输血后观察:输血后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病情变化等。
输血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3)本身免疫性贫血旳患者其本身抗体破坏输入旳红细胞。
溶血反应
2.临床体现: ➢输入少许血后,输血25~50ml后,出现头痛腰背酸痛、寒颤、高
热、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和休克。 ➢手术中出现不明原因旳广泛渗血,血压下降,应想到溶血反应旳
6.寄生虫病 如疟疾、丝虫病、弓形体虫病。
其他不良反应
1.急性肺水肿和左心衰(大量输血) 大量、迅速输血。 体现为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咳大量血性泡沫痰、
颈Ⅴ怒张、肺部哮鸣音等。 2.低体温
大量迅速输入冷藏血。 3.碱中毒
大量输血时,枸盐酸钠在肝脏转化成碳酸氢钠。 4.临时性低钙血症
输血浆旳禁忌症
• (四)增强免疫力
• 尽管血浆中具有一定量旳免疫球蛋白.但量少并不可能经过输注 血浆到达提升患者免疫力旳作用,反而还可能增长存在免疫缺陷 病旳患者被感染风险。对于需要输注外源性免疫球蛋白患者,应 选用免疫球蛋白制品。
• (五)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患者
• 血浆有一定扩容作用,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低旳婴幼儿患者, 输注血浆后可能加重循环负荷引起心衰,假如需要补充凝血因子 时宜首选浓缩制品。血浆中具有一定量旳蛋白,严重肾功能不全 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蛋白入量,盲目输注可能加重病情。
其他内科输血适应症
• 冰冻血浆: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 Ⅺ或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体现时输注新鲜 冰冻血浆。输注量为10~15ml/kg。假如用于补充 稳定旳凝血因子,可输注一般冰冻血浆。
• 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缺乏症、DIC。
围手术期输指南(2023)
输红细胞指正: 1)血红蛋白不小于100g/L能够不输血; 2)血红蛋白不不小于70g/L,则需要输血;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要根据患者心肺 代偿功能、有无代谢增高及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原因 决定。
输血适应症与安全输血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Hale Waihona Puke 输血目的:补充血容量,恢复血 压,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灌注, 缓解休克症状。
注意事项:在输血过程中需密切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 整输血速度和量,避免出现不良 反应。
慢性贫血的输血
适应症:慢性贫血患者,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输血指征:血红蛋白低于70g/L,伴有明显贫血症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
添加标题
适应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障碍, 可导致全身广泛性出血、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输血是 治疗DIC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障 碍,改善病情。
添加标题
输血种类:对于DIC患者,输血应选择新鲜全血或去白细胞的红 细胞制剂。新鲜全血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和红细胞,有助于纠 正凝血障碍和改善组织灌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剂则可以避 免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
注意输血速度和量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能力,控制输血速度,避免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输血量:根据患者的失血量、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输血量,避免过量导致循环负 荷过重
观察反应: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记录信息:详细记录输血的时间、速度、量及患者的反应等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输血量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确定合适的输血量,避 免过量输血。
输血速度控制:输血时应控制 输血速度,避免过快导致不良 反应。
输血后观察:输血后应对患者 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 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了解不同输血方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确保输血前对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筛选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方式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血病人可以考虑输注冰冻红细胞。
为了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的科学、安全和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试行,本规定制定。
我们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血液资源,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输血。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以保护血液资源。
对于不符合输血适应症的用血申请,血库不予发血,急诊输血除外。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售货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
下面是输血适应症一览表:项目输血适应症悬浮红细胞 1.急性失血超过全血量20% 2.手术及创伤病人血红蛋白70g/L 3.内科长期慢性贫血病人且伴缺氧症状悬浮红细胞 0.2全血 1.急性大量出血且失血量超过全血量30% 2.急性失血性休克冷冻血浆 1.PT或APTT延长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渗血。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血小板 1.血小板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3.血小板功能障碍白细胞 1.白细胞低下0.5*109/L 2.病人患有败血症或严重感染病抗生素治疗48小时后仍无法稳定持续发烧或细菌感染仍无法控制者,在经过联络血库医师后方可执行。
3.病人之骨髓造血机能低下但造血机能短期内有恢复之可能者。
4.新生儿败血症去白红细胞悬液 1.过去输血时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者 2.器官、骨髓移植、考虑要接受器官、骨髓移植、癌症或免疫不全等患者免巨细胞病毒传染。
洗涤红细胞 1.IgA缺乏症须输洗涤红细胞者 2.阵发性夜间血色素尿症须输洗涤红细胞者但对血浆成份有过敏之病患冰冻红细胞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病人可以考虑输注冰冻红细胞。
以上是输血适应症的管理规定,以保证输血的科学、安全和合理。
外科学题术中输血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外科学题术中输血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外科学中输血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在外科手术中,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
它通过输注新鲜血液或血液制品,来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平衡血液流量,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
然而,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输血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本文将探讨外科学中输血的适应症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的适应症在外科手术中,有以下几种情况下,输血是必要的:1. 大量出血:在外科手术中,由于手术创口撕裂或器官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
此时,输血可以迅速补充失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2. 术前贫血:术前患者贫血严重时,由于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可能会对手术和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合理的输血可以纠正贫血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预后。
3. 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例如心衰竭或冠心病,手术期间需要更多的氧供应。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增加患者的氧运输能力。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除了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外,外科医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输血的血型配对:在输血前,医生需要确保患者的血型和输血血液的血型相匹配。
输血配对错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正确的血型鉴定和血型配对至关重要。
2. 输血的血液保存:输血血液需要经过适当的保存和贮存,以确保其质量和功效。
血液应保存在冰箱中,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此外,血液的保存时间也有限制,过期的血液不适合输血。
3. 输血反应的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可能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4. 输血风险的评估:在决定是否进行输血时,医生需要权衡输血带来的益处和风险。
输血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传染疾病的传播、过敏反应,以及免疫系统的反应等。
通过评估输血的需求和风险,医生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外科学中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大量出血、术前贫血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输血的适应症简答题

输血的适应症简答题
【原创版】
目录
一、输血的主要适应症
1.急性出血
2.贫血或低蛋白血征
3.重症感染
4.凝血功能障碍
正文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个体传输到另一个个体以替代或
补充其缺失的血液。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增强抗感染能力以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以下是输血的主要适应症:
1.急性出血:急性出血是输血的主要适应症,尤其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
当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的 10%(约 500 毫升)时,临床上通常
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可以不输血。
但是,当失血量达到总血容量的 20%(约 500-800 毫升)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
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
治疗通常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
少量血浆增量剂,而不是全血或血浆。
2.贫血或低蛋白血征:贫血或低蛋白血征可能是由于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的。
手术前如果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进行纠正。
对于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原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血浆或清蛋白液。
3.重症感染: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以增加抗感染能
力。
4.凝血功能障碍:根据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关的血液成分加以矫正。
例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应补充凝血因子。
总之,输血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临床输血指南2023

临床输血指南20231. 指南目的本指南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临床输血的指导,包括输血适应症、输血前评估和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2. 输血适应症2.1 红细胞输血- 重度贫血并伴有症状的患者- 急性出血或休克状态下的患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伴有贫血的情况2.2 血小板输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重度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 手术前或治疗过程中需要增加血小板计数的患者2.3 新鲜冰冻血浆输血- 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的患者- 出血性疾病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纠正凝血功能的患者3. 输血前评估和准备- 患者输血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成分的选择。
- 针对输血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和处理措施。
4. 输血过程管理-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核对和确认,确保输血成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输血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速度等。
- 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输血后监测- 输血后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等。
- 关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输血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评估。
以上为简要的临床输血指南,旨在帮助医疗工作者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和细节问题请参考相关模块的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本指南仅提供普遍指导,实际操作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引言:输血是一项常见但关键的医疗技术,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输血也存在风险和限制。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详尽的输血指南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供有关输血的全面指南,包括适应症、供血标准、输血前的准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一、适应症:1. 失血性休克:当患者因为巨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是恢复有效循环的关键。
2. 严重贫血:贫血患者可通过输血获得储备的红细胞,以提高氧气运输能力。
3. 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下降,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以改善凝血功能。
4. 免疫缺陷:输血可以提供免疫球蛋白以增强免疫功能。
二、供血标准:1. 血型和配型:供血前需要进行ABO血型和Rh配型,以确保患者接受与其血型相适应的血液。
2. 传染病筛查:供血者需要接受严格的传染病筛查,包括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等。
3. 体格检查:供血者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排除任何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
三、输血前的准备:1.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过敏史以及输血史等重要信息。
2. 检查血液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输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 保证适当的静脉通路:准备好适当的静脉通路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输血过程: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输血的速度需要逐渐提高,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监测患者状况: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
3. 注意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输血后的注意事项:1. 观察期:输血后,需要将患者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抗感染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
3. 传染病筛查: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筛查,以确保没有获得新的感染。
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输血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血已成为救治病患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它有着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本文将就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展开讨论,以便读者对于输血能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输血的适应症输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失血性休克:在大出血或大手术中,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往往需要输血来恢复血容量和血压,以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2.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影响,造成了患者的出血倾向增加,如重度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此时输血可以提供相应的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来纠正凝血障碍。
3. 严重的贫血:当患者的贫血程度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如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70g/L,且症状明显,例如气促、乏力、头晕等,输血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相关症状。
4. 造血功能衰竭:某些疾病影响了患者的造血功能,如再障、白血病等,此时输血可以提供正常的血细胞来支持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
二、输血的禁忌症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血禁忌症:1. 不需要输血的轻度贫血:有时候患者的贫血程度并不严重,只是轻度贫血而无明显症状,此时并不需要进行输血。
2. 可通过其他手段纠正的凝血异常:对于某些凝血异常,如低纤维蛋白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通过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来纠正,无需输血。
3. 非急需的手术:在一些非急需输血的手术中,如择期手术或仅需要小量出血的手术操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控制出血,避免输血。
4. 主观临床症状不严重的贫血:对于贫血病人,若主观临床症状不明显,例如头晕、乏力等症状轻微,即使血红蛋白水平低,也不一定就需要输血。
请注意,以上列举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判断和决策。
结论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具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了解这些信息可以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科学和准确地应用输血技术,从而对患者的诊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临床输血适应症

01
02
03
04
输血量:根据患 者的病情和体重 来计算输血量
输血速度:根据 患者的病情和身 体状况来调整输 血速度
监测:在输血过 程中,需要密切 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输血反应
调整:根据患者 的反应和监测结 果,及时调整输 血量和速度
输血方式的选择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需求选择合 适的输血方式
03
根据患者血型选择合适的血液制 品
02
优先选择成分输血,如红细胞、 血小板、血浆等
04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如非紧急情 况,尽量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后的观察与评估
A
B
C
D
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呼吸等
观察输血反应:如发热、 寒战、过敏等
监测输血效果:如血红 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评估输血风险:如输血 传播疾病、输血相关急
性肺损伤等
感谢您的观看
临床症状与体征
0 1
贫血:面色苍白、乏力、 头晕、心悸等
0 2
出血:皮肤黏膜困难等
0 4
创伤:伤口出血、疼痛、 肿胀、功能障碍等
0 5
手术:失血、低血压、 休克等
0 6
疾病:恶性肿瘤、再生 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输血治疗的原则
输血量与速度的控制
慢性贫血
01
病因:造血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慢性失 血等
03
诊断: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等
02
症状:乏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
04
治疗:输血、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
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一种遗 传性凝血功能障 碍疾病,患者血 液中缺乏凝血因 子,导致出血不 止。
维生素K缺乏症: 由于维生素K缺 乏导致凝血因子 合成障碍,引起 出血症状。
输血适应症的有关规定

关于输血适应症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合理应用血液资源,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保证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1.内科输血适应症:1)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①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②血小板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③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④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一次足量输注。
3)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4)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症的患者。
5)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6)全血:①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
②血红蛋白<70g/L或红细胞压积<0.22。
③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考虑输注,但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治疗方案。
2.手术及创伤输血适应症:1)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同时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
①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②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

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输血是临床中重要的抢救与治疗措施,危急情况下为患者及时输血可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正常人来说,血液含量是体重的7%-8%,当人们产生失血情况,一次失血量若在全身血量的10%以下,机体内的血浆及无机盐可在两小时内得到补充,并且血浆蛋白也会在一天内恢复,但是恭喜宝以及血红蛋白的恢复速度则较为缓慢。
若患者的失血量超过全血量15%,则会使患者身体产生明显的不适感,并引发患者肢体活动障碍,此时患者需要进行血液补充,并为患者提供同血型血液,使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得以恢复。
临床血液供给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了提升血液的使用效率,需要不断调整输血理念,提升血液应用价值,因此需要了解详细的输血适应症,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输血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述输血相关的适应症。
一、急性出血在输血的适应症中,急性出血是主要的项目之一,对于一些严重创伤及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出血症状患者,急需为其实施输血干预。
当患者的一次失血量约为500ml且在总血量百分之十以下时,不属于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可以不进行输血干预。
而失血量在500-800ml范围内,且在总血量百分之二十以下时,则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与分析,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需要首先选择输注的晶体液以及胶体液,或者少量血浆增量剂,此时不需要进行全血及血浆的输注。
若患者的失血量在1000ml时,且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20%,则需要及时为患者输注适量全血。
二、大量失血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来说,需要及时为其补充血容量,对于一些因手术、创伤、烧伤及其他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来说,均应及时补充血液。
大量失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小于80g/L,或存在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1)急性失血血容量超过15%;(2)舒张压低于60mmHg;(3)同基础血压相比较收缩压降低程度超过30mmHg;(4)心率超过100次/分;(5)患者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且精神状态产生影响;(6)患者为失血过多的冠心病者,或者存在肺功能障碍,且血红蛋白100g/L。
输血适应症及输血反应 培训总结

输血适应症及输血反应培训总结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
然而,输血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有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输血。
同时,输血也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反应进行总结。
一、输血适应症1. 急性失血:如严重创伤、手术后出血等,导致血液量迅速减少,需要输血来迅速补充血液成分,恢复血容量和氧供。
2. 慢性贫血:一些疾病(如白血病、肾脏疾病等)或长期失血导致患者贫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输血来改善贫血状况。
3. 出生缺陷:新生儿出生后可能出现血液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如溶血病、血友病等),需要输血来维持生命。
4.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能导致骨髓功能减退,造成贫血,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5.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移植前后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维持患者的血液供应。
二、输血反应虽然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引发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按照发生时间可分为即时反应和迟发反应。
1. 即时反应:即时反应通常在输血后的几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皮肤潮红、呼吸困难、胸闷等。
这些反应大多是由于输血过程中的输血液体不匹配、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液体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引起的。
2. 迟发反应:迟发反应通常在输血后的几小时到几天内发生,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
迟发反应一般是由于输血后患者产生了抗体,导致免疫系统对输血液体产生反应。
除了即时反应和迟发反应,还有一些更严重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感染等。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呼吸衰竭、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因此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三、结语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对于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反应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只有在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进行输血,并且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才能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的适应症
静脉输血的适应症
(一)急性出血
急性出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
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临床上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可以不输血。
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应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
当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20%(1000m1)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感谢聆听...
(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合成不足引起.手术前如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予纠正。
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原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补充血浆或清蛋白液。
(三)重症感染
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
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以增加抗感染能力。
(四)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引起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关的血液成分加以矫正,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补充凝血因子Ⅰ或冷沉淀制剂,也可用新鲜全血或血浆替代。
静脉输血的禁忌症
1静脉输血的禁忌症包括:急性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极度衰竭及对输血有变态反应者。
静脉输血的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
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3)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汪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
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
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
(6)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
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