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孝的现实意义
感悟孝道讲话稿
![感悟孝道讲话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85ef3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5.png)
感悟孝道讲话稿标题:感悟孝道讲话稿引言概述: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孝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孝道精神,让孝道之风在社会中蔚然成风。
一、孝道的定义与重要性1.1 孝道的定义:孝道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照顾。
1.2 孝道的重要性: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1.3 孝道的实践:通过尊敬父母、关心家庭、孝敬长辈等行为来体现孝道。
二、孝道的现实意义2.1 促进家庭和睦:孝道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增进亲情。
2.2 培养良好品德:孝道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使其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2.3 传承中华文化: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孝道精神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
三、孝道的实践方法3.1 尊敬父母:尊敬父母是孝道的基本要求,要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
3.2 关心家庭: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建立和谐家庭氛围。
3.3 孝敬长辈:不仅要尊敬父母,也要孝敬长辈亲戚,尊重老人的意见和看法。
四、孝道的社会意义4.1 促进社会和谐:孝道不仅在家庭中有益,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2 增进人际关系:孝道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3 传递正能量:孝道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五、孝道的未来展望5.1 弘扬孝道精神: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孝道精神,使其成为社会风气。
5.2 孝道教育:应当加强孝道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传统孝道。
5.3 倡导孝道行为:通过倡导孝道行为,让更多人意识到孝道的重要性,积极践行孝道。
结语: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孝道精神,让孝道之风在社会中蔚然成风,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孝道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感谢大家聆听。
孝当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孝当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2e0647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b.png)
孝当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孝是啥?孝就像那黏合剂,把家庭这个小社会紧紧黏合在一起。
在当今社会啊,孝的意义可大了去了,价值简直像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山。
你想啊,如果家庭是一艘船,那孝就是船桨。
没有孝,这船就在家庭关系的大海里乱打转,指不定啥时候就翻了。
现在的家庭啊,就像一个有着各种零件的小机器,老人是那老零件,虽然可能看起来有点旧,但那可是关键部件。
孝顺老人就如同给这老零件上油保养,机器才能运转得更顺畅呢。
要是把老人丢一边不管,那就好比机器里的关键齿轮生了锈,这家庭机器迟早得罢工。
孝还是一种超棒的情感传递。
就像接力棒,长辈传给晚辈的是爱和关怀,晚辈再把孝传回给长辈。
这就像一场超级有趣的爱的循环赛,要是中间有人掉棒了,那这场比赛可就没法精彩进行喽。
现在好多年轻人啊,忙得像个不停转的小陀螺,可再忙也不能把孝给丢了呀。
要是把孝弄丢了,就像小陀螺没了中心轴,只能歪歪扭扭地乱转,最后倒地不起。
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孝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孝顺的人就像一颗小太阳,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周围的人看到了,都会被感染,整个社会就变得暖烘烘的。
要是不孝的人多了,那社会就像一个冰冷的大冰窖,大家都得在里面冻得瑟瑟发抖。
而且呀,孝还是一种投资呢。
你对父母孝顺,就像在种一棵长满幸福果实的大树。
在你小的时候,父母辛勤浇水施肥,现在轮到你啦。
等你老了,这棵大树就会反过来给你遮风挡雨,掉下甜美的果实让你品尝。
要是现在不孝顺,那就好比把这棵树的根给砍断了,以后只能望着光秃秃的树干后悔啦。
咱再说说那些不孝的行为吧,那简直就是家庭的“毒瘤”。
不孝的人就像一群破坏家庭和谐美景的小怪兽,把原本温馨的家庭弄得乌烟瘴气。
孝顺呢,就是超级英雄,能把这些小怪兽打得屁滚尿流,让家庭重新恢复生机。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孝就像一阵温柔的春风,能吹走人们心头的浮躁和冷漠。
大家可不能小看孝的力量,它虽然不像火箭那么酷炫,但却能把家庭稳稳地送上幸福的太空。
所以啊,咱们都得好好孝顺,让孝在这个社会里开遍最美丽的花朵,结出最甜蜜的果实。
论孝的现实意义(小编整理)
![论孝的现实意义(小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d8f91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2.png)
论孝的现实意义(小编整理)第一篇:论孝的现实意义论孝的现实意义这学期开设了素质教育课,总共安排了四次讲座,第三次讲座的主题是国学经典阅读,老师介绍了什么是国学,从易经一直讲到论孟尔孝,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对孔子《论语》中孝的看法的阐述,值得我们深思。
一、孝的定义《辞海》中是这样解释孝的。
孝①古代的道德规范。
儒家指养亲、尊亲。
②指居丧。
如:守孝;戴孝;孝服。
③保育。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孝的解释如下:①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②孝道,奉养父母的准则。
③孝敬,孝顺尊敬长辈,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
④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
⑤指孝服、丧服。
《论语》中关于“孝”做了更多方面的要求,首先“孝”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要素之一,并且在物质层面的“孝”是较低层面的“孝”,更为重要的是在精神方面的“孝”。
二、我对孝的理解从古至今,孝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核心之一,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根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
早在公元两千多年前就有孝感动天的故事,歌颂舜帝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时仍然对父亲恭敬有加。
当今国家也一直在倡导这一美德,在每年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就有孝老爱亲模范。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是孝,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1、个人层面上的孝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对父母、长辈尽孝,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是孝心。
对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中,用心去关怀和爱护他们,知道父母爱好什么,喜欢吃什么,平时吃什么药,衣服鞋子穿多大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二是孝顺。
孝顺就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作为子女要虚心听取父母、长辈的教导和建议,顺从他们的意志,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开心、快乐。
常回家看看是孝顺父母、长辈的重要表现,常回家看看已入法,已形成社会共识,特别有些特殊日子,如父母生日、妇女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国庆节等都要回家看看父母、长辈,如果条件不允许也一定要打一个电话,问一声冷暖。
试论“孝”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兼谈“孝”的现实意义
![试论“孝”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兼谈“孝”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000b3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00.png)
试论“孝”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孝”这一观念,如同一条穿越时空的长河,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家庭关系的纽带。
本文将探讨“孝”观念的产生与发展,并兼谈其现实意义。
首先,让我们以一幅画卷来描绘“孝”观念的起源。
画卷的一边,是古代的村落,人们生活在简陋的房屋中,他们勤劳耕作,互相扶持,共同生活。
画卷的另一边,是那些尊老爱幼的家庭,他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子女。
这种家庭关系,就像是社会的基石,支撑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孝”观念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尊重。
在古代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依靠家庭来获取生活所需,家庭关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人们对家庭关系的维护和尊重,成为了社会道德的核心。
而“孝”观念,就是这种尊重和维护的集中体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孝”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在古代社会,孝道主要是为了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保障家庭的和谐。
而到了现代社会,孝道不仅仅是对家庭的尊重和关爱,更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是对社会和谐的要求。
孝道,已经成为了社会道德的重要基石,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信仰。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孝”观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对家庭的关爱和尊重。
这就像是一场战争,每个人都成为了战士,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而忽略了内心的善良和同情。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孝”观念的现实意义。
首先,孝道是家庭关系的纽带,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一个孝顺的家庭,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下一代。
因此,孝道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孝道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是社会道德的基石。
一个孝顺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因此,孝道对于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孝”观念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的产物。
孔子“孝”论及其现代价值
![孔子“孝”论及其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8fc5b03bed5b9f3f90f1cec.png)
孔子“孝”论及其现代价值方国根在中国古代,“孝”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发、自觉到强化、定型的过程。
可以说,孔子“孝”论的基本内容,更有原汁原味,涵盖了我们今天倡导的孝行的各个方面,如讲求赡养和敬事合一,注重和谐,重视孝行的自主、自觉、自律,特别是寻求和肯定“孝”道的根源性和社会意义所表现出来的“入世”精神,等等。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也是具有大众性和民间性的一个道德理念。
自古至今,它一直作为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孝”的观念的产生,是与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基础上的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它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情感因素与原始的祖先崇拜的结合。
“孝”字始见于西周时期的典籍及当时的铜器铭文,其内涵主要是对祖先的“追思”、“追孝”、“孝祀”,以及对父母的“孝养”。
孔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孝”的道德观念给予了相当的观注。
他在继承西周时期关于“孝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春秋时期的实际,对孝道孝行给予了新的诠释,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孝”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发,并重新赋予其新的内涵。
在《论语》中有大量记载孔子与弟子谈论和探讨“孝”的内容,其主要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孔子针对时人认为赡养父母就算“孝”的观念和行为,主张“孝”不仅仅是指子女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重要的是要尊敬、善待父母,提出了“孝敬”的主张。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了“孝敬”的概念,并对“孝养”与“孝敬”做了区别:前者所关注的只是从物质、经济的层面上来奉养、满足父母的需要;后者则增加和凸显了精神、感情层面的内容,要求子女对待父母应怀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敬,强调子女对父母要多加关心,尽可能地保持其健康长寿和精神愉悦,使父母在有生之年得以养体和养志。
可见,孔子的“孝”,是从人性角度、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界定的,即做到了物质奉养和精神慰藉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精神慰藉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和凸显人与动物的区别。
人生百善孝为先:浅谈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人生百善孝为先:浅谈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18a57d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f.png)
人生百善孝为先:浅谈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郭毓(如忠)以孝事亲本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但近代却成为谈之色变,甚至避之不及的祸水。
由此造成由于孝悌观念缺乏所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应随之而变。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历史的产物,必然带有历史的局限性。
特别是对孝道的一些具体要求,如孔子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显然不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必须予以摒弃。
但是孝这种伦理道德,是合情合理的社会需求,是民族精神、社会风尚的体现。
因此,它不仅作用于过去,而且作用于现在乃至将来。
就孝道的现实意义来说,至少应坚持以下几点:首先,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孝。
每个人都有父母长辈,都有子女晚辈,今天是子女,明天就是父母。
赡养父母,就等于赡养自身。
其次,敬重父母是最高尚的孝,赡养父母是必需的孝,但赡养必须融入尊敬和敬重的精神。
没有敬重,孝道就失去了灵魂,就会变成虚伪的和徒有其名的,最终也难以长久坚持。
再者,孝并非惟命是从,把孝道引向对父母的惟命是从,那是古代孝道的最大弊端。
在今天讲民主和法制的时代,在具体实践中对父母和亲人的孝悌,往往会与民主与法制的精神产生矛盾,所以,必须把传统的孝道美德与民主和法制融为一体。
孝道,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底线,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如果孝道坍塌,基石不存、家庭成员的亲情关系定会破裂,社会必然无序。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赡养,还能奢望他为公为民作奉献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治天下”的说法,认为“孝”为百行之首,是道之本。
我国传统讲远孝于祖先,近孝于父母,拜祭天地、祖先,就是体现对生命源泉的珍视和感恩。
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
人类繁衍生息,与此对应相系的孝心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
孝、意味着责任如山,体现着做人的道理,对父母要知恩图报。
人生百善孝为先、孝心无价,为人不孝、何为人也。
2024年浅论《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2024年浅论《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6bd3d1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4.png)
2024年浅论《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一、孝文化的内涵定义在《论语》中,“孝”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被视为道德之首、人伦之本。
孔子认为,“孝”不仅是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情感和人生修养的体现。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的是家庭和谐、亲子关系以及个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孝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敬养父母、顺从父母、为父母尽孝等多个方面。
在孔子看来,孝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关爱和尊敬。
儿女应当时刻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儿女还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和选择,不违背他们的意愿,不做出让他们失望或痛心的事情。
二、孝文化的表现形式在《论语》中,孝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孔子提倡的“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便是对孝文化最为具体和生动的诠释。
在日常生活中,孝表现为儿女对父母的细心照料和关爱;在节庆时刻,孝则体现为家庭团聚和欢声笑语的共享。
此外,孝文化还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顺从上。
孔子认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即子女在父母健在时,应尽量留在他们身边,以尽孝道。
如果实在需要外出,也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处和归期,以免让他们担心。
三、孝文化的现代意义尽管《论语》所记载的孝文化源于古代,但其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了疏离和淡漠的现象。
因此,重新审视和弘扬孝文化,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孝文化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在现代社会,个人主义盛行,很多人忽视了家庭的重要性和责任。
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能够提醒人们关注家庭、关爱父母,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
其次,孝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论语中孝的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论语中孝的解读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f63050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4.png)
论语中孝的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1. 论语中对于孝的解读可以概括为尊重父母、恭敬敬慎、诚心敬仰的态度。
这体现了传统道德观念中“孝敬父母”的核心思想。
2. 孝道被视为社会和家庭稳定的基石,论语强调孝敬父母的意义在于维护家庭的和谐,传承家族的价值观。
3. 现实意义上,孝道的实践不仅在于照顾父母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关注父母的内心需求、陪伴他们迎接晚年生活的挑战。
4. 孝道的核心是“孝”,而不仅仅是“体物”或者“顺从”,在现代社会中,孝可以表现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提供情感支持以及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
5.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多样的压力,而孝道可以作为一个提醒我们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家庭价值观念的方式。
6. 孝道的实践不仅限于父母,也包括对于长辈、祖辈以及其他亲属的尊重和照顾。
这可以在社会中培养起相互尊重和关爱的氛围。
7. 孝道在社会中除了个人层面的具体行为外,也可以在法律和伦理层面得到体现和支持。
国家法律制度中对于养老保障、家庭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间接推动了孝道的实践。
8. 在职场上,孝道思想可以推动尊重上级、服从领导的态度,实现良好的工作人际关系与合作精神。
9. 孝道的实践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责任感、爱心和人文精神,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发展。
10. 通过传承孝道的思想和实践,可以培养下一代对于家庭价值观的认同,让孝道精神得以延续,并在未来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e6e4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f.png)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指的是对父母尊敬、孝敬、照顾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体现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伦理观念,并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产生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首先,孝文化对个人的现实意义和作用非常重大。
在个人层面上,孝文化强调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使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因此,一个孝顺的人不仅受到他人的尊重和钦佩,还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此外,孝文化还教育人们明白家庭和睦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使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其次,孝文化对家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家庭是一个社会单位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孝行是家庭和睦的基础。
孝敬父母的行为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此外,孝文化还教育人们重视家庭责任,养成勤劳、节俭、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家庭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孝文化还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提倡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共处,培养家庭的传统美德和家风。
此外,孝文化对社会、国家和民族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在社会层面上,孝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
孝文化强调勤劳、节俭、尊重他人等品德,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形成。
同时,孝文化还提倡关心弱势群体,使社会更加和谐、平等和稳定。
在国家层面上,孝文化可以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怀和荣誉感,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作出贡献。
在民族层面上,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明和凝聚民族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孝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它不仅增强人们的个人品德和道德水平,培养人们的家庭责任和家庭意识,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还有助于培养国家品德和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孝道的现实意义
![孝道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c49f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f.png)
孝道的现实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这一特有的精神,是区别世界三大重要意识形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重要特点。
自孔子倡导、曾子着力执行、孟子等后儒提倡与发展以来,它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项道德规范。
一部《孝经》把孝道提高到“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高度。
有了孝,不但可以治天下、守宗庙、保爵位、“教民亲爱”,孝道还是“仁之本”。
人人执行孝,便可防止犯上作乱。
实际上孝道是产生于我国宗法制度下,维护小农经济的一种意识形态。
由于它在维系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不少积极意义,时至今日仍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孝亲的内容为了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孝道思想,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孝道的内容。
综合各种古籍来看,孝道应该有八个方面。
1.养亲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这是自然规律。
父母对子女不但要花费大量财力,还要付出很大的精力。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法用任何尺度来计算的,因此子女对父母理应尽孝。
尤其是父母老了,已经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甚至不能自立生存时,子女对父母更应尽孝。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是禽兽的天性,儿子孝敬父母也应是天性。
所谓天性,除包括生理上的因素外,更主要是心理上、情感上的因素。
一般地说,子女孝敬父母起码是一种报恩行为,其实并不止于此。
从深层次说,是子女对父母爱心的一种自然表露。
如果孝亲只限于报恩行为,子女只能例行公事,显然不够,应以高标准要求。
《孝经》中曾子说起孝来,认为“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可知养亲是子女孝的最低标准。
《孝经》中曾子说起孝来,认为“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可知养亲是子女孝的最低标准。
2.关亲对父母奉养大都指物质方面,做子女的还要时时对父母关心、爱护。
平时关心其寒温,按时对父母看望、问候,对年老的父母、身体不健康的父母乃至患病垂危的父母应加意关怀、体贴。
《礼记》中要求“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就是说冬天要使父母温暖,夏天要使父母凉爽,早晚探望问候。
孝的现实意义
![孝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a5f703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4.png)
孝的现实意义
孝的现实意义如下:
1、弘扬孝道,赡养老人。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够发达。
我国宪法第49条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孝道。
2、修身养性,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
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
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孔子论孝的孝文化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孔子论孝的孝文化对当今社会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137826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a.png)
孔子论孝的孝文化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孔子论孝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孔子所提出的孝文化,强调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家庭等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和社会规范的核心。
在当今社会,孝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孝文化有助于弘扬传统美德和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孝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扬孝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当代社会发扬光大。
其次,孝文化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传统美德,能够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维护家庭和睦,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在当今社会,家庭和社会矛盾不断增加,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可以提高人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减少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
此外,孝文化有助于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健康。
在孝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己。
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的心理健康,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减轻人们
的情感压力和焦虑感。
总之,孔子论孝的孝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健康,建设富强、和谐、美丽的新时代中国。
孝文化现实意义和作用
![孝文化现实意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83c5ab8762caaedd33d43c.png)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烟台市戒毒所原梓皓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
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和亲爱的感情,当儿女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
孝是中国文化之根本,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一、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
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
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父母对于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保持这种“爱”,既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仰老人。
“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基本的要求。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证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
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和“有子能替父”就是这个道理。
侍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
因此,侍疾是传统孝道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简单的说,侍疾就是子女对患有疾病的老年人要精心侍候。
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所谓立身,也就是指安身立业,勤俭持家,是尽孝老人的基础。
浅析孝的现代意义
![浅析孝的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b605f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f.png)
浅析孝的现代意义
孝,乃中华文化之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孝
有道,道者治世,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符号。
从古至今孝在中国古代文
化中是一个严肃且严重的内容,被认为是道德的基础。
今天,孝道仍然在
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家长会将孝道教育作为第一个重要礼仪。
孝的现代意义可以从一个宽泛的角度看,即人际交往中的民主和自由、家庭中的爱和尊重、社会个人間的责任感、国家公民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
任的贯穿。
首先,孝在今天的社会中被看做是一种责任感和尊重。
在社会上,人
们要尊重彼此,学会尊重老人、尊重孩子、尊重弱者,从而达成和谐的社
会关系。
其次,孝在今天的家庭关系中更体现为一种爱。
家庭是人们交往最多
的地方,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给予彼此爱和关怀,共同建立家庭和谐。
因此,家庭中的孝道更多的体现在爱的行为,人们可以用爱心去尊重父母,和关爱孩子。
最后,孝在国家公民的道德行为上,也是一种责任感。
在社会上,每
个成年人都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为国家贡献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孝道对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有助于培养
和谐社会、维护国家法律法规,提升全社会的道德风气。
总之。
对慈孝文化现实意义的思考相关论文
![对慈孝文化现实意义的思考相关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7e56f86bd97f192379e95f.png)
对慈孝文化现实意义的思考相关论文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伦理制度民族“慈孝”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九“慈、孝”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处于“为先”的地位,被看作“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是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展开的精神基础和实践起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日益受到冲击,如何弘扬传统慈孝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慈孝文化的现代价值,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新形势下研究慈孝文化现实意义相当重要从发生学的视角看问题,任何一种社会伦理建构(包括某种伦理思想体系)的形成,都有“原”与“源”两个方面的综合成因“原”即根源、根基,指社会现实的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状况及其变化“源”即渊源,指历史地形成的传统伦理文化(也包括外来伦理文化影响。
“原”决定一种现实社会伦理建构的社会性质、价值导向和时代特点;“源”不仅为这种社会伦理建构提供可资选择的伦理思想、伦理观念、道德规范、价值模式、行为方式、人格模型等文化资源,而且还规定或影响这一社会伦理建构,包括道德话语系统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
当然,作为“源”的传统伦理必然要受到现实之“原”的检验、筛选和改造,从而确定其现实价值对象性,以实现“原,源”整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新的社会伦理建构。
这是伦理文化演进的一般规律“慈,孝”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其演变也自然要遵循伦理文化演进的一般规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扮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率见昭考,以孝以享”,充分说明了慈、孝之原始意义;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教人把心安放在“仁”之内,教各人的心,走向别人的心寻找安顿、寻找归宿,父母的心,走向子女的心成为慈;子女的心,走向父母的心成为孝。
儒家先哲倡导孝道,还有更深一步的创获,就是推行其“仁爱”的主张,从而使孝行境界得到新的提升。
论孝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论孝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fcd1059e31433238689384.png)
——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
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
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
论孝文化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2009-09-16 16:41:30 华夏经纬网吕伯凌深深扎根于孝感大地上的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继承孝文化,弘扬其精华,为我们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增添光荣,为我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活力,这是现代孝感人的历史责任。
一孝文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演化和发展,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印记,形成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共生的局面。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深刻的科学内涵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现过许多学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在哲学、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科学、宗教等等各个文化领域,作出了伟大的奉献。
被大思想家孔子、孟子所阐释和推崇的孝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反映了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的科学精神。
第二,孝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民间文化。
孝文化经历思想家之提倡,经历代统治者之推行,经历代群众之实践,它已经发展而涵盖华人的一切家庭,成为家庭道德标准的最高原则和最集中的表现,而深入到民间的各个角落,普及为一种民间文化形成,于国于家,须臾难离。
第三,孝文化是中国民间的民俗文化。
作为民俗文化,诸如节日活动、婚丧嫁娶、民间风情、文艺演出、文艺作品、乡规民约等等,无不渗透孝文化的影响,无不刻上孝文化的印记。
历史铸造了孝文化。
孝文化是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一颗璀璨的明星。
它具有优秀文化的一般品性:第一,对文化的向往是社会发展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孝的当下意义
![孝的当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2379c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6.png)
孝为何在当下仍然重要?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孝的重要性有些被忽视。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孝亲的价值和意义。
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情和社会责任。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孝在当下的意义。
首先,孝表达了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交圈,而孝正是家庭文化的基石。
通过孝亲,孝心换孝道,让下一代知道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和付出,进而懂得回报。
其次,孝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人们的社交圈变得更加广泛。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很容易出现“孝顺不足”,甚至出现了很多人不顾家庭的双赢,在社交活动中却表现出一种过于自我中心的态度。
而孝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入社交圈。
此外,孝还可以使我们保持良好的家族关系和人际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融入现代社会。
最后,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在现代社会中,相互关心和体贴变得越来越困难。
通过孝亲,我们不仅可以关注长辈的健康和需求,还可以了解他们的感受。
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关心和体贴带到更广泛的家庭和社会中,真正为他人的幸福和福祉而奋斗。
总之,孝是家庭、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下,孝的意义仍然十分重要。
我们要秉持孝心,注重家庭文化和社会责任,把温暖和和谐带给自己和他人。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c60c65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e.png)
论语孔子论孝读后感1.引言1.1 概述《论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其中孔子对孝的论述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孔子谈孝之论述包括在《论语·学而》、《论语·为政》等篇章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述了孝的内涵和重要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论语》中孔子论孝的解读和分析,探讨孔子论孝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孔子论孝的内涵十分丰富和深刻。
首先,孔子将孝视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
他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道,表明孝顺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其次,孔子还强调孝敬的方式和方法,他认为要“敬事而后食”,即子女应当以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通过孝心与行动来感恩和报答父母。
此外,孔子还强调孝顺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要注重对父母的言传身教印象,他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提醒人们在孝顺的过程中要更好地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
总体来说,孔子论孝的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和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孝的现代意义是我们思考的焦点。
在当代社会,随着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孝的概念和内涵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解读。
孝不再仅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还应该包括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子女应该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同时,孝也应该延伸到社会上的他人,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助。
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总结起来,《论语》中孔子论孝的深刻内涵和现代意义令人深思。
孝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伦理要求。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传承孔子论孝的精神,将之贯彻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构建和谐、健康、有爱的家庭和社会。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掘孔子论孝的内涵,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含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孝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作文
![孝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dddd3a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7.png)
孝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作文说到孝,那可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现在虽然社会进步了,生活节奏快了,但孝顺的心不能丢。
咱们得把孝道当成一种责任,一种对长辈的尊重和爱护,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娘一样。
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生病了,我们全家人都会忙前忙后,端水送药,嘘寒问暖。
那时候的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和关怀。
现在虽然条件但那种感觉还是一样的,那就是心里暖暖的,觉得特别幸福。
现在的社会里,年轻人工作忙,有时候真的没空去关心老人家。
但我觉得,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陪陪父母,听听他们的故事,聊聊天,散散步。
这样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尊敬。
现在科技发达了,通讯工具那么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表达孝心。
打个电话、发个微信问候一下,或者偶尔买点礼物给他们,都是很好的方式。
别小看这些小事,它们能让我们的父母感到被重视,心里暖洋洋的。
再说说那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你们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家是最温暖的港湾,不管在外面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想到有家人等着自己,就充满了力量。
所以,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陪陪爸妈,让他们知道,无论走到哪里,家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孝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就是,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份责任,把它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保持一颗温暖而感恩的心。
所以,各位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孝道发扬光大,让这股温暖的风继续吹遍每一个角落。
孝,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重和爱护,更是我们心中那份最真挚的情感和责任。
让我们携手前行,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中,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美好篇章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孝的现实意义
这学期开设了素质教育课,总共安排了四次讲座,第三次讲座的主题是国学经典阅读,老师介绍了什么是国学,从易经一直讲到论孟尔孝,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对孔子《论语》中孝的看法的阐述,值得我们深思。
一、孝的定义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孝的。
孝①古代的道德规范。
儒家指养亲、尊亲。
②指居丧。
如:守孝;戴孝;孝服。
③保育。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孝的解释如下:①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②孝道,奉养父母的准则。
③孝敬,孝顺尊敬长辈,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
④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
⑤指孝服、丧服。
《论语》中关于“孝”做了更多方面的要求,首先“孝”是个人品德修养的要素之一,并且在物质层面的“孝”是较低层面的“孝”,更为重要的是在精神方面的“孝”。
二、我对孝的理解
从古至今,孝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核心之一,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根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
早在公元两千多年前就有孝感动天的故事,歌颂舜帝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
两个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时仍然对父亲恭敬有加。
当今国家也一直在倡导这一美德,在每年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就有孝老爱亲模范。
那么究竟怎么做才是孝,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
1、个人层面上的孝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要对父母、长辈尽孝,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是孝心。
对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中,用心去关怀和爱护他们,知道父母爱好什么,喜欢吃什么,平时吃什么药,衣服鞋子穿多大码,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
二是孝顺。
孝顺就是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作为子女要虚心听取父母、长辈的教导和建议,顺从他们的意志,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开心、快乐。
常回家看看是孝顺父母、长辈的重要表现,常回家看看已入法,已形成社会共识,特别有些特殊日子,如父母生日、妇女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国庆节等都要回家看看父母、长辈,如果条件不允许也一定要打一个电话,问一声冷暖。
三是孝敬。
对父母、长辈除尽奉养之责外,更重要的是敬重他们,若没有敬,那么父母和犬马便没有区别。
除了经常买些食品、衣服、鞋子等物质上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多陪父母、长辈聊天,带他们出去走走散心,不给父母、长辈脸色看,从精神上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
心情愉快。
孝敬父母、长辈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
父母有恩,恩重如山,父母有情,情深似海。
报恩众人夸,不孝世人骂。
2、国家层面上的孝
除了我们自己的父母亲,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我们的祖国。
所以我们也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自己的国家尽孝,可是怎样做才算是对国家尽孝?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国家自然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努力:一是要不断学习,正确处理好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努力做到思想理论修养和岗位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是要提高效率,正确处理好办事速度和办事质量的关系,努力做到凡经手的工作在讲求办事速度的同时,尽可能谨慎过细,力争准确、周到,不走样、无疏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事高质量、高效率。
三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处理好与周围同志的关系,做到脚踏实地,少说多干,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三、孝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培育人们的感恩意识
感恩, 是社会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道德天平, 是道德良性
互动的一种润滑剂, 也是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
知恩、感恩、报恩, 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 也是在这种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责任感。
知恩、感恩、报恩, 是一种美德, 是一种修养。
人世最大的恩情首先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要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人世并用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辛勤的养育我们,他们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一切,他们在用心的爱着我们。
我是名副其实80后,是家中的独生女,我是在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和爸爸妈妈的呵护和关爱中长大的。
如今我们成人步入社会,可以独立生活,而我们的父母以及亲人却在慢慢变老,今年初姥爷已经离开我们,面对亲人离世,我们都很难过,但这是自然规律,无法回避。
为了不留下遗憾,所以感恩和回报要尽早。
其次就是老师的教育之恩。
我们每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可能还要读博士生,在这20几年求学过程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多少,大概很少有人去数,我粗略算了一下将近100名,是他们的授业解惑,使我们学到知识,懂得道理,获得文凭,可以说没有老师的教育培养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就。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感谢老师就像感谢父母一样。
再次就是社会的接纳之恩。
我们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并融入其中,要感谢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就业机会,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我们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和锻
炼了各种能力和水平。
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我们还会得到报酬,还会有包括医疗、住房、失业、养老等各种保险的保障,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社会给予的一切而感恩吗?
假如每个人都能心怀感恩, 从感恩父母, 到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 社会就会减少很多埋怨、牢骚、摩擦和仇恨, 个人也会减少烦恼和痛苦。
人与人的相处, 如能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情, 仇恨嫉妒便会消失于无形,
是非烦恼自然匿迹无影。
孝道思想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 使人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以感恩的心创造快乐的人生。
2. 有利于培养道德观念弘扬家庭美德
中央电视台在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中,以《栓着那份爱》为题,报导了沈阳一名17岁的女孩祁文博用孝心照顾患病妈妈的事迹,非常感人。
在文博上初中时爸爸因为癌症去世,临终前嘱咐文博照顾好妈妈,要听妈妈的话。
由于巨大的打击,不久妈妈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经常深夜往外跑,为了看住妈妈,睡觉时文博就用绳子将自己和妈妈栓在一起,绳子的一头拴住妈妈的手,绳子另一头拴住自己的手,妈妈一动文博就知道了。
在妈妈病重时,不仅不认识自己的女儿,有时还打女儿,文博带妈妈看病,始终不离不弃。
就这样在文博的精心照顾下,妈妈的病有了好转。
今
年文博刚参加完高考,就出去打工,她同时打两份工,为了贴补家用,因为妈妈没有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博的内心始终是坚强的乐观的,因为她坚信“只要妈妈在身边,生活总会有希望”,她懂得爸爸临终前对她说的“照顾好妈妈,听妈妈话”的全部意义。
17岁女孩祁文博的事迹感动着我们,同时也教育着在现实生活中, 那些不孝敬父母, 甚至为争夺财产,虐待老人、家人反目的个别人。
在80、90、特别是00后,以自我为核心,以小公主、小皇帝自居的独生子女中,提倡孝、培养良好道德观、弘扬家庭美德显得尤为重要。
和谐的家庭呼唤孝道,有了孝的进入, 家庭成员的关系会进一步拉近, 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真正对父母尽孝,争做和谐家庭,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3.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是由不同的家庭构成,每个家庭都美满幸福了,那我们的社会就能和谐。
孝道思想饱蘸着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富有人文主义情怀,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我国物质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 但是由于有孝道思想, 老人能够得到人文的温馨关怀, 所以他们幸福指数高于西方老人。
据统计, 预计到2025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0% 。
老龄化程度超过美国, 养老负担加重。
而我国当前养老体制尚不健全, 特别在农村,大多数老人在从事体力劳动, 还抚养留守儿童, 没有收入来源, 生活是
很艰难的。
当前, 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未富先老,社会养老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养老主要靠子女, 这时孝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要想达到社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我们就要提倡和弘扬孝道, 孝敬自己的父母, 为他们尽孝,从而减少社会和企业的负担。
我们在心里树立起孝敬父母的观念, 才有可能去孝其他老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孝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事情。
很难设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够主动地爱别人、主动地帮助别人、能够有效地融入集体而为社会所接纳。
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后代少些冷漠、多些爱心,有了敬爱之心,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关心和爱护别人,才能自觉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必须让后代体验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以及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使他们完成爱亲人、爱家、爱社会、爱自然、爱国家的使命,尽到从小家到天下的责任。
我们自己也应义不容辞地爱父母,主动地爱别人和帮助别人,热爱自然和国家,为全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片孝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以上是自己对孝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