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背诵内容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素养与能力》中学重点-背诵版
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素养与能力》
中学重点-背诵版
介绍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素养与能力》科目的重点内容,适合背诵和备考使用。
重点内容
1. 教育的概念与特征:教育是社会运动,具有目的性、系统性
和社会性等特征。
2. 教育的基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
3. 教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教育的核心价值
导向。
4. 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形成科学的
评价体系等原则。
5. 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统一,
培养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6. 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因材施教、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启发式
教学、情感教育等方法。
7. 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管理者应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管理和师德建设。
8. 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育模式和方法。
总结
本文档列举了2023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素养与能力》中学重点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与特征、基本任务、价值观、原则、内容与目标、手段与方法、组织与管理以及改革与发展等方面。
考生可以通过背诵和复习这些重点内容来提高备考效果和取得好成绩。
加油!。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90条)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90条)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树立教师威信(5)发扬教育民主(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3.新课改的师生观(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4.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1)社会需求(2)学科知识水平(3)学习者(儿童)身心发展特点(4)课程理论5.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组织结构、实质结构、句法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6.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7.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1)课程目标(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4)科学文化知识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9.新课改教师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11.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12.新课改的评价观(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内容综合(多样)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多元化(5)更注重评价过程1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14.古代教育的特征(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5)教育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15.近现代教育的变化和表现(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16.近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呈现哪些特征(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17.20世纪世界教育的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1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的目的19.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20.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的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22.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23.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24.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25.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的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2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27.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8.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9.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 15%(4+1)1.教育观2.学生观(每年都出题)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0%(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15%(4+1)1.职业行为(只单选)2.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 12%(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章(阅读理解)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育)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XXX提出终身教育)记忆魔法: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研究;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应该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并倡导形成性评价来帮助学生发掘潜能。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梳理前言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对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的考试。
《综合素质》是其中一科目,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本文将对该科目所涉及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整合思路,更好备考。
一、组成要素1.教育思想和理论;2.教育规律和规划;3.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4.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发展;5.教育方法和技能。
中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上述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行动。
二、重要内容1. 教育思想与教育规律•教育思想:知行合一、育人为本;•教育规律:差异、发展、灵活性、科学性、整体性。
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构成了中学教师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中学教师应具有对这些知识的全面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运用,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心理: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生理:生长发育、身体机能等方面;•认知:信息处理、学习方式等方面。
这些特点对于中学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更要在教学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运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发展•素养:道德、敬业、创新、协作等方面;•专业发展:教学基本功、教育技能以及自我成长等方面。
中学教师应该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不断强化教学的基本功,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改进,同时不断推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
4. 教育方法和技能•教育方法:概念、基本原则、常用方法等方面;•教育技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
中学教师应掌握教育方法和技能的核心要素,不断深入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关注中学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知识,希望本文的整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主题和要点,从而更高效地备考。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2.3.4.5.的教育;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今今( 1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 2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特点;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也有鲜明的发展特点;1.2. (核心):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
3.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育公正:指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均等的,教育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学生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师观:狭义上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教师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朋友的角色4.研究者的角色5.管理者的角色6.示范者的角色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
一、教育心理学
1. 研究理论
- 主要研究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等。
- 智力理论:Sternberg的三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等。
- 人的认知过程:感知、思维、记忆等。
2. 发展心理学
- 儿童青少年期的身心发展: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等。
- 起源于儿童发展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方式。
-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奖励方式。
- 考试与评价方式。
二、教育法律法规
1.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2. 学校规章制度
- 学校管理制度。
- 学校安全制度。
- 学校考试制度等。
3. 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 学生权益的法律保护。
- 学生惩戒与纠正措施的规范。
三、教育科学
1.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 教学设计的步骤和要素。
2. 教学评价
- 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功能。
-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教学方法
- 指导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
- 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教学方法。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初中综合素质重点必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更详细的学习和掌握。
(完整版)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必背知识点
1. 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
- 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 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 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心理学基础
-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 研究理论和研究风格
- 人格和情绪发展
- 异常心理学和儿童心理疾病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3. 教育学基础
- 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
- 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
- 评价和测量
- 教育伦理和教师职业道德
- 教育改革与发展
4. 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
-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中小学课程与教材管理
- 学生管理与教育评价
- 班级管理与教育协作
- 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权益保障5. 教育论文写作与教育调查研究
- 教育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教育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教育统计和数据分析
- 教育研究与学术交流
以上是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的知识点,包括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论文写作与教育调查研究等内容。
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朋友们来说,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而在众多考试科目中,《综合素质》是一门重要且综合性较强的科目。
下面,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综合素质》中那些必背的要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综合素质》的考试大纲和主要内容。
这门科目主要涵盖了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以及基本能力等方面。
职业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教育观强调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观则要求我们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以及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师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等。
这些理念不仅要牢记于心,更要能够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灵活运用。
教育法律法规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条款。
比如,学生的受教育权、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等。
这部分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但却十分重要,需要我们认真记忆和理解。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行为的准则。
“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爱岗敬业”强调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等;“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书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终身学习”则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文化素养部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地理、科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例如,中国古代的重要朝代及其主要特点、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著名科学家的成就、文学名著的作者和主要内容等等。
基本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给定的文本;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能够进行推理和判断;信息处理能力则涉及到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掌握;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通常会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材料或主题进行写作。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归纳一、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目的、任务和功能,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等。
课程与教学理论: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理论。
教育法律法规:涉及教育法律、教育政策、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教育法》、《教师法》等。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板书设计、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
教学评价:能够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三、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科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教育技术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跨学科知识: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拓宽教学视野。
四、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职业道德: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心理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工作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沟通与协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五、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教育实践: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课题研究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
学生发展指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教育心理与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需要全面复习相关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点总结引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估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中《综合素质》部分旨在考查教师的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行为。
本总结旨在帮助考生全面掌握《综合素质》部分的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部分:教师职业理念1.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应用2.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要求教师职业行为的典型案例分析教师职业行为的自我修养3.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教师基本素养1. 教育学基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教育学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作用2.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在教师个人成长中的作用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设计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2. 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技巧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实施的案例分析3. 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教学评价的案例分析4. 班级管理能力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处理班级管理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教师职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分析2. 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终身学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作用终身学习的策略和方法3. 教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结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综合素质》部分是评估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总结的学习和准备,考生可以系统地掌握《综合素质》的考点,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重点背诵内容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内在地要求教育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体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全体性②基础性(让受教育者接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行为规范等的一般学识,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奠定的基础性教育)③开放性(教育场所和教育内容)④全面性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⑦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终身教育。
4、素质教育的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最新初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注释)
最新初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注释)
一、综合素质的定义
综合素质指的是学校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教学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
它是评价一
名初中教师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
二、综合素质的要求
1. 教学能力
- 熟悉并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 具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备课能力
- 能够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能够有效管理课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2.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 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 能够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教学问题
- 具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能够与家长和学生有效沟通3. 教学评价能力
- 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
- 具备设计评价方案和评价工具的能力
- 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有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提升综合素质的途径
1. 自主研究
- 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
- 阅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和期刊
- 关注教育政策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2. 反思实践
- 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 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 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合作交流
- 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
- 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指导
- 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和教改活动
四、最后总结
综合素质是一名初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它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通过自主研究、反思实践和合作交流的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规律、教育规范等;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如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等。
2. 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教育法律法规在
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知识,如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师德师风建
设等。
3. 教育经济与管理:包括教育经济的基本原理、教育经济的基本概念、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 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评价与成绩
评定等。
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教育信息技术:包括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教
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等。
6. 教育问题研究:包括教育问题的基本概念、教育问题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等。
7. 教育改革与发展:包括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策略等。
以上只是对综合素质考试中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具体考点可能会根据各地教师资格
证考试的要求有所不同。
建议参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南和相关教材进行学习和复习。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大全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教育法的体系我国教育法体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2、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2、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023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1500字
2023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大全1500字中学综合素质是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必考科目,考查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下面是2023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的大全:1. 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教育价值观念的培养- 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 学生发展与学习理论2. 教育心理学- 学习理论与学习方法- 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理问题处理- 学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体系- 义务教育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 学生权益保护和违法处理措施-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准则4.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教育评价与效益分析5.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 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公平的关系6. 中学教育学科基本知识- 中学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 中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 中学教育改革与创新7. 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知识与能力的层次结构和培养路径 -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知识结构的梳理 -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学生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8. 评价与反馈- 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关系- 学生接受反馈的心理特点和处理方法- 评价结果的利用与改进措施9. 学科教材与资源建设- 学科教育内容与教材的选择- 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科教学过程的辅助工具与技术- 学科教学研究与创新10. 课堂管理与教学组织- 课堂纪律与学生行为管理- 课堂教学组织与教学环境建设- 学生参与与互动的促进措施- 合作学习与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以上是2023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必考知识点的大全,考生可以参考以上知识点进行备考和复习。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一、引言教师资格考试是教师职业准入的重要制度,其中科目一综合素质是评价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
对于中学阶段的教师来说,科目一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部分进行详细的笔记整理。
二、教育理念教育观: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观: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教育心理学基础学生心理发展: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学习心理: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
教育评价:理解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掌握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技巧。
四、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体系:了解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教师权利与义务:明确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学生权利保护:重视学生的权利保护,预防和处理学生权益受侵害的情况。
五、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业与辅导:合理安排作业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
六、学科知识中学阶段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中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够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教育教学实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育教学评价: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啥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呀?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好奇的事儿!咱就先说教育观吧,这就好像是我们学习路上的指明灯。
你想想,要是老师没有正确的教育观,那岂不是像在黑暗中乱走,怎么能带着我们这些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呢?“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这就好比种一片花园,不能只偏爱某一朵花,要让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机会,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对不对?再说说学生观,学生可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木偶,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独特想法和潜力的小精灵。
老师得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就像不同的星星有不同的光芒,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以人为本”,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老师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得多难呀!还有教师观,老师可不是只站在讲台上讲讲讲的人。
老师得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还得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这就像一个船长,不仅要掌好舵,还得能发现新的航线,带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厉害吧?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很重要哟!“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可都是要牢记在心的。
关爱学生就像给小树苗浇水,要用心呵护;教书育人就像建筑师盖房子,得稳稳当当、认认真真。
说到这里,我就想问啦,要是老师们都不遵守这些考点,那我们的学习生活得变成啥样啊?肯定是一团糟!这些必背考点就像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宝藏地图,只有掌握了它们,老师才能更好地引导我们前进。
所以呀,无论是准备当老师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是已经在岗位上的老师们,都得把这些考点记得牢牢的,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课堂,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示例文章篇二:《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必背考点,你知道多少?》嘿,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呀?如果有这个想法,那教师资格证可就是必须要攻克的一关啦!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的那些必背考点,这可真是超级重要的哟!先来说说职业理念吧!“以人为本”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可在教育里它到底意味着啥呢?这就好比我们种一棵小树苗,不能只想着把它修剪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给它合适的阳光、水分和土壤,让它自由自在地茁壮成长,这才叫以人为本嘛!你说是不是?还有教育观,难道只是让学生考高分吗?当然不是啦!就像盖房子,不能只看外表漂亮,还得根基扎实,功能齐全。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一、教育理论与教育法律法规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等。
2.主要的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自由教育学派、行为主义教育学派、认知心理学派、教育人文主义派等。
3.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条例等。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1.知觉与注意:感觉、知觉、注意的定义、特点、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2.记忆与思维: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思维的类型与特点、创造性思维等。
3.学习与教学:学习的概念、类型、方法、条件、学习的规律和过程、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知识: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分类、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等。
2.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确定、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等。
3.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育软件应用等。
四、教育与社会知识:1.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球化与教育的挑战、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异等。
2.中外著名教育思想家及其主要学说:孔子、庄子、罗素、居里夫人等。
3.现代教育与发展:新课程、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等。
五、教育评价与研究方法:1.教育评价基本概念与方法:评价的定义、评价的主要方法、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等。
2.教育研究方法与常用工具: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常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等。
3.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
以上只是《综合素质》部分的一些知识点,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内容。
考生应在备考过程中,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加强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及教育评价与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一、知识概述《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包含很多方面,像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等。
总之就是当中学教师得具备的综合素质相关知识。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考中学教师资格证的一大科目,不掌握好就拿不到证。
它体现了作为中学教师基本的素质要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方向的作用。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常识,比如知道教育的基本目的、学校教育的大致架构等。
还得对普通的文化知识有点了解,像基本的历史朝代顺序、主要的文学流派等。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职业理念帮你正确对待学生和教育工作;法律法规让你依法执教;职业道德规范约束你的言行;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基本能力让你能写教案、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等。
我有个朋友去考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这部分就弄不清职业理念里的几个观,结果面试的时候回答问题就不太理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综合素质知识点就像一张拼图,职业理念是一块,法律法规是一块,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块,文化素养是一块,基本能力是一块,这些板块共同组成了整个综合素质的知识体系。
职业理念处于引领思想的前端,法律法规提供规范保障,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品德操守,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基本能力确保工作的执行。
②关联知识:职业理念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循;法律法规保障教育活动在职业理念下依法开展并影响对教师观、学生观等的规范;文化素养为基本能力中的教学能力提供素材,又在职业道德规范下对学生产生思想文化引导等。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理解职业理念中的三个观并能结合教学实例作答;法律法规条文繁多很难全记住,常考的需要重点掌握;职业道德规范要准确记忆条目并会判断行为是否遵守;文化素养知识面广难全面复习;基本能力中的写作能力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难提升。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每个部分都有考点。
职业理念是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常客;法律法规靠选择题考查多;职业道德规范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会涉及;文化素养选择题里考琐碎的知识;基本能力中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通过选择题或者材料题考,写作能力单独一道作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内在地要求教育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体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全体性②基础性(让受教育者接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行为规范等的一般学识,是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奠定的基础性教育)③开放性(教育场所和教育内容)④全面性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⑦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终身教育。
4、素质教育的内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
①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德育为五育指明方向,发挥导向作用,保证各育效果的性质。
②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机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为各育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学科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
③体育是传授给学生健康的知识、机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体育为五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④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为五育的发展提供审美保证。
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机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五育全面发展的手段。
5、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②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③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6、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①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学生观,认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转向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
②加强教育改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增加教学途径,扩大教育视野,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正确运用评价方法,实行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评价。
③提高校长、教师素质:教师要掌握素质教育观,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掌握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者。
第二节学生观(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观念,促进其身心的各个方面全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①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②全面性(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对个体而言,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要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对群体而言,既要保证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袁旭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差异性)③主动性(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主人,更要把学生看作包含认知方面的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④和谐性(要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发展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⑤充分性(要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⑥可持续发展性(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
①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德育为五育指明方向,发挥导向作用,保证各育效果的性质。
②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机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为各育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学科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
③体育是传授给学生健康的知识、机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体育为五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④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为五育的发展提供审美保证。
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机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五育全面发展的手段。
4、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二者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
①素质教育不仅坚持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并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真正的“全面发展”。
②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教育是提高个人和社会整体素养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实施多方面的教育,促进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③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素质教育不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让个人的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时间能力。
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体现和尊重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发展的主体位置,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互补性等规律,教师要依据这些规律开展教育活动;⑵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处于人生上升期的关键阶段,要求教师要有乐观的学生观,充分信任学生;⑶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⑷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人。
②学生是发展的主体:⑴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⑵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需求的人;⑶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
③学生是完整的人,要讲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⑴完整的认识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⑵人的完整性还体现在人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具体构成,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对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方面内部各部分的全面认识。
④学生是独特的人:⑴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承认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同可能性;⑵全面发展的学生观还要承认不同人发展的差异性的同时,还重视人的个性发展;⑶每个学生都有作甚的福特性,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⑷学生与成人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实现途径:①以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身心发展状况而歧视学生,公平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应该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做到教育公正。
在兼顾全体的基础上给个别学生个别的关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的发展。
③尊重热爱学生:⑴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承认即理解学生;⑵关心学生、信任学生;⑶爱而不溺,严而有格。
④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⑴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⑵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⑶寓“以人为本”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⑤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第三节教师观1、新课程背景的下教师角色: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核心);②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参与意识、了解掌握课程知识、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形成课程开发能力、培养课程评价能力);③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2、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的过程。
3、教师的职业理念:①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师德修养:⑴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知、理解,是教师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观念,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教育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直接影响并决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⑵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建立在教师个人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主动的自我反思会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