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对比-精选文档
改革开发三十年前后变化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对比在不久的两个月前,我国度过了她伟大的六十年华诞,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普天同庆,人们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而感到激动,而今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周年的日子。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全面展开。
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中国在这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间,我国可谓全方面得到的高速的发展。
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等等,这都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出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这种局面,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吸取国际的高科技成果,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在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就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上看,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转变。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最简单的就是衣食住行,另外还有生活用品,娱乐方式,从这种种方面都可以看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
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从衣着方面看,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中国土地改革历程145302班-精选文档
建国初全国土地改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党对土 地包括对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更加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地权的重要措 施。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草案),决定自1950年6月30日起公布实施。该法共6章40条。第一条规定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 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第30条规定,土地 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土地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 作废。 1950年11月10日,政务院通过并发布《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条例21条 强调,城市郊区土地改革完成后,对分得国有土地的农民,由市人民政府发 给国有土地使用证,保证农民对该项土地的使用权。对私有农业土地者发给 土地所有证,保证其土地所有权。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 。
改革开放后土地制度
1979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勇敢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奏响了土地使用改革的序曲。1986年6月25日土地管理法》正式颁布施
行。这是一部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土地权益,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土地法规。此法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对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式确立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 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底,全国已有1.75亿农 户实行了包产到户,占农户总数的94.5%.文件充分肯定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是长期发展方向。 第一条从政治高度指出,“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 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是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 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也标志着人民公社体制的正式解 体。 第五条指出,“人民公社的体制,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 ,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实行政社分设”。到 1985年,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完成,原有 的5.6万多个人民公社转变为9.1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下辖 94万多个村民委员会,这标志着人民公社体制的正式终结。
改革开放专题-PPT精选文档
2、改革开放的背景
(1)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 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 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 只有一个:改革。 (2)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 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怎样改变?答 案只有一个:改革。
面对小岗村自发改革的成功,中央的 态度如何?
安徽凤阳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 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 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 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 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改革开放 (知识结构框架)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农村 逐步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 如此后能干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 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 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 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 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 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交(缴)的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 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 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 养活到18岁。”
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我党九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精选文档】
我党九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哪三个阶段?先后有哪三大历史性转折?我们可以把中国共产党诞生起后的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民主革命的28年(1921-1949)(2)执政后的头29年(1949-1978)(3)改革开放的32年(1978-2010)。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90年,使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实现这三次历史性转变,集中体现了建党90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曾经创造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奋起斗争。
从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抗击列强的义和团运动,从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维新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救亡图存的运动此起彼伏。
但由于找不到正确的救国道路,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无产阶级得以迅速组织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我们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第一次重大历史性转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我们党新的历史任务。
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带有过渡性质。
为此,我们党从国情出发探索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阶段与社会主义阶段紧密连接、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平稳过渡有机统一。
改革开 放前后对比
谢谢
观赏
衣住 食行
衣 在“ ”方面
在改革开放前,正如“老大穿新的,老二 穿旧的,老三穿补的”“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很少添置新衣服, 且当时的衣服花色款式少,中山装,江青 裙是当时的潮流。
现在人们不再为穿衣服而发愁了,反倒是 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而发愁,穿衣服不再 只是为了保暖,更是讲究个性是时尚。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 成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 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科 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和其他社 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在政治方面
邓小平理论
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不
城里居民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 “筒子楼”是当时的主流,家家人共用 一间厨房,每天都是锅盆瓦罐汇成的交 响曲。
“住”
这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 现在的上海和新农村的
之一……上海
建设
行 在“ ”方面
以前出行主要还是靠步行,如果要坐车 的话就得走上很远到大马路上才有的坐, 而且车次也少,等上几个小时是常见的 是,所以出行很不方便。
断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
经 质量得到改善。改革中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济 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方 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
面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 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PPT精选文档
三、我们可以知道得更严谨 基于概念
1.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凤阳民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 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二:安徽凤阳粮食产量增长情况: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 1982年增至 7.15亿公斤;从1957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 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 以来的两年半时间,这个队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 材料三:1982年中央1号文件:在社会主义工业、商业和集体农 业占优势的情况下,土地集体所有(公有制)和在生产队领导 下的“双包”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 的危险。 材料四: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的生产队已经达到93%, 1987年 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 问题与发现(1)用概念来表达材料一所体现的经济体制,材料二 能够证明什么?(2)推断材料四的时间是用来说明什么的?(3)运 用材料三的语句来说明这一经济体制的性质。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 改革开放
1978——1990年的中国经济概览
束鹏芳 江苏镇江 2019—3
一、我们已经知道的 参阅图片说说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那些事
邓小平和陈云在某次会上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一、我们已经知道的 参阅图片说说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那些事
一、我们已经知道的
参阅图片说说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那些事
浦东新貌
秦皇岛海港
一、我们已经知道的
将我们已经知道的那些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的大事按发生的时序排列一下先后
二、我们可以知道得更具体
基于史实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PPT精选文档
6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
身穿绿色军便装,
头戴军帽,
脚蹬解放鞋,
特
腰系皮带,
征
背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
:
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服
手捧语录本.
饰 趋
于
单
调
15
近现代以来 服装出现什么变化趋势?
趋势: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 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 方便、平民化转变。
16
7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时期,这一时期, 服装的等级意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 想风尚中,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色彩。因此,这一时期的着装继续延续着 60年代末期的一些特点。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 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 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
29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众多 国际时尚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 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路易·威登进驻中国, 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明你跟时尚无缘。 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爱玛仕”、 “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追求时尚 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同” 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 益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 精神与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 或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 界的农村’,人们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 见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 的特殊美感。”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PPT课件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也公布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 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按 照名义汇率法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总 值为14098亿美元,人均GDP1087美元, 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而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 总值为63538亿美元,人均GDP4900美 元。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统计,中国的人均GDP也远远不止 1000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经 济平均增长速度, 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中 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世界排 名 前移、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提高。1 999年中国经济的世界排名为第7 位,2000 年前移至第6位;200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 济的份额为3.4% ,2001年提高到3.7%。
2020年10月2日
1
经 济 巨 变
改革开放之前:经济落后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GDP增长速度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缩小了 ②城乡居民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向小康迈进
例子:“四大件”的变化 目标: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在
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 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2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万亿元以上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 力争比2000年翻两 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 国国内生产 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 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 7.18%的增长速度 。
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会推进到55%左 右。相应地,到2020年将有约2.2亿—2.3亿人口要 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潘
我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中国长得高了,我们的家乡也长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农业、农村也随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将从我的家乡来讲述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及发展成果。
我的家乡东龙镇位于贵港市覃塘区北面,与来宾、武宣交界,北与武宣县的通挽乡紧邻,西与来宾县的石牙乡相连,那里聚居着汉壮两族人民,全镇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多人。
全镇现有16个村委会,303个村民小组,素有原贵县“四大圩镇”之称。
东龙镇是农业大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达81405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1000亩,甘蔗种植面积达12000亩,甘蔗生产作为该镇的经济支柱产业,是东龙镇素有原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后东龙镇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业盛产水稻、玉米、豆类、花生、蔬菜等;山林面积达10万亩,有林面积达4万多亩,主要是种植松树、杉木和速丰桉;畜牧业发展迅速,同时改良了畜禽品种,成了东龙镇的特色经济产业,2003年全镇猪出栏36500头,年末存栏40000头,猪肉产量2920吨;牛出栏600头,年末存栏7600头,牛肉产量54吨。
目前,全镇共有三六、绿林、三江、太平等8座中小型水库,常年有蓄水量1300万立方米,生活和生产用水均可满足需求,养鱼业发展很快。
全镇非公经济企业298家,其中木材加工企业60多家,成了东龙镇辖区内209国道线两旁亮丽的“风景线”。
东龙街是东龙镇政府所在地,是东龙镇文化、经济的中心。
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课件
总结词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详细描述
通过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 污染,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社会公平正义的推进
总结词
社会公平正义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收入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 入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升级
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 ,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
和个性化。
住房改善
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人 们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
善。
社会保障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人民生活更加有保
障。
教育与医疗条件的改善
教育投入增加
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 等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
03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化
经济快速发展
01
02
03
04
农村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 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 发展。
城市改革
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国有企 业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
外资引进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大量 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促进了 经济全球化。
经济增长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
就业观念转变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和兴 趣,而不仅仅是追求稳定的工作。创 业和创新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形式,激 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家庭生活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家庭收入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 显著提升。家庭开支增加,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高品质生 活的追求成为趋势。
消费观念升级
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 ppt课件
2021/2/5
7
改革开放后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俗说法就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 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合起来的叫法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 基本特征: •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 下运行的。 •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 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 •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维护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1/2/5
4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 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 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 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 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2/5
8
第一、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 价值规律要求、适应供求关系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 机制的功能、实现优胜劣汰的效果。 第二、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充分可能性,它可以 避免金融危机和周期性经济衰退。 第三、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生产力。 第四、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
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
2021/2/5
B.O.Y小组制作
小组成员:张梦、杨圆姣、陈彩
婷、董含雪、王洁、种雪敏、马
【优秀文档】改革开放前后对比PPT资料
1993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分税制改革, 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
1994年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2、1994年 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1996年 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997年 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 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同年7月香 港回归
一、改革开放的
1、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 小岗村探索 农村致富新路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 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 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 农村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 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 富问题。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 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 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 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 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 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优选)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伟大创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 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新 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 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 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 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 展 性的转折,中国命 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 也由此开始。
一、改革开放的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
2002年 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
30年来,小岗走过了贫困,走过了温饱,走过了困惑,走出了希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包车也是 一种上品生 活
“行”
• 汽车,飞机,交通工具 千变万化…
•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显而易见的体会的到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和活力。
• 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人们衣食 住行水平不断挺高的三十年,对此,在接下去 的发展中,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解 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才能实现在2020年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
衣住 食行
衣 在“ ”方面
在改革开放前,正如“老大穿新的,老二 穿旧的,老三穿补的”“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很少添置新衣服, 且当时的衣服花色款式少,中山装,江青 裙是当时的潮流。
现在人们不再为穿衣服而发愁了,反倒是 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而发愁,穿衣服不再 只是为了保暖,更是讲究个性是时尚。
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
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 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 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 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 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 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 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 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 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
谢谢
观赏
第一,高举邓小平伟大理论旗帜,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 地位.
第二,全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 了大批专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
第三,中国教育改革重大突破. 第四,中国教育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广泛的教育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格局.回国留学人员为现代化建设 做了重要贡献. 第五,教育投入,教育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的 建设取得重大进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六,教育法制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以<教育法>为核 心,以教育专门法为骨干,内容较为完备,结构较为合理的 法规体系.
断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
经 质量得到改善。改革中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济 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方 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
面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 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
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
城里居民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 “筒子楼”是当时的主流,家家人共用 一间厨房,每天都是锅盆瓦罐汇成的交 响曲。
“住”
❖ 这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 ❖ 现在的上海和新农村的
之一……上海
建设
行 在“ ”方面
以前出行主要还是靠步行,如果要坐车 的话就得走上很远到大马路上才有的坐, 而且车次也少,等上几个小时是常见的 是,所以出行很不方便。
“衣”
中山装,江青裙是当时 最为流行的服饰
讲究个性多变,时尚潮 流。
食 在“ ”方面
在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 为纲”生产力水平低,农业产 量低,经济收入低,粮食短缺, 只能依靠各种票据购买东西, 即使是有钱没有票同样是不能 购买。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入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过去拮据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复 返。吃,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 子,也是为了品味和享受人生。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 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在政治方面
邓小平理论
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不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 成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 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科 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和其他社 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食”
“以阶级斗争为纲”耕作手段 落后,农业产量低,经济 收收入低,食品供应紧张, 依靠着各种票据购买食品 与生活必须品,人们的生 活苦不堪言
• 吃…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也是为了品味与享受人生
住 在“ ”方面
“安居”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70年代, 人民住的是茅草房,富裕的人家才能住 的是瓦房。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浅谈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制作人:汉教1班 朱子君 张冰洋 郭晓玲 谢静静 金巧如 邢胜歌
伟大创举
1978年,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议,由 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 放的历史新时期。这, 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 个新的标志点,因为, 是改革开放,是解放 思想,实现了中国当 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 中国命运由此改变, 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