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表(有限空间工(1)
![安全技术交底表(有限空间工(1)](https://img.taocdn.com/s3/m/b52881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c.png)
2、装备准备
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和作业工具(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
三、、作业中安全要求
(1)通风换气: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前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降低危险气体浓度。
(7)遵守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禁止擅自作业: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
四、急救措施
1、救援方式
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作业人员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效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附表11
安全技术交底表
安全技术交底表
编号
工程名称
中州东苑项目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施工现场
工种
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
1.有毒有害气体:有限空间内可能积聚有毒பைடு நூலகம்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可能原本就存在于空间内,也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由于通风不良,这些气体不易扩散,容易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浓度,导致作业人员中毒。
2.非进入式救援
非进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的一种救援方式。非进入式救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应急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1)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
有限空间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
![有限空间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4ac63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a.png)
有限空间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在有限空间进行工作,咱们必须得好好交底,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毕竟,安全第一嘛,不管是什么工作。
有限空间,听上去就有点小紧张,像是和你最讨厌的亲戚挤在一间小屋子里。
但这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今天咱们主要聊聊在有限空间里,怎样做好安全交底,让大家都能轻松上阵。
1. 有限空间的定义与风险1.1 有限空间是什么?有限空间,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进出不太方便的地方,比如储罐、管道、地下室等等。
想象一下,像是走进一个隐秘的洞穴,四周是冰冷的墙壁,空间狭小得像是猫咪的心情,咱们可得小心翼翼。
1.2 有哪些风险呢?风险可多了!比如缺氧、爆炸、化学品泄漏,真是一不小心就会让人哭晕在厕所。
万一你在里面遇到这些问题,就像是被困在了“生存游戏”里,真是让人头皮发麻啊!2. 安全交底的内容2.1 前期准备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准备工作可马虎不得。
首先,得对空间进行全面评估,就像是做一次“体检”,看看里面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
如果发现问题,赶紧想办法解决。
记得准备好通风设备,不然你就真的要学会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存了。
2.2 交底内容接下来,交底的内容也得具体明确。
比如,告诉大家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是什么。
还要讲清楚每个人的分工,就像是一场完美的团队合作,谁负责通风,谁负责监测,大家心中得有数。
3.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实时监测在工作过程中,实时监测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在看一场紧张的比赛,时刻关注着比分,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如果发现有什么异常,立刻停止作业,确保大家的安全。
3.2 团队沟通团队之间的沟通更是关键,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有限空间工作,大家要随时保持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用手势、对讲机等,确保每个人都能及时知道情况,就算外面发生了什么,也别让大家心慌意乱。
4. 结束工作后的总结最后,完成工作后,别忘了做个总结。
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聊聊这次的经验和教训。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0a036f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2.png)
3 落实应急装备:气体检测仪、长管呼吸器、防暴灯、发电机、防暴型风机、与风机配套的且足够长的通风管道、三脚架、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等。
4、下井前先对井下进行气体检测,再将与作业井相邻且相通的井室或通风口打开,进行自然通风1小时及以上或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30分钟,然后再对井下气体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若不达标,再继续通风直道达标为止。
11.监护人员应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检查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抢救设施等是否齐全且质量良好,符合要求后方可准许作业人员进入作业。
12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才可进行该项作业。
13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地下有限空间。监护者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地下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方可关闭出入口。
6 要每个30分钟进行一次有限空间气体检测。
7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在井外必须要有监护人进行全程监护,监护人要随时掌握作业人在井下的工作情况,随时与作业人保持联系,发现情况异常时及时告知作业人停止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8 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要与安全绳妥善连接,确保发生意外时能使营救人员利用安全绳将其救出。
9有限空间作业要做到:一通、二检、三持续、四防护。既:
一通:作业前,要先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
二检:作业前,要先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三持续:作业过程中,要持续通风、持续检测;
四防护: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
10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应清理衣兜,禁止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及烟火,所带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须登记清楚,作业结束后应一一清点,防止遗留有限空间内。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484ad19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f.png)
1、施工前应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签字确认,如涉及临时用电、动火等其他作业需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2、进入罐体或受限空间前,检查所有有联系的阀门、管线已加盲板隔离。
3、进入受限空间前,应针对作业内容,对有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
4、进入受限空间30分钟前必须进行含氧量、可燃气体、有毒物质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12、出现有人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设备,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
13、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其他异常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待处理并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再进入受限空间作业。
交底人:
年月日
接底人
年月日
5、检查受限空间进出口通道,没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6、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监护人员,从施工前检查到施工结束,监护人员不得脱岗,在监护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监护人员的视线范围内且监护人员必须在作业区域外且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
7、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懂急救知识。受限空间来自业安全技术交底作业内容
交底时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场所。
二、交底目的
保障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触电、机械损伤等事故的发生。
8、作业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拒绝作业。
9、作业监护的安全用品救生绳配备到位。
受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全套范本模板
![受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全套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e8258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6.png)
一、交底项目:受限空间作业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及现场监督人员三、交底时间:作业前四、交底内容:1. 有限空间定义及危险性(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有限空间的危险性包括:通风不良、内部构造复杂、固有风险等。
2.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原则(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3. 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确保空气新鲜,无有害气体积聚。
(2)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3)对有限空间内部构造进行了解,评估作业风险。
4.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安全帽、防护服等。
(2)使用防爆工具和设备,确保作业过程中不会产生火花。
(3)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他人注意有限空间作业。
(4)设立监护人,负责监督作业过程,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5.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的处理(1)作业结束后,对有限空间进行彻底清理,确保无残留有害物质。
(2)检查设备、工具,确保无损坏。
(3)恢复有限空间原状,确保不影响其他作业。
五、作业票证及记录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需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
2. 根据工种要求,还需办理施工用电作业票、动火作业票、高处作业票、吊装作业票等相关票证。
3. 作业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作业时间、地点、气体浓度、作业人员等信息。
六、培训及考核1. 对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作业风险及安全措施。
2. 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能力。
3.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复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受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全套范本模板
![受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全套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6483a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f.png)
一、交底项目: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三、交底时间:[具体时间]四、交底内容:1. 受限空间定义及范围受限空间是指出入口有限,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缺氧、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
如塔、釜、罐、槽车、管道、炉膛、烟道、隧道、下水道、上沟、坑、井、池、涵洞等。
2. 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作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明确作业时间、地点、人员、安全措施等。
(3)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3. 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作业前,对受限空间进行通风,确保氧气含量达到规定标准。
(2)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确保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尘口罩、防静电服、绝缘手套等。
(4)作业过程中,设置专人监护,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5)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受限空间。
(6)作业结束后,对受限空间进行清理,确保无残留危险物品。
4. 受限空间作业中的应急处理(1)发生中毒、窒息等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并拨打急救电话。
(2)现场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佩戴呼吸器、使用灭火器等。
5. 受限空间作业后的安全检查(1)作业结束后,对受限空间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残留危险因素。
(2)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状。
五、交底要求(1)所有参与受限空间作业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2)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3)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六、附件1. 受限空间作业票2.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3. 受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理措施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有限空间安全交底(1)
![有限空间安全交底(1)](https://img.taocdn.com/s3/m/d571aa7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b.png)
编号
作业名称
作业单位
交底部位
工种
安 全 技 术 交 底 内 容: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提出申请,由作业现场负责人到安环科申请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
3、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安环科以及作业人员共同确认有限空间作业管控措施是否落实,确认落实后签字;
10、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11、涉及其他危险作业的,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票,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12、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应保持畅通,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1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在潮湿或狭小空间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安全要求;
针对性交底:
作业时必须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听从统一指挥。
交底人签名
职务
交底时间
接
受
交
底
人
签
名
20、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按作业点的高度或深度配备救护绳索为应急救援使用,在作业中严禁向外投掷材料,以保证作业安全。
21、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需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具。
22、作业完工后,需作业人、监护人与作业现场负责人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部有无人员和工具、杂物遗留,由安环科及作业现场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在作业票上共同签字确认。
17、若发生中毒和窒息等事故,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有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6c1e6d8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5.png)
1.使用工具;2.涉及的防护用品;3.施工作业顺序;4.安全技术其它要求; 5.作业环境要求和危险区域告知;6.旁站部位及要求;7.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安全措施;8.其它要求。
审核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1、本表头由交底人填写,交底人与接受交底人各保存一份,安全员一份;
6.上下或内外作业必须设置可靠的联络方法(如对讲机)。
7.严禁使用纯氧供气。
8.人员上下、进出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9.作业面上方有牢固、明显的标志牌。
10.危险性较大场所设置旁站人员。
11.工作完毕后,对临边和洞口做好防护措施且牢固。
注:班组长在给施工人员书面或口头交底后,所有接受交底人员在交底书最后一页的背面上签字后转交给工地安全员存档。
安全技术交底
表
编 号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分项工程ຫໍສະໝຸດ 称有限空间交底提要
交底内容:
1.作业前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齐全。
2.井、坑内作业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包括含氧量检测。
3.作业区域保护通风。
4.作业人员连续作业不超过2个小时(交换作业)。
5.照明灯电压不超过36V,潮湿场所不超过12V。
2、当做分部、分项施工作业安全交底时,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栏;
3、交底提要应根据交底内容把交底重要内容写上。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a0c41d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2.png)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交底一、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在工作中限制了人员进入和活动的空间。
有限空间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缺氧、有毒气体、可燃气体、高温高湿、粉尘等危险因素,因此有限空间的作业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作业规范,确保人员的安全健康。
二、安全作业规范1. 事先进行风险评估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2. 确认进入资格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作业的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与风险,具备相应的防范和避险能力,并取得相关的进入资格。
3. 装备防护设备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安全带、头盔、手套、防护眼镜等,确保人身安全。
4. 管理有限空间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需要严格管理有限空间,控制进出人员和工具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部始终保持清洁、整齐、有序,减少危险因素的存在和可能的事故风险。
5. 与外界保持联系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保持联络,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确保有限空间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得到救援。
三、应急处置1. 紧急救援预案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要制定相应的紧急救援预案,明确各人员职责和任务,以及救援设备和措施。
2. 事故处理在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和人员,报警求救,并按照事故种类和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置,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要保证作业的安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企业的稳定运营。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03153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8.png)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有限空间作业是指空间进出口较窄,通风不良,氧气含量不足,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浓度较高,存在各种安全风险的工作空间。
由于其特殊性,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作业现场准备(1)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杂物和有害物质。
(2)确保通风系统正常工作。
(3)检查空气质量,确保氧气浓度足够。
2.作业人员准备(1)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
(2)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3.环境监测(1)对作业前的空间进行气体浓度测试,确保氧气浓度在20.9%以上。
(2)检测有害气体或粉尘的浓度,确保其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4.进入有限空间(1)确保作业人员熟知有限空间进出口位置,采取合理的进出口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2)作业人员应通过特定的入口,佩戴安全带,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5.氧气供应和通风(1)作业前必须将有关的加热设备关闭,以防止引起供氧系统故障。
(2)通风设备必须确保正常运行,尽量减少污染物的累积。
6.灭火和急救设备(1)有限空间应设置灭火设备,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2)应有及时的急救设备和相关急救措施,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7.安全交底和指挥(1)在作业前,必须做好安全交底工作,使作业人员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以及安全措施。
(2)指挥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进行监督。
8.突发情况和应急预案(1)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故的处理和人员疏散等。
(2)作业人员必须了解应急预案并进行相关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9.作业进行中的安全措施(1)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2)保持通信畅通,及时向指挥员报告作业进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3)按照作业计划进行工作,合理调度作业人员,避免过度劳累。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ee4df6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c.png)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空间狭小、通风不良、氧气浓度低、有有毒或有害气体、粉尘、高温、高湿等危险因素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的作业。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有限空间作业常常面临着较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必须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是指将有关作业安全的规定、知识和技能传达给作业人员,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安全要求、操作规程和应急措施的内容,以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首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点、安全警示标识的认识与理解、必要的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通风设备的使用、有关应急措施的指示等。
同时,还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正确判断和应对意外情况。
其次,在实际的有限空间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首先,作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先检查其内部的通风情况,确保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和通风畅通。
其次,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口罩等,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此外,作业人员还需了解与所使用设备和化学物品相关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并避免事故发生。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急情况的处理至关重要。
作业人员应事先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措施,并随身携带必要的应急工具和装备。
一旦发生事故或意外情况,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如紧急撤离、报警等,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减少事故损失。
最后,在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需要对作业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作业人员应参与对作业过程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还需要进行设备、工具和仪器的检查,并保持其完好和良好的工作状态,以备下次作业使用。
总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对于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培养作业人员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7ce1aab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d.png)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进入和退出都比较困难,并且容积小、通风不良、容易积聚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危险物质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活动,如清洁、维修、安装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
(1)有限空间作业会导致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聚,导致中毒、窒息等危险。
(2)有限空间作业会导致空间内的物品倒塌、坍塌等,导致人员被困、受伤等危险。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
(1)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作业人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2)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空间内的检查和准备,确保空间内的安全性。
(3)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帽等,并确保防护装备符合国家标准。
(4)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报告情况和求助。
(5)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空间内的安全性。
(6)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空气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四、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措施
(1)在发生意外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并采取应急措施。
(2)在发生意外时,必须立即报警,并进行急救处理。
(3)在发生意外时,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有限空间作业的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1)在使用工具和设备时,必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确保工具和设备的质量和使用状况。
(2)在使用工具和设备时,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工具和设备的安全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16b05a0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f.png)
4、照明应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对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6、进入有限空间内部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2、确保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并记录所采取的措施要点及效果。
7、有限空间内部作业时出现人员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抢救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内部,并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联络工作,其他人员不得贸然施救。
8、如果有限空间内部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作业场所内的人员。
9、当发现有缺氧症状时,作业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
10、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针对性交底:
一、作业前注意事项
1、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区域,监护人员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负责。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d3ad53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5.png)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五、必须制定应急源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补充内容:
交底地点
交底人
交底日期
被交底人
4.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5.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6.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相关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1.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2.有限空间包括:
3.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1.内部固有风险产生危害时,人员不便于逃离或救援的,是其主要危害机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a76a23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2.png)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在有限空间进行作业时,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常常涉及到一些特殊的风险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保障。
本文将就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进行详细的交底。
首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对作业场所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评估。
有限空间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有毒气体、缺氧、高温等,必须提前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气体浓度、危险品存放情况等,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其次,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配备好相应的安全装备。
根据具体的作业内容和环境,选择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等。
确保每位作业人员都明白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安全装备,做到万无一失。
另外,在有限空间作业中,作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了解作业程序、安全风险以及应急措施。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作业,不可擅自更改,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另外,有限空间作业还需要注意团队协作和沟通。
作业现场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每位作业人员都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密切配合、相互协助是确保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作业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共同维护作业现场的安全。
最后,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和总结。
对本次作业的安全措施、操作规程、安全装备以及安全意识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提高下次作业的安全水平。
同时,将作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汇总,形成安全技术交底,为今后的有限空间作业提供有力的参考。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至关重要。
只有充分重视安全、认真执行安全措施、做好团队合作和沟通,才能有效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
希望每位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愿每一个作业现场都洋溢着安全和和谐的气息。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ade284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c.png)
施救人员应视自己能力大小进行,对超出自己施救能力的险情要及时毫不犹豫地向外求救。
3.2作业人员必须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类别,依据相关的防护标准,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做到正确穿戴和使用。如: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在易燃易爆受限空间作业时,必须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有限作业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作业单位
工种
交底部门
施工期限
交底内容:
一、有限空间作业危害特性
受限空间是指各类塔、球、炉、罐、槽、釜、容器、管道及污水池、地下室、阴井、地坑、井下、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
受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塔、球、炉、罐、槽、釜、容器、管道及污水池、地下室、阴井、地坑、井下、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进行的作业。
14、在受限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使用干燥绝缘垫,进行气割、气焊时,要使用不漏气的设备。加强受限空间内的通风,不得随便开氧气和乙炔。
15、在作业过程中,若发生异常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撤离。
三、应急救援预案以及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救援器材的正确使用
3.1应急处理
1)应急救援装备准备:(1)通讯、报警器材;(2)甲烷等有害气体检测仪; (3)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4)应急低压照明设备;(5)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10、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照明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11、受限空间作业面存在高处坠落风险时,必须按照高处作业相关规定落实防高处坠落的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7107dcd3866fb84ae55c8d33.png)
2.2.1 检测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各分包单位进入有限空间施工前,必须执专业检测仪器检测所在空间的有害气体浓度。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25ppm)。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3.3.3.3 插入式振动器的电动机电源上,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接地或接零应安全可靠。操作人员应经过用电教育,作业时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电缆线应满足操作所需的长度。电缆线上不得堆压物品或让车辆挤压,严禁用电缆线拖出或吊挂振动器。
3.3.4 中毒及窒息
3.3.4.1 在肥槽及消防水池内施工开始前,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出入通道进行全面清理,确保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3.3.4.2 在肥槽及消防水池内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将在施工现场配备了足够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救援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3.3.4.3对作业时所能用到的一切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确保都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并配备足够数量的电压在12V以下的安全灯。施工过程中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保证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5 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https://img.taocdn.com/s3/m/db74578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9.png)
9、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10、作业时应在入口处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告知正在作业及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交底人
施工人员
接受交底负责人
交底时间
根据国家规定,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操作流程进行。作业开始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作业人员本次作业所存在的风险、作业的要求及应急措施等。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
1、有限空间是指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作业前强制通风不得少于30分钟,作业中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强制通风。监护人必须进行现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索,每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检测方法为采用检测仪器检测,仪器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方可进入作业;
5、作业监护人员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负责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安全措施不落实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拒绝作业;
6、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相关安全措施;
7、对违规操作、强令冒险作业、安全措施未落实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4.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相关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5.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6.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有限空间包括: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补充内容:
交底地点
交底人
交底日期
被交底人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
名 称
施工部位
有限空间的危险性:
1.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2.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有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
3.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4.内部固有风险产生危害时,人员不便于逃离或救援的,是其主要危害机理。
交底内容:
1.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