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 vs 供给侧:新一轮国企改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求侧vs 供给侧:新一轮国企改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这次中央首次提出了“需求侧改革”这个概念,明确“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那么,回到我们经常争论的问题:是需求决定供给,还是供给创造需求?

我们知道,过去三十四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城市化,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二是加入了WTO,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和我们的民族性有关,儒家文化讲究勤劳节俭,讲究功利主义,大家各个都想干一番事业,天天都想着赚钱,这种文化特别适合发展经济。所以中国历史上,只要几十年不打仗,不搞运动,经济发展一般都很好。这种情况也发生在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因为他们受儒家文化影响也比较大。海外华人的经济状况也都不错,比那些好吃懒做的族裔日子过得要好得多。

但是,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却一直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大家从下边这张图就可以看出来。近三年我们的增速还在持续下滑:2017年GDP增长率为6.95%,2018年降到了6.75%,2019年6.11%。今年由于疫情,降得更厉害了。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三个,一是中国经济在高速起飞之后开始进入平稳阶段,就如学生考分在三四十分的时候提分很快,但是到了六七十分的时候,要赶超优等生就难多了。我们在去年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人均GDP也达到了1万美元,世界排名大概六七十名吧,这个发展阶段,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发展速度降下来是正常的事情,预计我们还要15年才能达到今天韩国的水平。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高质量发展,过去讲速度,讲总量扩张,现在要注重结构优化,注重集约化发展。比如,一些污染环境的经济,我们宁愿不要。另外反腐也让一些官员不作为,这个对经济影响也很大,因为中国经济不是靠市场自发发展的,政府的作用非常大。西方经济学家说咱们的发展模式是锦标赛模式,一个个省长市长就像董事长总经理,他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靠GDP增长得到提拔和升迁,所以他们不作为,就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还一个原因就是外部原因,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靠外需,但是近年来各国的民族主义泛滥,出现了一种反全球化的逆流,以前是发展中国家反对全球化,觉得自己被经济殖民了,现在是发达国家觉得自己吃了亏,想撤了。所以我们只能去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搞一带一路。

我们来分解一下,2019年的增长率6.11%是怎么来的,同时分析一下,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大家都知道,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9年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7.8%,31.2%和11%。

在这三驾马车当中,按道理消费才是我们人类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最永恒的动力。美国消费的贡献率一般是70%,我们这些年这一块也增加很快。但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他们的长期收入预期,而我们的社会保障还不是很健全,老百姓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负担还比较重,不太敢把手头的钱花掉。当然了,新一代年轻人不太一样,但是上面也担心过度消费,所以引导年轻人消费的蚂蚁金服现在都不它上市了。

投资这一块,我们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民间投资不足,结果只能靠国有企业逆经济周期投资,比如疫情之后的新基建,国有企业热情很大,

因为他们投资就算亏了,亏的反正不是自己的钱,所以存在不讲效率、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问题。

至于出口这块,这些年的贡献率总体上在下降,今年疫情,大家都关上国门,所以更不用指望它了,我们干脆提出以“内循环”为主体了。总而言之,三驾马车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很难继续下去。

供给与需求虽然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但两者也是相互促进的。需求牵引供给。因此,这次中央会议又开始注重“需求侧改革”。老吴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走刺激“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老路,而是要培育更多的“有效需求”,这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有关,重点要解决投资效率、收入分配和流通环节的一些痛点问题。

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经济增长主要看一个国家的产出水平的高低,产量增加多少,包括具体的产品和无形的劳务。目前最通用的指标是GDP。那么,一个国家的产出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凯恩斯说,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总需求包括三个部分,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三驾马车。其实他的理论也符合我们的常识,一个企业,只有当市场上对它的产品有需求了,它才会有动力不断生产,否则如果卖不出去,它就没有生产的动力,产量就停下来了。这么说还是有点抽象。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我老吴以讲课为生,所以我也就是一个小小的生产单位。我的产量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当然是总需求啊,如果你们对我的课程有需求,请我过来讲课,需求越大我就讲得越多,我的产量就越大。如果你们不听我的课,我就只有闲着,没有产量,资源闲置。所以,你们构成对我课程总需求的一部分,是三驾马车当中的消费。

另外,也有出版社、书商、互联网平台来找我,买我的课件做成产品出售,他们对我的课也有需求,这一块叫“投资”,因为他们不是最终的消费者,而是要对我的产品进行加工和增值;出口就是我去国外讲国企改革,还有我的书被印刷成各国文字出版。大家想想,市场对我的总需求无法就是这三块,它们决定了我的产量。像我这样一个生产单位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经济,很自然就会想到要扩大总需求,因为总需求量决定总供给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产量。制定经济刺激政策,让三驾马车跑起来,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目前各国最主要的刺激手段,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如,多印钞票,让你赶紧消费,手里的钱不花掉就贬值;降低资金的利率,让你借钱去投资;你还不投资,政府就自己发债募集资金让国有企业去投资,还有,政府上一些大项目,让大家都有机会赚点钱,然后去消费和投资,等等。

问题是,这么一直刺激下去,三驾马车都疯了,总需求真的能带来产量的上升吗?回到我的例子,如果市场上对我的课程需求是无限的,人人都想听我的课,但是我的产量还是有限的。为什么呢,因为就算我24小时不吃不喝也不睡,我一年至多也只能讲两三百场课吧。所以,如果我的产量到达了极限,你再刺激也没用了,产量不会再提高了,因为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了。

这时候,我会怎么做呢?我就会提高我的课酬,谁出价高我就给谁讲课,结果会是什么情况呢?就是我的产量没有增加,但是价格却上升。如果整个社会都这样,那么就会出现滞胀,经济增长停滞,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另外,搞刺激政策还会带来其他负面结果,比如产能过剩,财政赤字。

因此,有人就向凯恩斯抱怨了,说你给政府开的药方不行啊,刺激政策到后面没有效果啊。凯恩斯怎么回答?他说,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在短期内,总需求不足的时候才是这样。长期的经济增长不能靠刺激,你们不能把激素当饭吃啊。别人又问他,那长期我们怎么办?凯恩斯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的。所以他不想考虑长期的事情。

他好像有点不负责任,对吧?但是他的理论却一直受各国政府的欢迎,因为每一届政府一般也就干个三五年,用不着考虑太长远,在自己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