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合集下载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66861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66861

心梗三项快速检测试验的临床意义心梗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心梗发作2h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金标准。

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

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CK-MB:是多年前临床医生AMI检测“金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渐渐被肌钙蛋白取代,。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心梗三项快速检测试验的临床意义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发作2h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

肌钙蛋白I(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

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

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CK-MB:是目前临床医生最信赖的AMI检测“金标准”,特异性较高。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全解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全解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默认字体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

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

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

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

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上是一种很有效的指标。

若患者具有CK—MB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

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分位。

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性率可达50%。

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

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

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进行诊断。

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

溶栓治疗时,CK-MB早期升高及短时间内达峰是AMI的征兆。

下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CK-MB增加2.2倍以上,前壁AMI在治疗2小时后增加2.5倍以上,均提示心肌出现再灌注,上述标准的敏感度为85%,敏感度为100%。

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肌钙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抑制横纹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外,肌钙蛋白是肌动蛋白肌球蛋白ATP酶的抑制物。

肌钙蛋白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形式,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

心梗三项心肌酶报告解读

心梗三项心肌酶报告解读
Thygesen K:et al. 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40(3): 237269
-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此外,在进行报告解读时,还需考虑个体情况,包括患者的症状、心肌损伤的临床表现等 。因为有些情况下,如严重心肌炎、心肌缺血等也会导致心肌酶的升高,因此需要综合患 者的临床资料来最终确定诊断
综上所述,心梗三项心肌酶报告的解读涉及到多个指标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以提高心梗的诊断准确度。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判定,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 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日期:XXXX
2023
心梗三项 心肌酶报告解读
参考文献 Armstrong PW:et al. Biomarkers in heart failur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7; 135(14): e553-e575
心梗三项 心肌酶报告解读
报告解读
心梗三项心肌酶报告中,如果任一指标超过预设的阈值,即可初步诊断为心肌梗塞。但需 要注意的是,这仅为初步诊断,还需要进一步的专业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 确定诊断。同时,不同的指标对心肌梗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所以综合分析多项指标 的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心梗三项 心肌酶报告解读
2. 乳酸脱氢酶(LDH)
LDH是一种心肌坏死后释放的酶,但其升高的时间较晚且持续时间较短。在诊断早期 心肌梗塞时,LDH的敏感性较低。LDH在心肌梗塞早期可能仍处于正常范围内,因此 LDH检测结果单独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心肌梗塞,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较cTnI 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

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

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

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

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心横三项解读

心横三项解读

心横三项解读心梗三项是检测血清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T或I这三个项目,为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通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也可用于心梗溶栓后的疗效评估。

1、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需要综合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肌红蛋白在发病2小时内即开始升高,是最早开始升高的指标,并于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

肌钙蛋白T或I在起病3~4小时开始升高,7~10天降至正常,是特异性最强的指标。

而肌酸激酶-MB同工酶是在发病4小时内开始升高,3~4天开始恢复正常。

当三者均正常时,可2小时后复查,若仍为正常,可基本排除心肌梗死。

当三者数值均升高时,表明心肌梗死发生在12小时内。

当肌红蛋白正常,其余两项指标异常,表明心肌梗死发生在12小时后。

2、心梗溶栓后疗效评估:根据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是否提前出现(14小时内)可间接判断血栓是否溶解。

当发现心梗三项异常时,需要及时就诊,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必要时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

心梗三项的诊断,除了病人典型的胸痛症状,心电图的改变以外,心肌酶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是1+1的标准。

心梗三项里面有三项,一项叫CK-MB,即磷酸肌酸激酶的同工酶,一项叫CK,即磷酸肌酸激酶,还有TnI,即肌钙蛋白,心肌特异性的酶就是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最早升高的是肌红蛋白,紧接着升高的是肌钙蛋白,最后升高的是磷酸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叫CK-MB。

所以心梗三项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非常重要。

在这三项里面TnI是心肌特异性酶。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根据TnI的水平,如果TnI超过三倍正常值,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

心梗三项检查意义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

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

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

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

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等)升高。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快速检测试验的临床意义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心梗三项(CTNI,CKMBmass,MYO)检测的临床意义发作2h后的血清Myo即开始升高,4-6h达高峰。

由于Myo无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使用该标志物的最佳战略是利用它的高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以排除。

肌钙蛋白I(CTn 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

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

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

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

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

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CK-MB:是目前临床医生最信赖的AMI检测“金标准”,特异性较高。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

三种标志物Myo、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肌红蛋白MYO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塞)、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急性心肌梗塞时,由于心肌组织障碍导致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心痛初期2-3小时内脱离正常值,6-9小时达到最高,24小时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对监视急性心梗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并且,也可以作为血栓溶解疗法的冠脉再疏通情况的指标,在疏通30分钟-2小时后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

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指标。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doc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doc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医学信息9月第27卷第9期(上)MedicalInation.Sept.龄50~80岁,平均65岁。

临床确诊AMI的有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

1.2试剂Myo、CK-MB、cTnI快速测试板,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

1.3方法74例疑似AMI的患者均在接诊24h内急查,抽取3mL血液,30min后离心,取血清80uL到反应区,15min后判读结果。

2结果三项检测结果按不同组合统计,见表1。

心梗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0/41=97.5%,特异性为29/30=96.6%。

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1],在AMI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有急性血栓形成,如能及时发现,对AMI诊断处理及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tnI是横纹肌收缩调节蛋白的复合物,该复合物位于横纹肌丝的外周,由抑制性亚单位(TNI),钙结合亚单位(TNC),和一个将复合物结合到肌丝上的原肌球蛋白的亚单位(TNT)组成。

儿心肌肌钙蛋白(cTnI)具有独特的氨基酸系列,由于分子量小,当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被破坏时,cTnI 极易释放入血,胸痛发生时4~6h升高,增高可持续4~6d[2],本次检测中cTnI阳性(包括三者全阳)有29例,占AMI患者的70.7%,全部确诊为AMI,cTnI阳性符合率为100%。

CK-MB仅少量存在于舌,小肠,膈肌,子宫和前列腺内,98%~99%存在于心肌内,其增高程度能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是早期诊断AMI和早期确定再灌注是否成功的“金指标“之一[3],其敏感性不高,不能诊断微小心肌梗死,本试验中CK-MB 单一阳性3例,2例确诊,诊断符合率为66.7%。

Myo是肌细胞中的氧结合蛋白,由一条珠蛋白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参与葡萄糖氧化,心肌内富含Myo,因其分子量(17.8KD)相对较低,因而在肌肉损伤后快速释放入血,胸痛2h检测,24h后即消失,是AMI早期最灵敏的指标,本试验中Myo单一阳性9例,在排除其他因素如骨骼肌损伤外,结合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AMI为7例,诊断符合率为66.7%。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1.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包括其定义、检测方法以及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性。

2. 心梗三项简介心梗是指冠脉血流不足导致部分或全部心肌缺血坏死。

而心梗三项则是通过一系列生化指标来评估是否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中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 (cTnI) 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项目。

3.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 是由于全身感染、组织损伤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系统性非特异性急相物质,在动态监测中可以用作判断 ACS 的一个参考依据。

正常情况下,CRP 水平较低;当出现器官又如内皮功能障碍时,则会释放大量 CRP 至外周循环,并最后进入到局部灶区。

4. 肌钙蛋白I (cTnI)cTnI 是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浓度与心梗程度和面积呈正相关。

在 ACS 的早期阶段,血清中 cTn I 水平升高,并可持续数天至几周时间。

5.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NT-proBNP 主要由左室壁分泌,在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时会显著增加。

通过检测 NT- pro BNP 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6.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通过对 hs-CRP、cTNi 和NT-Pro-BNP 这三个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评估ACS 的风险及预后情况。

这些指标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快速诊断出可能存在的急性冠状动脉缺血或者是其他相应问题, 能够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7. 法律名词及注释a)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RP 表示 C-反应素;hs表示 high sensitivity(高灵敏),即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

b) 肌钙蛋白I (cTnI):肌钙蛋白是心梗的特异性标志物,其中 cTn I 是一种亚型。

c)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 NT 表示N-终端;pro表示原形式或者未成熟形态; BNP代表Brn natriuretic peptide (即“类似于大鼠颅内分泌素”的多重效用荷尔蒙)8. 结论心梗三项作为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缺血风险和预后情况的指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用“心梗三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心肌是否受损?

如何用“心梗三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心肌是否受损?

如何用“心梗三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心肌是否受损?心肌受损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心梗三项是一种常用的心肌受损检测方法,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心梗三项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中,心梗三项可以作为筛查指标,帮助医生尽早诊断患者的病情。

同时,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心梗三项也是必不可少的检测指标。

患者在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医生可以通过心梗三项的检测来判断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梗三项检测也可以用于慢性心衰、冠心病等疾病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心梗三项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1.肌红蛋白(MYO)肌红蛋白(Myoglobin,简称Myo)是一种心肌蛋白标志物,被认为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出现异常增加的标志物。

它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在心肌和骨骼肌受损(如急性心肌梗死)、过度运动和肌肉疾病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肌红蛋白的浓度在胸痛初期的2-3小时内超出正常范围,6-9小时达到最高水平,大约24小时后又恢复到正常值。

血液中肌红蛋白浓度的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用作评估血栓溶解疗法下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的指标。

在冠脉再通术后的30分钟至2小时内,肌红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

因此,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指标。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建议认为,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

由于肌红蛋白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它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可以迅速进入血液中。

因此,在AMI发生的1.5到6小时内,通过连续监测肌红蛋白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那么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测价值;如果两次测定值之间没有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测价值,可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心梗,也称为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

心梗的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这一疾病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首先,心梗的临床意义之一是心脏功能受损。

心梗发作时,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发生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长时间缺血可以使心肌细胞发生坏死。

这些坏死的心肌细胞无法恢复,会形成瘢痕组织,使心肌的收缩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心肌功能下降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心输出量下降,从而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和功能。

因此,心梗不仅会造成急性心衰,还会增加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其次,心梗的临床意义之二是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梗时心肌缺血缺氧,这会引起心脏电生理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根据研究,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这些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使心脏停止跳动,进而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和及时诊断心律失常是降低心梗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最后,心梗的临床意义之三是患者后续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心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问题。

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是心梗的前提条件,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会进一步加剧,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

根据研究,心梗患者在治疗后的5年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包括再发心梗、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塞等。

因此,心梗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以减少再发风险。

综上所述,心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梗不仅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和心律失常发生,而且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再次发作的风险。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心梗的预防,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并进行长期的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心梗三项

心梗三项

心梗三项
肌钙蛋白cTnI : 广泛用于临床对心肌损伤及不稳定心绞痛的检测,已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检测心肌梗死的早期指标,一般用于评价患者是否有病发症及再
梗死。

肌红蛋白MYO :诊断心肌梗死和确定有无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cTn ------高灵敏、高特异、晚出现
CK-MB ------高灵敏、中特异、晚出现
MYO ------高灵敏、低特异、早出现
为什么不能等待心肌酶结果再处理?
1、检查心肌标志物需要一段时间(≥20min,POCT)
2、cTn I 或T 、CK-MB 升高需要一定时间
3、首次cTn I 或T 、CK-MB 正常不能排除AMI
心肌梗死平均死亡率为15%,发病后3小时为最佳救治时间,6小时打通血管仍能挽救大量心肌细胞,总体原则越早越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急性心肌梗塞(AMI)
cTnI的临床意义
1、估计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梗死的面积与心室功能的减弱和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有密切的
关系,所以估计心肌梗死面积可帮助评价预后。

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预后估计和危险分层
3、监测心脏手术造成的心肌损伤
4、某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非缺血性心衰心肌溶解的检测
6、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新标志
7、骨骼肌损伤或慢性肾衰伴有心肌损伤的鉴别
cTnI被认作是一个心肌细胞死亡的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标志物,正成为当今诊断AMI的“黄金标准”。

心梗三项数值解读

心梗三项数值解读

心梗三项数值解读
心梗三项数值是指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和心电图三项指标,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和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1.肌钙蛋白(cTn)
肌钙蛋白是一种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会释放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的检测是目前最敏感、最特异的诊断AMI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肌钙蛋白水平在起
病后3-6小时开始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2.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是一组常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CK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GOT或AST)和谷丙转氨酶(GPT或ALT)。

这些酶在心肌细胞受损后释
放到血液中,一般情况下,这些酶的水平在起病后4-8小时开
始上升,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3.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程度。

在AMI的早期,心电图表现
可能并不典型,但是一些常见的异常改变包括:ST段的抬高
或压低、Q波出现等。

通常情况下,心电图的改变与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总的来说,心梗三项数值是一个组合指标,可以提高AMI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并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因素(如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会影响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心梗三项仪解读

心梗三项仪解读

紫色————D-二聚体——————————D-Dimer 橙色————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 绿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蓝色————心肌肌钙蛋白Ⅰ———————cTnl红色————肌红蛋白——————————Myo【心梗三项】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心脏标志物cTnI/Myo/CK-MB三项联用的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损伤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种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炎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心脏标志物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而绝大多数人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和胸闷憋气。

其诱因一般为,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大手术后或大出血休克等。

年龄上,四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中年男性是患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近年来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产品越来越多,并逐渐被临床所接受,这三项的组合多被称为“心梗三项”。

磁敏免疫分析仪根据临床需求提供了此心梗三项测试卡,可在床旁15min内完成三个项目的检测。

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肌红蛋白(Myo)存在于心脏骨骼的横纹肌中。

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释放到血液中。

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1~3h即可出现异常增高。

Myo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Myo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 的诊断。

由于Myo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

Myo还是AMI 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

心梗三项(Myo、CK—MB和cTnI)检测心肌梗死的意义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意义。

方法分析74例疑似AMI的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联合检测数值。

结果Myo,CK-MB,cTnI三合一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6.6%。

结论三者有效结合,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排除提供了更确凿的指标支持,为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I的患者做出正确和及时的诊断,进而为临床医师及时抢救和诊治患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依据。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血清中有关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对于隐匿性AMI 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胸痛发作或临床可疑为AMI的门诊和住院患者74例,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

临床确诊AMI的有41例,男性27例,女性14例。

1.2试剂Myo、CK-MB、cTnI快速测试板,由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QMT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

1.3方法74例疑似AMI的患者均在接诊24 h内急查,抽取3 mL血液,30 min 后离心,取血清80 uL到反应区,15 min后判读结果。

2结果三项检测结果按不同组合统计,见表1。

心梗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0/41=97.5%,特异性为29/30=96.6%。

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1],在AMI 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有急性血栓形成,如能及时发现,对AMI诊断处理及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tnI是横纹肌收缩调节蛋白的复合物,该复合物位于横纹肌丝的外周,由抑制性亚单位(TNI),钙结合亚单位(TNC),和一个将复合物结合到肌丝上的原肌球蛋白的亚单位(TNT)组成。

心梗三项的意义课件

心梗三项的意义课件

心梗三项检查的必要性
心梗三项检查是指肌钙蛋白、肌红蛋 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查,对诊断 心梗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心梗三项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心 肌缺血或心肌坏死的情况,有助于判 断心梗的病情和预后,为医生制定治 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02
心梗三项检查的内容
心肌酶学检查
总结词
心肌酶学检查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特异性,是确诊心肌梗死的指标之一。
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快速检测心梗三项等 生物标志物的方法逐渐得到应用。这些方法通常采用 试剂盒或仪器自动完成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提高了诊断效率。
THANK YOU
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
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其水平升高可反映心肌损伤范围。
辅助诊断心梗类型
CK-MB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小时内即可升高 ,有助于早期诊断心梗。
cTnI和cTnT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数小时至数天才会 升高,可反映心肌梗死类型。
判断心梗预后和转归
CK-MB
其水平下降速度可反映梗死心肌的再灌注情况,指导溶栓治 疗。
详细描述
BNP和NT-proBNP是心脏分泌的神经激素,当心脏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水平 会升高。通过检测BNP和NT-proBNP水平可以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3
心梗三项检查的意义
确定心肌损伤程度和范围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作为心肌特异性抗原,CK-MB在心肌损伤时释放入血,其水平升高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综合评估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心 电图等检查结果以及心梗三项等生物标志物的结果进行 综合评估,以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心梗三项临床意义
1.介绍
心梗,也称为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
血坏死的疾病。

心梗三项是评估心梗的临床指标,包括心电图(ECG)、血清肌钙蛋白(cTn)和血清类脂物质(脂肪和脂蛋白)
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梗三项的临床意义。

2.心电图(ECG)
心电图是使用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

心梗时,心肌
缺血导致心电图发生特定表现,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改变。


些改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梗,并评估梗死的位置和范围。

3.血清肌钙蛋白(cTn)
肌钙蛋白是心肌坏死释放的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cTn)水平
可以用来检测心梗。

cTn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及早检测
到心肌梗死,并评估梗死的严重程度。

cTn水平的升高与心梗的发生、范围和预后相关。

4.血清类脂物质
心梗导致的心肌缺血和坏死会影响血清中的类脂物质水平,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检测这些类脂物质的水平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5.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6.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 心梗: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 心电图(ECG):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

- 血清肌钙蛋白(cTn):心肌坏死释放的标志物,用于检测心梗。

- 血清类脂物质:影响心梗的血清类脂物质,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心梗三项检查意义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2010年10月25日阅读次数:674 默认字体肌钙蛋白T (Troponin T,TnT)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较cTnI有统一的cutoff值;无交叉反应。

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特异性>98%,在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2、用于当怀疑心肌细胞损伤的患者。

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现或者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和亚急性心肌梗塞,用来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通过发现微小面积心梗来对不稳定心绞痛进行危险程度分级)。

在心肌的感染中(例如心肌炎)以及由机械,电和化学原因诱导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 PTCA)等,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换瓣,心肌毒素,等原因均可以造成TNT升高。

cTNT在心肌损伤2-8小时释放入血。

cTNT有2小时-14天的诊断窗口。

3、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病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4、灵敏度较低,结合Myo和CK-MB对早期胸痛病人的评估起决定性作用。

5、还可作为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成功与否的灵敏特异指标。

正常参考值:0.01-0.03 ng/ml肌红蛋白(Myoglobin)肌红蛋白是一种细胞浆蛋白质,存在于心脏和骨骼的横纹肌中,具有转运氧气和储存氧气的功能,分子量17.8KD,由于分子量较小,当肌细胞受损时,肌红蛋白很快被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

1、检测及红蛋白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度梗死以及观察溶栓治疗后成功再灌注的重要指标。

急性心梗后最早(1-2h)出现升高,梗死发生后4-12小时,肌红蛋白的血浓度达到最高值。

24小时后恢复到正常值水平成“多峰”现象,灵敏度优于CK-MB。

2、灵敏度高,最早排除AMI;阴性预测率为99%。

3、多种肌病(如急性肌损伤、肌营养不良、肌萎缩、多发性肌炎等)升高。

4、急慢性肾功能极度衰竭、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期休克等会升高。

正常参考值男性28-72ng/ml女性25-58ng/ml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检测血清CK-MB质量是诊断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症状发生3-8小时就可在血中测到,并可根据病情维持可测水平至较长一段时间。

其他一些临床情况,如横纹肌溶解和中风,CK-MB也可以升高就实验室诊断而言,检测CK-MB、TNT和肌红蛋白就能够对以上疾病作鉴别诊断。

CK-MB检测的灵敏度取决于标本采集的时间,因此,系列动态检测具有实际意义。

测定质量与测定活性方法相比,其优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受体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特别是抑制剂和激活剂的影响,当血液中有酶抑制剂存在,或因基因缺陷,合成了无活性的酶蛋白时,可以测出灭活的酶蛋白量,有利于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

因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质量测定较活性测定对疾病的诊断价值高。

正常参考值肌酸激酶同功酶男性:<4.94ng/ml(CK-MB)女性:<2.88ng/mlB-型尿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1.NTproBNP和临床诊断(1) 诊断心力衰竭(HF)由于心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较多且缺乏特异性,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且与年龄、心功能受损程度、病因、病程密切相关,所以临床上难以采用单一的方法确诊心衰。

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呈负相关关系,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在没有心力衰竭表现和左心室功能衰竭的患者中,NTproBNP水平最低;在确诊左心室功能衰竭但没有出现急剧恶化的患者中,NTproBNP水平中等程度增高;在心力衰竭处于失代偿期的患者中,NTproBNP水平最高。

因此,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参照CHF的Framingham诊断标准,NTproBNP在CHF实验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但在心力衰竭晚期患者中,有时可出现NTproBNP低值的逆向现象,这可能是心室释放NTproBNP衰竭所致。

(2) 鉴别诊断呼吸困难依据NTproBNP水平升高来鉴别心力衰竭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比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诊断更具精确性(P<0.001)。

选用ROC曲线进行评价,BNP以100ng/L为诊断界限的灵敏度是90%,特异性为80~90%,鉴别准确率为83%。

选择多个研究参数对1586位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实验,证实了BNP/NTproBNP在鉴别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中的临床价值。

(3)诊断其他疾病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也明显升高,且较ANP水平的变化出现得早,升高幅度大,与心肌肥厚的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血浆BNP/ NTproBNP水平的升高可作为高血压性心肌肥厚一项早期诊断指标。

2. NTproBNP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价(1)BNP/NTproBNP和药物疗效的观察①在治疗心衰、高血压、肾衰和糖尿病等过程中,通过检测NTproBNP 可以监测、评价药物疗效,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提供信息。

例如,用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心衰倾向,通过检测NTproBNP可以提示临床调整药物剂量。

例如,在用ACE抑制剂治疗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时,血浆中高浓度的NT-proBNP下降水平与室壁厚度的降低呈正相关,可以反映治疗期间左室肥厚程度的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②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例如使用柔红霉素(DNR)治疗急性白血病,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和药物剂量正相关。

因此,通过检测NTproBNP,临床上可以控制药物剂量,选择最小毒性有效剂量进行治疗。

(2)NTproBNP和心衰治疗效果的评价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 NTproBNP 水平开始下降;在治疗无效或是心功能进行性衰退的患者中, NTproBNP水平没有下降,甚至继续升高。

例如,在用ACE抑制剂治疗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时,血浆中高浓度的NTproBNP下降水平与室壁厚度的降低呈正相关,可以反映治疗期间左室肥厚程度的变化,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3. NTproBNP和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1)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预后评价在CHF患者中,不依赖年龄,NYHA分级,原心功能损伤,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因素,高水平NTproBNP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上升密切相关。

在多因素分析中,使用NTproBNP水平对死亡率进行预测要比使用NYHA分级更为准确。

在对慢性心衰的门诊患者研究中发现,使用血浆NTproBNP水平预测死亡率或判断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必要性比选用心肺实验检测O2峰值有效的多。

在CHF患者中, NTproBNP水平升高与患者的突然死亡率独立相关。

NTproBNP水平变化除了与死亡率有关外,也可以用于预测CHF患者再次入院的可能和评价急诊室治疗CHF的效果,相比之下一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却没有同样的预后评价作用。

在由心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CHF患者中,依据NTproBNP水平同样能够提供预后信息。

进一步实验显示,在一些持续高水平NTproBNP的CHF患者中,即使采取了有效治疗,获得预期治疗效果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2)对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价:NTproBNP水平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价中也具有一定价值。

例如,在急性心肌损伤后, NTproBNP升高表明患者处于左心室重构或左心室衰竭甚至死亡的危险中。

而且,依据NTproBNP水平评价预后不受年龄、心衰病史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因素影响。

甚至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心肌坏死和心衰患者中,NTproBNP水平变化也和死亡危险系数正相关。

同样,由右心室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中,如肺心病、肺源性高血压(PPH),NTproBNP也能提供类似的预后信息。

进一步研究表明,无论患者是否表现出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死亡率的上升和NTproBNP水平升高正相关。

这表明NTproBNP检测在普通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级中也可发挥作用。

4.NTproBNP的其他临床应用(1)NTproBN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危险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MI)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

在ST段没有抬高的ACS患者中,建议使用NTproBNP来进行危险分级。

在ACS患者中,心肌细胞会受到缺氧、心肌缺血、左心室透壁压升高和血管扩张等因素刺激,诱导NTproBNP大量合成分泌,血浆中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一般认为这是由以下两种机制引起的:① 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或者陈旧性心肌坏死所致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结果。

BNP/NTproBNP水平和ACS的危险系数正相关,可以预测左心室损伤所致的死亡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② NTproBNP水平升高是心肌细胞局部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牵拉的结果。

NTproBNP水平和心肌缺血的范围正相关。

而且, NTproBNP水平升高程度与继发MI和心律不齐的可能性密切相关。

MI时,血浆中NTproBNP水平迅速升高,甚至可超过正常水平的60倍。

心肌坏死和局部张力的变化可能是促进NTproBNP合成和释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般在梗死后20h,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达到高峰。

此后,血浆中的NTproBNP以两种方式发生变化:⑴单时相方式,升高的NTproBNP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⑵双时相方式。

梗死后5d,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形成第2次高峰。

左心室功能异常可能是形成第2次峰值的原因。

因此,通过改善心功能,如减少前后负荷和舒张冠脉血管以及增加冠脉血流量就有可能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的损伤程度。

越来越多的文献支持在心肌梗死(MI)后,测定血浆中NTproBNP水平。

这不仅可识别有无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而且在判断左室重构和死亡危险方面可能优于心动超声(ECG)诊断。

因此,检测NTproBNP水平可做为早期MI和心肌缺血损伤后心功能障碍的一项实验室检测指标。

(2)评价心功能的客观指标: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改善心功能则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