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评课稿

《雨点儿》评课稿

厦门市莲龙小学曾小玲《雨点儿》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厦门市实验小学林菁老师潜心研读文本,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语言特点,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了有效教学方法。

纵观整个课堂,有以下四个亮点:

一、设计有童真、童趣,始终贴近儿童心理,使孩子们始终处于快乐的学习中。

二、突出了识字教学的特点,融识字于词句之中,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符合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词语教学有效达成了预期目标。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林老师通过课件引路,让学生感受雨点从天而降的情景,接着相机出现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等词让学生认读,然后引导读句子,强化了孩子对生字词的记忆,呈现也非常自然,又将文本内容串联了起来。

训练扎实到位方式和方法多样而灵活。如“数不清”能结合实际生活理解和运用。

三、朗读训练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从读通读懂到读好,老师都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到位。方法也并不是单调。采用了个人读、集体读、老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如在课题的朗读指导。“雨点儿”的朗读这个环节是个亮点。儿化音是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的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更是个难点,“雨点儿”不能读成三个音节,要在“点”的后面加一个卷舌动作。注意为了突破难点,老师重点指导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点”字拼一拼;直接读“雨点”;加上“儿”字就更好听了,读读这个好听的名字,叫它──“雨点儿”。这样的指导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四、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如教学“数不清”一词时进行语言训练:你

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数不清?老师充分运用电教手段,那一幅幅精美的画面(鱼儿、树林、雪花、花瓣、黄叶……),打开了学生的话匣,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点看法:

1.“飘落”一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教学时应该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是一个非常美的句子,教学时可以设计“( )从( )飘落下来”,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内容,为理解词语,训练说话打好基础。

2.识记生字字形环节过于拖沓。学生识记课后生字的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老师在教学时应先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猜谜语等),然后引导学归类识字,把相同识字方法的生字归在一起识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识字的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一年级评课稿《雨点》

一年级评课稿《雨点》 一年级《雨点》评课稿 《雨点儿》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儿,滋润了大地,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高老师整堂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精彩。 一、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内容层层深入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容量大,有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字教学,教师却能巧妙地将这些容于短短的四十分钟,而且学生学得如此轻松。 首先,高老师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悟;

接着用多种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应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读,利用摘苹果的游戏读词语),再由字过渡到词语的理解,进而再到句子,进行说话训练,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大雨点和小雨点的作用。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大雨点儿或小雨点儿,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进行写字教学。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目标性极强。 二、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感情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在学习“数不清”一词时,教师问:“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有的学生说星星,有的说小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雨点儿也很多,也数不清,

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学习“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引导学生用“小草从……。“……从……”这一句式,由易到难,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马老师这节课中,多处都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这节课一开始,高老师让学生猜谜语,出示的画面很容易让学生猜到谜底是雨,还有雨点飘落的画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飘落”一词的意思。 四、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雨点儿》

小学一年级语文听课记录:雨点儿 一、双基没有落实 我们一篇课文在初学时,应该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我觉得初读课文不能少,不能为了引入的精美而忽略这一点,只有在学生会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读好课文。否则就会出现今天的结果,到了课的结束学生们还不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而是读得疙疙瘩瘩,拖长了调子。另外生字教学不能忽视,老师在课上真正拿出来教学的生字只有“点、飘、方”三个,可是在最后巩固的时候却一下子出来了13个(再、见、彩、方、空、清、落、飘、问、答、回、点、数),学生能读出来,我想这不是老师课堂上教的,而是他本身就已经会读了的。特别是题目中的“雨点儿”是儿化音,老师应该在一开始就要纠正学生的发音,强化的练习才会让学生真正掌握。 二、学生的发言要规范 虽然老师一再强调要把话说完整,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只是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说明平时的课堂上这样的要求比较少,所以孩子们还不太熟练。还有学生的发言声

音比较轻,可能老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分贝,可我就不行了,有将近一半的发言我没有听清楚呢。 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偏重 虽然这篇课文对我们大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学生的思维与大人是不一样的,一节课那么多的内容,我们的孩子接受得了吗?课文全部学完,再加上13个生字,还有朗读,一节课的密度太高,学生的负荷太重了。 当然,老师的教态是好,始终笑眯眯的,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教师的语言也很流畅,导语设计的也很好,听来感觉很自然,说明课前还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的,而精美的课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其中有一个生字的教学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那就是“飘”,老师说:“你看,‘飘’有个什么呀?”(学生说:有个风)“恩,有个风说明雨点儿很轻,谁能让雨点儿‘飘’起来呢”(读读“飘”)。在这堂课上,我觉得老师在大局的把握上还可以,但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了。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 思、说课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公开课《雨点儿》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课稿》这是一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雨点儿》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波市崔丽霞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 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课时目标 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演示动画《雨》。 2.请学生看动画简单地说一说雨。 3.板书课题《雨点儿》。 (通过观看动画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儿化音的读音难点)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 (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识字读文 1.认读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 (1)逐一出示生字数、清,看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4)认读云彩、飘落。 (5)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认读理解问、回答。 (1)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2)交流,指导朗读,问:你要到哪里去? (3)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出示新词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 (4)辨析:你呢?这句话是不是小雨点儿在回答大雨点儿。理解回答。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目录识字 1.天地人 2.金木水火土 3.口耳目 4.日月水火 5.对韵歌 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汉语拼音 1.a o e 2.i u üy w 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 7.z c s 8.zh ch sh r 语文园地二 9.ai ei ui 10.ao ou iu 11.ie üe er

12.an en in un ün 13.ang eng ing ong 语文园地三 课文 1.秋天 2.小小的船 3.江南 4.四季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语文园地四 识字 6.画 7.大小多少 8.小书包 9.日月明 10.升国旗 课文 5.影子 6.比尾巴 7.青蛙写诗 8.雨点儿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园地六

9.明天要远足 10.大还是小 11.项链 语文园地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3.乌鸦喝水 14.小蜗牛 2019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全册评课稿 第一单元 识字 1、天地人评课稿 习惯真的是个可以改变人生的东西,而习惯在于养成,又有好坏之分,好习习惯惯和坏习惯都是逐步养成的,但要想让你的:人生更美好,就必须养成好习惯,摒弃不良习惯,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形成习惯后就很自然了,而且受益终生,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正能里。 想起说这个习惯问题,源于前两天的随机听课,讲的是新人教版一年级的第一~课《天地人》,这一课虽然只有六个大字,但其中蕴含的信息有很多,除了让学生认识这六个

字,教师还可以从很多角度设计教学,我选择了一个比较普遍的,从汉字本身出发的角度一了解汉字起源,感受文字魅力。备课时我只是解读了教材,进行了简单的常规备课,课件也没来得及做,课堂活动也没有详细设计,忽略了一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学汉字的热情。更没有想到的是刚好领导来随机听课,却因为准备不充分而讲得不太好。这不是个好习惯,课是讲给学生的,学生是最优秀的评委,我们的课让学生很喜欢,让学生有收获,让学生易于接受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养成全面备课,尝试养成一课三反思的习惯,不打无准备之战。培养一-个习惯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毅力,可能我也会像学生改掉坏毛病一样,经理-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但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对于-年级的新生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有趣的活动,不管是汉字的认识,还是文化的传递,主要还要基于活动,这一点我觉得应给向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学习,它可以把各种活动融于教学教学中,让学生乐于学习一门外语,那对于天天接触的母语,如果能融于活动中,孩子们肯定更易于接受。 小学阶段年级跨度较大,学生身体,思想,各方面都发展很快,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特征,熟悉知识层次的内在逻辑。我以前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年级进行教学,很少整体把握。这种情况是有多种原因形成的,但主要

2019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评课稿(完整版)

2019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评课稿(完整版) 第四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 上周五是感恩节后的第一天。这一天我们有幸观摩了聂老师精心准备精彩演绎的一节统编教材示范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从《雨点儿》到《妈妈睡了》再到这次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三年三次示范课,聂老师的课总是那样清爽宜人。细细思量,课依然是好课,但是筋骨却发生了变化。作为统编教材的同行人,聂老师对新教材新教法一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这从她的课堂行为的转变可见一斑。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还有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单元习作是《续写故事》。单元教学目标有三个: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3、尝试续编故事。 对于统编教材,我的全部认知来自于上次武琼老师的讲座。下面就以我听讲座的习得内化为依据,谈谈对聂老师的课堂观察: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聂老师教阅读,抓大放小,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她牵住“预测”这一语文要素层层推进,从题目到情节再到故事的结局多次展开预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不仅体验到了预测的新奇有趣,学会了根据题目、插图、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还知道了预测跟实际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 “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强调以读代讲,多读少讲。课堂上,聂老师把“读”放在首位,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读的形式多样。本课,聂老师五次指导朗读,都是四两拨千斤,有的放矢,根据内容,灵活指导,朗读效果立竿见影。如,第一自然段描述了老屋的样子,聂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谁能读出老屋的‘老’?第二自然段,聂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老屋自言自语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聂老师教给朗读方法“抓住提示语读好段落”。3,4,5,6四个自然段是课文三个相似情节的第一个,主要是小猫和老屋的对话,聂老师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 篇一: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评课标准、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要求。 1.学习目标:(1)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 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2)学习目标明确、恰当。 2.教学内容:(1)教师能深刻理解、正确把握教材,注意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2)积极开发和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3)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在教学中的作用。 3.教学方法。(1)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策略和方法灵活多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3)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适时、适度,讲求实效。(4)及时采用积极、多 样的评价方式。 4.教师素质。(1)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2)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3)有较强的组织、调控及应变能力。 5.教学效果。(1)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训练扎实有效,各层次学生学 有所得。(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要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 1.改革识字的教学方法,打好识字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借助拼音、部件、熟字、工具书来独立识字。 2.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1)在一节课的不同环节复习和巩固生字;(2)复习前面课文中学过的生字;(3)复习、巩固生字的形式多样、活动有趣。 3.识字融入阅读教学中,在语言环境中加深印象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字指导。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本课要会认的字有:点、数、清、彩、飘、落、空、问、回、答、方。 教师在教学生认字的同时,还出示生词卡片认识了相关的生词,其中有:雨点、数不清、云彩、飘落。这时,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前几个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读一读(个体读、小组读、全班齐读):“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样,就将识字融入到句子中,融入到课文中,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读这些生字、词语,发音准确,印象深刻。 4.相互交流课外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5.根据学生年龄不同,识字指导的重点应不同,有所侧重。加强范写,抓重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6.重视写字的讲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二)阅读 1.重视朗读的指导:(1)要体现朗读的层次性。读几遍,每遍要达到的朗读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不要太随意。(2)朗读形式要多样,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3)发挥范读的作用。不主 张全篇范读,要抓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长句子、难理解的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 2.引导学生质疑,相互问答,适当讲解和点拨。引导学生说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自己的独到的内心体验。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思考价值,激发学生的思维。 4.注意积累语言:课内外好的词语、句子、段篇。 三、低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2019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评课稿(完整版)

第四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 上周五是感恩节后的第一天。这一天我们有幸观摩了聂老师精心准备精彩演绎的一节统编教材示范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从《雨点儿》到《妈妈睡了》再到这次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三年三次示范课,聂老师的课总是那样清爽宜人。细细思量,课依然是好课,但是筋骨却发生了变化。作为统编教材的同行人,聂老师对新教材新教法一定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这从她的课堂行为的转变可见一斑。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还有两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单元习作是《续写故事》。单元教学目标有三个: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3、尝试续编故事。 对于统编教材,我的全部认知来自于上次武琼老师的讲座。下面就以我听讲座的习得内化为依据,谈谈对聂老师的课堂观察: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聂老师教阅读,抓大放小,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她牵住“预测”这一语文要素层层推进,从题目到情节再到故事的结局多次展开预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不仅体验到了预测的新奇有趣,学会了根据题目、插图、内容进行合理的预测,还知道了预测跟实际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 “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强调以读代讲,多读少讲。课堂上,聂老师把“读”放在首位,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读的形式多样。本课,聂老师五次指导朗读,都是四两拨千斤,有的放矢,根据内容,灵活指导,朗读效果立竿见影。如,第一自然段描述了老屋的样子,聂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谁能读出老屋的‘老’?第二自然段,聂老师指导学生读出老屋自言自语的语气。第三、四自然段,聂老师教给朗读方法“抓住提示语读好段落”。3,4,5,6四个自然段是课文三个相似情节的第一个,主要是小猫和老屋的对话,聂老师在PPT上呈现了这部分文字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强调要读出语气的变化。 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考试时阅读理解题失分较多。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反观我们的教学,是否对学生的控制过强,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步步引,环环导,最终达到了课堂预设。一旦失去了教师的扶,学生必然如失明的盲人,举步维艰。本节课,聂老师扶放结合,虚虚一扶,放手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应用的语文综合能力。课堂上,学生有两次重大发现。第一个发现是在学完第一个故事后,聂老师让学生默读7-12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故事与小猫的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七嘴八舍,饶有兴趣地总结出了5个小点,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关注到了,总结得很全面。此时,聂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编一编熊宝宝向老屋救助的故事。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强化了课文的故事结构。第二次,根据对老屋的三处动作描写“把老花地眼睛使劲往前凑”“墙壁吱吱呀呀地响”“眼睛眯成一条缝”,学生发现“老屋越来越老了”,这一发现引导学生再次关注课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原来老屋不是冻龄的,而是越来越老,总有一天会倒掉的。那么,问题来了,故事的结局是老屋并没有倒掉,学生自然有疑惑,此时教师展出“作家的信”,借作家的口告诉小读者们“老屋期待着自己被需要,期待着有人不停地上门请它帮忙,它不想孤独地倒下,这才是它总也倒不了的原因。”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原因是很难理解的,但是读了作家的信,孩子们至少能够知道童话不仅故事有趣,而且故事背后还有深刻的含义,因此,童话是值得一辈子去读的。 按照评课3+1的模式,我想说这节课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板书时全部都是用红色粉笔书写,我想,只需把最重要的文字用红粉笔写即可。 一节好课让人回味无穷。中年女教师忘性大,幸好在文字之外,还有图片和视频,帮我

小青蛙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青蛙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1、小青蛙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青蛙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小青蛙》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它是一首儿歌形式的字族文识字,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清、情、请、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体字青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同时体现了汉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此,我设计本课时本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组词识字、随文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识字,能主动识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讲完课我感受颇深,反思如下: 一、激趣导入,已猜谜语的形式进入文中 课前与学生交谈,引出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之后我总结了写作方法,让学生写然后让学生评价,鼓励学生爱上写作。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师示范阅读。让学生朗读儿歌,并用绿色圈出课文中的生词。

2.展示这些词:清晰、深情、讨好、阳光、明朗,引导学生阅读。然后,跟着短文记住这些单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异同,在比较中进行初步记忆;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强化巩固。比如朗读课文中的句子并随课文记忆,把句子的意思联系起来,组成一个词再造一个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词规律。 此时如果我能及时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三、游戏巩固检测生字 采用挑战过关(认读生字)如:送字宝宝回家、编问答歌,同时本课我先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用游戏加以检测,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动力和兴趣。 这时候如果能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相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新奇,给学生创造一个动手的环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整个课堂做铺垫。 四、反思中改进 1、教学思路还需进一步规划明确,教学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如:在讲述青的好朋友时,我若能采用自我介绍的游戏及时引导学生给生字作自我介绍去识记,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点水,照老师这样把生字介绍给同桌听,用不同方法反复与这些字打交道,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2、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备课没有精备,没有充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只一味想着让课堂有趣,一味追求多样化游戏来吸引学生,使课堂变得空洞。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评课稿 《小母鸡种稻子》是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鸡种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的反面形象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品质。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小动物用人的语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内容童趣盎然,语言生动活泼,孩子乐于接受。《小母鸡种稻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于老师能抓住童话特点,通过教师生动语言和形象的课件展示,把学生愉快的带入童话故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的充当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读、演、说。这堂课体现了低段语文教学的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作为新教师在语文教学方法的掌握上又有了一定的进步.根据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本堂课教学准备较为充分。于老师虽然是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但是从整节课的教学上没有漏出点点的怯意,虽然在课堂细节处理方面还需要加以斟酌,于老师的这节课足见她花了很多心思去思考准备。 二、教师教态亲切,极具亲和力。在老师的微笑中充满了甜蜜,正是这种自始至终的甜蜜,让孩子们把执教的老师当作最好的合作伙伴,只有建立了这种亲密的的师生关系后,课堂氛围才会变得轻松而愉悦,老师尊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很好的把握住了低年级的孩子容易疲劳的特点,在教学时语言简练。 三、教师语文基本功扎实 1、于老师的扎实教学基本功让我们听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于老师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指导课文十分细致,能够联系实际解决教学重难点. 2、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引导学生用“愿意"练习说话。 3、学生习惯培养十分好。一堂课下来,孩子始终跟着老师,学生都能座得住,课中发言可以看出,于老师平时十分重视让孩子阅读、积累、感悟。 四、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1、激趣导入有特色,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接着进行谈话,并板书课题:小母鸡种稻子。上课通过播放歌曲和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1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讲了几个小动物?都有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又是怎么做的?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诸段看视频,读课文,以问题“小母鸡碰到了谁?怎么说的?”这样的问题贯穿前几自然段,教学条理性强,特别是第四自然段,分析小动物们的表现绘声绘色,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雨点儿评课稿

雨点儿评课稿 雨点儿评课稿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句话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可以说是对朗读重在感悟这一内涵的高度概括。我校周老师在教学《雨点儿》一文时,正是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环节一:通读全文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周老师不讲一字一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于是,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飘落”,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周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小朋友就自觉地边朗读边做动作,读得入情入境。 环节二:出示课文第2-4小节,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句子。划好再读,校对后同桌互读,提醒别人注意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指名汇报表演时,小朋友读得绘声绘色,还加上了动作,表情。好几对伙伴争着上台,演了还想演,读了还想读,老师都有些欲罢不能。 以上是这节课中朗读教学的两个环节,它把老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显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达到与别人产生共鸣——巧妙地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学习的隐性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合作,对自己充满学习的信心等——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孩子自身的感悟。 这两个教学环节至少给我有以下两点启示: 一、读中有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周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雨点儿》评课稿点评

--------------------------------- 精选公文范文 --------------------------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 《雨点儿》评课稿点评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雨点儿》评课稿点评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 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 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下面就谈谈杨老师所执教的《雨点儿》一课: 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教学中, 杨老师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组长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发 1 ---------------- 精选公文范文 ----------------

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情景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本课教学中,杨老师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 1、以表演感受情境,师生共同分角色表演朗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学生的 兴趣较浓,思维活跃,表演和朗读都很到位。 2、画面再现情境,她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动画和恰当的歌曲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雨后大地的美景,从而有助于学生体会雨水和植物 生长的关系。 三、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 学习,自主地读、说 在自读自悟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 2 ---------------- 精选公文范文 ----------------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

一年级语文评课用语 篇一: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可能没教过一年级,每次去听一年级的课,我都怀着一种敬佩和感激的心情。老师在手忙脚乱地打此起彼伏的地鼠的同时,还得花招百出地哄这群随时”精神云游”的红孩儿听课,真是太伟大了!一节课总共教了了”ao”\”ou”\”iu”三个复韵母。你读我读大家读,你认我认大家认。最让我佩服的是,认完这三个复韵母后,老师刷刷地在黑板上勾画了一棵大树,树上长满了色彩艳丽的花朵,而花蕊竟然全都是”mao”\”liu”|”hou”等等音节。”小树盛开着漂亮的花朵啊,看看谁有智慧把它采下来?听录音,把读到的音节花朵摘下来,想不想?”毋庸置疑,孩子们热情高涨。我只道时光之快如白驹过隙,没想到春秋只在一霎。”花儿都谢了,树上结满红彤彤的苹果。我们一起来收获果实,好不好?”赏了花,摘了果,接下来还来看动物。栩栩如生的花猫、水牛、刺猬、猴子马上跳到黑板上。你能给他们贴上名字吗?”shui niu”\”hua mao”“hou zi”,三下五除二,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众人只关注婀娜多姿的小蛮腰璀璨夺目的光彩,可是又有几个人惦记着砌砖铺瓦的工人呢,谁又去感激打地基的人呢?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小学老师肩负的正是打地基、引上道的任务,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固然也重要;可是为天真烂漫的孩子打开广博知识的大门,激发他们遨游全新世界的欲望,这样的付出,这样的耐心,难道不值得敬佩吗?不值得铭记吗? 篇二:一年级语文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评课稿《小母鸡种稻子》是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小母鸡想种稻子,它邀请小鸭、 小猫、小猪和它一起劳动,可它们害怕辛苦,小母鸡只好自己种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鸡 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饭,送给小鸭、小猫、小猪,它们惭愧地低下了头。课文通过小母 鸡种稻子一事赞扬小母鸡勤劳、不怕苦的精神。同时,用小鸭、小猫、小猪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带着期许,我和工作室的一群伙伴走进了试教的课堂。两节课聆听下来,让我感触很深。下面简单地把我的一些感想与大家进行分享。 首先,我们今天的二节课都突出了预测是单元的核心任务这个教学目标。预测由于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心理,往往发生在学生初次阅读的过程 当中,所以为了达成这个核心任务的时候,我们处理教学时和普通单元教 学设计不一样。我们选了二年级的学生,也没有提前告诉孩子要学什么内容,更没有给孩子文本进行预习,而且邓老师还给学生准备了信封,一部 分一部分地呈现课文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真实地在阅读过程中发生 预测。纵观课堂反馈,确实预测在课堂真实发生了,而且有很多学生的思 维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被激活,出现了不少课堂的生成点。只是可惜,老 师没能及时捕捉住这样的思维生成点,进行顺势而导,巧妙地提炼出预测 的方法。比如:在学习母鸡部分,课堂上有孩子说到老屋一定会答应母鸡 请求的原因是因为他前面帮助了小猫,这回也一定会帮助母鸡,老师此时 就应该抓住这个课堂的生成,顺势提炼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的方法。 第二,体现了学方法用方法的这个过程。第一节课,邓老师引导学生 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同时提炼出从题目、插图、内容的角度依据生活经验、阅读经验等进行有理有据地预测的方法。第二节课,洪老师则是在邓老师 第一节课提炼出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地运方法,练习预测,体现了 一个梯度的过程。但是两节课都没有做到让预测变得可见而具体。我们都 知道预测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其实是一瞬即逝的一个思维过程。往往学生 虽然产生了预测,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把这个思维抓住,不知道如何去把这 种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成一个有意识的阅读策略,那么这个时候,老师 就要帮助学生把预测让他看得见,让他摸得着,让他有法可依。除了教材

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等奖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继《阳光》后的又一篇较长的散文形式的课文,是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现了对话,语言生动优美、富有童趣,内容虽浅显易懂,但内蕴丰富:雨点儿要去帮助花草体现了互助的精神,透视着万事万物离不开雨水滋润的道理。由于童话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 2,学情分析 本次上课面对的一年级学生比较特殊,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想让孩子们在这堂课里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样的语文能力,我认为还是要降低目标。让他们读通文章,读顺文章,认识生字。这更重要。 3,教学目标 ( 1、初读目标:通过谜语导入激趣,引导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 (2、细读目标:通过引导读好对话,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了解雨点儿要去的地方。 (3、精读目标: a、随文识字11个; b、理解“数不清”的意思,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 c、重点读好第一段;

d、读好2、3、4段读好问句,理解“你呢?”的意思体会大小雨点的不同心理。 e、在读好问句与答句的`基础上,理解“提问”与“回答”是反义词。 4,重点难点 重点:读好疑问句,读通2、3、4段;随文识字11个;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读好对话。 难点:读好“雨点儿”的儿化音,体会儿化音的亲切感;读好107页的我会读,会用_____从_____里______; 二: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舞蹈导入。我教孩子们遍唱《小雨沙沙》的歌,边跟着我一起跳一跳这支舞。 2、雨点儿也跳着舞,来到我们黑板上了(出示)“雨点”。 先教学生字“点”。朗读。课题为什么加上一个“儿”?(亲切等)再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教学第一部分 1、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雨点儿的故事,小朋友们想听吗?(范读,课件) 2、小朋友们听得那么认真,你看,雨点儿来我们教室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 3、谁来数一数来了多少雨点儿朋友?——教学“数不清”的“数”和“清”。 4、这些数不清的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云彩里)——(出示)第一节。指导朗读。 教学生字“彩”。 5、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怎么下来的?(飘落)——教学生字“飘、落”。 6、(纸片飘落表演) 师:谁能用一个词描绘老师的表演?能用小手做做动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课堂实录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课堂实录 师:老师想了解你们的朗读水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诗歌,学生读) 师小结:我们刚才读的一行一行的文章,很有节奏,读起来很优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看老师来写一写。(板书:诗)你能给“诗”找个朋友吗? 生组词:诗人、古诗、诗歌 师:古时候的诗歌叫做古诗;写诗的人叫做诗人。今天的诗人很特别。就是青蛙。(板贴青蛙教具) 师:这里还有一个生字宝宝,看老师写。(师板书:xie 写)这里还有一个新部首,谁知道?(出示词卡:tu bao gai)这个字我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秃宝盖加一个与就是写。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已经把生字宝宝都圈出来了,现在我们请学习伙伴来考考你,请同桌相互检查。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错了或者不会的,请教一下。 (生互过生字关,教师巡视) 师:小伙伴考完了就用行动告诉我,有些小组又快又好。

师:我想问问看,得到学习小伙伴帮助的小朋友有没有?首先肯定是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得到小伙伴的帮助,能让你更快地把字宝宝掌握。接下来,老师也来考考大家好吗? 生:好! 师:如果你读对了,还可以给青蛙布置一个漂亮的家。好,我们准备好。 教师出示教具(正面是词语,反面是荷叶、小鱼) 师:出示第一张词卡:可以。 教师多次指明读。 师:一起来! 生齐读“可以”。 师:(把词卡翻过来就是一条小鱼)出现了一条小鱼。(老师边说边把词卡贴在青蛙旁边) 师:(出示第二个词语:不要)指名读、齐读。(读完把词卡铁道青蛙旁边) 师:(出示第三张词卡:一串水珠)请一位同学来读。

师:“一串水珠”的“串”前鼻音读得很准。(多次指名读)小朋友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出示词卡:写诗)请这位男生来读。(男生站起来读后,再请了两位同学读)刚才我们已经读过了。不难。(教师边说边把词卡贴到黑板上) 师:(出示第四张词卡:游过来)我们开个小火车吧!(开小火车读“游过来”) 师范读:游过来。稍微轻一点。 师:(出示第五张词卡:雨点儿)这个有点难读。你来!(请一位女生读)这个呀,我得用上话筒。(教师拿起话筒)它要把舌头自然地卷一下。听:雨点儿。(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今天老师有点感冒,所以声音不是很清楚。来我们请——(教师请一位男生读) 生:雨点儿。 师:不对!(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后再请学生来读。边请学生读,边纠正学生坐姿) 师:请你坐端正好吗?

一年级上册7课青蛙写诗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一年级上册7课青蛙写诗教学反 思评课稿一等奖 1、一年级上册7课青蛙写诗教学反思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7课青蛙写诗教学反思评课稿 教授低段语文如何去提升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落实语文素养,听了许老师的一节课,有所思,有所悟。 许老师选的是一年级的《青蛙写诗》,这是一首简单易懂的儿童诗歌,许老师整节课运用多种方法,去教孩子们识字,并以识字为基础,锻炼孩子们说话的能力。 在上课之初,通过书写课题,讲授秃宝盖和诗的言字旁,借由写字,学习生词写字、写作业,这是由字到词的过渡。紧接着学生自读和标注小节号,在自读后出示难读词语:下雨、我们、可以,然后许老师有个特别好的操作,由词串句,让学生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很是精妙。 许老师还用到了结构识字法,她讲雨和点的时候,通过让孩子们观察古文字和现在文字的对比,以及田字格中的占位,让他们自己发现书写时的要点,孩子们总结的不到位,老师再讲解,以学定教。 第三个部分,许老师结合课后题用到了随文识字法,和孩子们一起解决了串、们当这三个字,在小结部分还利用当这个字串起了整个诗歌的文脉。 学习完这节课后,给我最大的感受以及要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低段教学中,我们要无时不刻注意提醒、培养孩子们学习的习惯。 第二、低段语文教学重点在识字,我们要设计多种识字的方法,避免干瘪地、机械地识字,破坏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第三、语文课要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操练,在语文的课堂上一定要关注表达,要让孩子们通过课文这一范例学表达,就低年级孩子来说就是学说话、会读书、积累好词好句。 最后,针对孩子的语言操练,设计要以儿童视角进行,操练结束后评价要具体,给孩子们提出的改进要求要适当可操作。 2、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 《青蛙写诗》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讲授,一些感悟涌上心头,希望可以和各位老师共勉。 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他们对图形、色彩、音乐的感知力比较敏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四点底这个偏旁时,利用文章中的小雨点儿创设情境,拖动课件中的小雨点儿图案,摆成四点底的形状,并配以儿歌小雨点儿排好队,领

雨点儿评课稿5篇

雨点儿评课稿5篇 雨点儿评课稿1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以及雨点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巨大变化。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下面就谈谈张老师所执教的《雨点儿》一课: 一、读句学词,有机结合。 张老师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学习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话中有很多的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等,张老师把这些词语的学习放在句子教学中穿插进行,巧妙地连接,这样既不会断了文章情感学习的线,也使词语教学不显得枯燥乏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拓展说话,加深理解。 在学习第一句时,紧紧围绕“数不清”和“飘落”这两个词,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如:在理解数不清后,让学生说说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头发、羽毛”等。在理解“飘落”一词后,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冬天到了,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会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个性朗读,加深体验。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张老师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

小学一年级音乐母鸡叫咯咯听课记录

例一篇——小学一年级音乐"母鸡叫咯咯"听课记录〔丽摘自"小学资源网"〕 课堂纪录 一、律动放松心情。 出示课件录像: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师生一起随录像做动作。 二、设置情境导入。 师带上早准备好的"小咕咚〞头饰。 "小朋友们,你认识我吗?〞 "对了,我是小咕咚,是红果果和绿泡泡的好朋友,还是咕咚农场的主人,我的农场里有好多的小动物,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耍吗?看小象来了,伸出你的长鼻子和小象一起跳舞吧!〞 播放音像课件:"两只小象" 师生一起边唱边跳。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我的大母鸡了吗?帮我找找吧!我想起来了,大母鸡可能是去下蛋了。母鸡下蛋是怎样叫的? 生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三、感受歌曲"母鸡叫咯咯"。 1、听录音唱。 带着问题:找出哪一句歌词是母鸡下蛋后的叫声。 生答:叫咯咯。 2、理解歌词。 师:母鸡下蛋后是怎样告诉人们"我下蛋了〞! "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 3、指名表演"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同时指导学生理解"两翼〞的意思。 4、指导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用动作表现"向人报喜添快乐〞。 5、师拍节奏,生随节奏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 1、师弹琴,生唱。 2、分辨和表示声音的强弱。 〔1〕出示实物铃鼓,师敲击,生分辨强还是弱。 〔2〕师:你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也来拍击表示声音的强、弱? 生:拍手跺脚;拍手拍腿;拍手拍肩。 3、板书:mfmp 师讲解这两个符号表示中强、中弱。 4、重点学唱"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这一句。 五、学习表演。 1、师:小朋友们,大母鸡把鸡蛋下在什么地方? 生用动作表现母鸡下蛋。嘴里发出"扑〞的声音。 2、师:母鸡下蛋以后心情怎样?用动作表现母鸡的快乐心情吧。 3、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动作。 4、指名到黑板前表演。 教师指一名学生,再让学生自己自由挑选小伙伴一起表演。 六、打击乐伴奏。 1、师:小朋友们,教师在你们的桌洞里藏了一件小礼物,拿出来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