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 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 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163e17131b765ce0508147f.png)
实验七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1.实验目的掌握蒽酮比色法测糖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浓硫酸作用而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糖醛后,与蒽酮(C14H10O)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
该物质在620 nm处有最大吸收,在150 µg/ml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 µg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
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3.仪器及材料3.1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752型)、可调试移液器或移液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电炉子、25mL具塞比色管3.2试剂标准葡萄糖储备液(1.0mg/ml):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的葡萄糖1.0000g,配制成1000ml溶液,即得每ml含糖为1000μg的标准溶液。
标准葡萄糖工作液(0.1mg/ml):100mg葡萄糖溶解到蒸馏水中,定容到1000ml备用。
72%硫酸: 72mL 98% H2SO4加到28mL纯净水中,并不断搅拌。
0.1%蒽酮显色液: 0.1g蒽酮和1.0g硫脲,置于烧杯中,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100 ml 72%H2SO4 ,棕色瓶中低温存放两天,最好现配现用。
3.3材料市售玉米粉4.实验步骤4.1样品处理精确称取玉米粉0.200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温水充分溶解并定容至1000毫升,摇匀过滤备用。
4.2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7支干燥洁净的试管,按表1顺序加入试剂,进行测定。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各标准溶液浓度(mg/ml )为横坐标作图得标准曲线。
表1 蒽酮比色法定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品检测0 1 2 3 4 5 6 待测葡萄糖溶液标准葡萄糖溶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样品滤液1.0 蒸馏水/mL 补满定容2mL蒽酮试剂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各管加完后一起浸于沸水浴中,管口加盖玻璃球,以防蒸发。
奶茶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奶茶中总糖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615d52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f.png)
奶茶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本实验旨在测定奶茶中总糖含量,步骤如下:
1.准备样品:从市场购买不同品牌的奶茶,按照说明书加水冲泡后待用。
2.制备试剂:将5%硫酸溶液和5%菲罗啉溶液分别制备好。
3.测定总糖含量:取100ml奶茶样品,加入10ml硫酸溶液,用热水浴加热,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直至样品变为棕色。
4.加入菲罗啉:在步骤3完成后,将样品冷却至室温,加入5ml 菲罗啉溶液,转速搅拌均匀。
5.测定吸光度:将样品转移到比色皿中,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
6.计算总糖含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吸光度值对应的总糖含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品牌奶茶的总糖含量,为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饮品提供科学依据。
- 1 -。
果汁中总糖的测定
![果汁中总糖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97b470876c66137ee06198a.png)
吉林化工学院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果汁中总糖的测定指导教师陈萍班级食品0901 学号 09340136 姓名黄锡红日期 2012.10.17实验十七果汁中总糖的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食品中总糖的测定方法.二、原理: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在加热条件下,以次钾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待二价铜全部还原后,少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样液消耗量可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三、试剂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克硫酸铜(CuSO4.5H20)及0.05克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毫升。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克酒石酸钾钠及75克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克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贮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3、盐酸4、葡萄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1.000克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重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5毫升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毫升,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lmg 葡萄糖。
5、6N盐酸:量取50毫升盐酗口水稀释至100毫升。
6、甲基红指示液:0.1%乙醇溶液。
7、20%氢氧化钠溶液。
四、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吸取样品10毫升,加水40毫升,在水浴上加热煮沸10分钟后,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
取以上样液20毫升和30水毫升于l00毫升容量瓶中,加人5毫升6N盐酸,在68-7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冷却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红色褪去,加水至刻度混匀。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0毫升,置于150毫升锥形瓶中,加水20毫升,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毫升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兰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9毫升(甲乙液各5毫升)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3、样品溶液预测: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0毫升,置于160毫升锥形瓶中,加水20毫升,玻璃珠两粒,控制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等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兰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0e951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f.png)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了解不同食品中糖分的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总糖是指食品中所有可溶性糖类的总和,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和部分双糖。
测定总糖和还原糖的方法主要有蒸发法、显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本实验采用显色法测定。
三、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粉碎并过筛,取2g样品加入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振荡混合均匀。
2.制备还原剂:称取0.5g氢氧化钠加入50ml去离子水中,加温搅拌至完全溶解。
3.蒸发: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沸水浴中加温蒸发至干固。
4.水解:将步骤3中得到的干固样品加入10ml 0.5mol/L盐酸中,加温水解30min。
5.冷却:将步骤4中的样品冷却至室温,加入50ml去离子水稀释。
6.显色:取10ml样品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2ml酚酞指示剂溶液和2ml还原剂溶液,振荡混合均匀后静置10min。
7.测定:用1mol/L氢氧化钠滴定至颜色变为淡粉色,记录滴定体积V1。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并记录滴定体积V0。
8.计算:总糖含量=(V1-V0)×0.01×1000/2g(mg/g),还原糖含量=(V1-V0)×0.01×1000/2g(mg/g)。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得样品A的总糖含量为24.5mg/g,还原糖含量为8.7mg/g;样品B的总糖含量为18.3mg/g,还原糖含量为6.9mg/g;样品C的总糖含量为31.7mg/g,还原糖含量为12.4mg/g。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发现不同食品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样品C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较高,而样品B的含量最低。
这提示我们在饮食中应该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通过测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让我对不同食品中糖分的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糖的测定》PPT课件
![《总糖的测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71a7cf0912a21615792902.png)
3. 计算
Xm M VFra bibliotek100
500
式中
X — 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葡萄糖计),%; m — 10mL斐林试剂相当于还原糖(以葡萄糖计)
的质量,g; V — 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mL;
M — 样品质量,g。
4.变色过程:
➢样液由深蓝色→蓝紫色→紫红色→红 色
➢或由深蓝色→蓝紫色→黄绿色→黄红 色
2.3.2 样品溶液正式测定:吸取5.0mL斐林氏甲 液 及 5.0mL 乙 液 ( 先 加 乙 液 再 加 甲 液 ) , 置 于 1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25mL,从滴定管中 滴 加 比 预 测 体 积 少 1~2mL 的 样 品 溶 液 , 加 入 玻 璃珠3~5粒,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然后趁沸 继续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褪去, 出现粉红色(或浅黄色)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总 体积。同法平行操作2~3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2.3 样液测定 2.3.1 样品溶液预测:吸取5.0mL斐林氏甲液及 5.0mL乙液(先加乙液再加甲液),置于三角瓶中, 加蒸馏水25mL,加入玻璃珠3~5粒,控制在2min 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 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 颜色变浅时,以每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 色褪去,出现粉红色(或浅黄色)为终点。
总糖的测定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1. 实验原理
斐林试剂法是利用斐林试剂的甲、乙液混合后, 甲液的硫酸铜与乙液的氢氧化钠作用生成天蓝色的氢 氧化铜沉淀,该沉淀在碱性溶液中与乙液的酒石酸钾 钠反应生成复杂的化合物(酒石酸钾钠铜)。酒石酸 钾钠铜是一种氧化剂,糖类的水解物都含有具还原性 的醛基或是酮基,在碱性条件下煮沸能使斐林试剂中 的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的氧化亚铜。根据斐林试剂 完全还原所需的糖量,计算出样品的总糖含量。
食品检验中总糖量测定
![食品检验中总糖量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a2e73cb680203d8cf2f2409.png)
总糖量测定1.检验项目糕点中总糖量的测定2.检验目的: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或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一亦大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之一,食品中的糖除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双糖外,所采用的糖一般都是优质蔗糖,属非还原糖,在生产过程中蔗糖被水解后部分生成还原糖。
因此,在食品的生产,常规分析及成品质量中,通常都有“总糖”这一指标,即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分与蔗糖分的总量。
还原糖与蔗糖分总量俗称总糖量,蔗糖经水解生成等量葡萄糖的混合物,俗称转化糖。
3.检验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酸水解转化为还原糖。
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还原糖将二甲酮还原为氧化亚铜。
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当达到终点时,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把蓝色的氧化型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次甲基蓝,根据样品液的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
4.检验依据乳及乳制品P252-255 GB/5009.8-20035.检验条件室温下进行。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并定容至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NaOH,溶于水,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3.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入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亚铁氰化钾(10.6%):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盐酸(1:1)。
6.甲基红乙醇溶液(1g/L)。
7.NaOH(200g/L)。
8.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
9.盐酸。
10.经98℃-100℃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1ml相当于1mg葡萄糖。
11.仪器:锥型瓶150ml 3只容量瓶250ml 1只容量瓶100ml 1只胖度吸管5ml 2支刻度吸管5ml 4支电炉500w 1台水浴锅1台6.操作步骤1.样品的处理:称取2.5-5.0g以粉粹的样品,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摇匀后慢慢加入5ml 乙酸锌溶液及5ml亚铁氰化钾(10.6%),加水至刻度,混匀,静止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滤液备用。
可乐中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可乐中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339af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4.png)
可乐中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可乐中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可乐中总糖的测定实验实验目的:检测某种饮料(如可乐)中的糖含量,了解人体吸收总糖的情况。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本校教学条件,设计了下面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及用具仪器:某种饮料若干、天平、秒表等。
药品:碳酸钠(化学纯)、葡萄糖粉、 NaHCO3溶液、浓 H2SO4。
试剂:盐酸、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在预定时间内把已经分装好的某种饮料按规定数量放入烧杯中(此处所选用的容器均符合国家标准);2.测定可乐的含糖率:首先是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 pH 值至8.5,加热煮沸约10分钟,以使糖充分溶于水,然后待温度降低后,从滤纸上滤出可乐的溶液;3.按照要求进行溶液的滴定;4.同时对该饮料配制成500ml溶液,将其均匀地注入500ml带玻璃塞的试管中,振荡并摇动。
分别在不同时刻采集两个试管的气泡,计算在三次试验中每小格溶液里有多少气泡,并记录在表中(列于表格之中);5.重复实验二次,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6.在每个测定的小格里倒入半滴酚酞指示剂;7.在第二次实验时发现溶液呈碱性,所以还应补充一些酚酞;8.另外做空白实验。
9.综合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1.可乐中的总糖含量如何计算?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原理及步骤实验方法首先是对所取样品进行分析得到可乐的含糖率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配制成饮料并按要求进行检测,以此来确定可乐中总糖的含量;反之亦然;测定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和1 ml 石蕊溶液。
将可乐100ml用蒸馏水稀释到200ml,混匀。
然后在1分钟内各自滴入0.5 ml 酚酞指示剂。
将可乐100毫升置于另一支试管中。
用蒸馏水稀释到150ml。
在30s 内,分别向两只试管滴入5ml酚酞指示剂。
随着石蕊溶液颜色的变化,观察试管中的液体的 PH 值,直至蓝色消失为止。
记录液体的 PH 值。
由 PH 值公式可知,当 PH=7时,可乐呈弱碱性。
食品检测糕点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食品检测糕点中总糖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eece5f4ff00bed5b8f31d20.png)
糕点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黄华英 胡静 罗珊
杨紫兰 黄晓庆 车欣欣
编辑ppt
1
总糖
Logo
❖ 一、总糖的概念: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食品 中存在的具有还原性的或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 为还原性单糖的碳水化合物总量。
❖ 二、总糖的测定方法:总糖的测定通常是以还 原糖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滴 定法,也可用蒽酮比色法等
二、实验原理
菲林溶液甲、乙混合时,生成酒石硫酸钾钠铜 被还原性的单糖还原,生成红色的Cu2O↓。 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性单糖将蓝色
的次甲基蓝染色体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显出Cu2O↓
三、试剂与仪器
1.1菲林甲液:称取69.3gCu2SO4,加蒸馏水溶解,配成1000mL。 1.2菲林乙夜:称取346g酒石酸钾钠和100gNaOH,加蒸馏水溶解,配成1000mL。
1.3。1%次甲基蓝指示剂:1g甲基蓝加100mL乙醇。
1.4。20%Na2OH溶液 1.5。6mol/LHCL 1.6.三角瓶:150mL,250mL 1.7.容量瓶:250mL
1.8.烧杯:100mL 1.9.离心机:0~4000r/min 2.0 天平 电炉
3
编辑ppt
四、实验步骤
(一)预滴定
用标定菲林溶液甲、乙液的方法, 测定样品中总糖。
7
Logo
编辑ppt
四、实验步骤
Logo
3.结果计算
X=mv/ A250 X—总糖含量%,; A—5mL菲林溶液甲、乙液相于当葡萄糖的质量g, ; m—样品质量 v —滴定时消耗样品溶液,的 mL。 平行测定两个结果间差的数不得大于 0.4%。
X=1.86% 5
❖ 三、总糖的应用及意义:总糖是许多食品(如麦 乳精、果蔬罐头、巧克力、糕点、软饮料等) 的重要指标,是食品生产中常规的检验项目, 总糖含量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及成本。所以, 在食品分析中总糖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ec9574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b.png)
总糖测定注意事项总糖测定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分析方法,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总糖含量。
在进行总糖测定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的制备:首先要选择代表性好的样品,将样品进行充分搅拌均匀,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一些含有固体成分的样品,需要进行筛网处理,将固体颗粒去除。
2.样品的提取:总糖测定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是热水提取法。
将样品与适量的热水混合,加热搅拌,使样品中的糖溶解到水中。
注意控制提取温度和时间,避免糖的降解或物质的损失。
3.糖的稳定性:在进行总糖测定前,需要考虑糖的稳定性。
某些糖类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或反应,影响测定结果。
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应保持提取液的中性,或适当调整p H 值,以保证糖的稳定性。
4.干扰物的去除:食品中可能含有一些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可能会对总糖测定结果产生干扰。
在提取后,可以通过蛋白质沉淀、脂肪溶解等方法去除这些干扰物质,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总糖测定中常用的试剂是硫酸和蒽酮。
硫酸用于加热水解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蒽酮用于与葡萄糖等糖类发生酮反应。
在使用试剂前,要保证试剂的纯度和质量,并对试剂进行必要的校准和验证。
6.光度计的校准:总糖测定中通常使用紫外可见光度计进行测定,要先进行光度计的校准。
在进行校准时,应选择合适的波长,并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7.反应时间的控制:在进行总糖测定时,应控制反应时间。
过短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糖的分解不完全,影响测定结果;而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降解反应的发生,同样会影响测定结果。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样品和试剂的特性,确定适当的反应时间。
8.结果的计算:在得到光度计测定结果后,需要进行计算得到总糖含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使用标准曲线法,通过测定一系列糖的标准溶液,建立一个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糖的含量。
总糖测定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食品分析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总糖、还原糖的测定
![食品中总糖、还原糖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3a0108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a.png)
食品中转化糖(总糖)、还原糖的测定1安全性评估谨防试剂灼伤:加入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20%氢氧化钠和2%盐酸试剂时,需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谨防玻璃割伤:使用前检查玻璃仪器外观完好无损,使用时注意轻拿轻放,清洗时,需佩戴防割手套。
谨防高温烫伤:滴定时,调节滴定管滴定速度的手需佩戴涂脂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且不裸露手腕皮肤,双手不碰及电陶炉表面。
2 目的规范食品中转化糖(总糖)、还原糖的检测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范围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转化糖(总糖)、还原糖的测定。
4 依据参照GB 5009.7 -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 5009.8 -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5 检测原理还原糖(直接滴定法):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亚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标定),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
转化糖(总糖)(酸水解-莱茵-埃农氏法):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盐酸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按还原糖测定,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转化糖(总糖)含量。
注:①为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使之与Cu2O生成可溶性的无色络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其反应如下:Cu2O↓+K4Fe(CN)6+H2O=K2Cu2Fe(CN)6+2KOH②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否则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长期在碱性条件下会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试剂有效浓度降低。
6 试剂和仪器:实验室三级用水6.1 试剂2 %盐酸溶液,20 %氢氧化钠溶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以下简称A 液)(硫酸铜+亚甲基蓝)+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以下简称B液)(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溶液(219 g/L),亚铁氰化钾溶液(106 g/L),葡萄糖标准溶液。
总糖的测定
![总糖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469a364b9d528ea80c77907.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总糖的测定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一. 总糖的测定食品中的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
还原糖类之所以具有还原性是由于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CHO)或酮基(=C=O)。
测定总糖的经典化学方法都是以其能被各种试剂氧化为基础的。
这些方法中,以各种根据斐林氏溶液的氧化作用的改进法的应用范围最广。
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铁氰化钾法,蒽铜比色法,斐林氏容量法。
斐林氏容量法由于反应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所以不如铁氰化钾法准确,但其操作简单迅速,试剂稳定,故被广泛采用。
蒽铜比色法要求比色时糖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但要求检测液澄清,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测定要求不包括淀粉和糊精,这就要在测定前将淀粉,糊精去掉,这样就使操作复杂化,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一)铁氰化钾法1.原理样品中原有的和水解后产生的转化糖都具有还原性质,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铁氰化钾还原,根据铁氰化钾的浓度和检验滴定量可计算出含糖量。
其反应为下:C6H12O6+6K3[Fe(CN)6] + 6KOH →(CHOH)4·(COOH)2 + 6K4[Fe(CN)6]+ 4H2O滴定终了时,稍过量的转化糖即将指示剂次甲基兰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
2.试剂1)1%的次甲基兰指示剂2)盐酸(水解作用)3)10%和30%的NaOH溶液4)1%铁氰化钾(贮存特色瓶,临用前标定)3.标定步骤称蔗糖1.0000g→定容500ml→取此液50ml→于100ml容量瓶→加hcl5ml→摇匀→65-70℃水裕15分钟→取出冷却→用30%NaOH中和→加水于刻度→倒入滴定管中→取10ml1%铁氰化钾于锥形瓶中→加10%NaOH2.5ml加12.5ml的水加玻璃珠颗粒→加热至沸→保持一分钟→加次甲基兰1滴→立即以糖液滴足至蓝色退去为止,记录用量。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00bc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8.png)
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总糖是指样品中所有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总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化学分析手段准确测定样品中的总糖含量,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估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二、实验原理总糖的测定通常采用直接滴定法。
在加热条件下,用稀硫酸将样品中的多糖水解为单糖,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斐林试剂进行滴定。
斐林试剂由甲液(硫酸铜溶液)和乙液(氢氧化钠与酒石酸钾钠溶液)组成,甲液中的硫酸铜与乙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在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铜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反应,将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离子,自身被氧化。
次甲基蓝的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当溶液中的还原糖全部被氧化后,稍过量的一滴还原糖将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10000g 经过 98-100℃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定容至 1000mL,浓度为 1mg/mL。
6mol/L 盐酸溶液。
10%氢氧化钠溶液。
斐林试剂甲液:称取 15g 硫酸铜(CuSO₄·5H₂O)及 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 1000mL。
斐林试剂乙液:称取 50g 酒石酸钾钠与 7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 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20%氢氧化钠溶液。
01%标准葡萄糖溶液:准确称取 100mg 无水葡萄糖,用少量水溶解后,定容至 100mL。
样品溶液:_____(注明样品来源和处理方法)2、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精度 00001g。
可调式电炉。
酸式滴定管:50mL。
容量瓶:100mL、250mL、500mL。
移液管:1mL、2mL、5mL、10mL、20mL。
锥形瓶:250mL。
玻璃棒。
漏斗。
滤纸。
总糖的测定
![总糖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fb9aa5a4b73f242326c5f33.png)
一. 总糖的测定食品中的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
还原糖类之所以具有还原性是由于分子中含有游离的醛基(-CHO)或酮基(=C=O)。
测定总糖的经典化学方法都是以其能被各种试剂氧化为基础的。
这些方法中,以各种根据斐林氏溶液的氧化作用的改进法的应用范围最广。
在这里我们主要给大家介绍铁氰化钾法,蒽铜比色法,斐林氏容量法。
斐林氏容量法由于反应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所以不如铁氰化钾法准确,但其操作简单迅速,试剂稳定,故被广泛采用。
蒽铜比色法要求比色时糖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但要求检测液澄清,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测定要求不包括淀粉和糊精,这就要在测定前将淀粉,糊精去掉,这样就使操作复杂化,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一)铁氰化钾法1.原理样品中原有的和水解后产生的转化糖都具有还原性质,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铁氰化钾还原,根据铁氰化钾的浓度和检验滴定量可计算出含糖量。
其反应为下:C6H12O6+6K3[Fe(CN)6] + 6KOH →(CHOH)4·(COOH)2 + 6K4[Fe(CN)6]+ 4H2O滴定终了时,稍过量的转化糖即将指示剂次甲基兰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
2.试剂1)1%的次甲基兰指示剂2)盐酸(水解作用)3)10%和30%的NaOH溶液4)1%铁氰化钾(贮存特色瓶,临用前标定)3.标定步骤称蔗糖1.0000g→定容500ml→取此液50ml→于100ml容量瓶→加hcl5ml→摇匀→65-7 0℃水裕15分钟→取出冷却→用30%NaOH中和→加水于刻度→倒入滴定管中→取10ml1%铁氰化钾于锥形瓶中→加10%NaOH2.5ml加12.5ml的水加玻璃珠颗粒→加热至沸→保持一分钟→加次甲基兰1滴→立即以糖液滴足至蓝色退去为止,记录用量。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9935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d.png)
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测定食品中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了解食品中糖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和部分醛酮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总糖是指所有糖类的总和,包括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测定还原糖的方法主要是费林试剂法,利用还原糖与费林试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测定还原糖的含量;而测定总糖的方法主要是硫酸-酚试剂法,利用总糖与硫酸-酚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测定总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适量食品样品,经过粉碎、过筛等处理,制备成均匀的样品。
2. 还原糖测定,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费林试剂,经过恒温水浴反应,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还原糖的含量。
3. 总糖测定,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加入硫酸-酚试剂,经过恒温水浴反应,测定吸光度,并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总糖的含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样品A的还原糖含量为10g/100g,总糖含量为15g/100g;样品B的还原糖含量为8g/100g,总糖含量为12g/100g。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食品样品中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了解了食品中糖类成分的含量和比例。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A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均高于样品B,说明样品A中糖类成分更为丰富。
这对于食品质量的评价和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费林试剂法和硫酸-酚试剂法测定了食品样品中的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测定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方法,也增加了对食品中糖类成分的认识,为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选择和饮食健康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为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食品检测——糕点中总糖含量的测定(“总糖”相关文档)共9张
![食品检测——糕点中总糖含量的测定(“总糖”相关文档)共9张](https://img.taocdn.com/s3/m/aad42d1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e.png)
离心机:0~4000r/min 2. 菲林溶液甲、乙混合时,生成酒石硫酸钾钠铜 500g,放入100mL烧杯中,用50mL蒸馏水浸泡30min(浸泡时多次搅拌)。 置离心机上以3000r/min,上层清夜经快速滤纸入250mL三角烧瓶,用30mL蒸馏水分2~3次冲洗原烧杯,再转入离心管搅拌清洗再以 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经滤纸滤入250mL三角烧瓶。 浸泡后的试样溶液也可直接用快速滤纸过滤。 菲林溶液甲、乙混合时,生成酒石硫酸钾钠铜 在滤液中加6mol/L盐酸10mL,置70℃水浴中水解10min。 浸泡后的试样溶液也可直接用快速滤纸过滤。 500g,放入100mL烧杯中,用50mL蒸馏水浸泡30min(浸泡时多次搅拌)。
浸泡后的试样溶液也可直接用快速滤纸过滤。 菲林溶液甲、乙混合时,生成酒石硫酸钾钠铜 2SO4,加蒸馏水溶解,配成1000mL。 20%Na2OH溶液 1. 菲林溶液甲、乙混合时,生成酒石硫酸钾钠铜 菲林溶液甲、乙混合时,生成酒石硫酸钾钠铜 浸泡后的试样溶液也可直接用快速滤纸过滤。 1%次甲基蓝指示剂:1g甲基蓝加100mL乙醇。 准确称取样品1. 准确吸取菲林溶液甲液、乙液各2. 2菲林乙夜:称取346g酒石酸钾钠和100gNaOH,加蒸馏水溶解,配成1000mL。 500g,放入100mL烧杯中,用50mL蒸馏水浸泡30min(浸泡时多次搅拌)。 离心机:0~4000r/min 2. 被还原性的单糖还原,生成红色的Cu2O↓。 的次甲基蓝染色体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显出Cu2O↓来自 四、实验步骤3.结果计算
X=mv/ A250 X—总糖含量%,; A—5mL菲林溶液甲、乙液相于当葡萄糖的质量g; , m—样品质量 v —滴定时消耗样品溶液,的 mL。 平行测定两个结果间差的数不得大0于.4%。
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4a011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5.png)
总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一、糕点、糖果中还原糖的测定1、直接滴定法1)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直接滴定经标定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还原糖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在终点稍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依据试样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的含量。
直接滴定法已经过多次改进,只要严格遵守试验条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和重现性是能够满意定量分析的要求。
2)试剂①费林氏剂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O〔(1000mv〕=m二、糕点、糖果中总糖的测定测定总糖通常以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为基础,将食品中的非还原性双糖,经酸水解成还原性单糖,再按还原糖的测定法测定,测出以转化糖计的总糖量。
若需要单纯测定食品中的蔗糖量,可分别测定样品水解前的还原糖量及水解后的还原糖量,两者之差再乘以校正系数0.95即为蔗糖量,即1g转化糖量相当于0.95g蔗糖量。
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也常用相对密度法、折光法等简易的物理方法测定总糖量。
1、原理样品除去蛋白质后,加入稀HCl,在加热条件下使蔗糖水解转化为还原糖,再以直接滴定法或高锰酸钾法测定。
2、仪器1)恒温水浴箱2)其他仪器同还原糖的测定3、试剂1)6mol/LHCl溶液2)甲基红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红溶于100ml60%(体积分数)乙醇中3)200g/LNaOH溶液4)转化糖标准溶液:精确称取1.0526g纯蔗糖用100ml水溶解,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5mlHCl(1:1),在68~70℃水浴中加热15min。
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1000ml。
此溶液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1.0mg转化糖。
5)其他试剂同还原糖的测定4、测定方法1)样品处理:按还原糖测定法中的方法进行。
2)样品中总糖量的测定:吸取50ml样品处理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6mol/LHCl溶液5ml,在68~70℃水浴中加热15min,冷却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200g/LNaOH溶液中和至中性,加水至刻度线,混匀,按还原糖测定法中直接滴定法或高锰酸钾法进行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1.实验目的
掌握蒽酮比色法测糖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
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浓硫酸作用而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糖醛后,与蒽酮(C14H10O)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
该物质在620 nm处有最大吸收,在150 µg/ml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 µg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3.仪器及材料
3。
1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752型)、可调试移液器或移液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电炉子、25mL具塞比色管
3.2试剂
标准葡萄糖储备液(1。
0mg/ml):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的葡萄糖1.0000g,配制成1000ml溶液,即得每ml含糖为1000μg的标准溶液.
标准葡萄糖工作液(0。
1mg/ml):100mg葡萄糖溶解到蒸馏水中,定容到1000ml备用。
72%硫酸: 72mL 98% H2SO4加到28mL纯净水中,并不断搅拌.
0。
1%蒽酮显色液: 0。
1g蒽酮和1。
0g硫脲,置于烧杯中,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100 ml 72%H2SO4 ,棕色瓶中低温存放两天,最好现配现用。
3。
3材料
市售玉米粉
4.实验步骤
4.1样品处理
精确称取玉米粉0。
200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温水充分溶解并定容至1000毫升,摇匀过滤备用. 4.2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7支干燥洁净的试管,按表1顺序加入试剂,进行测定。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各标准溶液浓度(mg/ml )为横坐标作图得标准曲线。
表1 蒽酮比色法定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品检测
待测葡萄糖溶
0123456
液
标准葡萄糖溶液
00。
20。
40。
60.8 1.0 1.2样品滤液1.0
/mL
蒸馏水/mL补满定容2mL
蒽酮试剂1010101010101010
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各管加完后一起浸于沸水浴中,管口加盖玻璃球,以防蒸发.自水浴重新煮沸起,
准确煮沸l0min 取出,用流水冷却,室温放置10min ,在 620 nm 波长下比色。
以标准葡萄糖含量(ug) 作横坐标,以吸光值作纵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4。
3样品测定
吸取1。
0 ml 已稀释的提取液于试管中,加入10.0 ml 蒽酮试剂,平行三份;空白管以等量蒸馏水取代提取液。
以下操作同标准曲线制作。
根据A620平均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葡萄糖的含量(µg )。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
1数据记录
分光
度标准葡萄糖工作液/mL
5。
2数据计算
计算公式为:
100m c
⨯=
X
式中:
X-——样品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mg/100g )
c-—-从标准曲线查得测定样品的糖含量,mg ; m--—测定时相当于样品的量,g ;
根据数据记录(表2)计算:
()()
mg 0340.01.03066
.00202.0084.0c =⨯+=
)0.17(mg/1g 100200
.00340.0100m c =⨯=⨯=
X 根据计算可知样品的总糖含量为:17mg/100g 。
6.讨论与心得
6.1思考题
6.1。
1影响检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样品的前处理,如称取玉米粉质量误差、溶解不够充分等;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如反应条件的控制、标准葡萄糖贮备液与标准葡萄糖工作液的配制引起的误差等;最后就是标准曲线的制备带来的误差。
6。
1.2水可以提取哪些糖?
答:主要是水溶性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方法分析】蒽酮比色法的特点是几乎可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测定戊糖与已糖,且可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否则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6.2注意事项
(1)一定要注意温度要控制在100℃
(2)从100℃开始准确计时10min ,然后迅速冷却,于室温中平衡10min 。
(3)蒽酮要注意避光保存。
配置好的蒽酮试剂也应注意避光,当天配制好的当天使用。
4.试管要保证干燥清洁,无残留水滴。
6。
3心得体会
这是第四次进行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
实验内容是食品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其中我主要学会了用蒽酮比色法测量总糖含量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了相关实验测定条件的选择,这在以后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试验中是很有用的.在实验过程中我组成员各有分工,尤其注意了精确称重、按照规范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一系列基本操作。
同时我们也顺利完成所有实验项目。
这门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这是提高我们实验技术,掌握基本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我们会更加认真完成课程。
同时感谢老师和助教的讲解,使得我对实验的各项要求目的都有明确的掌握。
同时还要感谢同组组员的合作配合,使得我们在短时间内就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实验要求.我相信我们的配合会更加娴熟,相信实验课会越来越顺利。
由于水平有限,实验报告中定有纰漏错误之处,请老师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