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治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作者:王富军

一、概述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下肢动脉病变(LEAD)。是由于糖尿病所致各种代谢紊乱、内皮功能损害、氧化应激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虽然不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而且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病变更广泛、预后更差。

由于LEAD与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动脉疾病在病理机制上有共性,如内皮功能的损害、氧化应激等,因此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故LEAD对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提示价值。LEAD对机体的危害除了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瘍和截肢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病死率更高。同时有研究显示,与相关疾病的5年死亡率对比,严重PAD患者死亡率高达44%,严重PAD患者5年死亡率高于乳腺癌与直肠结肠癌。LEAD患者中只有10%~20%有间歇性跛行的表现,大多数无症状,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对LEAD的知晓率只有16.6%~33.9%,远低于冠心病和卒中。由于对LEAD的认识不足,导致治疗不充分,治疗力度显著低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并直接影响其预防性治疗。因此对于LEAD,目前存在着低诊断、低治疗和低知晓率以及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LEAD处于一个灰区。被称为“心脏之外的心脏病” 。常常没有明显症状而突然出现足部坏疽。

二、流行病学

全球每3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截肢。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脚是人身体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日常行动时刻都离不开一双健康的脚。保持健康的双脚所需具备的条件:良好的血液循环,良好的感觉,良好的功能和形态。

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

1、我国多中心资料为5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19.47%。

2、单中心研究60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35.36%。

3、北京地区多中心研究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达90.8%,其中重度以上者占43.3%。

4、糖尿病患者的双下肢病变多呈对称发展。不同的调查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调查对象不同引起,总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是很高的。

三、病理生理特点

糖尿病下肢缺血影像学的特点:胫前动脉病变率64.5%,胫后动脉病变率59.9%,腓动脉病变率31.6%常为多支病变。动脉中膜钙化突出,以踝部动脉为多发。与非糖尿病患

者的血管硬化相比:1、更为常见。2、发病年龄更小。3、没有性别的差异。4、多个节段发生病变。5、病变发生在更远端。

四、临床表现

1 糖尿病下肢血运障碍

长期糖尿病可以影响下肢和足部的血流供应。通常早期的表现有:-小腿抽筋、-足部苍白、-足趾冰凉、皮肤温度低,-严重者可因疼痛而出现跛足行走,下肢供血不足还将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描述如下:

可有小腿、足部发凉、软弱、困倦、行路不能持久,行路感乏力加重,休息2~3 min后即消失,以后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腓肠肌、足部酸痛,痉挛性疼痛。如继续行走,疾病更为加重,而被迫停步,或稍稍休息后,疼痛能缓解。随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肢体疼痛等在安静休息时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严重时,出现夜间和白昼持续疼痛与感觉异常。下肢患肢皮肤温度可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坏死。

五、诊断

如何及时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早期发现各种临床表现:脚发凉、怕冷,皮肤苍白或青紫、水肿等症状。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出现伤口时,经久难愈。

相关的临床检查:足部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多普勒血管检查如ABI<0.9即可诊断。皮肤温度减低。经皮氧分压。 CTA。DSA。

六、治疗

(一)基础治疗

1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其他代谢紊乱。

2 抗血小板药物。

3 扩血管药物。

4 营养支持治疗。

5 运动治疗。

6 戒烟及其他。

(二)下肢血供的重建

1、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包括股浅动脉以上病变的介入和膝下小动脉的介入,以及其他措施:如血管内超声消融术,血管内斑块旋切等。

2、下肢自体干细胞移植(骨髓血、外周血、脐血和胚胎干细胞)

3、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包括常规的主-髂动脉-股-腘动脉旁路移植,下肢远端小动脉旁路移植。

4、其他措施:下肢静脉动脉化、动脉内膜剥脱、动脉内膜下成形、大网膜下肢移植、近段的动脉旁路移植+小腿大隐静脉动脉化等。

干细胞移植与血管新生

抽取骨髓分离出干细胞,或通过动员使外周血干细胞增多,应用细胞分离仪分离出干细胞,在将分离出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注射)到糖尿病足患者的缺血肢体。自体干细胞移植能供给血管新生因子、造血管干细胞和细胞因子,以促进新生血管、侧枝循环的形成,以达到改善下肢供血,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的目的。

介入治疗

顺行或逆行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鞘,分段行患肢远端血管造影。观察靶血管:髂动脉(逆行穿刺者)、股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腓干、胫后动脉、腓动脉及足背动脉等病变范围、程度、数量、造影剂流速等。

导丝超选进入病变血管并跨越病变,选用相应的球囊,自下而上逐行扩张病变血管。腘动脉及以下病变,一般仅行球囊扩张,股浅动脉及以上病变,病变较严重经球囊扩张后回缩明显者支架植入,植入后支架扩张不良者再用球囊扩张至最佳状态。

观察指标①手术是否成功:至少开通一支闭塞血管或术后狭窄<30%,有直达足部的血流为手术成功。②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肢体疼痛、冷感、行走间距、溃疡愈合情况及踝肱压指数(ABI)测定。③并发症情况:包括穿刺部位血肿、血管破裂、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和脑血管意外等其他并发症。

适应症:1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严重供血不足,缺血、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坏死。保守治疗无好转。2 下肢血管造影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等中等动脉有斑块形成、狭窄甚至闭塞。3 下肢远端血管流出道尚可。4 不适于外科手术或搭桥者。

禁忌症:1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2 心功能不全,严重贫血,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良。3 局部有破损、感染者。4 恶性肿瘤。5 年龄75岁以上者。

术后处理:1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可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疗效判断 1 症状:疼痛缓解,下肢麻木、发凉症状缓解改善。2 四肢多普勒血流图下肢供血改善,ABI指数改善。经皮氧分压测定。3 下肢血管造影血管再通,侧枝循环形成,血流改善。Faglia等对993例CLI并伴有糖尿病患者进行膝下动脉PTA,结果:5年通畅率88%,5年生存率——77%。结论:糖尿病CLI患者下肢的血运重建应首选PTA 。

介入治疗糖尿病肢体缺血病变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