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5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eae57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c.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遵循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卫生行业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医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第四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监督有力,宣传教育、培训交流,技术监测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
第六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推行现代化感染防控技术和设备,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第二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组织与职责第七条医院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并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第八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负责对重点病区、科室和手术室的感染监测和管理。
(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报告及疫情防控工作。
(五)协调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六)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七)与相关科室协作,开展感染病例研究和防控方法研究。
第九条各科室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根据自身岗位和职责,密切配合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如做好手卫生、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对感染患者坚持隔离措施等。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第十一条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预防为主、标本鉴别、细致检查、无偏无倚、无情无私。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坚决贯彻中央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定,加强院感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0ffb58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6.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卫生院、诊所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制度化、人性化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感染性疾病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供应室、消毒供应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监督、检查和评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和控制。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感染性疾病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三、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当遵循无菌原则,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并建立消毒灭菌记录制度。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对医院感染进行实时监控。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当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5篇)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e40e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9.png)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一:工作人员要求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
非本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____次。
2.地面每日湿拖____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4.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____mg/l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min。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6.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____%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
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
8.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
9.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病人管理1.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2.对特殊感染(____气性____破伤风)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
四医院感染监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1.儿科重症监护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监护区,一般患儿监护室区、沐浴区、医生办公室(更衣间)、配奶间等,严格分区管理。
2.布局要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标示明确。
3.工作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必须佩戴口罩、帽子、穿专用的洁净工作服、更鞋入室。
4.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因工作需要,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戴口罩、帽子、穿鞋套入室。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bb488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f.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标准、操作流程等,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3、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4、开展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
5、对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6、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开展耐药菌的监测,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的预警机制,制定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并监督落实。
7、对医院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资质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管理。
8、协调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9、定期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各科室反馈。
10、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11、及时向分管副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12、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98ab8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8.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医院感染的预防1. 健全管理机构(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控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2. 不断完善各级感染管理人员职责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3. 对压力蒸汽灭菌柜除进行化学检测(试纸)外,每周进行生物检测一次,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检修并复查灭菌效果。
4. 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进货、使用及用后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管理办法》和有关规章制度。
5. 使用中的消毒剂每日进行化学检测(试纸);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日化学监测(试纸),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6. 加强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血透室、新生儿室、SICU、EICU室、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内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区间空气及其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每月做检测。
7. 医院感控科对消毒药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及卫生用品的进货证件、储存、使用情况及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用后的处理,消毒效果和环境等进行监督、检查。
8. 优化应用抗菌药,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9. 医院感控科监测医院感染情况,并及时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10.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并做好自身防护。
(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1. 各科监督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2. 当医院发生疑似感染流行或暴发,感控科应立即报告主管副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于12小时内报告报告市卫生局和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以及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于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局和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临床科室必须协助调查,及时查找原因,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3.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四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2785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1.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基本措施一、消毒、灭菌原则1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4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审核证件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消毒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____%乙醇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4、____%~____%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min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消毒范围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____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____5㎝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15㎝四、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三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b6fb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对医院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非常重要。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1.依法合规:制度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医疗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卫生部门和专业组织的规定。
2.科学合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全员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院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4.持续改进:制度的实施应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1.宣传教育:通过定期举行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预防与控制方法,并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实施,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情况。
4.环境卫生:加强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5.手卫生:强调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定期开展手卫生培训和演练,提高手卫生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6.使用安全注射器具: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7.使用抗生素合理化: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杜绝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的行为,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8.医疗废物处理: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排放,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9.患者隔离: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
10.感染事件处理:及时处理和报告医院感染事件,做好后续追踪和处理工作,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5109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医疗机构引起的新发的或与之相关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十项核心制度。
下面是这十项核心制度的详细内容。
1.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和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该委员会包括医院管理层、医疗人员、护士等相关人员,并具备组织感染控制工作的能力。
2.医疗机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的严重程度等。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感染信息共享平台,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以便共同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教育。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关键时点进行手卫生,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患者个人防护器具制度:医院应制定患者个人防护器具使用规范,明确各类防护器具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提供给患者。
患者和陪护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器具,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5.感染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源控制措施,包括对感染源的隔离与管理。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检测。
6.感染性病例的诊断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制度,规定哪些病例应报告、如何报告,并建立病例报告的流程和机制。
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性病例,有助于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7.隔离与消毒制度:医院应制定隔离和消毒规范,对不同类型的感染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防护屏障、个人防护装备等;消毒措施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病房及设备的消毒等。
8.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的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指标、使用限制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14f8b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b.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发生的感染,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国医疗机构制定了十项基本制度,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1. 感控组织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感控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感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级感控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感控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感控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控监测与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同时,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3. 标准预防措施制度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消毒等。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
同时,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4. 感染风险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和控制。
医务人员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优先使用敏感抗生素,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6.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侵入性器械的管理,确保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监测符合规定。
医务人员在执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患者感染。
7. 感控培训教育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控知识、技能和法规等,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感控措施。
8.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制度,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院感预防与控制协调制度模板(五篇)
![院感预防与控制协调制度模板(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5239c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b.png)
院感预防与控制协调制度模板1、门诊发现传染病员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
2、在门诊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就地隔离,进行消毒,然后将病员送入传染病房。
3、传染病人离开后,门诊检查室内用品一律更换,并进行严格消毒或销毁(方法视病种而定)。
4、传染病流行期间,门诊医护人员保持高度警惕,对可疑者进行隔离并上报。
5、观察室、检验科、b超室以及其他辅查科室,应将门诊普通患者和传染病人在检查处理上加以区分,并作必要的消毒处理。
6、医院卫生间应定期严格消毒。
7、专门备有独立的传染病病房,以便收容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
8、传染病患者所住的病房,应按时严格消毒,用过的家具、器皿、被服、碗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使用。
一次性用具必须销毁,严禁回收再用。
9、传染病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10、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工作服,在传染病病房应穿隔离衣(视病种而定),戴工作帽、口罩和手套,接触患者后要洗手消毒。
院感预防与控制协调制度模板(二)1.政策成立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的协调机制。
1.目的协调全院各科室感染预防和控制项目,监督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的监测及效果,保障患者、员工、志愿者、探视者之间,识别并降低可获得和传播感染的风险。
3.职责3.1建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项目的协调机制3.1.1部门协调会秘书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担任。
3.1.2部门协调会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即医院感染委员会成员,在医疗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3.1.3建立协调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会议l-____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问题,遇有紧急问题时随时召开。
3.2部门协调会成员职责3.2.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政策及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收集数据的监测方法并监督实施。
3.2.2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项目的总体监控;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活动融入到医院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管理项目中;并结合到医院感染控制项目与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的监控机制中。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范文(三篇)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e19f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2.png)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范文一、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范文院感控制制度目的: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减少患者感染风险,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
一、感染预防技巧:1.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搓手液、戴手套等。
2.穿戴防护设备:医务人员在处理感染风险高的工作时,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例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3.床位管理:合理安排患者的床位,保持患者间的适当距离,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环境清洁:定期对医疗器械、仪器、病房和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与干净。
二、感染控制措施:1.感染监测: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2.感染预防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3.患者筛查:对高危患者进行感染筛查,及时识别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严格的消毒措施:确保医疗器械、仪器和病房的消毒措施符合标准,有效杀灭病原体。
5.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减少感染的传播,确保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6.感染风险评估:对医院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寻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监督和检查: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医务人员和各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措施的落实。
以上是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一些范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感染控制是医院日常运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才能有效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范文(二)以下是一个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范本:一、制度概述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本医院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本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本依据,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操作,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二、责任和权限1. 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 医务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cba888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e.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实行全面管理、全程控制、全员参与。
第四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协作、措施得力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第六条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当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监督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
第七条医院各科室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八条感染管理小组应当制定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消毒灭菌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条医院应当加强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使用。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皮肤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加强病房管理,实行分区管理,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防止感染的发生。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工作,提高手卫生的意识和操作规范。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暴发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感染暴发,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
四、培训与教育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将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更新。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4ded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6.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包括诊疗活动、医院建设、行政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本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本院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
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副院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计划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六条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七条各临床科室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积极参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九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诊断、治疗、护理、放射、检验、消毒供应等各个环节。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保证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质量。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医院感染。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
第四章培训与教育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版(三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033a9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a.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版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在医疗机构中,感染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必须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这些措施涵盖以下领域:1. 场所卫生与环境消毒医疗机构需维持高标准的卫生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对公共区域和患者住宿区进行重点维护。
同时,应设立并执行垃圾分类和安全处理程序,以消除潜在的感染风险。
2. 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护应针对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并提供必要的感染控制培训。
医护人员在执行职责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遵循正确的手卫生规范,如使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 患者感染管理医疗机构需建立全面的患者感染管理框架,包括筛查、监测和报告机制。
在患者入院时评估其感染风险,并对高风险患者采取特殊防护措施。
应加强患者教育,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
4. 强调手卫生医疗机构应强化对手卫生的教育,明确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频率。
医院内应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并提供适当的清洁和消毒产品。
医护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处理体液或污物前后等关键时刻执行手卫生程序。
5. 器械与设备消毒需建立严格的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规程,确保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率进行清洁和消毒。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器械和设备的消毒操作。
6. 控制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产生和传播,包括对患者进行筛查和监测,及时隔离感染源,以及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其成为感染风险。
7.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定期评估医院感染状况。
一旦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控制和处理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医疗机构应遵守相关规定,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落实感染防控措施,以维护医院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版(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员工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建立科学的感染防控体系,规范相关工作,提升感染防控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及执行情况范文(3篇)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及执行情况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1599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a.png)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及执行情况范文为降低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发生率,特制订本制度。
一、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皮肤病,减少皮肤损伤。
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防止继发感染。
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扁桃体炎、龋齿及手足癣感染。
3.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及被单。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压疮1、压疮高危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患者压疮的诱发因素。
2、护士在工作中做到六勤。
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进行严格交接班。
3、避免组织局部受压,压疮高危患者班班交接皮肤情况。
保护骨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4、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5、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翻身后用防护剂按摩受压部位。
6、促进局部血运。
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身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督促、协助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
对处于被动体位的患者,视全身情况开始进行独立的功能性上肢运动,能促进血管功能恢复,预防压疮的发生。
7、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同时应补给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不能进食的患者,应协助医师予以静脉补充。
8、做好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9、发现有皮肤压红等压疮先兆及时处理。
三、烧伤感染1.防止外源性感染⑴烧伤患者应安置在有消毒隔离条件的病房,对病情严重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⑵烧伤隔离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流通,必要时进行动态空气消毒。
1⑶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前,医护人员应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⑷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后,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手套,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更换手套,脱手套后消毒双手,视病人创面情况穿隔离衣。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例文(3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例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37edb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3.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例文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保健环境中,由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治疗成本和负担。
因此,建立和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的风险逐渐增加。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水平,我院制定了以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机构的良好运行。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1 医院感染监测医院将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重点科室和高风险人群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细菌耐药性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
1.2 医院感染报告医院将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要求所有感染病例必须及时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感染途径等。
2.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2.1 医院环境清洁医院将建立环境清洁管理制度,规定定期对医院内部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家具、设备等。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保证清洁工具的洁净。
2.2 医疗设备消毒医院将建立医疗设备消毒制度,对常用设备进行消毒,包括手术器械、检查仪器等。
消毒方法应符合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验。
3. 医院感染的手卫生管理3.1 医务人员手卫生医院将建立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手消毒剂等。
医务人员应接受手卫生培训,并定期接受手卫生知识的复习和考核。
3.2 患者手卫生医院将建立患者手卫生管理制度,要求患者和家属在进入医院前后进行手卫生。
医院将设置洗手设施,并提供相关宣传教育材料。
4. 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4.1 隔离管理医院将建立隔离管理制度,对患有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
隔离区域应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装备,医务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本(四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be27a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2.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公共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因感染致病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或并发症。
包括社区获得性感染、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医院感染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给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医务人员也容易成为感染源,增加了感染传播的风险。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提高医院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机构第四条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由医院建立专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主任,负责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五条感染预防与控制主任的职责包括:组织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感染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等。
第三章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第六条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应当覆盖全院各科室和病区。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的发病率、死亡率、致病菌的分布情况等。
第七条感染监测工作可以采用定期巡查和定向抽样的方式进行。
并且应当将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规范的感染控制操作程序,包括手卫生、患者隔离、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床单、被套的洗涤与消毒等。
第九条医院应当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感染预防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条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五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责任与义务第十一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由医院全体人员共同承担。
每个科室和病区的负责人应当负责本单位的感染防控工作。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预防与控制考核机制,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十三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感染扩散或传播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4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18b0b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4.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如下:1. 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科室、部门和人员。
3. 职责3.1 医务人员负责遵守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2 患者和家属负责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接受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4. 感染预防措施4.1 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规程,包括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
4.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3 定期消毒和清洁医院设施和器材,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4 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5. 感染控制措施5.1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5.2 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立即进行检测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3 对于医务人员,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控制措施,包括接种相应的疫苗和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6. 培训和宣传6.1 定期组织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6.2 加强医疗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预防意识。
7. 监督和评估7.1 建立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效果。
7.2 定期对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8. 处罚和奖励对于不遵守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的人员,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对于积极推进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
9. 审查和修订本制度定期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与时俱进,保证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以上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范文,具体制度的内容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2)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所有医院内部成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2. 责任与义务2.1 医院负责人- 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策略和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946b6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e.png)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为了保护病患和医务人员免受医院内感染的伤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1. 检查与筛查程序:医院应建立有效的疾病检查和筛查程序,包括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
2. 感染源控制措施:医院应采取措施来阻止或减少感染源的传播,如对病患进行隔离、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加强手卫生等。
3. 医务人员培训:医院应向医务人员提供关于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手卫生的方法、废弃物处理等。
4. 感染控制委员会:医院应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监测和管理医院内的感染状况,制定和更新感染预防与控制政策和程序。
5. 医务人员接种疫苗: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接种必要的疫苗,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6. 医疗废物管理:医院应建立正确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分類分级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感染。
7. 监测和报告感染情况: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从而采取措施遏制病情蔓延。
8. 清洁和消毒程序: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包括对病房、手术室、医疗设备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阻止病原体传播。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其他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____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
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
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根据需要决定置留导尿管及留置时间。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四)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
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十一)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十二)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十三)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二)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三)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做好导管的护理。
(七)做好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
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2.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3.外周静脉导管:每间隔72-96小时更换导管,并改变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无须常规更换导管,通常置管不超过30天为宜。
(八)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九)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十)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四、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应完善患者术前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其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尽量缩短等待手术时间。
(二)手术前尽可能治愈其他部位感染,并限制使用皮质类固醇。
(三)做好病人手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四)患有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愈前不得进入手术室。
(五)加强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管理,保持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七)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八)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采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九)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学管理,减少陪住,严格探视制度。
(十)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
五、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二)对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护理时避免推拉动作。
(三)增加病人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应及早控制;对反复发生皮肤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五)合理选用抗生素无菌手术或皮肤功能障碍的患者,不主张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如手术创面大,或发生皮肤感染的机会增加时,可酌情使用,以外用药为主,减少抗生素应用,防止耐药性发生。
六、消化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
餐具、鼻饲器具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物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严格洗手,护理病人前后,尤其是接触食物前、处理排泄物后必须认真洗手。
(三)医院食物从采购、保存、烹调、运送、分发各个环节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防止细菌污染。
定期对营养室工作人员、配餐员进行健康检查与食品卫生培训。
(四)发生胃肠道感染病人,根据其传染性确定是否隔离,必要时转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院治疗。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和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六)对可能导致传播和污染的各种途径均应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七)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八)保护易感人群。
婴幼儿、老年、长期卧床等病人免疫功能差,容易患胃肠道感染,应加强对这些病人的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病人免疫机能。
七、产褥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各种孕期并发症。
(二)作好对孕妇的健康教育:注意营养和维生素的摄入;临产前2个月内勿行盆浴,避免性交。
(三)严格无菌操作是控制产褥的关键:产房以及接生用具应该严格消毒灭菌;所有与产妇接触的人必须戴口罩;助产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不轻易作阴道检查,认真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仔细检查软产道和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残留,需在严格消毒后进行宫腔探查,剥离残留的胎盘。
(四)落实手卫生,为产妇做检查前后应严格洗手。
(五)产褥期应保持外阴清洁:每天会阴护理2次,应用消毒会阴垫,便盆及用具也应消毒。
(六)加强对感染产妇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探视人数,所有用具、被褥床垫均须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