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专题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毛概专题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PPT课件

毛概专题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PPT课件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PPT制作:朱国义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 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 理想生活的追求。
丰富内涵: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 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的历史渊源
1、“小康” ,最早源出《诗经》,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 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 模式 。
高等收入国家 高于9265美 元
注:2006年,中国人均GDP达1352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 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GDP 只有800多美元 超过3000美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 的小康,不全面 全面程度
• 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应该是道德高尚,勇于奉 献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 人格。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去完 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和要求,我 们想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1、塑造完善的人格: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为人要 谦逊、和善,要乐于助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富于 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2、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认真的对待科学,不怕艰苦、 勇于创新,形成为科学甘于寂寞、勇于探索的精神。
• 3、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建设,特别是社 团工作,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努力帮助提高其他同学的素 质。

• 4、关心国家和社会:我们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 呆子,要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发展。并利用假日 到农村或工厂去实习,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改革。
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 然较大,需要加强扶贫 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需 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
资源环境约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面临 瓶颈,需要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 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0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 迈上新台阶。
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依法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小康社会建设的国内经验
东部地区经验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就,其经验包括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 强环境保护等,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中西部地区经验
中西部地区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 索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扶贫开 发、促进民族团结等,这些经验同样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城市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总结词
城市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案例 展示了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方面取得
的显著成果。
城市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高 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 务质量和覆盖范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低水平的小康 不全面的小康 不平衡的小康
虽然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 水平较低。
小康生活各项指标未全面达到,如社会 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更加: 政治更加民主 生活更加富裕 制度更加完善 环境更加优美 社会更加和谐
排名
1 2 3 4 5
国家名 称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GDP总 量 (十亿 美元)
16197. 96
9038.6 6
5997.3 2
3373.3 3
2565.6 2
所在地 区
美洲 亚洲 亚洲 欧洲 欧洲
2013年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GDP最 新排名
排名
1 2 11 23 24 …… 86

出境旅游方面,中国公民2013年出境总人数98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其
中,赴台人数292万人次,同比增长11%。
3、手机网民规模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 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罢,都只讲到社会秩序,而没有涉及经济生活,只能算作小康的经济 理想 。
小康: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到达丰衣足食。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 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 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被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 小平同志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1979年会见 日本首相时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 元,低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标准的“中国式现代 化”称为“小康之家”。1984年他又把“中 国式现代化”称为“小康社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29张)PPT课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共29张)PPT课件

CHENLI
23
第 24 页
CHENLI
24
第 25 页
CHENLI
25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 26 页
CHENLI
26
第 27 页
有快有慢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HENLI
27
第 28 页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要求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在建设时间上具有 长期性。 这就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急需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 代化,为全国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 直追,加快发展。
CHENLI
30
B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区别有( )
第 31 页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宽裕
②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追求的
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
乡、各阶层的差距
CHENLI
28
我们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第荣29富页 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一步显示出 巨大的优越性。 同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相比,水平更高、内容更广、惠及全体人民。
CHENLI
29
练习
第 30 页
C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
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国 际合作空间更加广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机遇 。
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 题仍然突出,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依然存在,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一定挑战。
小康社会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小康社会强调经济、社会、文 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旨在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 裕和幸福。
小康社会注重民生改善,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 增长,小康社会的建设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0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和经 验
各地实践和探索
东部沿海地区
依靠经济特区和开放政策,率 先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
和经验。
中部地区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缩 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西部地区
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 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大幅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逐 渐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新 兴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虽然经济整体发展迅速,但城乡差 距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发展相对滞 后。
小康社会的概念和内涵
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问题基本 解决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 进一步提高,物质精神生活得 到全面提升的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词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必要条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08年1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发生冰冻雪灾,各级党委政 府组织抗冰除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列举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民生问题?
①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成为老百姓的新三座大山. ② 就业,社会保障 社会治安,物价上涨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较突出. ③ 人口,资源环 境压力大. 2.说一说,民生问题存在的原因.
不利条件
怎样建设 学生做法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代表大会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 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要更加重视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07年8月30日,颁布《就业促进法》 关注民生 大事记 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在全国农村实行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民主更加健全 文化更加繁荣 科教更加进步
如何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哪一个时间段要完成的一个目标? 本世纪头20年。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怎样理解,它仅仅是一个物质意义上 的标准,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和宽裕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 人民为之奋斗的新目标.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目标,而是一个全面发展 的综合性的目标.它不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是 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中该如何做?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不忘时代赋予的使命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技能.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断实践和创新,了解国家和家乡的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历史渊源
“小康”最早见于《礼记·春秋小戴》。党和国家 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为2020年。
社会需求
对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政策要求
加深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 现代化进程,加强和改善民生。
社会理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 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目标课件
本课件旨在深入探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通过对小康概念、指标 体系、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的分析,揭示了小康社会意义、优势与挑战,帮 助您更好地了解构建小康社会的路径与方法。
小康社会的概念
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小康”是境界、是目标、是标志。
人民幸福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经济强国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社会和谐
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社会
小康社会的优势
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政治优势
经济优势
社会优势
• 强化国家治理现代化 • 提高“软实力”和民族自信心 • 加强对国际规则的制定
和改革
• 释放经济结构优势和人 力资源优势
• 促进消费市场的壮大和扩张
• 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新机 遇做大做强
• 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遏制社会矛盾和发展不
小康社会的意义
小康社会关系到13亿多中国人民的福祉和未来,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深远的历史意义
沉甸甸的历史负担和伟大 的历史使命。
2 现实意义
实现人均“两翻番”是中华 民族进一步走向富强的重 要标志。
3 战略意义

毛概ppt课件四个全面

毛概ppt课件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提出背景
国际形势的变化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 ,国家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需 要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挑战。
随着党执政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党的 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需要全面 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 和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全 面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
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 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部分法律法规存在缺陷或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部分执法机 关执法不严或存在腐败现象;部分公民法治意识淡薄。
对策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加强执法监督,提 高执法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建立 健全法治监督机制,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 得感和幸福感。
0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
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实现国家富强
通过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 ,实现国家在经济、科技、文
化等各方面的强大和繁荣。
实现人民幸福
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和幸福感,包括提高民 生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 方面。
四个全面的意义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破除 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 商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小康社会-PPT课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t

全面小康社会-PPT课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t

“小康社会”概念
• 在温饱的基础上, •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 达到丰衣足食
“小康社会”概念
• 它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 • 和精神生活的充实; • 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 与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小康”一词, 在《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 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 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在中国 历史上,“小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普通老 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 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 足。《诗经》中讲的小康就是这个意思。
一、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及其历史进程
小康社会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 义 现代化过程中从温饱发展到 富裕的一个历史 阶段。进入小 康社会发展阶段与邓小平确立 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著名的“三 步走”发展 战略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邓小平在1987年4月 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 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
2、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新中国成后,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为 尽快实现中国的富强,逐步提出了“四 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 构想。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耽误,“四 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未能按期实现。 事实上,即使没有“文化大革命”的耽误,
也不可能按期实现。这主要是由中国生 产力发展水平太低和世界现代化发展基
骤:
三步走战略
, 第一步,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
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 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第三步,用30年到50年时间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 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了现 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前两步,就是进入了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只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应该是道德高尚,勇于奉 献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 人格。当然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去完 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和要求,我 们想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1、塑造完善的人格: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为人要 谦逊、和善,要乐于助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富于 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 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 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缩小地区、城乡间及
距、城乡差距、工农 社会各阶层的差距,
发展程度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尚未达到
惠及十几亿人口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联系:
• 它们都是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们目前已 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党的十 六大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 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 首先,我们必须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们要想在以 后对所学专业有深入的研究或者想有所创新和突破,都必 须把专业学扎实、学精。要不仅仅限于课堂上老师讲的, 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和最新的进展,及时把握科技的动态。
• 其次,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有突破性的发明往往需 要各种知识的综合,越是交叉学科越容易出成果。社会的 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只懂得本专业知识, 对其他专业一点都不了解的人是不会有大的成果的。我们 要加强与其他专业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多涉猎其他专业的 知识。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PPT制作:朱国义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 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 理想生活的追求。
丰富内涵: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 显著增强社会发展阶段。
小康的历史渊源
1、“小康” ,最早源出《诗经》,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 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 模式 。
•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整个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实施西 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西 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保持国 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按照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不断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 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必然要求。
高等收入国家 高于9265美 元
注:2006年,中国人均GDP达1352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 模,但人均水平比较低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GDP 只有800多美元 超过3000美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 的小康,不全面 全面程度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1-2020年)
全面小康是一 个高标准的小 康
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 乡发展需要,如: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更加完 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 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 更好的发展。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 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 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 中力量,就是到2020年,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 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
5、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 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6、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社会标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三步走”战略
•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 三步走。
•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上指 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经济上: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 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 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 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 的生活。
• 2、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 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
总体小康的成就
从微观上看
•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 靓
平、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起 来

• 2、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认真的对待科学,不怕艰苦、 勇于创新,形成为科学甘于寂寞、勇于探索的精神。
• 3、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建设,特别是社 团工作,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努力帮助提高其他同学的素 质。

• 4、关心国家和社会:我们不能只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 呆子,要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发展。并利用假日 到农村或工厂去实习,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 上的报告中提出了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方 面新要求.
五个新要求
1、。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
• 1、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对于我们 这样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农民 的小康就没有整个中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 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千方百计地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因素。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 平的基本途径是以农业产业化来拉长农业产业链 条,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道路;以农业市场化来 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 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以农业现代化来创造 一个高产、优质、低耗,既合理利用资源又能有 效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体系。
• 5、积极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 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以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在新世纪的头20年, 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定不移 地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以形成比 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 体系,使人民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 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突出以下重点:
• 3、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到2000 年底,我国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 经解决,但仍有一部分特困人口的贫困问 题没有解决。同时应该看到,已基本解决 温饱问题的人口的生活标准还很低。我国 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扶贫开发,消除贫困, 缩小地区差距,将贯穿于本世纪头20年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过程。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
增 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 化
新三步走战略
• 1、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 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 材料三:全国人均GDP超过900美圆,而西部为560美圆 ;东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86元,西部仅为 1482元。
• 上述材料分别表明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有那些特点 ?
类别
人均GDP
低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 756—2995美


上中等收入国 2996—9265

美元












行 大
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住 住

从宏观上看
• 国家整体经济 实力大大增强。
成 功 举 办 奥 运 会
亚 运 会 的 举 办
世 博 会 的 举 办
与 众 多 国 家 建 交
材料分析
• 材料一:我国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圆,刚进入中等偏 下收入国家行列。
• 材料二:我国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只占全部消费额的约10% ;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如全国大气污 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 33%。
• 1、从实现的程度看,农村和农民是重点。
• 2、从地区发展来看,西部地区是重点。
• 3、从结构转换来看,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 重点。
• 4、从与科技、教育、文化的整体水平看,全面 提高人口的素质是重点。
• 5、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实现程度来看,可 持续发展是重点。
观赏视频:
• [胡锦涛讲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新要求.flv
2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 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文化上:全民族的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 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 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 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努力做好以上几点,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 当然光有了良好的品格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锋,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科学文化 知识。未来社会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接轨以后,要在国 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需要有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精 神的综合型人才。处于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 学习前沿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便利的 条件,努力学习,趁现在打好基础,争取使自己成为全面 发展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