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计算和控制企业的成本,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
2. 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
3. 熟悉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包括成本归集、分配、计算和分析。
4. 能够运用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
5.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基础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1. 成本会计基本概念- 成本的含义与分类- 成本会计的目标与作用-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2. 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边际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3. 成本核算流程- 成本归集- 成本分配- 成本计算- 成本分析4. 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案例,分析其成本会计的实践应用。
第二部分:模拟操作与实践1. 模拟企业成本核算- 选择一家企业作为模拟对象,进行成本核算的模拟操作。
- 包括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制造费用等核算。
2. 成本分析报告- 根据模拟核算结果,撰写成本分析报告。
- 分析成本构成、成本变动趋势、成本控制措施等。
3. 成本决策模拟- 通过模拟实际业务场景,让学生进行成本决策。
- 如产品定价、生产批量、存货管理等决策。
第三部分:软件应用与实际操作1. 成本会计软件操作- 熟悉成本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 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操作。
2. 实际操作训练- 在企业或模拟企业环境中,进行实际成本会计操作训练。
- 如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
四、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课时- 理论讲解:10课时- 案例分析:5课时- 模拟操作:10课时- 软件应用与实际操作:10课时2. 实践教学形式-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模拟操作法- 软件应用法- 实际操作法3. 实践教学考核- 平时成绩:30%- 模拟操作报告:30%- 成本分析报告:20%- 实际操作表现:20%五、实践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
成本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的微观经济管理课程。
它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明确成本会计的任务和环节,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对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地位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大纲实施要求(一)教学目标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内容,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理解、熟悉、掌握和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理解:能知道有关知识的基本概念、现实意义及其学习目的。
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熟悉: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有关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
这是较低层次的要求。
掌握: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在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命题原则1.本课程考试的命题,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标准。
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个章或节,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常常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理解占30%,掌握占50%,应用占20%。
3.合理安排试题难易度结构。
题目的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题目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
命题时要注意兼顾这两种不同的结构。
4.本课程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业务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三)考核内容本大纲在每章的“考核内容”中,对不同问题的学习要求,选用几种不同含义的词汇加以表述,以体现教学应达到的程度。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计算和分析企业的成本。
3. 学会运用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大纲第一部分:成本会计基础1. 成本会计的概述- 成本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成本会计的目的和功能2.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 成本的一致性原则- 成本的全面性原则- 成本的可比性原则3. 成本要素和成本分类- 成本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成本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 成本的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第二部分: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1. 成本计算方法- 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 间接成本的分配方法- 综合成本的计算方法2. 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量-利关系分析- 差异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1. 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预算控制方法- 标准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责任控制方法2. 成本管理的实践技巧- 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成本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成本管理的评价和改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综合评价。
其中,平时表现和课堂参与将占总评成绩的20%,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参考教材1. 《成本会计导论》李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2. 《成本会计与管理》王红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一周:成本会计的概述第二周: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三周:成本要素和成本分类第四周:成本计算方法第五周:成本分析方法第六周: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第七周:成本管理的实践技巧第八周:复习和总结八、教学评估本课程将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成本会计 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引言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并通过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手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成本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技巧;3. 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成本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1.1 成本会计的定义和作用1.2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程1.3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2. 成本分类和成本行为2.1 成本的分类和特点2.2 成本的行为模式和成本-产量关系2.3 成本的弹性和固定成本的特点3. 成本核算3.1 成本核算的目的和方法3.2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区分3.3 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的应用3.4 作业成本法的作业单元确定和计算方法4. 成本控制4.1 成本控制的概念和目标4.2 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4.3 标准成本控制和差异分析4.4 成本控制的实际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
2.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控制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考查学生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实际操作能力。
七、参考教材1. 《成本会计学》(第三版),李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成本会计导论》(第四版),张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 《成本管理与控制》(第五版),王刚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八、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成本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目标
二、课程概述
2.1 课程目标
2.2 教学方法
2.3 教学资源
三、课程内容
3.1 成本会计基础
3.1.1 成本会计的定义和目的
3.1.2 成本要素和分类
3.2 成本核算技术
3.2.1 成本对象的界定
3.2.2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 3.2.3 作业成本法与过程成本法
3.2.4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分 3.3 成本控制与统计分析
3.3.1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
3.3.2 成本控制方法
3.3.3 统计分析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四、实验设计
4.1 实验目的和背景
4.2 实验步骤和要求
4.2.1 设计实验方案
4.2.2 收集实验数据
4.2.3 进行实验计算和分析
4.3 实验报告要求
五、实验案例
5.1 案例一:成本核算技术的应用
5.2 案例二:成本控制与统计分析
六、实践应用
6.1 企业成本管理实践
6.2 成本会计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估
7.1 课堂测试
7.2 实验报告评分
7.3 学生表现评估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
9.1 成本会计实验数据表格
9.2 实验报告模板
十、教师信息及联系方式
注:本教学大纲作为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的指导文件,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实际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成本会计》是三年制高职高专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财务分析》等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为毕业后从事企业单位成本会计工作打基础。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制造业的成本计算,能够熟练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
本课程教学目标应当体现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有关理论阐释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上,考虑不同专业的需要。
二、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内容包括:(1)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成本、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内容,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等。
(2)成本会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总分类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编制和分析的方法等。
(3)成本会计的基本技能,包括单独或综合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等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制造业成本计算、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资料编制成本报表、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三、建议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课程实践24学时。
四、课程设计指南1.教学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包括案例讲授)为主,通过课程实验进一步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2.教学手段:本课程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高仿真资料和场景下的课程实践来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技能。
五、成绩考评设置成绩评价组成及各部分权重六、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成本会计》(第七版),鲁亮升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成本会计习题与实训》(第七版),鲁亮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它是企业财务会计在成本费用部分的延伸。
本课程主要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具体要求有:
(1)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分类、职能和工作组织。
(2)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3)掌握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5)掌握具体的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6)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应以各个产品成本计算的先后顺序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讲授产品成本核算。
(2)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授中注意与财务会计的衔接,可要求学生对财务会计的成本费用有关章节进行复习。
本课程的合计课时为100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
续表。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用常见方法进行成本计算、分析,以系统地掌握会计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方法提示基于本课程图表多,计算多,教学时主要采用CAI辅助教学,并引入Excel辅助计算。
三、使用专业及教学对象本课程主要适用会计学专业本专科学生四、总学时:70学时五、课程管理课程责任教研室:会计电算化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成本会计》张维宾立信会计出版社参考资料:《成本会计》林万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教学要点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成本的概念及分类,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是以后各章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一)成本概述(二)成本会计概述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成本概念的多元化与成本会计的对象难点: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概念区别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概述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本章概括介绍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如费用要素、成本项目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有助于理解以后各章的内容。
二、教学时数:5学时三、教学内容(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和原则(二)工业企业的费用分类(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账户设置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划分各费用界限的原则、费用要素、成本项目及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难点:划分各费用界限的原则第三章工业企业要素费用的核算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本章对构成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材料费用、动力费用、人工费用、折旧费用及其他费用的核算方法逐一进行了介绍。
二、教学时数:10学时三、教学内容(一)材料费用的核算(二)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三)工资费用的核算(四)折旧费用的核算(五)利息、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动力费用的归集方法难点:间接材料、人工等费用的分配方法第四章工业企业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和掌握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及科目的用途、结构和性质。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是一门关于企业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步骤;
3. 了解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4. 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和优化;
5.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成本会计概述
成本会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作用
成本会计的对象、原则和任务
2. 成本核算基础
成本核算的原则、要素和程序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 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成本核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4. 成本控制与管理
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和作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5. 成本报表与分析
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和解读
成本效益分析和优化方法
6.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本课程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本会计》主教材及《成本会计学习指导书》辅助教材。
第一章总论重点掌握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职能及任务。
一般掌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重点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般掌握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重点掌握原材料费用和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工资费用分配的核算;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折旧费用分配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一般掌握材料的分类;低值易耗品摊销的核算;工资总额的概念及具体内容;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工资的计算;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折旧的计算;利息费用、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核算。
第四章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重点掌握待摊费用的核算;预提费用的核算。
一般掌握待摊费用的概念及其摊销原则;预提费用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五章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重点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及相应的账务处理。
一般掌握辅助生产及辅助生产费用的概念;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特点;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核算。
第六章制造费用的核算重点掌握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一般掌握制造费用的概念、内容;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
第七章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重点掌握废品、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概念;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概念;废品损失的核算。
一般掌握停工损失的校算。
第八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重点掌握在产品的概念;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一般掌握在产品数量的核算;在产品清查的核算;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
第九章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重点掌握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一般掌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种类;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划分。
第十章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重点掌握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概念、特点、计算程序和方法。
一般掌握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35.适用专业:财务管理6.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一、课程简介成本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选课,成本会计学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过去发生或未来发生的成本,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离不开科学系统的成本会计。
本课程在重点论述成本核算的同时,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也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为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成本会计继《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开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了解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认识成本会计对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掌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处理具体成本核算等问题。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总论(3课时)教学内容1.1成本的内涵和作用1.2成本的作用1.3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与学科定位1.4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1.5成本会计的对象1.6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教学要求理解广义成本与狭义成本的内涵,以及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马克思的理论成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成本会计演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成本会计的学科定位;明确成本会计的职能和成本会计的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和各项具体任务;理解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含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成本会计的对象;掌握成本会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明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成本会计制度所包括的内容。
成本会计学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学/CostAccounting2.课程代码122G1533.课程类别专业课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5.学时/学分56/3.56.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7.适用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成本会计的学习,学生应熟悉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要求、一般程序和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及报表的分析方法,了解成本会计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4学时)了解: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支出、费用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区别。
掌握:理论成本和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成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内容:成本的概念。
教学难点:成本会计对象。
第一节成本的一般概念知识点:成本的经济实质、作用,支出、费用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节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点:成本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三节成本会计的对象知识点:从不同层面上揭示了成本会计对象。
第四节成本会计的职能与任务知识点:成本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成本会计任务。
第五节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知识点: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机构、人员、制度。
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与一般程序(2学时)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所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
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
掌握:费用分类及费用的各种分类在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重点内容:费用的分类。
教学难点:费用分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与产品成本项目知识点: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
第二节成本核算的要求知识点: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知识点: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主要会计科目。
第三章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12学时)了解:各项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一、引言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概念1. 成本会计的定义和目的成本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会计方法。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掌握成本变动的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定价策略。
2. 成本会计的基本原则(1)费用核算原则:将企业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对象进行核算,并分配到相关的成本中心。
(2)费用分配原则:根据成本的发生原因和成本对象的使用程度,合理分配费用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上。
(3)成本控制原则:通过对成本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或浪费的问题,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教学内容1. 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1)成本的概念和分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等。
(2)成本的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3)成本的计算和分配: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的计算和分配方法。
2. 成本会计的分析方法(1)成本-收益分析: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评估产品或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2)差异分析:通过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超支或浪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成本-量-利关系分析:通过对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最佳产量和定价策略。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和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成本会计在实际经营中的应用。
2. 课堂互动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通过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实践项目与报告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设置一些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并撰写相应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第一章总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对成本会计的内容有一个总括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成本、现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学、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会计工作系统等重要概念。
2.明确成本会计的意义、职能和任务。
3.掌握成本会计意义、职能和任务。
4.了解成本会计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学生自学。
四、本章主要内容
1.成本的概念与内容
2.成本的经济实质
3.成本会计的内容
4.成本会计的方法
5.成本会计的发展与环境的演变
四、本章重点
1.成本的概念与经济实质
2.成本会计的方法
3.成本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五、本章难点
1.成本会计的经济实质:
①成本的经济实质。
②理论成本与企业实际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③成本形式的多元化
2.成本会计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六、主要概念
成本、成本会计、预测成本、设计成本、定额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
七、复习思考题
1.早期成本会计思想与成本行为有何特点?
2.为什么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诞生是企业成本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简述现代成本会计的内容
4.影响成本会计发展的经济环境有哪些?
八、讨论题
用环境影响论观点来分析我国成本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
九、课时安排2学时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原则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企业成本核算中所应用的原则,并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与程序。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产费用、产品成本、产品制造成本、产品完全成本、产品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生产费用要素、产品成本项目、权责发生制、实际成本(历史成本)、配比原则等重要概念。
2.掌握成本核算的原则。
3.掌握生产费用的分类方法。
4.掌握费用界限划分的方法。
5.掌握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核算的一般程序。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四、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原则
1.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核算原则。
2.权责发生制原则。
3.配比原则。
4.受益原则。
5.正确划分费用界限的原则。
第二节生产费用的分类
1.生产费用分类的几种主要方法。
2.生产费用分类的几种主要方法的评价及其相互关系与区别。
第三节成本核算的程序
1.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成本核算帐户的设置。
五、本章重点
1.正确划分费用界限;
2.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六、本章难点
1.正确划分费用界限;
2.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
3.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七、主要概念
生产费用、产品成本、权责发生制、受益原则、费用要素、成本项目。
八、复习思考题
1.区分生产费用要素与产品成本项目的作用何在?
2.生产过程核算应如何设置帐户和确定核算程序?
3.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在成本核算问题上,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如何结合与分工的?
4.要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成本核算要遵循哪些原则与要求?为什么?
5.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要达到这一目的,成本核算应如何做?
九、课时安排4学时
第三章费用要素的核算
一、教学目的
本章是成本核算原理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对财务会计的内容做一简单的复习,另一方面为成本会计原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实际盘存、永续盘存等重要概念。
2.了解材料成本核算的内容。
3.熟悉材料成本核算的不同计价方法。
4.掌握材料采购成本、用料成本、存料成本的核算方法。
5.熟悉职工的分类和工资总额的组成。
6.掌握人工成本的计算、结算、归集及分配方法。
7.掌握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和分配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为主。
四、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材料成本的核算
一、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1. 采购成本的组成内容。
2. 材料采购成要的核算方法。
二、料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1.用料成本核算的凭证。
2.用料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三、存料成本的核算
1.①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的概念。
②两种盘存制度下各自的计算公式。
2.材料盘盈、盘亏和毁损的帐务处理。
第二节人工成本的核算
一、概述
1.工资总额及其组成内容。
2.人工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
二、成本的计算、结算、归集及分配。
1.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计算。
2.人工成本的结算。
3.人工成本的分配与归集。
三、工福利费的提取和分配
1.职工福利的提取。
2.职工福利费的分配。
3.简单应用:根据有关经济业务,编制“职工福利费分配表”,并编制会计分录。
五、本章重点
1.材料成本归集与分配的思路
2.材料按计划成本的核算
3.人工成本计算的原理
4.人工成本分配的核算
六、本章难点
1.“材料采购”与“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结构与用途
2.“应付工资”帐户有余额的原因分析
3.职工福利费提取的核算
4.间接材料费与人工费在两种以上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七、主要概念
限额领料单、
八、课时安排6课时
第四章摊提费用和辅助生产的核算
一、教学目的
本章是成本核算原理的第二个程序的开始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摊提费用核算的基本原理并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有较深的理解。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待摊费用、计划单价分配法、代数分配法等概念。
2.掌握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账户的用途、性质和结构。
3.掌握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核算方法、以及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程序方法。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四、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摊提费用的核算
(一)摊费用的核算
1.①待摊费用的概念。
②待摊费用帐户与递延资产帐户的各自用途、性质和结构。
2.摊待摊费用核算的目的。
3.简单应用:根据有关经济业务,编制待摊费用发生的会计分录;编制“待摊费用分配表”,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二)提费用的核算
1.①预提费用的概念。
②预提费用帐户的用途、性质和结构。
2.预提费用核算的目的。
3.简单应用:“预提费用分配表”的编制;预提费用预提(分配)和支用的会计分录。
第二节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一)辅助生产的概念和核算内容
1.辅助生产的概念。
2.①辅助生产者车间提供服务的方式和核算内容。
②辅助生产者费用核算的意义。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1.“辅助生产”帐户的用途、性质和结构。
2.领会: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与方法。
3.简单应用:辅助生产者总帐与明细分类帐的开设与登记方法。
有关会计分录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