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色彩功能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中的色彩功能探析

作者:何朦凡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1期

【摘要】色彩作为电影中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索,在营造场景氛围、推动剧情发展、刻画角色情感、补充画面叙事、加强影片艺术感、提高影片观赏性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色彩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形式、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创作风格。本文以电影中的色彩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展开论述,通过对人物造型、烘托时代环境和时空转换三个层面来探讨影视色彩的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色彩;人物;叙事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影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变革,从起初单一的叙事手段走向多元化的创作。在电影诞生的第二年,电影创作者就开始尝试注入色彩——人工着色与机械着色法、染色与调色法、有色片基法、加色法以及减色法等方法都曾被运用到彩色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但是局部染色的方式效果差强人意。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色影片《浮华世界》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从而使色彩正式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进入了银幕的世界。电影色彩是一种再现客观世界的技术条件,由早期色彩对自然界关注和接近,发展到关注如何再现自然界中色彩,后来发展到如何自由地表现主观想象的自然界的色彩,一步步强化了电影对自然世界的表现能力。

一、实现时空转换

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小说存在很大区别,文学作品可以依靠文字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依托于影像语言传播的电影则需要用具象的形象来补足虚幻的想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影导演带来很大的叙事障碍。在彩色电影出现之前,影片中的时空穿梭和虚实切换场景大都需要电影技巧帮助完成,如字幕、特殊图像和闪回。这些方式在严重地影响了受众的观影体验,阻碍甚至切断受众在观影过程中形成的连续的心理感受,这种做法适用于影片和段落的开头结尾处,如若在段落中间使用,就会对影片的连贯叙事造成很大的影响。[1]早期的电影导演为了追求较为完整的艺术效果,也会利用胶片感光度的不同来拍摄不同时空的场景。一般来说,根据胶片的感光性能的不同,可以将胶片分为两种:高感度胶片和低感光度胶片。运用两种胶片呈像效果的区别,同样也可以起到场景切换的功能,而且不会破坏影片完整的叙事效果,但这仍然给受众的观影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彩色电影的叙事中,导演可以运用影片色彩的不同来完成场景切换,例如: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导演张艺谋分别运用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来表现葬礼和恋爱两段场景。在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运用彩色和黑白两种色彩来分割少年时代和成年时期,充满阳光和色彩的少年时期永远是灿烂和难忘的,而被迫长大之后的记忆则呈现出黑白色调,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导演对于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情感定义。色彩不仅鲜明地区分不同的时

空,而且赋予了不同时空以不同的情感,更便于观众理解影片的叙事内容,而且通过色彩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易于接受导演的主观情感表达。

二、营造时代氛围

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色彩可以通过对人物服饰和影片色调的影响起到烘托时代氛围的作用。人物服饰和影片色调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某一人群思维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可以和更深层次的道德或者社会价值联系到一起,因此也可以充分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本质特征,也传达了某一时期个人和社会的思想观念。在大众传播的电影领域里,把各朝各代的不同服饰用镜头来诠释和展示拥有无限的涵盖性。以秦服为例: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涌现了很多传奇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它是很多导演研究和翻演的对象。[2]如《秦颂》(1996,周晓文)、《荆轲刺秦王》(1998,陈凯歌)和《英雄》(2002,张艺谋)都是围绕战国时期,秦灭六国为历史背景,但是三部影片的故事切入角度和对服装道具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展示。其中,《秦》和《荆轲》的用色较为质朴,更接近历史真实。而《英雄》中的用色则较为风格化。影片分为黑红绿青白五色,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了一种情绪和人物身份。片中对于陈道明饰演的秦王以及秦王的大殿、包括秦军和大臣们的装束主要是以黑色为主,而在表现赵国刺客时则多用红色。影片中这些较为主观的色彩运用反映了导演对于题材的另类解读,同时也表现影片鲜明的风格特点。

三、塑造人物形象

电影色彩可以将人物情感外在化,传情表意、唤起情绪、渲染气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导演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服装和化装造型是表现人物、塑造人物、揭示内心世界的重要造型元素,这是由于服装色彩和化妆色彩能直接反应角色对色彩的偏爱和取向,从而达到明确的象征意义,电影导演常常利用人物服饰的色彩对比来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喜剧片这一类型片为例,在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枪》),影片《三枪》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闫妮饰演的风情万种的老板娘、小沈阳饰演的懦弱无能的店小二和孙红雷饰演的冷血无情的杀手巡逻队员。三人的服饰造型对其性格有了很大的暗示作用:老板娘一袭绿色长裙,代表了她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和生活的美好憧憬;而店小二则以一身粉色长袍亮相,巧妙地契合了他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和瞻前顾后的懦弱性格;带刀骑兵一身冷色的盔甲则暗示其冷静、无情的性格特征。观众可以通过人物的服饰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而且还可以将人物服饰的色彩元素融于对人物个人情感的解读。

此外,由于人物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的,所以环境与人物也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导演不仅可以通过对人物进行设定,而且环境也可以成为塑造的对象。导演可以通过改变人物服饰和环境的对比关系来完成他对影片的叙事诉求。以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为例,影片讲述一个女人茱莉亚娜跟随丈夫来到意大利的一个工业城市生活,丈夫是企业的经理,平日工作繁忙,茱莉亚娜因为一场车祸受到惊吓,惶惶不

可终日。在工业时代的大环境下,这座小城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对于污浊的空气和上空弥散的浑浊,女人常常表现出焦躁不安。影片虽然没有完整、闭合的叙事线索,但是导演通过女主角不断处于变化中的精神状态来间接地表达自己对于工业时代下,社会过度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忧虑。[3]在影片中,空间被肆意地涂抹上不同的夸张色彩,天空是紫色的,街道是蓝色的,海是黑色的,烟是黄色的,雾是白色的,周围的环境仿佛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在扮演导演赋予给他们的角色。而在茱莉亚娜精神不正常时,导演会刻意地将人物的服装色彩与环境区分开来,形成强烈的反差色调,从而让受众在视觉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女主角的心理变化,这种对人物情感另类解读的方式成为现代影片中常用的手段。

四、结语

电影色彩伴随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跨步地迈向技术革新时代,彩色电影也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观影方式。彩色电影的出现不仅是广大影迷的福音,更重要的是对于电影导演和创作者来说,他们可以运用色彩更好地完成对于影片的叙事和人物的塑造。单一客观色彩的运用早已成为过去,未来的电影色彩必定是更加走向多元化,更加富有美学价值。我们期待看到越来越多的影片在色彩语言的运用上不断地发展创新,挖掘着色彩表现的无限潜力。

【参考文献】

[1]王燕子.论电影“色彩语言”—从张艺谋、斯皮尔伯格电影看电影色彩的意义与运用[J].电影评介,2006(05).

[2]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红军.色彩界现象学还原——安东尼奥尼影片现象学思维与《红色沙漠》(1964)色彩解读[J].当代电影.200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