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踝骨折手术配合
2024版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配合PPT课件
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手术配合PPT课件目录•胫腓骨骨折概述•内固定术手术原理及适应症•手术步骤与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术后康复与随访管理•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01胫腓骨骨折概述骨折定义与分类骨折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骨折分类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骨折原因及危险因素原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等。
危险因素骨质疏松、骨肿瘤、骨折病史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
诊断方法X线检查是首选方法,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CT和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02内固定术手术原理及适应症稳定性解剖学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术手术原理通过内固定物将骨折端紧密连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防止骨折端移动,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畸形愈合的可能性。
允许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包括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同时,对于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以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禁忌症严重骨质疏松、局部感染、皮肤缺损或溃疡等情况下不宜进行内固定术。
术前评估及准备工作术前评估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伤肢情况。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患肢的神经功能、血管状况以及软组织损伤程度等。
拍摄X线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情况。
术前准备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及手术入路。
备皮、消毒手术区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锻炼,提高手术耐受性。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及可能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03手术步骤与操作技巧麻醉方式选择及切口设计麻醉方式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等。
三踝骨折手术配合
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
常规手术器械
包括刀、剪、镊、针、线等。
骨科器械
包括钢板、螺钉、髓内针等。
手术室常用物品
如手术衣、手套等。
手术室环境准备
01
02
03
手术室消毒
确保手术室空气、物体表 面清洁无菌,防止感染。
手术室温度调节
保持手术室温度适宜,避 免患者因低温而出现并发 症。
手术床及设备检查
确保手术床稳固,相关设 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清晰度与稳定性
02
影像资料应具备高清晰度和稳定性,确保手术团队准确判断骨
折情况。
技术支持
03
医疗影像技术人员应随时待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为手术
团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05
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
伤情描述
受伤原因、时间、部位以及骨折类型等情况。
术前诊断
组织分离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肌肉和筋 膜,以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和周围组织 。
骨折复位与固定
骨折复位
功能锻炼与康复
通过手法或器械操作,将骨折断端对 合复位,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关 系。
手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 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促进 患肢功能的恢复。
固定方式
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固 定方式,如钢板、螺丝钉、髓内针等, 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促进愈合。
03
手术后护理
伤口护理与观察
伤口清洁与消毒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定期 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观察愈合情况
留意伤口愈合情况,如发 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疼痛管理
根据情况适当使用止痛药, 缓解术后疼痛。
踝关节骨折术前讨论
术前讨论讨论日期:讨论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副主任医师、***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
讨论意见:***医师汇报病史:患者55岁,女,患者因“摔倒致右踝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右踝部畸形,右踝关节以远肿胀,有明显触痛,可及明显骨擦音、骨擦感,活动受限,肢端感觉、血运可,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2019-07-31佛冈中医院门诊X线示右踝关节骨折(未见报告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生化糖化血红蛋白:7.6(%);三大常规、凝血功能、感染八项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左房增大,轻度主动脉瓣返流,心包少量积液,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CT检查示右侧胫腓骨下端骨折伴踝关节脱位,右足第3、4跖骨近端骨折。
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患肢予石膏托外固定,予停用阿司匹林,予消肿、护胃等对症处理。
现患者已停用阿司匹林达1周,肿胀较前减退。
拟手术治疗。
***主治医师:诊断明确,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未见明显麻醉及手术禁忌,骨折端错位分离,为不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极差,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深静肪血栓等,同意手术治疗,注意病人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
***主治医师:患者诊断明确,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但手术对一个患者又是创伤,需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能否耐受手术,患者基础疾病多,注意围手术期情况,防止基础疾病加重。
***主治医师:同意以上医师意见,根据X片,有手术指征,患者三踝骨折,手术可采取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进行处理,内侧切口需注意避免损伤胫后血管和神经。
***副主任医师:同意以上医师意见,有手术指征,患者自身条件可,无明显麻醉及手术禁忌,建议手术治疗,注意术后防止下深静脉血栓。
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
***主治医师:同意几位医师的意见,诊断较明确,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麻醉及手术禁止,应积极给予术前支持、检查、备血等术前准备,并与家属谈话,交待病情,有关手术并发症及风险,签手术知情同意书。
以空心加压钛钉为主治疗三踝骨折
以空心加压钛钉为主治疗三踝骨折以空心加压钛钉为主治疗三踝骨折自2000年4月~2006年10月,作者采用以空心加压钛钉为主治疗三踝骨折34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
年龄18~69岁,平均48.1岁。
扭伤16例,坠落伤9例,车祸伤9例。
闭合性骨折29例,开放性骨折5例。
按Danis-weber分类法A 型10例,B型15例,C型9例。
下胫腓别离12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小时~14天。
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
对于后踝骨折块等于或大于关节面1/4者,予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采用俯卧位,取外踝后外侧弧形切口,显露后踝,准确复位,导针定位固定,用1~2枚小空心加压钛钉内固定,并经同一切口显露外踝或腓骨下段骨折并复位,A型与B型骨折,用空心钉导针定位临时固定,C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空心钉内固定;C型骨折,骨折距外踝尖大于5cm,非粉碎骨折及下胫腓联合无别离者,复位后用骨圆针内固定,粉碎性骨折或下胫腓联合别离者,复位后用1/3管型钛板内固定。
取内踝后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直视下复位,打入1~2枚导针临时固定,C臂X线机透视内踝骨折解剖复位、导针位置良好、长度确定后,拧入1~2枚小空心加压钛钉。
下胫腓联合别离的病人,对用空心钉固定外踝者,于钉尖上方在踝关者0o位或背伸25o位,与踝关节平行并同前30o,垂直于下胫腓关节自腓骨向胫骨用空心加压钛钉固定胫腓骨,对用1/3管型钛板固定腓骨下段者,在于前述踝关节同样位置下,选择距踝关节面上2~3cm的一个板孔,用一皮质骨螺钉或松质骨螺钉,采用与前述相同方向固定胫腓骨,螺钉应穿透胫腓骨两侧骨皮质。
对于后踝骨折块不及关节面1/4者,不予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采用平卧位,取外踝或腓骨下段前侧直形切口,显露外踝或腓骨下段骨折并复位固定。
取内踝前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并复位固定。
下胫腓联合别离者,予以固定。
内、外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别离复位、固定同前。
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
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摘要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顺序。
方法10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研究组行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
对照组行后、外、内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
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AOFAS 踝后足评分(90.4±8.5)分高于对照组的(81.6±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7,P<0.05)。
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46.5±15.1)ml、手术时间(51.6±6.5)min、临床愈合时间(5.51±1.52)周均少于对照组的(161.6±16.4)ml、(63.4±8.1)min、(6.86±1.6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90、8.034、4.269,P<0.05)。
结论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疗效肯定,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关键词三踝骨折;内固定;顺序三踝骨折常由外展或外旋暴力引起,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的后唇也常发生骨折,使足向后、外移位。
所有踝关节骨折的类型中旋后外旋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若选择闭合手法复位会有发生再次移位的可能。
手术中采取何种复位内固定顺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1]。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诊断为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的患者,分别给予外踝-后踝-内踝的顺序行复位内固定和后、外、内踝顺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希望通过研究结果为临床上治疗此类骨折提高重要的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目的探究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l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且进行随访2年,对手术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结果对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通过对患者跟踪调查显示,所有患者20d切口愈合,没有出现下胫腓螺钉断裂发生情况。
踝关节功能根据临床评定标准,17例患者恢复情况为优,22例良,2例差,患者优良率为95%。
1例患者手术后1w出现感染情况,经过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换药得到治愈;2例有糖尿病患者1个月后出现无菌性积液,通过对伤口进行处理得到较好改善,关节功能得恢复到正常值。
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经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都得到了较好的治愈,该手术能够有效稳定踝穴和距骨之间的解剖关系,踝关节功能需要患者采取合理的锻炼,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标签:三踝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骨折固定术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疾病在关节骨折中较为严重,导致踝穴正常解剖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1],针对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此对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进行恢复,并且得到较好的稳定。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41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且进行随访2年,对手术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在15~73岁。
所有患者年龄和性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手术之前进行跟骨牵引,根据患者软组织情况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的手术治疗。
41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中用气囊止血带对患者进行止血。
根据手术的需要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并用垫子垫高患者臀部,以便在手术中对患者排骨进行更好的处理。
首先从腓骨后外侧入路,将后踝和外踝骨折部位充分的暴露,在暴露的同时需要对腓肠神经进行必要的保护,对后踝骨折进行冲洗,并且清理骨折上的血块,使骨折得到清洁,采用周缘骨作为骨折复位的参照,用尖头复位钳对骨折部位先进行简单复位,将拉力螺丝送入到骨折平面,在送入的过程中要垂直于骨折平面。
踝部内外侧联合切口治疗三踝骨折
[ 摘
要 ] 目的 : 结 采 用 内 外侧 联 合切 口治 疗踝 关节 骨折 的 手 术 治 疗效 果 。方 法: 1 9 总 自 9 0年 至 2 0 0 6年 手 术 治 疗 三 踝 关 节 骨 折
3 6例 , 其进 行 分 析 。 结 朵 : 组 3 对个 月 。3 6例 中 : 良 3 优 1例 , 4例 , 1例 , 良率9 % 。 结 可 差 优 7
论 : 用 内外 侧联 合 切 口治 疗踝 关 节骨 折 显 露 充 分 , 内、 、 踝 均 能达 到 很 好 的 显 露 及 准 确 的 复 位 固 定 , 且 便 于 必 要 时延 长 。 采 对 外 后 而 是 治 疗 三踝 骨 折 的 有 效 方 法 。
[ 关键 词 ] 三踝 骨 折 ; 折 固定 术 ; 骨 内外 侧联 合 切 口 [ 图分 类 号 ] R 8 . 中 6 18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7 -16 20 ) 1 0 4 2 文 6 1 2 (0 8 0 - 5 - O 0 0
l. P )心动过缓 、 33k a 、 支气管痉挛性 通气疾病 等严重疾 病者应
[ ] 金 l . 2 I 急诊抢救手册 [ . 京: 杰 M] 北 金盾 出版社 , 9. 8 . 1 1 21 1 9. 9 1
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 和血管 紧张素受 体阻滞 剂应 在起病早期应用 , 给予卡托普 利6 2 g .5m 口服 , 改善恢复期心 可 肌重塑 , 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 降低 从而降低死亡率 。 及时正确的诊断 , 及时就地 抢救 治疗是 挽救患 者生命 、 降
本组 3 6例, 男性 2 5例 , 女性 1 , 1例 年龄 l ~ 8岁 , 8岁 7 平均
多处骨折手术配合
影像学检查
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 查,明确骨折具体情况, 为手术提供准确依据。
实验室检查
检查患者血常规、凝血功 能、肝肾功能等,评估手 术风险。
手术方案制定
确定手术入路
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 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确保 手术顺利进行。
选择固定方式
根据骨折稳定性和患者需 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或 外固定方式。
加强伤口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定期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 染。
血栓形成预防措施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床上活动 ,如屈伸肢体、翻身等,促进血
液循环。
使用抗凝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术后可使用抗凝药 物,预防血栓形成。
气压治疗
采用气压治疗仪对患者肢体进行气 压治疗,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预防 血栓形成。
3
疼痛管理方法
1 2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或非处方 药来缓解疼痛。务必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服用。
冰敷
在手术后的初期,冰敷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 。每次冰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皮肤。
3
抬高患肢
将受伤的肢体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和不适感。
功能锻炼计划制定
被动运动
在手术初期,可能需要进行被动运动,即在他人 的帮助下进行关节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
主动运动
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主 动运动,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
逐步增加活动量
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活动量,以避免 过度劳累和损伤。
Hale Waihona Puke 定期复查安排术后初期复查
手术后不久,患者需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复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恢 复情况。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精选文档
手术距受伤时间4h~14d,不能急诊手术者暂时给 予石膏固定及对症治疗 手术方法
体位:后踝不需要固定——仰卧位 后踝需要固定——俯卧位 后踝需固定且伴前踝骨折——先俯卧再仰卧位
后踝骨折块是否固定,下胫腓联合是否固定 固定顺序:后踝—外踝—内踝 固定方法:后踝—螺钉、 外踝—钢板、
内踝—螺钉或钢板、下胫腓联合—螺钉 术后功能锻炼:一般不用石膏,早活动、晚负重
讨论2
后踝是否固定: 能上钉者均固定
手术简单 相当于同时修复了下胫腓联合后韧带
下胫腓联合的固定: 有条件者应术中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术前x光片及术中牵拉需要经验 有怀疑就固定
讨论3
手术方法:
顺序:后踝—外踝—内踝 切口:后踝:后外侧切口,
外踝:后外侧或外侧切口 内踝:后侧弧形切口(不伴前踝骨折)
前侧弧形切口(伴前踝骨折)
结果
随访时间10m~2.5y,平均14m,骨折均愈 合。以改良Bird-Jackson踝关节疗效评定标 准:优良率89%。
讨论1
解剖特点: 骨性结构高度匹配(受力大面积小而骨性关节炎发
生少的重要原因),是保证其功能的结构基础, 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必须解剖复位。
组织容量少 ,易出现严重肿胀甚至皮肤坏 死,伤后最好急诊手术,否则均应给予石膏 托固定及冰敷、脱水等治疗。
固定方法:后踝—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
外踝—钢板、 内踝—螺钉或钢板、 下胫腓联合—螺钉
3三踝骨折(理论实操)
行业进步
21
经下胫腓联合部损伤 ( B 型 )
行业进步
22
经下胫腓联合部损伤 ( B 型 )
行业进步
23
下胫腓联合近端损伤 (C 型 )
a)该型损伤发生于足旋前位、
内侧结构紧张、外旋力量作用于
足部时。首先受损,表现为三角
韧带断裂,或内踝撕脱骨折。距
骨内侧向前移位。由于距骨外旋
迫使腓骨沿其纵轴旋转扭曲,导
行业进步
18
下胫腓联合远端损伤 ( A 型 )
a)足处于旋后位时,在距 骨施加内收的暴力,损伤首先发 生在外侧,因为该部位处于紧张 状态。它可以引起外侧韧带断裂、 骨骼韧带撕脱,或者使外踝在胫 骨关节面水平或稍远发生横行骨 折;
b)如果致伤暴力继续作用, 距骨将倾斜,使内踝发生剪切压 缩骨折。
行业进步
提示内侧复合体和韧带复合体均已损伤, 容易导致严重的不稳定。骨间膜从踝关 节水平向近端至少到腓骨骨折处均撕裂, 下胫腓韧带撕裂或伴有撕脱骨折。
行业进步
25
骨折评估和决策
1)踝关节 3 个方位的 X 线片:包括前后位片、内旋 20 。 前后位和侧位片 。(附:内旋 20前后位即踝穴位,使内外 踝轴心线与 X 线片感光板平行) 2)评估腓骨短缩最好的方法是如胫骨远端关节面软骨下骨 和外踝的软骨下骨的连接处出现台阶,即表明腓骨有缩短。 3)距骨角为83 °± 4 ° ,其增大或减小均提示踝穴移位或 不稳定 。 4)胫距关节面的间隙应与内踝和距骨内侧的关节间相等
3)踝关节骨折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并不仅仅取决于骨折 的类型 ,软组织条件至关重要。 患者因素如年龄、糖 尿病及骨质疏松等可能改变该类型骨折的手术指征和固 定方法。
行业进步
3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行石膏外固定。 • 7.归还器械 分类退回清洗间并登记。
消毒、铺巾
• 消毒:碘伏 • 消毒范围:上自止血带下缘,
下至足趾。
• 铺巾:先铺两个中单于患者肢
体下方;然后递治疗巾铺于患 者肢体上方下方止血带下缘, 巾钳或艾利斯固定;再铺两个 中单;最后8号手套套脚,铺大 洞。
手术配合
• 1.清点用物 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清点小纱、纱 布、垫子、器械、缝针、刀片等用物。
• 2.驱血 主刀医生确认手术开始后,递驱血带一 卷。
• 3.骨折手术配合 后踝骨折手术配合:(1)手 术切口:跟腱内或外侧皮肤切口。(2)显露后 踝:递有齿镊、23号手术刀切皮,还刀片;递 甲状腺拉钩将跟腱拉向一侧,递手术刀切开腓 骨肌拇长屈肌间的脂肪组织,用拉钩将肌腱及 胫后神经血管两侧拉开,递骨膜剥离器显露胫 骨后方;(3)递巾钳进行骨折复位。(4)后 踝内固定:递电钻、克氏针钻孔,递测深器测 量骨孔深度,递螺丝钉及改锥将螺丝钉拧入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何为三踝
• 三踝包括:内踝、外 踝、后踝
• 胫骨远端内侧突出部 分为内踝,后缘呈唇 状突起为后踝,腓骨 远端突出部分为外踝 。
手术适应症
• 有移位的陈旧性骨折; • 内踝骨折,骨折端有软组织嵌
入;双踝骨折手法复位失败; • 单踝或双踝骨折合并胫腓下关
节分离,闭合复位未成功; • 三踝骨折,其后踝骨折超过胫
• 外踝骨折手术配合同上。
手术配合
• 4.关闭切口 (1)止血、清点用物:大量生理 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止血。清点用物:清点小 纱、纱布、垫子、器械、缝针、刀片等用物。 (2)关闭切口:肌层缝合用7号慕斯线,皮下 缝合用4号。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 用物无误后,递碘伏小纱消毒切口,递皮针4号 线缝合皮肤。皮肤缝合完毕,洗手护士与巡回 护士再次共同清点手术用物无误,递碘伏小纱 再次消毒切口。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记录与总结 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护理措施、病情变化等 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四、注意事项 确保无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感染风险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密切观察病情: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确保患者安全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影像定位 根据医生要求:协助进行影像定位,确保骨折复位准确 在影像定位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并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清点 协助医生对手术器械和物品进行清点:确保无遗漏 对清点的物品进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送患者回病房 协助医生将患者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情况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和康复锻炼方法 记录与总结 记录手术过程、所用器械和物品、患者情况等信息 对手术配合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术中配合
麻醉配合 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在麻醉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师 手术体位摆放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将患者摆放为仰卧位或侧卧位 确保患者的体位稳定:不影响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配合 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医生所需的器械和物品 协助止血:保持手术野清晰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对高危患者使用弹力袜或下肢气压治疗 预防肺部感染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促进肺部分泌物排出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协助排痰 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期为其改变体位,预防肺部感染 预防压疮
踝关节骨折手术配合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和衣物 定期为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工具:减轻皮肤受压 预防关节僵硬 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关节活动范围恢复 避免长时间固定关节位置:定期为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
归芍接骨汤加减辩证治疗三踝骨折35例疗效分析
归芍接骨汤加减辩证治疗三踝骨折35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手术配合中药分期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手术切复内固定三踝各处骨块,外踝解剖钢板固定外踝, 松质骨螺钉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内踝,加压螺钉固定后踝,可吸收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
配合中药内服、分期辨证。
结果:优良率达90.00﹪。
结论:手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中药治疗;辨证治疗;归芍接骨汤自2008年-2010年我们采用手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三踝骨折70例,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2-70岁。
均为外伤性新鲜骨折,其中14例为开放性骨折, 余28例为闭合性骨折。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胫腓联合关节分离移位。
按照Lauge-H ansen分类[1]:旋前外旋型19例,旋前外展型8例,旋后外旋型6例,垂直压缩型2例。
伤后至就诊时间0.5h-至2w不等,平均3.6d,随访6月-24月,平均10月。
2治疗方法2.1 西医治疗7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急诊行清创复位内固定术,其余28例入院后先暂行石膏后托外固定7-12d,待肿胀消退及皮肤条件成熟后手术。
外踝骨折均采用外踝解剖钢板固定, 内踝骨折使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或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后踝骨折酌情使用1-2枚加压螺钉固定或不固定。
全部病例均使用可吸收螺钉经腓骨远端横向复位固定下胫腓联合关节。
术后U形石膏外固定6-8W,拆石膏后卧床不负重功能锻炼2-3W,10-12W后下地练习行走,由扶拐部分负重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
2.2 中药分期辨证施治除手术当天外均内服中汤药治疗,伤后及术后2W内均为早期,早期治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自拟方: 当归、赤芍、牛膝、川断、大腹皮、半夏、陈皮各10g,薏米、泽兰各20g,没药、甘草各6g,1剂/d,水煎服,早期服10-15d。
若高龄体质差,倦怠乏力身困加党参、黄芪各20g;出现低热加柴胡、黄芩、川芎、连翘各10g。
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
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周海辛;曾繁宽;胡东山【摘要】目的探讨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人路,暴露后踝骨折固定.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24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无感染、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发生.术后AOFAS评分为65~90(75.8-±6.5)分,优3例,良7例,可3例,差2例.差2例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接受理疗及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可耐受行走.结论后内外侧联合切口经踝关节脱位手术人路可充分暴露后踝骨折,能获得陈旧性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临床疗效优良.%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ld trimalleolar fractures treated by using the medial and lateral incisions of ankle dislocation surgical approach.Methods The 15 patients with old trimalleolar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using the medial and lateral incisions of ankle dislocation surgical approach.The AOFAS ankle-hind foot scale standar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Results All 1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6 ~ 24 months.All of them achieved bone union,no infection,screw loosening and reduction lossoccurred.Postoperative AOFAS score was 65 ~90 (75.8 ±-6.5) points,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3 cases,good in 7,fair in 3,and poor in 2.The injury in two poor cases developed to 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and turned to the better through conservative treatment.Conclusions The medial and lateral incisions of ankle dislocation surgical approach can provide sufficient area for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s of posterior malleolus.The anatomicalreduction of old trimalleolar fracture and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can be achieved.【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7(020)005【总页数】3页(P618-620)【关键词】三踝骨折;踝损伤;骨折固定术【作者】周海辛;曾繁宽;胡东山【作者单位】琼海市人民医院骨科,海南琼海571400;琼海市人民医院骨科,海南琼海571400;琼海市人民医院骨科,海南琼海57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R687.41.1 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2~5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当钢板,钻头钻孔依次用螺钉固定钢板。
• 内踝:以内踝为中心作内侧弧形切口,暴
露三角韧带和内踝,复位后,在内踝尖端 偏外与胫骨纵轴线成45度角钻孔,在拧入 一松质骨螺钉,检查关节活动度。
双氧水盐水冲洗,缝合伤口,放止血带,放 引流条,包扎伤口。
骨折的愈合过程
•身,加铺洞巾
• 手术:在气压止血带下,采用腓骨外侧切口,切
开皮肤、皮下,显露腓骨长短肌暴露后踝。在根 骨上横穿一克氏针牵引根骨,充分暴露胫距关节, 将后踝复位,再打入一克氏针固定,用适当钻头 由后向前钻孔,拧入一枚加压螺钉固定后踝,检 查胫距关节面,拔出克氏针。
• 外踝:在沿上切口暴露腓骨及外踝,复位后放入
定,约6-8周。
• 手术治疗:有移位,有关节分离;切开复
位内固定。
• Ⅰ型:双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
12周。
• Ⅱ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内踝:松质骨螺钉。 – 外踝:一般用钢板。 – 后踝:影像1/3-1/4关节面时,内固定。
• Ⅲ型:切开复位内固定。
• 准备物品:手术衣,备开2包,腹包,大盆,
个阶段。
• 血肿机化演进期:约2~3周
• 原始骨痂形成期:约4~8周
• 骨痂改造塑形期:伤后6~8周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 局部无压痛及叩击痛。 • 局部无反常活动。 •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
骨折线。
•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 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
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 在平地连续行走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中药外洗,按摩;继续服用接骨药物。定期到医 院复查。
• 3 嘱患者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
铜饮食,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的补充。
• 4 鼓励病人每日到户外晒太阳1小时,对不
能到户外晒太阳者要补充鱼肝油滴剂或维 生素D奶、酸奶等。
• 5 保持心情舒畅,以利于骨折愈合。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阑尾包,骨剥(备用),气压止血带,绷带,棉 垫,吸引器+头,刀片(22#),纱布,垫子,电 刀,阑尾贴,手套(多一双),厂家器械。 10%葡萄糖,盐水,碘酒,酒精。
• 手术体位:平卧位
• 麻醉方式:腰麻
• 止血带位置:患侧大腿正中,压力为
50Kpa
• 消毒范围:膝关节以下包括脚。
• 铺巾:患侧下肢铺4块备开,一块交叉缠腿,
三踝骨折手术配合
• 解剖概要 • 病因与分类 • 临床表现 • 治疗 • 手术过程 • 并发症 • 出院指导
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和距骨体构成
胫骨远端内侧组成内踝 胫骨远端后缘组成后踝 腓骨远端组成外踝
外踝较内踝略偏后,且偏远端1cm左右
正常情况下,足外缘与小腿垂直为 中立位0度,背屈20-30度,跖屈 45-50度,内翻30度,外翻30-35 度
分类
• Ⅰ型:内翻内收型 • Ⅱ型:
– 外翻外展型: – 内翻外旋型: – 特征:三踝骨折,胫腓下韧带完整,不发生
踝关节脱位。
• Ⅲ型:外翻外旋型
内翻内收型
• 治疗: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
恢复踝关节的结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 选择治疗方案。
• 保守治疗:无移位,无关节分离;石膏固
并发症
• 早期:休克、感染、脂肪栓塞、骨筋膜综
合症、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 晚期:关节僵硬、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
节炎、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骨坏死、压 疮、深静脉栓塞、坠积性肺炎
出院指导
• 1 指导其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以不疲
劳为度,避免再次损伤。
• 2 关节如有僵硬及疼痛,在锻炼的基础上继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