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农业角度,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从农业角度,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 南北跨近50多纬度, 东西占60多经度, 国土总面积达960多万平方千米,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 东半部有平原和低山丘陵, 西北部有高原和盆地, 西南部有平均海拔高4000m的青藏高原由于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 其农业气候资源有以特点空间变化大,季节变化大, 组合类型多样,这些在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方向存在问题及其应用农业技术措施上, 都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从农业角度出发,对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评价如下:
(一)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
从世界范围看,在北纬20°~30°的亚热带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形成著名的回归干旱带。在这一地带只有我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气候湿润,成为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二)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
在北纬30°以北的温带地区,只有我国的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温度最高,降水最多,地处温带地区的我国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太阳辐射的高值期重合,使这里的夏季具有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单季作物的种植线比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普遍偏北。例如,水稻生长可以达到黑龙江省的北部,棉花种植可以达到新疆北纬45°,是世界水稻、棉花分布的最北位置。
(三)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
≥0℃积温4 000~4 200℃为一熟带和二熟带的分界线;
≥0℃积温5 900~6 100℃为二熟带与三熟带的分界线。
≥10℃积温3 600~4 800℃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地区;
≥10℃积温5 000~5 500℃可成为双季稻三熟地区。
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或地形、地质的影响,在同一热量熟制带可能出现多种熟制情况。例如,一熟带中,由于地形。水分供应的差异性,往往出现二年三熟的情况。能种两季或三季作物的地区,仍需灌溉补充水分的不足。
(四)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
全国山地县约占68.7%,山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40%,山区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90%,山区草场占全国草场面积的54%。山区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就一个山体说,气候变化受海拔高度、坡向、下垫面状况的影响,一般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就下降0.15,>10积温减少170,生长期减少4-6天。降水量在一定高度内呈递增趋势。因而山地出现河谷热、山丘暖、山区凉、高山寒的气候特点,构成了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我国的西南气候垂直变化尤为明显,云南低纬度区由低地区到高海拔出现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到寒温带等多种农业气候带,这里是云南成为“生物国王”的气候原因。
(五) 夏季炎热、冬季气温偏低
夏季, 太阳北移、大陆增温迅速, 加上向北推进的海洋季风影响, 我国大陆温度一般较世界纬度相近的地区偏高, 从7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见一般.
冬季, 太阳南移, 大陆处在辐射冷却降温时期, 加上南下的大陆季风影响, 我国大陆温度一般较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显著偏低, 从1月平均气温的比较可见一般。东北北部1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冬季气温偏低,不利于多年生作物越冬。
通过冬、夏季温度比较, 不难理解我国气温年较差大, 且有自低纬向高纬迅速增大的趋势大陆季风或寒潮对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偏低的影响很大, 强烈的寒潮南下可使我国大陆南岸的最低气温降至0℃, 长江流域降至一15℃, 东北降-15一50。,
(六)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我国气候年际间变化大,旱涝、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因素。据估计,平均每年因气候灾害减产达150×108 kg以上,重灾年份甚至可达300×108 kg左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最大可能地防御、减轻气候灾害是重要的任务。
寒潮、梅雨、台风是我国重要的天气气候现象。它们各自的形成、变化构成了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寒潮是冬半年危害较大的大规模天气现象。它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地区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寒潮的侵袭,往往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很多地区出现冻害和低温冷害,对农业常造成巨大损失;当寒潮伴有暴风雪时,还给牧区造成严重灾害;在黄河以南出现的冻雨,也会给交通、通讯和工业带来破坏。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每年初夏,江淮地区有一段时期降水充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的连阴雨,称为“梅雨”或“霉雨”。初夏,行星风带显著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移到北纬20°附近。这时大陆低气压已加强,且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加强,但中纬度的冷空气仍常常南下,锋面发生波动而形成江淮气旋,造成江淮流域的降雨。
台风是沿海各省市最大雨量的影响系统。台风产生集中于夏秋季。在我国登陆的台风主要集中于7—9月,中国南海北部、台湾海峡、台湾及其东部沿海、东海西部和黄海均为台风通过的高频区。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沿海各省份,但主要集中于浙江以南各地,其中在广东登陆占39%,台湾占23%,海南占21%,福建占7%,浙江占5%。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降水量的空间、季节分配分布不均
降水量的空间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华北为“春旱夏雨型”,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春雨、梅雨、伏旱型”,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