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

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1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三、课题背景分析课题背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四、基础知识分析与教学建议(一)乳酸菌发酵知识要点:1. 乳酸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 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教学建议:教师在介绍乳酸菌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也可以发动学生搜集资料,以增进学生对乳酸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二〕亚硝酸盐知识要点:1.亚硝酸盐的有关知识;2.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亚硝酸盐含量标准;3.亚硝酸盐的危害。

教学建议:讲解亚硝酸盐的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生物学内容与有关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引导学生认识亚硝酸盐的危害,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寻求简单而有效的鉴定亚硝酸盐的方法。

五、实验安排及须知氢氧化铝乳液的配制将125 g 硫酸铝[Al2(SO4)3 ·18H2O]溶解在1 000 mL 蒸馏水中,形成氢氧化铝胶状物〔为促进胶状物的形成,可适当加入氨水溶液,使pH为4〕。

利用真空抽滤瓶对胶状物进行真空抽滤,并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直至洗涤液分别用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检验不发生混浊为止。

取下沉淀物,加适量蒸馏水,将胶状物沉淀调至稀浆糊状,捣匀备用。

制备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泡菜汁液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以便进行后续的显色反应。

六、课题成果评价〔一〕泡菜腌制的质量如何可以根据泡菜的色泽和风味进行初步的评定,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乳酸菌形态,比较不同时期泡菜坛中乳酸菌的含量。

教案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案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制作泡菜病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 教学目标i.i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1.2过程与方法孚L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2. 教学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制作泡菜2.2教学难点: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3.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怎样制作的?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课题背景: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制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宜多吃。

进行新课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基础知识1.1乳酸菌1.1.1种类: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1.1.2 形态:球型或杆型;1.1.3 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你认为有哪些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1.1.4.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1.1.5 代谢类型及产物(发酵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式为:思考探究: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能不能发酵成酸奶?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典例精析:例1 .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人教版选修1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1课时 教案2

人教版选修1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第1课时 教案2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二)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时的化学操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二、学情分析泡菜制作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感兴趣,和日常生活联系特别紧密,因此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教师只需要将理论知识让学生弄懂,学生就可以自学为主了。

三、重点难点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课题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你对它了解有多少呢?你会做吗?你知道泡菜含亚硝酸盐具致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易多吃吗?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1.基础知识1.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 ,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反应式为:1.2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生产酸奶的是乳酸杆菌。

1.3 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

1.4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

1.5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适宜pH 、温度和一定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思考〗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思考〗你知道泡菜制作过程[亚硝酸盐含量会发生变化吗?需要了解实验过程]2.实验设计2.1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公开课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选修一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板块下的第三节。

前两节分别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以及《腐乳的制作》。

学生在经历了前两节的发酵产品的制作,对发酵产品的制作工艺有了初步的体会和经验,但还没有上升到规律性的层次,因此可以通过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制作泡菜,让学生利用以往的经验,逐步得出“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这一课标要求的内容。

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此之前接触过几次物质鉴定,包括如何鉴定果酒中含有酒精,都属于一类定性实验,而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则是更为准确的定量实验。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后,可以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将以前的各种显色反应都与定量分析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另外,食品中的亚硝酸盐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学习了与亚硝酸盐有关的知识后,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性的判断社会上的舆论。

学生也可以真的带一些隔夜饭菜、食堂饭菜等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制作泡菜的过程非常简单,原理也比较容易理解,鉴于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乐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系列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过程的意义。

亚硝酸盐虽然经常在舆论中听到,但并未建立起对于该物质明确的概念,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理性思维,包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及理性的判断,特别是要通过实验结果来说明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2)了解发酵食品制作的基本原理;(3)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基本思想;2.能力目标:(1)掌握制作泡菜的基本方法(2)用比色法及分光光度计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起与泡菜相关的食品安全意识(2)理性对待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建立起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2.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果泡菜的制作流程,并且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学历案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学历案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二、学习目标1、了解泡菜腌制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亚硝酸盐测定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3、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资源1、实验器材:泡菜坛、新鲜蔬菜(如白菜、萝卜等)、盐、糖、白酒、香辛料(如花椒、八角等)、亚硝酸盐检测试剂、比色管、移液管等。

2、多媒体资料: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的相关视频、图片等。

四、学习过程(一)泡菜的腌制1、准备工作(1)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洗净晾干。

(2)准备泡菜坛,洗净并消毒,确保无油污和生水。

2、制作泡菜盐水(1)按照一定比例将水、盐、糖、白酒和香辛料混合,搅拌均匀。

(2)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调料的用量。

3、腌制泡菜(1)将晾干的蔬菜放入泡菜坛中,尽量填满。

(2)倒入制作好的泡菜盐水,使盐水没过蔬菜。

(3)盖上坛盖,在坛沿加水密封。

4、泡菜的发酵(1)将泡菜坛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发酵。

(2)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泡,这是正常现象。

(二)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紫红色染料,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2、样品处理(1)从泡菜坛中取出适量泡菜汁。

(2)过滤去除杂质,得到澄清的样品溶液。

3、测定步骤(1)取适量样品溶液和亚硝酸盐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比色管中。

(2)向各比色管中加入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摇匀,静置一段时间。

(3)使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

4、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

(三)注意事项1、泡菜腌制过程中要保持卫生,避免杂菌污染。

2、测定亚硝酸盐时,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泡菜不宜食用,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五、学习评价1、完成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课件:《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课件:《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检测步骤
准备试剂
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 酸、亚硝酸钠标准品等。
02
制作标准曲线
分别配置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 液,加入试剂进行反应,绘制标准曲 线。
01
03
样品处理
将泡菜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稀 释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步骤。
结果计算
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反应结果,计算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 分析实验数据2,发现不同种类蔬菜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一 般来说,叶菜类蔬菜制作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而根茎类蔬菜较低。这 可能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差异有关。
• 分析实验数据3,发现泡菜制作时间与亚硝酸盐含量呈负相关。随着发酵时间的 延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发酵过程中有益菌群对亚硝酸盐 的转化作用。
了解亚硝酸盐的来源、性质和 危害。
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亚硝 酸盐含量。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 能力。
实际应用与推广
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课介绍的泡菜 制作方法可以为家庭、食品企业和餐 饮业提供实用的制作技巧。
将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推广到其他 相关领域,如食品科学、生物技术和 环境监测等,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科学 素养和实践能力。
• 分析实验数据4,发现不同温度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低温条件下, 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高,而高温条件下较低。这可能与发酵过程中菌群活性有 关。
结论与讨论
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蔬菜种 类、发酵时间、温度等。在适当的条件下,有益菌群能够转化亚硝酸盐,降低其含量。
实验数据记录
01
02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系列)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系列)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课题目标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6知识拓展首先,蔬菜的腌制方法有三种,一是咸菜,而是泡菜,三是酱菜。

我们的泡菜和韩国的所谓”泡菜“虽然叫法一样,但是实质操作和原理不同。

一:咸菜:用盐腌制的蔬菜。

就是咸菜,也指某些酱菜。

咸菜的腌制所需要的原料和辅料及其简单。

这是咸菜与酱菜和泡菜的区别。

二:咸菜的特点:咸菜中含有亚硝酸盐,这也是咸菜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咸菜在开始腌制的2天内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不高,只是在第3—8天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第9天以后开始下降,20天后基本消失。

所以腌制咸菜一般时间短的在2天之内,长的应在腌制一个月以后才可以食用。

人工除毒。

腌制成咸菜后,在吃前可用水煮2分钟或日照30分钟,或用热水清洗的方法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咸菜中残存的亚硝酸盐。

不是任何蔬菜都适于腌制咸菜。

比如有些蔬菜含水分很多,怕挤怕压,易腐易烂,象熟透的西红柿就不宜腌制;有一些蔬菜含有大量纤维质,如韭菜、一经腌制榨出水分,只剩下粗纤维,无多少营养,吃起来又无味道;还有一些蔬菜吃法单一,如生菜,适于生食或做汤菜,炒食、炖食不佳,也不宜腌制。

因此,腌制咸菜,要选择那些耐贮藏,不怕压、挤,肉质坚实的品种,如白菜、萝卜、苤蓝、玉根(大头菜)等。

三:泡菜及其特点:泡菜是为了利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发酵的蔬菜。

一般来说,只要是纤维丰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制成泡菜;像是高丽菜、大白菜、红萝卜、白萝卜、大蒜、青葱、小黄瓜、洋葱等。

蔬菜在经过腌渍及调味之后,有种特殊的风味。

泡菜有丰富的乳酸菌,可帮助消化。

但是制作泡菜有一定的规则,像是不能碰到水或是油,否则容易腐败等等。

若是误食遭到污染的泡菜,容易拉肚子或是食物中毒。

泡菜除了腌制的目的,还有调味的目的,这是与咸菜单一的只用盐来腌制的区别。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实践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泡菜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制作方法,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存在于许多食品中。

基于STEM 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能够结合食品营养与安全、化学反应原理、STEM知识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应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了解亚硝酸盐在食品中的作用和检测方法。

2. 能力目标:掌握泡菜制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并能进行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重视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2. 亚硝酸盐的作用和检测方法;3. 实验设计与操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理论学习(3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以及亚硝酸盐的作用和检测方法。

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示泡菜制作的步骤和亚硝酸盐的实验检测过程,引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操作(60分钟)(1)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白萝卜、胡萝卜、大蒜、白菜、盐、辣椒、密封罐等制作泡菜所需材料;亚硝酸盐试剂、硫酸、蒸馏水、试管、比色皿等检测亚硝酸盐的实验设备。

(2)制作泡菜: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的泡菜制作原理和方法,将各种蔬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加入盐和调料,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罐中,密封发酵。

(3)亚硝酸盐检测:指导学生按照检测方法,进行亚硝酸盐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结果并记录数据。

3. 实验讨论(20分钟)(1)回顾实验步骤:让学生回顾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检测的实验步骤,总结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2)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泡菜的味道、颜色等变化,以及亚硝酸盐检测的结果,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一、基本说明1.模块: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导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办法,尝试制作泡菜;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XXX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研究与此相关的食品平安问题。

2.内容分析:本课题以试验为依托,通过试验使同学把握泡菜制作的办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办法。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3.学情分析:泡菜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爱慕的食品,农村家庭几乎都有制作泡菜,多数同学对泡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所了解,同学具有一定的实践学习的基础和实践条件。

4.设计思路:本专题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爱慕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同学关注食品平安,注意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同学的实践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充分调动同学的爱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从而顺当进入本课题的讨论。

基本思路如下:(1)课前以学习小组形式调查泡菜的种类,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与办法;尝试制作泡菜,做好在课堂上展示的预备。

(2)第1课时,组织同学展示实践成绩,沟通自主同学体味,对小组实践成绩举行评价,研究相关问题。

(3)第2课时,引导同学关注食品平安,研究同学学习测定亚硝酸含量的办法。

(4)课后分小组试验,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举行了本专题学XXX结。

三、教学过程学习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同学活教学意图阶段动课前实践实践指导:①组以学习小组;②制定试验计划;③实践答疑解惑;④预备成绩展示与沟通调查自学、尝试制作、学习记录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实践体验,初步了泡菜制作的原理、办法引入课题展示课题背景展示学习目标听讲、观看、明确学习要求通过课题背景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绽开课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泡菜并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了解发酵的过程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白萝卜或白菜2. 盐3. 干辣椒粉(可选)4. 大蒜、生姜(可选)5. 明矾或醋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工作1. 洗净白菜或白萝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

2. 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用开水烫洗并晾干。

第二步:制作泡菜1. 将切好的白菜或白萝卜放入容器中。

2. 在白菜或白萝卜上撒上适量的盐,轻轻拍打使其均匀分布。

3. 加入适量的辣椒粉、大蒜和生姜(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添加)。

4. 用干净的石头或玻璃块加压,使白菜或白萝卜中的水分充分出来。

5. 盖上容器的盖子,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每隔一到两天打开一次盖子放气,同时检查是否有发霉的情况。

第三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开始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2. 取适量的泡菜样品,并切碎。

3. 因为亚硝酸盐在酸性环境下会转化为亚硝酸,因此将泡菜样品浸泡在醋中约30分钟,以提高亚硝酸的溶解度。

4. 取出泡菜样品,滴入几滴明矾溶液。

5. 如果溶液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所用的容器、器材等要经过彻底清洗,以免产生杂菌污染。

2. 在制作泡菜过程中,要确保食材和容器表面干净,避免发霉等不良情况。

3. 在泡菜开始发酵后的第七天及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以便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

4. 实验中使用的亚硝酸盐检测试纸,可在实验室常用试剂商店购买,注意查看使用方法和保存条件。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检测发酵后的泡菜样品,如果溶液中出现明显的黄色或棕色沉淀,则说明泡菜中存在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制作和存放泡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并避免过度食用。

实验延伸:可以对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变化规律。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教案标题: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

2. 掌握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泡菜制作所需的食材:白菜、盐、辣椒粉、葱姜蒜、酱油等。

2. 发酵容器和器具:密封罐、漏斗、称量器等。

3.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试剂和设备:磷钼酸铵溶液、硫酸、试管等。

4. 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泡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泡菜制作和发酵原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理论讲解:讲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发酵原理,介绍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泡菜的制作,包括切菜、腌制、装罐等步骤,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体验发酵的乐趣。

4. 实验设计:设计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方案,包括样品的制备、试剂的配制、实验操作步骤等。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实验,引导他们注意安全和实验操作规范。

6. 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检测的经验,思考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泡菜和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

2. 收集学生对于泡菜制作和食品安全的思考和反思。

3.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食品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节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描述为“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

该条内容标准属于独立操作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泡菜的制作,并尝试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我们所吃的泡菜是怎么制作的,泡菜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据此,将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中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本节的重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是本节的难点。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以实验为依托,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泡菜制作的方法、步骤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1.泡菜制作流程图三、教学程序设计附:韩国泡菜的制作方法白菜10棵(30kg), 粗盐19杯(3kg), 萝卜 3棵(4.5以斤), 葱白1捆(400g), 芥菜1捆(1kg), 水芹2捆(600g), 大葱半捆(400g), 蒜10头(400g), 生姜3棵(100g), 辣椒面10杯(800g), 温水2杯,适量的盐和白糖①挑选鲜嫩的白菜,把黄色的叶子摘掉,粗大的白菜切成四块,小的切成两半。

②适量粗盐放入水中溶解,将切开的白菜浸入水中浸渍后再捞出,在白菜梗上撒适量的盐,切开的面朝上,一层层放入大容器中腌渍。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1.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学案)

课题 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导教案(一)泡菜的制作原理: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下,将糖分解为。

反响式为:,其代谢种类是型。

在。

条件常有的乳酸菌有和,生产酸奶的是。

【思虑】为何含抗生素牛奶不可以生产酸奶?泡菜发酵的三个阶段:(1)发酵早期:以不产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复原菌活动。

该期间利用了氧气,产生了缺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

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因为硝酸盐复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添。

(2)发酵中期:因为乳酸菌产生了大批的乳酸,其余细菌活动遇到克制,只有乳酸菌活动激烈。

此期间乳酸菌数目达到顶峰,乳酸的量持续累积。

因为硝酸盐复原菌遇到克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此亚硝酸盐含量下将。

(3)发酵后期:因为乳酸的累积,酸度持续增添,乳酸菌活动也遇到克制。

乳酸菌数目降落,硝酸盐复原菌完整克制。

(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亚硝酸盐是色粉末,易溶于,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剂。

饮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危害人体的健康,但当人体摄取总量达时,会惹起中毒;当摄取总量达到时,会惹起死亡。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超出,酱腌菜中不超出,婴儿奶粉中不超出。

亚硝酸盐被汲取后随排出体外,但在、和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

【思虑】平时生活中不宜食用搁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由是什么?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发生反响后,与联合形成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测定操作: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办理液→。

(三)实验操作原料加工修整、清洗条状或片状晾晒、切分加入 ______加盐并装坛泡菜盐水1.泡菜的制作:①将新鲜蔬菜早先办理成条状或片状。

②泡菜盐水按清水和盐为质量比配制煮沸冷却备用。

③预办理的新鲜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等佐料,并持续装至八成满。

④倒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

【思虑】加入白酒有什么作用?用水关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不关闭有什么结果?泡菜坛内的“白膜”是如何形成的?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好哪些因素?发酵操作:1.泡菜坛的选择标准是、、、、,不然简单惹起蔬菜腐化。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23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23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案23 新人教版选修1一、教学目的1.了解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三、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二>泡菜的制作泡菜制作是以乳酸发酵为主,同时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兼有蛋白质分解的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冷加工方法,对蔬菜的营养成分、色香味等的保存十分有利。

千百年来,泡菜不但以其酸鲜纯正、嫩脆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悠长的特点吸引众多食客,还因其开胃口、促消化、解荤腥、增强食欲的功效为世人所乐意接受。

泡菜的制作工艺如下:选料→预处理→配制调料→泡制泡菜的制作看上去很简单,但要泡出色香味俱佳、营养卫生的泡菜,应该掌握原料性质,注意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配调料、装坛等技术。

如调料是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泡菜坛的选择亦关乎泡菜的制作成败。

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结合所给的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试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乳酸菌的其他实例。

2.在四川,人们用的是一种坛口突起,坛口周围有一圈凹形托盘(即水槽,可盛水),扣上碗可以密封的坛子。

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试说明其道理。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4.试讨论泡制泡菜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原因。

<三>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及测定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如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呢?学生通过看课本,掌握测定亚硝酸盐的一般流程,及在测定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计算思考:1.在配制溶液时,所配制的各种溶液的作用是什么?2.如何制备标准显色液?3.制备样品处理液的步骤是怎样的?<四>结果分析及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依据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我们对三坛泡菜分别在腌制过程中的第3 天、第5天、第7 天、第9 天、第11 天和第13 天分别对食盐浓度为4%、6%、8%的泡菜做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经过多次实验检测,我们得到以下数据:实验结果与分析:三种食盐浓度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如下。

人教版选修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第1课时教案1

人教版选修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第1课时教案1

人教版选修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第1课时教案1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教材分析关注健康,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生物学习的目标;亲身实践,享受学习乐趣,勇于质疑,培养创新精神,是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形成过程。

而泡菜正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载体,因为它不仅是学生熟知并且喜爱的一种食品,更是凝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蕴含着丰富微生物发酵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2.过程与方法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测定亚硝酸盐的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身体健康。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小组合作,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研究性学习时进行动手实践。

五、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自主完成学案。

按小组分工,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有关泡菜的常识如种类、制作方法、人们的喜爱程度和健康问题。

六、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发兴趣,引入课题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

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在腌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活动2【讲授】强调基础知识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有关乳酸菌的基础知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第5章无氧呼吸相关内容,写出乳酸发酵反应式。

3、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关于乳酸菌的图片4、教师介绍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危害及我国亚硝酸盐卫生安全标准。

5、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及实验步骤,特别是规范操作等问题。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摘要】本文基于STEM理念设计了一节“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教学课程。

在介绍了背景和教学目的。

正文部分首先探讨了STEM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然后介绍了制作泡菜的过程和亚硝酸盐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接着列出了教学设计步骤和实验材料准备。

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学体会,展望了教学效果,并提出了未来拓展的方向。

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泡菜制作的技能,还能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培养STEM素养和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STEM理念、制作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实验、教学体会、教学效果、拓展、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食品安全、实验材料、教学目的、教学步骤、危害、检测方法、学生参与、创新思维。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泡菜是一种受欢迎的传统食品,具有酸甜可口的味道。

但泡菜中可能存在的亚硝酸盐含量成为了食品安全的关注点。

亚硝酸盐是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长期摄入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STEM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强调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整合应用。

本教学设计将结合STEM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过程,从而深入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一教学设计,期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STEM教育的魅力,积极参与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同时掌握检测亚硝酸盐的方法,为未来的健康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新课 阅读“乳酸菌发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1.基础知识 1.1 乳酸菌 1.1.1 种类: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
1.1.2 形态:球型或杆型; 1.1.3 细胞结构:原核细胞; 你认为有哪些结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1.1.4.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肠道 1.1.5 代谢类型及产物(发酵原理): 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 乳酸菌 ,其代谢类型是 异养厌氧 型。在 无氧 条件下,降糖分 解为 乳酸 。反应式为: 思考探究: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能不能发酵成酸奶?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 的生长,因此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典例精析: 例 1.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 )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 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理解发酵的概念,发酵是指在生产实际中,人们通过微生物的 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这里有 3 个要点,一是用于生产,二是培养微生物, 三是生产代谢产物。根据概念可知,生产代谢产物青霉素有一个培养青霉菌的过程;生产 酒精有一个培养酵母菌的过程;制作泡菜实质是培养乳酸菌,使其利用菜中的营养物质生 产代谢产物乳酸的过程。因此,A、C、D 都符合发酵的概念。而 B 项中虽有代谢产物乳酸, 但不是微生物所为,也不存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更不是用于生产,因此不属于发酵。 答案:B 1.2 亚硝酸盐: 联系生活:你知道亚硝酸盐吗?知道它的危害吗? 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 0.3~0.5g 时,会引起中毒,达 3g 时会引起死亡。 阅读课本回答; 1.2.1. 亚硝酸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 食品添加 剂。 1.2.2. 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 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 20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 过 2mg/kg。 1.2.3.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 尿液 排出体外,但在 适宜 pH 、 温度 和 一定微生物作用 下形成致癌物质 亚硝胺 。 思考探究:日常生活中不宜食用放置时间过长和变质蔬菜的原因是什么? 亚硝水洗坛内壁两次。将经过处理的蔬菜混合均匀,装 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 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4)封坛发酵:盖好坛盖。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所需的无 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2.3. 腌制条件: 思考探究:腌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 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 10%、腌制时间过短, 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 10 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 降。 2.4. 泡菜发酵的阶段: 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累积,因此可以根据微 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发酵前期: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是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 等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二 氧化碳等,二氧化碳以气泡从水槽内放出,逐渐使坛内形成嫌气状态。发酵产物中除乳酸 外,还有其他,如乙醇、CO2 等称异型乳酸发酵。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约为 0.3%~0.4%, 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 发酵中期:由于前期乳酸的积累,pH 下降,嫌气状态的形成,乳酸杆菌进行活跃的同 型乳酸发酵,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 0.6%~0.8%;乳酸积累 pH 达 3.5~3.8.大肠杆菌、酵母 菌、霉菌等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为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且清香品质最好。发酵 产物中只有乳酸,称为同型乳酸发酵。 发酵后期:在此期间继续进行的是同型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 1.0%以上。 当乳酸积累达 1.2%以上时,乳酸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此阶 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 典例精析: 例 2.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 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 A.马上密闭,保持 30~40℃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 30~40℃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 30~40℃ D.马上密闭,保持 60℃以上 [解析] 泡菜坛密闭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在 30~40℃,乳酸菌繁殖较 快。 答案:A。 结果分析:
课题 3 制作泡菜病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1.2 过程与方法 乳酸菌发酵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劳动人民在时间中利用微生物进行泡菜制作的技能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制作泡菜 2.2 教学难点:泡菜制作流程中防止杂菌污染
2.1 实验流程:填写流程图。
思考:在哪些操作过程中会感染乳酸菌? 原料加工和装瓶。 2.2 泡菜的制作 2.2.1 材料: (1) 各种蔬菜均可,一般用白菜、洋白菜、黄瓜、柿子椒、胡萝卜、白萝卜等。蔬 菜以质地鲜嫩,肉厚,无虫咬、无烂痕、无斑点者为佳 (2) 添加的调味品,如花椒、八角等。花椒、八角等香辛料可增香、除异去腥 (3) 白酒、食糖和盐。食盐用品质良好,含苦味物质极少者为佳 2.2.2.设备及用品: 泡菜坛、菜刀、菜板。泡菜坛泡菜坛本身质地好坏对泡菜与泡菜盐水有直接影响,应 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号的泡菜坛。也可使用玻璃制作的泡菜 坛。 泡菜坛检验优劣方法: ① 观型体:泡菜坛以火候老、釉质好、无裂纹、无砂眼、形体美观的为佳。 ② 看内壁:将坛压在水内,看内壁,以无砂眼、无裂纹、无渗水现象的为佳。 ③视吸水:坛沿掺入清水一半,用废纸一卷,点燃后放坛内,盖上坛盖,能把沿内水吸 干(从坛沿吸入坛盖内壁)的泡菜坛质量较好,反之则差。 ④听声音:用手击坛,听其声,钢音的质量则好,空响、砂响、音破的质次。 2.2. 3.制作过程. : (1)原料处理:将鲜菜修整、洗涤、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萎焉时收下,切分成条状 或片状。 (2)盐水配制: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 4∶ 1 的比例配制盐水。选择含矿质较多的井 水或泉水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泡菜不但味美,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食欲。泡菜是怎样制作的?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怎样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背景: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泡菜 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 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 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如果自己 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 美事。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制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宜多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