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期末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了解传播学
传播学中的两大学派
一、经验学派(行政学派)
传播学经验学派是各种学科杂糅之后的产物,着眼于事实判断,目的在于揭示传播活动的事实真相,进而把握其中的运行规律。
二、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以西欧为中心,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包括了许多学派和观点,理论渊源有两个:
一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和弊端。
主要代表人物有M·霍克海默、H·马尔库塞、T·W·阿多诺、哈贝马斯等人。
M·霍克海默:《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1937)、《论哲学的社会功能》(1940)、《独裁国家》(1940)、《启蒙辩证法》(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等。
H·马尔库塞:《历史唯物论的现象学导引》、《辩证法的课题》、《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面人》、《论解放》、《审美之维》。
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该派学者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文化意识形态等邻域进行分析和批判。
批判学者着眼于价值判断,目的在于探究传播活动的意义,从而为传播活动提供提供一种价值上的提高。
代表人物:卢卡契(早期)、葛兰西(文化霸权)、弗洛姆(佛洛依德&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
两个学派均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最有实力的学派是法兰克福学派。
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验学派只关心把话传出去,传得越远越好,传得越广越好,即传播的效率越高越好。而批判学派则关心这个话的意义、意味与意蕴,即传播的价值越大越好。”——罗杰斯
经验学派:科学主义、工具理性、世功、实证;
批判学派:人本主义、价值理性、超越性反思。
(结合关键词展开记)
第二节传播学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p50
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p51
如何评价线性传播模式:线性传播模式虽然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但它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传播过程。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52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p53
3、徳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p53
三、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系统论传播模式)
1、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p55
2、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p56
第三节传播学
人内传播:也叫做内向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通俗地讲,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自我对话和自我反省。
最早从传播学角度对自我传播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
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是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来认识和把握自己。
第四节传播学
约哈瑞窗口
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我的认知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有四个区域:即公开区、盲点区、潜能区、隐藏区。
1、公开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
2、盲区:自己不知道,别人却知道的盲点。
3、封闭区和潜能区: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资讯。尚待挖掘,对其他区域有潜在影响。
4、隐藏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该理论的应用:
1、人际传播的目的就是扩大公开区,因为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在公开区内进行的。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区,要让这个盲区消失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
尽量减少盲区。
3、潜能区这个未知的世界也能变成有用的资源,为人际关系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带来更多的
支持,切入点就是不断地学习。
4、隐藏区如果太大,对人际交流也甚为不利。可以在隐藏区内选择一个能够为沟通双方都
容易接受的点来进行交流,这个点被叫做“策略资讯开放点“。
“弱连接“理论
背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晚期,哈佛大学研究生马克·格兰诺维特通过寻访麻省牛顿镇的居民如何找工作来探索社会网络。
他非常惊讶地发现那些紧密的朋友反倒没有那些弱连接的关系更能够发挥作用。
强连接:是指你接触最频繁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
弱连接:广泛存在于你生活中的,然而却是较浅的社会认知。例如一个被人无意间提到或者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一个人……
探究一些网络现象时,使用弱连接的概念比使用强连接的概念来得重要。
格兰诺维特指出: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金字塔)。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结构洞“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伯特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到了著名的“结构洞“理论,此理论与”弱连接”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的人际关系网络有两种现象:
一种是重复关系人,即他们认识的人,同时也是自己的朋友;另一种是非重复关系人,即他们之间基本没什么交集。但你却能通过认识他们,结交一群其他类型的群体。这些非重复关系人,在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就形成了一个个的结构洞。
研究结构洞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每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打造和占用结构洞,使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规模和质量发挥到极致。
第五节传播学
群体的重要作用
群体使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1、群体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
2、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安全感的提供者。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
4、群体有时还会给个人带来负面影响。
群体传播中的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
集合行为虽然是自发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产生也是有条件的: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集合行为一般都是由某种突发性事件或者突然的信息刺激引起的。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中的流言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就是流言。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者功能减弱的时期。
流言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