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小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e60a7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0.png)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64933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b.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
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研究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
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
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研究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
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
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
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作者:赵思雪工作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丰乐乡双营小学第二篇: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60fa6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e.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本节选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所以更需要学生精读、悟读。
而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又是最难把握的。
精短的古诗词蕴含的内容、哲理和感情是丰富的,教师讲深了学生很难听懂,讲浅了又觉得意犹未尽。
如何找到古诗词教学的“最正确路径”?下面对几条探索路径作简要描述。
“符号代表一种智性的认知的意义。
每一个语言符号,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诞生,形成了一定的效果。
”古诗是中国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积淀,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带着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浓厚色彩的“密码”,它也是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键码”,只有开启它,才能进入古诗词的魔幻世界。
在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开启古诗的密码,干国祥老师先自己作了一首“诗”——《寻隐者喜遇》:“柳下问童子,言师采茶去。
只在此山中,坡南向阳处。
归来天色晚,把酒庆欢聚。
”然后再引导学生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进展比拟。
通过比拟,学生发现了其中的“密码”,原来,诗中的“松、药、云”以及“不遇”都具有一种特定的象征意义:“松”代表“高洁之士”,“药”代表“隐者、长生、济世”,“云”那么是指“隐逸安闲”。
即使“不遇”,也比“喜遇”好,因为它也是一个“语码”,代表着想见而未见的“神往与神会”。
古诗词中,柳、梅、竹、桃花、明月等物象都可能是“语码”,教师应带着学生寻找并开启古诗的“密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钱钟书先生说:“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情思的客观物象。
“凸显意象、营造意境”是古诗的精华。
品味古诗的意象之美、意境之妙,可以用“复原法”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自主展开阅读,学会从文本中找到看似矛盾之处,提出问题,产生探究兴趣,积极解决疑惑,从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9cf93f5a8102d277a22f03.png)
浅谈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诗词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扩展知识视野,让这瑰丽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纵情诵读,抓住诗眼,感悟意境,学以致用优美璀璨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精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广大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词”意?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并潜心钻研的课题。
下面,我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见解: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反复吟诵,纵情诵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的教学要格外注意引导学生诵读,这是毋庸置疑的。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凝练含蓄,节奏鲜明,富于变化。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格律,格律分为押韵、平仄和停顿,使诗词有回环之美,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读准诗词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遍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在引导学生诵读时要三字一顿,一句一韵,传达出跳荡激动的情绪,语调欢快,充分表达出诗人在与友人饮酒时快乐豪迈的心情。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正确地停顿,富有节奏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此外,还要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
教师要指导学生每一首诗诵读的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以及艺术处理,让学生读出诗人的感情。
古诗词阅读教学学法论文
![古诗词阅读教学学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b934273169a4517723a3f7.png)
古诗词阅读教学学法的探索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的比例很大,课内课外加起来100多首,精讲的诗有30多首。
由于教师受到自身文学素养或是地域等的影响,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种模式,那就是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的介绍,诗句翻译,主题思想的讲解,学生学完之后,再机械地背诵,应付考试,到最后学生也不知所学的古诗为什么这样的主题,怎样理解一首诗词,古诗词上完了,一首意境优美的诗词也被分析得支离破碎,让人感受不到其美在何处了。
一般来说,古诗词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诗句大意、诗歌主题、诗的意境、意象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光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关键是交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古诗词的语言非常凝练,极少的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学生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展开联想,并且要结合相关的文史知识,才能理解诗词的内涵。
笔者认为,古诗词的意境很美,诗句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若是把古诗词的句意翻译过来,那就大大破坏了诗间说表达的意境了。
因而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领悟理解古诗词句所表达的内容。
所谓的关键词,有时候既大家说说的“诗眼”,有的时候又是人们说说的炼字。
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蕴含着丰厚的内容,只要能抓住,那就找到了开启古诗词的钥匙。
第五册25课《词五首》,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开始尝试与探索:唐代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自蘋洲。
”诗眼当然是“望”字,全词紧扣“望”字来写,“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描写的是“望”的内容。
词人从视觉去描写,仔细读词,里面说描写的内容又不仅仅是这些。
“梳洗罢”这个细节描写里已经给我们暗示了女主人公“望”的时间是早晨,并且“梳洗”二字里又透露出来,女主人公满怀期望,到江边来等候自己的心上人。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bd9a2d0722192e4536f6b0.png)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摘要:中国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深远的意境,优美的意韵,堪称中华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对陶冶青少年性情,培养青少年审美情操,开拓青少年视野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呢?本文拟就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淡几点意见。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品味;意境古诗词感情真挚动人,词藻耐人琢磨,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注意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诵读,领悟感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学生放开朗读,尽情投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在朗读中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不断的诵读中,学生定能增强对古诗词有一定的感悟。
为避免诵读枯燥乏味,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篇幅短小,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特点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些比赛可以以个人、小组、男女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读得开心,赛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课堂因此而灵动活跃。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每天的晨读时间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随时抽查。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温故知新,效果良好。
二、深入赏析,提高素养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要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1、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巧妙地”进行古诗词教学论文
![“巧妙地”进行古诗词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9776ca6137ee06eff918a1.png)
“巧妙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品味呢?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从诗题着手,整体感知。
抓重点词,理解诗句。
品赏佳句,体会意境。
吟诵诗词,体味声律美。
拓展学习,博闻强记。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诗题、重点词、品赏、吟诵、拓展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让小学生从小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教材中一定量的古代诗词的存在,应当说为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
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品味呢?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从诗题着手,整体感知。
诗题是诗的窗口,我们从诗题,往往可以感知到诗的内容。
如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可以知道这诗写的是想念家乡,思念兄弟:从《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在西湖游宴,领略西子湖的美景:从《游山西村》,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在游览山村,描绘的是山乡风光习俗。
其它如《忆江南》、《长相思》等词,虽为词牌名,但与词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关系,亦是如此。
因此,古诗词教学,须从诗题着手,我们应舍得在诗题上下功夫。
二、抓重点词,理解诗句。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浅显易懂,一般来说,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只要借助于书中的注解,借助于字典、词典,自己就能搞懂。
我们这里讲的重点字词,指的就是那些需要教师指点的、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疑难字词;还有就是一些虽是常见词,但在特定语境里有特殊的含义的那些字词。
如“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诗句,教师应有意识帮助学生弄清“西辞”的意思;“烟花三月下扬州”重点应放在解释“烟花”这一词。
有些字眼,虽然是常见词,由于诗人用得精当,也就显得出奇,我们也不能忽视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必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ec6b1a83c4bb4cf7ecd169.png)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笔者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很复杂的感情,有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有对历史风云更改的慨叹,有对当朝统治者愤懑,有为国献身的豪情,有壮志难酬的苦闷,这些感情学生都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区别、体味。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3598475901020206409c59.png)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小学语文古诗课堂古诗教学策略再思考在小学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学习。
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
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
因此,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
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
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学习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学习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学习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
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古诗词。
将学生通过大脑涌现出来的看到过的大量诗词进行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78144fa26925c52cc5bfff.png)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诵读,教师要想法设法让诵读成为诗词课堂的一个亮点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
![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3caa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6.png)
古诗词的议论文关于古诗词的议论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
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的议论文篇1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
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
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
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
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
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
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捕捉灵感?著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
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
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
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ff8128376baf1ffc4fad41.png)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饶水知音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6541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5.png)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小学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篇论文将就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及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融合了民族的历史、哲学、道德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古诗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以其简练、优美的语言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学会运用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其次,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蕴含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瞬间,培养自己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操。
再次,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以其抽象、象征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解读和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意象,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鉴赏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诵古诗词的方式展示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抑扬顿挫的朗诵方式,生动地展示古诗词的词句、韵律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内涵。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式朗诵。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朗诵一首诗词作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探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8bf0ae8240c844768eaee13.png)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探究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吟诵是一种传统的诗词诵读方法,他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精神。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诗词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们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运用不到诗词,它逐渐成为了语文科目中单纯的一项考试内容,这是不可取的。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吟诵纳入自己的教学系统,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在提高古诗词吟诵水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对古诗词的体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现阶段,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目的都仍然是让学生们获得较高的分数、取得较好的成绩排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考试一般考什么内容,教师就教什么内容,具体到小学语文这一科目也是如此。
然而,小学语文古诗词的考试一般都不会包含诗词吟诵的相关内容,这也导致了师生对这方面的忽略。
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其一定要看到诗词吟诵对古诗词教学的作用,不断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吟诵水平。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模仿教学练习古诗词吟诵实际上就跟练习唱歌一样,一开始小学生并不能够自己进行高水平的吟诵练习,所以就要从模仿开始。
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时,语文教师一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是先为学生们简单讲解一下吟诵的规律,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等等,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边吟诵一边体会。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尚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更别说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了,因此,语文教师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利用计算机等为学生们播放一些诗词吟诵的语音片段,让学生们模仿练习[1]。
举例说明,当小学语文教师在讲到杜甫的诗词《春雨》的时候,在吟诵教学阶段,教师不要单纯地告诉学生第一句该怎么读、第二句该怎么读等等,教师可以借助于计算机为学生播放配有背景音乐的诗歌吟诵语音,让学生们仔细体会诗词中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整句都是怎么诵读的。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edee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5.png)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学校古诗词教学论文(5篇)学校古诗词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提高老师自身教学力量老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古诗词鉴赏对老师的专业力量更是非常依靠。
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自身古诗词鉴赏力量不足,讲解的内容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识,没有达成对古诗词的完整解读。
例如,部分老师在讲解古诗时只是简洁的概括一下、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然后照着教参上诗歌的翻译进行讲解。
既没有做到对诗歌的深化讲解,也不利于同学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需加以重视,支配充分的课程时间。
此外,老师要多多进行诗歌方面的讨论、学习,如参与古诗论坛和诗词讲座等,不断累积学问和阅历,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力量。
二、老师优化教学方式(一)多次诵读,体会情感朗读是学校生深化理解诗词内容,加深对诗词印象的重要手段。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也提到要让学校生通过反复朗读,积累美词美句,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量。
因此,老师要重视古诗词朗读学习,结合实际状况和同学特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穿插朗读教学。
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首新诗的开头,可以先让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这样既可以让同学快速进入新诗的学习氛围中,又能在开头将同学发音不准、字词读错、平仄音不分等问题找出来订正。
而后,老师在课上进行一次示范朗读,老师要把握诗词情感,旨在将诗歌的美感传达给同学,进而让同学体会到诗歌的节奏之美、韵律之妙。
最终,在老师讲解完新词后,可以抽取同学进行个别朗读,指导同学在把握生词和情感上的综合理解,把握正确的朗读力量。
但无论哪一种朗读方法,都要让同学读有所得,让同学把握朗读的各种技巧。
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同学不仅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对意境的讲解关心学校生理解诗词意境可以说是诗词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一步,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老师通过指导,让同学感受到诗词中的意境美感,不仅是同学理解诗词的必要步骤,同时也是充分调动同学乐观性,提高同学对诗词爱好的重要做法。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
![古诗词伴我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8f20c92cc58bd63186bdf7.png)
古诗词伴我教学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华集中浓缩于古诗词中,其富于音乐性和形象感的语言特色,吸引着许多中学生“口而诵,心而惟”。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与教学相宜的古诗词,从而开阔学生的诵读视野,拓宽知识领域,丰富语言实践,达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
一、开阔诵读视野“人生自古伤离别”。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主题,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没有一般别离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充满了明朗乐观的情趣。
诗人用理智驾驭感情,以豁达的心理相慰相宽,意境开阔,既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也表现了其宽阔的胸襟。
教这首诗我觉得不仅能“仅此而己”,于是让学生进行了“送别”诗的名诗名句积累笔记。
课堂交流时,丰富的送别诗内容使全体学生大开眼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重送配郎中贬吉州》刘长卿);“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王勃凝炼,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的乐观开朗之《送别》,也体会了凄凉、伤感之“别离”,又感受了充满深情的、真心勉励的送别诗句,同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诵读视野。
二、拓宽知识领域朱自清的散文《春) ,细致、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生命力的春天,尤其在“绘春图”中,作者用富有诗意和形象感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草、花、风、雨、人,一抓住了各自的特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我们如观其景,如闻其声,品尝不尽。
而描写春风时运用的古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是教师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领域的绝妙引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优秀11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57ba5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0.png)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优秀11篇)小学语文古诗词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初中古诗词教法论文
![初中古诗词教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a7ebda195f312b3169a5c2.png)
初中古诗词教法初探笔者结合20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古诗词教学。
一、要重视诵读教学古诗词教学最突出的一点应该是诵读。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美,这种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古诗词中有一种内在的音韵美,让人读来琅琅上口。
在诵读中,学生自然会被深深感染,产生学习兴趣。
1. 音频诵读示范。
如,《龟虽寿》一课,我从电脑上下载了男女两位知名播音员的音频,在课堂上播放。
学生现场体会到了播音员对作品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控制、声音高低快慢轻重的处理,从而学习、模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诵读表演。
在这里,教师不用过多的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李煜的《虞美人》,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
3. 古诗词吟唱。
有的古诗词适于大声吟咏,学生在古曲的配合中大声吟咏古诗词,这本身就是对他们情操的陶冶;有的古诗词适合演唱,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就采用了学生比赛演唱的课堂教学形式。
4. 古诗词的背诵。
由于时代原因,学生接触古文较少,这为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有了较多的古诗积淀,课内古诗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也会为今后的古诗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并且诗词背诵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力。
背诵古诗文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所以每学期拿出几节课供学生背诵是适宜的。
二、重视赏析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识记性的古诗词名句默写题掌握很好,但对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题却往往填错。
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是忽略了古诗词的赏析教学,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深入。
虽然吉林省中考卷不考赏析题,但也应重视古诗词的鉴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古诗词的鉴赏是多层次、多元化的。
不同的鉴赏者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虽然不是文学家、作家,但通过鉴赏,会促进他们自身文学素养和古诗词认知水平的提高。
《登高》古诗词论文
![《登高》古诗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15fdd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e.png)
《登高》古诗词论文摘要:杜甫《登高》一诗一直为世人所称颂,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此诗无论是手法还是意境都带给人们惊叹与震撼。
而诗中所蕴含的无论穷与达都兼济天下的情怀形成的巨大情感漩涡则对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与共鸣。
杜诗中所具有大化流行的思想追求又给我们带来了绵绵无尽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手法;共鸣;思考;启迪一、引言杜甫,这位被尊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其诗作如星河璀璨,照耀着中华文学的天空。
在杜甫的众多诗作中,《登高》以其深邃的情感、宽广的视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广泛赞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杜甫的《登高》进行深入的赏析,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背景与主题《登高》是杜甫在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登高望远之作。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苍茫大地,感慨万千。
此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沉忧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了自己胸怀壮志、忧国忧民的情感,展现了其崇高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悲凉的氛围和深邃的哲理成为了杜甫诗作的代表作之一。
三、艺术手法1.对偶与排比:《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对偶和排比手法,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使诗句更加和谐、优美。
同时,排比的运用也使得诗句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2.比喻与象征: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落叶和长江分别比喻为生命的消逝和历史的洪流,从而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
3.意象的营造:《登高》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这些意象的营造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四、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登高》中融入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苍茫大地,不禁感慨万千。
他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深沉忧虑。
这种忧、诗中的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登高》中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表达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教学论文
![古诗词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bd3930580216fc700afd42.png)
试论古诗词教学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淀,鉴赏能力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一、在背景中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产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露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词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在吟读中积累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不少学生现在最大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同时,诗歌的学习不能缺少朗读,因为诗歌具有极丰富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初步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除了朗读外,还可以让学生采取默读、轻吟、诵读、配乐朗诵等形式进行阅读,最终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
例如,《天净沙﹒秋思》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朗读:曲子的情感基调是凄苦愁楚,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
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小论文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有的是为了赶进度,往往是抓住三个字,那就是“读、译、背”,因而一两节课就可解决诗词单元;就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而言,诗词也常常不登大雅之堂。
我认为,诗词在文学中不仅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是文学中的精华部分,又有漫长的历史渊源,从诗词的数量就相当可观,仅宋代诗人陆游一人就有近万首之多。
可见,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要让子孙后代继承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诗词宝贵遗产,就要让我们现在的孩子了解诗词的常用知识,吸取其中有益的营养。
对初中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
为此,试就如何引导学生想象,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
意境应是诗歌内容教学的中心,因而,怎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意境,体会一首诗的诗情画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也是教者最伤脑筋的事。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采用下列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其思维能力。
一、设问要巧,兴趣要高课堂教学提问要“巧”。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上,教师若能做到“大智若愚”,在学生易混淆的问题上装一点糊涂,借糊涂之机,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观察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算是一“巧”了。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进京》开头两句写的北风卷地,八月飞雪,而三四句却写的是梨花盛开,春风和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我提问:“前面写北风狂吼,百草摧折,接着又怎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春天呢?可能是作者写错了吧?”学生一听说写错了,兴趣立刻来了,反应灵敏的学生争着说:“没错,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时我顺势发问:“你怎么知道是比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就准确地说:“从‘如’字上可以知道,这样写突出了北国的美丽雪景。
”此时,我也恍然大悟地说:“噢,原来是这样,作者把寒冷的西北描写得绮丽多姿,暖意洋洋,真美!”又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句,我问:“胡琴等都是北方民族的乐器,这些乐器是赠送武判官的礼物吧?”通过这些诱导,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明白饯别时的真挚而热情的氛围了。
用简洁的话提问,启迪学生想象,体味诗人的情感,可以算是又一“巧”了。
比如苏东坡《浣溪沙》词的第一句“簌簌衣巾落枣花”,从字面上译是“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
如果让学生透过字面深入一步加以想象,就产生另一境界了:“枣花盛开是什么时候?诗人谢雨归来沿途经过了什么地方?如若你是诗人,感觉怎样?心情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有部分学生回答说:“春末夏初时节,诗人喜气洋洋地走在枣花盛开的路上,微风拂面,枣花纷纷洒落在他的袍服和头巾上。
嗅到枣花的清香,该是多么愉快啊!”二、温故知新《论语》有句话是“温故而知新”,在诗词教学中如何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学过的知识,也是诱发想象,领略诗人作品思想脉络的较好方法。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尾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可谓同工异曲了。
在讲解时,先让学生回忆李白的这首送别友人的诗,再体会其异同,尤其是相同之处:诗人送别,不是一般的客离主归。
设想,你家来了一位和你父亲平常感情至深,关系至密,久别多年的客人,经过再三挽留,仍不能留下,在饯别时,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想送却又不能再送的情况下,又遇到大雨天气,试想你父亲的心里该是什么滋味。
由此可知,朋友之间的友情何止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在此基础上学生心里获得的感受加深了。
这时诗人伫立风雪路口,举目遥望武判官一地远走之际的心情怎样?武判官心情又是怎样?学生会将“雪人”、“拭泪”、“转悲为喜”等词用在主、客二人身上了。
此时此刻,再诱导学生回顾一下岑参的另一首思乡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那种戍边将士的复杂心情,学生的感受也许更深,较为具体地感觉到诗歌词语的高度凝练,蕴含着作者及其丰富的情感,从诗句中发现诗人将不尽之情溢于言表之外的门道。
激发情感,诱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
诸如运用板书直观手段引导想象,加强表情朗读,展示图画,看录像、听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时要密切配合交换使用,有时要根据客观条件、文章体裁灵活选用,以达到殊途同归的预期效果。
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思考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思考江苏泰州●张瑜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浩若烟海。
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
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进入新时代,“国学热”等现象给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笔者在此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简单谈谈对当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原则的思考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
根据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小学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应该坚持以下的教学原则。
1. 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真备课,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进行阅读欣赏。
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小学生因其年龄的特殊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
小学生自制力差、精力充沛,上课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小动作不断、走神的现象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坚持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通过集中教学,消除小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基础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小学生处在古典诗词的启蒙阶段,直观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再加上古典诗词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语法与日常语言有很大区别,学习的难度比较大。
因此,小学生对古典诗词接受上存在困难。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授课时要热爱、关注学生,耐心地讲解知识。
同时,引入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古典诗词蕴涵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思考小学古诗教学“四法”银光小学马兰芳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浩若烟海。
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
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进入新时代,“国学热”等现象给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
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意义重大。
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诵读法“诵读法”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经过大声诵读,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诵读中强化创造性思维,通过小学生丰富的联想,将艺术的魅力内化;最后,通过有节奏地诵读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使孩子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2. 鉴赏法“鉴赏法”是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增强对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和体会。
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获取审美上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骆宾王《咏鹅》这一课,可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感悟画面美。
古典诗词韵律整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古诗新唱”,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3. 探究法“探究法”是指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差,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作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创办诗词板报或小报,定期举办诗词填充大赛,激发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也可在学生充分理解诗词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改诗为文,既能增加对该诗词的理解,又能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对于传承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