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j乐民之乐_忧民之忧(经典推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运用古今对比来启发齐宣王。先说古时 候,天子诸侯或者巡游或者述职,都是国家大 事。他们出游是为了百姓,急百姓之急,因此 百姓殷切盼望他们出游。再说眼下,君王出游 无非是兴师动众靡费民财为百姓添乱增忧。

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来启发齐宣王要“乐 以天下,忧以天下”,使主旨更加鲜明有力。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经史勿亟
jí yōu
王在灵囿
yòu
麀鹿攸伏
於牣鱼跃
Hale Waihona Puke Baiduyōu
麀鹿濯濯 zhuó
wū rèn
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 女,通‚汝‛。 亟:同“急”。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 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进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曲池边,环视着鸿 雁麋鹿,说:“有才有德的人也以此为乐吗?”
A.文中孟子先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 借题发挥,提出了为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 中心论点。 • B.文中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 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 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 C.晏子在对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 先王出游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君 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 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 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 D.文中孟子主要是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 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
齐宣王在他的离宫雪宫当中接见孟子。齐宣王 说:“有才德的人也有这种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 就会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得不到这种快乐而 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做一国之君 却不跟百姓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 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 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晏子回答:‘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的国家去叫 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 土。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向天 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情况。这些活动没有不是 国家大事的(没有不和政事关联的)。春天视察 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 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夏朝的谚 语说:“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 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从前齐景公问晏子 说:‘我想去转附山、 朝儛山游览,沿着海 岸南行,一直到琅邪 (或以为邑名,或以 为山名,实际上可能 并不矛盾)。我做点 什么才可以比得上先 王的游览呢?’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 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 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 豫,为诸侯度。”
【译文】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 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 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1]
• 简要概括本则的主旨。 • 孟子引用齐景公想出去游玩,晏子劝 谏的故事,阐明了君王应‚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的道理。
1、翻译下列语句,试着揣测各句的得分点。 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②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③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 2.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该主张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 正反对比,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为论 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 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 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独裁 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 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 •
译: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做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 视诸侯守卫的疆土。
③为我作君臣相 说之乐!
译:替我创作出君臣同乐的歌曲!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如何委婉劝谏 的? • 中心论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 孟子引用晏婴劝齐景公的故事来委婉劝谏的。
3、孟子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过什么表现 手法来启发齐宣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徴招》、 《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 君也。”
景公听了很高兴,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出去 住在都城之郊,在那里开始派人开仓取粮来救 济贫困的百姓。景公又召见乐官说:‘给我创 作君臣同乐的乐曲。’这乐曲大概就是《徵招》 《角招》。歌词说:‘畜君有什么过错?’畜 君就是喜欢国君。”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 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现在可不是这样。兴师动众而行,并且征集粮食, 运转粮食而食,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劳苦的人 得不到休息。百姓侧目而视,都发出批评埋怨, 于是他们就为非作歹了。违背王应当遵循的政教 而残害百姓,大吃大喝仿佛水流一样(没有穷 尽)。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 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 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流、连、荒、亡,成为诸侯的担忧。顺流而下忘 记返回叫做流,溯流而上忘记返回叫做连,追赶 野兽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荒,喜欢喝酒而不 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亡。过去的圣贤之君没有流、 连的欢乐,没有荒、亡的行为。(一方面是当今 君王流、连、荒、亡,一方面是古代贤王无流连 之乐、无荒亡之行,勤勤恳恳地省视春耕秋收, 补助贫困的百姓)就看您何去何从了。’
•3.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乐此,不贤 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 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 都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 结果是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 享受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乐。这些都证实了孟子‚与民 同乐‛思想的正确性。 •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重要,比 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中饱私囊,捞它 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 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 往那些只顾自己,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 时间内满足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 难填,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只有行为方式对了,人才能获得快乐。行为方式不对,
• • • • • •
5、特殊句式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 状语后置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宾语前置 )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宾前、状后 ) 善哉问也! ( 主谓倒装 )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 判断句 ) •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 宾语前置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 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 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第三则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孟子是如何委婉进 谏的? 3、孟子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启发
• 1、翻译下列语句,试着揣测各句的得分点。 ①乐 民之乐者,民亦乐 其乐; 民之忧者,民亦 忧 忧 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译: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 • 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虑 • 为忧虑。跟天下一起快乐,跟天下一起忧愁,这样却不能 • 称王的,还不曾有过。 适 • ②天子 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 3、词类活用。 • ① 民之乐者,民亦 乐 乐 其乐。 民之忧者,民 忧 亦忧其忧。 • ( 乐、忧:意动,以…为乐/忧 ) ②遵海而南 ( 名作动,向南行 ) • ③乐酒无厌谓之亡( 意动,以…为乐 ) • ④出 舍于郊 ( 名作动,居住 ) •
• 4、解释下列常见实词 • ①遵海而南 ( 沿着 ) • ②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 到…去 ) ③秋省敛而助不给 ( 视察 )( 不足 ) ④为诸侯度 ( 法度,准则 ) ⑤ 民乃作慝 ( 就 ) ( 邪恶 ) • ⑥ 师行而粮食 ( 众人 ) • ⑦惟君所行也 ( 希望 ) •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 责怪,非难) •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 不对,错误 ) • ⑧非 无非事者 ( 不是 )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没有,不 ) •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除了 ) •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 从事某种活动 )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高,长 ) • ⑨修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遵循 ) •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 修理 ) •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 修养 )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 不乐也。
孟子回答说:“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够以此为 乐,无才无德的人即便有这些也不能乐。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 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 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诗经· 大雅· 灵台》说:‘开始营建灵台,于是 反复地量度。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 开始营建的时候文王说不要着急,可是百姓十分 踊跃,就好像儿子为父亲做事一样跑来。文王在 那饲养禽兽的灵囿当中,看到母鹿趴在那里,看 到母鹿长得胖嘟嘟的并且有光泽,鸟儿则长着洁 白的羽毛。文王在那灵沼旁边,满池子里的鱼儿 在欢喜跳越。’
灵台 经始灵台⑴,经之营之。庶民攻之⑵,不日成之。经始勿亟⑶,庶民子来⑷。 王在灵囿⑸,麀鹿攸伏⑹。麀鹿濯濯⑺,白鸟翯翯⑻。王在灵沼⑼,於牣鱼跃⑽。 虡业维枞⑾,贲鼓维镛⑿。於论鼓钟⒀,於乐辟雍⒁。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⒂。蒙瞍奏公⒃。[1]
【注释】 ⑴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⑵攻:建造。 ⑶亟:同“急”。 ⑷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⑸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⑹麀(yōu)鹿:母鹿。 ⑺濯濯:肥壮貌。 ⑻翯(hè)翯:洁白貌。 ⑼灵沼:池沼名。 ⑽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⑾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 载钉,用以悬钟。 ⑿贲(fén):借为“鼖”,大鼓。 ⒀论:通“伦”,有次序。 ⒁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 证》。 ⒂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 • • • • • • • •
1 、给加点字注音: 朝儛( ) 放于琅邪( fǎng ) ( yá ) wǔ 秋省敛而助不给 ( xǐng ) ( liǎn ) ( jǐ ) 睊睊胥馋( juàn ) ( xū ) 民乃作慝( tè ) 徵招 ( zhǐ )( sháo ) 2、找出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 ( “返”,返回 ) 景公 说 ,大戒于国 ( “悦”,高兴 ) (“慉”,喜欢 ) 畜 君何尤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 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 鹿鱼鳖。 文王虽然靠百姓的力量建了高台深池,可是 百姓却非常高兴,把他的台子叫做灵台,把 他的池沼叫做灵沼,对它有禽兽鱼鳖感到高 兴。
• 1.想象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场景 • 梁惠王正在花园中休闲散心,那个劝他不要谈利的‘ 叟’——孟老头又去拜见他了。他一边左顾右盼地观 赏园林池台中的珍禽异兽,一边漫不经心的问:‚你 们这些不言利的贤人先生们觉得这园林风光,这珍禽 异兽怎样啊?你们也会以此为乐吗?‛语辞间满含奚 落的味道。想不到孟老先生聪明人装糊涂,就像没有 觉察出什么来似的,反而将话就话,接过他的话头来 就亮出了自己的主题:‚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 此不乐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