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和转变。

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旨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其安全理事会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力。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机制和支持。

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冷战局势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的核心。

冷战的爆发导致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展开角力,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面貌。

三、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解放运动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纷纷进行解放运动,寻求独立和发展。

这些国家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

这一时期,亚非国家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将世界政治格局推向多极化的方向。

四、苏联解体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大重大事件。

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五、全球化与新兴大国的崛起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实力,在重塑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治理结构的逐渐调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征。

六、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威胁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东地区的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世界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结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转变和演变。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直接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态。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和走向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政治方面,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是美国的崛起和苏联的崩溃。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都位居世界前列,成为了世界的超级大国。

而苏联在冷战期间被美国牵制,最终在1991年解体,结束了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把国际社会的焦点重新转向了西方国家。

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二战后,欧洲国家为了避免未来再次爆发战争,开始了一系列合作和一体化的进程,最终建立了欧盟这一政治实体,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友好关系,也提高了欧洲在世界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经济方面,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亚洲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和德国两国经历了快速的重建和发展,成为了现代工业大国。

随后,中国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现在,亚洲国家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崛起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全球化的加速。

二战后,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深,资本、商品、人员和文化等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自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文化方面,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文化多样性的提升。

二战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各国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成为了一种趋势,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科技文化的兴起。

二战后,科技的发展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的主要动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世界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知识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必备知识§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规划:二战后期,美苏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即雅尔塔体系。

它勾画出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评价(1)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但是具有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二、美苏“冷战”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主要原因: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四)两极格局的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 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 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 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割据。
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
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 地位。
3.“冷战”的影响
1)消极: 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 分裂为两部分. 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 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 战”在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既包括对西欧等国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但却是采取更为隐蔽
的经济手段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3)实质: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的关 系,犹如一个胡桃的两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表
概述: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对峙向“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演变 (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苏“冷战”兴起,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 (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两极对峙格局. 同时,新兴力量兴起, 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三)20世纪90年代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含义: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 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 议。 基础:美苏两国力量势均力敌。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 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2.《华沙条约组织》:最初的签字 国有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 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 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8国。 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组织。 1991年解体
北约东扩前
北约东扩后
冷战与两极对抗的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造成当时世界动荡
不安的主要根源。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 (2)对自身的影响: 美国由原来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最大 的债务国,实力下降; 苏联因经济没有搞好而最终解体。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转变:
• 第一次:美国是一枝独秀 • 第二次:两大体系对峙,美苏 争霸 • 第三次: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 发展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转变:
• (一)第一次是在二战初期的时候: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苏联的势力也有所兴 起。但是苏联和美国的国力相比仍有一定 的差距,美国此时在世界强国中一枝独秀。 • 分析各国战后实力对比: • 英国: • 战争中大伤元气 • 殖民地、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美国势力的趁机渗透
苏联 858 1400 121 1015 1300 4500 32400 50000 4000 4600 320 2
核弹头
坦克 战术飞机 水面战舰
美苏争霸
• 美苏争霸又分为三个阶段:
• 美苏争霸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 缓和:(1)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 合作,签订对奥地利和约 • (2)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 紧张:(1)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 • (2)美苏热衷军备竞赛 • (3)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给我们有何启示?
反对霸权主义和 维护世界和平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① 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 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建立了大 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1953年美 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③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 撤走导弹。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 益加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表现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 ,反共反苏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冷战”的正式开始

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

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

(2)美国由于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的头号强国;苏联军事实力增强,政治地位提高,成为唯
一能和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实力均衡,分别成
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盟主,奠定了 两极格局的基础。
(3)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特别是
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矛盾成为 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③ 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签署了《罗马条约》。1958 年,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⑤欧共体推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实行共同 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建立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进一 步加快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共同的对外政策。 ⑥欧共体的扩大:从 1973年至1986年历经三次扩大,
联、称霸世界。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②苏联的对策 a.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b .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两极格局最终形
成。
4.影响 (1)消极影响:①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 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②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 界经济的发展;③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局部战争不断,引起了德国和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使世 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①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 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 的整体发展;③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 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掀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形成。
己的意图改造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为 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对 日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从50年代起,随着日本 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 争逐渐激化。进入80年代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

【教育学习文章】XX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教育学习文章】XX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XX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与冷战:雅尔塔体系确立于二战后初期,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于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它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它是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2.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则发动“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

4.苏东剧变仅仅说明的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5.“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6.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直接因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

7.多极化出现于两极格局形成后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解体后,多极化的格局并未形成,而是处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中,目前则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8.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而国际局势则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间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导致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变化。

9.二战以来的美日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战后初期,日本从属于美国;1948年后为伙伴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军事: 北约建立 1949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过程 1、丘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冷战”信号 2、美在欧洲全面推行“冷战” 3、苏联应对措施 1)政治: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经互会成立 1949 3)军事:华约组织建立 1955 —与北约对立,标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高考考点:
•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单元线索:
• 由欧洲国家主导的单极世界,向以美苏为首 的两极格局,再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 系日趋民主化。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美苏实力超群 1、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普遍衰落 1)西欧: 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称霸全球战略 2)美国: 政治军事大国,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3)苏联: 2、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意识形态:美:资~―苏:社~)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1)根本:恢复发展经济 2)政治:摆脱美控制和苏威胁 3)思想:欧洲共同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4)关键:法德和解 煤钢、经济、原子能共同体1967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形成: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 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 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东 欧 剧 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社会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二战后,由苏联为首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起初由12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 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 主要内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主要在欧洲东 方,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集团,或称之为苏联集 团。此外又称为共产主义集团。
• 二战后两大阵营长达40多年对峙的实质是 () • A美苏争霸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社会制度对立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美苏争霸
• 第一阶段:50中期--60年代初. 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事件:缓和(签定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 夫访美)紧张(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征:苏攻美守 事件:苏联-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征: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事件: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 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 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决定成败的因素:经济.
•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 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二战时的同盟 关系变成二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 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 格局。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 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时刻,在苏联的雅尔 塔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讨 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 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会后根据会议中的协议,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 ◆基础:美苏均势 •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编辑ppt
三、两极格局最终解体——苏东剧变
2、影响: ⑴积极方面: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 俄关系转向对话与缓和,使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 显增长。 ⑵消极影响: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必然会导致国际关 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使世界动荡不安。
编辑ppt
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丘吉尔“铁幕”演说 编辑ppt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世界性组织的成立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编辑ppt
3、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值得借鉴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1、原因: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也是两极 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表现:美苏两国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与美 国差距缩小,政治上离心倾向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 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增强。
3、主要影响: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彼此相互竞争、相互制 约,有利于世界的安全、编稳辑pp定t 和发展
编辑ppt
2、事件:
⑴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
⑵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 格局的初步形成
⑶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 施
⑷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 形成
3、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彼此 势均力敌,在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编辑ppt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②日本的崛起 原因:美国对日政策调整(扶植); 原因:美国对日政策调整(扶植); 民主改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民主改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重视教育科技; 重视教育科技; 采取经济计划等方式运用国家权力推动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军需经济的刺激 表现:经济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表现:经济高速发展,
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多极化趋势出现: 多极化趋势出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②日本的崛起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中国的振兴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原因: 原因: 政治:国际地位下降,实力削弱;美苏冷战, 政治:国际地位下降,实力削弱;美苏冷战, 只有联合才能维护自身安全 经济:战后经济上严重以来美国; 经济:战后经济上严重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联 系密切,水平相当; 系密切,水平相当; 文化:共同文化遗产和宗教信仰 文化: 地理:互相毗邻 地理: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过程: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政治领域 过程:经济领域—— 美国马歇尔计划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美国马歇尔计划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欧洲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推行统一对外关税和外贸政 共同的农业政策。 策,共同的农业政策。朝单一欧洲货币体系 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共同的外交政策; 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共同的外交政策; 1991年 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1991年,欧共体通过《欧洲联盟条约》,欧共体更名 为欧盟; 为欧盟; 1993年 欧盟正式诞生。 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洲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大 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到政治和军事领域; 2002年 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2、实质:东欧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 变化。
• 3、原因:a、自身经济困难

b、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影响
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因




原外

部 原

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模式 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发展中国家 ——斗争求发展
背景:
①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 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宗旨: 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影响: 冲击了两极格局
小结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多 极
不结盟运动
实力迅速上升


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 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 年之久。这 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D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 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 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 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 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 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 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表现为 三个阶段:
• No.1: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导致两极 对峙格局的形成。
• No.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 的崛起(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 盟运动),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标志雅尔塔体制的崩溃和“冷战”局面的结束
②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 压抑的矛盾爆发(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 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霸权主义) ③恐怖主义泛滥 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⑤国际裁军和军控出现停滞。
本 课 小 结
杜鲁门 主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苏联 对抗
共产党与工 人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古巴 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 西欧:谋求自身安全与发展,走向联合,力量 大大增强,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实力 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迅 速提高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①欧日:普遍衰落; 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 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 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矛盾加剧(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两极格局下的对峙——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称为冷战。
三、两极格局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到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②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③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④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2、“冷战”的兴起(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表现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1949年初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军事:为进一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历史影响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②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总之,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

②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②在战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的演变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十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的演变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 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 (1)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
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美苏的衰落;日本经济的崛起;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中国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核心词:欧共体、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 1.欧共体 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 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过程:签订《巴黎条约》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 马条约》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 共同体(1967 年)。 影响: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世界政治多极化是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较量,必 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 ①美国之外的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 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②反对一国独霸世界、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②欧盟在 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步伐。④俄罗斯开展东西方兼顾的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 和恢复大国地位。⑤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在国 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极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 1.演变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 演变趋势
二战改变了国际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原因 力量对比;美苏 欧共体、日本、中国和 对抗 “冷战 政 ” 治 杜鲁门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格局 多极化

历史第15课笔记

历史第15课笔记

历史第15课笔记历史第15课: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美国试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苏联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自身安全。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与苏联对抗。

苏联则在1955年与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WTO)。

二、冷战时期●冷战是指从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和苏联及其盟国之间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对峙。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朝鲜战争(1950-1953年)和越南战争(1955-1975年)是冷战期间最著名的两大局部战争。

三、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此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即出现了多个力量中心。

这些力量中心包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等。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发动了全球反恐战争,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了军事打击。

这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越来越紧密。

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协调。

四、总结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和互动不断改变着国际关系的格局。

同时,全球性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涉及着各国之间的关系、领土变化、国际组织的崛起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这种双超格局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美国作为西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苏联则在二战后成为了东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东欧国家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整个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政治发展。

在这种双超格局下,世界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全球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其次是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的列强国家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在二战后逐渐丧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权,成为了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较弱国家。

而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国家。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而欧洲国家也在二战后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成为了世界上有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亚洲地区的经济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中国、日本等国家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其次是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关系成为了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欧洲经济实力大增,推动了西欧国家开始摆 脱美国的控制,推行________的外交政策。
一、1.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2.独立自主
二、日本崛起为世界经济大国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1.经济飞速发展
(1)原因
①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 定了基础。
②朝鲜战争使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 需”收入。
答案:C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支持联邦德国的崛起 C.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D.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解析:冷战是除军事战争外的其他对抗形式,C是属 于军事战争,不属于冷战的表现。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Ⅱ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3)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三、影响
(1)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双方剑拔弩张,严重破坏了 世界和平;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 世界大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一、欧共体的形成和扩大
1.过程
1951年建立________;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 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________。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2.战后的两极格局事实上是( ) A.确立了以欧洲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B.划分美苏势力范围 C.建立了战后新同盟 D.承认了美国为世界头号强国 解析:两极格局事实上就是美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答案:B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3.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随着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ACD三个选项是目的, 并不是根本的因素。 答案:B
2.现状:“一超多强”多,极__化______趋势进一步发展。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材料表明美 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 )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希腊之生存已受恐怖分 子威胁,由共产党领导之数千武装人员在许多地区,尤以 北部边界各处,违抗政府之命令……欲使希腊成为自足、 自给、自尊之民主国家,(政府)必须获得援助。而美国必 须予以援助。
德国 志联邦共和国
志民主共和国
二、(1).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约 华约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2)亚洲
①朝鲜战争:美苏分区占领朝鲜使朝鲜分裂,分别建 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 战争爆发,中国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侵略越南,1973年停战。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法国
解析: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美、英、法、意等西 方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北约的领导者是美国。
答案:B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双选)20世纪 五六十年代,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不结盟运动兴 起。不结盟运动奉行的宗旨和原则包括( )
A.政治合作化
B.非集团化
C.经济一体化
D.独立自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 和宗旨。
答案:BD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2010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1971年,美国 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 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 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 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4.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 ) A.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 B.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首脑会谈 C.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D.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会议召开 解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 动的形成。 答案:C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5.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 A.美国单极世界 B.“一超多强”局面 C.稳定的多极化格局 D.美国操纵全世界的局面 解析: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 局面。 答案:B
答案:AD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18.日本战后成功的发展经验对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A.依靠美国援助 B.重视发展教育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解析: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到教 育和科技起到了重要作用。AD不适合我们国家。 答案:BD

D.苏联解体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柏林危机,其时代 背景是美苏冷战,故选C。
答案:C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三、双项选择题
17.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 ()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发动越南战争
C.出兵朝鲜
D.成立北约
解析:冷战是除军事战争外的其他对抗形式,BC是属 于军事战争,不属于冷战的表现。
2.标志:________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 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3.宗旨:奉行非集团、________的政策。
4.发展: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作为行动纲领。
5.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 政治舞台。
三、2.1961 3.不结盟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考纲扫描
考纲解读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 趋势的加强
A.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D.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解析:从材料中尼克松的话“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 可知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答案:C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1.(2010年福建会考)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解析: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答案:D
③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________。
④日本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政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提出成为 ________的目标。
二、1.(1)③教育 2.政治大国
三、不结盟运动兴起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1.背景:新兴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威胁,要求维护自身 独立与发展。
二、表现 (1)欧洲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提出对________,以扶持和 成立________,打破西方的
经济
控制西欧国家
经济封锁
1949年成立“________”, 1955年成立“________”,
军事
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对抗“北约”
分裂 1949年在德国西部成立德意 1949年在德国东部成立德意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 (1)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苏联解体 (1)原因:________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 (2)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 位,实行多党制;________年,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 联解体。 一、2.戈尔巴乔夫 1991
11.(2010年浙江会考)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 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 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 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②③都是冷战的表现。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 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 敌对活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序幕: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冷战” 的信号。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 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1.表现
(1)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2)欧共体: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实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4)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经济形势好转。
(5)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 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Ⅰ
1.二战后昔日的反法西斯盟友逐渐走向对立,形成两 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两大阵营的领导者分别为( )
A.英国和苏联
B.法国和中国
C.美国和苏联
D.美国和英国
解析:二战后,由于美苏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 本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