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船舶操纵重点

船舶操纵重点
满载货船(L=100~150 m):K’=1.5~2.O; T’=1.5~2.5 满载油船(L=150~250 m):K’=1.7~3.0; T’=3.0~6.0
操纵性指数K’、T’值是通过实船Z形试验所 测定的。
2.影响K’、T’值的因素
船舶操纵性能指数K’、T’值,将随舵角、吃水、吃水差、 水深与吃水之比、船体水下线型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且其 规律较为复杂,但总体来讲,趋势如表所列:
二、旋回圈的大小及其要素 概念: 定速直航(一般为全速)的船舶操一定舵角(一般为满舵) 后,其重心所描绘的轨迹叫做旋回圈(turning circle)。
1.表征旋回圈大小的几何要素
1) 进距(advance) 进距也称纵距,是指从操舵开始到船舶的航向转过 任一角度时重心所移动的纵向距离。通常,旋回资料中所 说的纵距,特指当航向转过90°时的进距,并以Ad表示之, 它大约为旋回初径的0.6~1.2倍。
三、影响旋回圈大小的因素 1.方形系数Cb(block coefficient)
方形系数较低的瘦形高速船(Cb≈0.6)较方形系数较高的肥 形船(Cb ≈0.8)的旋回性能差得多,即船舶的方形系数越大,船 舶的旋回性越好,旋回圈越小。
2.船体水线下侧面积形状及分布 就整体而言,船首部分分布面积较大如有球鼻首者或船尾 比较瘦削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力短小,旋回性较好,旋回 圈较小,但航向稳定性较差;而船尾部分分布面积较大者如 船尾有钝材或船首比较削进 (cut up)的船舶,旋回中的阻尼 力矩比较大,旋回性较差,旋回圈较大,但航向稳定性较好
无因次化后的船舶操纵性指数K’、T’由于已经除去了船 舶尺度与船速的影响,故可直接用来比较不同船舶或同一船舶在 不同条件下的操纵性优劣及其变化趋势;反过来说,当两船的K、 T指数相等时,要使其操纵性能也相同,其船长和船速也应相同。

船舶操纵知识点

船舶操纵知识点

船舶操纵知识点船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海洋、河流等水域。

而在操纵船舶的过程中,船长和船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船舶操纵知识点,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船舶操纵所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探讨。

1. 舵角和操舵方式舵角是指船舶船轮转动的角度,通过舵角的调整,船长可以控制船的航向。

船舶可以通过手动操纵舵轮或使用自动操纵装置来调整舵角。

手动操纵舵轮通常需要两名船员协调,其中一名船员负责转动舵轮,另一名船员负责监督舵角的变化。

自动操纵装置则可以根据预设的航线和参数自动调整舵角,减轻船员的工作负担。

2. 舵手须知舵手是操纵船舶的重要角色之一。

舵手需要具备以下技能和知识点:a. 熟练掌握船舶结构和舵机操纵原理。

b. 熟悉船舶航行规则和航行标志。

c. 熟悉船舶吃水和排水情况,以及与潮汐等相关的水文地理知识。

d. 熟悉船舶不同航速状态下的不同舵角调整方式和技巧。

e. 熟悉船舶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式。

3. 转向和掉头船舶在航行中需要进行转向和掉头操作,以避免遇到障碍物或改变船的航向。

在进行转向和掉头时,船长需要考虑以下几点:a. 船舶的航速和航向。

b. 船舶的吃水和排水情况。

c. 船舶当前的舵角和转向方式。

转向方式分为渐变转向和急转弯两种。

渐变转向可以分为外侧弯和内侧弯,分别对应着船舶正常航行时左转和右转的状态。

急转弯则是在一定时间内使船舶快速改变航向。

4. 驾驶技巧和注意点a. 航行时需随时留意船舶周围环境,注意观察水流、风速、潮汐等因素的变化。

b. 船舶在不同航速状态下的操作方式和技巧不同,需注意切换。

c. 若发生船舶故障或天气突变等紧急情况,需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d. 舵轮操作时需小心谨慎,避免过度调整舵角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e. 在船舶停泊和起锚时,需注意船舶与岸边或其他船只的距离和方向,操作时需谨慎。

总结船舶操纵技巧和知识点涉及诸多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船长和船员可以掌握有效的操作技巧,确保船舶的安全运行。

船舶操纵丙类大副知识点总结

船舶操纵丙类大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船舶操纵性能第一节船舶变速运动性能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运用1.船舶航行中,突然发现有人落水,为了防止船舶和螺旋桨对落水者造成伤害,应立即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并停车;船舶航行中,突然在船首右前方近距离发现障碍物,应立即操左满舵,待船首避离后,再操右满舵,使船尾避离;2.下列情况应防止或利用反移量的作用:①航行中有人落水,为援救落水者而操舵时;②航行中突然在船前方的极近距离上发现障碍物而急需施舵时;③并靠停泊或锚泊中的船舶时(注适时操舵保持平行贴靠);3.船在狭窄航道前转向前,如果不在本船的新航向前转舵,就无法顺利进入新航向;4.进距小的船舶应舵较快,惯性小,航向稳定性好;旋回初径可用来估算掉头水域;横距一般用来估算操舵转向后,船舶于岸壁或他船是否有足够的间距;已知船舶的旋回初径的大小,就可知道船舶在狭窄水域只用满舵使船作180°转向需横向范围的大小;5.船舶旋回中出现外倾角较大而危及船舶安全时,应逐步降速,逐步减小所有舵角;6.两船在海上对遇采取转向避让,转舵时机最迟应在相距两船进距之和以外;7.当制动纵距小于旋回纵距时,用全速倒车让;当制动纵距大于旋回纵距时,用满舵让;第五节船舶操纵性试验冲程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1.停船性能通过倒车试验判断;测定船舶的冲程;2.船舶的冲程数据应实际测定,应选择无风流影响的水域;水深足够,不存在浅水的影响;船舶须以稳定的航向、转速作直线运动,当驾驶台下令停车(或倒车)时,开始测定;3.测定船舶冲程时,试验水域的水深H与船宽B和吃水d之间的关系为:H≥3√Bd4.为了使实船试验结果具有普遍意义,根据IMO的要求,船舶试验条件应满足:满载(达到夏季吃水);平吃水;确保螺旋桨足够的沉深;深水、宽度不受限制;遮蔽条件较好;环境条件应满足:风力不超过浦氏5级,即风速不超过19kn;海浪不超过4级,即有义波高不超过1.9m、最大波周期不超过8.8s;流场比较均匀;试验中最小船速应达到船舶海上速度的90%;主机功率应达到最大输出功率的85%;5.船舶在使用投木块法测定冲程时,其冲程大小表示船对水移动的距离;测定的位航迹进距;6.停船试验过程中,当船舶对水速度为0时,可结束一次试验;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条件、测定方法7.求取船舶旋回圈的试验方法为:旋回试验;船舶旋回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价船舶旋回迅速程度和所需水域的大小;8.旋回试验时指在试验船速直航条件下,操左右35°/35°舵角或设计最大舵角并保持之,使船舶进行左、右旋回运动试验;9.旋回试验在无风流影响条件下测定旋回圈要求船首变化幅度为360°;在有风流影响条件下测定旋回圈要求船首变化幅度为540°;10.旋回试验过程中,开始记录初始航速、初始航向角及推进器转速;初始旋回角速度数据的时机为在旋回之前一个船长;旋回试验过程中记录的船舶运动状态数据包括:船速;航向角;推进器转速;横倾角;Z形试验的目的和试验方法11.常用的操纵性试验包括:旋回试验;回舵试验;制动试验(停车试验、倒车试验);Z形试验(标准操纵性试验);螺旋试验和逆螺旋试验;倒车试验;12.Z型试验的目的在于:判定船舶旋回性,追随性与航向稳定性的优劣;可判断船舶的操纵性能;能求取船舶操纵性指数K、T值;试验结果中衡量惯性的参数为航向超越角;13.常见的Z形操纵试验中的舵角和反向操舵时的航向角分别为5°/5°;10°/10°;20°/20°;14.10°/10°Z形操纵试验中的10°/10°分别表示分子表示舵角;分母表示进行反向操舵时的航向角;15.进行Z形操纵试验时,应准确记录:所操舵角的大小;各舵角到位时的时间;惯性超越角的大小;个特征转头角的时间;16.Z形操纵试验中记录的初始船舶运动状态的数据包括:初始船速;初始航向角;初始推进器转速;Z形操纵试验中记录的船舶运动状态的数据包括:船速;航向角;航向超越角;航向超越时间;第六节IMO船舶操纵性衡准的基本内容IMO船舶操纵性衡准适用的船舶包括:舵桨推进方式、长度≥100m的船舶;化学品船、油船及液化气船不限长度;单锚泊用锚的抓力的组成、单锚泊用锚的抓力系数:1、锚的抓力大小与:锚型、锚重、出链长、底质、海底地形、水深、抛锚方法(锚干的仰角)、有关;2、单锚泊时锚的总抓力是:锚重x锚的抓力系数;单位长度的链重x卧底链长x链的抓力系数;3、锚抓底后,锚环处锚链与锚干之间的夹角θ为零时,锚的抓力系数最大;4、霍尔锚的的抓力系数和链的抓力系数一般分别取为:3~5,0.75~1.5;5、均匀底质中锚抓底后,若出链长度足够,则抓力随拖动距离将发生变化:一般拖动约2~3倍锚长距离时,抓力达最大值;6、由于两猫爪所受阻力不等,锚的姿态发生倾斜或翻转,形成走锚滑行,抓力剧减至正常抓力的2/3;7、抛出一定链长的单锚泊船,外力增大时,拥有的锚泊力将减小;8、锚泊中的船舶在风流相反时,其锚链的方向取决于风力、流速(取两者作用力较大者),船体吃水以及水线以上受风面积;9、风流对船舶在抛锚式的影响不一致时,应结合本船的载况,考虑影响较大的一方;10、河口或江河急流地区长期锚泊,每一二日重抛原因:流沙现象严重,易于走锚;锚泊用锚的出链长度的组成及安全锚泊出链长度的计算:11、单锚泊时,安全出链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悬链长度与卧底链长之和;12、单锚泊时,悬链长度:与锚重无关,与船舶受到的外力有关;与锚链单位长度重量有关;13、单锚泊时,卧底长度:与锚重有关,与船舶受到的外力有关;与锚链单位长度重量有关;14、单锚泊时,系留力:卧底链长越长,锚链越重,链的抓力越大;15、根据经验:船舶在20米水深左右的急流水域中单锚泊时,出链长度应比缓流水域多1节;16、当风速为20m/s时:根据经验,单锚泊出链长度约为:3h+90m;当风速为30m/s时:根据经验,单锚泊出链长度约为:4h+145m;第三节:锚设备及其运用锚链的种类、组成、标记锚链的作用是:连接锚和船体;传递锚的抓力;卧底链长可以增加抓力;1、锚链按制造方法分有:铸钢锚链:优点:①强度较高,刚性好;②撑档不会松动,使用年限长;缺点:①制造工艺较复杂;②成本较高;③耐冲击负荷差电焊锚链、优点:①工艺先进简单;②成本低;③质量超过其它种锚链;锚链按其结构分为有档和无档锚链;锚链按其公称抗拉强度可分为:AM1/AM2/AM3;其中AM3强度最高;2、一根完整的锚链由______组成。

船舶操纵考点总结

船舶操纵考点总结

船舶操纵考点总结第⼀章船舶操纵性能基本概念1.船舶操纵性能可分为固有操纵性和控制操纵性,固有操纵性:包括追随性、定长旋回性、航向稳定性;控制操纵性:包括改向性、旋回性、保向性。

2.转⼼:从瞬时轨迹曲率中⼼O 点作船舶⾸尾线的垂线可得瞬时转动中⼼P 点,简称“转⼼”。

船舶定常旋回时,⼀般转⼼位于船⾸之后约1/3 - 1/5 船长处;尾倾时,转⼼后移,⾸倾时,转⼼前移。

3.漂⾓:漂⾓是指船体上⼀点的船速⽮量与船舶⾸尾线之间的交⾓;漂⾓⼀般指船舶重⼼处的漂⾓,⽤符号β表⽰,左舷为负,右舷为负。

4.⽔动⼒及其⼒矩:⽔给予船舶的运动⽅向相反的⼒。

5.⽔动⼒作⽤中⼼:⽔动⼒作⽤中⼼是指船体⽔下部分的⾯积中⼼,随漂⾓β的增⼤⽽逐渐向后移动。

船舶平吃⽔时,当漂⾓为0,船舶向前直航时,⽔动⼒中⼼在船⾸之后约1/4 船长处,且船速越低,越靠近船中;当漂⾓为180o,即船舶后退时,⽔动⼒中⼼在距离船尾之前约1/4 船长处,且船退速越低,越靠近船中。

船舶空载或压载时往往尾倾较⼤,船体⽔下侧⾯积中⼼分布在船中之后,⽔动⼒作⽤中⼼要⽐满载平吃⽔时明显后移。

6.引航卡(Pilot Card):船长与引航员之间关于船舶操纵性能进⾏信息沟通的资料卡;每航次由船长填写;内容包括本船的主尺度、操纵装置性能、船在不同载况时主机不同转速下的航速以及船舶特殊操纵装置(侧推器)等信息。

7.驾驶台操纵性图(Wheelhouse Poster):详细概述船舶旋回性能和停船性能的图表资料;置于驾驶台显著位置;内容包括深⽔和浅⽔(=1.2),满载和压载情况下船舶的旋回圈轨迹图及制动性能(停船试验)资料。

8.船舶操纵⼿册(Maneuvering Booklet):详细描述船舶实船操纵性试验结果的⼿册;它是重要的船舶资料之⼀;内容包括旋回试验、Z形操纵试验和停船试验的试验条件、试验记录以及试验分析等;操纵⼿册包括全部驾驶台操纵性图上的全部信息;除实船试验结果之外,操纵⼿册中的⼤部分操纵信息估算结果。

船舶操纵重点

船舶操纵重点

2、描述船舶旋回运动状态的运动要素
1) 漂角(drift angle)
船舶首尾线上某一点 的线速度与船舶首尾面的交 角叫做漂角,如左图所示。 船舶在首尾线上不同点的漂 角是不同的,在船尾处,由 于其横移速度最大,因此漂 角也最大。但通常所说的漂 角是指船舶重心处的线速度 Vt与船舶首尾面的交角,也 就是船首向与重心G点处旋回 圈切线方向的夹角,用B表示 之。一般船舶的漂角大约在 3°~15°之间。
第二节 船舶操纵方程及船舶操纵性指数
一、船舶操纵运动方程
Tŕ+r=Kδ
式中: K —— 旋回性指数(s-1); T —— 追随性指数(s); r —— 旋回角速度(1/s); ŕ —— 旋回角加速度(1/s2); δ —— 舵角(°)。
该方程最早是由日本学者野本谦作提出的,因此也称为野 本 方 程。 该式 中 , T 称之 为 船舶 的追 随 性指 数 (turning lag index),单位为s;K称之为船舶的旋回性指数(turning ability index)。
无因次化后的船舶操纵性指数K’、T’由于已经除去了船 舶尺度与船速的影响,故可直接用来比较不同船舶或同一船舶在 不同条件下的操纵性优劣及其变化趋势;反过来说,当两船的K、 T指数相等时,要使其操纵性能也相同,其船长和船速也应相同。
对于具备一般的操纵性能的船舶在满载状态下的K’、 T’应处于下列数值范围之内:
4) 旋回直径(final diameter) 旋回直径是指船舶作定常旋回时重心轨迹圆的直径, 亦称旋回终径,并以D表示之,它大约为旋回初径的0.9~ 1.2倍。 5) 滞距(reach) 亦称心距。正常旋回时,船舶旋回直径的中心O总较操 舵时船舶重心位置更偏于前方。滞距是该中心O的纵距,并 以Re代表之,大约为1~2倍船长,它表示操舵后到船舶进入 旋回的“滞后距离”,也是衡量船舶舵效的标准之一。

船舶操纵基本知识

船舶操纵基本知识

第一节 船舶常识
1.1.6.4 救生设备 1.救生圈。 (1)技术标准:浮力须达到淡水中支撑14.5千克的铁块至少达到24小时,强度须保证10米 高度投水试验不损坏或永久变形。 (2)使用方法:两手压住救生圈的一边,使它树立起来,一只手和头顺势套入圈内,再把 另一只手也套入圈内,使救生圈置于腋下,落水者便可直立浮于水中。 (3)检查保养
第一节 船舶常识
2.救生衣 (1)技术要求 两面均可同样穿着; 穿着救生衣的人在水中不做任何动作或失去知觉时,不会因头前俯致使脸部淹没在水中; 穿着救生衣的人可以转动身体至安全漂浮位置,使身体后倾仰卧,把脸部浮出水面。 成人救生衣——淡水中浮起7.5千克铁块24小时不沉。 (2)浮力标准 儿童救生衣——淡水中浮起5千克铁块24小时不沉。 救生衣应为白色或橙色,放在明显易取用之处。 (3)使用及检查保养 救生衣应穿着与上身,不可缚于腰部或下肢; 救生衣缚带必须缚牢,宜打平结,不宜打活结; 穿着救生衣自高处跳入水中,应将两臂平伸,不得向上举起 不得将救生衣作为枕头、坐垫,以防内部材料受压而减少浮力。 (4)配备标准 按定额的110%配备,客船还应配备定额的5%儿童救生衣。
第二节 船舶操纵基本知识
舵效的判别 船舶操舵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和纵、横距内完 成较大的改向角,则认为该船的舵效较好; 反之,则舵效较差。
影响舵效的因素
舵角的大小 作用于舵面上的水流速度(进速) 舵的入水面积及舵的线型 舵的数量和舵机性能
船舶的倒车一般比进车舵效差得多。
第二节 船舶操纵基本知识
冲量公示:F*t=M*V t=MV/F
第二节 船舶操纵基本知识
1.2.3船舶旋回圈 2.船舶回转的运动过程: (1)转舵阶段(初始阶段) 转舵船舶开始做回转运动 特征: ①开始转舵后,因为惯性作用,船舶按原航 向前进,外倾。 ②当横向力起作用后,船舶按阻力与推理合 力的方向平移,并产生偏距和内倾。 ③航速开始降低。 (2)渐变阶段(过渡阶段,回转变化阶段) 开始回转稳定回转时止。 (3)稳定阶段(匀速圆周运动) 船舶作匀速运动时起的稳定回转期。 特征:回转各力达到平衡,漂角保持不变, 船舶重心绕回转中心做稳定的回转运:李靖

船舶操纵考点总结

船舶操纵考点总结

船舶操纵考点总结船舶操纵考点总结第一章船舶操纵性能1.船舶由静止状态进车,达到相应稳定航速的前进距离与船舶排水量成正比,与相应的稳定的船速的平方成正比,与螺旋桨推力成反比。

2.船舶由静止状态进车,达到相应稳定航速的时间与船舶排水量成正比,与相应的稳定的船速的成正比,与螺旋桨推力成反比。

3.船舶由静止状态启动主机,到达到常速,满载船的航进距离约为船长的20倍,轻载约为满载的1/2---2/3。

4.船停船距离(冲程)/冲时:船在前进中下令停止主机至船对水停住的滑行距离和时间。

5.实测停车距离(冲程)/冲时:船在前进中下令停止主机至船对水余速将至2节时或对水速度降低到保持舵效的最低速度的滑行距离和时间。

6.停车冲程与船速的平方成正比,与排水量成正比。

7.航行船舶停车后速度变化:呈非线性变化,开始时速度下降快,而后下降慢,至终为0 8.影响冲程大小的因素与:排水量、初速度、船舶阻力、污底和浅水有关。

9.减速常数是指船舶停车后船速每递减一半所需的时间,减速常数随排水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万吨船约为4Min.10.倒车距离(冲程)/冲时:船在前进中下令倒车至船对水停住移动时的滑行距离和时间。

11.倒车停止性能:从发令开始至船对水停止移动的这段时间所前进的距离。

12.实测倒车距离(冲程)/冲时:船在前进中下令倒车至船对水停住时的滑行距离和时间。

13.倒车停船距离:万吨级6-8L,5万吨8-10L,10万吨10-13L,15-20万吨级13-16L14.航行中船舶下令倒车后,速度的变化是主机倒车转速达到最大时下降快。

15.船舶航行中进行倒车,通常在关闭油门后,等船速降至全速的60%-70%,转速降至额定转速的25%-35%,停止主机在进行倒车启动。

16.全速倒车后,右旋螺旋桨船,向右偏转,航向变化可能超过90度,压载状态较满载状态右偏量更大。

左满舵比右满舵旋回圈小。

17.主机换向所需时间:蒸汽机指示功率60-90s,内燃机制动功率90-120s,汽轮机轴功率120-180s。

船舶操纵复习小知识

船舶操纵复习小知识

船舶回旋性与舵效旋回圈:全速,满舵,重心;90°降速25%~50%、65%;旋回圈:进距、横距:纵/横向、90°;进距小航向稳定性好;旋回初径:横向、180°、3~6备船长;旋回直径:定长旋回、重心圆直径、0.9~1.2倍旋回初径;滞距:操舵到进入旋回的滞后距离;反移量:重心在旋回初始反向横移距离、一个罗经点最大;船尾甩开;漂角:船首尾线上重心点的线速度与船首尾面的交角;船宽、速度大、漂角大、旋回直径小、旋回性能好;转心:船舶自转中心;无横移速度、无漂角;首柱后1/3~1/5船长;旋回性能越好,漂角越大,转心偏前;后退时靠近船尾;旋回橫倾:先内后外、先同侧后异侧、急舵大角、斜航阻力90°;旋回时间:360°、与排水量相关、6min,超大型船大一倍;超大型船:漂角大、回旋性好,降速快,进距大、时间长,航向不稳定;旋回圈大小:肥大旋回圈小、船首部水下面积大(船型、吃水差:首倾减小,尾倾增加,越肥大,影响越大0.8~10%,0.6~3%)、舵角大、操舵时间短、舵面积大(舵面积、吃水)、旋回圈小;橫倾:一般船速范围内低舷侧阻力大,高舷侧旋回圈小;螺旋桨转动方向:右旋单车,左旋回初径小;浅水:阻力大,漂角小,舵力小,旋回圈大;顶风,顶流,污底:旋回圈小;顺风,顺流:增大旋回圈;舵效:K/T K/T大舵效好,K/T小舵效不好;减小伴流(降低船速),加大排出流(提高车速),提高滑失比(降低桨的进速,增加桨的转速和螺距);舵角大,舵效好;(万吨级32°~35°)舵速大,舵效好;排水大,吃水深,舵效差;尾倾,舵效好,首倾,舵效差;橫倾,一般船速范围内低舷侧阻力大舵机,越快越好;迎风、顶流偏转舵效好,顺风、顺流偏转舵效差:满载,高速首迎风;空船,低速尾迎风;浅水,舵效差;舵力转船力矩:舵中心到船舶重心的距离*作用在舵上的垂直压力船舶航向稳定性静航向稳定性:重心仍在原航向。

第三节船舶操纵与避碰分解

第三节船舶操纵与避碰分解

第三节船舶操纵与避碰一、船舶操纵(一)船舶操纵基础知识1•船速与冲程1)船速为了保护主机不使其超负荷运转,方便操纵和保证安全上来说,就需要对船速做出相应的规定。

(1)额定船速①额定功率供海上长期使用的最大功率。

②额定转速额定功率下的主机转速。

③额定船速在额定功率与额定转速条件下,船舶在静水中所能达到的速度,称为额定船速。

额定船速是船舶在深水中可供使用的最高船速。

(2)海上船速在海上常用功率和常用转速条件下,船舶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称为海上船速。

目的:由于海上气象多变,为确保长期安全航行,需储备部分主机功率,海上常用功率为额定功率的90%,常用转速为额定转速的96〜97%。

(3)港内船速为保护主机和便于操纵与避碰,规定船舶在港内的航行速度,称为港内船速,或称备车船速。

一般为海上船速的70〜80%。

车(telegraph):前进三(Full ahead)> 前进二(Half ahead)、"前进一(Slow ahead)、微速前进(Dead Slow ahead);后退三(Full astern)后退二(Half astern)后退一(Slow astern)> 微速后退(Dead Slow astern);停车(Stop Engine);完午(Finish with Engine) o2)冲程⑴定义船舶以不同速级的转速前进中停车或倒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和前冲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使船停住,这段距离称为冲程。

(2)产生原因船舶运动惯性。

(3)影响冲程的因素①排水量排水量越大,冲程越大;②船速船速越大,冲程越大;③风流顺风顺流,冲程增大。

④污底船舶污底严重时,冲程减小。

⑤水深浅水中,冲程较小(因受浅水阻力作用)。

⑥主机类型主机倒车功率越大,换向时间越短,冲程越小(4)冲程的获取冲程通常是通过实测求得。

(5)冲程的大小通常,一般货船的倒车冲程约为6〜8倍船长,载重量5万吨左右的船舶约为8〜10倍船长,10万吨左右的船舶约为10〜13倍船长,15〜20万吨左右的船舶约为13〜16倍船长。

船舶操纵与避碰知识点

船舶操纵与避碰知识点

船舶操纵与避碰知识点在海上,船舶操纵和避碰是船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正确的船舶操纵和避碰可以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防止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船舶操纵和避碰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仪表读数在操纵船舶时,仪表读数是非常重要的。

船舶的仪表读数涉及到许多重要参数,例如船速、水深、舵角、机舱温度等。

正确读取仪表读数可以帮助船员更好地了解船舶的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比如,当船速异常高时,可能需要减速,避免发生危险。

二、舵角控制在船舶操纵中,正确的舵角控制也十分重要。

船舶的舵角决定了船舶的转向和航向。

舵角的控制需要充分考虑到海况、风向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舵角的控制应该是平缓、稳定的。

过于快速和急促的舵角控制可能会导致船舶失控和事故的发生。

三、瞭望瞭望是船舶操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瞭望员需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及时发现可能的障碍物和风险。

例如,当发现有其他船只正在逼近时,需要及时调整船舶的航向和速度。

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尤其需要进行充分的瞭望工作,以确保船舶的安全。

四、避碰规则在海上航行中,避碰是非常关键的。

避碰规则是在国际船舶安全公约和国际海上法律框架下制定的。

避碰规则规定了船舶之间应该如何避免碰撞,以及如何分配避碰责任。

在遇到其他船只时,通常应该遵循“大船避小船,右舷避左舷”的原则。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使用雷达雷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船舶操纵工具。

雷达可以在所有天气条件下探测到其他船只、冰山、浮标等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通过使用雷达,船员可以更好地掌握周围环境的情况,及时调整船舶的航向和速度,以确保船舶安全。

六、手动操纵和自动操纵在现代船舶中,手动操纵和自动操纵都有其优缺点。

手动操纵需要船员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经验,但是可以更灵活地控制船舶。

自动操纵则可通过计算机控制船舶的航向、船速等参数,但是可能会存在故障和不可靠性。

在实际操纵中,船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手动和自动操纵。

船舶操纵简答题整理

船舶操纵简答题整理

1:试述风动力系数Ca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Ca的大小与风舷角θ,船舶吃水及船体上层建筑形状和面积有关;1.Ca随θ的变化关系近似马鞍形曲线;当θ=0°和180°时,Ca最小;当θ为40°和140°附近时。

Ca出现两个峰值;2.上层建筑较少的油轮,Ca值较小,受风面积大的滚装船,集装箱船,Ca值较高;3.同一船舶随吃水的增大Ca值略有减少,满载时Ca较之轻载时略有减少;2:何谓舵效,影响舵效的因素有哪些?舵效:广义上:船体对舵的响应;狭义上:运动中的船舶操一舵角后船舶在一定时间、一定水域船首转过的角度大小;影响因素:①舵角与舵面积比(加大操舵角是提高舵效的有效措施;舵面积比增大,舵效变好);②舵速(提高主机转速,排出流增大,滑失比增大,舵速增大,舵效提高);③吃水(吃水增加,舵效变差);④纵倾和首倾(首倾时舵效较差,适当尾倾时舵效好;横倾时向有横倾侧转向时舵效差);⑤舵机性能(船舶操舵所需的时间越短,舵效越好)⑥其他因素;3:试述转速、船速、推力和阻力四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给定船舶,当船速一定时,推力与转速2n成正比;在转速一定的条件下,螺旋桨的推力随船速的提高而降低;当推力>阻力时,船舶作加速行驶运动;当推力=阻力时,船舶作等速行驶运动;当推力<阻力时,船舶作减速行驶运动;4:右旋单桨船舶在静止中倒车会出现哪些现象?①由于尾部没有伴流和上升斜流,故不存在伴流横向力和推力中心偏位横向力作用;②排出流横向力推尾向左,尾吃水较浅的船,沉深横向力也推尾向左,使船首向右偏转;③吸入流速度慢,舵速低,用舵无法克服这种偏转;5:试述船速对船舶旋回的影响?在一般商船速度范围内:1)船速对旋回圈大小影响很小,船速增加,旋回初径将稍微变大;2)船速对旋回时间影响明显,船速快,旋回时间大大缩短;6:掌握船舶变速性能(冲程、冲时)对船舶操纵有何意义?影响紧急停船距离的因素有哪些?意义:有利于在实际操船中及时将船停住或进行有效的避让;有利于采取以一切有利于安全航行的措施,避免紧迫局面和海事的发生;因素:①主机倒车功率、换向时间;②推进器种类;③排水量;④船体污底程度;⑤外界条件:顺风、流冲程大,顶风、流冲程小,浅水中冲程小;7:决定富余水深的要素有哪些?①航行中的船体下沉量;②海图水深的测量误差;③水位的变化量;④为安全操纵应考虑的因素;8:何谓滑失,滑失对推力、船速、舵效有何影响?滑失:螺距P与实际进程h之差;A●滑失越大,推力越大;●滑失大,船速低;●滑失大,舵效好;9:何为螺旋桨的沉深及沉深横向力对船舶操纵的影响?沉深:螺旋桨桨轴中心线距水面的垂直距离h;影响:对右旋单车船,进车时该力推尾向右,使船首向左偏转;倒车时使船首向右偏转;10:锚泊中判断走锚的方法及发现走锚应采取的措施方法:○1利用各种定位方法勤测船位;○2连续观察偏荡情况;○3观测岸上串视物标判断方法;○4根据本船与他船相对位置变化来判断走锚;○5观测锚链情况;○6在GPS中设定锚泊报警范围;措施:○1立即加抛一锚,并使之受力;○2谨慎松长锚链;○3开动主机以减轻锚链受力;○4及时悬挂并鸣放“Y”信号,用VHF警告附近船;○5起锚另择锚地或出海滞航;11:试述选择锚地的一般要求①适当的水深;②良好的底质和海底地形(底质软硬适度、地形平坦);③水流(流速平缓,流向稳定);④具有符合水深要求的足够旋回余地;⑤良好的避风条件;⑥其他条件;12:航行中发现有人落水时应采取哪些措施?1)发现者立即大呼“X舷有人落水”,就近抛下救生圈;2)停车并向落水者一舷操满舵,尽力摆开船尾,以免落水者被桨叶伤害;3)派专人登高瞭望落水者,不断报告其方位;4)发出人落水警报,进入相关应急部署,有关人员立即做好放艇准备;5)备车并采取适合当时情况的操纵方法接近落水者;6)放下救生艇;13:航行中发生火灾如何操纵船舶并应注意些什么?操纵船舶使其处于下风侧;注意避免急剧转向,并尽可能降低航速,切忌抛锚灭火;14:试述船舶靠泊位的操纵要领●摆好船位;●控制余速;●靠拢角度;15何谓舵速? -----舵处的有效来流速度16:航进中的船舶突然倒车,舵力常不能控制,分析其原因船虽然在前进,但倒车的排出流阻碍了正常舵效,所以舵无法克服偏转;17:简述弯曲水道水流特点●不论涨落流,水流的流向都是向凹岸一侧冲压; ●近凹岸侧水深,水流流速大,凸岸侧水浅,水流流速小; ● 凸岸下流一侧存在回流;18:试述一般船舶掉头时所需水域的大小1. 降速加车右满舵旋回掉头所需水域----直径为3L (船长)的圆形水域;2. 利用一艘拖轮掉头所需水域----直径为2L 的圆形水域;3. 利用多艘拖轮掉头所需水域----直径为1.5L 的圆形水域;4. 顺流抛锚掉头所需水域----直径为2L 的圆形水域;19:何为航向稳定性?如何判别?航向稳定性:船舶受到外力的瞬间干扰作用,使船首发生偏转,当干扰消失后在船舶保持正 舵的条件下,船舶转头运动将如何变化的性质。

船舶驾驶考试知识点总结

船舶驾驶考试知识点总结

船舶驾驶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船舶结构知识1. 船舶的类型:根据用途和结构特点,船舶可以分为客船、货船、拖轮、驳船等类型。

2. 船舶的构造:船舶主要由船体、船尾、船头、船体结构、甲板、船舱等组成。

3. 船舶的外形:船舶的外形对于船舶的航行速度、稳定性和操纵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船舶的装备:船舶上有着各种航行、防护和辅助设备,包括主机、辅机、舵机、锚等。

二、船舶操纵知识1. 舵的作用:舵用于改变船舶的航向,影响船舶的转向和操纵,在船舶航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螺旋桨的作用:螺旋桨是船舶的动力装置,通过旋转推动船舶前进或者倒退。

3. 船舶航行规则:船舶在航行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航行规则,包括避让规则、报告制度等。

4. 船舶操纵的注意事项:在操纵船舶时需要注意风向、潮流、其他船只等因素,确保船舶的安全和稳定。

三、船舶安全知识1. 逃生设备:船舶上需要配备逃生设备,包括救生衣、救生艇、救生筏等,确保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撤离船舶。

2. 消防设备:船舶上需要配备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龙等,确保在发生火灾时有能力及时扑灭火灾。

3. 船舶安全管理制度:船舶上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确保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

四、船舶导航知识1. 航海图:航海图是船舶航行中的重要工具,包括海图、航标图等,用于指导船舶的航行。

2. GPS导航:现代船舶大多配备了GPS导航设备,通过卫星定位技术指导船舶的航行。

3. 航行计划:船舶在进行航行前需要做好航行计划,包括航线规划、天气预报、水文气象等。

4. 航行标志:船舶在航行中需要遵循各种航行标志,包括航标、浮标等,确保航行的安全和准确。

五、航海气象知识1. 风向和风速:风向和风速对船舶的航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船舶需要在航行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2. 海浪和海况:海浪和海况对船舶的航行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海况调整船舶的航行速度和航线。

3. 气压和气象变化:气压和气象变化也对船舶的航行有着一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

船舶操纵知识点总结

船舶操纵知识点总结

船舶操纵知识点总结一、船舶操纵的基本原理1. 船舶操纵的基本原理船舶操纵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舵效原理等。

船舶操纵需要充分运用这些原理,使船舶按照预定的航线和速度进行满意的操纵。

2. 船舶操纵的影响因素船舶操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船体外形、船舶速度、风、水流、潮汐等。

船舶操纵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纵。

3. 船舶操纵的基本要求船舶操纵需要具备熟练的航海知识、良好的观察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勇于决断的勇气。

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要求,才能有效地进行船舶操纵。

二、船舶操纵的基本技能1. 舵船技术舵船技术是船舶操纵的基础技能,包括使用舵轮操纵舵机、控制船舶的方向和转向等。

舵船技术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

2. 推进系统的控制推进系统的控制包括发动机的启停、提速、减速、倒档等操作。

船舶操纵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推进系统的控制技巧,以保证船舶的安全和有效操纵。

3. 锚泊和系泊操纵锚泊和系泊是船舶在码头或锚地停靠的常见操作,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船舶操纵人员需要了解锚泊和系泊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提高操纵水平。

4. 夜航和恶劣天气操纵夜航和恶劣天气下的船舶操纵是对船舶操纵人员技能和经验的严峻考验,需要充分了解航行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以保证船舶的安全和有效操纵。

5. 危险情况处理在船舶操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如火灾、漏水、船舶失速等。

船舶操纵人员需要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和经验,做到从容应对,确保船舶的安全。

三、船舶操纵的安全管理1. 船舶操纵的安全意识船舶操纵人员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时刻关注船舶的安全状况,严格执行船舶操纵规程和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2. 船舶操纵的安全规程船舶操纵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如不超速、不超载、不疲劳操纵等。

船舶操纵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些规程,以保证船舶操纵的安全。

3. 船舶操纵的危险品管理船舶操纵人员需要熟悉危险品的特性和处理方法,正确使用和储存危险品,确保船舶和乘员的安全。

船舶操纵光盘知识点

船舶操纵光盘知识点

(7)对于同一艘船而言,由于船速的提高船舶保向性将变好。 (8)保向性将因水深变浅而提高,船舶顺风浪或顺流航行中保向性反而降低。
第三节 船舶变速运动性能
船舶在静止状态中开进车,使船舶达到与主机功率相应的稳定船速所需的时间和 航进的距离,称为船舶的启动性能。 船舶从静止状态逐级动车, 直至达到定常速度V所航行的距离与排水量成正比, 与航速V的平方成正比,与航速V时的阻力成反比。 根据经验,从静止状态逐级动车,直至达到定常速度,满载船舶约需航进20倍 船长左右的距离,轻载时约为满载时的1/2~2/3。 以某一速度航行的船舶,从发出主机停止车令起到船舶对水停止移动时止所需 的时间和滑行的距离,称为停车冲时和停车冲程。 实船试验时,船舶对水停止移动一般以船舶维持舵效最小速度为标准计算,万 吨级船取2kn,超大型船取3kn左右;停车后,船速开始下降较快,随船速降低,阻 力减小,船速下降趋缓;船舶在常速航行中停车,降速到能维持其舵效的速度时, 一般货船的停车冲程为船长的8~20倍,超大型船舶则超过20倍的船长。船越大,停 车惯性越大。 船舶在前进三中开后退三,从发令开始到船对水停止移动所需的时间及航进的 距离,称为倒车冲时和倒车冲程。 在对主机进行换向操纵时,为不致造成主机转动部分出现过大应力或损伤,在 关闭油门后, 通常要等到船速降至全速的60%~70%、 主机转速降至额定转速的25%~ 35%时,将压缩空气通入气缸,迫使主机停转后,再进行倒车启动。从前进三到后退 三所需换向时间的长短因主机类型而异:内燃机船约需90~120s;汽轮机船约需 120~180s;蒸汽机船约需60~90s。 根据统计结果,一般中型至万吨级货船的紧急停船距离可达6~8倍船长;载重 量5万吨左右的船舶达8~10倍船长;载重量10万吨的船舶可达10~13倍船长;载重 量15~20万吨级的船舶可达13~16倍船长。 (1)船舶排水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排水量越大,停船距离越大。 (2)船速:若其它因素一定时,船速越高,停船距离越大。 (3)主机倒车功率、转速和换向时间:若其他条件相同,主机倒车转速越高、 主机倒车功率越大, 紧急停船距离越小; 主机换向时间越短, 紧急停船距离也越小。 (4)船体的污底程度:船体污底越严重,船体阻力越大,停船距离越小。 (5)外界条件。顺风、顺流时停船距离增大;顶风、顶流时停船距离减小;在 浅水中由于船舶阻力增加,其停船距离较深水中小。

船舶操纵知识点整理

船舶操纵知识点整理

2. 碰撞后的应急操船措施333.抢滩34四、海上搜救34(1)单旋回(single turn) 34(2)Williamson 旋回(Williamson turn) 35(3)Scharnow 旋回(Scharnow turn) 35第一章船舶操纵绪论1.船舶操纵定义船舶操纵分为常规操纵和应急操纵两大类。

常规操纵包括用小舵角保持航向、中等舵角改变航向以及加速减速操纵;应急操纵包括用大舵角进行旋回的用全速倒车进行进行紧急停船。

还包括侧推设备和拖船协助。

2.研究内容船舶受控运动规律、船舶操纵安全标准、港口设计航道工程以及其他水工设施。

3.船舶分类小型船舶:一万吨以下;中型船舶:3-5万吨;大型船舶:载重吨8万吨以上、船长250米以上的船舶。

20万吨VLCC 30万吨ULCC。

4.船舶数据杂货船船速一般为13-18节方形系数为0.65-0.7散货船船速一般为12-17节方形系数为0.8-0.85油船船速一般为12-16节方形系数为0.8-0.85集装箱船船速14-25节方形系数0.5-0.75.船舶运动学参数船舶运动学参数包括位置、船速、漂角、转向角、角速度等。

漂角是指船舶重心处的船速矢量与船舶首位线之间的交角,漂角等于横向速度比纵向速度的反正切。

航向角是指水平面内船舶首尾线与固定坐标系X轴的交角。

船舶转动时,如果船上的每一点都绕某一垂线做圆周运动,这一垂线称为转轴,转轴与船舶首尾线的交点叫做转心。

定常旋回时,一般转心在船首之后约三分之一船长处。

船舶存在尾倾时转心向后移动。

在转心处只有平动没有转动。

转心处的漂角为0.只有纵向速度。

6.船舶操纵运动方程7.附加质量和附加惯性矩物体在流体中变速运动,推动物体的力不仅要为增加物体的动能做功,还要为增加周围流体的动能做功。

因此质量为m的物体要获得加速度a,施加在它上面的力F将大于物体质量m与加速度a的乘积,增加的这部分质量就是附加质量。

若写为公式,则:,称为该物体的附加质量。

船舶操纵知识点归纳

船舶操纵知识点归纳

{(1)定常旋回阶段第一章船舶操纵性基础1、定义:保向、改向、变速。

2、船舶操纵性能:①变速性能:(1)停船性能(2)启动性能(3)倒车性能②旋回性能③保向性能④航向稳定性能3、一些主要概念:①转心:转轴与船舶首位线交点(垂足)通常位于船首之后1/3L (船长)它的位置稍有移动②通常作用在船上的力及力矩:水动力、风动力、舷力、推力③漂角:船舶运动速度与船首位线的夹角4、①水动力及其力矩:水给予船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力②特点:船前进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前船后退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后③附加质量:惯性质量及惯性矩大型船舶纵向附加质量≈0.07m (m 为船的质量)附加惯性矩≈1.0Iz (Iz 为船的惯性矩)④水动力角:水动力方向与船首位线的夹角它是漂角的函数,随它漂角的增大而增大⑤水动力中心大概位置:前进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在船首之后1/4L (船速越低,越靠近船中,前进速度为0时,在船中)后退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距船中1/4L⑥水动力距:与力矩系数水线下面积、船体形状有关力矩系数是漂角的函数5、船体阻力摩擦阻力→主要阻力占70%—90%速度越大,其值越大(与V 2成正比)兴波阻力(低速时:与V 2成正比;船高速时:急剧增大)涡流阻力空气阻力:约占2%附体阻力6、船舶的变速性能①停船性能(冲程):与惯性有关②冲程:往往是对水移动的距离(对水移动速度为0)③一般万吨船:倒车停船距离为6—8L倒车冲程:5万:8~10L 10万吨:10~13L 15—20万吨:13~16L④当船速降到60%~70%时,转速降到25%~35%倒车⑤换向时间:从前进三到后退三所需时间汽轮机:120s~180s 内燃机:90s~120s 蒸汽机:60s~90s7、船舶的旋回性:转船阶段①旋回圈:过渡阶段—变速旋回阶段{剩余阻力:附加阻力:{②旋回初径:操舵后航向转过180°时,重心移动的横向距离一般为3~6L③旋回直径:船定常旋回时,重心轨迹圆的直径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④进距: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重心移动的纵向距离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6~1.2倍⑤横距:指操舵让航向转过任一角度,垂心所走的横向距离约为旋回初径的1/2倍⑥制距:操舵开始时的重心位置到定常旋回率重心的纵向距离1~2L(2)船舶旋回运动是舷力的横向分量、水动力横向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3)船舶旋回运动中的性能:降速车旋回的初始阶段:内倾;定常旋回:外倾旋回时间:旋回360°所需的时间;万吨级船旋回时间约为:6min(4)影响旋回特性的因素:①方形系数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②船首水线下面积多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③船尾有钝材或船首瘦削旋回性差旋回圈大④舵面积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⑤吃水增大横距、旋回初径增大,反移量减小⑥横倾,影响较小:低速时,向底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高速时,向高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船速低于某一值时,旋回圈加大⑦浅水:水变浅阻力加大转船舵力作用小旋回圈大旋回性变差⑧旋回圈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kick ):向操舵相反一舷移动的距离0.1~0.2L (10%~25%L )9、操纵指数:k r r T =+.(T :追随性指数.r :r 的导数角速度<r>的加速度k:旋回性指数)阻尼力矩惯性力矩=T (T 大,惯性大,实际操舵中T 越小越好)阻尼力矩转舵力矩=k (k 大,转舵效应好,实际操舵k 越大越好)无因次的k’、T’)(')('v L T T v L k k ==(k/T 表示舵效){{第二节航向稳定性及保向性1、船向稳定性定义:船受外力干扰,干扰消失后,不用舵的前提下,船能自动恢复直线运动①恢复到原航向平行的航向航向稳定性(方向稳定性)稳定性②彻底恢复到原航行完全相同的航向上③直线稳定航向稳定性:方形系数低,长/宽高的船航向稳定性好瘦船稳定性好船首侧面积大航行稳定性差(例如:球鼻首bulous)2、保向性概念:船首线运动受外力干扰通过用船纠正使其恢复到原航向与航迹上继续做直线运动一般来说:航向稳定性好的船保向性好3、影响保向性因素瘦船好浅吃水差船尾肥大(有钝材)好干舷高差尾倾较首倾好轻载比满载保向性好(如有风,另当别论)船速高好水深浅好逆风逆流好第三节变速性能补充1、启动性能:静止定常运动定常速度v、所需距离与排水量成正比,与v2成反比,与阻力成正比经验:满载启动距离20L轻载为满载的1/2~2/32、减速性能:停车冲程:对水速度为0通常对水移动能维持舵效的最低速度,即认为停船万吨级船2节、超大船3节,即认为停船一般货船停船冲程8~20L、超大船停船冲程20L3、制动性能:前进三后退三变螺距船CPP是FPP船紧急停船距离的60%~80%总结:排水量大停船距离大船速大停船距离大污底严重停船距离小主机功率大停船距离小顺流顺风停船距离大第四节船舶操纵性试验1、旋回试验:在直航情况下,左35°或右35°,使船旋回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旋回圈,评价船舶旋回性2、冲程试验冲程条件:风流小水深≥3Bd 采用投掷法测定倒车使船停下(这种试验)要求船首改变90°3、螺旋试验、逆螺旋试验该试验目的,判断船舶航向稳定性好坏逆螺旋试验:求取船舶达某一回旋角速度所需舵角4、Z 性试验该试验主要评价船舶首摇抑制性,也可测定旋回性,追随性,航向稳定性获得操纵性指数第五节IMO 要求1、①对旋回性:进距<4.5L 旋回初径<5L操10°舵角航向改变10°时的进距<2.5L②对停船性:全速倒车停船距离<15L超大船倒车停船距离<20L③对于首摇抑制性、保向性3、Z 型试验结果:左右10°舷角第一超越角:a 、当L/v <10s 时:<10°b 、当L/v >30s 时:<20°c 、当10s <L/v <30s 时:[5+21(L/v )]°第二超越角:a 、当L/v <10s 时:<25°b 、当L/v >30s 时:<40°c 、当10s <L/v <30s 时:<[17.5+0.75(L/v )]°第三章车、舵、锚、缆、拖船第一节螺旋桨(propeller )1、关于阻力的补充摩擦阻力占到70%~80%,它与大约船速1.852的次方成正比2、吸入流与排出流①进入螺旋桨的流吸入流:范围广、流速慢、流线平行②螺旋桨排出的流排出流:范围小、流速快、水流旋转3、推力有船速关系(还与滑失有关)推力:排出流对船的反作用力船速一定,螺旋桨转速高推力大螺旋桨转速一定,船速高推力小4、滑失:螺旋桨对水实际速度与理论上能前进速度之差理论速度滑失滑失比=螺旋桨推力主要取决于其转速及滑失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常旋回阶段第一章船舶操纵性基础1、定义:保向、改向、变速。

2、船舶操纵性能:①变速性能:(1)停船性能(2)启动性能(3)倒车性能②旋回性能③保向性能④航向稳定性能3、一些主要概念:①转心:转轴与船舶首位线交点(垂足)通常位于船首之后1/3L (船长)它的位置稍有移动②通常作用在船上的力及力矩:水动力、风动力、舷力、推力③漂角:船舶运动速度与船首位线的夹角4、①水动力及其力矩:水给予船舶的运动方向相反的力②特点:船前进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前船后退时,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后③附加质量:惯性质量及惯性矩大型船舶纵向附加质量≈0.07m (m 为船的质量)附加惯性矩≈1.0Iz (Iz 为船的惯性矩)④水动力角:水动力方向与船首位线的夹角它是漂角的函数,随它漂角的增大而增大⑤水动力中心大概位置:前进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在船首之后1/4L (船速越低,越靠近船中,前进速度为0时,在船中)后退平吃水:漂角为0时,中心距船中1/4L⑥水动力距:与力矩系数水线下面积、船体形状有关力矩系数是漂角的函数5、船体阻力摩擦阻力→主要阻力占70%—90%速度越大,其值越大(与V 2成正比)兴波阻力(低速时:与V 2成正比;船高速时:急剧增大)涡流阻力空气阻力:约占2%附体阻力6、船舶的变速性能①停船性能(冲程):与惯性有关②冲程:往往是对水移动的距离(对水移动速度为0)③一般万吨船:倒车停船距离为6—8L倒车冲程:5万:8~10L 10万吨:10~13L 15—20万吨:13~16L④当船速降到60%~70%时,转速降到25%~35%倒车⑤换向时间:从前进三到后退三所需时间汽轮机:120s~180s 内燃机:90s~120s 蒸汽机:60s~90s7、船舶的旋回性:转船阶段①旋回圈:过渡阶段—变速旋回阶段{剩余阻力:附加阻力:{②旋回初径:操舵后航向转过180°时,重心移动的横向距离一般为3~6L③旋回直径:船定常旋回时,重心轨迹圆的直径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9~1.2倍④进距:开始操舵到航向转过任一角度,重心移动的纵向距离通常为旋回初径的0.6~1.2倍⑤横距:指操舵让航向转过任一角度,垂心所走的横向距离约为旋回初径的1/2倍⑥制距:操舵开始时的重心位置到定常旋回率重心的纵向距离1~2L(2)船舶旋回运动是舷力的横向分量、水动力横向分量共同作用的结果(3)船舶旋回运动中的性能:降速车旋回的初始阶段:内倾;定常旋回:外倾旋回时间:旋回360°所需的时间;万吨级船旋回时间约为:6min(4)影响旋回特性的因素:①方形系数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②船首水线下面积多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③船尾有钝材或船首瘦削旋回性差旋回圈大④舵面积大旋回性好旋回圈小⑤吃水增大横距、旋回初径增大,反移量减小⑥横倾,影响较小:低速时,向底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高速时,向高舷一侧旋回旋回性好船速低于某一值时,旋回圈加大⑦浅水:水变浅阻力加大转船舵力作用小旋回圈大旋回性变差⑧旋回圈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反移量(kick ):向操舵相反一舷移动的距离0.1~0.2L (10%~25%L )9、操纵指数:k r r T =+.(T :追随性指数.r :r 的导数角速度<r>的加速度k:旋回性指数)阻尼力矩惯性力矩=T (T 大,惯性大,实际操舵中T 越小越好)阻尼力矩转舵力矩=k (k 大,转舵效应好,实际操舵k 越大越好)无因次的k’、T’)(')('v L T T v L k k ==(k/T 表示舵效){{第二节航向稳定性及保向性1、船向稳定性定义:船受外力干扰,干扰消失后,不用舵的前提下,船能自动恢复直线运动①恢复到原航向平行的航向航向稳定性(方向稳定性)稳定性②彻底恢复到原航行完全相同的航向上③直线稳定航向稳定性:方形系数低,长/宽高的船航向稳定性好瘦船稳定性好船首侧面积大航行稳定性差(例如:球鼻首bulous)2、保向性概念:船首线运动受外力干扰通过用船纠正使其恢复到原航向与航迹上继续做直线运动一般来说:航向稳定性好的船保向性好3、影响保向性因素瘦船好浅吃水差船尾肥大(有钝材)好干舷高差尾倾较首倾好轻载比满载保向性好(如有风,另当别论)船速高好水深浅好逆风逆流好第三节变速性能补充1、启动性能:静止定常运动定常速度v、所需距离与排水量成正比,与v2成反比,与阻力成正比经验:满载启动距离20L轻载为满载的1/2~2/32、减速性能:停车冲程:对水速度为0通常对水移动能维持舵效的最低速度,即认为停船万吨级船2节、超大船3节,即认为停船一般货船停船冲程8~20L、超大船停船冲程20L3、制动性能:前进三后退三变螺距船CPP是FPP船紧急停船距离的60%~80%总结:排水量大停船距离大船速大停船距离大污底严重停船距离小主机功率大停船距离小顺流顺风停船距离大第四节船舶操纵性试验1、旋回试验:在直航情况下,左35°或右35°,使船旋回旋回试验的目的:测定旋回圈,评价船舶旋回性2、冲程试验冲程条件:风流小水深≥3Bd 采用投掷法测定倒车使船停下(这种试验)要求船首改变90°3、螺旋试验、逆螺旋试验该试验目的,判断船舶航向稳定性好坏逆螺旋试验:求取船舶达某一回旋角速度所需舵角4、Z 性试验该试验主要评价船舶首摇抑制性,也可测定旋回性,追随性,航向稳定性获得操纵性指数第五节IMO 要求1、①对旋回性:进距<4.5L 旋回初径<5L操10°舵角航向改变10°时的进距<2.5L②对停船性:全速倒车停船距离<15L超大船倒车停船距离<20L③对于首摇抑制性、保向性3、Z 型试验结果:左右10°舷角第一超越角:a 、当L/v <10s 时:<10°b 、当L/v >30s 时:<20°c 、当10s <L/v <30s 时:[5+21(L/v )]°第二超越角:a 、当L/v <10s 时:<25°b 、当L/v >30s 时:<40°c 、当10s <L/v <30s 时:<[17.5+0.75(L/v )]°第三章车、舵、锚、缆、拖船第一节螺旋桨(propeller )1、关于阻力的补充摩擦阻力占到70%~80%,它与大约船速1.852的次方成正比2、吸入流与排出流①进入螺旋桨的流吸入流:范围广、流速慢、流线平行②螺旋桨排出的流排出流:范围小、流速快、水流旋转3、推力有船速关系(还与滑失有关)推力:排出流对船的反作用力船速一定,螺旋桨转速高推力大螺旋桨转速一定,船速高推力小4、滑失:螺旋桨对水实际速度与理论上能前进速度之差理论速度滑失滑失比=螺旋桨推力主要取决于其转速及滑失比。

滑失比越大,推力越大推力与转速2成正比船速越低,滑失比越大通常伴流提高滑失比,降低舵效5、关于功率机四功率:机四发出的功率收到的功率:螺旋桨收到的功率有效功能:克服阻力,保持船速需要的功率=阻力×船速机四功率收到的功率传递效率=0.95~0.98收到功率有效功率推进四功率=0.6~0.7收到功率有效功率推进系数=0.5~0.76、船速额定船速:深水中可以供用的最大船速海速:损失一部分功率以后在海上航行实际船速(功率为额定船速的90%转速为额定转速的96%~97%)港速:是海上转速的70%~80%回退转速是海上转速的60%~70%7、船舶受到的横向力(上小下大)种类:①沉深横向力②伴流横向力③排出流横向力④螺旋桨中心位置偏移形成的横向力①沉深横向力原理:流体静压力随水深的增大而增大,上下桨叶深度不同,因而,螺旋桨上下部形成的差值特征:上下桨叶形成的横向力方向相反、大小不等(上小下大)进车时,对右旋桨船而言,推尾向右右旋尾超右要求:h/D <0.65~0.75②伴流横向力(上大下小)伴流在螺旋桨处分布不均匀,上大下小伴流特点:前进时,船首伴流小,船尾伴流大后退时,船尾伴流小,船首伴流大进车时,对右旋桨船而言,推尾向左右旋尾超左③排出流横向力桨上半部排出流作用在舵叶右下部作用小桨下半部排出流作用在舵叶左上部作用大④排出流横向力>沉深横向力>伴流横向力对倒车而言,主要的横向力是沉深横向力及排出流横向力总结:右下左上{例:右旋桨船,静止中倒车,使船首(向右)8、排出流补充:进车时:右下部大于左上部推船尾向左倒车时:由于船尾上肥下瘦,打在船上的力左上部>右下部推船尾向左沉深横向力:进车时,推尾向右;倒车时,推尾向右伴流横向力:进车时,推尾向左;倒车时,推尾向右排出流横向力:无论进车还是倒车,均推尾向左9、单桨船综合效应进车时,并有一定速度的排出流,船首的偏转服从于舵倒车时,速度较快,船首的偏转服从于舵,如速度慢,则不从与舵10、双桨船效应两桨旋转方向总是相反11、侧推器侧推器发挥作用要求船速低于4节船速高,侧推器会失去作用第二节舵的作用1、舵压力及其影响因素舵力可分为:①垂直于舵叶的力②平行于舵叶的力舵力的大小与船速。

舵角、舵面积有关舵面积越大,舵力越大舵速:指舵相对于水的速度舵速=船速+排出流在舵角处的轴向分量—伴流速度2、舵压力转船力矩舵压力转船力矩=正压力×力臂力臂为重心到舵正压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3、舵效①舵力作用的效果:操舵以后船速下降②影响舵效的因素舵角大舵效好船速大舵效好排水量大舵效差尾倾舵效好横倾:高速中向高舷一侧操船舵效好低速中向底舷一侧操舵舵效好操船时间短舵效好③关于舵机液压舵机:舵来得快,回得也快电动舵机:来得快,回得慢,不易把定蒸汽舵机:来得慢,回得快,容易把定④常识伴流使舵力下降,排出流使舵力增大{{}1λ2λ消航距离大致是0.5L 消航距离大致是L 变螺距桨船(CPP )比固定螺距桨船(FPP )的舵效差原因船停以后CPP 车叶仍以原转速转动成了水流屏障,降低了船速第三节锚的作用1、锚的作用:制动、稳住船体2、锚的种类单锚泊一字锚:两张角在180°双锚泊八字锚平行锚(一点锚):两锚泊张角0°一字锚主要用于狭窄的水域,受力较大的叫做力锚,另一个叫惰锚平行锚优点:锚泊力较大(约2倍单锚泊的锚泊力)3、操纵用锚的抓力一般来说:操纵用锚出链长度应控制在水深的2.5倍锚的抓力约为水中锚量的1.6倍在靠10m 水深泊位时,出链长度不超过两节抛开锚时出链长度不小于4节4、锚泊用锚时的抓力L⨯+=e 21w w p λλ锚、:与地质、锚类型有关:每米链重L:卧底链长走猫时,抓力急剧减小到正常抓力的2/3以下霍尔锚的抓力一般为锚重的3~5倍5、消航距离:PD S 2v 0135.0=S :cm D :船舶质量(t )P :锚的抓力(t )v :节一般船2节余速拖单锚一般船3节余速拖双锚2节余速拖双锚1.5节余速拖单锚6、出链长度:cc c w w T w T S λλ0a 002h h -++⨯=)(出链长度与锚重无关,与船舶受到的外力有关20m 水深左右,出链长度较缓流多1节简单的公式:s=3h+90风速≈20m/sS=4h+145风速≈30m/s①一般万吨级:最佳抛锚水深15~20m②41的链长>选择抛锚水深>1.5×吃水+32的最大波高③单锚所需的水域:L+(60~90)m八字锚所需的水域:L+45s e w }{④锚泊船与他船距离至少:链长+L锚位与滩边的距离:2L锚位与浅滩、岸边的距离:链长+2L⑤万吨级船抛锚时距10m 等深线至少2海里例如:当风速为20m/s ,水深20m ,单锚泊出链长度()A :180mB :150mC :120mD :100m第四节缆的运用1、顶风顶流带缆顺序:首缆、首倒缆、尾倒缆、尾缆2、系靠浮筒时:先带单头缆(绞紧受力),后带回头缆(不受力)3、单绑(single up ):离泊时先解掉不起作用的多余缆绳船单绑一般留下头缆、倒缆离双浮时单绑:解除单头缆,留回头缆4、倒缆的位置:首倒缆带至船中较好第五节拖船的运用1、拖船的种类Z 型:无舵,可360°内旋转,耐波性好,拖力最大VSP 型:无舵,操纵性好,横向推力可达直向的45%,拖力比CPP 略小CPP 型:推力比Z 型小,耐波性较差FPP 型:拖力小(但高于VSP ),其他性能较差2、拖船协助作业的方式:吊拖:只可进不可退的牵引方式倾推:拖船通过首部将作用力传递给被拖船傍拖:通过缆或拖船的侧体将作用力传递给被拖船拖带角:拖缆方向与拖船首尾线的夹角3、根据需要选择拖船:拖力大小:Z >CPP >FPP >VSPCPP :最易受波浪影响,即Z 、VSP 最不易受波浪影响VSP :旋回性好Z :旋回性差4、①用作船舶的拖轮一般选用ZP 、VSP 系于船尾②拖船协助大船操纵系缆方式:单首缆、双首缆、紧绑③一般来说:吊拖带角如为0,被拖带漂角也为05、拖船功率的计算:万吨级:DWT ×10%(hp )或GT ×15%(hp )DWT ×7.4%(kw )或GT ×11%(kw )VLCC 满载:DWT ×5%空载:DWT ×7%例:根据经验,风速低于15m/s,流速低于0.4节,船舶载重吨为1500t,所需拖船功率(kw)为()A:1310kw B:1210kw C:1110kw D:1010kw6、拖船协助操纵注意事项:①吊拖时,俯角尽量小,一般应小于15°拖缆长度>4倍的拖缆至水面的高度一般拖绳均不应小于45m②防止倒拖、横拖被拖船的速度控制在5~6节内倒拖的坏处:大船的前后运动带动拖轮沿拖缆的垂直方向(向大船靠拢)横拖:使拖船严重横倾,甚至倾覆第三章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第一节:风的影响1、风压力大小①风压力系数的大小随风舷角的变化而变化②风舷角为0°或180°时,风压力最小③当风舷角为30°~40°(140°~160°)时,风压力有极值④空载3~4级风的影响≈半载5~6级风的影响≈满载7~8级风的影响2、风压力中心的位置受风面积的中心沿船影响纵向的位置:a/L一般a/L≈0.3~0.8当正横前来风,a位于船中前当正横后来风,a位于船中后3、风压力角α:指的风压力与船首尾线的夹角①α与风舷角、受风面积、船型有关②风压力角α比风舷角更接近正横4、风动力转船力矩:由于风压力在船中,因而产生转船力矩①风力转船力矩系数:等风舷角为0°、180°、90°时,风力矩系数为0②当风舷角为45°或135°时,风力矩系数最大5、影响水动力的因素①船在水中运动,会受到水的反作用力水动力②水动力系数与漂角、船体水线下形状、吃水有关③当漂角为0°或180°时,水动力系数最小,而漂角为90°时,有极大值④水动力作用中心,距船首的距离a/L随漂角的增大而增大当漂角β<90°(即船首有向前运动趋势),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前当漂角β=90°(即船首有向前运动趋势),水动力中心在船中附近当漂角β>90°(即船首有后退运动趋势),水动力中心在船中后⑤吃水越大,水动力系数越大⑥水深、吃水比越小,水动力系数越大6、水动转船力矩水动力距转船系数,当漂角为0°、90°、180°时,该系数为0当漂角为45°、135°时,达最大值7、风中偏转①风中偏转与风力中心、船的中心、水动力中心的大小及相对位置有关,与船舶的进退状态也有关②静止船受风偏转正横前来风,船首向来风相反的一舷正横后来风,船首向来风一侧偏转8、前进中受风①当正横前来风,船速越高水动力中心越靠近船首水动力距风动力距船首迎风偏转船速低水动力中心越靠近船中船向下风偏转②正横后来风风动力距与水动力距方向相同,合力矩方向为下风向船首向上风偏转③正横来风表现首迎风偏转,横风越大,吃水越大,船速越快越迎风偏④后退中受风前进中,首找风;回退中,尾找风;静止或船速不大时,偏向下风9、静止船的受风漂移:漂移速度:压载:8.1da≈∙L B a 201V V =空载:8.0d a ≈∙L B a 301V V =a B :侧面受风面积a V :风速例:船长L=150m ,吃水d=6m ,侧风面积a B =1200㎡,船静止受横来风a V =40km 的作用下,船漂移速度()A :1.3B :1.6C :1.9D :2.2第二节流对操船的影响1、流对船效旋回的影响无论顶流还是顺流,船对水的相对速度不变顶流船效好顶流旋回圈小旋回性好2、顺流漂移距离%80t c ⨯∆⨯=V D c V :流速t ∆:掉头时间3、风流对船舶运动影响不一致时,要考虑载况,考虑风流较大者第三节受限水域对操船的影响1、浅水效应①浅水船振动下沉,阻力加大、旋回性变差,舵效变差,稳定性变好②当H/d (水深吃水比)<2时,船体附加质量及附加惯性增加量明显H/d <1.5时,船体附加质量及附加惯性成倍增加③r F (弗劳德数)ghr V F =体现了惯性及重力之间的关系当r F <0.3时首倾浅水中船速较低时,多首倾当r F >0.3时尾倾浅水中船速较高时,多尾倾,肥大的船下沉越严重2、岸壁效应①当船与岸比较近时:船头向航道中央偏转,船岸边靠近②船速越高,水深越浅,离岸底越近岸壁效应3、船间效应①船速越高,距离越近,船间效应越明显②船间速度越小,船间效应越大,水深越浅,船间效应越明显③船间吸引力:与船速的平方成正比,与船间距离的4次方成反比④船间吸引力矩:与船速的平方成正比,与船间距离的3次方成反比⑤两船头尾接近时,头尾互相排斥⑥两船船身有部分重叠时,相互吸引第四章港内操纵第一节进出港操船1、中小型船距泊位10~15n mile或提前一小时要备车2、大型VLCC(油船)15n mile3、大型集装箱船:到锚地5nm或提前半小时备车,若环境复杂,10nm以前或提前1小时备车4、到离港前要减速5、侧推器要求:V<4km自动船V>8kn以上有效6、对于手操船,万吨级船保持船效的有效速度>2kn超大型船V>3kn第二节港内掉头1、一般自动掉头所需水域3L2、利用风流掉头,所需水域2L3、单拖船协助掉头所需水域2L4、双拖船协助掉头所需水域1.5L5、顶流掉头舵效好6、顺流抛锚时,船首尾向流向成30°夹角下锚较好7、一般情况下(顺流)向右掉头,弯曲航道向凸岸掉头较好8、出链长度为2.5~3倍的水深较好第三节离靠泊操纵1、一般码头的长度>120%L2、靠泊之前,船速不宜太高,通常颖控制在2kn以下3、顶风顶流靠离泊较好4、离码头的横距,小船一般应(1.5~2.0)B(船宽)中、大型船应(2.0~2.5)BVLCC应2.5B以上5、排水量大的船,一般宜小角度接近泊位重载船顶流较强时,靠拢角较小为好轻载吹开风大时,靠拢角宜大6、速度控制:万吨船靠岸速度应低于15cm/s中型船应低于10cm/s超大船应低于5cm/s7、关于离泊:吹开风顺流摆出角宜小吹拢风顺流,摆出角宜大顶流比顺流摆出角要大一些第四节系离浮筒操纵1、系浮筒的缆绳首单头缆、首回头缆、尾单头缆、尾回头缆2、船系双浮筒时:如抛开锚,下锚点至浮筒连线的横距一般为30~40m3、系浮筒速度不能太高第五节锚泊操作1、锚泊水域①距固定物标:e L L R +>r 2e ++L L R >(考虑误差)②距活动物标:e 2L L R +>r 42e ++L L R >(考虑误差)其中:R 为距离,L e 为舷链长2、八字锚特点:优点:锚泊力较大,双偏荡有一定的抑制缺点:操纵复杂,容易缠锚,八字锚的锚泊力是单锚的1.7~1.8倍3、一字锚(夹角180°)特点:优点:限制船舶运动时域水域有限的地方(狭水道)缺点:操作复杂,容易缠锚,一般大风、急流时锚泊力不足一般适用于小船4、一点锚(平行锚,夹角为0°)特点:优点:锚泊力大(约为单锚泊力的2倍)缺点:容易缠锚,容易偏荡5、抛锚方式:①一般先小出链长2倍水深刹一下待机时慢松一下②抛锚前的速度控制:小船<2节中型船<1节大型船<0.5节③当25m <水深<50m 时,用锚机将锚链送至海底,再微退抬出锚链,直到抓牢当水深>50m 时,先用锚机将锚送至海底,而后用极低的退速后退,同时送出锚链6、①八字锚适宜的夹角:30°~60°,为防止偏荡可取:50°~60°超大型船最好取:90°后退法抛锚:先抛下风流锚,后抛上风流锚前进法抛锚:先抛上风流锚,后抛下风流锚②一字锚抛锚法:前进抛锚法:先惰链后力链后退法抛锚:先力链后惰链③自由落锚水深<25m抛锚距下风10m 等深浅>2nm 抛八字锚,两锚张角应迎风向锚链受力增大措施:}{7、偏荡情况:①风流呈周期性变化锚链张力也呈周期性变化②风速增大,风压力中心纵向后移偏荡周期减小摆动大③风速增大,水线以上面积大水线以上面积增大摆动快④当锚链与风向的夹角为0°时,风舷角最大,链的张力最大⑤船首由极限位置向平衡位置过渡,接近此时的锚链的张力最大在极端位置,船的惯性力最小8、为减小偏荡:通常加压载水,最好压在水加到43满载吃水9、走锚的判断及措施①突然偏荡消失,风反作用于抛锚舷②GPS 船尾改变③有相对运动①立即抛下另一舷锚②叫船长,并通知机舱备车③悬挂、鸣放“Y ”信号④立即启动后,重新抛锚第五节特种船的操纵1、超大型船操纵①超大型船的特点:质量大,船体肥大,方向系数大航向稳定性差,旋回性好,浅水效应、岸壁效应明显②靠泊时:泊位前约2nm 余速控制在4kn 以下泊位前约1nmile ,余速控制在2kn 以下泊位前约1倍船长,余速控制在1kn 以下贴近码头的速度应控制在2~5cm/s③抓锚时:多采用深水抛锚法,速度应控制在0.5节以下对超大型船,多采用抛轮制动2、高速船操纵①定义:1667.07.3∇≥V (∇水线以下排水体积)h /km 18≥V (内河规定)②特点:质量小,功率大,易受风浪影响,容易受浪损③注意:避免使用大舵角2m 0.07m0.25m第五章特殊水域船舶操纵第一节冰区操纵1、露出水面3m 以上的冰山,雷达可探距离只有2m ,如果水面高度不足0.3m ,则难以探测,高大的冰山,10nm 外可探测2、接近冰山的征兆:①风浪急剧减小②笛声回响,有时听到大浪击壁的声音3、晴朗的夜晚,望远镜可看到1nmile 处的冰山晴朗的白天,大冰山视距可达10nmile 4、冰区航行的注意事项:①保持适当的出水、吃水差,一般吃水差在0.5m~1m 为宜,冰厚30cm 时,螺旋桨在水面下1.5m 为宜②冰区航行前边舱,尖舱水量不要超过满船的85%③当有5级以上横风时,不要进入冰区④一般以冰区的上风舷进入较好⑤应等待流小时进入,并选择冰缘平坦处进入⑥冰区用小舵角,尽量少改向⑦冰量105~104时,可常速行驶;冰量107~106时,减速慢行5、冰区抛锚①冰区出链长度不超过2倍水深②冰区护航中,冰量为104时,可维持8kn 航速③抛冰锚时,先冰上挖槽,将硬木棒放入槽中,套上套锁,然后浇水第二节狭水道操纵1、顶流过弯使船保持在航道中央一侧偏向凹岸2、顺流过弯保持在航道中央行驶3、狭水道航行速度不能过快3163.0H H = 1.331100161.1H H=3110127.1H H =311000194.1H H=0.7第六章大风浪中操纵第一节波浪1、坦谷波λ8.0=T (T:周期λ:波长)波速c=1.25λ波混径率:λ85.7w =2、最大有利波高3160H =最大有利波高λ3140H =最大能量λ3、海上多数波的周期:7~10s波长:80~140m 倾斜度:301~401第二节波浪对船运动的影响1、六自由度运动横摇、纵摇、首摇、垂荡、横荡、纵荡,其中横、纵摇,垂荡对船影响最大对Z 轴运动,垂荡、首摇;对X 轴运动,纵荡、横摇;对Y 轴运动,横荡、纵摇2、影响横摇的因素①船舶固有周期:GMB C T R ∙=为避免横摇幅度,最重要的是不发生共振:波浪T T R =谐摇时的横倾角:0s a 92.7=Q (0a :最大波面角)②ER T T <船舶横摇快,甲板上浪少ER T T >船舶横摇慢,甲板易上浪③超大油轮一般空载时横摇周期6s 以下一般满载时横摇周期14s 以下④减横摇措施:让E R T T <0.7或ER T T>1.30.8稍有增大缓慢增大L/λ0急剧增大0.8L/λ0L/λ0.80 1.61.2稍有增大0.4⑤调整船的固有横摇周期,调整船速航向例:船舶自由横摇周期10s ,为了避免谐摇,则波浪遭A :大于7.7s 或小于14.3s B :小于7.7s 或大于14.3s C :大于5.7s 或小于16.3s D :小于5.7s 或大于16.3s 3、影响纵摇的因素:①船舶自由纵摇周期L C T p p =减纵摇:ET T ≠p 当L ≈λ时,纵摇的摆幅大对于中小型船,纵摇摆幅随船速的增高而加大避开纵摇的措施:将航速降到保持舵效的速度临界区域:最大能量<谐摇波长<λL 4、影响垂荡的因素:①船舶固有垂荡周期:d 4.2=H T (d :吃水)为了减小垂荡,尽量避免谐振顶浪横浪顺浪总结:顺浪航行,垂荡振幅较小5、大风浪航行措施:①为了减小纵摇、横摇、垂荡、拍低,可采取减速转向②为了减少拍低,保持首尾吃水大于1/2满载吃水并减速③注意产生拍底条件:λ≈L d/L <5%④多采用“Z ”形航法⑤如顶浪航行不利,果断采取顺航,顺浪减轻波浪对船体的冲击,并能保持较高的航速⑥对于老船,为减少冲击,多漂航(无速度)如果舵机故障,多采取漂滞滞航:维持舵效的最小航速,保持2~3个罗经点,顶浪,根据风浪适时调整风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