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量解耦控制

合集下载

多变量控制6.6 多变量解耦控制应用

多变量控制6.6 多变量解耦控制应用

6.6 多变量解耦控制应用
所谓解耦控制系统,就是采用某种结构,寻找合适 的控制规律来消除系统种各控制回路之间的相互耦合关 系型的解耦控制系统结构示 意图如下。 u 解耦控制器 待解耦系统 y
-
工程实例一:飞机
飞机在飞行中我们感兴趣的输出量是俯仰角、水平 位置和高度,控制输入变量是三个机翼的偏转。因为三 个输出量之间有耦合,如果要同时操纵三个输入量并成 功地控制飞机,要求驾驶员有相当高的技巧。如果系统 实现了解耦,就为驾驶员提供了三个独立的高稳定性的 子系统,从而可以独立地调整其俯仰角、水平位置和高 度。
解决思路
采用机理分析和实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 立了三输入、三输出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针对该系统采用对角矩阵法设计了变风量空调 系统的解耦器。 该解耦器可以使所研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矩阵和闭环传递函数矩阵都变换为对角 矩阵,从而解除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使变风量 空调系统实现解耦
工程实例二:造纸过程
加压网前箱横截面草图
加压网前箱的箱底总压和液位由气泵和浆泵的变化量决 定,是一个严重耦合的两输入两输出系统。
工程实例三
采用对角矩阵解耦法提高变风量空调的性能
解决变风量空调系统多个回路之间的耦合问题是暖 通空调领域的难点问题。 变风量空调(VAV)系统具有多变量、耦合强烈、非线 性等特点,且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较大难度。当所有回 路同时工作时,各个回路之间相互耦合、相互干扰,严 重影响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性能,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整个 系统的稳定性。 解除多回路之间的耦合,提高VAV系统的性能是极 为关键和重要的, 本文采用对角矩阵法对变风量空调系统进行解耦 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随着被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如不确定性、多干扰、非线性、滞后、非最小相位等,需要控制的变量往往不只一个,且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即耦合,传统的单变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工程中常常引入多变量的解耦设计........。

其思想早在控制科学发展初期就已形成,其实质是通过对一个具有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配以适当的补偿器,将耦合程度限制在一定程度或解耦为多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其发展主要以Morgan于1964年提出的基于精确对消的全解耦状态空间法........及Rosenbroc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基于对角优势化的现代频率法.....为代表,但这两种方法都要求被控对象精确建模,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如特征结构配置解耦、自校正解耦、线性二次型解耦、奇异摄动解耦、自适应解耦、智能解耦、模糊解耦等等。

解耦控制一直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针对解耦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

一、解耦控制的现状及问题1.1 传统解耦控制传统解耦方法包括前置补偿法和现代频率法。

前者包括矩阵求逆解耦、不变性解耦和逆向解耦;后者包括时域方法,其核心和基础是对角优势,奈氏(Nyquist)稳定判据是其理论基础,比较适合于线性定常MIMO系统。

主要包括:1)逆奈氏阵列法逆奈氏阵列法是对控制对象进行预先补偿,使传统函数的逆成为具有对角优势和正规性的矩阵。

由于正规阵特征值对摄动不敏感,因而有较强的鲁棒性,其应用广泛。

当然,当正规阵的上(下)三角元素明显大于下(上)三角元素时,可采用非平衡补偿法进行修正来提高鲁棒性,同时由于利用逆奈氏判据选择反馈增益时并不能保证闭环传递函数本身的对角优势,因此需反复调整补偿器的参数,使设计结果真正符合对角优势。

2)特征轨迹法特征轨迹法是一种分析MIMO系统性态的精确方法。

当采用其中的增益平衡法和特征向量配正法对补偿器进行近似处理时,其精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因而工程应用有限。

过程控制系统-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Y2
解耦器N(S)
二输入二输出解耦系统 Y (s) G p (s)U (s) U ( s) N ( s)Uc ( s)
Y ( s) G p ( s) N ( s)Uc ( s)
1/4/2016
若是对角阵,则 可实现完全解耦
15


解耦控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解除控制回路或系统 变量之间的耦合。 解耦设计可分为完全解耦和部分解耦。
1/4/2016
22
U1 (s)
G11 ( s )
G21 (s)
Y1 ( s)
G12 (s)
U 2 (s)
G22 ( s)
Y2 ( s )
G11 ( s) G12 ( s) 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o ( s) G ( s ) G ( s ) 22 21 1/4/2016
8
闭环控制系统
R1 ( s )
Y1 ( s) G p11 ( s) Y ( s) 0 2
1/4/2016
U c1 ( s) U ( s ) G p 22 ( s) c2 0
20
R1
R2
Gc1 ( s ) Gc 2 ( s )
U c1
Uc2
Gp11(s) Gp22(s)
Y 1 Y2
13

1/4/2016
第四节 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在耦合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 多变量系统的解耦设计。
1/4/2016
14
R1
Gc ( s ) Gc1 ( s )
U c1
N ( s)
N 11 N 21 N12
U1
G p (s)
Y1
R2

过程控制系统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Multivariable Decoupling Control System)是一种能够同时控制多个相关变量的控制系统。

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通常只有一个控制回路,而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则可以通过多个回路同时对多个变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变量之间的解耦。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控制多个相关的变量。

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控制其中一个变量可能会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

传统的单变量控制系统无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无法考虑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通过建立多个独立的控制回路,每个回路分别控制一个相关变量,从而实现变量之间的解耦。

解耦的目标是使每个回路的输出变量不再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即通过调整每个回路的控制器参数,使得系统变得稳定并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一般包括两个主要步骤:解耦器设计和控制器设计。

解耦器的作用是抑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实现变量的解耦。

解耦器通常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来设计,通过调整解耦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变量之间的解耦效果。

在解耦器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设计每个回路的控制器。

控制器的设计一般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如PID控制器或者先进的控制算法。

控制器的目标是为每个回路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得到保证。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多个过程变量,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传统的单变量控制方法无法满足工艺的需求,而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解耦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高效的过程控制。

总之,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多个相关变量的控制系统。

它通过建立多个独立的控制回路,实现变量之间的解耦,并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得系统达到稳定和预期的控制效果。

在工程应用中,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工艺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过程控制。

频域解耦控制与多变量系统的优化控制器设计

频域解耦控制与多变量系统的优化控制器设计

频域解耦控制与多变量系统的优化控制器设计频域解耦控制(Frequency Domain Decoupling Control)是一种通过对多变量系统进行频域分析和控制的方法。

多变量系统指的是具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系统,这些输入和输出之间可能存在耦合关系。

优化控制器设计是指根据系统的特性和性能要求,设计出最优的控制器来实现系统的稳定和性能优化。

频域解耦控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设计合适的频域控制器,将多变量系统分解为多个单变量回路,从而实现对系统的解耦。

解耦后的子系统可以通过独立的单变量控制器进行控制,简化了系统的控制问题。

频域解耦控制的关键是通过适当的频域设计方法将多变量系统转化为多个单变量系统,并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将其稳定和优化。

频域解耦控制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首先需要建立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传递函数或状态空间模型表示。

通过确定系统的参数和互关系,得到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或状态空间矩阵。

2. 进行频域分析: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对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或状态空间矩阵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频域响应特性。

包括振荡频率、衰减系数、相位等参数。

3. 进行解耦设计: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和频域分析结果,设计相应的频域解耦器。

解耦器用于分解多变量系统成为多个单变量回路,并通过合适的耦合矩阵来减弱或消除不同回路之间的耦合影响。

4. 设计单变量控制器:根据解耦后的子系统,针对单个回路设计相应的单变量控制器。

可以采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不同的控制策略。

5. 完整系统的控制:将设计好的解耦器和单变量控制器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频域解耦控制系统。

通过对每个单变量回路的控制,实现对整个多变量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多变量系统的优化控制器设计是在频域解耦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

优化控制器的设计目标是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合适的控制策略来优化系统的性能指标。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研究多变量解耦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重要分支,也是工业过程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需要同时控制多个输入输出变量,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影响和耦合关系。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旨在消除这种耦合,实现多变量系统的分离控制和单变量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化工过程控制、电力系统控制等领域。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利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方法和技术,将多变量系统转化为多个单变量的子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的解耦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通常包括模型预测控制(MPC)、广义预测控制(GPC)、自适应控制等。

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基于优化理论和动态系统模型的先进控制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

MPC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在每个控制周期内进行优化求解,以实现对系统变量的控制。

在多变量系统中,MPC通过对多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和建模,将多变量控制问题转化为多个单变量的优化控制问题,然后采用协调控制策略来实现解耦控制。

广义预测控制(GPC)是一种通过在线参数估计和模型预测来实现多变量控制的方法。

GPC通过对系统建立动态模型,利用过去时刻的控制输入和输出数据,通过在线参数估计来更新模型的参数,实现对系统的预测和控制。

与MPC相比,GPC更加适用于动态环境下的多变量系统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利用自适应算法和参数估计方法来实现多变量解耦控制的方法。

自适应控制能够根据系统的变化和模型的误差,自动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实现对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在多变量系统中,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在线参数估计和优化算法,实现对多个子系统的解耦控制和优化控制。

总之,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是实现多变量系统控制的重要技术,对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多变量解耦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

W1和W2所代表的调节器的参数分别 与两个通道都有关系,因此是相互关联的,不 能如单回路控制那样有简单的整定方法。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可分成三种情况: 1)W12(s)=W21(s)=0,表示过程无耦 合,可按单回路控制方法独立整定调节器参数 。对有耦合过程可采取解耦措施来满足这一条
2)在耦合过程中,如果某个输出(比 如y2)的响应速度很快,即很快达到稳态,此时 可 忽 略 (u2 y2) 通 道 对 别 的 通 道 的 耦 合 , 即 W12(s)=0,这样通道(u1 y1)就成为无耦合过程 ,可单独整定参数,而耦合通道调节器参数的整 定也大大简化。 3)对不能简化而又未解耦的耦合过程 ,只能在简化设计的初步设定参数的基础上,通 过凑试法来调整并最终确定调节器参数。
• 例4—4 三种流体的混合过程。阀门V1控制100℃ 的原料1的流量,开度为u1 。阀门V2控制200℃的 原料2的流量,开度为u2 ,阀门V3控制100℃的原 料3的流量,开度为u3,设三个通道配置相同,阀 门为线性阀,三种原料热容C也相同,即有KV1 = KV2 =KV3=1,C1 =C2 =C3=1。被控参数是混合后流 体的温度(热量)和总流量。试选择合理的控制通 道。
表示在其它输入ur(r≠j)不变(即其它回 路开环)时,某一输出yi 对某一输入uj 的传递关系或 静态放大系数,称为第一放大系数。
• 又令
yi qij = |yr (r ≠ i) uj
表示在其它输出yr(r≠i)不变(其它回路闭 环)时,某一输出yi 对某一输入uj 的传递关系或静态 放大系数,称为通道uj到通道yi的第二放大系数。
Y(s)=Wo(s)U(s)
U(s) Wo(s)
Y(s)
Y——输出向量(n×1); U——输入向量(n×1);

基于okid方法的多变量时滞过程解耦控制

基于okid方法的多变量时滞过程解耦控制

基于okid方法的多变量时滞过程解耦控制多变量时滞过程解耦控制是指对多个具有时滞特性的变量系统进行解耦控制。

解决多变量时滞过程的控制问题是实际工程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超越传统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先进控制方法中,基于OKID(与�rbitrary order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systems,高维动力系统的任意阶辨识)的方法最为广泛应用。

该方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获取过程数据并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收集多变量过程的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传递函数估计、峰值拟合等,以得到足够的、可用于控制的模型。

2.进行OKID辨识。

OKID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维动力系统任意阶辨识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刻画系统的动态响应,从而得到满足稳定要求的解耦控制器。

3.设计解耦控制器。

在OKID辨识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地设计解耦控制器。

该控制器通常是一个反馈控制器、前馈控制器或二者的组合,旨在控制系统的输出变量以达到预定的性能目标。

4.测试并优化控制器。

最后,需要对设计的控制器进行测试并进行优化。

该过程通常包括模拟、现场试运行等,以确保控制器的性能表现良好。

基于OKID方法的多变量时滞过程解耦控制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变量时滞过程的控制问题,并具有较高的控制准确度和稳定性。

多变量解耦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

如何利用RGA 进行变量配对?
根据RGA进行变量配对
变量配对
ij
CVi MV j
MVr
CVi MV j
CVr
CVi MV j
其它回路开环
CVi MV j
其它回路闭环
不能选择 ij 0 的变量配对 不能选择 ij 0的变量配对
应该选择 ij 最接近1的变量配对
变量配对举例(调和过程)
相对增益计算#2(续)
ij
kij
K ij det
其中det K 是矩阵K 的行列式; Kij是矩阵K 的代数余子式。
例如:稳态增益:
k11 k21
k12 k 22
k13
k
23
k31 k32 k33
练习:计算λ11 , λ22 ,λ33 ,λ12 ?
关于RGA的主要内容
RGA的定义
若系统稳态关联严重,而且动态特性相近, 则需要进行解耦设计。
PID控制
解耦#1 —— 前馈补偿
r1
uc1 Gc1(s)
u1 D21(s)
G11(s)
y1
G21(s)
r2
Gc2(s)
uc2
D12(s) u2
G12(s)
G22(s)
y2
原理:使y1与uc2无关联;使y2与uc1无关联
Q1, C1
AC
调和罐
Q2, C2
Q, C
y1 y2
Q C
,
u1 u2
Q1 Q2
FC
y1 u1 u2
y2
C1u1 C2u2 u1 u2
变量配对举例(续)
1. 计算静态增益:
yy21
K11u1 K21u1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多变量解耦控制(Multivariable Decoupling Control)是一种用于多变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旨在解决多变量系统中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以实现对个别变量的独立控制。

本文将重点介绍多变量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现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将多变量控制系统转化为一组耦合度相对较小的单变量子系统,从而能够实现对这些单变量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控制。

在多变量控制系统中,由于变量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影响,当控制一些变量时,其他变量的变化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控制效果不理想。

多变量解耦控制通过重新设计系统的控制结构,使得系统中的耦合影响尽可能减小,从而实现对每个变量的独立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化工过程控制、能源系统控制、飞行器控制等。

这些系统通常由多个变量组成,变量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例如,在化工过程控制中,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变量相互影响,为了实现对每个变量的独立控制,需要采用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的实现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解耦控制设计。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两个步骤:模型建立和解耦控制器设计。

首先,通过系统辨识方法获得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然后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设计解耦控制器。

在解耦控制器设计中,通常采用频域设计方法,通过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频域分析,确定解耦控制器的参数。

除了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的解耦控制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如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解耦控制、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控制原理和数学模型来实现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总结起来,多变量解耦控制是一种用于多变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重新设计系统的控制结构,实现对每个变量的独立控制。

它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基于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来实现。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随着被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如不确定性、多干扰、非线性、滞后、非最小相位等,需要控制的变量往往不只一个,且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即耦合,传统的单变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工程中常常引入多变量的解耦设计........。

其思想早在控制科学发展初期就已形成,其实质是通过对一个具有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配以适当的补偿器,将耦合程度限制在一定程度或解耦为多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其发展主要以Morgan于1964年提出的基于精确对消的全解耦状态空间法........及Rosenbrock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基于对角优势化的现代频率法.....为代表,但这两种方法都要求被控该方法是将补偿器逐个串入回路构成反馈,易于编程实现。

从解耦的角度看,类似三角解耦,但其补偿器的确定方法并不明确,不能实现完全解耦。

4)奇异值分解法包括奇异值带域法和逆结构正则化法。

主要是先绘制开环传递函数的奇异值图,采用主增益、主相位分析法,或者广义奈氏定理来确定主带域与临界点的关系,从而判别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特别适于无法特征分解或并矢分解的系统。

它是近年来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成功的频率方法,包括相对增益法、逆曲线法、特征曲线分析法。

以上解耦方法中,补偿器严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建模,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不具有适应性,难以保证控制过程品质,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

即使采用这些方法进行部分解耦或者单向解耦,也不能实现完全解耦,而且辅助设计的工作量很大,不易实现动态解耦。

1.2自适应解耦控制的解耦、控制和辨识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参数未知或时变系统的在线精确解耦控制。

它的实质是.....将耦合项视为可测干扰,采用自校正前馈控制的方法,对耦合进行动、静态补偿,对补偿器的参数进行寻优。

它是智能解耦理论的基础,适于时变对象。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自适应解耦控制采用最小方差....控.制律..可以抑制交联,对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它可采用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律,只要性能指标函数中含有耦合项,就可达到消除耦合的目的,但需求解Diophantine方法,得到的解往往是最小二乘解。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情 况 , 出 解 耦 控 制 是 控 制 领 域 研 究 的 热 点 问题 , 后 对 多 变 量 解 耦 控 制 的研 究 进 行 了 展 望 , 指 出 寻 求 简 单 易 行 的 解 耦 方 指 最 并 法 或 融 合 解 耦 诸 算 法 是 解 决 工 程 实 际 的有 效 途 径 。 关键 词 : 统 解 耦 , 传 自适 应 解 耦 , 经 网 络 , 糊 控 制 神 模
muhi a ibl s s e ’ d c pln t o y,e v ra e y t m S e ou i g he r mpha ie a e f c i e sz s n fe tv wa o s e ng i p e n f a i e y f e ki sm l a d e sbl d c pln t dsofs n r tzng s me ki s oft bo t od o p a tc . e ou i g me ho y c e ii o nd he a ve me h s t r c ie Ke r y wo ds: o e to ld c pln s l— da tv c up i c nv n i na e ou i g, e fa p i e de o lng, e a t n ur lne wor f z y c nt o k,u z o r l
被 控对象 精 确建模 , 在应 用上 受 到一定 的限制 。 年 近 来, 随着 控制 理论 的发展 , 种解 耦控 制方 法应 运而 多 生 , 特征 结 构 配 置 解 耦 、 如 自校正 解 耦 、 性 二 次型 线 解耦 、 异摄 动解 耦 、 奇 自适 应 解耦 、 智能 解耦 、 糊解 模 耦 等等 。 解耦 控制 一 直是 一个 充满 活力 、 富有挑 战性 的问题 。 本文 针对 解 耦方 法进 行 了概述 , 分析 了其 并

第八章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第八章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第八章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
⏹本章提要
1.多变量解耦系统的概述
2.相对增益
3.耦合系统中的变量配对与调节器参数整定
4.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5.解耦控制系统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授课内容
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的概述
✧无耦合过程-----在一个多变量的控制系统中,一个被控变量只受一个控
制变量影响的过程。

✧解耦控制系统-----当多变量过程中的几个控制量同时对几个被控量有严
重影响时,应采用解耦控制,使各系统成为独立的控制回路,这样的控制
系统就是解耦控制系统。

例:火力发电厂中的锅炉就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典型过程。

其中每个被控量都同时受到几个控制量的影响,而每个控制量都能同时影响几个被控制量。

对于多变量控制系统的耦合,有的可以通过被控量与控制量之间的适当配对或重新整定调节器参数的方法来处理。

对于相互关联严重的过程,目前一般采用设计解耦装置来解除其耦合关系。

相对增益(相对放大系数)是度量耦合程度的一种方法,可用它来确定系统之间的相关程度和耦合性质。

一般用一个矩阵表示。

8-1。

多变量控制系统解耦的条件

多变量控制系统解耦的条件

品质管理十个误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靠品质才能赢得市场,要有效的达到品质管理的目标,必须由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做起,那么品质管理的误区有哪些?误区之一:片面依赖于事后把关质量部门,就是单纯的质量检验部门,只有质量检验功能,而没有或弱化了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功能、质量改进和完善功能。

宁愿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入到质量检验和不合格品处理,而不愿意将丝毫的资源投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保持、改进和完善。

事前策划不落实,事中控制不到位,事后再追究不合格责任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忽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系统控制,结果就是质量问题频发、合格率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良成本居高不下,向质量要效益也就是一句空话。

误区之二: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最主要的表现为:更多的依靠个人经验和喜好行事,以人为因素为主导,管理行为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抛开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讲究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与现代质量管理的科学原则相比,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漫无目标地将资源、精力分散到各种不知是否正确的事情上。

因此,忽视科学的措施和方法的质量管理,不得要领,自然不会有明显成效,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误区之三:不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系统的建设和完善片面强调员工个人改进而不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忽视了系统环境对个人意识和能力的影响,没有认识到两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凡出现质量问题,只向员工个人追究责任,而不寻找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漏洞和缺陷。

片面要求员工提高改进个人意识和技能,而忽视创造员工提高改进意识和技能的条件,不提供培训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和激励等改进的环境。

陷于处理具体的质量问题、不合格品泥潭,只知道埋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再发现问题”的无穷恶性循环,并将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员工个人素质的不足,只知追究员工的不合格责任,而忽视导致这些质量问题的管理体系系统漏洞和缺陷。

误区之四:对不良品质现象只治标不治本对不良品质现象只治标不治本,就好比治理环境污染,只清理污染物,而不去堵塞污染的源头,结果是永远忙于“污染-清理-再污染”的无尽循环。

MBA毕业论文小研多变量系统的解耦与控制

MBA毕业论文小研多变量系统的解耦与控制

小研多变量系统的解耦与控制1 引言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控制的变量常常不止一对,这些变量常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互相关联着,对某一个参数的控制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另一些有关联的参数或操纵变量的影响,在设计时就不应像单变量控制系统那样逐一进行,而须从整体上考虑。

为了使系统能独立进行控制,应对多变量系统进行解耦研究。

传统的单变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工程中常常引入多变量的解耦设计。

2 多变量体统的分析 2.1 多变量系统的耦合性分析通常,耦合系统关联的类型可分为单向关联(半耦合)和双向关联(耦合)。

以2I2O 系统为例,如果回路1 对回路2 有关联,也就是说回路1 的变化会影响到回路2 的运行,而回路2 的变化不会影响回路1,那么这种关联称为单向关联;而如果回路2 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回路1 的运行,那么这种关联称为双向关联。

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金融硕士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2.2 三相电压型PWM 整流器耦合性分析为了提高功率因数,抑制谐波污染,结合PWM 技术的新型整流器—PWM 整流器倍受关注。

这种整流器克服了传统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含量高,功率因数低的缺点,可获得可控的升压型AC/DC 变换性能,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和正弦波电流控制及电能的双向传输,实现PWM整流器三相电压和电流的解耦控制,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对于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诸多文献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耦控制策略,其中利用旋转坐标变换方法的矢量控制,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解耦控制策略,但矢量变换后仍存在有功电流分量和无功电流分量之间交义耦合电势的作用。

三相电压型PWM 整流器拓扑结构如下。

多变量解耦控制随着被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多变量系统应用越来越多,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即耦合,传统的单变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工程中常引入多变量的解耦设计。

在工程实际中,往往由于算法太复杂而难以实现较好的解耦,因而,寻求简单易行的有效解耦方法是目前普通关注的问题,同时,将各种解耦方法有效融合也是实现解耦的好途径。

多变量解耦控制汇总

多变量解耦控制汇总

• WARNING:是“数组乘”!不是“矩阵乘”!
这个结论可推广到n×n矩阵的情况,从而得到 一个由P=K阵求λ阵的方法,其步骤为
• 1)由P=K,求P-1=K-1。
• 2)由P-1 ,求(P-1)T。
• 3)由λij=pij ·(P-1)Tij可得λ矩阵。
(数组乘)
此法好处是由P直接求λ矩阵,不要计算Q,计 算的困难在于求逆(可用计算机来求)。
动态解耦则要求不论在过渡过程或稳态场合, 都能实现变量间的解耦。
二、相对增益及其性质
(一)相对增益的定义
表示多输入多输出过程变量之间的耦合程度。
设过程输入u=[u1,……,un],
输出y=[y1,……,yn],

pij
=
yi uj
|ur
(r

j)
表示在其它输入ur(r≠j)不变(即其它回路开环)时, 某一输出yi对某一输入uj的传递关系或静态放大系数 ,称为第一放大系数。
• 性质:相对增益矩阵中同一行(列)的元之和为1。
• 验证:以双输入双输出过程为例
只考虑静态放大系数,则有 可得
• 用同样方法,依次可求得
可见,相对增益 矩阵中同一列或 同一行的元素之 和为1。
3.间接法
不求第二放大系数,只利用第一放大系数, 间接求得相对增益。
式中

由 PH=KH=I 解得
H=P-1=K-1

又令
qij =
yi uj
|yr
(r

i
)
表示在其它输出yr(r≠i)不变(其它回路闭环)时,某 一输出yi对某一输入uj的传递关系或静态放大系数, 称为通道uj到通道yi的第二放大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量解耦控制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对过程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一个生产装置中往往设置多个控制回路,稳定各个被控参数。

此时,各个控制回路之间会发生相互耦合,相互影响,这种耦合构成了多输入-多输出耦合系统。

由于这种耦合,使得系统的性能很差,过程长久不能平稳下来。

例如发电厂的锅炉液位和蒸汽压力两个参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锅炉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发电锅炉中,液位系统的液位是被控量,给水量是控制变量,蒸汽压力系统的蒸汽压力是被控量,燃料是控制变量。

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

例如,蒸汽负荷加大,会使液位下降,给水量增加,而压力下降;又如压力上升时,燃料量减少,会使锅炉蒸汽蒸发量减少,液位升高,如此等等,各个参量之间存在着关联或耦合,相互影响。

实际装置中,系统之间的耦合,通常可以通过3条途径予以解决: (1) 在设计控制方案时,设法避免和减少系统之间有害的耦合;(2) 选择合适的调节器参数,使各个控制系统的频率拉开,以减少耦合; (3) 设计解耦控制系统,使各个控制系统相互独立(或称自治)。

8.4.1 解耦控制原理工业生产中可以找出许多耦合系统。

下面以精馏塔两端组分得到耦合,说明解耦控制原理。

精馏塔组分控制如图8.65所示。

图中 q ),(t r q s (t)分别是塔顶回流量和塔底蒸汽流量; y 1(t),y 2(t)分别是塔顶组分和塔地组分。

显然,在精馏塔系统中,塔顶回流量q ),(t r 塔底蒸汽流量q s (t)对塔顶组分y 1(t)和塔底组分y 2(t)都有影响,因此,两个组分控制系统之间存在耦合,这种耦合关系,可表示成图8.66所示。

图中R 1(s),R 2(s)分别为两个组分系统的给定值; Y 1(s) Y 2(s)分别为两个组分系统的被控量D 1(s) D 2(s)分别为两个组分系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g 2(s)是对象F(s)的传递矩阵,其中G 11(s)是调节器D 1(s)对Y 1(s)的作用通道。

G 21(s)是调节器D 1(s)对Y 2(s)的作用通道。

G 22(s)是调节器D 2(s)对Y 2(s)的作用通道。

G 12(s)是调节器D 2(s)对的Y 1(s)作用通道。

由此可见,两个组分系统的耦合关系,实际上是通过对象特性G 21(s), G 12(s)相互影响的。

为了解决两个组分之间的耦合,需要设计一个解耦装置F(s)。

如图所示。

F(s)实际上由F 11(s), F 12(s), F 21(s), F 22(s)构成。

使得调节器D 1 (s)的输出U 1(s)除了主要影响Y 1(s)外,还通过解耦装置F 21(s)消除U 1(s)对Y 2(s)的影响。

同样,调节器D 2(s)的输出U 2(s)除了主要影响Y 2(s)外,也通过解耦装置F 12(s)消除U 2(s)对Y 1(s)的影响。

经过解耦以后的组分系统,成了图8.68所示的两个独立(或称自治)的组分系统。

此时,两个组分系统完全消除了相互的耦合和影响,等效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自治系统。

对于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可表示成如图8.69所示。

图中 R(s)是输入向量; Y (s)是输出向量;E(s)= R(s)- Y (s)为偏差向量; D(s)为控制矩阵;G(s)为对象的传递矩阵; F(s)为解耦矩阵。

由图8.69可以推导出系统的开环传递矩阵G 0(s)= G (s) F (s) D (s)系统的闭环传递矩阵为G c (s)=[])()(010s G s G I -+或 G 0(s)= G c (s) []1)(--s G I c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要求各个控制回路相互独立(),系统的闭环传递矩阵必须是对角线矩阵,即G c (s)= ⎥⎥⎥⎥⎥⎥⎦⎤⎢⎢⎢⎢⎢⎢⎣⎡)(000000000)(0000)(2211s G s G s G cnn c c由式(8-168),G c (s)是对角线矩阵,[]1)(--s G I c 必为对角线矩阵,因此G 0(s)也必须是对角线矩阵。

由式(8-166)开环传递矩阵G 0(s)= G (s) F (s) D (s)通常,对于控制矩阵D(s),由于各个控制回路的控制器是相互独立的,D(s)必为对角线矩阵,所以只要G (s) F (s)为对角线矩阵,便可满足各个控制回路相互独立的要求,因此多变量解耦控制的设计要求是:根据对象的传递矩阵G c (s),设计一个解耦装置F (s),使得G (s) F (s)为对角矩阵。

8.4.2 多变量解耦控制的综合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的综合方法有: 对角线矩阵综合法; 单位矩阵综合法; 前馈补偿综合法。

下面将简略介绍上述三种多变量解耦控制的综合方法。

1. 对角线矩阵综合法为了方便,以精馏塔的两个组分控制系统为例,系统如图8.67所示为了使两个关联的组分控制系统成为独立的系统,必须使系统具有如下的形式,即⎥⎦⎤⎢⎣⎡)()(21s Y s Y =⎥⎦⎤⎢⎣⎡)(00)(2211s G s G ⎥⎦⎤⎢⎣⎡)()(21s U s U 经过解耦以后,应有⎥⎦⎤⎢⎣⎡)()()()(22211211s G s G s G s G ⎥⎦⎤⎢⎣⎡)()()()(22211211s F s F s F s F =⎥⎦⎤⎢⎣⎡)(00)(2211s G s G由于矩阵 ⎥⎦⎤⎢⎣⎡)()()()(22211211s G s G s G s G ≠0所以,可以从式(8-170)求得解耦矩阵 F (s)= ⎥⎦⎤⎢⎣⎡)()()()(22211211s F s F s F s F =122211211)()()()(-⎥⎦⎤⎢⎣⎡s G s G s G s G ⎥⎦⎤⎢⎣⎡)(00)(2211s G s G =⎥⎦⎤⎢⎣⎡------)()()()(/)()()()()(/)()()()()(/)()()()()(/)(1221221111122122112112212211121221221122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00)(2211s G s G=⎢⎣⎡------)()()()(/)()()()()()(/)()()()()()(/)()()()()()(/)()(12212211221112212211211112212211221212212211221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经过解耦控制以后的系统,可以证明,控制变量U 1(s)对Y 2(s)没有影响;控制变量U 2(s)对Y 1(s)没有影响。

因此,经过对角线矩阵解耦之后,两个控制回路就互不关联,如图8.68所示。

对角线矩阵解耦控制算法流程如图8.70所示。

从图8.70可以看出,多变量对角线矩阵解耦控制算法流程分为如下几步:输入解耦矩阵)(kT F ,采样)(kT F ;计算偏差)(kT e ;计算调节器输出)(kT u ;计算解耦装置输出)(kT u ij ,最后计算机输出)(kT u 。

2. 单位矩阵综合法单位矩阵综合法与对角线矩阵综合法类似,只是让G 11(s),G 22(s)为1,即此时,Y 1(s)只受U 1(s)控制,与U 2(s)无关。

同样,Y 2 (s)只受U 2(s)控制,与U 1(s)无关。

与对角线矩阵综合法类似,可以得到 ⎥⎦⎤⎢⎣⎡=⎥⎦⎤⎢⎣⎡⎥⎦⎤⎢⎣⎡1001)()()()()()()()(2221121122211211s F s F s F s F s G s G s G s G 因为0)()()()(22211211≠⎥⎦⎤⎢⎣⎡s G s G s G s G所以12221121122211211)()()()()()()()()(-⎥⎦⎤⎢⎣⎡=⎥⎦⎤⎢⎣⎡=s G s G s G s G s F s F s F s F s F=⎥⎦⎤⎢⎣⎡------)()()()(/)()()()()(/)()()()()(/)()()()()(/)(1221221111122122112112212211121221221122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经过单位矩阵解耦以后,原来耦合的两个控制系统变成了互不关联的两个独立系统。

如图8.71所示。

单位矩阵综合法突出的优点是动态偏差小,响应速度快,过渡过程时间短,具有良好的解耦效果。

3. 前馈补偿综合法前馈补偿综合法实际上是把某通道的调节器输出对另外通道的影响看作是扰动作用,然后,应用前馈控制的原理,解除控制回路间的耦合。

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8.72所示。

前馈补偿解耦装置的传递函数,可以根据前馈控制原理求得,从图8.72可得0)()()(11112=+s G s D s G f前馈补偿解耦器1的传递函数 )(/)()(11121s G s G s D f -= 又0)()()(22221=+s G s D s G f 前馈补偿解耦器2的传递函数 )(/)()(22212s G s G s D f -=用前馈补偿综合法得到的系统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容易理解和掌握。

8.4.3计算机多变量解耦控制两个控制回路的计算机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8.73所示 图中 )(),(21s Y s Y 表示互相耦合的被控变量;)(),(21s R s R 表示两个系统的输入变量; )(),(21z D z D 表示两个计算机反馈调节器; )(),(1211z F z F ,)(),(2221z F z F 表示解耦补偿器;H 0(s)表示零阶保持器;)(),(1211s G s G ,)(),(2221s G s G 表示存在耦合的对象特性; )(),(21z U z U 表示反馈调节器的输出;)(),(2'1'z U z U 表示零阶保持器的输入。

广义对象的Z 传递函数为[][][][])()(())()(())()(())()(()22022120122102111011s G s H Z G s G s H Z G s G s H Z G s G s H Z G ====由图8.73可得⎥⎦⎤⎢⎣⎡⎥⎦⎤⎢⎣⎡=⎥⎦⎤⎢⎣⎡)()()()()()()()('2'12221121121z U z U z G z G z G z G z Y z Y ⎥⎦⎤⎢⎣⎡⎥⎦⎤⎢⎣⎡=⎥⎦⎤⎢⎣⎡)()()()()()()()(21222112112'1'z U z U z F z F z F z F z U z U由式(8-178)和式(8-179)可得到⎥⎦⎤⎢⎣⎡=⎥⎦⎤⎢⎣⎡)()()()()()(2221121121z G z G z G z G z Y z Y ⎥⎦⎤⎢⎣⎡⎥⎦⎤⎢⎣⎡)()()()()()(2122211211z U z U z F z F z F z F应当具有解耦系统应当具有对角线矩阵特性,因此 ⎥⎦⎤⎢⎣⎡)()()()(22211211z G z G z G z G ⎥⎦⎤⎢⎣⎡=⎥⎦⎤⎢⎣⎡)(00)()()()()(221122211211z G z G z F z F z F z F 所以,解耦矩阵F(z)= ⎥⎦⎤⎢⎣⎡)()()()(22211211z F z F z F z F= 122211211)()()()(-⎥⎦⎤⎢⎣⎡z G z G z G z G ⎥⎦⎤⎢⎣⎡)(00)(2211z G z G=⎥⎦⎤⎢⎣⎡------)()()()(/)()()()()()(/)()()()()()(/)()()()()()(/)()(122122112211122122112111122122112212122122112211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由式(8-182)知F 11(z)=G 22(z)G 11(z)/G 11(z)G 22(z)-G 12(z)G 21(z) )()()()(/)()()(21122211221212z G z G z G z G z G z G z F --= )()()()(/)()()(21122211211121z G z G z G z G z G z G z F --= )()()()(/)()()(21122211221122z G z G z G z G z G z G z F -=求出解耦矩阵以后,就可以得到解耦矩阵对应的差分方程,由计算机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