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七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文艺复兴与xx时期的教育
1、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及其一般特征。
(1)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响久远。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强调尊重儿童,注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其主要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二者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a、前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前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如维多里诺主张通才教育,并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强调古典著作对于培养学生道德贫宗旨的重要性。
伊拉斯谟则主张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强调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
b、后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比较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贴近现实生活,强调教育应培养新人。如拉伯雷提倡一种新的个人的教育自由观;主张身心并行发展;要求认识所有事物等。蒙田提倡教育要培养一种具有渊博和实用知识的、有良好判断力和道德品质的、有良好体魄的新人。
②xx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比较注重教育世俗性,但它更强调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路德新教强调国家应兴办学校,教育权应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加尔文也提出了普及教育、免费教育的主张,要求国家开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使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受到教育,学习基督教
教义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加尔文还亲自领导了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当然,新教提出的普及教育主张是以宗教教育为中心的,这体现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目的的双重性,首先为了促进宗教信仰,其次才是为了世俗利益。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尽管人文主义教育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色,但在基本特征上毕竟有共通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意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以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任务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何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内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封建运动,其目的是以一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宗教来代替服务于封建社会的宗教,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宗教改革者的基本主张
①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路德的教育主张主要反映在《致德国市长和市政官员书》和《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两部著作中。其主要思想包括:
第一,主张教育目的具有双重性,即宗教性和世俗性;第二,提出了教育的两个原则:
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二是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第三,提出了建立学校教育系统的设想。
②xx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第一,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环境,强调教会、国家、学校、家庭的一体化。第二,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③xx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英国的宗教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初、中等教育由死人办理负责。国教会的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古典主义,教学采用英语教学。
(2)xx的影响
①宗教改革给欧洲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也给教育带来了厄运,教育饱受摧残,长时间难以复苏。宗教改革使教育势必要成为一种民族的教育,一种由国家控制领导权的教育,一种避免宗教争端的世俗性、公共性的教育。教育与世俗生活的结合更趋紧密,学校的课程也随之发生变化,世俗性知识比重加大,自然科学进入课程之中,教育的总体精神正在发生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标
志着世俗性的近代教育已从根本上取代了宗教性的中世纪教育,标志着教育正迈向近代化。
②尽管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引发的,但宗教改革对近代教育转折的历史意义远远高于人文主义。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国家化、世俗化、普及化)历程便真正考试了。持续近三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发展史,头绪纷繁,错综复杂,这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是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势力互相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奠定了近代西方教育的基本格局。三种教育中的每种教育尽管皆有不足之处,所服务的目的也大相径庭,但它们都对西方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试比较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种教育势力中hi件既有相互冲突的方面,也有相互联系法方面,主要表现在:
(1)三者的联系
三者都很重视古典人文学科,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古典人文学科自不待言,新教教育和耶稣会教育也以古典人文学科为学校课程的主干,天主教教育主要以神学为主,但在具体的实行上还是依靠古典的人文学科,把它作为神学教育的载体。此外,在教育的管理方面,三种教育也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比较注重学生的管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制,覆盖初等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宣传自身的思想和主张。
(2)三者的区别
①尽管人文主义运动导致了宗教改革,但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反对宗教改革造成的教会分裂,而主张在教会内部实行不流血的改革,人文主义和天主教都是反对宗教改革的。
②新教教育与天主教教育都是宗教教育,尽管人文主义教育也带有一定的宗教性,尽管所有的人文主义者都信仰上帝,但新教和天主教还是共同反对人文主义教育尤其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中的异教因素。宗教改革运动“压制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