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麻疹

麻疹

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 生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病原可分为 病毒性与细菌性。 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疹脑炎 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 发症。 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 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 好。 2.多核巨细胞检查 3.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测 (2)抗原 检测 4.病毒抗原检测 5.病毒分离
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黏液病毒, 只有一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型带病 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 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染性:极强
发病机制
飞沫 呼吸道粘膜 血液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
易感者
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儿童\免疫失败的儿童\
青少年 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被消灭的传染病
29
麻疹的新进展
1.麻疹的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婴儿麻疹增多主要发生 在8个月初免以前,多为非典型病例,大年龄患者增多。 2.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 3.不典型病例增多。 4.二次麻疹发生率在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疹2年 以内。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 出齐,次日消退
高热3-5天,热退疹 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 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 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
发热1-2天出疹,出 疹时高热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摘要2008~2010年收治麻疹患者1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施行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各地麻疹病例呈上升趋势。

现将近年来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2010年收治麻疹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麻疹临床诊断标准[1]。

住院病例行常规血、尿、便、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并抽血送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15例患者中,男60例,女55例,男女之比为1.2:1.1;年龄1个月~48岁,其中1~8个月者16例(13.9%),8个月~5岁为56例(48.7%),5~14岁为14例(12.2%),14~18岁10例(8.7%),18岁及以上者19例(16.5%)。

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22例,未接种者例69例,接种史不详者24例。

1~3月份24例,4~6月份74例,7~9月份10例,10~12月份7例。

发病到入院天数1~12天,平均3.1天。

临床特征:115例住院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大部分38.2~40.5℃,热程3~10天。

其中104例(90.43%)患者有咳嗽、流涕、打喷嚏、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

Koplik斑阳性62例(53.91%)。

所有患者均出现充血性斑丘疹(100%),其中109例(94.78%)患者有典型出疹及消退顺序,出疹时间平均为4.8天,皮疹消退后均有浅褐色色素沉着。

发热2天内出疹14例,4天出疹98例,发热5天后出疹3例,97.39%的患者在发热的4天内出疹。

退疹时间4~11天,平均5.42天。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计数>10.0×109 /L者29例,<4.0×109 /L者11例,余正常。

小儿麻疹及诊治

小儿麻疹及诊治
疹后2-3天消失 • 临床意义:早期诊断麻疹。
#注射疫苗者不典型,含服橙汁饮料。
koplik三、临床表来自-典型麻疹3.出疹期 发热3~4天出疹,体温 更高至39℃~40℃。
• 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及上 肢、鼻尖手足心(图)
• 疹色:红色—暗红 • 疹形: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压之褪色(图)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 3.麻疹脑炎 按病毒性 脑炎治疗,以对症支持为 主.
九.预防
• 隔离患者 • 切断传播途径 • 增强人群免疫力
1.自动免疫 2.被动免疫
课后思考题(作业)
1、简述麻疹的临床表现。 2、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几型?各
型的治法、选方如何?
四、并发症
• 婴儿易并发消化不良。体质素弱及营养不 良小儿可发生各种口炎及维生素A缺乏所致 的干眼病等。各种急性传染病如百日咳、 白喉、水痘、猩红热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都有可能在麻疹出疹期及恢复期中合并发 生,要经常加以注意。特别要警惕体内原 发潜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活动恶化,可发展 为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1.肺炎 继发细菌感染,先用青霉 素或红霉素,以后根据临床表现及 痰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用合适 的抗生素。
如系其他病毒所致,可使用病毒 唑,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 2.喉炎 敏感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严重呼吸道梗阻者,立即吸氧, 必要时气管切开。
四、并发症
• 麻疹脑炎 发病率约为0.1%~0.2%, 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 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 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 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 死率达10%~25%;存活者20%~50% 留有运动、精神或智力上的后遗症。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疾病,本文将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探讨。

一、慢性荨麻疹的定义与诊断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6 周。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风团的出现、消退时间、伴随症状等。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荨麻疹性血管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

二、慢性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一)发病率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儿童发病率相对较低。

然而,近年来儿童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二)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三)年龄分布慢性荨麻疹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在中青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会有所降低,但老年人也可能患病。

三、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和诱因(一)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病因之一。

患者体内可能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风团和瘙痒。

(二)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

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

(三)食物和药物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蛋类等,以及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

(四)物理因素压力、摩擦、冷热刺激、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也可能是慢性荨麻疹的诱因。

(五)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免疫系统,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

四、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一)风团风团是慢性荨麻疹最典型的表现,通常为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

风团一般在数小时内消退,但容易反复发作。

麻疹课件

麻疹课件
易感人群:1~5岁小儿(未接种疫苗)、免 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及青年中多见。
4.发病情况
• 发病季节
冬春季节多见
• 发病年龄
6个月~5岁
• 传染源 • 隔离期
患者 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10天
• 检疫期 • 预后 良好
观察21天 终身免疫
5.历史沿革
在古代,麻疹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痧、痘、 惊、疳)之首。
宋代《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首先描述麻疹 的临床特征,“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 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喷嚏,手足梢 冷,夜卧惊悸,多睡,并疮疹证,此天行之病 也”。
《证治准绳·幼科》“麻疹初起,全类伤风,发 热咳嗽,鼻塞面肿,涕唾稠黏,全是肺经之证”
—历史沿革
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将麻疹分为3 期:即“初热期”、“见形期”、“收没 期”,这种分期方法迄今在临床应用。
二、病因病机-逆证
若感邪较重,或是素体正气不足,或者治 疗不当,或者调护失宜,均可导致正虚不能 托邪外泄,邪毒内陷,则可产生逆证。 邪毒闭肺--麻疹时邪内传,灼津成痰,痰热 壅盛,肺气闭郁。 邪毒攻喉--麻疹时邪热盛,夹痰上攻,痰热 壅阻,咽喉不利。 邪陷心肝--麻疹邪毒炽盛,正气不支,邪毒 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
邪陷心肝
疹点密集成片,色泽紫暗
高热不退 烦躁谵妄 甚则神昏
抽搐
利咽消肿
平肝息风
清咽下痰汤
羚角钩藤汤
①邪毒闭肺
证候: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咳嗽气促,鼻翼煽动, 喉间痰鸣,唇周发绀,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 短赤,皮疹稠密,疹点紫暗,或疹出未齐,或疹出 骤没,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疹126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126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药饮 片治疗 。 在节约药物 资源降低医疗费用上 , 同样具有极为 重要 的意义口 】 。( 3 ) 加强 中药 注射剂使用的管理 , 医院定期对 中药注射剂 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临床药师要加强 中药注射剂 临床使用的指导 , 确保用药安全。
参 考 文 献
[ 1 】 唐镜波. 4 0 0 种注射剂安 全应用 与配伍. 郑州 : 河南 科学技术
中药注射剂 的有效成分及不 良反应与禁忌证有关 。
『 2 ] 吴永佩 , 焦雅辉 . 临床静 脉用药配伍与使用 指南. 北京 : 人 民
卫生 出 版社 , 2 0 1 0 :3 4 7 — 3 8 4 .
[ 3 】 彭晶玮 . 参与 临床会诊促 进合 理用 药的 实践与体 会 . 中国药 ) 加 强 中医理论 知识的学 习 , 特别 是西 医医师 ,
3 . 4 骨科不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 中药注射剂较多 : 如舒血 宁 注射液 、 丹 红注射 液 、 红花注 射液等作 为促 进骨折 愈合患 者 的常规用药。活血 化瘀 法在治疗骨科疾病 中的临床应用范围
用医技杂志 2 0 1 3 年5 月第 2 O 卷第 5 期
c a lMe J o u m l a o f P r a c t i d i c a l T e c h n i  ̄ u , 丛皇 Y 1 3 ,y Q ! : 2 Q
— —


4 9 9・
现象。临床使用时 , 溶剂 的选择要 以该 中药注 射剂 的使用说 明书为准。
师, 2 0 1 0 ,1 3 ( 2 ) : 2 7 2 — 2 7 3 .
3 . 6 其他 : 肿瘤科 不合理使用 活血化瘀 药 , 形 成 了症 与用药

麻疹患者的护理

麻疹患者的护理

麻疹患者的护理汇报人:日期:•麻疹概述与诊断•麻疹患者护理原则•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目录•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预防接种与健康教育推广01麻疹概述与诊断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麻疹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睛充血、口腔麻疹黏膜斑等症状,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并按照特定的顺序扩散至全身。

麻疹定义及症状症状麻疹定义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与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风疹、猩红热等。

鉴别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咽、气管和支气管分泌物中。

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易感人群麻疹在全年均可发病,但主要在春季和冬季出现流行高峰。

流行特征麻疹流行病学特点02麻疹患者护理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避免使用空气清新剂或香水等刺激性物质。

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避免拥挤避免过多的人在同一个房间内,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蔬菜等。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清淡易消化充足的水分摄入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医生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030201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抓挠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或使用口腔清洁剂。

口腔护理保持床单、衣物等物品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床单。

清洁卫生皮肤护理与清洁卫生03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并发症类型及表现如肺炎、支气管炎等,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如腹泻、呕吐等,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临 床 研 究

麻疹 1 2 8 例 流行 病 学 与 临床 特 征 分 析
李廷 东, 肖迎军
【 摘
据 。方法
要】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和临床特点 , 为认识麻疹和控制麻疹 的疫情 工作 提供科学 的理论依
对我市传 染病 医院 2 0 1 0年 1月 一 2 0 1 1年 1 月收治的 1 2 8例麻疹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分析其
【 关键词 】 麻疹 ; 流行病学 ; 临床特征 【 中图分类号 】 R 5 1 1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0 7 B一 0 1 0 4 — 0 2
麻疹是 由麻疹病毒引起 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 是 儿童最 常 存在显著差异 ( P< 0 . 0 5 ) 。 2 . 1 . 4 居住环境分 布 : 1 2 8例 患者 中 , 为本市 常驻人 口 1 3例 ( 1 0 . 1 6 %) , 流动人 E l 1 1 5例 ( 8 9 . 8 4 %) 。不 同居住环 境分 布 率存在显著差异 ( P< 0 . 0 5 ) 。 2 . 1 . 5 职业分 布 : 1 2 8例患 者 中, 散居 儿童 5 9例 ( 4 6 . 0 9 %) , 幼托儿童 4 1 例( 3 2 . 0 3 %) , 学生 l 5例 ( 1 1 . 7 2 %) , 农 民工 3例
2 . 2 . 2 病毒学检测 :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学检查 , 其中免疫球
蛋白I g M 阳性 1 2 0例( 9 3 . 7 5 %) , 阴性 8例( 6 . 2 5 %) 。
2 . 2 . 3 皮 疹: 1 2 8例 患 者 中, 共 出现红 色斑 丘 疹 8 7例 ( 6 7 . 9 7 %) , 疹间皮肤可正常也可成片 , 自面部开 始至躯干 、 四

麻疹

麻疹

六、实验室检查
1.血 象:WBC↓,L↑
2.多核巨细胞:出疹前2d~出疹后1d,分泌物沉渣 检多核巨细胞
3.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 4.病毒分离:分泌物,血尿行病毒分离
七、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1.流行病学:麻疹接触史
2.临床表现:三期
3.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
七、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酌情使用小量退热剂;频
繁剧咳可用镇咳剂 3.并发症治疗:给予相应措施 喉炎-雾化吸入疗法 支气管肺炎-抗菌药物 心肌炎-护心、强心剂 脑炎-同乙脑
九、预 防
1.管理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隔离至出疹后5天,接触者检疫3周 2.切断传播途径:不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带口罩 通风换气,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3.保护易感人群 -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0.25ml/kg 接触麻疹者5天内 - 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
3.典型麻疹的出疹先后顺序是 A.耳后 发根 颜面 躯干(胸,背,腹) 四肢 手足心 B.颜面 躯干(胸,背,腹) 四肢 耳后 发根 手足心 C.耳后 手足心 发根 颜面 躯干(胸,背,腹) 四肢 D.手足心 颜面 躯干(胸,背,腹) 四肢 耳后 发根 E.躯干(胸,背,腹) 四肢 颜面 耳后 发根 手足心
勤剪指甲;
课堂练习
1.麻疹病人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B.易并发肺炎
C.病后免疫力不牢固 D.麻疹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感染 C.全身斑丘疹为其特点
课堂练习
2.麻疹传染性消失的时间是:
A.潜伏期
B.出疹后5天
C.出疹后1周 D.出疹后10天 E.出疹后2周
课堂练习
C.四肢皮疹

麻疹

麻疹

(二)对症治疗
高热 :退热药(氨基比林、柴胡、安乃近等)或物理降温
烦躁不安:镇静药 高热、疹密,全身中毒症状重:泼尼松 重型麻疹有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纤维蛋白 原进行性减少等DIC或消耗性出血:及早应用肝素 抗凝
治疗或输入新鲜血或血
〈注〉:忌用强烈退热药、冰水或酒精擦浴。
(三)并发症治疗
3天 次期病毒血症 病毒散布全身 36h 发热及卡他性炎症
36hr 麻疹粘膜斑出现 72hr 皮疹开始出现 24hr
全身皮疹出齐
72hr 皮疹开始消退
皮疹尽退,留棕色遗痕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安排紧急接种疫苗),6-18天,多为1014天(平均10天);经主动或被动免疫预防者,可延至 20天,最长达28天;
成人麻疹的特点
病情重,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发热持续2-7天,多四天
Koplik’斑出现率高(70.6-96.6%),持续时间长,可至8天以上
皮疹多而密集 ,约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
肝损害发生率高(31-86%),胃肠道症状及骨骼肌疼痛较多见 并发症少见,预后良好
特殊类型
轻型:多见于免疫者,一般低热或不发热,上呼吸道症状 轻,皮疹及麻疹粘膜斑不典型,病程仅2-4天。
麻疹前驱疹:少数患者在病初1-2日内在颈、胸
部出现类似玫瑰疹、风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数
小时即消失;
Kopliks斑(科普利克斑)—— 用于早期诊断。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出现时间:发热第2-3天,常于皮疹出现2天后消失。
出现部位:先出现于口腔双侧下列第一磨牙 对侧的颊粘 膜上,1-2天内迅速增加,可遍布唇、颊、龈粘膜。
在的大水疱音;
3、其他:脾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回盲部淋巴结肿痛,

麻疹诊断治疗指南

麻疹诊断治疗指南

麻疹诊断治疗指南【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注意有无急性期病人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及既往麻疹病史。

接种疫苗后发病年龄向大年龄推移。

任何季节可发病,流行高峰在亚热带为冬春季。

2.临床表现:潜伏期10天(6~18天)(1)临床经过1)前驱期:2~4日,发热,一般在39℃左右,伴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涕、咳嗽等其他症状。

于发热后2~3日可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2)出疹期:3~5天,多于发热后第4~5天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向面、颈、驱干及四肢蔓延,2~3日遍布全身。

为暗红色斑丘疹,充血性皮疹。

此期体温持续升高,全身中毒症状加剧。

3)恢复期:2~3天,皮疹出齐出透,体温随之下降,1~2日内降至正常。

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遗留褐色的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2)临床类型:除上述典型麻疹外,尚有:1)轻型麻疹:病情较轻,病程短,皮疹散在稀疏。

2)中毒性麻疹:中毒症状重,高热,大片融合性皮疹或出疹不透或刚出疹又隐退,伴气促,心率快,发绀,循环或心力衰竭,昏迷,抽搐。

3)出血性麻疹:少见,皮疹为出血性,伴高热等全身严重中毒症状。

(3)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与脑炎。

3.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或正常。

(2)鼻咽部涂片或尿沉渣染色:找多核巨细胞,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血清学检查: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为早期、快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血清抗麻疹病毒IgG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增长有回顾性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常见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主要为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疹、过敏性皮疹等。

【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1)隔离、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整洁温暖。

(2)口腔、鼻、眼、皮肤应保持清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3)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烦躁不安可给少量镇静剂。

(4)体弱多病者早期可给丙种球蛋白0.2~0.6ml/kg,肌注,q.d,共2~3日。

13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3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3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通过研究,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掌握。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份—2014年5月份接诊的CU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利用软件处理,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在135例患者中,诱发因素中物理因素为62例,药物因素为11例,食物因素为22例,精神因素为14例,工作压力13例,蚊虫叮咬12例。

在临床分型中,比较常见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53例,其次皮肤划痕49例,临床中未发现震动性以及运动诱发性荨麻疹。

CU伴有血管性水肿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3例。

自體血清皮肤测试中总阳性率高达50%。

结论:CU发病的年龄段以青壮年为主,在临床中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并且常常伴有血管性水肿,因此,关注CU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因素。

标签: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638-01所谓的慢性荨麻疹(CU)主要以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近几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得到提高,并且国内相关的报道非常少。

[1]因此,笔者通过对2013年7月份---2014年5月份所接诊的135例慢性荨麻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了解与掌握。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于2013年7月份---2014年5月份我院所接诊的135例慢性荨麻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入选的基本标准为:(1)临床诊断患有慢性荨麻疹(病程>5周);(2)患者的年龄、性别不限;(3)患者自愿参与调查。

排除的标准为:(1)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宜参加;(2)无法进行合作的患者不宜参加;(3)其它原因。

[2]1.2 方法本文参选WAO作为设计标准,对其设计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调查表。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麻疹的表现及图片

⿇疹的表现及图⽚⿇疹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疹是以往⼉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斑丘疹为特征。

【流⾏病学】天(⼀)典型⿇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般为10~14天,亦有短⾄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般为3~4天。

这⼀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条明显充⾎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点,外有红⾊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齿的颊粘膜上,但在⼀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关。

此期肺部有湿性罗⾳,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合并症发⽣的情况下,⾷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7~10天痊【并发症】(⼀)喉、⽓管、⽀⽓⾳炎⿇疹病毒本⾝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

由于<3岁的⼩⼉喉腔狭⼩、粘膜层⾎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需⾏⽓管切开术。

临床表现为声⾳嘶哑、⽝吠样咳嗽、吸⽓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肺炎由⿇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

⽀⽓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黄⾊葡萄球菌和嗜⾎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胸。

AIDS病⼈合并⿇疹肺炎,伴有⽪疹,常可致命。

(三)⼼肌炎较少见,但⼀过性⼼电图改变常见。

(四)神经系统1、⿇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

麻疹

麻疹
•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 → 头面、颈部 → 胸、背、腹部、四肢 → 最后在手心、足心及鼻准部见疹点,疹点色泽红活,皮疹分布均 匀。
收没期 退诊3天:正胜邪退,皮疹按先出先没,依次退隐, 疹没热退,脉静身凉,咳嗽减轻,精神转佳,胃纳增加,皮 肤可出现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疾病渐趋康复。
耳后发际麻疹疹点(首先出现)
麻疹
பைடு நூலகம்流行病学
• • • • 季节:流行于冬春季节。 年龄:6个月至5岁。 目前:发病率下降、发病失去规律。 预后:若及时治疗,合理调护,疹点按期有序布发,则 预后良好(顺);但麻疹重症可产生逆险证候,甚至危及生 命(逆) 。 • 患病后一般可获终生免疫。 • 预防接种:麻疹疫苗8个月第一针,一岁半第二针。解放 后由于麻疹疫苗的接种,麻疹已成强弩之末,我国向 WHO承诺2000年在中国麻疹绝迹。
麻疹逆证
脏腑辨证
• 邪毒闭肺(麻诊合并肺炎):咳喘神烦、呼吸急促、痰声辘 辘、鼻翼煸动、口唇发绀; • 邪毒攻喉(麻诊合并喉炎):咽红肿痛、呛咳气急、声音嘶 哑、咳如犬吠; • 邪陷心肝(麻诊合并脑炎):神昏谵语、惊厥抽风、皮疹暴 出、疹稠色暗; • 心阳虚衰(感染性休克):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其它类型麻疹
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 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诊 断不易,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 增高才能确诊。 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 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 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 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心阳虚衰—急以温阳固脱
分证论治
(一)顺证
邪犯肺卫—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加减

麻 疹

麻     疹

三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无疹型麻疹 注射过麻疹减毒活 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 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 型诊断不易,只有依赖前驱症状 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 确诊。
三临床表现—非典型麻疹
异型麻疹 为接种灭活疫苗后引 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 无口腔黏膜斑;皮疹从四肢远端 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 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 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处开始,2~3天 摩擦及受压部
遍布全身。疹退 位多。皮疹呈
后无色素沉着, 斑丘疹、疱疹
有大片脱皮
腥红热样皮疹
荨麻疹
白细胞总数升高 ,中性粒细胞升 高
鉴别诊断
l.感冒
2.幼儿急疹
风 疹
风 疹
风疹
鉴别诊断
猩红热(远看一片红赤, 近看粒粒可数)
麻疹
猩 红 热
猩红热
猩红热
猩 红 热
猩 红 热
感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 咳嗽、流涕、流泪、咽充血,以眼 症状突出,结膜炎、眼睑水肿、泪 水增多、畏光、下眼睑有一条明显 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 麻疹极有帮助。
典型麻疹—2.前驱期
③口腔麻疹黏膜斑 :系特殊体征,1895费 拉托夫,1896Koplik .
部位:两侧对着第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 形态: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出现、消失时间:发病后2-3天出现,出
玫瑰色斑 疹或斑丘疹 ,较麻疹细 小,发疹无 一定顺序, 疹出后1~2 天消退。疹 退后无色素 沉着,无脱 屑
风疹
5~25天 发热,咳嗽流 涕,枕部淋巴结 肿大 发热1~2天出 疹
耳后,枕部淋 巴结肿大
玫瑰色细小斑 丘疹自头面→躯 干→四肢,24小 时布满全身。疹 退后无色素沉着 ,无脱屑

麻疹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分析

麻疹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分析

麻疹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分析了解乐山市麻疹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探讨麻疹强化免疫对该市麻疹发病控制效果。

方法对1996-2008年乐山市麻疹年龄别发病率进行分析。

结果乐山市麻疹流行呈周期性特征,0~4、5~9、10~14岁组麻疹发病的周期性明显,与全市麻疹总体发病周期性特征一致,3~5年出现1个流行周期。

实施强化免疫后,2008年麻疹总发病率、0~4、5~9、10~14、15~19岁组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与1996-2007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4、5~9岁组病例构成分别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40%下降到2005年后的30%,20~24岁组发病构成由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10%上升到2005年的28%,实施强化免疫后达到34.55%。

结论1996-2008年乐山市麻疹低年龄段易感人群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流行特,强化免疫可快速降低低年龄段人群麻疹发病率。

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的出疹性疾病,在实施计划免疫前,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周期性分布。

四川乐山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将麻疹纳入计划免疫接种,1996年达到以县为单位基础免疫接种率85%的阶段目标。

此后,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时有局部暴发或流行。

为实现2012年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于2008-03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工作,对8月龄~14岁人群实施强化接种。

为评价麻疹强化免疫对各年龄段麻疹发病的控制效果,将1996-2008年麻疹发病年龄别分布情况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6-2007年的疫情资料来源于疫情信息报告系统,2008-04/2009-03为网络报告疫情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乐山市统计年鉴》。

1.2 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麻疹发病率乐山市1996-2007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4.12/10万,最高发病率年份为2007年,报告发病率为13.86/10万,最低发病率年份为2005年,报告发病率为0.72/10万。

麻疹暴发流行148例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麻疹暴发流行148例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疹 暴 易感 人 群抗
体 水 平 低 下 、 苗 接 种 率低 有 关 , 级 政 府 应监 督 麻 疹计 划 免 疫 工 作 的落 实 情 况 , 强 卫 生 科 普 知 识 宣 传 以 彻 底 控 制 麻 疫 各 加
[ 键 词 】 麻 疹 ; 发 流行 ; 关 暴 流行 病 学 [ 国图 书 资料 分 类 号 】 R 1. 中 5 11 [ 献标 志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49 21 )90 8 - 0 232 (0 0 0 -850 2
( 9 . 3 9 . / ) 占 2 . 0 ;8例 肌酸 激 酶 同工 酶 1 72~ 0 00 U L , 5 0 % 7
异 常 ( 5 1~14 4 U L) 占 5 .0 ; 1 2. 1. / , 2 7 % 1 1例 乳 酸 脱 氢 酶 异 常 ( 3 . 9 5 2U L , 5 0 % ;1 2 1 1— 5 . / ) 占7 .0 12例 0 羟 丁酸脱 【 . 氢 酶异 常 ( 8 . 13 8~80 0 U L , 7 . 8 。 7. / ) 占 56 %
麻疹是 由麻疹 病毒 引起 的急性 传染病 , 主要发 生在儿 童, 目前 仍是 我 国儿 童 发 病 率 较 高 的 一 种传 染 病 … 。我
国 自 16 95年 开 始对 麻 疹 易感 儿 童 实 行 麻 疹 疫 苗 接 种 计
124 实 验 室 检 查 : 组 9 .. 本 l例 天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异 常 ( 14—4 5 0 U L) 占 6 .9 ; 7例 肌 酸 激 酶 异 常 4. 2 . / , 14 % 3
环衰竭 , 经抢救无 效死 亡 。
2 讨 论
12 1 时间分 布 : 季 9 .. 冬 9例 , 春季 4 9例 ,0 7年 1 20 2月 一 20 0 8年 5月各月发 病例 数分别 为 2 5 4 、6、 6例 。 、4、3 3 7及 1 2 2 年龄 分 布 : .. 1岁 以下 5 1例 , 3 . 6 ; 占 4 4 % 一3岁 4 2 例 , 2 . 8 ;~7岁 6例 , 4 0 % ;~1 占 83 % 占 .5 4岁 3例 , 占 2 0 % ;一 1 岁 4 例 ,占 2 7 % ;> 1 .3 8 。0 8岁 4 例 ,占 2

2024年度-麻疹ppt课件

2024年度-麻疹ppt课件

药物疹
近期有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逐 渐消退。
14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15
一般治疗原则
隔离患者
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如发热、 咳嗽等。
加强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患者皮肤、 口腔、眼部的清洁,提供营养支持。
16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
• 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等。
6
02
麻疹病毒与免疫
7
麻疹病毒结构特点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是一种包膜病毒,具有螺旋 对称的核衣壳。 病毒包膜上存在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和融合蛋白 (F),分别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识别和膜融合过程。
麻疹病毒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编码6种 结构蛋白。
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 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 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 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 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 长期保存。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 典型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 有轻度体温上升。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 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 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 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 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 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 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偶见于躯干部,为散在、少许红色斑丘疹;颈部淋 巴结肿大和肝轻度肿大;年龄大些的患儿可诉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等 症状;食欲下降多见呕吐、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少见。

麻疹

麻疹

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麻疹 (rubeola)
风疹 (rubella)
病原 全身症状和其他特 征
皮疹特点
麻疹病 卡他症状

结膜炎、发热
Koplik斑
风疹病 耳后、颈后、枕后

淋巴结肿大
红色斑丘疹,特别 的出疹顺序,退疹 后有色素沉着几细 小脱屑
退疹后无色素沉着 及脱屑
发热与皮疹的 关系
发热3~4天, 出疹时体温更 高
童\青少年 • 麻疹病后免疫力持久 • 6个月内的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而
较少患病
出疹前5天- -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 -出疹后10天
流行特征
a.分布:全世界 b.年龄:以往<6个月龄婴儿低致病,8个
月—4岁为发病高峰。 建议:麻疹初免年龄由8月龄提前到6月龄。 c.感染类型:隐性感染:轻型麻疹:典型麻疹: 3:2:1。
球菌 环口苍白圈、扁桃 1周后全身大片脱 热
体炎

病原 系
全身症状及其它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的关
肠道 埃可病 发热,咽痛,流涕,结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 发热时或热退后
感染 毒
膜炎,腹泻,全身或颈、很少融合,1-3天消 出疹
柯萨奇 枕后淋巴结肿大
退,不脱屑,有时
病毒
可呈紫癜样或水泡
皮疹
药物
原发病症状
Vit A 补充(WHO)
<1岁 10万单位/日 ×2
年长儿 20万单位/日
对症处理 高热 烦躁 咳嗽
预防 控制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一般隔离至出 诊后5天,合并肺炎延长至10天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儿 被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 0.25ml/kg 主动免疫 麻疹减毒活疫苗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

【概述】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典型麻疹诊断不难。

麻疹粘膜斑对出疹前早期诊断极有帮助,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皮疹形态分布特点均有助诊断;麻疹后留下色素沉着及糠麸状脱屑在恢复期有诊断意义。

出疹期麻疹需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如:①风疹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无粘膜斑,皮疹散在,色稍淡,1~2日即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②幼儿急疹多见于婴幼儿,突发高热数日,热退时出玫瑰色散在皮疹为其特征;③猩红热,发热咽痛1~2日,全身出猩红色针尖大小皮疹,疹间皮肤也发红,疹退后伴大片脱皮。

白细胞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咽拭子培养可获A组β溶血性链珠菌;④肠道病毒感染,皮疹无特异性,可为斑丘疹、疱疹、瘀点,常伴咽痛、肌痛、腹泻及无菌性脑膜炎;⑤药物皮疹每有近期服药史,皮疹多样,停药后皮疹不再发展而逐渐消退。

【治疗措施】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一)护理及对症治疗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

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喂温开水。

不可忌嘴,恢复期尚应加餐。

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

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

近年报告给麻疹病人补充维生素A,一次10万~20万IU口服,可减轻病情,使病死率下降。

(二)中医中药治疗前驱期初热时,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以辛凉透表,驱邪外出;外用透疹药(生麻黄、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控制与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6-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数据通过Excel 2003 和SPSS13.0 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船山区2006-2011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89例,确诊735例,排除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86/10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

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北固、南强、仁里共发病522例,发病率为21.75/10万,占71.02%;农村共发病213例,发病率为11.83/10万,占28.98%,城市地区发病高于农村地区。

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3—7 月的春夏季,占全年总发病数的86.67%;学龄前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92.38%病例的年龄<10岁,职业分布多是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占86.26%;在确诊病例中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32.11%,接种1剂次的占6.26%,接种2剂次及以上的占7.21%,免疫史不详的占54.42%;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2006年有1起暴发疫情,发病14例。

结论2006-2011年船山区麻疹发病人群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确诊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绝大多数,应加强麻疹的监测、保持MV高接种率、实施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保证在人群中形成针对麻疹的免疫屏障。

麻疹( measlcs)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我国以6 个月至5 岁幼儿高发; 冬春季多见,全年均可发病。

麻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世界各国公认为是第3个可能被消除的传染病[1] , 2005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

为了解遂宁市船山区麻疹流行特征,掌握麻疹的流行规律,抓住重点防控人群,为科学的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实现2012 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现将船山区2006—2011年麻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个案资料来源于麻疹病例个案流行病调查表。

人口资料来自船山区统计局。

1.2 检测方法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

1.3 病例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方案(试行)》规定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按不同时间、不同人群及不同地区特征分组,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
方法对船山区2006—2011 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

数据通过Excel 2003 和SPSS 13.0 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报告船山区2006-2011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89例,确诊735例,排除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86/10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

其中实验室确诊203例,占27.62%;临床诊断518例,占70.48%;疑似14例,占1.90%,见图1。

2.2.5 免疫史在确诊病例中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32.11%,有明确免疫史的占1
3.47%(接种1剂次的占6.26%,接种2剂次及以上的占7.21%),免疫史不详的占5
4.42%,见图6。

图6 船山区2006-2011年麻疹病例免疫史分布
2.2.6 流行形式2006-2011年船山区麻疹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但2006年有1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14例。

3 讨论
3.1发病情况2006-2011年船山区麻疹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但2006年有1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14例。

船山区2006年麻疹发病率最高,年平均发病率为90.38/10万,在实行《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后,2006-04采取麻疹多个年龄组强化免疫等措施,逐年下降,但是2011年又升高,年平均发病率1.3/10万,这离国家要求的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年平均发病率<1/100万)[1],也给麻疹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船山区的麻疹接种率一直较高,MV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95%[2],但仍未达到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水平,这可能与疫苗的有效储存、冷链运输、规范注射等有关系。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在做好常规免疫、初始强化免疫、后续加强免疫的同时进一步规范疫苗的储存、冷链运输、注射工作,使之真正达到规范接种、有效预防的目的[3]。

3.2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2006-2011年麻疹发病主要以小年龄为主,其中<10岁病例占92.38%。

麻疹病例的年龄构成不但反映了当地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免疫状况,也反映了该地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提示该地麻疹的发病水平和传播强度[2]。

针对船山区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发病率逐年升高的现状,建议在育龄妇女中推广麻疹疫苗接种,通过提高母传抗体水平保护初免前小月龄儿童[4]。

3.3季节性明显,春夏季高发发病季节高峰在3-7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86.67%。

这与有
关报道的一致,发病高峰后移,形成明显的春夏季发病高峰[5]。

通常认为,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

但是随着疫苗时代的到来,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及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不断提高,使麻疹流行的季节高峰发生变化,出现流行高峰的后移。

职业分布多是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占86.26%。

因此应在每年春季前做好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同时与学校一起做好每年9月份的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于无预防接种证,未完成2剂次接种工作麻疹接种儿童及时开展补种,提高适龄儿童2剂次麻疹接种率,预防幼儿园、学校等集体机构的麻疹爆发[6]。

3.4地区分布城区和城乡结合的北固、南强、仁里共发病522例,发病率为21.75/10万,占71.02%,农村共发病213例,发病率为11.83/10万,占28.98%。

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易造成免疫空白,同时由于居住拥挤,卫生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对麻疹发病率的影响,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仍是今后我区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将流动人口纳入属地管理,加强与医院产科、公安、计生、村( 居) 委等多部门的联系,准确掌握出生儿童数及流动儿童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建立健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档案,对0 ~7 岁( 常住3 个月及以上) 非本地儿童,均建卡补证,并录入全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联合管理[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