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和儿童的临床用药
儿科药品资料

儿科药品
在儿童药物治疗中,药品的选择至关重要。
儿童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其身体各方面功能皆不同于成人,因此在使用药品时需要特别谨慎。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儿科药品及其应用。
常见的儿科药品
退烧药
1.对于儿童退烧,通常会选择非处方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药品
的选择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剂量。
抗生素
1.在儿童感染疾病中,如中耳炎或扁桃体炎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开
具适合儿童的抗生素,常见的包括头孢类、红霉素类等。
维生素
1.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大,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
况来推荐维生素补充剂。
如维生素D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消化道药物
1.对于儿童胃肠道问题,如腹泻或便秘等,医生可能会开具适用于儿童
的消化道药物,如止泻药或缓泻剂。
使用儿科药品的注意事项
1.儿童剂量:使用任何药品前,务必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按照
医生建议准确给予儿童剂量。
2.注意过敏反应:儿童可能对某些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不良
反应或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口服习惯:儿童对药品的口服习惯可能与成人不同,可以选择药片
研磨或配合口服液等方式给药。
4.儿童适用:确保使用的药品为适用于儿童的药品,不宜使用成人药
品给予儿童。
结语
儿科药品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谨慎对待,家长在给予儿童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品剂量、过敏反应等情况,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儿童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发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儿童机体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对于儿童的用药应该量身定制,根据儿童体重、年龄和疾病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比成人更加敏感。
合理使用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儿童用药后的药物浓度和效果的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制度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安全,规范儿童用药行为,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儿童临床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很大差异,儿童生理发育尚未成熟,机体代谢功能差,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相对较低,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需要特别关注。
下面从制度内容、制度实施和监督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内容1.药物选择和处方管理:根据不同疾病和年龄段的特点,推荐合适的药物。
对于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建立统一的处方管理流程,确保儿科医生合理准确地开具处方。
同时,严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混用,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2.剂量计算和给药方式: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和体重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剂量计算标准。
以体表面积为基准,结合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给予恰当的剂量。
对于给药方式,考虑到儿童口服困难、吸收不佳等因素,可采取适宜的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3.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报告:在用药期间进行定期监测,包括血药浓度、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和处理,并对药物进行重新评估。
4.信息共享和知识普及:建立儿童用药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发布最新的儿童用药指南、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和质量意识。
同时,向患儿家庭普及儿童用药知识,提高家长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制度实施1.培训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儿童临床用药的培训和教育,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计算和给药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讲座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在儿童用药管理方面的专业水平。
2.规范用药操作:制定儿童用药操作规程,包括对药物的存放、配制、用药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确保用药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3.药事管理和质量评估:建立儿童临床用药审核制度,对每一份处方进行审核和核对,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对医疗机构的药事工作进行定期质量评估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监督评估1.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医疗机构的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药物的选择合理性、记录准确性、不良反应报告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儿童患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
管理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儿童患者安全用药、有效用药。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用药前评估:医务人员必须对儿童患者的疾病、生理特点、药物过敏史、用药史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药物治疗方案。
2. 药品选择:医务人员应根据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生理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药品,并根据药品说明书和药品剂量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剂量。
3. 用药监护:医务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对儿童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不断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4. 不良反应处理:医务人员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不良反应对儿童患者的影响。
5. 用药记录:医务人员应对儿童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药时间、治疗效果等方面,以便随时了解用药情况。
儿童临床用药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品误用率,保障儿童患者的用药安全。
- 1 -。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3.1药物吸收婴幼儿对药物的吸收与成人也不尽相同。
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肠道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胃内酸度仍低于成人,3岁左右才达成人胃液pH ;胃容积1岁时达40 mL/kg 左右,但仍小于成人;6〜8个月胃肠开始蠕动,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缩短,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时间快于新生儿,但仍比年长儿和成人慢。
对危重病儿,为及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宜用注射方法给药。
婴幼儿期还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要注意与急慢性胃肠炎、药物引起腹泻等的区别。
3.2药物分布儿童的体液总量从新生儿的80%,到1岁时降到70%,仍高于成人的55%〜60%。
细胞外液从新生儿的45%,到6个月时为42%, 1岁时为35%,均高于成人的20%,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被稀释。
新生儿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增加,幼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新生儿期大。
婴幼儿体液调节功能较差,细胞外液比重又大,其水和电解质代谢易受疾病及外界因素影响,要注意脱水时药物分布和血药浓度的变化。
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较差,某些药物可进入脑脊液。
3.3药物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肝粒体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已成熟。
特别是使药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酶的活性,在胎儿期缺如,新生儿期日趋完善,而到婴幼儿期已达成人水平。
婴幼儿期肝脏的相对重量较大,新生儿期为3.6%, 6个月为3.9%, 1岁时达到4%,约为成人的2倍,因此,幼儿药物的肝脏代谢速率高于新生儿,亦高于成人,使很多以肝脏代谢为主要消除途径的药物t1/2短于成人。
3.4药物消除婴幼儿期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迅速增加,6~12个月可达成人水平,肾小管排泌能力在7个月〜1岁也接近成人水平。
肾脏在全身的比例,婴幼儿期为0.7%,1〜2 岁0.74%,略高于成人的0.42%。
由于婴幼儿药物肝脏代谢速率与肾排泄快,一些以肝脏代谢为主要消除渠道的药物总消除速率也较成人快,使不少药物t1/2短于新生儿,如茶碱新生儿t1/2为13~26 h,幼儿为4.6 h,成人为5〜10 h。
儿科常用药物指南

儿科常用药物指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领域的药物治疗也越来越成熟。
而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和应用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机体构成的不同,儿科药物的使用也具有相应的特殊性。
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儿科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
1. 发烧药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药物治疗是控制体温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吲哚美辛。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的药物,适用于婴幼儿和儿童。
布洛芬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但有肾损害风险。
吲哚美辛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但有引起哮喘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2. 抗生素儿童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等。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感染,但会对儿童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其中,青霉素是治疗儿科感染的首选。
头孢菌素适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
3. 呼吸道药物哮喘和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
其中,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急性哮喘或支气管痉挛。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慢性哮喘或支气管炎。
类固醇适用于控制儿童嚼烟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的药物,比如抗组胺药和支气管扩张剂等。
4. 抗过敏药物过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儿童也不例外。
抗过敏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过敏反应。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胺药、肾上腺素和松果体激素。
其中,抗组胺药是控制过敏反应的主要药物,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等疾病。
肾上腺素和松果体激素适用于严重的过敏反应或症状。
总的来说,儿科药物的使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了解患儿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并根据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症进行选择和应用。
同时,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

我国药典是规范和标准化我国各类药品的权威性参考书,是指导医务人员、药师合理使用药品的重要指南。
2015年发布的我国药典明确了一系列药品的规范用法用量、适应症等临床用药须知,为临床医生和药师提供了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
以下将就我国药典2015版中的临床用药须知做出详细说明,以期对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用药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儿童用药须知1. 儿童用药的特点儿童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体重和身高均较成人小,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等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对于儿童用药需根据儿童的芳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调整。
2. 儿童用药原则(1)首选口服给药,儿童用药剂型应尽量选择口服液、颗粒剂等儿童适用的剂型;(2)合理计算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儿童体表面积或体重进行用药剂量的计算;(3)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和家长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药品;(4)对于特殊用药需慎重,一些对儿童特别敏感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精神病药等,需特别谨慎使用。
3. 儿童常用药品用法用量我国药典2015版中明确了一些常用儿童药物的用法用量,例如退烧药布洛芬、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抗生素头孢噻肟均有详细的儿童用药须知,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不良反应等。
二、孕妇用药须知1. 孕妇用药的注意事项孕妇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甚至引发流产、先天畸形等严重后果。
对于孕妇用药需慎重考虑,必须在严格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孕妇常用药品避免使用一些药物在孕妇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如维生素A、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等,这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选择。
3. 孕期常见疾病用药指南孕期常见疾病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需要用药治疗,我国药典2015版明确了这些疾病在孕期的用药指南,包括禁忌药物、适宜药物、用药剂量等,对临床医生和孕妇用药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老年人用药须知1.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老年人由于生理退行性改变,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肾功能下降等特点,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用药需特别谨慎。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药物,用药适当,用量合理,用法正确,用药安全,并在用药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药物应用原则。
儿科临床用药在治疗儿童疾病的还应兼顾患儿生长发育的特点,避免药物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药物。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代谢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特别慎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当选用不同的药物。
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完善,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到患儿的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患儿体系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对于儿童来说,口服制剂的选择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药物的味道和口感会直接影响患儿的依从性,所以在选择药物的剂型时,应当考虑到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尽量选择好口感的剂型,减少孩子的拒绝情绪,提高依从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药适当,用量合理。
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特别注意用量,尤其是注射剂,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进行准确计算,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儿童的体表积和血容量均较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与成人有明显差异,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的计算,根据患儿体重及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和科学性。
儿童的药物敏感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诸多注意,尤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确保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法正确。
儿童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用药中需要注意用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法指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家庭环境进行用法的科学指导,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儿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用法的问题,如药物的剂量计算不准确、用法指导不清晰等等,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用法的指导,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儿童用药目录

儿童用药目录一、儿科常用药儿科常用药是指在儿童疾病治疗中常用到的各类药物,包括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以及消化系统药等。
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儿童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常见病症的治疗。
二、抗感染用药抗感染用药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根据病原体不同,抗感染用药可分为抗生素类、抗病毒药等。
三、抗生素类抗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如儿童常见的肺炎、中耳炎等。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敏感药物,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产生。
四、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头孢菌素类适用于儿童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等。
五、抗病毒药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疱疹性咽峡炎等。
抗病毒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破坏病毒结构来达到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病毒药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六、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是儿科常用药物之一,主要用于缓解儿童发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七、止咳化痰药止咳化痰药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咳嗽、痰多等症状。
这些药物通过减少痰液分泌、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等方式来改善咳嗽症状。
在使用止咳化痰药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八、消化系统药消化系统药主要用于治疗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
常用的消化系统药包括益生菌、止泻药、助消化药等。
在使用消化系统药时,应注意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用药安全。
总结:儿童用药目录涵盖了儿科常用药物的主要类别,为儿童疾病治疗提供了全面的药物选择。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时间和适应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同时,家长应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卫生部通知: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

PiOe d oyr t 政策导读 l ie c n
CHl NA{ An’lNDUS^R E tI r Y
卫生部 :建立推进优质护理长效机制
日前从卫生部 获悉 ,由卫 生部委托 中国医院协会 对 全 国7 所 开展优质 护理服务 的 医院进 行的 出院患者 电话 7 回访 显示 。患者对优 质护理服务总体 满意度 为8 .7 89 %。 其 中 。有3 所 医院的满意度达 到9 %以上 ;患 者对护 士 0 0 的技 术 、责任心 、服务态 度 以及提 供 帮助 及 时性的满意
护理 岗位 ,明确 岗位 职责 和岗位条 件 ,在 此基础 上建立
卫生部通知 :加强 孕产妇及儿童临床 用药管
理
卫生部办 公厅于8 日就 孕产妇及 儿童临床用 药有 月1 8 关 问题 下发了通知 。通知指 出 ,二级 以上 医院要对本机 构
和完善 绩效考 核制度 ,将护 士护理 患者和 完成护理 工作
其他 医疗机 构 医师、药师 由县级 以上卫生 行政部 门组 织相 关培训 、考 核 ,经考核 合格 的 ,授予孕产 妇或儿童药物 的 处 方权 或调剂 资格 。 孕产妇及儿童 药物 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及考核 内容 至少
理服 务的长效机 制。
“ 中澳 中医 药科技 创新 联盟 ”将在 悉尼 成
度 都分 别超 过9 2 ( .分 满分 1 分 );开 展优 质护 理 的医 0 院、病房 ,患者投诉显著减少 。
临床更昔洛韦药物儿童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临床更昔洛韦药物儿童应用、用法用量及注
意事项
儿童用药
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的适应证包括先天或围产期巨细胞病毒(CMB)感染,是治疗症状性先天性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因为有潜在的长期致癌性和生殖系统毒性,儿童应用本品时应非常小心,需评估接受治疗的益处是否超过其风险。
应严格掌握更昔洛韦的应用指征:
①有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先天性CMV感染;
②有明显活动期症状的CMV感染,如肺炎、肝炎或脑炎等。
无症状性CMV感染或轻症,尤其是生后感染,可暂不用该药。
用法用量
治疗剂量为每日12mg∕kg,分2次给药,静脉滴注,疗程6周。
注意事项
该药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不能杀灭病毒,长期应用可引起耐药性及远期毒、副作用,主要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FDA黑框警告:血液毒性、生育力受损、胎儿毒性、诱变和致癌作用
1、血液学毒性:在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全血细胞减少的情况。
2、生育力受损:根据动物数据和有限的人类数据,注射用更昔洛韦可能导致男性精子发生暂时或永久抑制以及抑制女性的生育力。
3、胎儿毒性:根据动物数据,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有可能导致
人类胎儿出生缺陷。
4、诱变和致癌作用:根据动物数据,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12 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12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管理,保障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安全,现就孕产妇及儿童临床用药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建立孕产妇及儿童药物遴选制度,加强购用管理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建立孕产妇及儿童药物遴选制度,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严格选用、购进药物。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要定期对本机构药品供应目录中孕产妇及儿童药物进行评估,尽可能购进儿童专用药品和剂型。
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要及时采取停购、清退等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二、加强孕产妇及儿童药物处方权及调剂资质管理二级以上医院要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孕产妇及儿童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严格考核。
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孕产妇或儿童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孕产妇或儿童药物调剂资格。
其他医疗机构医师、药师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孕产妇或儿童药物的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孕产妇及儿童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及考核内容至少应当包括:《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本机构处方集,妇产科、儿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诊疗指南,孕产妇、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三、规范孕产妇及儿童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孕产妇药物治疗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尽量减少药物对子代的影响,努力做到最小有效剂量、最短有效疗程、最小毒副作用。
儿童药物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除成人用药原则外,必须严格掌握儿童用药的药物选择、给药方法、剂量计算、药物不良反应及禁忌证等,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和药源性损害。
医师和药师要做好对孕产妇及儿童患者的用药前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预后情况等,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药物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原则。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维护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根据患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进行选药和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是由新生儿到成人的过渡性群体,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科医生在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频次和用药途径等,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又能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的敏感度较高。
在儿科用药中,必须强调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结合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儿科临床工作中,患儿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样,不同病种的治疗也各有特点。
在用药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注重家长和患儿的用药指导和监测。
在儿科用药中,家长应起到重要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儿药物,并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
儿科医生也需要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跟踪监测,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多学科合作。
儿科用药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包括药师、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皮肤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骨科、儿科、小儿外科等,共同致力于最终使宝宝得到彻底的治疗。
每逊之神,肩负着用药观念和道德标准。
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儿童生长和发育的规律以及儿童对药物代谢、药理学特征,保障儿童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小儿临床用药(0001)

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血浆蛋白浓度低; 蛋白与药物的亲和力低; 血pH较低; 血浆中存在竞争抑制物,如胆红素等。
血脑屏障未发育健全
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和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多种药物如镇静催眠药、吗啡等镇痛药、全身麻醉药、 四环素类抗生素等可透过血脑屏障,作用增强。另外, 小儿在酸中毒、缺氧、低血糖和脑膜炎等病理状况, 亦可影响血脑屏障功能,使药物较易进入脑组织。
某些药物耐受性差。
钙盐代谢
小儿钙盐代谢旺盛,易受药物影响。如苯妥英钠可影
响钙盐吸收,皮质激素除可影响钙盐吸收外还影响骨 质钙盐代谢,如加快骨骺融合,抑制小儿骨骼生长。 四环素能与钙盐形成络合物,可随钙盐沉积于牙齿及 骨骼中,使牙齿黄染,影响骨质,使生长发育受抑制。
遗传性疾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撤药综合征
近年来对麻醉性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引起的“撤药综合征”在 临床上时可见到,由于孕妇长期用某些药物使胎儿成瘾,胎儿 娩出后由于药物供应中断而出现戒断症状。治疗方法是使小儿 安静并防止惊厥,一般主张用原药过渡,控制了戒断症状后, 再渐减用量至停药。
母乳中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孕妇应用某些可以通过胎盘的药物以预防、减轻或控制 某些新生儿疾患
我省常见,服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抗疟药、硝基
呋喃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及砜类抗麻风药等可出现 溶血反应。
其他酶缺乏
乙酰化酶缺乏者异烟肼灭活缓慢; 对位羟化酶不足者苯妥英钠灭活减慢。
内分泌及营养代谢
药物对小儿内分泌的影响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生长激素,抑制儿童骨成
长及蛋白质合成; 应用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制剂可影响性征发育, 如人参、蜂皇浆等中药均可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使小儿出现性早熟; 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及保泰松等可抑制甲状腺激素 的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学领域,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更为细致和严谨的处理。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科临床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理使用中成药对于儿童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一、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发热、口渴、咽喉红肿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感冒、咽炎等疾病。
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因素来合理选用药物种类和剂量。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理气活血类中成药理气活血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感冒后久咳不愈、痰多难咯等症状。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注意调整剂量,避免过度刺激儿童的肠胃功能。
此外,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肝肾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滋阴补益类中成药是用于治疗体弱、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的药物,适用于儿童生长发育不良、体质虚弱等情况。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药效、剂量和频次,以免过度滋补导致不适或药物反应。
四、化湿利水类中成药化湿利水类中成药适用于治疗湿邪所致的水肿、腹泻、尿频等症状,适用于儿童湿温病、泄泻等疾病。
在给儿童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安神理气类中成药安神理气类中成药适用于儿童精神紧张、易怒、多梦、失眠等症状,具有平肝息风、安神益智的功效。
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用药的时间、频次和剂量,避免过度镇静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在给儿童使用中成药时,除了注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外,还需要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家长和医护人员要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药动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较复杂,取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 的结合力,各器官的血流量,脂肪含量,体液的pH值, 体液与体重的比例,细胞内、外液的比例,药物的性质 以及生物屏障等较多因素,但对新生儿分布影响较大的 有以下四大因素。
从新生儿分布特点看: 用药应适当减量;对有中枢神 经系统作用或不良反应的药应慎用,而与血浆蛋白结合 力强的药物应忌用或禁用。
(2)常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的药物有: 长效磺胺、对氨基水杨酸、非那西丁、硝基化合物、 亚甲蓝、苯佐卡因、硝酸盐、次硝酸铋、伯氨喹、苯 胺、氯苯胺等。 新生儿应慎用或忌用上述药物。
药疗措施:轻者停药可恢复,重者静注美蓝解救。
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特有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新生儿出血 (1)新生儿凝血功能不健全,用药稍不当即可引起出血。 凡能抑制维生素K及其依赖因子(Ⅱ、Ⅶ、Ⅸ、Ⅹ) 生成的因素都可引起出血。 (2)常见易引起新生儿出血的药物有: 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血药等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保泰松、皮质激素类、三氟拉嗪、氯丙嗪、庆大 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磺胺类药、环磷酰 胺、秋水仙碱等,甚至iv高渗药液均可能导致颅 内出血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
其它治疗措施:①光疗;②换血
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特有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症 具有氧化性的药物易引起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症。
(1)机理:新生儿酶系统不健全,其红细胞的6-PGDH 和谷胱苷肽还原酶缺乏,药物易使其亚铁血红蛋白氧 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另一方面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及 促酶活性低,不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亚铁血红蛋 白。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造成新生儿缺氧综合症。
大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目的] 了解新生儿用药的特殊性,掌握新生儿药动学 及对药物反应的特点,熟悉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了解婴幼儿、儿童的用药注意。
[内容]新生儿概念,新生儿药动学,新生儿对药物反 应的特点,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的特有反应,药物与 新生儿哺乳,几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新生 儿常用药物剂量、用法。婴幼儿、儿童的用药注意。
药疗措施: VitK1使凝血因子上生。
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特有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新生儿药物免疫性疾病 (1)一些过敏体质的孕妇,用一些药物后,体内会产生
IgG,并可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使胎儿红细胞致敏, 因此出生后新生儿若用相关药物,可能引起免疫性溶 血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2)易引起新生儿药物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
新生儿的合理用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新生儿的概念
胎儿娩出后28d内为新生儿期,7d内为新生儿早期,7~ 14d —中期,14~28d —晚期。
①
早产儿 足月产儿 过期产儿
0
28
37 40 42
② <1500g
<2500g
2500-4000g
>4000g
极低体重儿 低体重儿
正常体重儿
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特有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生儿应慎用或禁用易引起溶血及血浆蛋白结合力强 或肝脏毒性大的药物,并应避免长时间或大量使用广谱抗 生素。
易引起新生儿溶血或黄疸的药物 药疗措施: ① 促肝成熟:苯巴比妥或+尼可刹米;
此外, ② 肠道↓胆红素重吸收:活性碳、琼脂; ③ ↓胆红素生成药: 皮质激素类,↓溶血、↑肝酶活性; 锡原卟啉,↓血红蛋白代谢; ④ 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四.新生儿药效学及用药特有反应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最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高胆红素血症 (1)[胆红素的代谢]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产物, 胆红素在血中或游离,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成胆红素-白蛋 白复合物后,会很快转运至肝脏与Y、Z蛋白受体结合,再 在一系列酶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通过肠道菌群将 其分解为胆素原并顺肠道排出体外。 (2)[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发生机理] 血中游离胆 红素生高,一但超过205.2 umol/L时,便成为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中过高浓度的胆红素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脑 核蛋白结合而酿成胆红素脑病或称核黄疸症。
新生儿药动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生儿用药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早产儿, 既不同于足月儿,更不同于年长儿,应根据不 同期的生理特点用药。新生儿应按日龄给药, 一般出生后1周内用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宜偏少,1周后可加大
一次剂量,两周后又可加大一次剂量,否则药 物浓度降低会影响疗效。
某些药物在新生儿及成人体内的半衰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的特点
1.新生儿对药物敏感。 2.新生儿的药物代谢、排泄能力差、T1/2延长。 3.对于不同胎龄、日龄、体重的新生儿个体间
差异很大,对同一新生儿的不同龄阶段其对 药物的反应差异也较大。
对新生儿应开展临床TDM,这对保证新 生儿的用药安全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药动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药物的代谢
从新生儿代谢特点看:新生儿期药物在肝脏的代 谢率减慢,t1/2延长。应适当减少给药量及延长间 隔时间,否则会造成药物蓄积而中毒。一般出生 1~2周后肝脏处理药物的能力迅速成熟.
4. 药物的排泄
从排泄特点看:新生儿体内药物的t1/2会延长, 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易发生蓄积中毒,应 适当减少给药量及延长间隔时间。一般生后一周 肾小球滤过率会迅速增加。
巨大体重儿
③ 小于胎龄儿;
适于胎龄儿; 大于胎龄儿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新生儿药动学
新生儿生理生化特点决定了同一药物在新生 儿的体内过程,与儿童、成人之间有较大差异。 1. 药物的吸收
静脉注射是新生儿常用的给药途径;口服不 失为安全的给药途径;直肠给药具有简便易行和 避免服药呕吐的优点;肌肉注射很少采用,皮下 注射基本不用。慎用局部给药并要注意防止吸收 中毒。
奎宁、头孢噻啶、头孢噻吩纳、氨苄西林、利福平、 异烟肼、甲磺丁脲、奎尼丁等。 (3)一但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立即撤药,3-4天可 恢复;免疫性溶血的药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