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外周血中淋巴 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通过外周 血涂片检查可辅助诊断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发现真菌菌丝和 孢子,对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 意义。
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 的大小、形态和数量,有助于贫血的 诊断和分类。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预后与外周血涂片检 查结果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外周血涂 片检查预测疾病的预后。
02 外周血涂片检查 基本原理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
主要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二氧化 碳带回肺部排出。
白细胞
参与免疫反应,对抗感染。
血小板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
涂片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01
02
油镜观察
对于疑似异常细胞,可使用油 镜进行更高倍数的观察,以便 更准确地识别细胞形态和结构 。
观察内容
包括细胞数量、形态、大小、 核浆比例、染色质结构等。
03 常见外周血细胞 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形态学特征
大红细胞
直径大于正常红细胞,常见于 巨幼细胞性贫血。
球形红细胞
细胞体积小,球形,常见于遗 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实验结果分析与解读方法
细胞计数与类
根据观察到的细胞特征,对各类 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如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等。
异常细胞识别
注意识别异常细胞,如异常形态 的红细胞、白细胞中的幼稚细胞
或异常细胞等。
结果分析与解读
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6 外周血涂片检查 质量控制与改进 措施
重视外周血液分析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正常外周血血细胞比例

现较稚嫩的白细胞此时较稚嫩白细胞的体积将与外周某正常的体积形成
只能粗糙的对血细胞进行分类
交叉;又如在血液系统疾病时如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及各种缘由引起的严峻
第2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血细胞分析仪本身尤其是三分群的血细胞分析仪都只能粗糙的对血
细胞进行分类它的中间细胞群包括正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重视外周血液分析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正常外周血 血细胞比例
摘 要 外周血液中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对提高外周血液分析的 精确性及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根据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中应当值得留意的问题以及显微镜下检查在疾病诊治 中不行替代的作用。
的缘由是这种分析仪工作原理的缺陷。
素的影响。取决于操的技术水平、责任心以及是否遵循医学检验的操作规
程等。
无法识别血小板体积差
小结
众所周知血小板体积差异大大的和巨大血小板在体积上与小红细胞
相差不大这也使血细胞难以精确对其进行计数。另外血小板在体积上的差
综上所述血细胞的形态检查是血常规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技术人员
无法识别中性粒细胞的核左移和细胞结构改变
的大小将白细胞分成几个群体。假如将以手工显微镜法分类补偿可以使结
果可靠。
在急性感染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时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并
出现体积大小不均这都使血细胞计数仪不能进行精确的计数和分类。另外
无法识别外周血液中血常规被破坏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识别外周血的结构改变如红系的 Howell-Jolly 小体、
其他因素
单核细胞以及在病理状态下异样细胞。如利用 Coulter JT-IR 血细胞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应用

E 3 罗丽 贞 , 金 锋 , 伟 阳. E 5 0 3 叶 刘 X 一 0血 细 胞 分 析 仪 血 小 板 计 数 性 能 评 价 E] 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 ,0 1 84 :0 —0 . J. 2 1 , () 4 04 2 E 3 陈梅 , 丽 云 , 伟 祯 , . E 2 0 4 黄 方 等 X - 10全 自动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临床 研 究
外 周 血 细 胞 形 态 学 检 查 结 果 分 析 与 临 床 应 用
叶巧 国 ( 东省 佛 山 市顺德 区陈村 医院检验 科 广 58 0 ) 2 3 0
【 要 】 目的 探 讨 血 细 胞 形 态 学 检 查 在 临 床 诊 治 中 的 重 要 性 。方 法 对 本 院 住 院 和 门诊 患 者 对 白 细 胞 摘 ( B > 2 X1 L或 W B ( 4 0 0/ W C) 5 0 / C . X1。 L及 血 细胞 分 析 仪 报 警 结 果 有 异 常 的 7 1例 血 液 标 本 进 行 外 周 血 涂 片检 6
涂 片检 查 。
【 键 词 】 外 周 血 ; 血 细 胞 形 态 ; 血 液 病 ; 异 型 淋 巴 ;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关
DOI 1 . 9 9 j is . 6 29 5 . 0 2 0 . 2 文 献标 志 码 : 文章 编号 :6 2 9 5 ( 0 2 0 — 4 30 :0 3 6 /.sn 1 7 - 4 5 2 1 . 4 0 4 A 1 7 — 4 5 2 1 ) 40 3 — 2
查 。结 果 中性 粒 细 胞 出现 核 左 移 3 例 , 右 移 4例 , 3 核 中性 粒 细 胞 毒 性 变 化 9 例 , 型 淋 巴 细 胞 大 于 5 的 有 6 5 异 2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涂片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手段。
通过观察血涂片,医生能够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和诊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首先,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系统。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贫血的原因。
如果红细胞呈现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和贫乏的情况,那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缺铁或者其他疾病导致的贫血。
此外,外周血涂片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红细胞内部是否存在异常,比如红细胞形态异常综合征。
其次,外周血涂片检查还可以提供关于白细胞系统的信息。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抵御外来病菌和抗原,保护我们的健康。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
如果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则很有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而如果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
另外,外周血涂片检查还可以评估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能够帮助形成血栓,控制出血。
通过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问题。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那可能导致易出血或过度出血。
而如果血小板数量过高,那可能会导致血液过度凝固,形成血栓。
此外,外周血涂片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一些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比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此外,外周血涂片还可以提供其他有关细胞和细胞器的信息。
例如,通过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的红细胞内部,医生可以检测铁粒在细胞内的沉积,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过多的铁负荷。
此外,通过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的白细胞形态,医生可以提供关于骨髓的信息,例如成熟度和增生情况。
而通过观察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骨髓功能和血小板生成情况。
综上所述,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验科外周血涂片检查PPT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外周血涂片检查基础知识 • 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注意事项与局限
性 •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未来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检验科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外周血中细胞形 态和数量,从而协助诊断疾病。
观察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 于诊断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 等疾病。
观察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 于诊断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肿瘤。
监测肿瘤治疗反应
监测化疗效果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细 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评估化疗
效果和肿瘤缓情况。
监测放疗效果
通过观察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评估放疗对血液系统的损伤程度 和恢复情况。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涂片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在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性
01
协助诊断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和数量 的异常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02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监测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指导治疗
根据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指导治疗方向和方 法,例如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02 外周血涂片检查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通过观察 外周血中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检查 方法,用于协助诊断疾病和评估 健康状况。
分类
根据检查目的和要求,外周血涂 片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特殊染 色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刘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早期诊断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IM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临床诊断中的诊断情况、不同年龄患儿的血常规情况以及不同时间段异型淋巴细胞情况、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种类。
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相比较,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误诊32例(32%),准确率为68.0% (68例);+3岁患儿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明显高于3〜6岁、>6岁患儿(!<0.05);<3岁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3〜6岁、>6岁患丿L(!<0.05),且3〜6岁患儿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低于>6岁患儿(!<0.05);同时<3岁患儿的血小板计数与3〜6岁、>6岁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初检后1周实施复检的异型淋巴细胞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检(!<0.05);初检、复检时异型淋巴细胞阳性中泡沫样异型淋巴细胞、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多于幼稚型异常淋巴细胞数量(!<0.05)$结论利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小儿IM进行早期检测,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同时清楚认识到IM发作时机体内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淋巴细胞等血常规指标因不同年龄和不同检查时间段而存在差异,为随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较重要的依据,提高了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The rol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orphology in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childr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Liu Fe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Shanxi Provincial People"Hospital,Taiyuan 03001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orphology in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in childr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A total of100children with I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April2018and May2020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patients underwent morphological study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The clinical diagnosis6blood routine test6atypical lymphocyte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and the morphological types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children at different age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final diagnosis,32cases(32.0%)were misdiagnosed in the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68.0%.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the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 W3years o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and X6years old(both P<0.05).The heterotypic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 W3years ol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and X6years old(P<0.05),and the heterotypic lymphocyte count in children aged3-6years old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hildren aged X6years old(P<0.05).Meanwhil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telet count among children aged<3years old,3-6years old and those aged X6years old(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the re-examination performed at one week after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nitial examination(P<0.05).The number of foam-like atypical lymphocytes and monocyte-like atypical lymphocytes in the initial examination and re-examination of atypical lymphocytes were more than that of infantile abnormal lymphocytes(P<0.05).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children with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ma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At the same time,it is clearly recognized that the blood routine indicators such as white blood cells,platelets and lymphocytes in the host at the time of IM onset vary with ages and time frame of examination.It provides a significant basis for subsequ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nd improves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and thereby is worthwhile of widespread use.[Key word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arly diagnosis;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DOI:10.11655/zgywylc2020.23.002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科研攻关项目(20100311100-2)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急性传染病,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主要由于患者机体内出现EB病毒(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症状从而出现单核-巨噬系统急性增生情况[I]O其在临床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皮疹、眼睑浮肿等多种症状%']。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临床应用价值

始 细胞 、幼 稚 细胞 ,浆 细胞等 ) 。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临床实践 中有很大 实用价值。骨髓 总是遵循一定 的规律 ,将处于生 长期 的成熟细胞 释放于外周血中,当造血系统出 现各 种 疾病 、造 血 功 能 出现紊 乱 时 ,外 周血 细 胞
为 保 证异 常形 态 的细 胞 不会 被 漏 检 ,对 白细
胞 ( WB C)> 2 5×1 0 9 几、红细胞 ( R B C)< 4 . 0×1 0 9 /
L ,血小板形态和数量出现改变时,必须进行外周
血涂 片检 查 。
照《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 [ z ] 进行 ,检测 的内
形态 学 的质 和 量均 会 出现 相应 的改变 ,产生 幼 稚
2 结 果
6 7 8份 受 检 涂 片 中 ,4 1 6例 外 周 血 形 态 出 现
细胞 、有核红、细胞 内部 出现异常结构等现象 [ 3 t 因此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可提供许多疾
。
异常 ( 6 1 . 3 6 % o细胞形态检查结果见表 1 。
根据 以上检测结果 ,结合其它检查手段 ,最
作者单位: 0 7 6 4 5 0 河北省张北县医院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3 年3 月第 l 5 卷第3 期
・
41 5・
传染性肝炎、肺炎支原体感染 、麻疹和病毒性肺 炎等疾病患者 ,因正常淋巴细胞受刺激 ,可能会
向浆 细 胞转 化 ,产生 异 型淋 巴细胞 。粒 细胞 形 态 无 论 是 核左 移 、核右 移 ,还 是 产生 毒 性 变化 ,均
周围血涂片形态和临床意义

红细胞形状异常
10.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e):指红细 胞形态发生无规律的明显改变。如泪滴状、梨 形、棍棒形及新月形。最常见于具有巨幼细胞 性贫血(MA)。可能是由于贫血严重而造血 原料不足,在骨髓内粗制滥造所致。也可能是 红细胞脆性较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 。
48
红细胞形态不整
41
42
红细胞形状异常
7.皱缩红细胞:也称钝锯齿形红细胞(echinocyte), 主要由于高渗、制片不当等原因造成,红细胞周边呈钝 锯齿状排列紧密,大小相等,长短一致。
43
皱缩红细胞
44
红细胞形状异常
8.泪滴形红细胞(tear drop cell):形如泪滴 或梨状,正常人偶见。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70
原始红细胞
• 胞体:直径15-20μm 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旁,约占 细胞的4/5,紫红色,染色质颗粒状, 核仁明显. 核仁:1-2个,大小不均,模糊或清楚, 染浅蓝色. 胞浆:量少,或有部分胞浆呈伪足状, 深蓝色且厚,近核处不见色浅区. 71
33
椭圆形红细胞
34
红细胞形状异常
3.靶形红细胞(target cell):红细胞中心部 位染色较深,其周围为苍白区域,而细胞边缘 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常见于各种低色素贫 血(主要是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35
靶形红细胞
36
红细胞形状异常
4.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红细胞中央苍 白区呈扁平状,颇似张开的嘴巴或鱼口。血涂片 中口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 症(HST),常>10%。也可见于酒精中毒、小 儿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贫血等。
3.嗜多色性(polychromic):属于尚未成熟的 红细胞,呈淡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大,相当于 活体染色的网织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 等嗜碱性物质RNA与血红蛋白并存,因此呈嗜多 色性。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增生活跃, 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中各类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状态。
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血液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特征,从而提供有关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的重要信息。
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主要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首先,红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颜色。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颜色应为淡红色。
若红细胞形态异常,如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颜色异常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贫血、溶血、骨髓异常等疾病。
其次,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形态、细胞核形态和细胞核染色质分布。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形态应呈现出规则、对称的形状,细胞核形态应符合相应的类型特征,细胞核染色质分布应均匀。
若白细胞形态异常,如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形态不正常、细胞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感染、白血病、免疫系统异常等疾病。
最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大小、形状和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应呈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数量应在正常范围内。
若血小板形态异常,如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或者数量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能提示存在出血、血液病等疾病。
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可以观察红细胞形态是否异常,从而确定贫血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还是溶血性贫血。
对于白血病患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是否异常,帮助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期。
对于感染性疾病,可以观察白细胞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感染的病原体和感染的程度。
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观察血小板形态和数量是否异常,帮助判断凝血功能是否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虽然能够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但它并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手段,通常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和病史来综合分析和判断。
此外,由于血液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误差,因此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时,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在急性白血病中诊断地临床意义

题目:外周血细胞计数与形态学检查在急性白血病中诊断的临床意义目录中文摘要 (2)文献综述 (3)前言 (4)对象与方法 (4)结果 (5)讨论 (7)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目的:对形态学检查和外周血细胞计数对常见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性研究探讨。
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是选取收治在我院常见的260 例白血病患者,并比较不同白血病类型的患者骨髓涂片的外周主要参数和血涂片,对其白血病细胞形态观察比较。
结果:对于常见白血病患者而言,以白细胞计数变化在他们的外周血血常规检查最为显著,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随着类型不同均有显著差异,而白血病细胞形态在外周血涂片较为成熟,典型特征明显。
结论:外周形态学检查和血细胞计数能够当做常规白血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血象;血常规;血涂片;白细胞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morphology of common leukemia diagnosis. Methods: select common leukemia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26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different type of leukemia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smear and bone marrow smear, compares the main parameters of observation compare the leukemia cell morphology. Results: the common leukemia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hite blood cell count changes in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leukemia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peripheral blood smear of leukemia cells form a more mature,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 peripheral blood cell count and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provide effective basis for conventional leukemia diagnosis.Key words:Urinalysis performed; Routine blood; Blood smear. White blood cells文献综述外周血细胞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其中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五种,出生一周的新生儿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病理情况下可出现其他异常细胞。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3-02-17T09:35:51.27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1期作者:纪从从[导读]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纪从从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89例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检出率及效能。
结果:89例疑似临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金标准”确诊67例,确诊率为75.28%。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异常63例,检查准确度为84.27%(75/89),诊断灵敏度为86.57%(58/67)、特异度为77.27%(17/22)、阳性预测值为92.06%(58/63)、阴性预测值为47.22%(17/36)。
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用于临床血液系统疾病中检出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临床疾病;应用价值;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系列、白细胞系列的疾病,且除了上述三类常见疾病外,血液系统疾病亦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凝血异常的疾病等[1]。
由于上述疾病类型较多,病因亦相对复杂导致临床诊断、鉴别难度较大[2]。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借助检测仪器能直观呈现细胞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的具体改变,能立足于细胞形态基础特征,从而实现疾病的筛查。
因此,本研究以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为对象,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患者89例为对象,男51例,女38例,年龄(5-76)岁,平均(39.67±4.61)岁;体重指数(BMI)(18-29)kg/m2,平均(22.14±2.41)kg/m2;住院时间(1-15)d,平均(6.78±1.43)d。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分析

04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局限性 及发展前景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主观性
形态学检验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存在主观性,不 同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检验速度
传统显微镜检查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快速诊断的需求 。
敏感性
对于某些异常细胞形态的识别,可能存在漏检的情况 。
检验人员的专业要求
1 2
经验积累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识别各 种异常细胞形态。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总结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以辅助恶性肿瘤的诊断,通过对血液中肿瘤细胞的观察,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 迹象。
详细描述
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会出现肿瘤细胞,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可以检测到这些细胞,为恶性肿 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液中肿瘤细胞的检出率较低,因此该方法主要用于辅助 诊断。
本研究将对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 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提 供实用的参考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 ,可以了解细胞的形态变化,对于判 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02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基本知 识
外周血细胞的组成
01
02
03
红细胞
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到全 身各组织。
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总结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是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手段,通过 对白细胞形态、数量的观察,有助于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 期。
详细描述
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形态和数量会出现异常,如白细胞数量 增多或减少、幼稚细胞增多等。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分 析,医生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型。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报告摘要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准备样本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
通常,医生会在患者的肘部内侧或手背的静脉附近进行采血。
采血时,需要使用无菌技术,以避免样本污染。
采集到的外周血样本通常需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 细胞涂片制备将外周血样本送至实验室后,需要制备细胞涂片以供观察。
制备细胞涂片的步骤包括:取一滴外周血样本,将其均匀涂布于玻璃载玻片上,然后用另一片载玻片将其横向涂开。
制备完毕后,将载玻片晾干。
3. 染色制备好的细胞涂片需要进行染色,以增强细胞形态的对比度。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Giemsa染色等。
染色液可以根据实验室的标准制备或购买。
将细胞涂片浸入染色液中,一般需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取出并用水冲洗。
4. 镜检观察经过染色的细胞涂片可以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观察时,可以使用低倍镜(如10倍或20倍)进行初步扫描,然后再切换到高倍镜(如50倍或100倍)进行详细观察。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可以识别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不同类型的细胞。
5. 形态分析在观察细胞时,需要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核形态等特征。
例如,红细胞的正常直径约为6-8微米,呈双凸形,中间凹陷,颜色为淡红色;而白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则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通过比对细胞的形态特征与正常值的对比,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6. 结果分析根据细胞形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红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数量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形态异常等都可能与某些疾病相关。
医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采血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以防止样本污染。
外周血涂片观察对漏检血液病诊断意义论文

外周血涂片观察对漏检血液病诊断的意义摘要:目的:外周血涂片观察对漏检血液病诊断的意义。
方法:试验组:收集血液分析仪检测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淋巴细胞百分率(l%),单核细胞百分率(m%,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异常的血标本800例和200例上述指标正常的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并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细胞异常检出率高,无论白细胞总数是否有改变,当伴有n%、l%、m%、b%增高或m%与b%同时增高时,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核座椅、中毒颗粒、空泡及由何鸿、异淋、幼稚细胞、rbc、hb、mcv、rdw指标异常,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或红细胞体积增大,中心浅染区消失。
对照组细胞异常检出率低。
结论:临床上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时,无论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如何必须进行血涂片检查。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细胞形态;血液病【中图分类号】r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4-02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者对仪器的计数原理,异常报警提示掌握不够,往往忽视血涂片检查,造成误诊和漏诊。
我们通过对800例血液分析仪检测中wbc,n%、l%、m%、e%、b%、rbc、hb、mcv、rdw指标异常的血标本进行血细胞形态涂片观察,探讨血涂片检查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意义。
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的edta —n抗凝血标本(真空采血管)800例为血常规检测中wbc、l%、m%、n%、e%、b%、rbc、hb、mcv、rdw指标异常的血标本,200例为血常规检测中上述指标正常的血标本,进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
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在APL诊断中的价值

1522018 年第 5 卷第 44 期2018 Vol.5 No.44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在APL诊断中的价值苏 静1,张建富2*(1.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实验室,江苏 宿迁 223800;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初诊APL 153例。
对每例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形态学进行分析,并经细胞遗传学(包括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原位免疫荧光杂交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153例初诊APL 患者中,141例送检了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总数减少者109例,占77.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高32例,占22.7%。
141例中有134例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95%。
153例做了骨髓形态学分析,100%可见异常早幼粒细胞。
99例做了常规染色体检查,91例可见t (15;17)染色体易位,阳性率92.8%。
102例做了FISH 98例中t (15;17)可见染色体易位,阳性率96%。
88例做了分子生物学检查,86例PML-RARA 阳性,阳性率97.7%。
结论 外周血涂片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95%,虽低于分子生物学检查,但高于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和FISH 分析,外周血涂片异常早幼粒细胞观察检出率高,并且快速、简便、经济,再结合骨髓中异常早幼粒形态分析,能为临床医师快速、正确诊断APL 提供有力保障。
再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加以验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因此,外周血涂片异常早幼粒细胞观察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外周血常规检查中示全血细胞减少者,更应观察外周血涂片的边缘与尾部,看是否有异常早幼粒细胞存在。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清叶酸及维生素 B 的测定及骨髓 细胞 形态学检查 ,其 中仍有部
分患者虽然血清维生素 B , : 含量或 叶酸含量 正常 ,但 血象及骨髓
现在 一般采 用瑞 氏 一姬姆 萨混合染 液 。在先 进的全 自动血 细胞
性 能为诊 断疾 病提供 重要依 据。在红 细胞膜先 天异常所 致溶 l f 『 L
性 贫血 中 ,血涂 片出现 > 1 0 % 的球形红 细胞 可 以提示 遗传 性球 形红 细胞增 多症。 出现 大量 口形 红细胞 增多可诊 断为遗 传性 口 形红 细胞 增多症 。出现 大于 2 0 % 椭 圆形 红细胞时可提示 遗传性 椭 圆形 红细胞 增多症 。但观察 到球 形红 细胞 的时候不能 盲 目诊
医疗 事故 和医疗 纠纷。标准 化的涂 片染色 质量 ,避免 手工涂 片 的质 量差异 ,实现血 涂片制 备及染 色 的标 准化 ,可 以消除 因人 为 因素造成血涂 片及 染色不好 而影响形态学的检查 。全面观察 1
张血涂 片 , 从 白细胞 、 红细胞 、 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上进行分析 , 同时注意有 无寄 生虫感 染和异 常细胞 。外周 血涂片形 态学检 验在 临床应 用 : ( 1 ) 了解疾病 感染 的程度 ; ( 2 ) 确诊 白血 病 ; ( 3 ) 遗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2 卷 第9 期( 总 第2 3 3 期) 2 0 I 4 年3 月 综
述 Z o n g s h u
外周 血涂片形态 学检 验与临床 诊 断的研究进展
陆作 洁①
【 摘要 】 全 自 动血 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 ,外 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 量呈减少的趋势 ,由此会 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 。本文 就外 周 血涂片形态学检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外周血涂片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外周血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为医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了解细胞比例和数量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不同种类血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判断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或者其他红细胞相关疾病。
同时,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也可以提供诊断信息,如白细胞增多提示感染或炎症,白细胞减少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等原因引起的。
2. 检测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和监测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白血病等,在外周血涂片中可以观察到异常的细胞形态和数量,进而提供诊断依据。
此外,外周血涂片中还可观察到恶性肿瘤细胞的存在,对于早期肿瘤的筛查和定性有一定的帮助。
3. 评估感染和炎症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感染和炎症的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白细胞通常会增多,并且分类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淋巴细胞增多提示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以是细菌感染的表现。
此外,外周血涂片中还可以观察到中性粒细胞的捕食行为、嗜酸性粒细胞的排列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排列,此等信息能够帮助医生进一步分析感染和炎症的性质。
4. 监测治疗效果外周血涂片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外周血涂片中的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例如,对于患有再障的患者,通过连续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的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可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预测患者的出血风险。
综上所述,外周血涂片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一检查方法,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报告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技巧卫生部北京医院血液科郑天林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彭明婷谷小林陆红一.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临床应用:●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
●血细胞形态学适用于临床血液病诊断快速简捷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血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融合基因、造血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系细胞发生及其疾病表现,细胞增殖动力学与细胞凋亡以及骨髓组织病理学应用,推动了血液的临床与实验室的新知识迅猛发展。
●当前血液病不能单凭临床与形态学作出诊断,必须以临床和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将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血液学中,构成现代临床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弥补形态学的经验性与主观性带来负面缺陷,才能提高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进入90 年代以来,国内外采用多学科联合技术综合诊断技术与方案:○FAB-AL (1976 )、NCL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FAB-AL 分型的补充(1995 )、AL-MIC 分(类)型,MIC 及MICM 分型(1985-1990 );○FAB-CL 分型(1989 )、中国CL 分型(1997 );○FAB-MDS 分型(1982 )、MIC 协作组对FAB-MDS 分型提出补充建议(1987 );○WHO 对造血系统及髓系恶性疾病和淋巴系恶性肿瘤WHO 分类(2000 );●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正在进入显微图象软件时期:○创造出许多多功能软件,如血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CL 诊断与治疗及教学系统多媒体软件等。
○将显微镜与微机相连,应用储存、分类、检索软件,编辑、打印诊断报告,并可附多幅细胞图象。
二.血细胞形态学基本概念血细胞形态学作为临床血液病基础诊断:●观察血细胞形态和数量及其比例的变化来研究造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血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基本、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被临床普遍应用。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临床常见疾病如感染、贫血,及临床疑难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异常疾病诊疗的意义。
方法收集近5年来363名感染、贫血疾病患者和128名血小板异常、初诊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临床价值。
结果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可以有效地协助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并对临床较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结论尽快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普通应用,但不能取代外周血涂片检查。
【关键词】外周血血涂片检验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76-02近年来,检验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血细胞检查方面,全自动血细胞仪已经非常普及,不少检验科工作人员特别是年前工作者已对这一技术手段非常陌生。
我国学者王少玉报道,4年来近12万左右的病例,近7%进行了血涂片检查,且绝大部分是由实验室技师发现血细胞异常主动提出进行涂片检查的[1]。
其实,血细胞分析仪也有其内在缺陷,并非十全十美。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恶液质、不易控制症状的疾病,常需要进行末梢血涂片或骨髓细胞形态学观察,可以较快速提出对临床有诊断价值的检验结果。
为此,我们汇总总结了我中心近5年来血涂片检查的资料,先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分析1.1 感染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严重感染可出现核左移,甚至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
患者252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进行血涂片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主要以升高为主)、形态异常有209例,占82.94%。
其中形态异常主要有:①核左移,即杆状细胞增多;②胞浆内出现中毒颗粒,即胞浆内内出现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③空泡变形: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空泡,常见于较严重感染,与细胞发生脂肪变形有关。
④核变形:出现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根据血涂片检查,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有121例,占48.02%(121/252);考虑为病毒感染的有88例,占34.92%(88/252)。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李云;夏正武;李雪梅;黑丽芬;王珂
【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31)12
【摘要】@@ 血细胞分析仪已经得到普及,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验质量,同时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科学参数.许多传统的、繁杂的手工操作相继被淘汰.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尚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的能力,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对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如果完全依靠仪器的检测结果,不加以分析和复查,会发出一定数量的错误报告,造成误诊或导致不合理治疗[1].因此,在血细胞分析仪已经得到普及的今天,应充分了解血细胞分析仪原理与功能,对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训练亦不容忽视.
【总页数】3页(P1456-1458)
【作者】李云;夏正武;李雪梅;黑丽芬;王珂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
明,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1
【相关文献】
1.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4.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分析
5.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量呈减少的趋势,由此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
本文就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基础及在临床诊断上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外周血涂片;形态学;诊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量呈减少的趋势,由此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
但是外周血血涂片形态学检验是临床检验中诊断简便、快捷的常规方法,在血液病及血液感染性疾病的检验中起着重要作用[1]。
本文就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基础及在临床诊断上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的基础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中血片制作和染色极其重要,血涂片和染色的优劣直接影响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分型[2]。
合格的外周血涂片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边缘整齐,细胞分布均匀,两侧留空隙。
血涂片染色后各种细胞呈现出各自的染色特点[3]。
现在一般采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液。
在先进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如与Sysmes XE-2100配套使用的SP-1000i全自动推片染片仪系统实现智能推片,提高推片率降低假阴性,从而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标准化的涂片染色质量,避免手工涂片的质量差异,实现血涂片制备及染色的标准化,可以消除因人为因素造成血涂片及染色不好而影响形态学的检查。
全面观察1张血涂片,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上进行分析,同时注意有无寄生虫感染和异常细胞[4]。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应用:(1)了解疾病感染的程度;(2)确诊白血病;(3)遗传性血液疾病依据;(4)贫血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5)提示血小板疾病;(6)诊断血液寄生虫病;(7)血液分析仪质量的监控[5]。
2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的重要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提高了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科学参数,并把检验工作者从日常大量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6]。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只是依靠其检验原理检测出结果,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但不能识别血液中的血细胞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也不具备分析出现异常原因的能力。
因此常会遗漏以细胞结构异常为主,而在细胞大小、数量等方面变化不大的病理细胞[7] 。
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提示计数异常,还是要做外周血细胞形态鉴别是血液性疾病还是非血液性疾病[8]。
周玉平[9]对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6580例结果研究分析表明外周血形态简单、准确、快速反映病情,对临床在疾病的诊断中有极重要的应用价值。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可以弥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足之处,是直视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和细胞形态变化的检验,同时又有临床信息可参考,对许多病理的评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被誉为金标准项目,是血液自动分析仪不能比拟的[10]。
3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在临床诊断的价值3.1 红细胞形态异常诊断价值贫血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中虽然能反映红细胞大小、分布及血红蛋白含量分布,但一些对贫血诊断有价值的形态学异常(如豪-周小体、卡波氏环、嗜碱点彩红细胞等)仍依靠外周血涂片进行检验[11]。
红细胞形态的观察再结合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分析,对贫血类型的判断和确诊可提供正确的诊断依据[12]。
3.1.1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成熟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甚至巨红细胞、豪-周小体、卡波氏环等,同时还可见多分叶中性粒细胞;易见巨大杆状粒细胞或巨晚幼粒细胞。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通常都同时进行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测定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其中仍有部分患者虽然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或叶酸含量正常,但血象及骨髓象符合其细胞形态特征,也可以作出诊断。
部分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患者可见大红细胞及明显异形红细胞同时可见颗粒减少或PeLger-Huet畸形样中性粒细胞、原始细胞等,这都为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提供依据。
过量摄入酒精者和肝病常会出现大红细胞增多,在血涂片上可见较多圆形红细胞和卵圆形红细胞,无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现象,并可见靶形和口形红细胞[13]。
3.1.2 小细胞性贫血珠蛋白形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都是小细胞性贫血,通过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验可以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鉴别诊断。
珠蛋白形成障碍性贫血,血涂片中最大特点是出现靶形红细胞的同时,有较多的畸形红细胞,易见有核红细胞[14]。
如在血涂片中出现大量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可提示患者有铅中毒现象。
外周血涂片中同时出现低色素性和正常色素性两种红细胞形态,又称双形性贫血,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5]。
3.1.3 溶血性贫血一部分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的形态特征性能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在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中,血涂片出现>10%的球形红细胞可以提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出现大量口形红细胞增多可诊断为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出现大于20%椭圆形红细胞时可提示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但观察到球形红细胞的时候不能盲目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出现球形红细胞,所以需结合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及临床表现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引起微血管性贫血疾病种类有溶血-尿毒症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转移癌、先兆子痫和子痫、恶性高血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6]。
此类疾病患者在外周血涂片中可见盔形、三角形、弯月形、不规则形等红细胞碎片。
外周血涂片检查在诊断氧化剂损伤引起的急性溶血中也有重要作用[17]。
氧化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引起的溶血在血涂片中发现角细胞、咬细胞、疱状细胞和棘形红细胞等。
此外发现红细胞异常聚集提示有冷凝集发生,经水浴后再进行血常规检验。
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时提示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增高,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3.2 白细胞形态异常的诊断价值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都会引起白细胞量和质的变化[6]。
当观察到粒细胞出现中毒颗粒、空泡、杜勒小体提示可能有感染、恶性肿瘤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寄生虫感染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18]。
当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提示有病毒感染,>10%可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掌握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时向临床报告提供诊断依据。
观察到异常早幼粒细胞,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更重要,因此病治疗的特殊性,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很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如白细胞数较高,观察到粒系从原始到晚幼粒各阶段幼稚细胞,同时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可能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当出现原始细胞,可见巨幼样变、环形核、双核、颗粒减少粒细胞、PeLger-Huet样畸形核异常粒细胞等考虑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涂片中原幼淋巴细胞<10%,以成熟“小足球样”淋巴细胞为主,可考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
血涂片出现各种白血病细胞、淋巴瘤或骨髓瘤细胞等,可为血液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但单纯外周血涂片检验并不能确诊血液病,需结合外周血涂片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骨髓病理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细胞化学、分子生物学的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准确的诊断。
3.3 血小板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涂片中血小板的形态学及数量的改变对血小板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9]。
当标本中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碎片、EDTA诱导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卫星现象、小红细胞、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都能引起血小板假性异常。
观察血小板的大小、胞质染色性质、有无颗粒及颗粒的多少、粗细等,以及分布情况是否成片或散在分布,这些形态的变化有利于血小板相关疾病或巨核细胞的诊断。
因而当血小板结果异常时必须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血小板以排除假性影响因素,且部分血液病会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涂片观察血小板的同时会发现幼稚细胞及形态异常的细胞及时联系临床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确诊疾病。
在血细胞涂片上观察血小板数量还可以作为血小板直接计数的一个质量控制措施,指导与校正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方面的误差[20]。
3.4 寄生虫及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外周血涂片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血液寄生虫如疟原虫、微丝蚴、黑热病原虫等。
还可发现细菌病原体,可见的细菌病原体有白色念珠菌[21]、金色葡萄球菌[22]、马尔尼菲青霉菌[23]等。
观察到寄生虫及细菌可以直接诊断疾病。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临床上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24]。
检验人员不能过分依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加强显微镜检查的基本技术培训,提高对细胞形态学的识别能力,结合临床增强临床专科知识,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检验报告。
重视外周血形态学检验,提高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1]Bain B J.Diagnos is from the blood smear [J].N Engl J Med,2005,353(5):498-507.[2]王能勇,俞安清,陈效琴.血常规涂片在诊断血液病中的重要性[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379-4380.[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4]杨惠元.血涂片镜检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6):550-551.[5]潘圣洪.血细胞镜检规则及内容的制定[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3):133.[6] 杨茂.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509-510.[7]蔡宁.血涂片镜检的重要性[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7):655-656.[8]唐艺,白鸽.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标准的制定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7):605-606.[9]周玉平.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6580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6):379-380.[10]卢兴国.外周血涂片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J].浙江检验医学,2012,10(4):45-48.[11]郑凤娇,龚燕红,傅泳航.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诊断的意义[J].医学综述,2013,19(1):141-143.[12]龚建红.外周血涂片检查基本技能及其重要性[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66-1067.[13]胡晓波,熊立凡,金大鸣.仍应十分重视血涂片检查的临床诊断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5):684-688.[14]李津婴,朱淮民,周虹,等.β-型珠蛋白形成障碍性贫血合并附红细胞体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上海医学,2008,31(9):669-671.[15]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16]熊树民,余润泉.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02.[17]Dhaliwal G,Cornett P A,Tierney L M.Hemolytic anemia[J].Am Fam Physician ,2004 ,69(11):2599.[18]莫和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72-75.[19]林红.重视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学的检查[J].医学信息,2010,14(1):85-86.[20]陶元鋆.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0.[21]Nadir E,Kaufshtein M.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Candidaalbicans in a periph era-l blood smear[J].N Engl J Med,2005,353(10):9.[22]Ruimy R,Armand-Lefevre L,Andremont A. Short time topositivity in blood culture with clustered gram-positive coccion direct smear examination is highly predictive of Staphyl ococcu saureus[J].Am J Infect Control,2005,33(5):304-306.[23]Mo W,Deng Z,Li S. Clinical blood rout ine and bone marrowsmear manifest ati on s of disseminated penicil liosis marneffei[J].Chin Med J(Engl),2002,115(12):1892-1894.[24]丛玉隆,乐家新.再论血细胞分析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4):36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