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陈光中第六版
《刑事诉讼法》考研陈光中第6版配套考研真题库
![《刑事诉讼法》考研陈光中第6版配套考研真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1112671b4daa58da0114a95.png)
《刑事诉讼法》考研陈光中第6版配套考研真库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无罪推定原则[人大2015年研;武大2005年研]答:无罪推定原则是指,任何人在未被依法确定为有罪以前,应被推定或者假定为无罪的原则。
在审判阶段,无罪推定原则有三项要求:①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②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
③疑罪从无。
检察官有一定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但证据并不充分时,无罪推定没有被推翻,被告人应被宣告为无罪。
2立案管辖[青岛大学2015年研;河北大学2014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相关试题:职能管辖[武大2007年研]答:刑事诉讼中的立案管辖,在诉讼理论上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
立案管辖所要解决的是哪类刑事案件应当由公安司法机关中的哪一个机关立案受理的问题。
3专门管辖[河北大学2019年研]答:专门管辖是指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对第一审刑事案件在受理范围上的分工,即进一步明确各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它解决的是哪些刑事案件应当由哪些专门人民法院审判的问题。
专门人民法院的设置是按照各种专门业务机构的组织体系建立起来的审判机关,是我国人民法院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刑事辩护权[南京大学2015年研]相关试题:辩护权[西北政法2005年研]答:刑事辩护权是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专属的诉讼权利,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针对指控进行辩解,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权利,它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项诉讼权利中,居于核心地位。
刑事辩护权贯穿在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中,不受诉讼阶段的限制;刑事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行轻重的限制;刑事辩护权不受案件调查情况的限制;刑事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的限制;刑事辩护权的行使不受辩护理由的限制。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第二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第二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cdf18ad5ef7ba0d4a733b8b.png)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4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三、第二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审程序的任务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对第一 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所认定的事实是 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 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和审 理,并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以维持正确的一 审判决和裁定,纠正错误的一审判决和裁定。
3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二、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审程序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 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 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 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 当遵循的步骤、方式和方法。它是刑事诉讼中 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5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
三、第二审程序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审程序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方面如 下:
1、通过第二审程序,维护一审法院的正确裁判。 2、通过第二审程序,纠正一审法院的错误裁判,
准确地惩罚犯罪分子,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上级人民法院监督和指导下级人民法院
的审判工作,保证办案质量。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6
星蓝海学习网
第二节 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一、提起第二审程序的主体 二、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 三、上诉、抗诉的理由 四、上诉、抗诉的期限 五、上诉、抗诉的方式和程序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7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三节 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一、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查 二、全面审理原则 三、对第二审案件的审判方式和程序 四、对第二审案件的处理 五、第二审案件的审判期限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第十八章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第十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aea94366ccbff121dd368357.png)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9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
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 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 进行审查。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在人民检察院 自行侦查的案件中称为初查。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3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一节 立案概述
二、立案的功能
(一)案件输入功能 (二)屏蔽功能 (三)案件分流功能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4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一节 立案概述
三、立案的意义
首先,正确、及时立案,有利于迅速揭露犯罪 、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
其次,正确、及时立案,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 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三,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过调查、核 实有关证据材料,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 案理由的,经检察长批准,应当要求公安机关 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13
星蓝海学习网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6
星蓝海学习网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二、立案的条件
(一)有犯罪事实 (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符合管辖的规定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7
星蓝海学习网
第二节 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三、自诉案件立案的条件
由于自诉案件不必经过侦查程序,在自诉人向 人民法院起诉后,人民法院经审查如认为符合 立案条件就应当予以受理,并直接进入审判程 序。
一般认为,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要高于公诉案 件的立案条件。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00fb21a1c7aa00b42acb6b.png)
《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Criminal Procedural Law)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
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所必备的知识)《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其它两大诉讼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刑法学知识,对我国的诉讼法体制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2学时)1、基本要求(1)理解与熟练掌握: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不同历史类型的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2)了解与掌握:刑事诉讼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关系。
2、重点、难点重点:重点: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难点: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3、说明:(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及作业布置要求的具体说明)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1)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2)弹劾式、纠问式、混合式诉讼的特点。
(3)刑事诉讼法的多种价值。
(4)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任务(二) 刑事诉讼主体(3学时)1、基本要求理解与熟练掌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及其职权;理解与熟练掌握: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及其权利义务。
2、重点、难点:重点: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的性质和职权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难点:3、说明教学方法:讲授法、模拟实践法思考题(1)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性质。
(完整word版)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期末复习)陈光中第六版
![(完整word版)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期末复习)陈光中第六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75b6213c1ec5da50e270f2.png)
第一编第一章一、刑事诉讼的特征:1.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人,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利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尤其是当事人是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4.刑事诉讼是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p8~9)三、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简答题】法条(3)+主要内容第4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290条: 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
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则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1.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等于抓住了刑事诉讼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2.坚持这个原则,就可以杜绝”枉”、”纵”现象的发生,提高司法机关办理形式案件的质量.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是协调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原则六、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的主要内容:(一)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实行监督.(二)对法院的审判实行监督.(三)对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1、称谓:提起公诉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被告人从而避免将其视为“有罪者”、“人犯”或“罪犯”。
2、疑罪从无3. 无罪推定原则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推定或假定)其无罪。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6d60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2.png)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对于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刑事诉讼法的重要知识点。
一、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侦查权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依法行使;检察权由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由人民法院依法行使。
2、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导致诉讼行为无效。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依靠群众原则刑事诉讼活动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协助,鼓励群众提供线索、证据等。
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作为依据,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6、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不论其身份、地位、财产状况等如何,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7、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8、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确保诉讼活动依法进行。
二、刑事诉讼的主体1、公安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等工作。
2、人民检察院承担公诉、法律监督等职责。
3、人民法院负责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追诉的地位。
5、被害人是刑事案件中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6、自诉人在自诉案件中,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
7、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8、辩护人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
9、诉讼代理人在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下,代为参加诉讼。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f6ce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2.png)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一、立案
1.立案的主体:立案主体是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必须根据被害人和其他人的报案或者根据自己发现的犯罪事实,认为可能构成犯罪的,立即登记立案。
2.立案的程序:公安机关在立案时,必须查明案件的基本事实,认定涉嫌犯罪的名字、事实、类型等,并制作立案决定书。
二、侦查
1.侦查的基本原则:侦查应当贯彻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原则,不能真实、完整地查清犯罪事实,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不得作出结案决定。
2.侦查的手段:侦查中公安机关可以采取询问、勘验、搜查、查封、扣押、查封、侦查协助等手段,但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三、起诉
1.起诉的主体:起诉主体是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已经查清犯罪事实,依法属于公诉范围的,应当及时提起公诉。
2.起诉的程序:检察机关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必须及时审查,如果认为不应提起公诉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四、审判
1.审判的主体:审判主体是人民法院,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对犯罪案件进行审判。
2.审判的程序:刑事案件审判主要包括开庭审理、举证、质证、辩论、结案等程序。
五、刑事执行
1.刑罚的执行主体:刑罚的执行主体是监狱管理机关,对于被判处剥
夺政治权利的,由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执行。
2.刑罚的执行程序:执行刑罚必须按照判决书的意思进行,不得超过
法定刑期,对于刑罚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时的责任,必须追究刑罚执
行人员的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刑事诉讼法的一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诉讼法还有很多细节和规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具体分析和操作。
刑事诉讼法课件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课件陈光中](https://img.taocdn.com/s3/m/418041d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5b.png)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 ——广义的刑事诉讼法 • 二、研究方法 • 辩证思维 • 理论联系实际 • 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1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 • 控审分离、控辩分离和审判中立 • 诉讼效率
1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
围应当包括案件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两大部分, 证据事实则不宜作为证明对象。 • 关于自由心证,陈教授认为,我国诉讼法不应确 立自由心证原则。但不确立自由心证原则并不意味 着我们否定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只是要求法官认定 案情时必须以客观的证据事实为根据。
1
• (九)检察制度改革 • 对检察机关的职权应当以公诉权为核心,以法
1
第三章 专门机关 第一节 概述
• 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指依照法定职权进 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国家机关,包括公检法、 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缉私部门。
1
第二节 人民法院
• 一、法院的性质、任务和职责 •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依法独
立行使审判权。 • 职权包括(p58)
1
二、研究生,1998年获法学博 士学位,并被批准为博士 研究生导师。 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
• 卞建林 男,江苏泰兴人,1953年10月出生,汉 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教育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 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 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 议组成员
1
• (2)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的被告人不上 诉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 (3)核准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的案件; • (4)监督辖区内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课件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ad156d561252d380eb6e4e.png)
刑 诉 察法 院与 组法 织院 法组 的织 关法 系、 检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和刑 行诉 诉与 的民 关诉 系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1、都有可通过诉讼加以 解决的某种事实存在 2、都须有当事人即原告 和被告 3、通常都也要有其他诉 讼参与人参加 4、都须有国家司法机关 参加、主持并作出裁决 5、应当依法进行
● 依法对地方各级法院和专门法院行使审
判监督权; ● 对审判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 司法解释。
▲ 中级法院
设在省辖市、地区、自治州、盟。 其主要职责:
● ● ●
审判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审判基层法院移送的第一审案件;
审判对基层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 定不服的上诉、抗诉案件; 审判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 案件。
第一节 诉讼主体和诉讼职能
一、诉讼主体 1、诉讼主体的概念 2、诉讼主体的范围 二、诉讼职能 1、控诉职能 2、辩护职能 3、审判职能
第二节 刑事讼诉中的专门机关 法院 检察院 公安机关 参加刑诉的其他国家机关
专门机关的种类
行使审判权
▇
第一种
法院
行使公诉权
▇
第二种
检察院 公安机关 检察院 国家安全机关 监狱 军队内的保卫部门
是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建立刑事诉讼 制度和刑事诉讼活动所要达到的 预期目标 是立法和司法过程中 相关主体所 要追求的 理想 结果
说
明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目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刑事诉讼目的
根本目的(广)
直接目的(狭)
法律的目的
惩罚犯罪、保障人权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1、诉讼效率 2、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3、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4、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和审判中立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32068805087632311212ce.png)
《刑事诉讼法》重点法条整理目录第一部分总则第一章任务和基本原则---------------------------------- 3第二章管辖------------------------------------------- 3第三章回避------------------------------------------- 4第四章辩护与代理--------------------------------------- 5第五章证据---------------------------------------------- 9第六章强制措施------------------------------------------12 第七章附带民事诉讼------------------------------------- 21 第八章强制措施------------------------------------------ 21 第二部分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第一章立案---------------------------------------------- 22 第二章侦查---------------------------------------------- 24 第三章提起公诉------------------------------------------ 33 第三部分审判第一章审判组织------------------------------------------- 36 第二章第一审程序------------------------------------------ 37 第三章第二审程序----------------------------------------- 44 第四章死刑复核程序--------------------------------------- 48第五章审判监督程序--------------------------------------- 49 第四部分执行 ------------------------------- 51 第五部分特别程序第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56 第二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59 第三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60 第四章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61第一部分总则第九章任务和基本原则1、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完整版)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63ad9f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d.png)
(完整版)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整理,推荐⽂档第⼀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诉讼:由“诉”和“讼”组成,“诉”⾔语斥责,“讼”⾔之于公。
诉讼是当事⼈将争议的事实⾼于官府,并在官吏⾯前进⾏争辩以求得解决的意思(⼀)诉讼的基本要素:1、案件事实(必须有纷争存在);2、当事⼈,即通常所说的原告和被告(必须有争讼的双⽅当事⼈)3、司法机关(必须结合专门机关);4、程序和规则(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
(⼆)刑事诉讼概念刑事诉讼是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和其他诉讼参与⼈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狭义刑事诉讼仅指审判,⼴义的刑事诉讼包含侦查、起诉、审判、执⾏、狱政管理等。
(三)刑事诉讼法概念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进⾏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单指⼀部统⼀的成⽂的刑事诉讼法典。
⼴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有关机关制定的⼀切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中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规范。
⼆、刑事诉讼法和宪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是应⽤宪法三、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1、⼆者是形式和内容、⽅法和任务、⽬的和⼿段、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2、传统关系说(主从论)、现代关系说(同等论、从主论)3、我国重实体,轻程序四、刑事诉讼法的效⼒案例⼀:某国驻华商社的⼯作⼈员阿明策划、参与了与国内犯罪分⼦⾛私犯罪活动。
对阿明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如何处理? AA 、适⽤我国法律追究其⾛私罪的刑事责任B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 、适⽤其本国的法律追究其⾛私罪的刑事责任D 、直接驱逐出境案例⼆:2004年1⽉5⽇,在我国驻美国使领馆内发⽣了⼀起谋杀案,此案原则上应:AA 、适⽤我国的刑事诉讼法B 、适⽤美国的刑事诉讼法C 、适⽤国际条约D 、以上都可以案例三:张某2012年4⽉与邻居王某因琐事发⽣争吵,后潜⼊王某住处开煤⽓导致王某中毒窒息死亡。
案发后张某逃跑。
2013年2⽉上海警⽅在云南将其逮捕归案,问案件审理中应遵循哪⼀部刑事诉讼法?AA 、适⽤新的刑事诉讼法B 、适⽤旧的刑事诉讼法C 、都可以D 、分时间适⽤建议收藏下载本⽂,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也就有⼈!为UR扼腕⼊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空间效⼒原则性规定为: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刑事诉讼法考试资料(陈光中
![刑事诉讼法考试资料(陈光中](https://img.taocdn.com/s3/m/8c5cf90f5f0e7cd184253660.png)
第一章概论一、刑事诉讼1.刑事诉讼的概念:◆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由国家专门机关主持进行,是属于国家的司法活动*刑事诉讼法是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刑事诉讼法是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活动*刑事诉讼法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活动2.刑事诉讼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第一审、第二审)----执行----释放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1、◆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2、刑事诉讼法的性质:程序法、公法、基本法、下位法、国内法、成文法3、刑事诉讼法的渊源(1)宪法;(2)刑事诉讼法典:79年制定,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它是我国主要的刑事诉讼法渊源。
(3)有关法律规定;(4)司法解释;(5)行政法规和规章;(6)国际条约。
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
刑法是规定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事诉讼法则从所规定的诉讼程序上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四、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4.追求诉讼效率五、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与任务1、目的:(1)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2、根据:我国《宪法》3、任务:(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直接(首要)任务;(2)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重要任务;(3)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第七章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7fab2179e87101f69f319568.png)
在英美法系国家一般称作“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侧重于强调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为而遭受两次不利 。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14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 使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6
星蓝海学习网
第二节 发达国家刑事诉讼的通行原则
二、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西方法治国家刑事诉讼的一项 基本原则,也是调整政治体制的一项宪政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司法独立原则具体包括以下要求:
一是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行使司法职权的独立 性
二是法官办理刑事案件的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 说,司法独立原则的核心是法官独立。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刑事诉讼法学(第六版)
星蓝海学习网
1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第七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星蓝海学习网
2
第一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指反映刑事诉讼理 念和目的的要求,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 或者主要诉讼阶段,对刑事诉讼过程具有普 遍或者重大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国家专门 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参与刑事诉讼必须遵循的 基本行为准则。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13
星蓝海学习网
第二节 发达国家刑事诉讼的通行原则
九、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一事不再理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指对被追究者 的同一行为,一旦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确定判决, 不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判决,都不得再次启动新的 刑事诉讼程序,即对同一行为不得再次进行审理和 处罚。
1、办理刑事案件的职权具有专属性和排他性。 2、专门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有明确的职权分
【VIP专享】《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点
![【VIP专享】《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141e9df18583d0496459b5.png)
刑事诉讼法基本知识点*请在全面掌握刑诉法条文规定的基础上,以所给出的名词解释和主要知识点作为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1、刑事诉讼2、当事人3、辩护人4、诉讼代理人5、立案管辖6、审判管辖7、监视居住8、物证9、书证10、证人证言11、原始证据12、直接证据13、意见证据规则14、自白任意性规则15、两审终审制16、第二审程序17、上诉不加刑原则18、执行19、技术侦查20、举证责任二、知识点1、我国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有哪些?如何确定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2、人民法院的诉讼职能有哪些?3、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如何理解“未经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项原则?4、刑事诉讼中,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括哪些?5、陪审员审理的案件范围有哪些?6、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包括哪些?刑诉法第15条。
符合这些法定情形的,公安司法机关在不同的诉讼阶段应如何处理?7、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或者自诉案件)的范围?8、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9、人民法院在确定级别管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12110、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是如何规定的?11、我国刑诉法规定的回避理由包括哪些情形?有权决定是否回避的主体或组织有哪些?12、辩护人的范围包括哪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每个诉讼阶段有权委托辩护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13、辩护人的权利有哪些?(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的内容?)14、法律援助辩护的适用情形包括哪些?15、在庭审中,当事人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可以指定和应当指定两种情形的不同处理)16、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何区别?17、拘传适用的对象?18、被取保候审人违反义务将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19、何谓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期限如何规定?20、拘留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权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时间各是多长?21、逮捕的条件是什么?22、批捕程序是如何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在哪些情形下需要讯问犯罪嫌疑人?23、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有哪些?附带民事诉讼的具体审理程序的内容?(理解)24、刑诉法关于审理期间的计算有哪些特殊规定?(重新计算的?不计入期限?)25、如何适用留置送达措施?26、刑诉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包括哪些?27、证人的条件有哪些?28、刑事证据的理论分类有哪几种?29、证明对象的内容?哪些事项属于免证事实?(运用)30、何谓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31、刑事证据规则有哪些?这些证据规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了解,运用)32、侦查阶段询问证人的程序如何规定?33、人身检查的要点?34、补充侦查的种类有哪些?法律对补充侦查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35、我国起诉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6、人民检察院对移送起诉案件的初步审查内容有哪些?37、审查起诉的方法有哪些?38、提起公诉的条件什么?如何理解?39、法定不起诉条件?(概念)40、刑诉法对不起诉决定的救济是怎么规定的?(被害人的权利?)41、自诉案件的范围有哪些?自诉案件审理的特点有哪些?哪些案件可以调解?哪些案件可以和解?哪些案件可以反诉?42、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的内容有哪些?针对不同的情况应如何处理?43、公诉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请注意时间的规定。
2021年福州大学895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精编资料
![2021年福州大学895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精编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ba1d5c4a7302768e99399b.png)
.2021 年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精编资料一、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考研真题汇编及考研大纲1 .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回忆版) 2017 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2. 福州大学 895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大纲①2019年福州大学895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大纲。
二、 2021 年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考研资料3 .李浩《民事诉讼法学》考研相关资料( 1 )李浩《民事诉讼法学》 [ 笔记 + 课件 + 提纲 ]①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李浩《民事诉讼法学》考研复习笔记。
②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李浩《民事诉讼法学》本科生课件。
③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李浩《民事诉讼法学》复习提纲。
4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考研相关资料( 1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 [ 笔记 + 课件 + 提纲 ]①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陈光中《刑事诉讼法》考研复习笔记。
②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陈光中《刑事诉讼法》本科生课件。
③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复习提纲。
( 2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考研核心题库之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精编。
②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考研核心题库之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简答题精编。
③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考研核心题库之陈光中《刑事诉讼法》论述题精编。
④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考研核心题库之陈光中《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精编。
( 3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考研模拟题 [ 仿真 + 强化 + 冲刺 ]① 2021 年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刑事诉讼法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 2021 年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刑事诉讼法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③ 2021 年福州大学 895 诉讼法学之刑事诉讼法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法学《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总结
![法学《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5405ad49649b6649d7474b.png)
法学《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总结名词解释受害人在民事诉讼中因侵权行为而遭到人身或财产损害的人。
不同于被害人。
刑事诉讼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机关等)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认为可以不立即追究刑事责任时,给其设立一定考察期,如其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相关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及检察机关约定的相关义务,足以证实其悔罪表现的,检察机关将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神示证据制度它是用一定形式邀请神灵帮助裁判案情,并且用一定方式把神灵的旨意表现出来,根据神意的启示来判断诉讼中的是非曲直的一种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制度是法律根据证据的不同形式,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判断证据的规则,法官必须据此做出判决的一种证据制度。
纠问式诉讼指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权主动进行追究和审判的诉讼制度。
在纠问式诉讼中,法院不再是中立的第三方,而成为对危害公共秩序和君主利益的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追究者。
弹劾式诉讼(1)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立,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
(2)案件一般均由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提起诉讼,由法院直接受理。
公众起诉作为私人起诉的一种补充形式。
(3)诉讼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对各自的诉讼主张负举证责任。
法官只能根据控告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审理,不主动追究犯罪。
在听取原、被告双方提出的诉讼主张和证据后作出判决。
(4)审判实行公开原则、言词辩论原则和陪审原则。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诉讼中,法官居于主导地位,控辩双方居于从属地位,法官可以依职权主动调查取证,判决不局限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起诉方式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侦查在诉讼中居重要地位,救济程序比较完善的一种诉讼模式。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诉讼的发动、继续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当事人,诉讼过程由当事人主导,法官仅处于消极的中立的裁判者地位;当事人要负责证据的调查、准备、提出、和证据价值的陈述工作,法官不能在当事人指明的证据范围以外依职权主动收集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第一章一、刑事诉讼的特征:1.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人,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利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尤其是当事人是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4.刑事诉讼是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p8~9)三、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简答题】法条(3)+主要内容第4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290条: 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
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则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1.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等于抓住了刑事诉讼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2.坚持这个原则,就可以杜绝”枉”、”纵”现象的发生,提高司法机关办理形式案件的质量.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是协调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原则六、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的主要内容:(一)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实行监督.(二)对法院的审判实行监督.(三)对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1、称谓:提起公诉前-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被告人从而避免将其视为“有罪者”、“人犯”或“罪犯”。
2、疑罪从无3. 无罪推定原则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推定或假定)其无罪。
一、立案管辖(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刑事案件2、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侦查的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刑事案件二、审判管辖审判管辖的概念(p127)三.级别管辖(一)法条19-221、基层人民法院-除上级法院管辖以外所有的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 (1)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二)法条23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四、地区管辖第26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
犯罪地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地及销赃地等。
1.犯罪地法院管辖原则-24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最初受理的法院管辖原则-25条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第三章回避一、回避的概念(p138)二、回避的种类1.自行回避2.申请回避 3指令回避三.回避的理由(适用情形、条件)【简答题】四、回避适用的人员(是否需要记再详细的内容)1.审判人员2.检察人员3.侦查人员4.书记员5.翻译人员6.鉴定人五、回避的提起(一)申请回避的人员28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31条: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二)回避的审查决定两者的区别:书证是以其文字、图画、符号等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
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和存在状况等来证明案件。
如果是既以内容,又以其外部特征来证明案情,则它既是书证又是物证。
(三)证人证言1、特征(1)证人证言通常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2)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性。
(3)证人证言具有不稳定性和多变性。
2.证人的条件(60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四)被害人陈述的特征1.被害人陈述的主体是被害人2.被害人陈述比较容易收集3.被害人陈述容易夸大犯罪事实和情节,具有倾向性4、不可替代性5、直接证明性(详细、具体)(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征1、证明案件事实的直接性2、真实和虚伪的双重性3、不可替代性和辩护性(六)鉴定意见的特征1.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专门性问题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提出的分析判断意见,属于言词证据。
2.鉴定结论只能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结论,而不能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作出判断。
3.鉴定结论必须是书面形式,必须提出书面结论。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新法条有所改动特点还是按原来的写(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新法条有所改动特点还是按原来的写四、证据的分类(一)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1.划分标准:证据对案件事实所起的证明作用2.把证据分为有罪与无罪证据的意义:便于全面客观地收集和运用证据,防止主观片面性第50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增)。
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二)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划分标准:证据的存在及表现形式(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划分标准:证据的来源(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划分标准: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注:看一下书上第194页上的例题第六章强制措施一、强制措施的概念(p223)(一)据传的对象1.决定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2.对象-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传唤不是拘传的必经程序,司法机关可以不经传唤而直接进行拘传。
(二)拘传的程序1.审批-办案人员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县级以上公检法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拘传证》2.执行-各部门由2人以上人员执行-出示拘传证,责令其签(盖章)-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械具-只能在被拘传人所在市、县内指定地点进行期限-一次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连续拘传,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撤销和变更-据传期限到就应撤销,若需变更要在拘传期内办理相关手续。
二、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一)取保候审的概念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队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责令其提供保证人或交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二)1.决定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2.执行机关-公安机关(65条)3.种类-提出保证人、交纳保证金(66条)4.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三)取保候审的条件【简答题】(65条)1.第69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增)(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1)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2)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3)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4)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增)2.保证人未履行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8条){法条和书上有点不一样按那个看}3.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77条第2款)(四)监视居住(一)逮捕的概念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采取的在一段时间内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强制方法。
(二)1.批准机关-人民检察院(78条)2.决定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92条、163条)3.执行机关-公安机关(78条、163条)(三)逮捕的条件【简答题】(四)逮捕的程序1.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
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87条)2.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
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立即复核,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90条)3.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增)。
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91条)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
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92条)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
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有关机关应当在10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增)(93条)第七章附带民事诉讼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p248)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条件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