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提纲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导学提纲(二十九)
虞美人蝶恋花
编写:于利娟李娜审阅:赵军
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及情感;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学习鉴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二、知识链接
1.李煜简介及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往汴京,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人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2.晏殊简介与背景知识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今江西进贤县),字同叔,著名词人。

晏殊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谥号元献。

晏殊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

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三、预习练习
(一)字词注音
槛.菊(jiàn)不谙.(ān )彩笺.(jiān)凋.碧树(diāo)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雕栏玉砌
....应犹在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的宫殿
2.槛.菊愁烟兰泣露栏杆
2.明月不谙.离恨苦熟悉,知晓
3.斜光到晓穿朱户
..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5.欲寄彩笺兼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四、质疑讨论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说说其妙处。

答: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化虚为实),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九个
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请赏析其意境。

答:“昨夜西风凋树”抒写的是忧伤低迴之音,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五、随堂练习
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试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上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竟无力挽转的叹惋,下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

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六、阅读迁移
1.李煜词选读
相见欢①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④滋味在心头。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日夕以眼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

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词的上片借景写情,以景寓情,写作者囚居生活的无限寂寞和愁苦悲愤。

起首句“无言独上西楼”,极写主人公的孤苦无依,其愁、其痛无人能解,也无法倾诉,更不能倾诉,自当“无言”,“独上西楼”,孤独苍凉中又见他的心境难平,愁思难消,语极平淡而意极凄惋。

“月如钩”系目中所见,焉知不是借月残写人苦,写心情惨淡?“寂寞”是明写,直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寂寞心境,“锁”字难得,既写景,又写情,情与景合,境与心合,一语道破天机,作者的愁情别恨终于有了着落———国破家亡、身为俘囚,连作者的心都似有了一把打不开的锁。

上片三句明里写景,暗里写人,借凄凉秋景喻孤苦心情,情景交融得天衣无缝。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极抒愁意。

如果说上片是淡墨描摹,那么下片就是泼墨写意,作者愁情如巨浪劈空而来,似巨木倒滚而下,无收无敛,一气呵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把离愁物象化,也把作者的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喻精妙,形象鲜活,堪称绝笔。

“别是一般滋味在头心”是结语,但语意又仿佛方启,不说“正是”,而说“别是”,用笔绝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徐士俊《今古词统》中云:“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别是’句甚深。

”即是此解。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中亦云:“词之妙处,亦别是一番滋味”。

全词以凄惋的笔调抒写作者无以复加的愁苦之情,如“清水出芙蓉”,自然天成,无一丝雕饰,无半点虚情。

语言极明白易晓,直露心意,感人至深,向来为人们所见重。

近人俞陛云《南唐二主词辑述评》说:“后阕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人固别有怀抱。

”今人俞平伯也说,此词:“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氛,却融会全篇。


子夜歌
人生仇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无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睡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①此词调又名《菩萨蛮》《花间意》《梅花句》《晚云烘日》等。

此词于《尊前集《词综》等本中均作《子夜》,无“歌”字。

这是李煜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②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

独我:只有我。

何限:即无限。

③重归:《南唐书·后主书》注中作“初归”。

全句意思,梦中又回到了故国。

④觉(jiào)来:醒来。

觉,睡醒。

垂:流而不落之态。

这首词作于李煜国破家亡、身为俘囚之后,描写的是他对故国、往事的怀思和对囚居生活的悲哀、绝望。

李煜被执北赴以后,过的是俘虏的生活,备受凌辱。

他不能不追昔抚今,感思故国,但也不能不愁恨满怀、徒唤奈何。

可也正是他的这种心情、心境,才使他后期词作有真情实感,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就是一例。

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

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

“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

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

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自己的故国有
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定会朝思夜想。

可是事非昨日,人非当年,过去的欢乐和荣华只能在梦中重现,而这种重现带给作者却只能是悲愁无限、哀情不已,所以一觉醒来,感慨万千、双泪难禁。

“觉来双泪垂”不仅是故国重游的愁思万端,而且还有现实情境的孤苦无奈,其中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反差巨大,情绪也更复杂。

词的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

“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

可是为何要上高楼?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罢。

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

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

昔日的闲逸与今日的孤苦,过去的繁华同现在的凄冷恰好相对,不思尚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有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刺激,因此作者自然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

可是“往事”真的“成空”了吗?现实中是。

但这种现实却是作者最不愿看到的,他多么希望这现实同样是一场梦啊!“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醒,而是作者的迷惘,这种迷惘中有太多的无奈,以此作结,全词的意境有了,但格调却丢了。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

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

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如杜鹃啼血、哀婉动人,堪称绝唱。

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评:“回首可怜歌舞地”“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晏殊词选读
浣溪沙
一向①年光有限身②,等闲③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④眼前人⑤。

①一向:一晌,片刻之间。

②有限身:短暂未久的人生。

③等闲:平平常常。

④怜取:怜爱。

取:语助词
⑤眼前人:指眼前轻歌曼舞的女子。

这是晏殊的一首离愁别绪的的词作。

本词笔力厚重,格调遒劲。

虽是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但词意并不凄厉哀伤,因而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也显得豁达、明快。

词的上片直抒胸臆,慨叹人生苦短,光阴易逝。

“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句,横空劈世,扑面而来。

“一向”即一晌,一会儿之意,时光是多么的短暂啊,人的生命将要在有限的时光中结束,确实令人哀惋、叹惜,但是这是人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一直延续,生生不息呢?在晏殊的词作中,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是他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他能直接地大声呼喊出来,因而使作品达到了撼人心魄的效果。

“等闲离别易销魂”,紧承上句而来,句意更进一折,愁意又添一层。

词中所写的离别,既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但“等闲”二字,决不等闲。

“销魂”即“痛心疾首”之意,与“等闲”配搭,相得益彰。

在短暂的人生之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并且每一次离别,都会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又怎能不叫人痛惜?词人只能自宽自慰:“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徒劳无益的,还不如趁这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尽情开怀畅饮。

词的上片虽词句短小,但各主其意,又层层相因,环环相扣。

下片紧承上片之意,结构上也与上片一脉相承。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是词人的设想之辞,因思念远方之人,于是词人想象若是登高远眺,极目远望,终会
因相隔千山万水,也只是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更何况眼前又遇风雨摧残繁花的凄凉景象,自然心中不免生出无限伤悲。

既如此,“不如怜取眼前人”,这就是词人解决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矛盾的最好方法,与“酒筵歌席莫辞频”相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奈、自寻解脱的主张。

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空目念远已是无益,与其追忆那已远去的,不可挽回的旧日恋歌,不如好好珍惜、把握眼前的一切,接受身边拥有的幸福。

纵观下片,词人于无可奈何中,以一种旷达明快的襟怀来面对眼前的现实,使上下两片融合无间,词意境界更加高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