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授课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1156034afe04a1b171de48.png)
读图与分析
反馈训练
1 .在图中A、B、C、D四处中,属于背斜的是__D__ 判断的依据是_中__心_岩__层_较__老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新___________。
2 .C地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_向_斜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中__心_岩__层_较__新_,__两_翼__岩_层__较_老_______________。
(三)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地下深处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石灰岩 受热 大理岩
页岩
受挤压
板岩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课 堂
(一)岩浆活动
小
(二)地壳运动
结
水平运动 1 .运动形式 垂直运动
褶皱 类 型
2 .地质构造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研究意义
(三)变质作用
我们往往用“海誓山盟”,“坚如 磐石”,“稳如泰山”来形容稳定和 不变,然而通过对地壳运动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正处在 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今天我们所见 到的地壳表面面貌,仅仅是地壳漫长 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镜头!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62021/8/6August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62021/8/62021/8/62021/8/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背斜
褶
岩层受
皱
向斜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
![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64236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4.png)
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地球表面的地貌是指地球的表面在长时间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地形、水体、植被等各种自然景观。
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是指这些自然景观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地形变化、气候变化、生态变化等。
这些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也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1. 地质变化地质变化是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变化。
它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冰川活动等。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上地质构造的变化,包括山峰的隆起、断层的形成等。
地震是因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地面震动,它通常是由地壳运动中的断层活动引起的。
火山活动是指地球上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地貌变化,包括火山喷发、火山灰覆盖等。
冰川活动是指地球上冰川的运动和变化,包括冰川伸展、冰川融化等。
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球表面的另一种重要的地貌变化。
气候变化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气候条件恶化等。
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温室效应所引起的,这种变化会导致全球的海平面上升、气候条件恶化等问题。
气候条件恶化主要是由于人类自然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所引起的,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沙漠化、干旱等方面。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威胁。
3. 生态变化生态变化是地球表面的另一种重要的地貌变化。
生态变化主要包括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体污染等。
森林砍伐是由于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所造成的生态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空气污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
草原退化是由于人们进行习惯性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所造成的生态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贫瘠等。
水体污染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导致的水质污染所造成的生态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
综上所述,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是地球自然环境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密不可分,也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们应认识到自己对地球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改善。
地壳变动成因及地形变化的探究教案
![地壳变动成因及地形变化的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d74b3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e.png)
地壳变动成因及地形变化的探究教案第一章:地球的结构与地壳1.1 地球的结构简介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核心。
强调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
1.2 地壳的分类与特点讲解地壳的两种类型: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分析地壳的厚度、成分和构造特点。
第二章:地壳变动的类型与原因2.1 地壳变动的类型介绍地壳变动的两种主要类型:地震和地壳运动。
解释地震是地壳内部释放能量的过程,地壳运动是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
2.2 地壳变动的原因讲解地壳变动的内外因素,包括地球内部的热力学作用、板块构造理论等。
强调地球内部的热力学作用导致地壳板块的扩张和收缩,引发地壳变动。
第三章: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3.1 地形变化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地形变化是指地壳板块在地球表面上的升降、位移和变形等现象。
分类地形变化为地震地形变化和构造地形变化。
3.2 地质作用与地形变化讲解地质作用包括火山爆发、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壳运动等。
分析地质作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如火山爆发可形成火山地形,侵蚀作用可塑造山脉等。
第四章:地壳变动与地形变化的关系4.1 地壳变动与地形变化的关系概述讲解地壳变动是地形变化的主要原因,地壳板块的升降和位移导致地表地形的变化。
4.2 地壳变动与地形变化的实例分析分析地震引发的地形变化,如地震断层和地震海啸等。
举例构造地形变化,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和台湾山脉的隆起等。
第五章:地壳变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应对策略5.1 地壳变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讲解地壳变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震对城市破坏、地壳运动导致地面沉降等。
强调人类活动对地壳稳定的影响,如过度开采地下资源、城市化等。
5.2 应对地壳变动的策略提出预防和减轻地壳变动影响的策略,如地震预警系统、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等。
强调科学考察和研究地壳变动的重要性,以提高对地壳变动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第六章:地壳变动的监测与研究6.1 地壳变动监测的方法介绍地壳变动监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地震监测、地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db369f2b160b4e777fcf52.png)
图示
岩层变化 地形及举例 向上拱起 高大山地:阿
尔卑斯山
向下凹陷 谷地
相对上升 块状山地:华
山、庐山
相对下降 狭长凹陷地带:
渭河平原
12
构造地貌实践意义
地壳运动和变化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及依据
修建工程隧道
结构稳定,利于防止水渗漏
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岩层封闭,不易挥发,利于储藏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05江苏文综卷)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
等。
-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5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 三角洲的成因。(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 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形成三 角洲。
-
6
-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球表面变化知识点总结
![地球表面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1972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c.png)
地球表面变化知识点总结地球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行星,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涉及到地质、气候和生物等多个方面,对地球表面的形貌和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地球表面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变化过程。
地球的地质变化地球的地质变化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质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些变化来源于地壳运动、岩石变质、火山作用和地表侵蚀等地质过程。
地质变化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地球上的山脉、盆地、平原等地形地貌的形成。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地壳是由若干块状的板块组成,它们之间通过构造运动相互摩擦、碰撞、隆起和下沉,导致地壳产生变形和断裂。
这些地壳运动引起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表变动等地质现象,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产生深远影响。
2.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地球地质变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质构造发生变动,导致岩石受到压力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质。
变质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矿物成分的改变和晶体结构的重组,形成了片理、褶皱和岩浆岩等特征,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质组成。
3. 火山作用火山作用是地球地质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地球深部存在着大量的岩浆,当岩浆受到挤压和温度升高时,会发生喷发现象,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作用不仅对地球表面形成了火山口、熔岩地带和火山岩等地貌,还影响了地球的大气和气候变化。
4. 地表侵蚀地表侵蚀是地球地质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地表侵蚀是指地表的土壤和岩石受到水流、风蚀和冰川作用而发生破坏和移动的过程。
地表侵蚀不仅导致了地表的土地沉积和溶解,还影响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形成。
地球的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变化是指地球表面的天气、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发生变化的过程。
气候变化涉及到大气环流、海洋循环和太阳辐射等多个因素,对地球表面的生态、水文和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f1275b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5.png)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在地质时间尺度内的变动和变化。
这些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岩石圈板块运动、地壳形变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
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板块的推拉和碰撞是主要的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方式。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都是由若干个岩石圈板块组成的。
这些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形变和地形特征的形成。
例如,两个板块之间的相互推移形成了山脉。
当一块板块向另一块板块推移时,由于地壳的折叠和变形,形成了巍峨的山脉。
山脉通常是由多个地震带组成的,这些地震带是地壳运动的直接表现。
除了板块的推拉与碰撞,地壳运动还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沉降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突然释放能量的现象,通常是由板块运动造成的。
当板块之间的摩擦力超过地壳的强度限制时,就会引发地震。
地震能够导致地壳的破裂和形变,从而造成地表地形的变化。
火山则是地球内部熔岩和气体通过地壳裂缝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在地表上,逐渐积累形成火山岛、火山链或火山山脉。
地壳沉降是地球表面下沉的现象,通常与地球内部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有关。
当一块岩石圈板块下沉时,会导致地壳沉降,形成河谷、湖泊等地形。
根据地壳运动和地表地貌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首先是构造地貌,它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面抬升、下沉或者褶皱变形等现象所形成的地形。
山脉、高原、峡谷等都是典型的构造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所形成的,通过板块的推力形成了高山和峡谷。
其次是侵蚀地貌,这是由于气候、水体、风力等外界环境因素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形。
河流侵蚀造成的河谷、冰川侵蚀造成的冰川谷、海浪侵蚀造成的海岸线等都是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
例如,世界著名的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
最后是沉积地貌,这是由于河流、风力、海洋等对地表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
基础地理教案二:了解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基础地理教案二:了解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fc181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8.png)
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行星,但它也是一个经历了数十亿年漫长变化的岩石球体。
地球的地壳是它表面的一层很薄很脆的岩石皮,它是由地球核心中心热量产生的岩浆所形成的。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地球内部物质的流动和变化。
这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它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使得地球上的大陆、山峰、海洋、岩石层、地矿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地壳运动的类型、规律以及它们对地形的影响。
一、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的种类有很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几种:1.抬升作用:这种地壳运动主要是因为地球内部产生的热量和其他自然力量的作用,从而使得地球表面的岩石层逐渐向上运动,最终形成山峰、高原等地形。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太平洋火山带等。
2.降沉作用:这种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层向下运动形成的地形,主要是在板块边缘发生的。
比如大洋深海等。
3.水平作用:这种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层生水平滑动形成的地貌,比如断层、裂谷等。
4.折叠作用:这种地壳运动是指岩石层在强烈的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形成了叠山、褶曲山等地形。
二、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运动的规律是非常复杂的,其本质是地球内部巨大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
其中比较普遍的规律包括:1.相对运动规律: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由地球本身的自转和板块的推移引起的。
板块的推移速度通常很慢,但长期累积,会导致地球表面的巨大变化。
2.交错分布规律:地球上的板块并不均匀分布,它们大多集中在地壳边界带,这些地方的地壳运动十分频繁,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
3.循环变化规律:地壳运动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它们会经历长谷期、高丘期、平原期等不同阶段,这些变化与地球自身的循环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态息息相关。
三、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非常深远,它可以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地形,比如:1.山地:山地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形之一,它们是由地壳抬升作用、地壳折叠作用等地壳运动形成的。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9a26dea58da0116c1749bc.png)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地壳运动(一).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造成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岩浆活动岩浆活动的类型:两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2.地质构造: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概念: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全球____大板块组成。
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间的关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边界类型是消亡边界;板块之间彼此背离,形成的边界类型为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地中海。
生长边界,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
4归纳总结:5、判断岩层新老关系①海底岩石的年龄很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②离海岭(大洋中脊)愈近,年龄愈轻,离海岭愈远,年龄愈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二)外力作用表现形式: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作用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作用所产生的风化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洋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作用结果使地表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坡面破碎;并能形成岩溶、冰斗、角峰、U形谷、海蚀等地形。
地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06237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e.png)
地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壳活动是地球发生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包括构造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这些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壳运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构造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岩石薄片,构成了陆地和海洋的表面。
地壳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和地震活动所引起的,通过构造运动、地震和火山喷发等方式表现出来。
而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是地球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重要背景。
首先,地壳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
地壳活动不仅塑造了地球的地理特征,也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例如,地壳隆起会导致海拔的变化,进而影响气温和气候形成。
同时,构造运动会改变地壳的形态,如山脉的形成、岛屿的演变等,进而改变了地形和地理的分布。
其次,构造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降,这种运动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坡度和海拔高度。
例如,山脉的隆起会形成高山,进而影响降雨分布、气候种类和土地利用等。
相反,地壳的下降会导致地面的下沉和海洋的扩大,进而改变了湖泊、河流、海岸线等地理环境要素。
地震是地壳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地理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震会产生大量的震波,其能量可以破坏地表物体,对建筑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例如,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建筑物需要根据地震带的特点设计,以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另外,地震还能引起土壤液化、滑坡等地理现象,改变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火山活动是地壳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影响。
此外,火山也为土地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和肥沃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促进作用。
但同时,火山灾害也给周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如喷发持续时长较长的火山会导致土地的不适宜耕作,进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和人口迁移等。
地壳运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db2f2c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c.png)
地壳运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形成山脉、地震和火山等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对地球产生了多种影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
1. 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引起了地震的发生。
当地壳板块相互移
动时,会积累应力,当这些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限制时,地壳就会
发生破裂,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地震对地球造成了严
重的破坏,同时也改变了地球的地貌和地壳结构。
2. 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地壳运动导致了山脉和高原的形成。
当
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或俯冲时,地壳会起伏折叠,并形成巍峨的山脉。
而当两个陆块碰撞时,也会形成高原地形。
这样的地壳运动给地球
带来了壮丽的山脉景观,并且对大气和水循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火山喷发:地壳运动还引起了火山的喷发。
在地壳的强烈挤
压或俯冲作用下,岩浆会从地幔中上升到地壳表面,并在火山口处
喷发出来。
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对地球的大气、气候和土壤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4. 地质活动:地壳运动也导致了其他地质活动的发生。
例如,它可以造成地壳的断裂、岩层的抬升和下沉,以及地表的地滑和滑坡等现象。
这些地质活动对土地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活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非常广泛。
它不仅塑造了地球的地貌和构造,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气候和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壳运动,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变化。
认识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
![认识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54db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e.png)
认识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表地貌的总体反映。
地形既是地球表面的物理特征,也是地球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地球上的地形各式各样,有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峡谷、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
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是我们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和地理环境的基础,对于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关系,以及认识各种地域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球的地形特征1. 山地:山地是指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特殊地形。
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地形特征都与山地有关。
山地由许多山岭、山脊、山谷、峡谷等地貌组成,地势起伏较大。
山地的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又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
2. 平原:平原是指地表比较平坦的地区,没有起伏或者非常少的地形特征。
平原一般位于河流、湖泊、海湾等地势较低的地区。
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农业、人口、交通枢纽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平原有河滩平原、冲击平原、沉积平原、海底平原等类型。
3. 高原:高原是指地表相对较平,并且海拔比较高的地形特征。
高原经历了古的构造、风化和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了特有的地形景观。
高原地区气候条件急剧变化,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类型。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平原和山地之间的地形类型。
它是地球上部分受侵蚀的地区,地表水流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较为柔和的起伏地势。
5. 河流:河流是地表径流集水并向低处流淌的自然地形特征。
世界上的河流种类繁多,有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等。
河流形成了河谷、冲积平原、河口等多种地形景观。
6. 湖泊:湖泊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
湖泊分为人工湖和天然湖,人工湖是人类利用河流、溪谷、山谷等地形人为修建的水库,而天然湖则是地质构造或气候等自然因素形成的水体。
7. 狭长陆地:狭长陆地是指地球上狭长形态的陆地,分布在地缘板块上。
狭长陆地常因地壳运动和海流等因素而成为陆地连接和分隔的重要地带。
二、地形与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动力学、形态学等方面的科学。
科普地球变化揭秘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
![科普地球变化揭秘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56004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c.png)
科普地球变化揭秘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是地球上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地壳是由不同的岩石构成,而这些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力量作用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理演变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的原因、过程以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一、地壳运动的原因地壳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构造板块运动:地壳表面可以分为若干个大块,即构造板块。
这些构造板块在地球内部的构造力量作用下,不断地运动着。
构造板块的相互碰撞、推挤和滑动,形成了地震带和地球的各种地形。
2.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地壳板块发生运动时,地壳中的岩浆会从地下喷出,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喷发。
火山活动不仅造成了地表的地理演变,还对大气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3.地震运动: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导致的,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地震的发生会引起地表的晃动和破裂,造成地理环境的剧烈改变。
二、地理演变的过程地理演变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它包括了地形和地貌的改变,以及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1.地形和地貌的改变:地壳运动导致了地球表面地形和地貌的改变。
例如,山脉的形成是由于构造板块的相互碰撞和抬升所致,而河流的形成则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表的隆起和下降。
2.岩石的形成和变化:地壳运动还会导致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火山活动可以形成火山岩,而地壳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可以将一种岩石转化为另一种岩石。
三、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不仅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产生了影响,还对地球环境产生了诸多影响。
1.地质灾害的发生:地壳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从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震和火山喷发会破坏地表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2.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地壳运动导致了地球内部岩石的变化和形成,进而影响了地球上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例如,地壳运动可以形成矿床,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分布:地壳运动和地理演变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分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37eb8fbf61fb7360b4c65cd.png)
例3. 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2005年 广东地理卷) (C ) A. 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 是化学作用的结是 C. 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 区 D. 形成于各地带的石岩地区
例 4. 观察下图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 1-2题。
女神思春
苍山云海
山水交映
珠帘挂川
1.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D) A. 侵蚀、沉积 B.溶蚀、搬运 C. 搬运、沉积 D.风化、侵蚀
云南元谋土林
黄土高原
美 国 黄 石 “V” 型 峡 谷
河流下蚀
沟谷溯源侵蚀
瀑布溯源侵蚀
描述瀑布位置变化过程
丹霞地貌
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 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 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 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 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 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例3】 读下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 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地震
a.震源 b.震中 a-b震源深浅 b-c震中距 一次地震一个震级,若干烈度.震级相差 一级能量相差30倍.
温度变化引起岩石膨胀收缩崩解
植物根部破快岩石
物理风化作用
生 物 风 化
化学风化
(二)侵蚀作用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
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
![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d2f4228ccbff121dd368393.png)
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形是在不停的变化的。
2、了解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形是在不停的变化的,了解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熟读课文内容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喜马拉雅山的故事。
2、质疑:各种不同的地形是怎么形成的?
3、观察、讨论: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什么?
4、小结:地形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5、探究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6、观察:教材第38页的褶皱山,断层山剖面图。
7、说说地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①促使地形变化的力的来源(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②力的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等);
③各种表现形式的形成原因(只以教材提出的为准,不必展开);
④力作用于地球表面的结果(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⑤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
最后总结了陆地表面形态是两种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本课总结。
板书设计:
地壳运动与地形变化
1、喜马拉雅山的故事。
2、探究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作业设计:预习《引起地形变化的其他原因》。
地壳运动与地形知识点
![地壳运动与地形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14c52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地壳运动与地形知识点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星球,其内部的力量不断塑造着地球的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而地壳运动,正是这一神奇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地壳运动,简单来说,就是地球岩石圈的运动。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雕塑家”,不断地雕琢着地球的外貌。
这种运动可以是缓慢而持续的,也可以是剧烈而短暂的。
其中,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地球的岩石圈被划分为若干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就像在地球表面上“漂移”的拼图。
板块之间会相互碰撞、分离或者相互错动。
当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时,会形成山脉。
比如,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就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
在这个过程中,板块的挤压使得岩石褶皱、隆起,不断抬升,最终形成高耸入云的山脉。
而板块的分离则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板块的张裂而产生的。
随着板块的逐渐分离,地幔物质上升,形成新的地壳,裂谷不断加宽,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海洋。
除了板块运动,地壳的垂直运动也对地形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壳的上升运动可以使地面升高,形成高原和山地。
例如,青藏高原就是由于地壳的上升运动而形成的,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
相反,地壳的下降运动则会形成盆地和谷地。
比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就是在地壳下沉的过程中,周围山地相对上升,从而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
褶皱和断层也是地壳运动常见的结果。
褶皱是岩石在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如果褶皱的幅度较大,就会形成山脉;如果褶皱较为平缓,则可能形成丘陵。
断层则是岩石在张力或压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位移。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和逆断层。
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常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逆断层则是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容易形成断块山。
火山活动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地球内部喷出,堆积在地表,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形。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它的优美外形就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
小学生地形变化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地形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bcb3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9.png)
小学生地形变化知识点总结
地球上的地形变化多种多样,包括地壳运动、地表风化侵蚀、河流湖泊形成、地震、火山
喷发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地形变化。
小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的时候,需要了解这些地形变化
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地形变化的知识点。
1. 地壳运动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硬壳,由岩石构成。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板块相对运动的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
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地形变化的重要原因。
2. 地表风化侵蚀
地表的风化侵蚀是指地面表层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包括风力侵蚀、
水力侵蚀、冰川侵蚀等,在地形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 河流湖泊形成
河流湖泊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形特征之一,它们是由地表水在长时间里的冲刷和沉积作用
形成的。
小学生需要了解河流湖泊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4. 地震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指由地壳内部岩石裂变和错动所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震是
造成地形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火山喷发造成的熔岩喷发和
火山灰的堆积,会对地表造成重大的地形变化。
6. 地貌特征
地球上的地貌特征多种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峡谷等。
小学生需要
了解这些不同的地貌特征是由地质构造和地表风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总之,地形变化涉及地壳运动、地表风化侵蚀、河流湖泊形成、地震、火山喷发等多种因素。
小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的时候,需要了解这些地形变化的知识点,这有利于他们更好
地认识地球的地表形态和地理环境。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7fce82810a6f524ccbf8542.png)
岩石的转化
②
③
②
③④
④
①④
你能说出上图中各代号所表示的作用吗?
常形成谷 地或低地
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顶部
向斜槽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在图示地区能不能修建隧 道、水库呢?
能力提升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向斜
乙 断层
丙 背斜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
的原因呢? 甲 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Ⅱ.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鏈就是太平洋板块
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4.变质作用
大理岩
板岩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表现方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沉积岩)
页岩
石灰岩
丙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不容易侵蚀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丙 处开采
最合适;其中 乙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3 地震
板块构造理论
0º
60º
120º
180º
1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º
30º 0º 30º
4.变质作用
大理岩
板岩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山脉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山脉
2.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花岗岩
地壳运动造成的岩层的永久变形变位叫做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
小学生地形变化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地形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c9e08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c.png)
小学生地形变化知识点总结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物理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
地形变化是指地球表面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地形变化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对小学生地形变化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形成和结构1. 太阳系形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形成过程中太阳和行星都是由旋转的云气凝聚而成。
2.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岩石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的变化与演化1. 地壳运动:地壳是地球表面被我们所见的那一部分,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持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地壳运动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变动等。
这些地壳运动不仅影响到地表地形的变化,也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2. 构造地貌的形成:构造地貌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地貌特征,例如山脉、高原和盆地等。
山脉是地壳运动抬升所形成的,高原则是地壳上升,但没有被侵蚀的陆地,盆地是地壳下陷形成的低洼地区。
3. 外力地貌的形成:除了地壳运动外,水、风、冰等外力也会造成地貌变化。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河谷和三角洲;风侵蚀形成了沙漠和黄土高原;冰川侵蚀形成了冰斧谷和冰川湖等。
4.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所引起的地壳震动,它能够改变地形甚至引发洪水等灾害。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喷发所引起的,喷发的岩浆降落在地表形成新的地貌。
三、地球的水文地貌1.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们的源头通常是山区或高原的融雪水或雨水,通过侵蚀、冲刷和沉积等作用将地表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特征。
2. 湖泊:湖泊是由于地壳运动和河流侵蚀沉积等原因造成的地表低洼地区,它们通常是由大量的降水和地下水聚集而成。
3. 海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的70%,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洋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变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fa51c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6.png)
地壳运动与地形演变地球是一个充满神奇的行星,其地壳表面的地形是由地壳运动所形成的。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岩层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
这些运动与地质构造相互作用,塑造了地球的地形,使得地球上出现了山脉、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地貌特征。
一个重要的地壳运动现象就是板块构造运动。
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板块,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在地幔上运动着。
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板块运动会引起地壳的挤压、拉张和滑移,最终导致地形的变化。
例如,两个板块碰撞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地壳发生弯折和隆起,形成了许多山脉。
而两个板块分离时,地壳会发生断裂和裂谷的形成。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地壳板块移动过程中的应力积累,会在某一时刻突然释放,形成地震现象。
地震会导致地壳破裂和震动,从而引起地形的变化。
较强的地震可以造成地表的抬升或下沉,从而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地形。
例如,1915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导致了旧金山湾区的地面下沉,改变了湾区的地形。
火山喷发也是地壳运动的一个重要体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出地表的地质现象。
当地壳板块移动时,地下的岩浆可以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岩浆和温度高的气体,喷出的岩浆会在地表冷却降凝,形成火山锥和火山岩层,而喷出的气体会形成火山口周围的火山灰和熔岩流。
这些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和熔岩流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形成火山丘、火山口和火山岛等特殊地貌。
地形演变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球表面地形变化的过程。
地形演变涉及蚀变、堆积、溶解和重力作用等多种地质过程。
其中,侵蚀是地形演变中最为常见和显著的现象之一。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壳表面的岩石会受到风、水、冰等自然因素的侵蚀,逐渐剥蚀岩石表面的松散物质,形成河流、峡谷、河谷和峰丛等地貌。
此外,堆积也是地形演变的重要过程,它主要指河流、冰川、风等带来的沉积物在地表堆积,形成平原、冲积扇、地堑和沙丘等地貌特征。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__知识点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__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5e2df0482fb4daa58d4bd2.png)
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知识点一、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能量。
内力作用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风力、流水、冰川)。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二、.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人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岩浆活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岩浆侵入地壳形成花岗岩;另一种是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
1、常见的岩石变质岩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新的岩石大理石、板岩石英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可夷平地表。
(2012·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三、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一般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的结果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质构造示意图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实践意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褶皱背斜中心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良好的油气构造,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向斜中心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槽部受挤压不易侵蚀反成山岭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垒中间岩块上升,两侧岩块相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工程建设遇断层要避开,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呈水平状态
岩层受挤压力作用
岩层弯曲变形,发生褶皱
基本形态
形态特征
地表形态(地形)
背斜
向斜
是不是背斜的地质构造一定会形成山地,而向斜构造就一定形成谷地呢?请同学们来分析褶皱岩层的受力情况(投影或板图)
(指导学生分析向斜槽部B和背斜顶部A的受力情况,判断其岩性软硬,推断其形成的地形,完成以下表格及课本P39思考题)
(学生观察课本P40景观图,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板书](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模型演示或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④两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⑤板块移动发生张裂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⑥板块相撞挤压处,形成山脉,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山脉。
[学生活动]课本P37思考题
[过渡]板块运动对于宏观地形的形成和变化(即海陆变迁、造山运动等)具有重大影响,而我们常看到的地形,更多的是受地质构造的影响。
[板书](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讲述]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那么地壳运动会留下哪些“痕迹”呢?在山区河谷或公路两侧的裸露岩壁上,经常可看到地层的倾斜、弯曲,它们大多是岩层受到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而形成的,这就是褶皱(模型演示或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它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一般来说,背斜作用形成山地,向斜作用形成谷地,(投影以下表格)
[板书]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讲述]要促使物体发生变化,必须有什么的作用?(力)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投影下列表格,师生边讨论,边填写)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的是经过漫长时期缓慢进行的,有的却是在瞬间完成。(举例说明,也可让学生来举例)
[过渡]正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的作用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其中内力作用是地形的塑造者,它形成了地形的“粗毛坯”,那么内力作用是怎样塑造地形的?
[板书]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讲述]地壳是怎样产生运动的?是如何运动的?这些问题是历来许多科学家力求解决的,也因此产生了多种学说,其中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它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例如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大连绵的山脉……(最好举学生熟悉的本地的一些例子),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看到的这些地形是否以后就不变了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资料,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投影资料]资料1: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什么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内、外力的相互作用推动地貌演化的认识,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3.了解地质构造规律以及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思维意识。
挤压力
张力
作用
岩层部位(A或B)
①②③由哪两个箭头组成
岩性
地形
向斜槽部(B)
挤压力()()
背斜顶部(A)
张力()()
上述我们知道判断背斜和向斜不能单纯的从山地和谷地来判断~⑥表示岩层年代由新到老)
[讲述]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什么是断层,它通常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
(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课本P39的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强调断层与断裂的区别,在于岩体是否错动位移,举地形名称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对地形影响的规律,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找石油天然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开矿石也应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为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
资料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启发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今天的地表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化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大家熟悉的成语“沧海桑田”也正是说明了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史中的一个镜头。(让学生根据本地的地貌,多举实例说明)在这第二节中,我们将要学习是什么原因造成地形的不断变化以及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2.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3.学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①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②板块构述学说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背斜、向斜及形成的主要地形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有关投影片
(在学习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后,可结合课本P40思考题在周末组织学生完成野外褶皱构造观察活动,事先制订活动计划,最后按要求写出野外考察报告。)
[过渡]上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进行的,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出来,可有的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却是在瞬间就完成了的,如火山、地震活动。
[板书]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