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实验报告
植物主题实验报告小学(3篇)
![植物主题实验报告小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04a72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1.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2. 探究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植物生长箱、温度计、湿度计、土壤、种子、水、光照控制器等。
2. 实验材料:萝卜种子、黄瓜种子、番茄种子、花盆、剪刀、标签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种子、土壤、花盆等实验材料准备好。
2. 种植种子:将萝卜种子、黄瓜种子、番茄种子分别种植在花盆中,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3. 设置实验组:将种植好的植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a. 实验组1:光照组,控制光照时间,每天光照8小时。
b. 实验组2:水分组,控制浇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
c. 实验组3:土壤组,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种植。
d. 对照组:正常生长条件,光照、水分、土壤等条件均未改变。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数据。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光照组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这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光照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水分组植物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组相差不大。
这说明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但保持土壤湿润对植物生长仍有积极作用。
3.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使用不同类型的土壤种植的植物,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这说明土壤的肥力、透气性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五、实验结论1. 光照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适宜的光照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小,但保持土壤湿润对植物生长仍有积极作用。
3. 土壤的肥力、透气性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
![植物学实验园艺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01658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c.png)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生长发育与园艺栽培技术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园艺栽培的基本技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对园艺植物的养护与管理能力。
实验时间: 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校园园艺实践基地实验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姓名]实验小组: [小组名称及成员姓名]一、实验原理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园艺栽培技术则是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控,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花卉种子(如月季、菊花、牡丹等)- 蔬菜种子(如黄瓜、番茄、菠菜等)- 园艺基质(如泥炭土、珍珠岩等)- 营养液- 肥料- 浇水工具- 栽培容器- 标签2. 实验工具:- 电子天平- 烧杯- 量筒- 温度计- 湿度计- 显微镜三、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 将花卉和蔬菜种子分别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 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种子,并记录数据。
2. 基质准备:- 将园艺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体和杂草种子。
- 将消毒后的基质装入栽培容器中,并压实。
3. 种子播种:- 在消毒后的基质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
- 用标签标注种子种类、播种日期等信息。
4. 栽培管理:-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适时施用肥料。
-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5. 数据记录:- 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
- 记录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率:- 通过对花卉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种子种类的发芽率差异。
2. 植物生长状况:- 通过对植物株高、叶片数、花蕾数等指标的观察,分析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病虫害发生情况:-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植物保护实验报告(3篇)
![植物保护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099c6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9.png)
第1篇实验名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艺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
2. 熟悉常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识别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植物病虫害的形态、症状和病原体,学习识别病虫害的方法,并掌握防治技术。
实验材料:1. 病虫害样本:菜粉蝶、蝗虫、直翅目、鞘翅目等。
2. 植物叶片:小麦、玉米、水稻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培养皿、镊子、剪刀等。
实验步骤:一、病虫害识别1. 观察菜粉蝶、蝗虫等昆虫的外部形态,记录其形态特征。
2. 观察植物叶片的病斑、虫害症状,记录症状特征。
3. 利用显微镜观察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等。
二、病虫害防治1. 根据病虫害的识别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3. 观察防治效果,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病虫害识别结果1. 菜粉蝶:体长15-20毫米,翅面有白色斑纹,幼虫为绿色,以叶肉为食。
2. 蝗虫:体长20-30毫米,体色为绿色或黄褐色,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
3. 直翅目:体长10-20毫米,体色为黄褐色或绿色,以农作物根部为食。
4. 鞘翅目:体长5-10毫米,体色为黑色或棕色,以农作物叶片为食。
5. 植物叶片病虫害:小麦白粉病、玉米矮花叶病、水稻纹枯病等。
二、病虫害防治结果1. 菜粉蝶:采用生物防治,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捕食。
2. 蝗虫:采用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3. 直翅目:采用物理防治,利用捕虫网进行捕捉。
4. 鞘翅目:采用生物防治,利用寄生蜂等天敌进行防治。
5. 植物叶片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植物病虫害的识别方法,熟悉了常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培养植物的实验报告(3篇)
![培养植物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144c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 熟悉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小麦种子、大豆种子、花生种子2. 容器:塑料盆、玻璃瓶3. 培养基:腐殖土、河沙、珍珠岩4. 肥料: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5. 仪器: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剪刀、镊子、天平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1)将小麦、大豆、花生种子分别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2小时、8小时、6小时。
(2)将浸泡好的种子用剪刀剪去种皮,然后用镊子取出种子。
2. 培养基准备(1)将腐殖土、河沙、珍珠岩按比例混合均匀。
(2)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过筛,去除杂质。
3. 植物种植(1)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
(2)覆盖一层薄薄的培养基,用喷壶喷水,使种子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4. 培养条件控制(1)将植物放置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2)保持温度在20-25℃之间。
(3)保持湿度在60%-80%之间。
5. 施肥与浇水(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每隔10天施一次复合肥。
(2)浇水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保持土壤湿润。
6. 观察与记录(1)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株高度、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
(2)定期对植物进行施肥、浇水、修剪等管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生长情况(1)播种后第3天,小麦种子发芽。
(2)播种后第7天,小麦植株高度达到2cm。
(3)播种后第14天,小麦植株高度达到5cm,叶片颜色翠绿。
2. 大豆生长情况(1)播种后第5天,大豆种子发芽。
(2)播种后第10天,大豆植株高度达到3cm。
(3)播种后第20天,大豆植株高度达到7cm,叶片颜色深绿。
3. 花生生长情况(1)播种后第4天,花生种子发芽。
(2)播种后第8天,花生植株高度达到2cm。
(3)播种后第15天,花生植株高度达到4cm,叶片颜色淡绿。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植物培植实验报告范文(3篇)
![植物培植实验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eb660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7.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2.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3. 通过诱导植物叶片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4. 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5. 探讨不同激素配比对植物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使植物细胞或组织在体外条件下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包括脱分化、再分化两个过程。
脱分化是指植物组织在培养条件下,由已分化的细胞重新获得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增殖、分化等过程,形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 植物叶片(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MS培养基母液- 乙醇、氯化汞(HgCl2)、次氯酸钠等消毒剂- 琼脂- 烧杯、量筒、培养皿、解剖刀、剪刀、镊子、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水浴锅等实验仪器:- 培养室- 电子分析天平- 橡皮筋等四、实验步骤1. 材料预处理:- 将植物叶片用无菌水清洗,去除表面污物;- 用70%乙醇消毒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用氯化汞(HgCl2)或次氯酸钠消毒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将消毒后的叶片切成约1cm×1cm大小的块状。
2. 愈伤组织诱导:- 将预处理后的叶片块状接种于MS培养基中;- 在培养室中,将培养皿放置于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光照条件下; - 观察愈伤组织的形成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颜色、质地、大小等特征。
3. 激素配比试验:- 将愈伤组织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 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颜色、质地、大小等特征; - 比较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4. 再分化培养:- 将愈伤组织接种于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中;- 在培养室中,将培养皿放置于适宜的温度(25℃左右)和光照条件下; - 观察再分化过程,记录芽和根的形成情况。
植物移植栽培实验报告(3篇)
![植物移植栽培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33546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讨植物移植栽培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比不同移植方法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植物移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植物种类:选择生长状况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如樱花、紫薇、松树等。
2. 移植时间:选择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进行移植实验。
3. 移植地点:实验地点选择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农田。
4. 实验工具:铁锹、移植篮、移植铲、浇水工具、测量工具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实验:将实验植物分为若干组,每组采用不同的移植方法,如裸根移植、带土球移植、容器移植等。
2. 对照实验:设立对照组,采用常规移植方法进行移植。
3. 实验步骤:(1)选择适宜的移植时间,春季移植应在植物休眠期结束后,秋季移植应在植物生长缓慢期。
(2)根据不同移植方法,对实验植物进行移植处理。
(3)移植后,对实验植物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管理。
(4)定期观察记录实验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冠幅、叶片数量、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裸根移植组:移植后,实验植物生长状况较差,株高和冠幅增长缓慢,叶片数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率较高。
2. 带土球移植组:移植后,实验植物生长状况较好,株高和冠幅增长较快,叶片数量较多,病虫害发生率较低。
3. 容器移植组:移植后,实验植物生长状况较好,株高和冠幅增长较快,叶片数量较多,病虫害发生率较低。
4. 对照组:移植后,实验植物生长状况一般,株高和冠幅增长较快,叶片数量较多,病虫害发生率较低。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带土球移植和容器移植的实验植物生长状况优于裸根移植,原因可能在于带土球移植和容器移植能够保护植物根系,减少根系损伤,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五、实验结论1. 带土球移植和容器移植是较为适宜的植物移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移植成活率。
2.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移植方法。
3. 在移植过程中,应注重对植物根系的保护,减少根系损伤。
植物分类小实验报告(3篇)
![植物分类小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aad30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d.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植物形态学特征,如叶、花、果实等,用于识别和分类植物。
3. 增强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不同科、属、种的植物标本,如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解剖镜、镊子、解剖针、刀片、吸水纸、纱布块、蒸馏水、笔记本、铅笔、彩色标记笔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植物形态学特征:- 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注意其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 使用放大镜和解剖镜仔细观察叶的叶脉、叶形、叶缘等特征;花的花瓣、雄蕊、雌蕊等特征;果实的果皮、种子等特征。
2. 记录植物特征:- 使用笔记本和彩色标记笔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包括植物名称、科、属、种等信息。
- 对植物进行拍照,以便后续分析。
3. 植物分类:- 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特征,结合植物分类学知识,对植物进行分类。
- 按照植物科、属、种的分类体系,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
4. 撰写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 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2. 观察到的植物特征;3. 植物分类结果;4. 实验总结和讨论。
四、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植物名称: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科:千屈菜科(Lythraceae)- 属:紫薇属(Lagerstroemia)- 种: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叶对生,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7厘米,宽2-3厘米;花紫红色,顶生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果实椭圆形,长1-1.5厘米,成熟时紫黑色。
2. 植物分类结果:- 科:千屈菜科(Lythraceae)- 属:紫薇属(Lagerstroemia)- 种: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五、实验总结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了植物形态学特征,提高了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58543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2.png)
植物学实习报告模板汇编8篇(植物学实验报告总结)植物学实习报告篇120xx年7月13日,结束了泉州、厦门站的动物野外实习后,我们来到了南靖和溪,由孔祥海老师带队,开头了这次的植物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了解采集地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熟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学问,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忱,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7月13日下午,从实习宿舍(和溪镇热带雨林实习基地)动身,在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和溪镇沿着大路熟识沿路植物并采集标本20余种。
7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乐土雨林.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熟识了许多植物.并以小组为单位(五人一组)采集标本7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4日下午,校车再次把我们送到乐土雨林后便返回了。
我们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路认种并采集标本50余种。
同时压制了所采集的标本。
7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仙岭,在孔老师等的带领下,沿山路认种并采集了30余种植物标本。
7月15日下午,我们在宿舍压制所采集的标本。
(并在晚饭后返回了学校)7月16日,回到了学校,我们在试验室忙着压制标本,挂标签,复习巩固。
7月17日上午,针对这次植物野外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孔祥海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考核。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这次在南靖和溪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所采集的160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目有所熟识。
到现在,我还记得种子会粘人衣服的鬼针草,属于百合科有着好听名字的吉利草,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有药用作用的积雪草,天南星科的名符其形的一把伞天南星,跟姜长得很相像的高粱姜……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看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全部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全部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看中,我发觉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惊奇,有些形状惊奇,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植物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2e88c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5.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植物的基本生理特性,掌握植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内容1. 植物形态观察(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白菜种子、向日葵种子分别播种于装有土壤的盆中。
②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叶片展开、花蕾形成等过程。
③测量并记录幼苗的高度、叶片长度等生长指标。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小麦种子发芽后长出细长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长条形;白菜种子发芽后长出细小的茎和圆形的叶片,叶片展开呈匙形;向日葵种子发芽后长出粗壮的茎和绿色的叶片,叶片展开呈掌状。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发芽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光合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遮光纸、光强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置于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的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②用遮光纸将向日葵幼苗部分遮光,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③将向日葵幼苗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光合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向日葵幼苗在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较高,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黑暗条件下光合速率几乎为零。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光照强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3. 植物呼吸作用实验(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呼吸速率计、CO2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①将小麦种子置于呼吸速率计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②将小麦种子置于黑暗环境中,测量并记录呼吸速率。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小麦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呼吸速率较高,黑暗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
这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关联,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黑暗条件下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
4. 植物水分运输实验(1)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苗、水势计、染料等。
(2)实验步骤:①将向日葵幼苗的根部用染料染色。
实验报告植物学(3篇)
![实验报告植物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dffbe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生理和生态特点。
2. 学习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3. 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标本: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等。
2. 显微镜、切片、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材。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植物标本: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叶片、茎、根等结构。
2. 显微镜观察:制作植物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分类实验: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生殖器官和细胞结构等特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植物标本(1)观察被子植物:观察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了解其形态特征。
(2)观察裸子植物:观察植物的花、球果、种子等生殖器官,了解其形态特征。
(3)观察蕨类植物: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结构,了解其形态特征。
(4)观察苔藓植物: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结构,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显微镜观察(1)制作切片:取植物样本,进行切片处理,制作植物切片。
(2)观察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等。
(3)分析细胞功能:根据细胞结构,分析植物细胞的功能。
3. 分类实验(1)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进行初步分类。
(2)根据生殖器官进行详细分类。
(3)根据细胞结构进行辅助分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被子植物:具有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细胞结构较为复杂。
(2)裸子植物:具有球果、种子等生殖器官,细胞结构较为简单。
(3)蕨类植物:具有叶、茎、根等结构,细胞结构较为简单。
(4)苔藓植物:具有叶、茎、根等结构,细胞结构较为简单。
2. 分析结果(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但被子植物具有花、果实等复杂生殖器官,而裸子植物则没有。
(2)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但蕨类植物具有较为复杂的生殖器官,而苔藓植物则没有。
六、实验结论1. 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根据外部形态、生殖器官和细胞结构等特点进行分类。
植物花果实_实验报告(3篇)
![植物花果实_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87ca0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06.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植物花和果实的观察,了解其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
2. 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花和果实的分类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典型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实样本(如苹果、梨、桃、杏、西红柿等)。
2.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3. 刀片、镊子、剪刀、酒精灯、酒精、盐酸等实验用品。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植物花和果实的整体形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 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花和果实的微观结构,如花瓣、雄蕊、雌蕊、果实壁等。
3. 解剖果实,观察其内部结构,如种子、果肉、果皮等。
4. 对比不同植物的花和果实,分析其异同点。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整体形态- 观察不同植物的花和果实,记录其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 分析不同植物花和果实的异同点。
2. 观察微观结构- 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瓣、雄蕊、雌蕊等花器官的微观结构。
- 使用放大镜观察果实壁、种子、果肉等果实的微观结构。
3. 解剖果实- 使用刀片将果实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 分析果实内部结构的功能和特点。
4. 分类对比- 根据花和果实的特征,对观察到的样本进行分类。
- 分析不同植物花和果实的分类依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整体形态观察结果- 观察到不同植物的花和果实具有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 例如,苹果花为白色,梨花为白色或粉红色,桃花为粉红色等。
2. 微观结构观察结果- 观察到花瓣、雄蕊、雌蕊等花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 例如,花瓣多为对称,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 观察到果实壁、种子、果肉等果实的微观结构。
- 例如,苹果果实的果肉由多个细胞组成,种子藏于果肉内部。
3. 解剖果实结果- 解剖果实后发现,果实内部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和功能。
- 例如,苹果果实由果皮、果肉、种子等组成,果皮起到保护作用,果肉富含营养物质,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后代。
4. 分类对比结果- 根据花和果实的特征,将观察到的样本分为不同类别。
植物模拟栽培实验报告(3篇)
![植物模拟栽培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493d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需求。
2. 掌握植物模拟栽培的方法和技巧。
3. 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4. 分析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植物种类:黄瓜、番茄、生菜等。
2. 容器:塑料盆、玻璃瓶等。
3. 营养液: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液体。
4. 灯具:LED生长灯。
5. 仪器:温度计、湿度计、pH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植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模拟栽培条件下生长,对照组在自然条件下生长。
2. 模拟栽培条件:- 温度:控制在25℃左右。
- 光照: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
- 湿度:控制在60%左右。
- 营养液:定期更换,保持营养液pH值在6.5-7.0之间。
3.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颜色、果实成熟度等数据。
四、实验过程1. 种植:将植物种子播种在塑料盆中,覆盖薄薄一层土壤。
2. 浇水:根据植物需求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光照:使用LED生长灯提供光照,每天光照12小时。
4. 温度与湿度: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监测环境条件,及时调整。
5. 营养液:定期更换营养液,保持营养液浓度适宜。
6.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高度:实验组植物的生长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模拟栽培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更快。
2. 叶片颜色:实验组植物的叶片颜色更加鲜绿,说明模拟栽培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强。
3. 果实成熟度:实验组植物的果实成熟度更高,说明模拟栽培条件下植物的产量更高。
4.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5℃左右。
- 光照:光照强度过弱或过强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适宜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
-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适宜湿度为60%左右。
- 营养液:营养液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适宜pH值为6.5-7.0。
植物分布性实验报告(3篇)
![植物分布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45c0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f.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规律,掌握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测定方法,分析植物种群分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指植物个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
根据植物个体在空间上的排列特征,可以将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类型。
本实验主要研究植物种群的集群分布。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如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2. 实验方法:(1)样地设置:在每个植物群落中设置若干个样地,样地大小为10m×10m。
(2)样地调查:在样地内,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个体调查。
具体操作如下:a. 在样地内随机选取一个起点,以1m为间隔,沿对角线方向设置样线。
b. 在样线上,每隔5m标记一个点,作为调查点。
c. 在每个调查点,调查植物个体的种类、数量、胸径、高度等特征。
d. 记录样地内所有植物个体的信息。
(3)数据分析:根据调查数据,采用以下方法分析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a. 集群指数:采用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别对样地内植物个体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
b. 集群分布图: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绘制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图。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集群指数分析通过Moran's I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乔木层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集群分布为主,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2)灌木层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
(3)草本层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集群分布为主,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
2. 集群分布图分析根据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绘制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图,如下:(1)乔木层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图显示,植物个体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群分布特征,且分布范围较广。
植物的身体实验报告(3篇)
![植物的身体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585f7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基本器官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 掌握植物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等细胞器的基本功能。
二、实验原理植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类群,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器官的协同作用。
植物器官主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它们分别承担着植物生长、营养吸收、光合作用、繁殖等生命活动。
通过观察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向日葵、菠菜、草莓等植物样本。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蒸馏水、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根的结构与功能观察(1)将玉米、向日葵等植物的根洗净,切成薄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横切面,注意观察根尖、皮层、韧皮部、木质部等结构。
(3)分析根的结构与功能,如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等。
2. 茎的结构与功能观察(1)将玉米、向日葵等植物的茎洗净,切成薄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横切面,注意观察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髓等结构。
(3)分析茎的结构与功能,如支撑植物体、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等。
3. 叶的结构与功能观察(1)将菠菜、草莓等植物的叶片洗净,切成薄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横切面,注意观察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等结构。
(3)分析叶的结构与功能,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
4. 花的结构与功能观察(1)将向日葵、草莓等植物的花朵洗净,切成薄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的横切面,注意观察花瓣、雄蕊、雌蕊等结构。
(3)分析花的结构与功能,如繁殖后代等。
5. 果实与种子的结构与功能观察(1)将草莓、玉米等植物的果实洗净,切成薄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果实的横切面,注意观察果皮、种子等结构。
(3)分析果实与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如繁殖后代等。
6. 细胞结构观察(1)将植物样本洗净,切成薄片。
环境植物实验报告总结(3篇)
![环境植物实验报告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8d437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e.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和分布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展了本次环境植物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2. 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布特点;3. 探讨植物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等;2. 实验环境: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3. 实验步骤:(1)设置不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2)将植物种植在模拟环境中,定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3)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布特点;(4)评估植物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生长旺盛,叶片颜色鲜绿;而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或脱落。
这说明植物对温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 植物对湿度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叶片保持湿润;而在干旱或高湿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或出现病斑。
这说明植物对湿度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3. 植物对光照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叶片光合作用效率高;而在光照不足或过强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黄或出现病斑。
这说明植物对光照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4. 植物对土壤变化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和分布特点。
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植物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而在土壤贫瘠或盐碱化条件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
植物栽培育种实验报告(3篇)
![植物栽培育种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7dd4e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栽培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 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提高植物栽培育种的成功率。
3. 研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对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植物栽培育种是利用生物学原理,通过选择、繁殖、培育等手段,使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延长供应期等目的。
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基本原理:1. 生长发育规律: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有序的过程,包括发芽、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等阶段。
2. 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3. 营养需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一定量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水稻、小麦、玉米、蔬菜、花卉等植物种子。
2. 试剂:肥料、农药、土壤改良剂等。
四、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
2. 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在适宜的土壤中,注意行距、株距等。
3.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4. 施肥: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肥料。
5. 除草、病虫害防治: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 将水稻、小麦、玉米、蔬菜、花卉等植物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浸泡时间为2-3小时。
- 将浸泡后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播种- 准备适宜的土壤,翻耕、松土,使土壤肥沃、透气。
- 将处理好的种子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播种在土壤中。
- 覆盖土壤,轻轻压实。
3. 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调整浇水频率。
- 浇水时注意均匀,避免积水。
4. 施肥- 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合理施用肥料。
- 施肥时注意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方法。
5. 除草、病虫害防治- 定期除草,防止杂草与植物争夺养分。
- 观察植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
植物光照实验报告(3篇)
![植物光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46c4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分析光照强度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
3. 了解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
二、实验材料1. 植物品种:黄瓜(Cucumis sativus)2. 实验容器:透明塑料盆(每个盆种植10株黄瓜)3. 光照设备:LED光源(模拟自然光照)4. 光照强度:设置5个光照强度等级(0Lux、500Lux、1000Lux、1500Lux、2000Lux)5. 温度控制器:保持实验温度在25℃6. 测量工具:卷尺、计时器、光照计三、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黄瓜种子均匀播种于塑料盆中,保持土壤湿润,置于25℃的温室内培养。
2. 光照设置:待黄瓜植株长至5cm高时,开始进行光照实验。
将LED光源分别设置在0Lux、500Lux、1000Lux、1500Lux、2000Lux五个光照强度等级下,每个等级设置一个实验组,每组10株黄瓜。
3. 实验过程:将黄瓜植株放置在光照设备下,每天光照时间为12小时,其他时间保持黑暗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浇水。
4. 数据记录:每隔3天,测量黄瓜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叶片面积等生长指标,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强度对黄瓜株高的影响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黄瓜株高逐渐增长。
在0Lux条件下,黄瓜植株生长缓慢,株高基本没有变化;在500Lux条件下,黄瓜植株开始生长,株高增长速度较快;在1000Lux、1500Lux、2000Lux条件下,黄瓜植株生长速度逐渐放缓,株高增长速度趋于稳定。
2. 光照强度对黄瓜叶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黄瓜叶片数的影响较小。
在0Lux条件下,黄瓜叶片数基本没有变化;在500Lux、1000Lux、1500Lux、2000Lux条件下,黄瓜叶片数略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3. 光照强度对黄瓜叶片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黄瓜叶片面积的影响较大。
设计植物基本实验报告(3篇)
![设计植物基本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258d9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 掌握植物组织切片技术;3. 熟悉植物细胞观察方法;4. 认识植物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现象。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本实验采用植物组织切片技术,将植物组织制成切片,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生理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菠菜叶、玉米叶、紫甘蓝叶;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吸水纸、盐酸、酒精、蒸馏水、染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植物组织切片:(1)将洋葱鳞片叶、菠菜叶、玉米叶、紫甘蓝叶分别取下,洗净;(2)用刀片将叶片切成约0.5mm厚的切片;(3)将切片放入盐酸中浸泡10分钟,以软化细胞壁;(4)取出切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5)将切片放入染色剂中染色,染色时间为5-10分钟;(6)取出切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7)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中,盖上盖玻片。
2. 观察植物细胞:(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2)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3)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现象,如渗透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洋葱鳞片叶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菠菜叶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玉米叶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紫甘蓝叶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2. 植物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理现象:(1)渗透作用:在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吸水膨胀;在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收缩。
(2)光合作用:植物细胞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
(3)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在无光照条件下,通过细胞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植物种植实验报告(3篇)
![植物种植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00ed7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 掌握植物种植的基本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黄瓜种子。
2. 容器:塑料花盆、玻璃瓶。
3. 肥料:复合肥、腐殖酸肥。
4. 水源:自来水、蒸馏水。
5. 工具:铲子、喷雾器、温度计。
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大豆种子、黄瓜种子分别用清水浸泡6小时,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
2. 肥料准备:将复合肥和腐殖酸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作为底肥。
3. 容器准备:将塑料花盆和玻璃瓶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4. 种植过程:a. 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装有底肥的塑料花盆和玻璃瓶中。
b. 用铲子轻轻覆盖种子,厚度约为1-2厘米。
c. 浇透水,使土壤湿润。
d. 将塑料花盆和玻璃瓶放置在温暖、通风的环境中。
5.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病虫害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7天,玉米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快。
b. 第14天,玉米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1天,玉米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开始抽穗。
2. 大豆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8天,大豆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慢。
b. 第15天,大豆幼苗长到5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2天,大豆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开始开花。
3. 黄瓜种子种植实验结果:a. 种植后第7天,黄瓜种子发芽,生长速度较快。
b. 第14天,黄瓜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叶片颜色正常。
c. 第21天,黄瓜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开始开花。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1. 玉米和大豆的生长速度较快,黄瓜的生长速度较慢。
2. 玉米和黄瓜的叶片颜色正常,大豆的叶片颜色稍黄。
3. 玉米和黄瓜在生长过程中未出现病虫害,大豆在第15天出现少量蚜虫。
五、实验结论1. 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土壤条件。
2. 种子处理、底肥施用、合理浇水等种植技术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植物生长特性实验报告(3篇)
![植物生长特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60777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包括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以及植物激素对生长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分析植物生长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玉米种子- 豌豆种子- 水稻种子- 鹅掌柴- 绿美人-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营养液(含硼和不含硼)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植物生长灯- 电子秤- 滴定管- 显微镜三、实验方法1. 向光性实验:- 将玉米种子、豌豆种子、水稻种子分别种植在培养皿中,置于光照和黑暗环境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2. 向水性实验:- 将鹅掌柴、绿美人分别种植在土壤和沙土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3. 向肥性实验:- 将鹅掌柴、绿美人分别种植在含硼和不含硼的营养液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4. 植物激素对生长的影响实验:- 将鹅掌柴、绿美人分别喷洒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向光性实验:- 在光照条件下,玉米、豌豆、水稻种子均表现出向光性,茎叶向光源方向生长。
2. 向水性实验:- 在土壤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良好;在沙土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较差。
3. 向肥性实验:- 在含硼营养液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良好;在不含有硼的营养液中,鹅掌柴、绿美人生长较差。
4. 植物激素对生长的影响实验:- 喷洒低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鹅掌柴、绿美人生长加快;喷洒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鹅掌柴、绿美人生长受到抑制。
五、实验结论1.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基本特性。
2. 光照、水分、土壤肥力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
3.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六、实验讨论1. 向光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特性,有助于植物获取更多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2.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水分不足会影响植物生长。
3. 土壤肥力是植物生长的重要保障,缺乏必要的养分会影响植物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科,细叶榕种。其根如人参,小榕树类。树干的形状酷似一个正在守望的人形。
无刺丝兰
百合科,丝兰属。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直立,褐色,有明显的叶痕,茎基部可膨大为近球状。叶窄披针形,着生于茎顶,末端急尖,长可达100厘米、宽约8—10厘米;叶革质,坚韧,全缘,绿色,无柄。
映山红
杜鹃花科,杜鹃花属。落叶树。花筒状,略呈双唇形,通常芳香。通常只有5个突出的雄蕊。
1.人参榕
2.无刺丝兰
3.映山红
4.南洋杉
5.棕榈
6.八角金盘
7.孔雀木
8.薯蓣
9.茶梅
10.山茶
11.含笑
12.马尼拉草
13.龙爪槐
14.榆树
15.红叶石楠
16.铜钱草
17.龟角冬青
18.紫薇
19.崖花海桐
20.红叶李
21.樟树
22.垂柳
23.小叶女贞
24.桃树
25.酢浆草
26.牛筋草
27.狗牙根
127.女贞
128.罗汉松
129.苦楝树
130.加拿涅枣
131.白玉兰
132.紫荆
133.一枝黄花
134.鸢尾
135.南天竹
136.日本晚樱
137.钻形紫菀
138.铁树
139.金边黄杨
140.滴水观音
141.紫鸭趾草
142.积雪草
143.火棘
144.美人蕉
145.睡莲
146.浮萍
147.龙葵
148.车前草
紫藤
酢浆草,多年生草本,全体有疏柔毛;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叶互生,掌状复叶有3小叶,倒心形,小叶无柄。花色多种,以红、黄两色为常见,
鸭趾草科、紫鹃草属。植株高约20-30厘米,茎伸长半蔓性,匍匐地面生长。叶披针形,卷曲
紫鸭趾草(5张)
状,紫红色,质脆,被细绒毛,茎紫褐色,直立性,伸长后即倒伏地面。春夏季开花,花色桃红,日照充足则开花不辍,此类植物耐旱又耐湿。对于光照适应力强,在强光或荫蔽处均能生长,光照强烈时则叶色呈浓紫色,荫蔽处叶色转褐绿。其花叶俱美,为优良地被植物,也可盆栽作室内观叶植物。
28.革命草
29.莎草
30.斑锦地
31.婆婆纳
32.雪松
33.鸡爪槭
34.吉祥草
35.豆瓣黄杨
36.络石
37.紫穗麦冬
38.红花檵木
39.木芙蓉
40.栀子花
41.马蓼
42.枸骨
43.荷花玉兰
44.鸡矢藤
45.小叶栀子
46.海金沙
47.银杏
48.葱莲
49.珊瑚树
50.千头柏
51.木槿
52.夹竹桃
53.樱花
105.豆瓣黄杨
106.络石
107.紫穗麦冬
108.红花檵木
109.木芙蓉
110.栀子花
111.马蓼
112.枸骨
113.荷花玉兰
114.鸡矢藤
115.小叶栀子
116.海金沙
.珊瑚树
120.千头柏
121.木槿
122.夹竹桃
123.樱花
124.蛇莓
125.石榴
126.凤尾竹
南洋杉
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南洋杉。树皮灰褐色或暗灰色,粗,横裂;大枝平展或斜伸,幼树冠尖塔形,老则成平顶状,侧身小枝密生,下垂,近羽状排列。
棕榈
棕榈科,棕榈种。常绿乔木,高可达7米;干直立,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子大,集生干顶,掌状深裂,叶柄有细刺;夏初开花,肉穗花序生于叶间,具有黄色佛焰苞;淡蓝黑色近球形核果,有白粉。树干圆柱形,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
薯蓣
薯蓣科;薯蓣属;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可以食用。
茶梅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2米,树冠球形或扁圆形。树皮灰白色。嫩枝有粗毛,芽鳞表面有倒生柔毛。叶互生,椭圆形至长圆卵形,先端短尖,边缘有细锯齿,革质,叶面具光泽,中脉上略有毛,侧脉不明显。花多白色和红色,略芳香。蒴果球形,稍被毛。花套瓣或半重瓣,花色除有红、白、粉红等色外,还有很多奇异的变色及红、白镶边等。
54.蛇莓
55.石榴
56.凤尾竹
57.女贞
58.罗汉松
59.苦楝树
60.加拿涅枣
61.白玉兰
62.紫荆
63.一枝黄花
64.鸢尾
65.南天竹
66.日本晚樱
67.钻形紫菀
68.铁树
69.金边黄杨
70.滴水观音
71.紫鸭趾草
72.积雪草
73.火棘
74.美人蕉
75.睡莲
76.浮萍
77.龙葵
78.车前草
79.紫藤
80.山茶
81.含笑
82.马尼拉草
83.龙爪槐
84.榆树
85.红叶石楠
86.铜钱草
87.龟角冬青
88.紫薇
89.崖花海桐
90.红叶李
91.樟树
92.垂柳
93.小叶女贞
94.桃树
95.酢浆草
96.牛筋草
97.狗牙根
98.革命草
99.莎草
100.斑锦地
101.婆婆纳
102.雪松
103.鸡爪槭
104.吉祥草
八角金盘
五加科,(日本)八角金盘。八角金盘,顾名思义,乃指其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它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象一只只绿色的手掌。
孔雀木
五加科,孔雀木属。常绿观叶小乔木,盆栽时常在2米以下。树干和叶柄都有乳白色的斑点。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7~11枚,条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1.5厘米,边缘有锯齿或羽状分裂,幼叶紫红色,后成深绿色。叶脉褐色,总叶柄细长,甚为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