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学考试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中国的考试制度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水平、教师教育能力、学校培养水平的重要教学方法,在中国教育制度中早已根深蒂固,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大学现行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着考试目的异化、考试内容僵化和老旧陈腐、考试形式单一、试题评价制度不合理、老师受限制较多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这样僵化的考试制度在面对我国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行为问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创造力等种种问题时,已经束手无策,何况又面临新时代更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挑战,所以我国大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大学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的大学教育过程中,考试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考试制度基本上是小学、初中、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其导向功能发生偏差,大学现行的考试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引导着教师为考而教。依赖考试来安排课堂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为考而考,重知识而轻能力,扭曲了学习的性质,导致教与学效率的低下。需要去解决。(一)大学考试目的的异化
大学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每一个大学生都想过这个问题,那我们大学考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大学里,普遍把考试作为一门课程结束的标志,把学生取得的分数作为班级排名、奖学金、学位证书的发放以及保研、入党资格获取的唯一标准。大多数老师也认为考试就是给学生课程评定一个数字结论;对不少学生而言,考试就是为了得到分数、获得学分,最终拿到文凭。在这些政策的误导下,为了有效的通过考试,达到目的,学生为分数而考试,为考试而学习,学生也只把考试作为一种获得学分和评优的工具。考试成为压在学生身上沉重的包袱,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奴隶。这样,考试已经完全失去了它在检测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敦促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各项策略以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功用,考试目的异化也导致了考试诚信的缺失。
(二)大学考试内容的僵化、老旧陈腐
1.考试内容轻重失衡。
考试内容是整个考试工作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现行的大学考试制度延续了中国考试历来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考试命题像“八股文”,内容多是一些呆板的、理论性的知识,甚至考试时候多采用客观的选择、填空题、判断题,很少去涉及一些主观性强的试题。考试出题一般都是由任课老师去做,是按平时上课的教材、内容出题。这样陈腐的考试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在现今的大学里,期末考试来临之前就出现了划范围、圈重点的现象,而且大家也把这种现象看作是一种正常现象,反倒是不划重点就不正常了。有的老师甚至将题目告诉给学生,学生只要依照老师的临时指点和考前的背诵记忆就能轻松过关,甚至是拿到高分成绩。这种制度不但无法公平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反而会使得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更加严重!其直接结果就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平时不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因为他觉得既然考试都那么轻松那还听什么
课啊,浪费时间。学生的侥幸心理越来越强。
2.考试内容陈腐老旧,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大学现行考试往往是“照本宣科”的“抄书”模式,考试内容配置不合理,学科内容不突出,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
3.考试内容过于规范化,缺乏灵活性。
现代考试制度中考试内容过于规范化,考试内容强调与所学课程内容所统一,考试中对于创新知识的考核较少。这样僵化的考试内容过于片面,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大学考试形式的单一
1.考试方式比较固定,方法单一。
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口试、笔试等, 但当前大学考试形式却很单一, 多以闭卷、理论、笔试的形式,而开卷、口试、答辩、论文、技能操作等体现应用要求的考试形式较少。这样的考试形式就像“计划经济”,高度统一,期末考试大多是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试题,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学习同一门课程的所有学生。其他考试形式的缺失也致使考试反馈能力具有很强的片面性,不能体现大学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2.考试的题型比较单一。
大学考试的题型继承了以前中小学的考试题型,多是比较固定和单一的,以客观性题型居多,考记忆性,知识性东西的题型较多,综合性的思考题、分析论证题、证明题较少,较窄的试题覆盖面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题型的单一也使得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现象更加的严重。
(四)考试评价不合理
大多大学老师常常只注重判分,不太注重试卷反映的内容和学生的平时表现。期末的分数高低往往关系奖学金、评优、升级、毕业证、学位证甚至工作的落实。现在的大学一般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以2:8 或3:7 的比例计入总成绩。20% 或30% 的平时成绩作为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上课表现的手段已经成为了学生成绩的又一个保险,在“不为难学生”的精神方针下,无论学生表现如何,任课教师都会给学生近乎满分、相差无几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也充满了人情分,无形中给了学生“学与不学结果都一样”的暗示,不仅丧失了其客观、公正的初衷,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末考试结束、成绩入档后,就意味着一门课程就此结束,没有进一步的分析和指导,学生考完后无论好坏也都不会再去反思、回顾,使考试丧失了其评价、反馈、发展的功能。
(五)老师受的限制约束比较多
1.老师的自由空间比较小。
教师能力的发挥受到教学大纲的严重限制,相同的课程由不同的老师教授时,每一位老师的讲课方式方法应该说是不同的,各具特色的,但是教学大纲却对每一位老师有一定的限制,使得老师的讲课都比较僵化,没有把自己本身的特色自由发挥出来。
2.试卷单一及其考试的统一性使教师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
学校要求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核,这样老师的个性得不到张扬,限制了老师特色的发挥,同时也限制了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题目,更谈不上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各种不同能力。这不利于对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学校对老师的要求限制了老师对学生正确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