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一、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按照其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三大类。

浮游生物主要指那些漂浮在水中,无法自由游动的微小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则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沉积物上,包括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

游泳生物则具备自由游动的能力,如鱼类、鲸类等。

海洋生物的分类还可以按照其所属的系统分类,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动物界、植物界等。

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包括细菌和蓝藻等。

真核生物则具备真核膜,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甲壳动物等。

动物界和植物界则是更高级的分类单位,包括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海藻等。

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深海、沿岸和开阔海域等不同的生态区域。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摄食关系形成的线性链条,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因素包括海水温度、盐度、光照等;化学因素包括海水中的溶解氧、盐度、氮、磷等物质的含量;生物因素则包括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无脊椎动物、海藻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大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学复习资料(红字是确定要考的题,蓝字考试内容⾥⼀定会涉及)海洋环境与⽣物适应1、海和洋的区别2、最⼤的海是位于太平洋的珊瑚海(Coral Sea),⾯积为4.79×106Km2。

3、最⼩的海是马尔马拉(Marmara),⾯积为1.1 ×104Km2 。

4、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中的⽆机盐总量(克数)。

5、海⽔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洋海⽔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含量⽐例却⼏乎是恒定的,不受⽣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

6、两极同源:南北两半球中⾼纬度的⽣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

7、⽣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定界限以上才开始发育,⼀般把这⼀界限称为⽣物学零度。

8、海流对海洋⽣物的作⽤①海流有扩⼤海洋⽣物分布的作⽤暖流可将南⽅喜热性动物带到较⾼纬度海区;⽽寒流则可将北⽅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

海流也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

②海流与海洋⽣物⽣产⼒的关系海⽔的辐散或辐聚关系到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所需营养盐类能否得到补充。

③影响⽓候⿊潮输送热量相当于每秒燃烧38000吨⽯油。

9、渤海是内陆海,黄海具有⼤海洋⽣态系统,东海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10、⼤海洋⽣态系统的概念(1)⾯积⼤于或等于20万km2的海域;(2)具有其本⾝的深度、海洋学和⽣产⼒特征;(3)其海洋⽣物种群具有适宜的繁殖、⽣长、摄⾷策略以及营养依赖关系;(4)受控于共同要素的作⽤,如污染、⼈类捕捞和海洋环境条件等。

11、海洋浮游⽣物的适应性策略(1)减少超额体重的适应①增加体内⽔的含量以求⾝体的相对密度接近于⽔的密度。

②浮游⽣物的⾻骼质量与成分的改变。

③⾝体含较⽔轻的物质以减少超额质量。

④产⽣黏液膜以减少超额体重。

(2)增⼤体阻的⽅法:①以⼩的体积得到较⼤的相对⾯积以增加体阻②放射状突出物。

海洋生物学复习要点

海洋生物学复习要点

鳍式、八爪鱼、鳞式、无颌类、后鳃类、同律分节、学名、后鳃类、同物异名、“抱卵”、前鳃类、消(藻类)、石决明、海螵蛸、瓦楞子、底栖生物、多毛类、管足、夏眠、赤潮及毒素、浮浪幼体、叶状幼体、大眼幼体、糠虾幼体、 蚤状幼体、担轮幼体、双名法、优先律、蓝色血液、奇鳍、偶鳍、洄游、无颌类、疣足、步足、多孔动物、硬骨鱼类、软骨鱼类、侧线鳞、上位口、端位口、下位口、鳃盖、鳃孔、鳃耙、厴、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八目鳗、浅埋生物、书鳃、脂鳍、稜鳞、鳍棘、鼻口沟、眼后头长、上口位、腹鳍喉位。

二、 1、赤潮及其主要危害形式 2、赤潮毒素主要种类 3、鲸类与鲨类的区别 4、鲸类与豚类的主要区别 5、我国5种海龟的主要区别 6、棘皮动物种类的主要形态 7、鲨类与鳐类的主要区别 8、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的主要区别 9、中外传统名称中不是鱼类的“鱼”有哪些(8种以上) 10、东方囊对虾、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都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洄游
11、举例各5种浅埋式、匍匐式、固着式、附着式生活方式的海洋生物
12、虾、蟹类在幼体发育过程中有何区别
13、头足类中的柔鱼、乌贼、蛸三者在外形及内部构造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14、以检索表形式,区别三疣梭子蟹、日本大眼蟹、锯缘青蟹、招潮蟹及中华绒螯蟹
15、以检索表形式,区别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白姑鱼、黄姑鱼
16、以检索表形式,区别青蛤、文蛤、杂色蛤、缢蛏、彩虹明樱蛤
17、真虾派与对虾派的主要区别
18、介绍海参的护身、共生现象
19、鱼类的基本定义
20、举例10种海洋珍稀动物
三、外形
硬骨鱼类、鲨类、鳐类、虾类、蟹类、螺类、双壳类、头足类 院专业班级姓名学。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学复习题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学复习题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专题海洋土地资源第二章海洋生物资源专题环境及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影响专题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生物学基础专题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洄游专题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资源状况第三章海洋水及水化学资源第四章海底固体矿产资源第五章海洋油气资源第六章海洋能开发第七章海洋空间与旅游资源第八章综论专题海洋自然保护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资源: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资源”有两个特性:有用性和稀缺性。

2、自然资源分类: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六大类。

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3、海洋资源:指不论是海水水体本身还是海洋空间的利用,凡是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的物质、能量、空间、设施等等,都可称之为海洋资源。

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特点:(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空间(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年轻性;多部门和多学科性;国际性;自然性。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分类与空间分布一、海洋资源的分类“五分法”: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能量资源。

从属性和用途分: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及水化学资源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二、海洋资源的分布1. 海洋地理基本知识2. 海洋资源的分布3. 海洋资源的性质及其所处环境特点:海洋资源的公有性水介质的流动性和连续性水介质的立体性海洋资源赋予环境的复杂性三、海洋资源权益的国际法条款四、我国海洋国土第三节海洋资源的研究意义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自然环境保护的需要三、丰富自然科学的需要专题:海洋土地资源海岛资源 resources of sea island概念:岛(sea island)作为海上的陆地,是开发海洋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国防的前沿。

海洋资源复习

海洋资源复习

绪论1、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意义答:人类重要食物来源;人类药物的来源;饲料来源(动物、植物);工业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农药来源;促进生命科学研究;旅游资源2、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答:(1)在一定开发利用速度下具有更新能力(2)生物储量大、分布广、环境复杂(3)生物储量和种类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波动性)(4)共享性资源(国际性)(5)跨专属经济区流动性3、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答:(1)遗传多样性:环境越复杂多变,生物遗传变异度越高。

(2)物种多样性:环境决定生物体的形态、营养、生殖。

(3)化学多样性:生物代谢产物,生态联系、信息传递、化学防御、进攻4、近海生物群落特点答:A适应性强、季节变化和种群交替规律.B数量和种类多样性很高。

C水域生产力高,此海域渔获量占海洋总渔获量的80%以上5、大洋生物群落特点:答:A总体个体数量少,种类多样性高。

B上层水域(<200m)和中层水域(0.2~1km)中的生物数量多。

深层水域(<1km)数量较少。

C生物数量和种类随远离大陆架方向和接近海底方向而递减6、中国海洋渔业现状:答:(1)海洋渔业资源丰富;(2)水产品加工量低,出口量低(3)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力低(4)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世界海洋渔业现状:(1)海产品已成为世界上动物蛋白的最大来源(2)世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7、渔业发展趋势:答:简单捕捞到大面积人工海水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鱼贝类化学1、普通肌(白色肉)和暗色肌的区别答:(1)暗色肌肌纤维较细(2)暗色肌周围结缔组织多,血管较丰富(3)暗色肌中具有氧化三甲胺还原酶,产生鱼腥味物质三甲胺(4)暗色肌中脂类、维生素、肌肽含量高,糖含量低(5)暗色肌肌浆蛋白以肌红蛋白为主(6)暗色肉中肌浆蛋白和肌基质蛋白含量高,而肌原纤维蛋白比例低2、鱼贝类肌肉的化学组成特点答:①水分高、热量低②脂类种类复杂,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

③含量波动显著3、鱼贝类肌肉蛋白质分类与构成答:(1)肌浆蛋白(酶、肌红蛋白):溶解于水溶液或离子强度0.05以下的溶液。

海洋生物资源复习重点

海洋生物资源复习重点

海洋生物资源复习重点1、海洋生物资源天然海域中可供人类使用的动植物,以及为这些动植物提供食物保障的饵料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2、海洋生物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以海洋生物资源为背景, 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基础生物学、行动与洄游、渔场渔期、资源评估、资源预报、资源调查、资源管理、我国及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概况等内容。

3、动物个体发育全过程分几个阶段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子代个体形成成长性成熟直至死亡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都发生一系列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胚前期:从亲代生殖细胞形成到成熟的阶段;胚胎期:从受精卵形成开始到幼体形成破卵而出或离开母体之前的阶段;胚后期:从幼体破卵而出或脱离母体以后的阶段。

4、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1)软体动物门是肉质丰富的多细胞动物。

体柔软,不分节,一般有肌肉质的足或腕,也有足退化的。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一般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头部生有口、触角、眼和其它器官。

各类软体动物因生活习性不同,其头部的发达程度也不同。

足着生在身体腹面,头的后方,有丰富的肌肉组织,是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

内脏团一般在足的背部,是心脏、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所在部位。

(3)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4)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5、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1)节肢动物门是具有外骨骼的多细胞动物,它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类群多,分布广,与人和动物的关系极为密切。

(2)身体分部,各部在生理机能上也出现了分工,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为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为营养和繁殖中心。

(3)附肢分节。

(4)具有发达的横纹肌,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5)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7)呼吸系统多样性,但都是体壁的衍生物。

海洋生物学复习提纲资料

海洋生物学复习提纲资料

海洋⽣物学复习提纲资料复习提纲1.⽣命与⾮⽣命的区别是什么?⽣命能够⽣长、新陈代谢、感知外界环境并调节内部⽣理环境,以及繁殖后代2.⽣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碳⽔化合物、蛋⽩质、脂肪、核酸3.DNA和RNA的主要功能是什么?DNA:携带某⼀⽣命体构建和运⾏的所有指令;RNA:将编码在DNA 上的遗传信息传导到蛋⽩质上,催化,贮存遗传信息。

4.写出光和作⽤和呼吸作⽤的化学分⼦式。

光合:6CO2+6H2O→C6H12O6+6O2呼吸:C6H12O6+6O2→6CO2+6H2O5.什么是扩散作⽤?什么是渗透作⽤?扩散:离⼦和分⼦从⾼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动的过程;渗透:指⽔对选择性的可渗透膜进⾏扩散的过程;主动运输:细胞利⽤能量将物质想与扩散相反的⽅向运输。

6.海洋⽣物是如何调节渗透平衡的?多喝海⽔,少产尿,盐分从鳃排出。

7.海洋⽣物的⽣殖机制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散卵⽣殖:⾦枪鱼护卵⽣殖:⼤王乌贼胎⽣:南蓝鲸卵胎⽣:⼤⽩鲨8.什么是物种?⼀群⽣物它们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相互之间可以繁殖后代,⽽且与其他⽣物物种种群产⽣⽣殖隔离。

9.写出⽣物分类的位阶(中⽂和英⽂)域domain,界kingdom,门pylum,纲class,⽬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10.真核⽣物域可分那⼏界?各举出2个物种。

动物界:⼤王乌贼,⼤⽩鲨植物界:马尾藻,裙带菜真菌界:海洋酵母菌,海洋链霉菌原⽣⽣物界:有孔⾍,放射⾍,纤⽑⾍11.海洋微⽣物包括哪些⽣物门类?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克次⽒体,⽀原体,⾐原体,螺旋体,原⽣动物,单细胞藻类12.病毒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仅含有核酸物质(DNA或RNA)和蛋⽩质,寄⽣于活细胞中⼀类不具备细胞形态的微⽣物。

14.海洋细菌有哪些类群?在海洋⽣态系统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球形、螺旋形、杆状、环状、分枝丝状等分界值,初级⽣产⼒,⾷物源,营养物质循环15.原核⽣物(细菌、古菌)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原核⽣物特点:结构最简单,⽆核,⽆包被膜的细胞器类型:细菌、古⽣菌、放线菌细菌:不还叶绿素和藻蓝素的原核单细胞⽣物,⽆核膜、核仁,环状DNA,有细胞膜、中膜体、细胞壁、荚膜、鞭⽑古⽣菌:多⽣活在极端的⽣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物的某些特征,⽆核膜、内膜系统,闭合状DNA;具有真核⽣物特征: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DNA和RNA聚合酶都相似;既不同于原核也不同于真核:细胞膜中脂类不可皂化,细胞壁有所不同。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讲解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讲解

海洋⽣物学复习资料讲解海洋⽣物学复习资料好⼈⼀⽣平安⼀、名词解释1、原核⽣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物2、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是⼀个完整的、能营独⽴⽣活的。

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3、鞭⽑:在某些细菌表⾯着⽣的⼀⾄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的功能。

有⼀种称为鞭⽑蛋⽩的弹性蛋⽩构成4、伪⾜:细胞质临时性或半永久性地向外突出部分,见于所有⾁⾜和某些鞭⽑原⽣动物,⽤于⾏动和摄⾷5、伸缩泡:是单细胞⽣物内⽔分调节细胞器,是⼀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6、包囊:由胶结碎屑⽽成的,覆盖整个有孔⾍的抗害层,在房室形成时或⽆性繁殖期间起防护作⽤;或在有性繁殖时包裹2个以上个体7、植物性营养:原⽣动物门植鞭⽑类体内含有⾊素体,可以利⽤光能将⼆氧化碳和⽔合成糖类,制成⾃⾝⽣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式称为植物性营养8、动物性营养:有些⽣物靠吞⾷固体的⾷物颗粒或微⼩⽣物来补充⾃⾝的有机质,这种营养⽅式称为动物性营养,也称吞噬营养。

9、腐⽣性营养:有些⽣物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以此补充⾃⾝有机质,也称渗透营养。

10、领细胞:亦称领鞭⽑细胞,为海绵动物和鞭⽑纲的动鞭亚纲特有的细胞。

海绵动物的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和中间的中胶层构成。

内层⼜称为胃层,由特殊的领细胞构成。

领细胞具有⼀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鞭⽑,鞭⽑打动引起⽔流,⽔中的⾷物颗粒和氧主要由领携⼊细胞内营细胞内消化。

11、⽔沟系:⽔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它对于适应固着⽣活很有意义。

因为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它的摄⾷、呼吸、排泄及其它⽣理机能都要借⽔流的川⾏来维持,靠鞭⽑的打动,不断地将外界的⽔连同⾷物和氧⽓带⼊⽔沟系统⾥,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去。

有性⽣殖的精⼦也是由⽔流⼜⼀个海绵流到另⼀个海绵体内12、中央腔:⽔流通道13、胚层逆转:多孔动物胚胎发育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分裂球向囊胚腔内⽣出鞭⽑,另⼀端的⼤分裂球中间形成⼀个开⼝,然后整个囊胚从开⼝处翻转出来,于是成为⼩分裂球鞭⽑向外的两囊幼⾍。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1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1

海洋生物学一、名词解释:浮游生物:是指栖息于水域中,行动能力微弱,全受水流支配,过着随波逐流的漂浮生活方式的水生生物。

浮游植物:是营植物性营养方式的浮游生物。

浮游动物:是营动物性营养方式的浮游生物。

浮游幼虫:营浮游生活的幼虫,形态上千姿百态,与成虫迥然不同,有的种类还包括许多个幼虫阶段或时期,变态后营底栖性的爬行生活或附着生活或底埋生活,也有少许种类营钻孔生活和寄生生活等。

永久(终生)性浮游生物:是指终生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浮游生物。

阶段(季节)性浮游生物:是指只在其个体发育中的幼虫阶段营浮游生活,经过变态以后,成体便改营底栖生活或游泳生活的浮游生物。

暂时(偶然)性浮游生物:是指原非浮游种类,仅因海况变化、生殖季节等原因有时会短时期的营浮游生活的种类。

浮游生物学:是研究浮游生物及其在水域中所发生的生物学过程的科学。

赤潮: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有许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殖,并高度密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地现象,称为"赤潮"。

原核生物:无真正细胞核的生物。

相连带(接合带):硅藻的壳边。

壳环(带):上下相连带的总称。

壳环面:壳环带的面。

壳套:壳面向相连带弯转部分。

贯壳轴(壳环轴):连接上下两壳面中心点的线。

纵沟(壳缝):在壳面上沿纵轴的一条裂缝。

管纵沟:在菱形藻和双菱藻里,呈管状的纵沟。

拟纵沟:羽纹硅藻目的部分种类壳面上无纵沟和结节,但壳面花纹集中两侧排列,中间空白很像纵沟。

节间带(间生带):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是壳环面细胞壁的一些特殊构造。

隔片:某些硅藻节间带的细胞壁向细胞内部伸展成片状。

复(增)大孢子:硅藻细胞经过多次间接分裂之后,细胞形状逐渐缩小,到了一定限度,这种小细胞将不再继续分裂,而吸水扩大形成增大的孢子。

休眠孢子:当水中营养盐缺乏,水温突然变化,光照不足等情况下,圆心硅藻目的许多种类进行细胞分裂之后,原生质收缩到中央,然后产生厚壁,并在上下壳上分泌了很多突起和各种棘刺,即为休眠孢子。

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复习资料

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复习资料

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复习资料海洋资源学期末复习1.海洋资源定义(p2)在海洋内外经营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供人们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福利的物质、能量和空间等。

1.现代海洋资源开发的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技术不断进步,并成为革命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海洋开发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海洋产业日益增多。

(3)海洋资源开发的物质产品不断增多,产值越来越大,杨洋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海洋基本知识海洋表面面积约3.52*108 km2,占地球面积的70.8%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仅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1600,而体积相当于地球总体积的1/800地球整个水圈的总水量为1.386*109km3,其中海水的总量为1.338*109km3,占地球总水圈的96.5%4.海洋划分海洋由海和洋,以及海湾、海峡等几部分组成洋:大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63%海:占地球总面积的7.8%5.海地形态(1)大陆架(2)大陆斜坡(3)大陆隆(4)大陆洋盆6.海洋基本理化性质温度、盐度、密度、酸碱度、对声和电磁波的传导、海冰、海雾、海水的运动、化学组成(1)温度:分为三层为混合曾、活跃层、恒温层(2)盐度:靠近地表径流附近海水盐度较低,靠近赤道蒸发剧烈的表层海水盐度较高。

(3)密度:随盐度与压力(或水深)的增加、温度的下降而增大。

(4)酸碱度:PH通常为7.5--8.4(5)对声和电磁波的传导;海水组成: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液体。

他所含的物质:(1)溶解物质,包括各种盐类、有机化合物和溶解气体(2)气泡、固体物质和胶体颗粒7.海洋资源的分类(P13)8.地球水资源匮乏的原因(1)自然原因:<1>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2>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2)人为原因:<1>人口增长<2>水污染严重<3>水的重复利用率低<4>森林破坏严重【注】北极:海洋(北冰洋);南极:陆地(第七大陆)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而淡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海洋资源管理考核试卷

海洋资源管理考核试卷
10.经济社会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应用:如对渔业资源实行休渔期制度,保护渔业资源的持续性和公平性。
2.来源:工业废水排放、船舶污染、海洋石油开采等。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破坏。措施:加强监管、提高污水处理标准、推广环保技术。
8.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9.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矛盾的。()
10.提高公众的海洋资源保护意识对于海洋资源管理具有积极作用。(√)
(以下为答题纸,请考生在此处填写答案)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这些原则在海洋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4. D
5. D
6. C
7. C
8. D
9. D
10. A
11. C
12. D
13. C
14. B
15. D
16. D
17. B
18. D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D
A.资源本身的属性
B.技术条件
C.生态环境影响
D.以上都是
13.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海洋污染?()
A.加强海岸线开发

海水资源复习题总结

海水资源复习题总结

一、绪论1、什么是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可粗略分为哪几类?答:凡是可供利用并再现社会财富的海洋物质、能量以及海上设施、活动等都可称为海洋资源。

按属性和主要分布特征,海洋资源大体可分为: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矿物资源和动力资源。

2、海洋资源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广义的讲凡属于海水资源中的化学问题均为海洋资源化学研究的内容;具体来说,将于海洋水体紧密联系的水圈和生物圈中,溶存或产生的化学物质,作为海水资源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主要论述海洋无机资源化学和海洋有机资源化学。

3、什么是海水化学资源?答:指海水中以各种化合物形态存在的可供利用的物质。

4、迄今为止,人类可以直接从天然海水中大量提取和利用的化学物质只有哪几种?答:食盐、淡水、镁、溴。

5、从海水中提取微量(痕量)元素的有代表性的方法是什么类型的方法?该法有什么特点和优点?答:液固分配型吸着法。

特点:将选用的固相吸着剂,直接置于液相体系即天然海水中,通过吸附、交换、络合或者包结等吸着方式,有效的收集海水中痕量元素或离子。

优点:与金典海洋资源化学工艺不同,不需要把海水装入大容量的反应器进行化学加工,从而节省了设备、动力和大量的化学试剂。

6、从海水中提取元素有哪几条途径?其中以哪条途径为主要途径?答:三种,1 从苦卤中提取、2 从海水中提取、3 从淡化浓缩水中提取。

7、什么是海水综合利用?海水综合利用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指从海水中综合提取各种物质的生产的过程。

趋势:原子能发电、废热用于海水淡化(蒸馏法)、再从淡化排出的浓海水中分离提取各种物质。

8、什么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其在工农业和生活上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答:指不经淡化,用海水代替淡水的技术。

海水在工业生产中除用作溶剂除尘外主要用于冷却水占海水总利用量的的90%:在农业上,用于沿海盐碱地的农作物灌溉,这是直接利用海水中一向很有前途的产业;在生活中主要是冲厕,冲道路,消防用水。

二、液态水的闪动簇团理论1、简述一下液态水的Frank-Wen“闪动簇团”模型的理论内容。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海洋生物学复习题汇总

海洋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初级生产者: 具有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将简单无机物合成高能有机物质的细菌、藻类或其它绿色植物,处于第一营养级。

2.河口:河流进入海洋的区域,该区域的盐度在淡水与海水之间变化。

3.赤潮:指海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使藻类等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水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

4.溶解潜伏热:1克的冰在同样温度下溶解为1克的水所产生的热量。

5.孤雌生殖:只有雌性个体参与的单性生殖方式。

6.光照层:海洋中的表层,在该水层中的光线能够保持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

7.浮游植物:在海洋中随水漂流的微型植物,个体多小于20微米。

8.牧食食物链:生物链的起点为活的海洋藻类,可以是浮游植物、也可以是大型藻类。

9.共生关系:对共生生物和宿主都有利的关系10.潮间带:海岸张周围涨潮时的海平面与退潮时海平面之间的地区,称为潮间带,即位于低潮线与高潮线之间的地区。

11.Salinity:水中总的含盐量称为盐度,以千分比的形式表示。

12.最低含氧带:在水深1000米左右,由于水中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与氧气的产生速度相当,而导致溶氧量低的地带。

1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的各种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终又回到环境中。

其路线包括有生命阶段和由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阶段,共同组成此循环。

14.食物链:能量和营养沿着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生物群落所经历的路线称为食物链,分为牧食链和碎屑食物链。

15.寄生:存在于两种生物之间,一方受益,一方受到损害,受到损害的生物为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栖息场所。

16.游泳生物:具有自主游泳能力和生物。

即可以抵抗波浪而游动的生物。

17.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海洋中的生命有机体的科学。

18.归纳:由各个独立的观察结果而得到普遍性原理的过程。

19.演绎:从普遍性的原则推理出特定结论的过程。

20.大陆架:大陆边缘最浅的地方21..熔化潜热:熔化潜热是指当物质加热到熔点后,从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生物海洋复习整理

生物海洋复习整理

生物海洋复习整理生物海洋复习整理1、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六界系统(病毒界、细菌界、蓝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2、海洋影响海洋生命的特别性质海水的密度远远高于空气水是生命物质基本成分,近乎是一种通用的溶剂海洋温度变化小海洋中植物的生长受光的限制海洋中植物的生长受限于营养盐的可获得性3、物种:一个独特的可以杂交繁殖的由个体构成的组群,生殖上与其他这样的组群相隔离。

(独特的繁殖组群、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隔离)种群:指生活在一特定地域的一个物种的一群个体。

种群有三个特征:空间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数量特征:种群数量是随时间变动的遗传特征:种群具一定的遗传组成,可看作一个演化单位4、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水容积内的个体数(生物量、能量)(注意,不同的标志得出的结果可能大不相同,如细菌按数量通常很大,生物量则很低,而藻类种群按数量常小于细菌,而生物量却高于细菌。

)5、群落:栖息在同一特定区域或生境(habitat)中由多个种群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秩序的集合体。

6、生境:指生物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指整个群落栖息地。

7、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由非生物(温度和盐度、光照等)和生物成分组成(包括同种生物和与其相互作用异种生物)8、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9、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描述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10、r是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大瞬时增长率),表示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无资源限制)一个体具有的最大生殖潜力。

也即当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食物、空间不受限制,理化环境处于最佳状态,没有天敌出现,等等),种群的瞬时增长率称为内禀增长率,是种群的最大增长率。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讲解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讲解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好人一生平安一、名词解释1、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2、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

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

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3、鞭毛:在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一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的功能。

有一种称为鞭毛蛋白的弹性蛋白构成4、伪足:细胞质临时性或半永久性地向外突出部分,见于所有肉足和某些鞭毛原生动物,用于行动和摄食5、伸缩泡:是单细胞生物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

6、包囊:由胶结碎屑而成的,覆盖整个有孔虫的抗害层,在房室形成时或无性繁殖期间起防护作用;或在有性繁殖时包裹2个以上个体7、植物性营养: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8、动物性营养:有些生物靠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来补充自身的有机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动物性营养,也称吞噬营养。

9、腐生性营养:有些生物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以此补充自身有机质,也称渗透营养。

10、领细胞:亦称领鞭毛细胞,为海绵动物和鞭毛纲的动鞭亚纲特有的细胞。

海绵动物的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和中间的中胶层构成。

内层又称为胃层,由特殊的领细胞构成。

领细胞具有一透明的细胞质突起形成的领,领的中央有一鞭毛,鞭毛打动引起水流,水中的食物颗粒和氧主要由领携入细胞内营细胞内消化。

11、水沟系:水沟系统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它对于适应固着生活很有意义。

因为海绵动物缺乏运动能力,它的摄食、呼吸、排泄及其它生理机能都要借水流的川行来维持,靠鞭毛的打动,不断地将外界的水连同食物和氧气带入水沟系统里,不断地将废物带到外面去。

有性生殖的精子也是由水流又一个海绵流到另一个海绵体内12、中央腔:水流通道13、胚层逆转:多孔动物胚胎发育形成囊胚后,动物极的小分裂球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分裂球中间形成一个开口,然后整个囊胚从开口处翻转出来,于是成为小分裂球鞭毛向外的两囊幼虫。

海洋生物学复习提纲

海洋生物学复习提纲

题型名词解释(3分*6=18分)选择题(2分*10=20分)连线题(1分*12=12分):给出12种生物的名称,连线划出其相应的分类地位如:鱿鱼----软体动物门角藻----甲藻门简答题(5分*4=20分)问答题(10分*3=30)复习提纲竞争排斥::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一个物种通过竞争而使另一个物种数量减少。

营养再生: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将初级生产过程中结合到有机物中的营养素释放出来,使其可被光合生物再次利用。

海洋浮游藻类:浮游生活,单细胞藻类,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初级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海洋牧草,是其他生物重要的生物环境因子海洋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以简单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的叶状体植物。

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扣除初级生产者呼吸生长消耗的有机物所得的有机碳总量。

限制性因子:在众多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因素。

逆流系统:关键捕食者:对群落产生的影响程度远远超出其丰度比例的捕食,一般是群落中的顶级捕食者。

群落中对决定其它大多数种类在群落中持续生存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的种类。

堡礁:由大量生长的造礁石珊瑚骨骼构成的、与海岸或岛屿平行或其间有宽而浅的潟湖相隔的珊瑚礁。

如大堡礁环礁:大洋中由大量生长的造礁石珊瑚骨骼所构成的环形珊瑚礁,中间有不太深(100 m以内)的潟湖,出口较窄异配生殖:雌雄配子囊产生的两种配子大小不同形状相似卵式生殖:雌雄配子囊产生的两种配子大小形状迥异,酸藻目、海带目、网地藻目世代交替: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生殖隔离:两个种群不能成功杂交。

自然界由于某些机制阻碍了不同种群个体间的相互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繁殖后代。

(生态学)不同种群的个体间不能交配或交配不育或不能产下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1.最低含氧带:在中间深度1000m左右,动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与氧气产生的速度相当,从而形成一个最低含氧带。

2.赤潮(red tide):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的异常现象。

它是由藻类分解过程中耗氧,导致鱼类和海洋生物的死亡,藻类大量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3.溶解潜伏热:把1克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需要80卡,这就是溶解潜伏热4.生物地化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环境中各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

各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阶段是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

5.初级生产力:生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的营养元素合成高能量的有机物。

6.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7.盐度(salinity):海水中总的溶盐量就是它的盐度8.寄生:(parastisu)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9.潮间带(intertidal zone):在低潮带暴露在空气中,高潮带被淹没的区域。

10.food web:一个生态系统中正常存在的许多条食物链,由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系称food webo11.河口(estuaries):是半封闭的海湾,河流与受水水体相结合的地段12.表面张力:在水的表面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产生了一种有弹性的分子膜。

13.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淡水中富营养化现象。

藻类或腰鞭毛虫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导致水体缺氧的现象。

14.双壳类(bivalve):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

由于头部退化,足呈斧状,体躯两侧各有1 对瓣状觥,所以又称无头类、斧足类、瓣觥类15.食物链Food chains:营养和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群落所经历的路线被称为食物链。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引言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探索新药物和生物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海洋生物的分类、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等方面进行复习。

二、海洋生物的分类1. 海洋生物的分类依据海洋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进行。

常见的分类依据包括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生活史、遗传物质等。

2. 海洋生物的分类系统海洋生物的分类系统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常见的海洋生物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三、海洋生物地理学1. 海洋生物地理区划海洋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海洋生物的分布特征划分的。

常见的海洋生物地理区划包括大洋区、海洋区、沿岸带、近海带等。

2. 海洋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海洋生物地理学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区划、海洋生物的迁徙和扩散等。

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地理学可以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四、海洋生态学1. 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海洋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和生态位等。

生物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由同一物种组成的。

2. 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海洋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

物质循环是指海洋中各种物质的转化和传递过程,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3. 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稳定性受到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群的密度和生态位的影响。

五、海洋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野外观察和实验野外观察是通过对海洋生物的实际观察和记录来获取数据。

实验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海洋生物进行操作和观察。

2. 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分析是通过对海洋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分析来研究其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测序等,可以对海洋生物的基因组进行研究。

海洋生物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复习资料1、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

2、微生物可分为哪三大型八大类?非细胞型:最小,无典型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裹的核酸组成只能生活在活细胞内: 病毒。

原核细胞型:无成形细胞核及完整的细胞器,只有一团原始核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螺旋体。

真核细胞型: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善: 真菌。

3、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点与区别?细菌(bacterium)是属于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e)的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特殊结构——荚膜、菌毛、鞭毛、芽孢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G+原核微生物, 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1、菌体为丝状单细胞,其大小、粗细与细菌相同2、有多核体,为拟核,与细菌相同3、细胞壁组分为肽聚糖对溶菌酶敏感4、孢子的鞭毛同细菌鞭毛5、核糖体为70s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广泛存在自然界,少数为单细胞(酵母菌) ,多数为多细胞(霉菌)多数不致病,仅少数致病,也多为条件致病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酵母菌(yeast)多细胞真菌菌丝和孢子,丝状菌(filamentous fungus) 交织成团或霉菌(mold4、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特殊结构——荚膜、菌毛、鞭毛、芽孢6、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分类标准营养类型A、能源光能营养型化能营养型B、氢供体无机营养型有机营养型1、藻类及其主要特征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3-4μm ,巨藻长度可达60m;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孢子植物(spore plant)总之,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期末重点一、基本概念1.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作为生物的特点、作为渔业资源利用上的特点)作为海洋生物的特点(6点):1) 再生性: 生长与繁殖。

2) 再生能力的限制性: 环境阻抗/环境容量。

3) 自然波动性:1>自然状态下,海洋生物资源群体由于个体的生命变化而一直处于不断的波动状态。

2>当环境条件稳定时,这种波动可以实现一定的平衡。

3>影响渔业资源变动的环境因素很多,且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并且各种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4>环境条件的异常剧烈变化,会引起海洋生物资源的重大变化:厄尔尼诺、拉尼娜4) 流动性(洄游性): 定时、定向、在一定区域里周期性地运动.5) 多样性: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远高于陆地生物。

1>物种多样性2>分布地域(水层、水平)多样性(差异性)/洄游3>生态系统/群落多样性6) 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一定海域空间内生物资源与自然环境、不同种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

每种水生生物都处在相互交错的食物网中,相互依存,循环往复。

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的水域空间内具有整体性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水域的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结构特征等均有很大差别。

作为渔业资源利用上的特点(7点):1) 利用对象的特定性:海洋生物是否被人类利用:能够支持人类的某种物质或服务需求;具备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条件。

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种类被集中利用,经济价值低或缺乏市场需求的、以及当前技术水平尚难以捕捞或者捕捞后难以作为商品进行利用的资源种类则不予利用或很少利用.2) 可持续性及其限制性: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再生性,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其自我更新能力,实现持续性的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是有条件的。

20世纪以来工业捕鱼的快速发展证明了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限制性。

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能否维持可持续性利用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开发利用的水平或强度。

3) 资源共享性:任何利用者都无法主张排他性地独占水域中的某种鱼类资源,只能主张对捕捞到的渔获物的所有权,要想排除任何其他利用者都无法做到。

共享性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最为显著的特性之一,也是引起对竞争性捕捞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管理问题的基本根源之一。

4) 资源稀缺性: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的一个特点。

人类需求实质上的无限性与海洋渔业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的可得性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产生稀缺性问题。

稀缺性并不是海洋渔业资源的固有特性,而是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渔业资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的产物。

5) 竞争性:在水中的流动性+在水中的隐蔽性+资源共享性+资源稀缺性=>捕捞竞争性6) 风险性:渔业(捕鱼)有时被称为“股票”渔业。

1>海洋生物资源的自然波动性——渔获量年间波动。

2>环境变化无法预测,渔业投资难以转移。

7) 渔民对渔业的依赖性:1>局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少的地区。

2>从事捕捞对培训和教育的要求很低,使渔业往往成为一种最后就业手段,社会机会成本很低,甚至等于零。

3>渔业的生产资料、市场、技术等方面与其他社会生产部门隔离,从事渔业的劳动力、资金、技术难以转移。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变动的因素资源自身的因素:海洋生物资源自身因素对资源变动的影响主要来自繁殖、生长、自然死亡、种间和种群之间的相互影响。

繁殖受资源种群亲体的繁殖力、受精率和鱼卵、仔幼鱼的成活率等因素的制约;生长受资源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饵料丰欠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自然死亡的因素有敌害、疾病及资源种类的自然寿命等。

种间的相互影响来自物种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相互依存或排斥的关系,以及生物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等。

某一物种资源量的丰或欠,对依从或相关的物种可能带来数量的变动。

种群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指饵料生物较差的条件下,有可能产生的食物竞争,从而影响到种群数量的变动。

水域环境因素:水域环境因素包括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水文条件和海况等的变动(包括自然变动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如环境污染等),尤其是强台风或飓风、强冷空气、径流量的明显增减、水文条件的剧烈变化,都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繁殖、生长和自然死亡等带来各种影响。

人为捕捞因素:人为捕捞而造成的捕捞死亡,是直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

B2=B1+R+G-M-Y。

在捕捞强度适当的情况下,因捕捞产生的海洋生物资源种群数量的减少,可由种群的补充群体和生长群体给予补偿,在种群生长量和补充量大于自然死亡量和捕捞死亡量时,种群资源量有可能有所增加;在种群生长量和补充量基本等于自然死亡量和捕捞死亡量时,可使资源量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捕捞过度,使种群生长量和补充量不能补偿自然死亡量和捕捞死亡量时,则直接导致资源量减少。

3.捕捞过度4.捕捞许可制度捕捞许可制度是一种行政许可。

渔业捕捞许可是由政府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而赋予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者从事捕捞的权利或从事捕捞的资格的行政许可制度。

渔业捕捞许可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控制捕捞强度,调整渔业生产结构,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生产者合法权益,由渔业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而赋予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者从事捕捞的权利或从事捕捞的资格的许可制度。

捕捞许可制度的主要内容捕捞作业类型:拖网、围网、刺网、钓、张网、笼壶捕捞作业场所:国家管辖水域范围内、公海捕捞作业时限可使用的渔具数量和规格可捕捞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捕捞许可制度的基本功能:计划管理、生产调节、权益分配和保护、规范捕捞生产行为、控制捕捞强度,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调整捕捞生产结构、维护捕捞生产秩序、保障生产者合法权益、调节捕捞权益分配5.无效捕捞许可证、无证捕捞无效捕捞许可制度:►逾期未年审的或年审不合格►证书载明的渔船主机功率与实际功率不符►应贴附而未贴附功率凭证或功率凭证贴附不足或贴附无效功率凭证►以欺骗或其他方法非法取得►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的渔业捕捞许可证无证捕捞:►使用无效渔业捕捞许可证►未携带渔业捕捞许可证从事渔业捕捞活动6.渔获量限制制度的概念、主要种类,总可捕量(TAC)制度的概念和基本机制机理二、基本知识1.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包括各类制度和措施的作用)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公海的基本渔业制度3.公海捕鱼自由的涵义,公海大型流刺网问题4.《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制定机构、通过时间、性质、适用范围5.《联合国渔业种群协定》通过时间、生效时间、适用对象和范围,主要的管理规定6.中日、中韩渔业协定,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的签订时间、生效时间注意: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与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在性质上的区别7.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主要规定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制定、实施和修改的时间,我国渔业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9.我国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的主要特征10.影响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11.目前我国主要的禁渔区和禁渔期(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海洋伏季休渔),《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明令禁止的渔具渔法12.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制度的主要内容《渔业法》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管理的渔业水域统一规划,采取措施,增殖渔业资源。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向受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专门用于增殖和保护渔业资源。

13.我国捕捞业管理的主要制度——捕捞许可制度、捕捞限额制度(基于总可捕量限制的配额制度),我国通过什么管理措施控制捕捞许可证的质量?(船网工具指标管理)捕捞许可制度:渔业捕捞许可是由政府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而赋予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者从事捕捞的权利或从事捕捞的资格的行政许可制度。

被许可人获得许可后,应按许可证核准的事项和许可本身的条件开展渔业捕捞活动。

被许可人在获得所许可的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捕捞限额制度:《渔业法》: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生产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

捕捞限额总量的分配应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办法和分配结果必须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总可捕量(Total Allowable Catch-TAC)限制制度简称TAC制度:在一定的期间,特定的区域内,对特定的渔业资源种类设定允许的渔获量最大值—TAC,一旦实际的总渔获量累计达到TAC,就在设定的期间内全面禁止捕捞该种类的渔业资源。

船网工具指标管理: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指渔船的数量及其主机功率数值、网具或其他渔具的数量的最高限额。

《渔业法》第二十三条: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以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的渔区或公海从事捕捞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

其他作业的捕捞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但是,批准发放海洋作业的捕捞许可证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14.我国海洋捕捞渔船的分类、海洋捕捞作业渔场的分类,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内容核定的内容:作业类型(渔业捕捞许可证中核定的作业类型不得超过两种,并应明确每种作业类型的具体作业方式。

拖网、张网不得与其他作业类型兼作,其他作业类型不得改为拖网、张网作业)、作业场所(明确核定海洋渔区的类别和范围,其中B类渔区要核定渔区、渔场或保护区的具体名称;公海要明确作业海域的名称)、作业时限、渔具数量和规格、捕捞品种(核定可捕捞的资源种类及可捕规格、幼体比例等,对于已实行捕捞限额管理的捕捞品种或水域,还应明确核定捕捞限额的数量)15.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捕捞、出售、收购运输或携带的基本管理原则和制度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

可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行使相应的行政处罚权。

16. 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公共财产理论)公共财产问题:核心是,在产权共有或自由使用、共享利用的情形下,缺乏公正、有序和有效的资源单位的分配方法,任何理性的个人使用者将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尽可能多地使用公共财产资源,而不顾及资源系统利用的整体利益,从而产生对资源利用的竞争性失控,导致个体理性和整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最终结果是资源因过度利用而退化,所有资源利用者的收益下降。

公共财产问题产生的根源:“对所有人自由开放”(无限制地自由使用)是一个根本性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