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对策分析

作者:于飞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6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差距。利用1981-2005年的数据,通过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和就业构成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就业产值弹性

作者简介:于飞(1981—),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结构。

一、河北省产业结构演变及其特点

从产值结构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04年略有回升之外),且下降趋势减慢,从1995年的22.16%下降到2005年的14.90%,下降了7.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稳中有升,但增长缓慢,仅从1995年的46.42%上升到2005年的51.8%,上升了5.38个百分点,且中间略有起伏;

第三产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2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4.60%,比1995年提高了3.18个百分点,2003年开始下降趋势,2004年比重为31.50%与1995年持平,2005年比重有所提高。

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基本呈下降趋势,1995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

53.18%,2005年下降到45.06%,下降幅度为8.12%;第二产业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28.55%下降到2000年的26.20%,从2001年开始又呈上升趋势,2005年增加到30.24%;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19.79%,上升到2005年的

24.71%,上升幅度为4.92%。河北省劳动力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大部分转移到了第三产业。应该说这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反映,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河北省三次产业构成和全国及其它省的比较

由表2可见,在产值构成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5年河北省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在就业构成方面,河北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2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

表2 2005年河北省三次产业构成和全国及其它省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差距主要表现:产值结构中,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偏低;劳动力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偏高,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偏低,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显著滞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三次产业就业产值弹性分析

就业产值弹性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一行业就业量变动率与产值变动率的比值,它反映某一行业产值增加对就业的带动能力,即该行业的产值平均每变动1%,劳动力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表3 不同阶段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产值弹性

注:表中的数据系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计算所得。

根据1981-2005年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增加值,对就业产值弹性进行了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分别为-0.020、0.247和0.281。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最小,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最大,表明在1981-2005年间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带动能力最强,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在1981-1993年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分别为0.075、0.429和0.270,而在1993-2005年间,三者则分别变成了-0.087、0.103和0.228。这一变化说明:在1981-1993年间,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虽然最弱,但随着产值的增加,毕竟还能够吸收一些劳动力。但进入1993年以来,随着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就业人数不但不增加,反而开始减少,应该说这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加速转移的结果。第二产业在1981-1993年间的就业产值弹性高于1993-2005年。说明进入1990年以来,随着第二产业内部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趋势迅速加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急剧下降。1994-2005年间河北省第三产业保持了比较高的就业产值弹性,这说明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但是和1981-1993年的就业产值弹性相比却减少了0.042,同时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偏低,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能力偏低,阻碍了向第三产业转移。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就日益同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相背离,制约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城市化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使土地利用日益集中,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加上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发展,使农业的生产力大为提高。此外,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由此刺激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巩固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重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外部性较强的新兴服务业。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低和缺少某一专业技能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以适应科学种田的需要,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素质要求。要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有关专业的技能培训,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满足科学种田需要、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同时,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能力。

(四)改革户籍制度

要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放松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政策限制,为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并为其家属进城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林杰、顾六宝,河北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证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4

[2]曾芬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