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原理、设备及结晶方法

合集下载

连续结晶器原理

连续结晶器原理

连续结晶器原理连续结晶器原理是指一种用于生产结晶产品的设备,它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工艺步骤,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结晶沉淀,最终得到纯净的结晶产品。

这种设备在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证产品质量。

连续结晶器原理的第一步是溶液的饱和。

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一定浓度时,溶液就会处于饱和状态,这时候溶质开始结晶。

为了加快结晶速度,通常会通过控制温度、搅拌速度等条件来提高饱和度。

接着,溶液会进入连续结晶器中的结晶槽,这里的结晶槽通常是一个长而窄的通道,可以让溶液在其中流动。

在结晶槽中,溶质会逐渐结晶沉淀,形成晶体。

这些晶体会随着溶液的流动逐渐向下移动。

随后,晶体会进入连续结晶器中的分离区。

在这里,晶体会被分离出来,而未结晶的溶液会继续向前流动。

通过这种连续的分离过程,可以不断提取出纯净的结晶产品,同时保持溶液的稳定。

分离出的晶体会经过干燥和包装等步骤,最终成为可以投入市场销售的成品。

通过连续结晶器原理,可以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并且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连续结晶器原理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不需要人工干预太多。

同时,由于连续结晶过程中溶液的饱和度和流动速度可以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可以得到更纯净、更均匀的结晶产品。

此外,连续结晶器还可以有效减少废液和废料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友好。

然而,连续结晶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比如,不同溶质的结晶条件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连续结晶器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也较高,需要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要求之间进行权衡。

总的来说,连续结晶器原理是一种高效、稳定的结晶生产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结晶器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卧式结晶机原理

卧式结晶机原理

卧式结晶机原理
一、引言
卧式结晶机是一种常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结晶设备,其原理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凝结形成晶体。

本文将从卧式结晶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工作原理
卧式结晶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当溶液温度降低或浓度增加时,溶质的溶解度会下降,超过溶解度的溶质将逐渐凝结成晶体。

卧式结晶机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结晶。

三、结构特点
卧式结晶机通常由溶液循环系统、冷却系统和晶体收集系统三部分组成。

溶液循环系统通过泵将溶液从结晶槽底部抽取出来,经过冷却器冷却后再回到结晶槽,形成循环。

冷却系统通过冷却器将结晶槽中的溶液冷却至适宜的温度,促使溶质结晶。

晶体收集系统则用于收集和分离结晶出来的晶体。

四、应用领域
卧式结晶机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石油、食品等行业。

在化工领域,卧式结晶机常用于工业盐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晶机将溶液中的盐分离出来。

在制药领域,卧式结晶机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晶
纯化,提高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在石油领域,卧式结晶机可以用于石油中的杂质分离和结晶。

在食品领域,卧式结晶机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提高产品的品质。

五、结语
卧式结晶机是一种重要的结晶设备,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实现溶质的结晶分离。

本文介绍了卧式结晶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领域,希望能对读者对卧式结晶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结晶机的原理

结晶机的原理

结晶机的原理
结晶机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它能够实现溶液中溶质的结晶
过程,从而得到纯净的晶体产品。

结晶机的原理主要包括溶液饱和度、结晶核形成和生长、结晶条件控制等几个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
绍结晶机的原理。

首先,溶液饱和度是结晶机工作的基础。

溶液饱和度是指在一
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当溶液的溶质
浓度超过饱和度时,就会发生结晶现象。

结晶机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压力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使溶液处于饱和状态,从而促使结晶
过程的发生。

其次,结晶核形成和生长是结晶机实现结晶过程的关键。

结晶
核是溶质分子在溶液中聚集形成的微小晶核,是结晶过程的起始点。

在结晶机中,通过适当的搅拌和温度控制,可以促使溶质分子形成
稳定的结晶核,并且在核的基础上逐渐生长,最终形成大颗粒的结
晶产品。

此外,结晶条件的控制也是影响结晶机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结晶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搅拌速度、溶液浓度等多个方面。

在结
晶机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溶质特性和产品要求,合理地控制这些条件,以实现结晶过程的高效进行。

总的来说,结晶机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溶液的饱和度,促使结晶核的形成和生长,同时合理控制结晶条件,从而实现溶质的结晶过程。

结晶机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生产出高纯度的晶体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结晶机的原理,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

oslo结晶器工作原理

oslo结晶器工作原理

oslo结晶器工作原理Oslo结晶器是一种常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结晶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浓度,使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逐渐凝结形成晶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Oslo结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工作原理Oslo结晶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溶液中的过饱和现象。

当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溶质会逐渐凝结形成晶体。

而Oslo结晶器则是通过调节温度和溶液浓度,使溶液中的溶质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促使晶体的形成。

在Oslo结晶器中,首先需要将溶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浓度,使溶液中的溶质超过其溶解度,形成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会逐渐凝结,形成微小晶核。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晶核会不断生长,最终形成稳定的晶体。

Oslo结晶器中的温度控制是通过加热或冷却系统实现的。

当温度升高时,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度增加,溶液变得不再过饱和,晶体的形成速度减慢。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度减小,溶液变得过饱和,晶体的形成速度加快。

通过控制温度,可以控制晶体生长速度和晶体的尺寸。

二、应用领域Oslo结晶器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药物制造:在制药工业中,Oslo结晶器可用于制备高纯度的药物晶体。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控制晶体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影响药物的溶解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2. 化学合成:在有机合成中,Oslo结晶器可用于纯化和分离化合物。

通过结晶过程,可以去除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化合物。

3. 精细化工:在精细化工领域,Oslo结晶器可用于生产高纯度的化工产品。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4.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中,Oslo结晶器可用于制备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

通过控制结晶条件,可以得到具有特定功能和口感的晶体产品。

5. 矿产提取:在矿产提取过程中,Oslo结晶器可用于分离和纯化有价值的矿物。

通过调节结晶条件,可以提高矿产的回收率和纯度。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一、引言结晶是物质由溶解态转变为晶体态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领域。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是实现结晶过程的关键,本文将从结晶工艺原理和结晶设备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二、结晶工艺原理1. 溶解过饱和度结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物质溶解过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使溶质分子逐渐聚集形成晶体。

溶解过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浓度高于平衡浓度的程度。

溶解过饱和度越高,结晶速度越快。

2. 晶核形成在溶液中,晶核是结晶的起始点。

晶核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溶质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

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控制晶核的形成数量和大小。

3. 晶体生长晶体生长是指晶核逐渐增大、形成完整的晶体的过程。

晶体生长的速度受到温度、溶液浓度、搅拌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控制晶体的尺寸和形态。

三、结晶设备1. 搅拌结晶器搅拌结晶器是一种常用的结晶设备,通过搅拌溶液,使溶质均匀分散在溶液中,提高溶解过饱和度,促进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

搅拌结晶器的优点是结晶速度快、晶体尺寸分布窄,但同时也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

2. 真空结晶器真空结晶器是利用降低溶液中的压力,降低溶液的沸点,从而提高溶解度和溶解过饱和度的结晶设备。

真空结晶器适用于高沸点溶剂和易挥发物质的结晶过程,具有结晶速度快、晶体纯度高的优点。

3. 冷却结晶器冷却结晶器是利用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解度降低,从而达到结晶的目的。

冷却结晶器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的物质,如氨红素、硫酸钠等。

冷却结晶器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4. 蒸发结晶器蒸发结晶器是利用蒸发溶液中的溶剂,使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从而形成晶体。

蒸发结晶器适用于水溶性物质的结晶,具有结晶速度快、晶体纯度高的特点。

四、结晶工艺的优化与控制1. 结晶工艺优化结晶工艺的优化包括晶体尺寸和形态的控制、晶体纯度的提高等。

通过调节结晶工艺参数,如温度、搅拌速率、溶液浓度等,可以实现对晶体尺寸和形态的控制。

2. 结晶过程的控制结晶过程的控制包括晶核控制、晶体生长控制等。

硼酸连续结晶

硼酸连续结晶

硼酸连续结晶硼酸连续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过程,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硼酸的基本性质、结晶原理、连续结晶设备和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硼酸的基本性质硼酸(H3B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3BO3,分子量为61.83。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体,易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硼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在高温下易分解放出水和二氧化碳。

二、结晶原理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就会发生结晶现象。

硼酸也不例外。

当硼酸溶液中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就会发生结晶现象。

在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变化,固相和液相之间会发生相互转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用相图来表示。

三、连续结晶设备1. 普通连续结晶设备普通连续结晶设备主要由晶体器、加热器、冷却器和过滤器等组成。

硼酸溶液首先进入晶体器,在加热器中加热,使其浓度达到饱和度。

然后在冷却器中降温,使硼酸结晶。

最后通过过滤器将固体分离出来。

2. 旋转晶化连续结晶设备旋转晶化连续结晶设备是一种新型的连续结晶设备。

它可以实现高效的结晶和分离。

该设备主要由旋转筒、喷嘴、冷却装置和收集装置等组成。

硼酸溶液首先进入旋转筒,在喷嘴处喷射冷却剂,使其快速降温,促进硼酸结晶。

然后通过收集装置将固体分离出来。

四、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2)检查原料是否符合要求。

(3)准备必要的化学试剂和工具。

2. 加料将硼酸溶液加入连续结晶设备中,并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化学试剂。

3. 加热将硼酸溶液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浓度达到饱和度。

4. 冷却将硼酸溶液降温,在冷却器中促进硼酸结晶。

5. 分离通过过滤器或收集装置将固体分离出来,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包装。

五、总结硼酸连续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过程,可以通过普通连续结晶设备或旋转晶化连续结晶设备来实现。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结晶及设备

结晶及设备
适用于溶解度曲线较陡且母液粘度不大的物料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如氯化钾氯化铵硫酸钠硫酸铵硝酸盐过硫酸盐结晶设备2oslo冷却结晶器通常被用来生产希望具有较大颗粒的产品
结晶及设备
1 概述 2 结晶类型 3 结晶设备 4 结晶系统
1 概述
(1)结晶指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体)或蒸汽形成晶体的过程, 是获得纯净固态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生产中,常见的结晶方法 主要有溶液结晶、熔融结晶、 升华结晶和沉淀结晶4大类
3 结晶设备
3 结晶设备
(2)OSLO冷却结晶器 通常被用来生产希望具有较大颗粒的产品。 通常将它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很大直径的澄清 区域的结晶器。消除过饱和后的溶液经过澄清后才 被泵抽吸离开,去获得新的过饱和。它的优点在于 循环母液中晶体颗粒含量较少,从而极大的降低泵 叶轮和晶粒之间的接触几率,降低二次成核的速率, 为培养大颗粒晶体提供必要条件。 适用于晶体颗粒良好,母液粘度不高的产品低 温(或冷冻)结晶的场合,如氯化钾、氯化铵、硫 酸盐、硝酸盐、过硫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等。
3 结晶设备
3 结晶系统
结晶系统是根据物料性质以及生产需求进行工艺组合而成,如蒸发系 统一样,可组成单效和多效。
为了容易理解,特举例一下几个工艺流程说明:
3 结晶系统
多效降膜和结晶组合
பைடு நூலகம்
3 结晶系统
三效蒸发结晶工艺流程 另见CAD 结晶工艺流程 另见CAD 三效蒸发结晶工艺流程 另见CAD 三效蒸发结晶工艺流程(2) 另见CAD
3 结晶设备
3 结晶设备
2、DTB结晶器 DTB型结晶器属于典型的晶浆内循环结晶器。在 结晶器设置内导流筒,形成了循环通道,只需要很低 的压头,就能使器内实现良好的内循环。同时结晶循 环区和细晶沉积区互不干扰,彼此独立。 DTB结晶器采用了特殊设计的搅拌桨,且转速可 调。 DTB型真空式结晶器过饱和产生于液面,循环晶 浆能迅速消除过饱和。 DTB结晶器性能良好,生产强度大,设备内不易 结疤。

结晶原理、方法、设备

结晶原理、方法、设备
02
这些方法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可 以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分离要 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03
结晶设备
冷却结晶设备
冷却结晶器
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达到 饱和并析出晶体。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少的物质。
冷冻结晶器
利用冷冻剂将溶液冷却到冰点以 下,以析出晶体。适用于热敏性 物质或高价值物质的结晶。
05
结论与展望
当前研究进展与成果
结晶原理的深入理解
随着科研的深入,人们对结晶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对晶体 生长的动力学、结晶过程中的相变等关键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新型结晶方法的开发
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开发新型的结晶方法,如冷冻结晶、反溶剂结 晶等,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先进结晶设备的研制
离子交换结晶器
利用离子交换剂将溶液中的离子吸附并释放,使溶质析出晶体。适用于含有特 定离子的物质。
其他结晶设备
筛网结晶器
通过在筛网上形成过饱和溶液,使溶质在筛网表面析出晶体。适用于易于在固体 表面结晶的物质。
搅拌结晶器
通过搅拌使溶液中的溶质在固体表面或悬浮液中析出晶体。适用于需要较长结晶 时间和较大结晶粒度的物质。
降低而显著减小的物质。
盐析结晶
通过加入盐类使溶质析出结晶 的方法,适用于蛋白质、酶等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萃取结晶
通过溶剂萃取使溶质在另一种 不相溶溶剂中析出结晶的方法 ,常用于分离和纯化有机物。
结晶设备
01
02
03
结晶器
用于进行结晶操作的设备, 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的结 晶器类型,如搅拌式结晶 器、流化床结晶器等。
蒸发结晶设备
蒸发结晶器
通过加热溶液使溶剂蒸发,使溶质达 到饱和并析出晶体。适用于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加或随温度变化不大的 物质。

结晶设备资料

结晶设备资料

结晶设备结晶设备是一类重要的工业设备,在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结晶是物质从无序状态逐渐转变为有序晶体的过程,通过结晶设备可以控制结晶过程的条件,获得所需的晶体产品。

本文将重点介绍结晶设备的原理、分类和应用。

结晶设备原理结晶设备的原理基于溶液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而改变的特性。

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饱和度,就会发生结晶现象。

结晶设备通过控制溶液中的温度、搅拌速度、溶质浓度等参数,使溶液逐渐饱和并产生结晶。

结晶设备分类根据结晶过程中的操作方式和原理,结晶设备可以分为批式结晶设备和连续结晶设备两类。

批式结晶设备:批式结晶设备适用于小规模生产和试验性质的结晶过程。

常见的批式结晶设备包括结晶皿、结晶槽等,操作简单,适用于多种结晶物质。

连续结晶设备:连续结晶设备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能够连续进行结晶过程。

常见的连续结晶设备包括晶体器、结晶塔等,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结晶设备应用结晶设备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行业:在化工生产中,结晶设备常用于分离纯度要求较高的化合物,如矿物盐、有机物质等。

2.制药行业:在制药生产中,通过结晶设备可以获得高纯度的药物结晶体,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3.食品行业:食品加工中的结晶设备主要用于糖果、巧克力等产品的生产,保证产品口感和外观的质量。

4.其他行业:结晶设备还广泛应用于冶金、农业、环保等领域,满足不同行业对结晶产品的需求。

结晶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设备,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结晶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也在不断提升,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溶液结晶的方法、结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溶液结晶的方法、结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溶液结晶的方法、结晶器结构与工作原理根据析出固体的方式不同,可将结晶分为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和沉淀结晶等多种类型。

工业上使用上最为广泛的是溶液结晶,采用降温或移除溶剂的方法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溶质作为产品。

此外,也可按照操作是否连续,将结晶操作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或按有无搅拌装置分为搅拌式和无搅拌式等。

一、溶液结晶的方法溶液结晶是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溶液结晶的基本条件是溶液的过饱和,一般经过以下过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晶核的形成、晶体生长。

1、冷却法冷却法也称降温法,它是通过冷却降温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的方法。

冷却结晶基本上不除去溶剂,靠移去溶液的热量以降低温度,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进行结晶。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下降的情况。

冷却又分为自然冷却、间壁冷却和直接接触冷却。

自然冷却法是使溶液在大气中冷却结晶,其设备结构和操作均最简单,但冷却速率慢、生产能力低且难于控制晶体质量。

间壁冷却法是工业上广为采用的结晶方法,靠夹套或管壁间接传热冷却结晶,这种方式消耗能量少,应用较广泛,但冷却传热速率较低,冷却壁面上常有晶体析出,在器壁上形成晶垢或晶疤,影响冷却效果。

直接接触冷却器以空气或制冷剂直接与溶液接触冷却。

这种方法克服了间壁冷却的缺点,传热效率高,没有结疤问题,但设备体积庞大;采用这种操作必须注意的是选用的冷却介质不能与结晶母液中的溶剂互溶或者虽互溶但应易于分离,而且对结晶产品无污染。

2、蒸发法蒸发法是靠去除部分溶剂来达到溶液过饱和状态而进行结晶的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

蒸发结晶消耗的能量较多,并且也存在着加热面容易结垢的问题,但对可以回收溶剂的结晶过程还是合算的。

蒸发结晶设备常在真空度不高的减压下操作,目的在于降低操作温度,以利于热敏性产品的稳定,并减少热能损耗。

3、真空冷却法真空冷却法又称闪蒸冷却结晶法。

它是溶剂在真空条件下闪蒸蒸发而使溶液绝热冷却的结晶法。

oslo结晶器和fc结晶器原理

oslo结晶器和fc结晶器原理

oslo结晶器和fc结晶器原理Oslo结晶器和FC结晶器原理引言:结晶器是一种用于实现物质结晶过程的设备。

在化学、冶金、生物、材料等领域中,结晶过程被广泛应用于纯化、提纯、晶体生长和材料制备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结晶器——Oslo结晶器和FC结晶器,分别探讨其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一、Oslo结晶器的原理Oslo结晶器是一种常用的连续结晶设备,其原理基于湿式结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稳定器、冷却器、搅拌器和收集器等部分。

Oslo结晶器通过控制温度、溶液浓度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

Oslo结晶器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溶液进入稳定器:溶液首先进入稳定器,通过稳定器中的调节装置控制温度和浓度,以保持溶液在稳定的状态。

2. 溶液进入冷却器:稳定的溶液随后进入冷却器,在冷却器中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质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

3. 溶液进入搅拌器:过饱和的溶液进入搅拌器,通过搅拌器中的机械搅拌或气体搅拌等方式,引入扰动,促进晶体的形核和生长。

4. 溶液进入收集器:晶体在搅拌器中逐渐生长,随着溶液流动,晶体被带到收集器中,从而实现结晶过程。

Oslo结晶器的特点:1. 高效连续:Oslo结晶器能够实现高效连续的结晶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粒度可控:通过调节温度、浓度和搅拌速度等参数,可以控制晶体的粒度和形状,满足不同需求。

3. 适用范围广:Oslo结晶器适用于各种溶液的结晶过程,具有较广泛的应用领域。

二、FC结晶器的原理FC结晶器是一种常见的批式结晶设备,其原理基于气体扩散结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反应器、冷却器和收集器等部分。

FC结晶器通过控制温度、压力和流速等参数,使气体中的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

FC结晶器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溶液进入反应器:溶液首先进入反应器,通过加热使其达到过饱和状态。

2. 过饱和气体进入冷却器:过饱和的气体进入冷却器,通过降低温度,使气体中的溶质逐渐凝结成晶体。

结晶设备的认知与操作—结晶的概述

结晶设备的认知与操作—结晶的概述

结晶
影响结晶的因 素及工业发酵 中常用的结晶
方法
2)影响结晶的因素 ①过饱和度。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推动 力,是产生结晶产品的先决条件; ②晶种。投放晶种,维持在介稳区结晶, 可获得大颗粒结晶; ③温度。温度不同,则溶液的饱和度不同;
④冷却(蒸发)速度。结晶过程的冷却速 度不宜太快; ⑤杂质。有杂质存在,则产生的晶形不同; ⑥搅拌。发酵工业中常遇到高黏度溶液的 结晶,通过搅拌,可以促进晶核成长。
3)工业发酵中常用的结晶方法 (1)将热饱和溶液冷却,添加晶种结晶 将接有晶种的热饱和溶液缓慢冷却,控制 温度,使系统始终处于介稳区。此法适用 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的发酵产 品的结晶。例如谷氨酸、柠檬酸等发酵产 品的结晶。
(2)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是使溶液在常压(沸点温度下) 或减压(低于正常沸点)下蒸发,使部分 溶剂气化,从而获得过饱和溶液。此法主 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不显 著的发酵产品的结晶。如灰黄霉索的丙酮 萃取液真空浓缩除丙酮后即可得结晶析出。 蒸发结晶的特点是:①消耗的热能最多; ②加热面的结垢问题也会使操作遇 到困难。
结晶产品的形状、粒度及粒度范围对结晶器 的选择有重要影响。要想生产颗粒较大而且 均匀的晶体,可选用具有粒度分级作用的或 产品分级排出的混合型的结晶器。这类结晶 器生产的晶体也便于后处理,即过滤、洗涤、 干燥等后续操作比较容易,最后获得的结晶 产品也较纯。
但值得指出,人们对晶体产品的粒度要求曾发生 过急剧的变化。很早以前,人们曾错误地认为粒 度小的晶体要纯净些,所以要求产品有尽可能小 的粒度。后来,人们又转而认为结晶产品粒度越 大越好,把粒度大小视为产品质量等级的标志。 大粒度的晶体产品虽然确有质量高、外观好、容 易与母液分离、洗涤方便等许多优点,但是生产 这种大粒度的产品要显著地增大设备投资及生产 成本,而用户往往不愿为这种产品付出高昂的代 价。

结晶原理、方法、设备ppt课件

结晶原理、方法、设备ppt课件
(氯化钠)
3、真空冷却结晶法
真空冷却结晶法是在减压、低于正常沸点条件下,使溶液中溶剂部分气
化并使溶液获得过饱和度。
真空冷却结晶法兼有蒸发结晶法和冷却结晶法的特点,适用于热稳定性
差及中等溶解度的物系。
15
4、盐析(溶析)结晶法
盐析(溶析)结晶:向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以降低溶质在原 溶剂中的溶解度,产生过饱和度的方法。
的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是传质分离过程的一种单元操作。
例如:
加热蒸发
岩白菜素(溶液)
岩白菜素(饱和液)
①降温
②蒸发溶剂
溶液结晶 岩白菜素(晶体)
苯甲酸-萘(混熔物) 降温
苯甲酸(晶体)+ 混熔物
加热升华
降温
硫(固体)
硫(蒸气)
硫(结晶)
4
2、结晶过程的特点
(1)能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 混合物中形成纯净的晶体。而用其他方法难以分 离的混合物系,采用结晶分离更为有效。如同分 异构体混合物、共沸物系、热敏性物系等。
晶溶液的性质、结晶产品的粒度要求、晶型及生产能力要求等各有不同,因
此使用的结晶器也是多种多样。
1、冷却结晶器 间接换热釜式冷却结晶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冷却结晶器。冷却结
晶器根据其冷却形式又分为内循环冷却式和外内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①内循环冷却式结晶器
原料液
内循环式冷却结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其冷却
剂与溶液通过结晶器的夹套进行热交换。
态物质的内部质点(如:原子、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
固体,且具有长程有序。
⑵晶体的特性 由于晶体内部的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
重复排列,必然导致其有别于非晶体的一些性 质。 ①长程有序

结晶机的原理

结晶机的原理

结晶机的原理结晶机是一种通过控制溶液中溶质浓度来实现晶体生长的设备。

它的原理基于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温度,可以使溶质在适当的条件下结晶成固体。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结晶机的原理。

首先,结晶机的核心部分是温度控制系统。

温度是影响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溶质在高温下的溶解度较大,而在低温下的溶解度较小。

因此,通过控制结晶机的加热和冷却系统,可以实现溶质在适当温度下的结晶过程。

其次,结晶机还包括搅拌系统。

搅拌系统的作用是使溶液中的溶质均匀分布,防止溶质在溶液中过度聚集而形成大颗粒的晶体。

通过搅拌系统的作用,可以使溶质在溶液中均匀分散,有利于晶体的均匀生长。

另外,结晶机还需要一个过滤系统。

过滤系统的作用是在溶液中形成的晶体达到一定大小后,将其分离出来。

通过过滤系统,可以将溶液中的晶体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晶体产物。

除此之外,结晶机还需要一个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溶液中的温度、浓度等参数,根据设定的结晶条件进行调节。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结晶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保证晶体的质量和产量。

综上所述,结晶机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溶液中溶质的温度和浓度,利用搅拌和过滤系统进行晶体生长和分离,最终得到所需的晶体产物。

通过合理的控制和监测,可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结晶过程。

结晶机在化工、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结晶机的原理有所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晶器原理

结晶器原理

结晶器原理结晶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设备,用于从溶液中结晶出固体物质。

它的原理基于溶解度的变化,通过控制温度和溶液浓度来促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结晶器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结晶器的原理是基于溶解度的变化。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的溶质质量来表示。

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是固定的,但随着温度的变化,溶质的溶解度也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这就是结晶器利用温度控制来促使溶质结晶的原理之一。

其次,结晶器还可以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来促使溶质结晶。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或体积的比例。

当溶液的浓度超过其饱和浓度时,溶质就会开始结晶沉淀。

因此,结晶器可以通过控制溶剂的加入量或者溶剂的蒸发来改变溶液的浓度,从而促使溶质结晶出来。

除了温度和浓度的控制,结晶器还需要合适的结晶种子来促使溶质结晶。

结晶种子是一种晶体或者微小颗粒,可以作为结晶的起始点,促使溶质在其表面结晶。

在结晶器中,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结晶种子来快速促使溶质结晶,从而加快结晶速度。

此外,结晶器还需要合适的搅拌和过滤装置来保证结晶过程的顺利进行。

搅拌可以使溶质均匀地分布在溶液中,促使结晶种子更容易吸附溶质并形成晶体。

而过滤装置则可以将结晶后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结晶产物。

综上所述,结晶器的原理是基于温度和浓度的控制,通过合适的结晶种子和搅拌过滤装置来促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固体物质。

它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来纯化化合物、提取有用物质等。

因此,对结晶器的原理及操作方法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晶器的原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它不仅可以用于纯化化合物,提取有用物质,还可以用于制备晶体材料,生产药品和化工产品等。

通过对结晶器原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

结晶工艺原理和设备一、引言结晶工艺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结晶过程分离出来的技术。

它在化学、制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结晶工艺的原理和常用设备。

二、结晶工艺原理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的过程。

其原理基于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关系。

当溶解度超过饱和度时,溶质会以固体的形式析出。

结晶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核化、生长和成长。

1. 核化阶段核化是结晶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

在过饱和度足够高的条件下,溶质分子会聚集形成微小的晶核。

核化可以分为自发核化和诱导核化两种类型。

自发核化是在过饱和度条件下溶质自发形成晶核,而诱导核化是通过添加适当的剂量或改变操作条件来促进晶核的形成。

2. 生长阶段晶核形成后,其表面会吸附来自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导致晶核逐渐增大。

生长速率与溶质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有关。

在结晶过程中,生长过程是不可逆的,即晶体无法恢复到溶液状态。

3. 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是晶体在溶液中不断吸附溶质分子并增大尺寸的过程。

晶体的成长速率与溶液中溶质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成长阶段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晶体达到所需尺寸或溶质耗尽为止。

三、结晶工艺设备为了实现有效的结晶过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来控制温度、浓度、搅拌等参数。

以下是常用的结晶工艺设备:1. 晶种器晶种器用于提供一个适当的条件来形成晶核。

它通常是一个容器,内部有一定数量的晶核。

通过在晶种器中加入适量的溶液,晶核可以在其中生长并扩大。

2. 搅拌器搅拌器用于保持溶液中的温度和浓度均匀分布,以促进晶体的形成和生长。

它通过旋转刀片或搅拌棒等方式来搅动溶液,使溶质均匀分散。

3. 冷却器冷却器用于控制结晶过程中的温度。

它可以是内置于反应容器中的冷却夹套,也可以是外部提供冷却介质的换热器。

通过控制冷却介质的温度和流速,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晶过程中的温度。

4. 过滤器过滤器用于分离晶体和溶液。

结晶过程完成后,晶体会沉淀到底部,而溶液则可以通过过滤器进行分离。

结晶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结晶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结晶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首先,选择合适的样品。

通常情况下,结晶分析仪适用于那些能够形成晶体的样品,例如有机化合物和配位化合物等。

这些样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极性或在晶体生长条件下是稳定的。

其次,溶解样品。

将合适的溶剂加到样品中,并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使样品能够充分溶解。

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加热或超声波处理来提高溶解效果。

然后,对溶液进行处理。

当样品溶解之后,通常需要通过过滤或者离心等步骤来去除其中的不溶性杂质和杂质颗粒,有效地提高晶体培养的纯度。

接下来是结晶的过程。

结晶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逐渐沉积和聚集起来形成晶体的过程。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晶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控制:首先,调整沉降速率,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慢慢蒸发或者使用慢速扰动来实现;其次,控制溶液的温度,通过调整温度来改变晶体的生长速率和晶体的形态;此外,可以通过改变pH值或者添加抑制剂来控制晶体的生长。

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结晶分析仪通常使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来确定晶体的结构。

通过扫描样品表面,使用X射线来测定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和相对排列。

这些数据将被用作后续的结构分析。

最后,进行结构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晶体的结构。

结构分析过程中,常常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拟,从而确定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和化学键的类型和长度。

总的来说,结晶分析仪通过溶解样品、处理溶液、控制结晶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和结构分析等步骤,可以明确化合物的结晶结构。

它在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晶设备PPT课件

结晶设备PPT课件

20200//33/2/244
6
HC系列蒸发结晶设备
20200//33/2/244
原理:HC系 列蒸发结晶设 备为专利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 利用热敏、结 晶性物料溶液 在减压状态下 沸点降低,实 现低温蒸发。 处理低温状态 下保存的最佳 工艺状态要求。
7
优点: 1、低浓度蒸发,物料溶液粘度小,热传递性好,蒸发过程 温度低,速度快,热利用率高,明显节能。 2、溶质在结晶缸内析出,蒸发液内不含晶体,不磨损设备, 设备使用期延长,产品金属含量下降。 3、析出溶质保存在结晶缸内,处于低温状态,溶质不分解, 不变质,收率高,质量好。 4、可通过控制蒸发器内溶液与结晶缸内冷却液的溶度差来 使溶质有序析出,达到控制溶质晶体颗粒的目的,得到期 望颗粒的晶体,晶体结构更致密,产品更纯净。 应用领域: 适合产品:具有热敏性、易结晶、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差异 明显的物质:如:古龙酸、维生素C、赖氨酸、蓉氨酸 (味精)、维生素
13
澄清区结构
DTB结晶器特征构件之一的圆筒形挡板将结晶器内分 隔为晶体生长区和澄清区。挡板与器壁间的环隙为澄 清区,其为搅拌的影响实际上已消失,较大为晶体从 母液中沉降分离,微小的晶体随母液在澄清区顶部排 出。澄清区通常为半圆形结构,主要起移除细晶,调 整器内微晶量的作用
20200//33/2/244
• 3、容器的搅拌强度,搅拌越强,容易破碎晶体,结晶体 粒径越小。
• 4、杂质成分,杂质成分越多,则比较容易形成晶核,结 晶体粒径越小。
2020/3/24
2
结晶设备-工作原理 从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一般要 经过下列步骤: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 和溶液→晶核的发生→晶体生长等过程。
2020/3/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结晶产品包装、运输、储存或使用都很方便。
一、晶体结构与特性
结晶过程有四类:溶液结晶、熔融结晶、沉淀结晶和升 华结晶。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元作三维有序规则排列的固态 物质。
晶体的自范性:如果晶体生长环境良好,则可形成有规 则的结晶多面体(晶面)。晶体具有自发地生长成为结晶 多面体的可能性的性质,即晶体以平面作为与周围介质的 分界面。
X xYy xX y yY x
若理想溶液且达到溶解平衡时,则有 Kc [ X y ]x[Y x ]y
分别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
溶度积的大小与电解质和溶剂的类型有关。 同离子效应:增加溶液中电解质的正离子(或负 离子)浓度,会导致电解质溶解度的下降的现象。
x
y
[Y ][ X ]
四、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一统 计量,与Gaussian分布的标准偏差相关。
CV 100 (r84% r16% ) 2r50%
rm%为筛下累积质量分数为m%的筛孔尺寸。
对于一种晶体样品,MS越大,→平均粒度 大,CV值越小,粒度分布越均匀。
10.2 结晶过程的相平衡及介稳区
晶体的均匀性:晶体中每一宏观质点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组成以及内部晶格都相同的特性。晶体的这 个特性保证了工业生产中晶体产品的高纯度。
一、晶物理效应常随方向的 不同而表现出数量上的差异的性质。
晶格:构成晶体的微观质点在晶体所占有的空间 中按三维空间点阵规律排列,各质点间在力的作用 下,使质点得以维持在固定的平衡位置,彼此之间 保持一定距离的结构。
四、溶液的过饱和与介稳区
结晶过程应尽量控制在介稳区内进行,以得到平均粒度 较大的结晶产品,避免产生过多晶核而影响最终产品的粒 度。
超溶解度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的 溶解度曲线
低共熔点:点E的温度, 该点物系完全固化。
对于低共熔物系,只 要通过结晶即可得到 纯物质。
双组分固体溶液物系固液相图
2.固体溶液型
液相结晶线:混合物开 始结晶的温度与平衡液 相组成之间的关系曲线。
固相熔化线:混合物 开始熔融的温度与固 相组成之间的关系曲 线。
对固体溶液物系,必须经 过多级固液平衡才能达到 所要求的产品纯度。
可用筛分法(或粒度仪)进行测定,筛分结果标绘 为筛下累积质量分数与筛孔尺寸的关系曲线,并可 换算为累积粒子数及粒数密度与粒度的关系曲线, 简便的方法是以中间粒度和变异系数来描述粒度分 布。
中间粒度(medium size,MS):筛下累计质量分数 为50%时对应的筛孔尺寸值。
粒度分布曲线
二、晶体的粒度分布
一、 溶解度 液固平衡:任何固体物质与其溶液相接触时,当溶液尚 未饱和,则固体溶解;当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固体溶解 与析出的量相等,此时固体与其溶液已达到相平衡。
溶解度:固液相平衡时,单位质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固 体的质量。溶解度的其他单位有:克/升溶液、摩尔/升 溶液、摩尔分数等。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及溶剂的性质、温度及压强。
溶解度曲线特性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冷却结晶方法 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蒸发结晶 法分离。
二、两组分物系的固液相图特征
一定压力下,在温度和浓度坐标系中两组分物系 的固液相图可分为四类。反映两组分物系的固液相 平衡关系。
双组分低共熔物系固液相图
1.低共熔型 曲线AE和BE为不同组 成混合物的固液平衡线。
结晶
概述 结晶过程: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溶液 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工业结晶技术作为高效 的提纯、净化与控制固体特定物理形态的手段
晶浆:在结晶器中结晶出来的晶体和剩余的溶液 (或熔液)所构成的混悬物。
母液:去除悬浮液中的晶体后剩下的溶液(或熔液)。
结晶过程中,含有杂质的母液(或熔液)会以表面粘附 和晶间包藏的方式夹带在固体产品中。用适当的溶剂对 固体进行洗涤 。
饱和溶液:浓度恰好等于溶质的溶解度,即达 到固液相平衡时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含有超过饱和量的溶质的溶液。
将一个完全纯净的溶液在不受任何扰动(无搅拌, 无振荡)及任何刺激(无超声波等作用)的条件下,缓 慢降温,就可以得到过饱和溶液。但超过一定限度 后,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就会开始自发析出晶核。
过饱和度: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 液的浓度差。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推动 力。
晶形:晶体的宏观外部形状,它受结晶条件或所处 的物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对于同一种物质,即使 基本晶系不变,晶形也可能不同,如六方晶体,它 可以是短粗形、细长形或带有六角的薄片状,甚至 旱多棱针状。
七种晶系
晶体按其晶格结构可分为七种晶系
二、晶体的粒度分布
晶体粒度分布:不同粒度的晶体质量(或粒子数目) 与粒度的分布关系,它是晶体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 指标。
溶剂化合物熔化为同组成液相的物系固液相图
3.化合物形成型 对于双组分物系,可能 生成一种或多种溶剂化 合物。 固相溶剂化合物能与 同样组成的液相建立 平衡关系
CaCl2一H2O—CaCl2·6H2O
多晶型的双组分低共熔型物系固液相图
4.晶型转变型
三、沉淀过程的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Kc: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着解离平衡
结晶过程的特点:
1) 能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 混合物中形成纯净的晶体。而用其他方法难以分 离的混合物系,采用结晶分离更为有效。如同分 异构体混合物、共沸物系、热敏性物系等。
2) 固体产品有特定的晶体结构和形态(如晶形、 粒度分布等)。
3) 能量消耗少,操作温度低,对设备材质要求不 高,三废排放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特性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对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 溶解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特性。L一维生素C、 L一精氨酸
逆溶解度特性: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下 降,在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特性 。Na2SO4
有一些形成水合物的物质,在其溶解度曲线上 有折点,对应存在不同水分子数的水合物之间的 变态点 。L一精氨酸 、46O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