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结构振动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控制 ,是当今结构振动控制研究和应用非常活跃的领域 。 械 、建筑振动目前主要采用传统控制装置 。
特别在空间柔性体结构中 ,由于其柔度大 、内阻小 ,太空环境 2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特性
又几乎没有外阻[1] ,要使具有高的稳定性和高定位精度 ,用
智能结 构 振 动 控 制 系 统 的 组 成 一 般 包 括 下 述 四 个 要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中 ,控制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决
自智能结构思想提出以来 ,以美 、日 、德为代表的发达国
定于致动器的性能 ,它应对结构的振动施加足够影响 ,且高 家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该领域的研究和探
度分布 ,易于集成 。致动器能直接将控制器输出的电信号转 索 。80 年代初 Swigert 采用压电陶瓷元件研究了柱状天线模
传感器 、致动器 、控制器及其结构集成是智能结构振动 控制的 4 个关键技术[3 ,5] 。传感器 ,要求频带宽 、对结构状态
特 性
Amax (μ) 频带宽 ε,106psi εmax ,με 稳定性
PZTG—5 PVDF
PMN Terfenol D2 Nitinol
压电陶瓷 压电薄膜 电致材料 磁致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的区别 ,阐述了智能结构振动控制基本组成 、特性及控制形 性能会大幅度下降 ,甚至不稳定 ;
式和机理 ,对其中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分析了
(5) 智能结构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并赋予结构自诊断 、环
近年来发展状况和最新的进展 ,提出了若干发展思路 。
境自适应和损伤自修复性 ,增加了结构的安全 ;传统振动控
种 :逆压电效应 、电致伸缩 、磁致伸缩和形状记忆效应 ,表 2 与 Hubbard 成功采用压电薄膜 PVDF 对梁的振动进行控制 ,
是目前市售致动器材料性能比较[3 ,5] 。其中压电材料应用较 Tzou 把其推广到板和壳体的控制问题上 。Chen 等研究了上
成熟 。此外 ,电致 ( ER) 流变体材料 ,在结构减振方面有诸多 下表面粘贴有 SMA 薄层的梁振动控制 ,Roger ,梅胜敏等还将
性 。传统振动控制装置一般都置于控制对象外 ,需要大量的 标 :增大结构阻尼和/ 或吸收能量并减小残留位移和应变 ;全
辅助设备 ;如果利用附加质量减少主振动 ,不仅占用空间大 , 局算法控制目标是 :镇定结构 ,控制形状和抑制扰动 。前两
而且会因附加质量的振动引起噪声 ;
种控制问题是目前技术水平可以实现的 ,智能控制是未来应
性能稳定性 中




辅助设备 —

复杂


的相互作用与耦合机理及其微观力学性 、运动 、变形等响应 与集成元件性能 、涂层 、位置 、方向和界面之间的关系 ,因为 要接收 、处理 、控制振动 ,所以还涉及到结构的疲劳 、稳定 、寿 命和失效问题及埋入与粘贴技术 。
4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最新进展[1~9 ]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
浙江大学生产工程研究所 (杭州 310027) 沈润杰 杜设亮 梅德庆 傅建中 陈子辰
【摘要】介绍了近年新发展起来利用机敏材料作为传感 的场合 。传统的控制装置由于控制器的参数是固定的 ,所以
元件和致动元件的智能结构振动控制与传统振动控制系统 当系统内部特性变化或外部扰动的变化幅度较大时 ,系统的
变能 ,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质 ,使结构避开外部的共振激扰 ,或 从 90 年代初开始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 ,孙东昌 、董聪 、
利用 SMA 超弹性 (伪弹性) 性质 ,消耗吸收结构振动部分能 胡选利 、任勇生等对此都有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126 ·
MEEM No . 5 1999
从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进展来看 ,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 几方面的研究 :开发应变大 、作用力大 、频带宽 、刚性强 、效率 高的致动器材料 。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武器中心 clark 发明一 种磁致伸缩材料 Terfenol —D ,这种材料具有超磁致伸缩特 性 ,有望用于振动控制中的致动器 。在压电材料方面目前研 究较多 ,但由于压电材料存在着应变小 、驱动电压高等缺点 , 因此双压电型驱动器使用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压电材料这一 缺点 ,日本高桥先生采用与陶瓷电容器相同的制造方法来生 产的积层压电元件 ,其特点 :能量变换率高 (约 50 %) 、驱动电 压低 150V、最大变位可达 16μm、动作力达 3400N/ cm、响应快 、 稳定性好 ;Cudney 运用运用深梁理论提出了一个分布多层制 动器 ,Tzou 把其推广到板和壳体的控制问题上 。此外自感执 行元件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是同一个元件同时具有 传感器和制动器的功能 ,其材料机/ 电或其它类耦合关系必 需可逆的 ,压电和相变材料 (形状记忆合金) 满足上述要求 , 由于传感器和制动器集为一体 ,这不仅简化通讯网络的布线 程序 ,提高智能结构整体生存能力和可靠性 ,而且可以实现 同位控制 ,避免观测溢出 。还许多学者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方 法对各种智能材料本构关系进行广泛研究 ,从不同的模型出 发 ,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 ,建立智能元件与母体结构之间 的力 —热 —电 —磁等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 ,得出一些有价值 的结论 ,如 Lee 和 Saravanous 用有限元模拟了压电层合梁的 热变形 ,Rao ,Tzou ,Bao 还建立了考虑热应力的有限元模型 , 孙东昌等则对压电材料的机电耦合模型 进 行 研 究 。另外 Dimitriadis 等还对压电铺层优化问题进行讨论 。这些理论研 究为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 础。
光谱编码 、高强度及传感器复用等优点 ,倍受注目 ,但光纤传 理器 、中央处理器之间的界面与功能分配问题 。
感器需要一套辅助设备 、结构复杂 ,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4 类
结构集成是智能结构又一关键问题 。结构集成传感器 、
传感元件的比较 ,如表 1 所示[3 ,5] 。
致动器和控制器后 ,产生了许多新的数学力学问题 ,如结构
1000
700
1000
1000




20000 低
9
0. 3
17
7

350
10
500
580
8500





Amax 最大冲程量 ε, max 致动 控制器一般由分布式微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组成 ,它是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 。由于智能结构本身是
灵敏度 、易于集成 、高度分布 、对结构的力学影响小 。在多数 情况下应能抵抗强磁场的干扰或高温环境下工作 。在这方
过控制系统 ,对结构所受的激励作出反应并能协调动作 ,来 主要用于处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 ,发布控制命令 ,它具有较
补偿或抵消无益的效应增强有益的效应 。它与传统的振动 高的运算速度和精度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迅速实时处理 。
控制系统的区别在于 :
(2) 致动元件 。对控制器传来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反映 ,
表 1 四类应变传感元件性能比较
埋入和粘贴传感器 、致动器和控制器后与结构本体材料之间
电阻应 半导体 光纤应
特 性
压电薄膜 压电陶瓷
变 片 应 变 变 仪
灵敏度 30V/ε 1000V/ε 106 V /ε 104V/ε 2 ×104V/ε
频带宽 0~104Hz 0~104Hz 0~104Hz 0. 1~GHz 0. 1~GHz
内嵌有机敏材料 (如 :压电 、光纤 、半导体 、电致伸缩 、磁致伸 度分布 、对结构的力学影响小 ,易于粘贴或埋入对象的表面
缩 、ER 流变体和形状记忆等材料) 制作的分布传感器和分布 或内部 ,并能对振动信息作出迅速 、精确反映 。
致动器的结构或复合结构 ,这些分布传感器和分布致动器通
(1) 控制器 。一般包括中央处理机和分布式微处理器 。
制的压电材料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压电陶瓷片如 PZT 和压电 高分子聚合物如 PVDF。此外 ,硅微机械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处理 ,然后再由中央处理器协调控制 。由于分布式微处理器 一般集成到结构之中 ,其控制对象就是结构本身 ,这样就将
也是主要传感器类 。特别是近年来利用半导体加工技术发 控制对象的研究转移到控制器本身的研究上 ,通过提高控制
生一定的反力或提供阻尼 ,使结构变形恢复原状或减少结构 用于智能结构应用的致动器 ,特别是应变大 、作用力大 、频带
的振动 ,从而使结构在外界干扰作用下能继续正常工作 。
宽 、刚性强 、效率高的致动器尚有待遇开发 。
表 2 四类致动元件性能比较
图 1 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原理
3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关键技术
传统的振动控制方法难以满足要求 ,机敏材料的出现及智能 素[3 ,4] :传感元件 、控制器 、致动元件 、通信网络四个部分 。
结构的开发 ,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在
传感元件 :用于传感和收集结构的振动信息 ,它必须具
振动控制领域中 ,所谓智能结构[2] ,最简单的形式是外贴或 有足够的可靠性 、频带宽 、对结构状态灵敏度 、易于集成 、高
(3) 智能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分布的传感器 、分 重点研究的领域 ,它通常应具备以下功能 :系统辨识 、故障诊
布致动器和分布微处理器 ,因而具有普通振动控制系统无法 断和定位 、故障元件的自隔离 、修复和功能重构 ,在线自适应
比拟的优点 ,可以实现全局最优控制 、实时控制和真正意义 学习 。
上的智能控制 。而传统振动控制 ,传感器和制动器是分散
(1) 智能结构把具有感知和致动属性的材料进行功能符 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应变冲程 ,较小的滞后效应和高的抗疲劳
合设计 ,实现了材料元件化 ,直接作为传感元件和致动元件 , 性 。
因此加工工艺及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而传统的振动控制装
(3) 通信网络 。它担负着传感元件 、致动元件 、控制器之
置一般较复杂 ;
关键词 :智能结构 ;机敏材料 ;振动控制 ;结构振动
制装置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 ;
(6) 与传统的振动控制相比 ,因受到机敏材料最大应变
1 引 言
冲程的限制 ,难于提供大功率振动控制 ;目前主要用于航天
利用机敏材料作为传感元件和致动元件对结构振动进 结构 、微型机械 、大挠度梁和壳结构振动控制 ,而对大型机
间信息传输任务 ,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较高的生存能
(2) 结构集成 。由于智能材料元件具有良好的可埋入 力 。
性 、重量轻 ,把传感元件和致动元件及控制器集成在结构之
目前研究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策略和算法一般有 3 个层
中 ,不会改变结构的固有性能 ,提高整体的生存能力和可靠 次[5] :局部控制 、全局算法控制和智能控制 。局部控制的目
分布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 ,且所处的环境具有不却定性与 时变性 ,因此 ,要求控制系统能自己形成控制规律 ,能快速完
面压电传感器是最佳的选择 ,它是利用压电材料的正压电效 应 ,即受力产生应变 ,在其表面出现与外力成比例的电荷 ,因 为输出信号是电信号 ,不需要辅助设备 。其中实用于振动控
成优化过程 ,具有实时性和在线性 ,加之信息处理和互联网 数据传输合成速度的限制 ,单靠传统单一中央处理器控制方 式很难实现 ,因此一般需要分布式微处理器对局部信息进行
应用 ,由于它需要高的电压激励 ,不能储存任何形式的能量 , NiTi 形状记忆金属丝埋入复合材料 ,生成具有主动振动控制
应用受到限制 。聚合物形状记忆材料是目前振动控制中研 功能复合材料梁 。另外 ,日本富泽元一等利用电致 ( ER) 流变
究的热点之一 ,其主要是利用 SMA 丝受热后引入的残余应 体材料 ,对刀具系统振动进行控制 ,获得很好的效果 。我国
智能结构振动控制的一般原理[4] ,如图 1 所示 。当外界
的 ,测量的是一些离散点振动 ,如果传感器位于模态节点或 环境如受到外冲击 、周期激励 ,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和振
连线上 ,一些自振模态信息可能丢失或达不到振动控制的目 动 ,这时结构中的传感器系统回收到结构变形和振动的信息
的;
来自百度文库
(分布微处理器进行预处理) ,并将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给中
展起来的硅微机隔合式传感器 ,是智能结构颇有潜力的传感 器的职能水平 ,减少控制系统对受控对象数学模型的依赖 ,
器类 。光纤传感器各方面性能非常优越 ,尤其是近年出现的 使控制系统在受控对象性质发生变化 、漂移 、环境不确知和
芯内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器由于具有绝对测量 、线性响应 、 不确定的情况下 ,仍然取得满意的效果 。但要求解决各微处
变为结构的应变或位移 ,具有改变智能材料系统形状 、刚度 、 型控制 ,开创智能结构进行结构振动控制先河 ,随后智能结
位置 、自然频率 、阻尼 、摩擦及其它机械性能 ,从而达到控制 构在结构振动控制研究和应用活跃起来 。之后许多学者研
结构振动或消耗结构振动的能量 。致动器的致动方式有 4 究了各种机敏材料制成的柔韧结构振动控制问题 。如 Bailey
(4) 智能材料性能的稳定性好 、频带宽 ,可应用于振动频 央处理机进行处理和解释 。如果解释的结果是结果的变形
率变化很大或某些特殊场合如高温和难以安装动力吸振器 或振动超过 ,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 ,需消除此振动时 ,中央
机电工程 1999 年 第 5 期
·125 ·
处理机就向致动系统发出变形和作用力指令 ,调节系统则产 量 ,但它的频带宽度很窄 ,只适用于低频振动控制 。真正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