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ll42 的遗传定位与功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PCR反应 PCR反应参照易君等(2006)1拘方法。引物由英潍捷基 (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合成。用2.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验证2个亲本Ler和Col之间的多态性。
1.2.5花药发育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将野生型与突变体植株的花序在FAA固定液中固定 12—24小时后,用50%乙醇漂洗2-3次,常规脱水。 spurr树月匕包埋、切片,切片厚度为1 um。1%甲苯胺 蓝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Zhang et a1.,2007; 方子君等。2008)。
本文通过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诱变处 理野生型拟南芥群体,分离得到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 msll42。细胞学观察表明,突变体花药中小孢子发 育出现异常,导致最后没有花粉形成,果荚中不结种
收稿日期:2009.09-09;接受El期:2009—12-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971553,No.30671127)、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No.09YZl68)和上海师范大学科研项目(No.sk- 200827) 。通讯作者。E—mail:senzhang@shnu.edu.cn
植株花药中则没有花粉粒(图1C)。与野生型相比, msll42突变体成熟花药中没有花粉粒。当花药完全 开裂的时候,没有花粉粒的释放。这很可能是造成 msl 142完全雄性不育的原因。
2.2突Hale Waihona Puke Baidu体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为了进一步分析MSl 142基因对花药发育的影响,我 们利用细胞学手段对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的花药发 育过程进行了横切片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直到花 药发育的四分体时期,msll42突变体花药与野生型 相比几乎没有差异(图2A,B)。但在单核小孢子时期,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小孢子已经开始空泡化(图2C, D)。在双细胞花粉时期,野生型小孢子外壁明显町见, 而突变体小孢子外壁不明显且窄泡化加剧,部分小孢 子已经破裂,同时观察到花粉囊中出现一些碎片(图 2E,F)。在三细胞花粉时期,野生型花药中有成熟的 花粉,而突变体花药中贝0看不到花粉,仅仅在靠近药 室壁的地方残留小部分碎片(巨12G,H)。
表1突变体msll42定位中所用的分子标记引物序列 Table 1 The sequences of molecular markers used in genetic mapping of msl 142
万方数据
406植物学报45(4)2010
片,6_8小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2结果与讨论
2.1 突变体msll42的分离
经EMS诱变野生型拟南芥(Let)群体。通过背景纯化 得至lJmsl 142突变体。尽管该突变体植株完令雄性不 育。但它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正常的营养生长和花器 官的发育(图1A),而且正反杂交实验证明,其雌蕊是 完全叮育的,说明雌配子体的发育是正常的(数据未 显示)。但是,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果荚短 小、萎缩,且成熟后不含种子(图1A)。对msl 142突变 体和野生型花的解剖观察发现,在拟南芥刚开放的花 中,野生型花药完全开裂并释放大量的花粉,且雌蕊 柱头上面也粘有大量的花粉,而突变体花药表面则没 有仡粉,雌蕊柱头表面透明,没有花粉的黏附(图 1B)。为了分析突变体植株因何种发育缺陷而导致雄 性不育,我们用亚历山大染色的方法比较了野生型和 突变体植株的花粉和花药,结果表明野生型植株的花 药中含有被染成红色的成熟可育的花粉粒.而突变体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经EMS诱变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群体筛选得到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msl 142,突变体的果荚短小。不 含种子。细胞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突变体花药发育过程中。花药中小孢子外壁异常、破裂,最后没有花粉形成。遗 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隐性单核基因突变所致: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MS7142基因定位于第1条染色体的BAC克隆 F16P17上44 kb区间内。目前尚未见该区间内有雄性不育基因的报道。以上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侣7142是一个 新的调控花药发育的关键基因。该工作为花药发育关键基因^佑"4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成三细胞的成熟花粉粒,同时积累物质:绒毡层细胞 发生程序性死亡,并逐渐降解。在此期间,绒毡层提 供了小孢子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并分泌孢粉素形 成花粉外壁。随着绒毡层的逐渐衰亡,它的分解产物 填入花粉壁,形成一层由脂类、蛋白质和色素等成分 组成的花粉包被(Chandhury,1993)。我们的细胞学 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的小孢子从四分体中释放后, 小孢子的发育出现异常且空泡化。小孢子内细胞质逐 渐凝聚,并且小孢子破裂。这很可能是由于突变体小 孢子中没有积累足够的细胞质,或者小孢子内细胞质 已经渗漏到药室内。说明小孢子自身的完整性出现问 题。小孢子的不完整性还很可能随着其外壁形成异常 而加剧,因为随着小孢子的发育,其内容物逐渐减 少,空泡化加剧,而且花粉囊中出现碎片(图2G,H)。
1.2方法 1.2.1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以野生型Le,植株作为父本、突变体作为母本进行杂 交得到F1代,收获F1代种子。F1种下后自交,获得F2 代种子,种植下去,观察F2代的表型,并统计F2代中 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的比例。
1.2.2基因的定位
以野生型Col植株作为父本、突变体Le啦株作为母本
进行杂交得到F1代,F1代自交后得到F2代,收集F2代 中的不育植株用于基因定位。基因定位的方法及所用 分子标记参照易君等(2006)。一旦找到了连锁的分子 标记,就在该分子标记附近设计新的分子标记(表1),
Figure 2 Cytological comparisons of the wild type l八C,E,G)and msl 142(B,D,F,H)anther development of Arabidopsis (A),(B)Anthers at tetrad stage;IC),ID)Anthers at uninucleate microspore stage(arrowhead indicated vacuolated microspore); (E),IF)Anthers at bicellular pollen stage(arrowhead indicated debris);(G),IH)Anthers at tricellular pollen stage.Bar=1 5 pm
花粉壁的发育,特别是外壁的形成,依赖于小孢 子和绒毡层细胞两者之间的协调发育(Paxson- Sowders et a1.,1997;Piffanelli et a1.,1998)。在四分 体时期小孢子壁已开始发育,当小孢子从四分体胼胝 质壁中释放后。由绒毡层产生的孢粉素沉积在花粉 上。形成花粉外壁。在拟南芥中,已报道许多基因的 突变影响花粉外壁的形成。如MS2基因(Aarts et a1., 1993,1997)、转录因子AtMYBl03(Zhang et a1., 2007)、DEXl基因(Paxson—Sowders et a1.,2001)、 FL尸基因(Ariizumi et a1.,2003)、NEFl基因(Ariizumi et a1.。2004)、RPGl基因(Guan et a1.,2008)、胼胝 质合成酶一5(callose synthase 5,CalS5)基因(Dong et a1.。2005)和转录因子MSl(Wilson et a1.,2001;110 and Shinozaki。2002;Yang et a1.。2007)等。尽管对 这些基因克隆和突变体的研究使我们对小孢子外壁 的形成有所了解。但这些基因在小孢子外壁发育过程 中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而且还有许多新的基因没有 被克隆。
在被子植物中,成熟的花粉粒有2层壁:花粉外 壁(exine)和花粉内壁(intine)(Heslop-Harrison,1 971: Piffanelli et a1.。1998)。外壁的主要成分来源于绒毡 层的孢粉素,构成花粉外壁的复杂纹饰结构。内壁是 花粉壁的最内层。位于小孢子质膜和外壁之间 (Heslop.Harrison。1971 o花粉内壁主要由花粉粒本 身合成。通常在花粉外壁表面的腔或间隙中充满花粉 覆盖物。这些花粉覆盖物也称花粉鞘(pollenkitt)或含 油层(tryphine)。是绒毡层细胞分泌的物质。
植物学报Chinese Bulletin ofBotany 2010.45(4):404_410,www.chinbullbotany.com
doi:10.3969rj.issn.1674-3466.2010.04.002
·研究报告·
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ll42的遗传定位与功能分析
常玉花,周鹊,杨仲南,张森。
万方数据
常玉花等: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ll42的遗传定位与功能分析405
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小孢子外壁异常、破裂。遗传 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性状是由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 的。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结果 表明MS7142基因位于第1条染色体的BAC克隆 F16P17上44 kb区间内。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 MS7142基因及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用高通量DNA提取方法(Xin et a1.,2003)提取大批F2 代遗传群体中的突变体单株DNA。对这些植株进行 基因型分析。进一步定位目的基因。
1.2.3 DNA的提取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参J琅Zhang等(2003)。
1材料与方法
1.1植物材料 本研究所用的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分别以Columbia(C01)和Lansberg erecta(Let)为遗 传背景,突变体msll42(Ler遗传背景)是由本实验室 经EMS诱变得到的雄性不育株系。植物种植采用易君 等(2006)的方法。突变体和野生型(Let)回交3次。
关键词 花药发育,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图位克隆 常玉花,周鹊,杨仲南,张森(201 0).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ll42的遗传定位与功能分析.植物学报45,404-41 0.
花药及花粉的发育是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的一个 重要方向,花药及花粉发育异常通常会导致雄性不 育。这种雄性不育现象大多与花药形态、体细胞与生 殖细胞的发育、小孢子发生、花粉发育、花药的开裂 以及花粉粒的功能等相关(Sandem et a1.,1999)。在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dP。正常的花药发育过 程包括14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征性的细胞事 件发生,这14个时期又被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 在花药原基中进行细胞分裂从而形成花药全部组织: 第2个阶段,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含有小 孢子的四分体:第3个阶段,小孢子从四分体中释放, 并且发育成含有三细胞的花粉粒:第4个阶段,成熟 花粉释放(Sanders et a1.。1999)。
在拟南芥花药发育的第3个阶段,主要的生命活 动包括:单倍体的小孢子形成外壁并通过有丝分裂形
图1 拟南芥野生翟J(V盯)与msll42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分析 (A)野生型和ms"42的植株:(B)野生型和mslf42的花:(C)野生型和msll42花药的亚历山人染色 Figure 1 Phenotypes of the wild type(WT)and msl 142 plant of Arabidopsis (A)The wild type and msl 142 plant;(B)Flowers of the wild type and msl 142;(C)Alexander staining of the wild type and
msl 142 anthers
万方数据
常玉花等: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ll42的遗传定位与功能分析407
圈2拟南芥野生型‘A,C,E,G)与msll42突变体IB,D,F,H)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比较 (A),(B)四分体时期花药:(C),(D)单核小孢子时期花药(箭头显示小孢子空泡化):(E),IF)双细胞花粉时期花药(箭头显示碎片): IG),IH)三细胞花粉时期花药。Bar=15 pm
1.2.6花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 在解剖镜下分离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13期的花药, 置于金属台上。真空干燥后喷金,扫描电镜观察并拍 照记录(Zhang et a1.。2007;方子君等,2008)。
1.2.7亚历山大染色 取花药刚刚开裂的花朵(此时花微微张开4片花瓣)于 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小心除去花瓣和雌蕊,尽可能的 不破坏花药,然后将花药固定在载玻片上。滴1—2滴 亚历山大染液(Alexander。1 969),小心地盖上盖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