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一、课文分析1. 作者简介•杨炯杨炯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任过宰相、国子监祭酒等要职,有“杨五郎”之称。

在文学方面,杨炯主要以诗、散文和随笔为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品有《阳关三迭》、《游仙窟》、《吾亦知止》等。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借景抒情,意境深邃,语言简练干净。

2. 课文介绍•《望天门山》(杨炯),节选自《正月十五夜望京师北山王城南轩士兴》。

本篇诗歌以“天门山”为主要景点,描述了作者夜晚望山的感受。

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如“山呼”、“露华”、“势拔五峰”等,凸显出作者对山峰的情感表达。

通过表现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了一种优美、恬静、自然的诗意境界。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增强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

•理解本诗的主旨意义,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

•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诗的主旨思想,理解诗句中的形象表达和情感意义。

•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运用丰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拓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4.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教师可通过图片、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天门山”,在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描述一下这座山的风光和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聆听诗歌的声音和语调,通过模仿和感受,使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学习诗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并结合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主旨思想、韵律表达、意象描绘等方面。

(4)鉴赏诗文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象征、比喻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完整版课件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完整版课件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 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 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 、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 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Hale Waihona Puke 断楚至孤帆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日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 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 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 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
回旋,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 变,并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天边。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
来自日边。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红日 青山 白帆 碧水
会写的字
断楚至孤帆

部编语文三上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部编语文三上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沧海。
——李白
书法欣赏
望配天乐背门诵山古诗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布置任务
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
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收集李白写的有关山的其他古诗。 3.收集带有“青”字的诗句。
生字书写
汉字“断”的书写
理解诗句

理解诗句
朗读体会
天门中断楚江开,
想象画面
朗读体会
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开
字词解析
碧水此东处添流加标至题此回。
写出了江水浩浩荡荡、 来势汹涌的气势。
理解诗句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
朗读体会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学法总结: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唐】李白
天两门岸/中青断山/相楚对江出/开,, 碧孤水帆/东一流片/日至边此来/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清景物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两门岸中青断山楚相江对开出, 碧孤水帆东一流片至日此边回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字词解析
青山
字词解析
碧水
“碧”字赏析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读题对比
读诗题
17.古诗三首 三首古诗共同点?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理解诗题
望天门山
能力迁移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两门岸中青断山楚相江对开出, 碧孤水帆东一流片至日此边回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回漩,回转。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 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创作背景
《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 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 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 而作的。
望天门山
李白 〔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会认
duàn
chǔ

fān
断楚 孤帆
望天门山
望:从远处看 远望所见的天门山壮丽景色。
班级: 时间:XX年XX月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 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 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 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 门由此得名。
认识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 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 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 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 颂。
下课啦
班级: 时间:XX年XX月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 佛来自日边。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特别棒的古诗——《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李白这个人吧。

李白呀,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诗人,他的诗豪放洒脱,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他一生走过好多好多地方,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美景,然后就把这些美景都写进了他的诗里。

咱们来看这首《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一句写的是天门山被楚江冲开了。

天门山,那可是两座山呢,就像两扇大门一样立在那儿。

楚江呢,就是长江。

想象一下,长江水汹涌澎湃,力量特别大,一下子就把天门山给冲开了,这得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水一直向东流,流到天门山这儿的时候打了个转。

为什么会打转呢?因为天门山挡住了它的路呀,所以江水就得绕个弯。

这里的“回”字用得特别妙,让咱们好像能看到江水奔腾、回旋的样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一句写的是两岸的青山相对着耸立出来。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坐在船上,船在江里往前开,两边的青山好像在比赛一样,朝着你跑过来。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孤帆一片日边来”,远远地看到一片孤零零的帆船从太阳那边驶过来。

这画面多有诗意啊!在广阔的江面上,只有这一艘帆船,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靠近。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一定特别好。

他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忍不住就用诗把它记录下来了。

咱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那些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诗的美。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语言。

李白用的词语都很简单,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变得特别生动、特别有气势。

比如“中断”“开”“回”“出”这些字,简简单单,却把天门山和长江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而且呀,这首诗还有很美的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小朋友们可以多读几遍,感受一下那种节奏和韵律。

学习这首诗,不仅能让咱们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让咱们学到李白写诗的本领。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文介绍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文介绍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文介绍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被选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位列教材第六课。

这首诗描写了天门山壮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豁达、豪放的情怀。

此诗前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了天门山和长江的雄伟景色。

楚江汹涌,冲断了天门山,使得江水向东流去,这里的水流回旋,波澜壮阔,景色十分壮观。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则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壮志豪情。

两岸的青山仿佛在迎接出海的航船,孤帆从太阳那边驶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期待。

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无限可能。

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4.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的意义,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等。
5.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6.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语感。
7.课后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天门山》,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歌原文:李白《望天门山》。
2.诗歌背景: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
3.词语解释:重点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如“天门”、“中断”、“楚江”等。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行或游玩时,有没有见过特别壮观的山水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白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观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诗句、解读诗意,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诵,增强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5.文化认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意象表达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讲解: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意:滚滚的长江水一泻千里,好像是它把天门山劈成两半。

②碧水东流至此回。

诗意:浩荡东流的长江水因天门山的阻隔不得不在这里转向北流。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
诗意:小船在汹涌的江水中急速向前,两岸的青山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急速驶来。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17)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17)




三 年 级
天门/中断/楚江/开,
门 山

文 上 册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
青山
2
0
2
3












楚江
碧水
2
0
2
3 年 三
天门中断楚江开,
望 天 门




文 上
碧水东流至此回。

2
0
2
3

年 三 年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 门 山

语 文
图像辅助: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天门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
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互动讨论: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
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在课后,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同
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李白的诗歌作品。
2
0 2 3
唐 李白



三 年 级
天门中断楚江开,
门 山

文 上 册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2
0 2 3
唐 李白



三 年 级
天门/中断/楚江/开,
门 山

文 上 册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第17课《古诗三首》

第17课《古诗三首》

第17课《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与天使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十分适宜。

望洞庭的意思是: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的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白银盘里一青螺: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ppt)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ppt)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部编版
三年级上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庐山

看成岭侧成 Nhomakorabea峰

21世纪教育








新知导入
泰山












新知导入
黄山
















相关链接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
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
出:突出,出现。
新知讲解
明诗意
两岸青山相对出,
句意: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21世纪教育
新知讲解
解词语
孤帆一片日边来。
日边:天边。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句意:
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新知讲解
《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
次看到哪些景色?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
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
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
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
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
墨客来遨游题咏。
新知导入
望天门山
21世纪教育
自读课文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望天门山宏伟壮丽的天门山,是湖南省的一座著名名山。

自古以来,天门山就以奇险、秀美而著称,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人雅士前来游览。

以下是三位古代文人的三首诗作,以表达对天门山的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独立悬崖绝壁间,高耸入云挺秀山。

云雾弥漫天门上,冷风凛凛动幽兰。

山中奇峰苍天外,翩翩白鹭舞晴空。

世间奇观真难见,惟有天门堪一逢。

这首《望天门山》诗作者表达了他对天门山的赞叹之情。

他描绘了天门山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以及山上云雾缭绕、冷风凛凛的幽兰之美。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山中白鹭舞动的景象的惊叹,认为天门山是世间少见的奇观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秋月映波澜,一湾碧水藏秘兰。

初晴后雨芙蓉出,倩影婷婷镜中看。

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湖上的美景。

诗人用湖光秋月映照波澜的表达方式,形容湖面镜湖般的平静。

他表达了在初晴后雨之时,湖面上的芙蓉绽放的美丽景象,借用倩影婷婷镜中看来描绘这美景的动人之处。

望洞庭碧波潋滟洞庭湖,皓月当空挂东湖。

湖光山色俱风雅,吟诗作画乐无边。

这首《望洞庭》诗人以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湖面碧波荡漾的景象。

他表达了在月光下,洞庭湖的明净与辽阔。

湖光山色如画,风雅非凡,使人不禁想要吟诗作画。

诗人通过这首诗作表达了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这三首古诗,《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壮丽之美,《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湖上美景的变幻之美,《望洞庭》则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与辽阔之美。

这三首古诗通过诗人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天门山的高耸入云,还是湖上初晴后雨的美景,又或者是洞庭湖的广阔与辽阔,这些古代文人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将这些自然景观描绘得绘声绘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也应该向这些古人学习,去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丽与宁静。

无论是登高望远,还是船行湖上,亦或者是徜徉山水之间,都能让我们从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汲取自然中的灵感和力量,去塑造我们更美好的人生。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1.朗读感悟。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结合插图或图片,学习古诗。
方法一:朗读感悟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方法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状元成才路
(1)中断:状元成江才路 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2)至此回:在这儿回旋。 (3)出:突出,出现。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创作背景
李白一生喜欢游历,一 次,他乘船沿着长江顺流 而下,被长江两岸雄奇秀 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 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 诗——《望天门山》。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断楚至孤帆
我会写
结构: 左右 部首: 斤 组词: 断定
一刀两断
duàn
你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Hale Waihona Puke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方法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有感情朗诵古诗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 来 背 诵 古 诗
拓展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2.唯见:只看见。 3.天际流:流向天边。
课后作业
1. 想象诗中的景色,给《望天门山》配一 副精彩的画。
2. 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第六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红色的字是
什么意思呢?
中断:从中间断开。 至此回:①回(回旋)由于两山夹峙,汹涌
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 波涛汹涌的奇观。 ②“回”为江水随着山势顺势而去。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至:到; 此:这儿,这里; 回:旋转。 指(江水)流到这里打回旋。
2、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 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 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碧绿的江水流 到此,回旋澎湃。
1、初步了解体会一下,第一 和第二句的诗意!
2、猜想第三和第四句的诗意!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步感知这首诗给你 的印象:
这首诗描 写了雄伟的 长江,有一
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朗读这首诗时,一 定要感情地读出“磅 礴,雄壮,充满阳刚 之气。”
1.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涂县 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在江南的叫东凉山两山隔 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山。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水流 到天门山的时候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
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 日边迟来。
3、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 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 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想一想:体会断、开、 回动词的意境!
1、断、开这两个动词 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大。
2、回字写出了江水 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 不可阻挡。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聪明的小朋友们,谁能够准 确地背出这首诗呢?
试一试:
把整首诗连起来讲 一讲它的诗意!
小资料袋:
1、2句的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3、4句的诗意:两岸的青山相互 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 悠驶来。
请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这般雄伟壮观的美景下, 作者看着这滔滔不绝的江水, 偶 尔有一两叶孤舟在江面上航行, 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情感呢?会想 些什么呢?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从这些景物中,你能看出李白 大概是在什么时候“望”天门 山的呀?
是在早上或者是傍晚。“红日”
青山、碧水、孤帆、日。
诗歌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 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歌。 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又富于 想象,赢得了一代“诗仙”的美 誉。
李 白 的 画 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一想:体会“断、开、回”这三个字的意 境。
1 “断、开”这2个动词描绘出江水的声势浩 大。
2 “回”字写出了江水回旋湍流而激荡气势的 不可阻挡。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么壮美的景色, 诗人是在什么地 方看到的呢?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 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 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 为东西两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作者笔下的天门山有什么特 点?聪明的你知道吗? 2.谁能够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 多少种事物?
查一查:
1、望----看,往远处看。 2、开----断开。 3、至----到。 4、此----这里。 5、回----回旋。 6、孤----单独。 7、帆----船。
欢 迎 进 入 诗 句 赏 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