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
摘要: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国工商业影响发展
一鸦片战争前后
1929年至1933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给西方各国带来了严重破坏,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商业遭受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1、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了11%,但相对于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跌落43%的情况来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处于有利地位。1931年后,西方各国货币贬值,变相使中国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使中国对外国的进口增多,出口量减少。假定以192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100,则1930年为88.1%,1931年为89.5%,1932年为48.8%,1933年为38.7%[1] 由此看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在这几年中急速下降1932年底银价上涨,尤其是英日美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 实行货币倾销政策后,中国物价惨跌,工商业不振,尤其是货物出口,处于不利地位。1934年美国提高银价后,中国物价下跌更快,同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工商业倒闭、贸易锐减的趋势已经难以遏制。
以天津为例,天津地理位置优越,依托背后的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华北西北一带丰富的农产品,急需以津沽为总汇转运地,各地原料食料需要辗转运到天津出口;外国的商品,更需要借助天津商埠分配到内地,天津贸易交易量非常大。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天津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环,深受其害。这一时期天津贸易额逐年持续下降。1934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为177721.1万元,相当于1931年贸易额的58%,1932年贸易额的68% ,1933年贸易额的85%,说明天津贸易额总值在持续下降,经济持续低迷。第二,1931至1934年间,天津连年入超,说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大量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1932年情况最为严重,入超为64925千元,从1933年开始逐渐缓解,入超额开始明显下降,1933年比1932年入超减少50%,1934年比1933年入超减少52%。
2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民族工商业惨淡经营
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价惨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1929年至1931年间,当世界物价急剧下降时,中国物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稍微有所增长,各种新兴轻工业,也因为外货滞销,在这一时期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1931年秋季以后,世界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使中国经济深受其害。尤其是美国实行白银收购政策后,中国银价迅速抬高,物价迅速跌落。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的货币制度,银价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白银价廉造成对外进口洋货时,外商不愿意换取白银,外商经营盈利后,所得白银仍然投入到中国市场,循环经营,增加盈利。因此世界各国遇到金融恐慌时,中国受到的影响较小,中小工厂也日渐发达。但自1933年美国实行购银法案后,世界范围内银价高涨,外国商人为了获得更高额的利润,纷纷将白银运出中国出售,
引发了中国白银外运的高潮。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经济危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致使中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工厂普遍歇业或倒闭,贸易量一落千丈,国货大量积压。据统计,自1934年12月11日至1935年2月8日止,沪市大商家停闭者117家,小商店在240家左右,平均每日约有6家倒闭。又如广州为华南富庶之区,乃据广州统计局调查,1933年1月份起1934年6月止,18个月间,停业商店至5000余家。至于天津为北方巨埠,近年市场萎敝,直己喘息仅属,许多商店终年宣传减价,时时门可罗雀。此种情形,全国各处久已深刻。[2]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的丝纱业、纺织业、茶业、面粉业、煤业、水泥业等都受到严重冲击。1933年,国内实业界外受世界经济恐慌影响,农村破产,工商业衰落。因外国丝业倾销,国内丝业持续陷于低迷状态,丝织工厂歇业或倒闭,工人失业。江浙缫丝厂原有180余家,丝车4万8千余部,1933年初因受日本丝跌价倾销及人造丝竞争影响,江浙丝市持续不振,二三月间丝厂开工者不过一二十家。到6月份海外丝价大涨,于是中国丝厂营业又随之兴旺,开工缫丝厂数达100 余家, 丝车约3万余部。但7月以后,丝价下跌,丝业一蹶不振,厂家因成本太高,不愿意低价销售,国外则因为美国工潮,导致对美国销售的丝量锐减,江浙多数制丝厂家无力维持,相继停业,失业工人达6万之多[3]。这一地区中,无锡居京沪中心,历来为工商业繁盛地区,享誉国内,驰名海外。近年来,因海外丝滞销,一蹶不振,丝价惨落,已频破产,去岁春茧登场之际,海外丝市活跃,于是一般失业厂商,又勃然兴奋,纷纷收茧开缫,以寄桑榆之收,其时全市开车者,约有40家,孰知丝市如昙花一现,未及两月,即行降落,至秋季丝价更加不振,冬季更一落万丈,每担只合国币500余元,为从来未有之新价,各厂局势本已风雨飘摇,经此惨跌,更难支持,纷纷停工,积存丝达2000包以上,失业职工达3万余人。[4]制茶行业因对外销售量逐年减少,茶价巨跌,茶农无利可图,产量逐年减少,茶商损失巨大,制茶业衰落。安徽南部休宁县东南部屯溪,因水陆交通方便,金融畅通,全埠商号林立,是徽浙赣绿茶汇集之地。民国以来,各种茶叶每年输出有七八万箱1931至1933年,因山价增高,成本上涨。加之当时西方进口茶业的国家也遭遇经济危机,海外市场购买力衰弱,市场价格一再跌落,难以遏止。这一地区原有茶号连年亏折,资金耗尽,难以维持,商号锐减,茶号开业减少,茶行交易萧条据计,1931至1933年,茶号亏折总数约在200万两以上[5]。水泥业是当时中国新兴工业,国内水泥厂计有上海的华商、南京的中国、唐山的启新及湖北分厂、黄石岗的华记等,合计产量约230万桶,全国销售额约250万至300万桶。随着建筑业的发达,对水泥的需求逐渐增多,但因外货贬价倾销,其中尤其是日货倾销最严重,致使国产水泥发展困难。煤业也因外煤源源输入,低价倾销,尤其是1933 年,外煤倾销更是变本加厉,南京政府虽然规定增加入口税,但外煤并未减少入口,尤其是日本输入煤炭数量剧增,而价格却急剧降低,致使国内煤业经营艰难。另外,面粉厂、炼油厂等民族工商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因资本主义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受其大量倾销商品的影响,经营困难,纷纷倒闭。
3、金融混乱,挤兑事件频发,偷运白银屡禁不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美国实施白银法案后,国际银价日益高涨,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据国民政府海关统计1934年一年经海关流出的白银有25994万两,而私运出境的,还不算在内。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的货币制度,白银是物价的标准,交易的媒介白银大量外流,使国内金融枯竭,通货紧缩,货币的购买力提高,物价却因此惨跌。这样在国际贸易中利于洋货的输入,而不利于土货的输出,入超更是不断增加;国内物价惨跌,使得工商业遭受致命的打击,中国的经济萧条也更加严重。国内工商业每况愈下,资金周转不灵,银行借款不能及时偿还银行不能及时收回贷款,导致挤兑风潮,许多银行倒闭。钱庄业也因受各行业倒闭的影响,连遭亏折,又因为银根紧缩,呆账过多,营业非常惨淡。以无锡银行业为例,它们平时除经营汇兑、存款储蓄业务外,兼营信用放贷,因实力比钱庄雄厚,于是对于丝米麦等押款,争相向外放贷,但1933年因受外商倾销,丝米业惨败,货品低落,抵押各款,损失非细,全行大都仅能维持开支,殊无盈余可言。由此可见,美国的白银政策是中国经济恶化的催化剂,海外银价高涨,而中国的对外汇率没能随着银价的高涨而提高,造成银价与汇价间的差别,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金融枯竭,物价下降,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