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2023-10-26CATALOGUE目录•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服务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挑战•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01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1 2 3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

列强入侵与经济侵略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间也开始兴办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对华贸易导致传统农村经济开始解体,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机器工业和近代农业。

农村经济的变动03交通和通讯业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网络逐渐完善,电信业也开始发展。

01民族工业的繁荣民国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02金融业的崛起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现代化的金融业,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开始兴起。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业结构开始调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全国经济进行统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02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传统农业的延续晚清时期,中国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土地制度的变革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土地制度开始发生变革,一些开明地主开始尝试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和设备。

外国农产品的冲击随着国门打开,大量外国农产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对传统农业造成冲击。

晚清时期的农业经济民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民国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土地制度进一步变革,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随着战争结束和政治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和发展,一些地区开始引进西方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起点。

在这次战争之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大量的资源被外国势力抢夺,国内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落后状态。

随着中国政府的觉醒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中国经济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开放对外贸易,逐渐建立起一系列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改革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随着土地承包制度的建立,农民获得了土地产权,并得以自主经营农田。

这一制度改革推动了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的生产热情被调动起来,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村经济开始迅猛发展。

在1989年至1992年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重大的金融危机,由于高通货膨胀和低利率政策导致的资本大规模流出,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政府通过严格管理贷款和加强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并逐渐恢复和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引导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此外,中国投资国际市场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通过参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积极吸引外国投资。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自由贸易,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多机会。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收入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都需要中国政府进一步进行改革和调整。

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危机等风险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落后到起步,再到腾飞的过程。

通过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确实是个很复杂的话题。

回顾这段历史,能看到许多波澜壮阔的场景和变化。

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农业到工业的漫长过程。

这其中,经济的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

首先,我们可以从清朝末期说起。

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逐渐侵入,中国的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大清帝国的腐朽与无能,让许多人感到无奈。

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传统的手工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许多小作坊纷纷关门,失业的人们走上了街头,生活陷入困境。

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出现,算是一个转折点。

虽然它的初衷是“自强”,想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来振兴中国的经济,但成效有限。

像是建造铁路、开办煤矿,这些虽然在当时看起来很有前景,但更多的是在模仿,而不是自主创新。

很多人为了生计,冒着风险,投身到这些新兴产业中。

虽然有些人因此发了财,但大多数人依然在底层挣扎。

进入民国时期,经济状况有了一些变化。

相关部门开始尝试进行一些改革,像是推行新货币,建立银行等。

但是,战乱不断,国家的不稳定让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许多地方的工厂、商铺被毁,生意萧条,市井之中满是失业的游民。

尽管如此,城市中还是冒出了不少新的经济活动。

上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外国商人纷纷涌入,开设各种生意。

那时候的上海,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人们在这里追逐梦想,但也常常迷失自我。

接下来是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崩溃。

民众生活困苦,物价飞涨,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磨难。

工厂被迫停工,农田荒废,整个社会进入了动荡之中。

即使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人们也在努力寻找生机。

比如一些地方的小农经济,虽然资源匮乏,但农民们依然通过集体合作,寻求出路。

他们互帮互助,尽量把日子过下去。

抗战胜利后,经济恢复的希望又一次出现。

随着国共内战的结束,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个时候,国家开始重视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许多来振兴经济。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完整word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中国经济一、知识归类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1、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抵制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巩固和保护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顽强的抵制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逐渐瓦解.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一面。

而在此基础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使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又决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满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息息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能力强。

①鸦片战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②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部分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服务,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基础。

③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代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史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史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史我国经济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朝。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它却始终保持着强大而持续的势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当今的中国经济。

1.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活动是农业,夏、商、周时期的精准农业生产和丰富的手工业生产,奠定了经济基础。

农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增长,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城镇的发展,城镇经济成为当时中国最为繁荣的经济形态之一。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但商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逐渐向商业经济、手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把中国发展成一个繁荣的城市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品交换,促进了经济特色化、地域分工和经济区域发展。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

秦汉时期的重要标志是“统一中国”,建立了全国范围的中央集权政治机构。

秦汉的统一解决了过度割裂的问题,使农业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使土地状况得到了改善。

与此同时,秦汉时期又发明了铁鞋犁等许多高效耕种工具,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另外,秦汉时期的人口大量增加,推动了隆盛的工商业经济。

强大的政府支持和大规模的经济投入促进了铁器、纺织、陶瓷等行业的发展,使手工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4.唐朝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时期是我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经济繁荣为世界所瞩目。

当时我国处于地理和文化的中心,不断发展着海外贸易。

受到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海洋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为海上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晚清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动荡、社会问题以及外来压力的挑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则成为了当时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从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出发,介绍中国在这些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并探讨其中的发展动因和影响。

首先,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面临诸多问题。

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经济主权严重受损,许多传统产业遭受严重冲击。

此外,在政治上,清朝王朝的衰落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民众起义和农民工人等。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早期的社会思想家和改革家开始提出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改革措施,试图挽救中国的经济命运。

接着,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的社会经济迎来了转折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措施,包括推行新政策、实施经济改革和引进外国资本。

此时期,中国的工商业开始崛起,铁路和电力等新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外国资本的引入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的工业基础。

然而,由于政治不稳定以及对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过高,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社会经济迎来了全新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措施,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从解放初期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如控制地主阶级的财产、实行土地改革、发展重工业等。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的干预和指导,推动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此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如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转型,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柱的经济体系。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主要时间轴1842年 -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新篇章。

1861年 - 太平天国运动- 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 这场运动导致中国农村经济遭受重创,为以后的经济改革带来了挑战。

1872年 - 甲午战争- 1872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

-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在经济方面做出一系列割让和赔款,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1904年 - 辛亥革命- 1904年,辛亥革命爆发。

- 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 这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革,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1978年 - 改革开放政策-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元素。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对中国的外贸和对外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0年 -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在近现代经济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2020年 - COVID-19疫情- 2020年,COVID-19疫情在中国爆发。

- 这一全球性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主要时间轴,展示了中国在近几个世纪经历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这些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崛起的历程。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和现代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变和现代化
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 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 来不断对宪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 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 纠正冤假错案等 ②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经济建设巨 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 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③思想上:1957年整风运动提出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 主观主义;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 ④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3.中国近代化的内容
经济近代化:(创新P42) 实质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 表现①洋务运动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创新P41 政治民主化: 实质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表现: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②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的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④新中国成 立后,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 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等民主制度 思想文化近代化: 从封建的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转化。这一过程,实 际上就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认识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 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 通。 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 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 展的客观要求。 加入WTO后,中国民族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只有 在竞争中才能发展壮大。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至1948年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和割裂的时期。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门户,并接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剥削。

中国传统经济体系遭到了破坏,国内市场被外国商品所占据。

中国在这一时期主要依赖农业为经济支柱,工业产值贡献较少。

第二阶段:1949年至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在此期间,国家建立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工业化。

国有企业成为经济的主体,私有经济几乎被消灭。

同时,农业也通过农村集体化改革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明显增长。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并且经济发展不均衡。

第三阶段:1978年至20世纪末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经济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

国家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资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特别是经济改革的地区(如广东、浙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私营经济逐渐崛起,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同时,农村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第四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扩大内需、促进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和商品贸易大国。

然而,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平等等,需要进一步解决。

总的来说,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封闭自给到市场开放、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经济从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程,从清朝末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

近现代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1860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底特律条约签署,中国开启了以向西方国家开放的时代。

1861年,洋务运动开始,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知识,发展了航海、军工、工业和教育等领域。

然而,洋务运动虽然有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限制。

清朝政府的固守保守和漠视民生的态度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陷入停滞。

同时,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军事压力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加剧了中国内外的矛盾。

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各种政治混乱和战乱。

不过,这段时期也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探索,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这些运动促进了人民觉醒和国家意识的觉醒,并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奠定了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的又一次重要转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推翻了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

此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探索,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然而,这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陷入了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许多知识分子和文化遗产受到了损害。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标志着中国再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通过引进外资、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开放市场等一系列举措,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科技、国防、外交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

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如实施一胎化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推进社会公平等。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9-1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9-1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1.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 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解析】 B。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英国将中国作为产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是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对于英国倾销的商品 形成抵制作用是根本原因,B项正确。
3.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 (1)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国基本统一。 ②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等措施的推动。 (2)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 础。 4.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在沦陷区,日军疯狂地毁坏和吞并民族工业。
史料一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 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 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 公司因之云集。” 史料二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 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 万。”
史料三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 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以上史料均摘自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史料四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 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 “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 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近现代中 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 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曲折与变革的历史。

从晚清时期的传统农业经济,到如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机遇。

19 世纪中叶,中国的经济仍以传统的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虽有一定发展,但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十分有限。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大量特权,控制了中国的海关、金融等重要领域,使中国经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在这一时期,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导致许多手工业者破产。

同时,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掠夺资源,进一步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

虽然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崛起。

他们倡导“实业救国”,积极投资创办民族工业。

在这一时期,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如纺织业、面粉业等。

但由于受到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总体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

20 世纪初,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经济方面鼓励工商业发展,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工业的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随后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经济发展环境依然恶劣。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得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破坏,沿海工业纷纷内迁,以保存实力。

[精品]中国近现代发展形势和发展历程

[精品]中国近现代发展形势和发展历程

[精品]中国近现代发展形势和发展
历程
中国近现代发展形势和发展历程,是指中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包括内外部的改革、社会转型、政治转型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

中国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发展中,受到西方国家的强大影响,逐渐向资本主义转型。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政治上看,中国由封建王朝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体制;从社会上看,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从经济上看,中国从落后原始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从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并不断发展更高水平的服务业。

在近代史上,中国还经历了一些重大的社会运动,例如五四运动、文革、改革开放等,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之,中国近代发展形势和发展历程,是中国从封建向资本主义转型,从传统社会正式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者:邵长峰来源:《新高考·高三政史地》2008年第01期一、全面认识专题知识(一)全面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多元复杂的近代中国经济(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长期居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渐消亡。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并积极寻找投资的场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没收政策,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淡出。

(3)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早期官僚资本——洋务经济产生,中国自身的新的经济形态出现,近代化起步,19世纪90年代结束;20世纪20年代起,以四大家族为核心的官僚资本产生、发展。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东南沿海产生。

这是近代中国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总之,随着西方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自然经济的渐趋瓦解,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相继产生,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它们三位一体,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多元复杂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阶级关系和救国探索复杂多变的特点。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1)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2)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春天。

(4) 1927—1945年,曲折发展。

(5) 1945—1949年,日益萎缩。

(6)新中国成立后初期,获得新生。

(7)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民族工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受外来因素的刺激,是欧风美雨的结果。

(2)不仅遭到内部封建势力的顽强抵制,还遭到官僚资本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摧残。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从古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了19世纪中叶,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近代前期(1840—1919年)1)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基本上是封建性的军事工业和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带有封建性的民用工业。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却步发展;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短暂的迅速发展,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该时期并存的几种主要经济形式1) 主要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 相互关系:自然经挤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起到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产生解体作用,后又由于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这两种经济也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解体的基础上及外国资立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近代后期(1919——1949年)1)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抗战时期,日本对沦陷区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摘要: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是复杂的又是联系的,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关系。

经济能体现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程度,经济的发展过程也能反映国家的社会问题的变迁过程,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是复杂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社会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

我们要以史为鉴,认真对待历史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现在的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Abstract: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process is linked. We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Economy reflects the extent of a country's prospe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es to reflect changes in the national process of social issu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is complex.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following process: social feudal economy, the gradual disintegration of the natural,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apitalism, foreign capitalist economy and bureaucratic capitalism: the new democratic economy. We must learn from history,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iously, we are now more prosperous economy.)关键词(Keywords):中国近代史(Modern Chinese History)经济(Economy)发展(Developing)历程(Course)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 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 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 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 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 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 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 义工商企业。
新民主主义经济? 1、概念: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指1927-1956年间由国营经 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共同组成的多种经 济成份共存的经济形态。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开展 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 经济不兴旺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 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 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 官僚资本的一局部。
5、时间:从1927年在革命根据地产生起到1956年我国 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止。
6、意义: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和1956年三大改 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取得胜利。这 一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开展,促使半殖民地半封建 经济的崩溃,改变了旧中国社会经济面貌。
A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 济、军事目的。 材料一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
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惟东南大利在水 而不在陆……无事之时,①以之筹转漕那么千里 犹在门户……那么七省之储可通一水。〞“……自 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 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 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以非设局制 造轮船不为功〞。②“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 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 不可〞。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请求。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真是波澜壮阔。

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中国经济从古老的农业国,逐步走向了现代化,真是个大变样的故事。

首先,咱们得从清朝末期说起。

那时候,西方列强一个个像潮水一样涌来,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条约像雨点一样落下。

国家的财富被掠夺,民众的生活可谓水深火热。

传统的农业经济岌岌可危,大家都在盯着这些新鲜的事物,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接着,进入了民国时期。

这个阶段是个转折点。

辛亥革命之后,大家开始重视工业化。

虽然政局动荡,战争不断,但许多人依然在探索新路。

南方的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那些地方渐渐发展起了一些现代化的工业。

民间的企业家们像雨后春笋,努力打拼,试图把中国经济带上正轨。

再往后,1930年代的抗战时期,经济更是经历了巨大的考验。

战火连绵,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可是,大家的意志没有被击垮。

那时候,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走出困境。

尤其是在敌占区,很多人组织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活动,体现了全民的智慧和勇气。

解放后,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那时候的口号响亮,“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相关部门采取了土地改革,分田到户。

这个举措让无数农民过上了新生活,真是让人倍感振奋。

集体化、合作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农业生产逐步上升。

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接下来的改革开放,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高潮。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大家纷纷投身市场经济。

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村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城市里,小摊小贩热火朝天,生活也随之改变。

人们的消费观念变了,物质条件有了大幅提升。

当然,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比如,环境污染、收入差距等等。

城市化进程中,很多人涌入大城市,造成了交通、住房等各种压力。

可尽管如此,经济的腾飞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

科技的发展也让人眼前一亮,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xx年xx月xx日•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点•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化•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目•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前景•结论录01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23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水利设施和农业技术水平较高,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农业基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手工业也较为发达,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贸易通道。

商业与手工业古代中国的金融和货币体系也较为成熟,银票、钱庄等金融业务逐渐兴起。

金融与货币03掠夺资源与剥削劳动力西方列强掠夺了中国的资源,并剥削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01鸦片战争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2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起点交通与通讯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大力发展交通和通讯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金融业的兴起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金融业也逐渐兴起,银行、证券市场等金融机构逐渐发展起来。

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发展民族工业,逐渐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

02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初步发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起点。

在北伐战争之后,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

这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农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外国资本的影响民国时期,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投资于工业、银行业和商业等领域。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外国势力的控制和剥削。

战争的影响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战争导致了交通中断、商业停滞和工业设备的破坏,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0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摘要: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国工商业影响发展一鸦片战争前后1929年至1933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给西方各国带来了严重破坏,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商业遭受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1、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了11%,但相对于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跌落43%的情况来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处于有利地位。

1931年后,西方各国货币贬值,变相使中国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使中国对外国的进口增多,出口量减少。

假定以192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100,则1930年为88.1%,1931年为89.5%,1932年为48.8%,1933年为38.7%[1] 由此看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在这几年中急速下降1932年底银价上涨,尤其是英日美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 实行货币倾销政策后,中国物价惨跌,工商业不振,尤其是货物出口,处于不利地位。

1934年美国提高银价后,中国物价下跌更快,同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工商业倒闭、贸易锐减的趋势已经难以遏制。

以天津为例,天津地理位置优越,依托背后的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华北西北一带丰富的农产品,急需以津沽为总汇转运地,各地原料食料需要辗转运到天津出口;外国的商品,更需要借助天津商埠分配到内地,天津贸易交易量非常大。

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天津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环,深受其害。

这一时期天津贸易额逐年持续下降。

1934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为177721.1万元,相当于1931年贸易额的58%,1932年贸易额的68% ,1933年贸易额的85%,说明天津贸易额总值在持续下降,经济持续低迷。

第二,1931至1934年间,天津连年入超,说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大量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

1932年情况最为严重,入超为64925千元,从1933年开始逐渐缓解,入超额开始明显下降,1933年比1932年入超减少50%,1934年比1933年入超减少52%。

2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民族工商业惨淡经营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价惨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1929年至1931年间,当世界物价急剧下降时,中国物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稍微有所增长,各种新兴轻工业,也因为外货滞销,在这一时期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

1931年秋季以后,世界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使中国经济深受其害。

尤其是美国实行白银收购政策后,中国银价迅速抬高,物价迅速跌落。

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的货币制度,银价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白银价廉造成对外进口洋货时,外商不愿意换取白银,外商经营盈利后,所得白银仍然投入到中国市场,循环经营,增加盈利。

因此世界各国遇到金融恐慌时,中国受到的影响较小,中小工厂也日渐发达。

但自1933年美国实行购银法案后,世界范围内银价高涨,外国商人为了获得更高额的利润,纷纷将白银运出中国出售,引发了中国白银外运的高潮。

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经济危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致使中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工厂普遍歇业或倒闭,贸易量一落千丈,国货大量积压。

据统计,自1934年12月11日至1935年2月8日止,沪市大商家停闭者117家,小商店在240家左右,平均每日约有6家倒闭。

又如广州为华南富庶之区,乃据广州统计局调查,1933年1月份起1934年6月止,18个月间,停业商店至5000余家。

至于天津为北方巨埠,近年市场萎敝,直己喘息仅属,许多商店终年宣传减价,时时门可罗雀。

此种情形,全国各处久已深刻。

[2]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的丝纱业、纺织业、茶业、面粉业、煤业、水泥业等都受到严重冲击。

1933年,国内实业界外受世界经济恐慌影响,农村破产,工商业衰落。

因外国丝业倾销,国内丝业持续陷于低迷状态,丝织工厂歇业或倒闭,工人失业。

江浙缫丝厂原有180余家,丝车4万8千余部,1933年初因受日本丝跌价倾销及人造丝竞争影响,江浙丝市持续不振,二三月间丝厂开工者不过一二十家。

到6月份海外丝价大涨,于是中国丝厂营业又随之兴旺,开工缫丝厂数达100 余家, 丝车约3万余部。

但7月以后,丝价下跌,丝业一蹶不振,厂家因成本太高,不愿意低价销售,国外则因为美国工潮,导致对美国销售的丝量锐减,江浙多数制丝厂家无力维持,相继停业,失业工人达6万之多[3]。

这一地区中,无锡居京沪中心,历来为工商业繁盛地区,享誉国内,驰名海外。

近年来,因海外丝滞销,一蹶不振,丝价惨落,已频破产,去岁春茧登场之际,海外丝市活跃,于是一般失业厂商,又勃然兴奋,纷纷收茧开缫,以寄桑榆之收,其时全市开车者,约有40家,孰知丝市如昙花一现,未及两月,即行降落,至秋季丝价更加不振,冬季更一落万丈,每担只合国币500余元,为从来未有之新价,各厂局势本已风雨飘摇,经此惨跌,更难支持,纷纷停工,积存丝达2000包以上,失业职工达3万余人。

[4]制茶行业因对外销售量逐年减少,茶价巨跌,茶农无利可图,产量逐年减少,茶商损失巨大,制茶业衰落。

安徽南部休宁县东南部屯溪,因水陆交通方便,金融畅通,全埠商号林立,是徽浙赣绿茶汇集之地。

民国以来,各种茶叶每年输出有七八万箱1931至1933年,因山价增高,成本上涨。

加之当时西方进口茶业的国家也遭遇经济危机,海外市场购买力衰弱,市场价格一再跌落,难以遏止。

这一地区原有茶号连年亏折,资金耗尽,难以维持,商号锐减,茶号开业减少,茶行交易萧条据计,1931至1933年,茶号亏折总数约在200万两以上[5]。

水泥业是当时中国新兴工业,国内水泥厂计有上海的华商、南京的中国、唐山的启新及湖北分厂、黄石岗的华记等,合计产量约230万桶,全国销售额约250万至300万桶。

随着建筑业的发达,对水泥的需求逐渐增多,但因外货贬价倾销,其中尤其是日货倾销最严重,致使国产水泥发展困难。

煤业也因外煤源源输入,低价倾销,尤其是1933 年,外煤倾销更是变本加厉,南京政府虽然规定增加入口税,但外煤并未减少入口,尤其是日本输入煤炭数量剧增,而价格却急剧降低,致使国内煤业经营艰难。

另外,面粉厂、炼油厂等民族工商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因资本主义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受其大量倾销商品的影响,经营困难,纷纷倒闭。

3、金融混乱,挤兑事件频发,偷运白银屡禁不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美国实施白银法案后,国际银价日益高涨,致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出。

据国民政府海关统计1934年一年经海关流出的白银有25994万两,而私运出境的,还不算在内。

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的货币制度,白银是物价的标准,交易的媒介白银大量外流,使国内金融枯竭,通货紧缩,货币的购买力提高,物价却因此惨跌。

这样在国际贸易中利于洋货的输入,而不利于土货的输出,入超更是不断增加;国内物价惨跌,使得工商业遭受致命的打击,中国的经济萧条也更加严重。

国内工商业每况愈下,资金周转不灵,银行借款不能及时偿还银行不能及时收回贷款,导致挤兑风潮,许多银行倒闭。

钱庄业也因受各行业倒闭的影响,连遭亏折,又因为银根紧缩,呆账过多,营业非常惨淡。

以无锡银行业为例,它们平时除经营汇兑、存款储蓄业务外,兼营信用放贷,因实力比钱庄雄厚,于是对于丝米麦等押款,争相向外放贷,但1933年因受外商倾销,丝米业惨败,货品低落,抵押各款,损失非细,全行大都仅能维持开支,殊无盈余可言。

由此可见,美国的白银政策是中国经济恶化的催化剂,海外银价高涨,而中国的对外汇率没能随着银价的高涨而提高,造成银价与汇价间的差别,使得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金融枯竭,物价下降,导致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恶化。

如果当时政府能够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即各国实行货币贬值后,中国政府应采取货币贬值措施;在美国实行白银法案之后,应加大货币贬值力度来应付,那么,上述经济困境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经济恐慌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可能会有所削弱。

综上所述,由于近代中国的生产力落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后,列强开始把危机转嫁给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国工商业基础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使中国经济在20 世纪30年代前期急剧恶化。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减少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国民政府相继采取了废两改元、征收白银税,并于1935年4月进行币制改革,使中国货币金融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内工商业者的损失,但由于彻底放弃了白银货币,使得改革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

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

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垄断着中国主要经济部门,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排斥、打击,阻碍了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它代表着各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形式,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

它既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有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还有各种形式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

中国落后的经济状况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的结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