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7eb1c16294dd88d0d26bd2.png)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弃甲曳.兵()供.养()数罟..不入洿.池()()()孝悌.() 庠.序()饿莩.()鸡豚.狗彘.之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凶.()(2)邻国之民不加少..()(3)数罟..不入洿池()(4)谨庠序..之教()(5)申之以孝悌.之义()(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非我也,岁.也()(8)斯.天下之民至焉()3.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_”,称其为“________”。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4.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4)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1.yèɡōnɡcùɡǔwūtìxiánɡpiǎo tún zhìxù2.(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更少(3)细网(4)学校(5)敬爱兄长(6)制止、约束(7)年成(8)则、那么3.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7儒4.(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7cd7f414791711cd791755.png)
【练】人教必修3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ù gǔ)洿.池(wū)A.曳.兵(yè)数罟..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赈.济(zhèn)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王无罪.岁罪:归咎,归罪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武器C.数.罟不入洿池数:多次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4.以下加点词说明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行,荒年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许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判定动词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申.之以孝悌申:反复陈述但是..不王者但是:如此却5.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D.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②寡人之于.国也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以下加点词活用情形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能够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8.以下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申之以孝悌之义D.但是不王者,未之有也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0daa8f12d2af90342e670.png)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4c0f13647d27284a735105.png)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鱼鳖.(biē)数.罟(shǔ)庠.序(yǎng)王好.战(hào)B.曳.兵(yè)颁白(bān)鸡豚.(tún) 涂.有饿莩(tú)C.洿.池(wū)狗彘.(zhì)衣.帛(yī)养生丧.死无憾(sàng)D.饿莩.(fú)孝悌.(tì)胜.食(shèng)然而不王.者(wàng)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鳖不可胜.食也胜:尽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⑤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树.之以桑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自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课后同步练习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0daa8f12d2af90342e670.png)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ba8313bb68a98271fefa65.png)
寡人之于国 课练一、 孟子,名_____,字_____,战国时邹人。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______”。
他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_______散文,《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二、字音移粟.( ) 弃甲曳.( )兵 饿莩.( ) 鸡豚.( )狗彘.( )之畜.( ) 数罟..( ) 洿.( )池 庠.( )序 孝悌.( ) 然而不王.( ) 养生丧.死( ) 三、基础选择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 .谨庠序之教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 B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 .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B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 .①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②寡人之于.国也4.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申之以孝悌之义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材木不可胜用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斧斤以.时入山林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以其无礼于.晋 D.⎩⎪⎨⎪⎧申之以孝悌之.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7.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c1cd43f5335a8103d22016.png)
寡人之于国也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捡”,拾起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错过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可!直不百步耳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申之以孝悌之义B.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斯天下之民至焉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我也,岁也D.树之以桑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七十者可以食肉矣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展开之初,梁惠王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王道”或“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渔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实行“仁政”的措施中,表现林业方面的措施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8寡人之于国也(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b74db4ddccda38366baf6c.png)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弃甲曳.兵()供.养()数罟..不入洿.池()()()孝悌.() 庠.序()饿莩.()鸡豚.狗彘.之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凶.()(2)邻国之民不加少..()(3)数罟..不入洿池()(4)谨庠序..之教()(5)申之以孝悌.之义()(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非我也,岁.也()(8)斯.天下之民至焉()3.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__________”,称其为“________”。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______篇,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4.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4)_______________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1.yèɡōnɡcùɡǔwūtìxiánɡpiǎo tún zhìxù2.(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更少(3)细网(4)学校(5)敬爱兄长(6)制止、约束(7)年成(8)则、那么3.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7儒4.(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养生丧死无憾(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
![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4cfb4db88762caaedd33d4b7.png)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3.8《寡人之于国也》(人教新课标必修3)第三单元8 寡人之于国也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纰缪./未雨绸缪间..距/间.不容发税率./为人坦率.B.下载./载.歌载舞偏裨./无裨.于事稽.首/无稽.之谈C.洁癖./穷乡僻.壤拙.劣/茁.壮成长绚.烂/徇.私舞弊D.偌.大/一诺.千金募.捐/蓦.然回首剽.悍/虚无缥.缈答案:C解析:A项,分别读miù/móu,jiān/jiān,lǜ/shuài;B项,分别读zài/zài,pí/bì,qǐ/jī;C项,分别读pǐ/pì,zhuō/zhuó,xuàn/xùn;D项,分别读ruò/nuò,mù/mò,piāo/piāo。
2下列加点的“也”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谷不可胜食也.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答案:C解析:A项中“也”表句中停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中“也”表判断。
C项和例句中的“也”均表肯定。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B解析:A、C、D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B项也有介词结构,但没有后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的解释,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③⑤/②/④B.①②③⑤/④C.①③⑤/②④D.①⑤/②③/④答案:A解析:①③⑤介词,用,凭;②介词,按照;④介词,因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afe1ff8c75fbfc67db23d.png)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篇稳固提高随堂操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1~4 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 ,悉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专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 :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尔后止,或五十步尔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以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 ,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以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以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以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以胜食 ,材木不可以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 ,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但是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1.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B.王好战 ,请以战喻喻 :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频频陈说。
.D.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罪 :冒犯。
.分析 D 项 ,“罪”,归咎、归咎。
答案 D2.以下对文中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孟子》由战国期间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寡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与之相像的君主的自称还有“孤”和“不谷”“不禄”。
C. “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 ,今日“河南”“河北”也大概是以黄河为分界限确立的政区。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精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精](https://img.taocdn.com/s3/m/fe77605ea26925c52cc5bfe9.png)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好.( )战弃甲曳.( )兵而走谷不可胜.( )食也数罟..( )不入洿.( )池养生丧.( )死无憾鸡豚.( )狗彘.( )之畜.( )然而不王.( )者涂有饿莩.(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无失其时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对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以解释。
河内凶.()或.百步而后止()是亦走.也()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体会词类活用情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然而不王.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填然鼓.之5.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1)。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斧斤以时进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2)。
未之有也6.文学常识填空:孟子,名轲,字,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与孔子并称为“”,称其为“”。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编成,全书共7篇,是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
二、探究解疑7.梁惠王向孟子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孟子怎样回答的?8. 试概括本文的结构。
9.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10.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1.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洿.(wū)池养生丧.(sàng)死无憾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涂有饿莩.(piǎo)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②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307a4d43323968001c9246.png)
《作业推荐》——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一、填空题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眄庭柯以怡颜(3)落霞与孤鹜齐飞(4)茕茕孑立(5)长太息以掩涕兮(6)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试题分析:第1句要注意“颁、负、戴”的准确记忆;第2句注意“眄、怡”的写法;第3句注意“鹜”的字形;第4句注意注意“茕、孑”的字形;第5句注意“涕”字的准确记忆;第6句注意“犹”字的准确记忆。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单选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颁发斑白班师全般人马B. 申述伸张深谙身受其害C. 孝悌不肖啸傲哮聚山林D. 检获俭约简洁精兵减政【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e6ce587be1e650e53ea9933.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兵(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不可胜用(shēng)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C.王无罪.岁:罪过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F.非我也,岁.也:年成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A.是.亦走也无乃尔是.过与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谷不胜.食也C.弃甲曳兵.而走齐兵.乃出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虎求百兽而食.之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B.填然鼓.之C.王无罪.岁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7.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D.谨庠序之教9.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高中】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ad2ee0af705cc17552709fd.png)
【关键字】高中第08课时寡人之于国也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粟子(lì)鸡豚(tún)弃甲曳兵(yè)B.数罟(cù)饿莩(piǎo)养生丧死(sāng)C.孝悌(dì)庠序(xiáng)衣帛食肉(bó)D.狗彘(zhì)牲畜(chù)数口之家(shuò)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B.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夺取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开仓救济百姓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A.秦王还柱而走B.拔剑切而啖之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谨庠序之教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申之以孝悌之义6.我们刚学习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运用。
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⑴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
”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答:⑵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
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答:7.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并概括它的寓意。
答: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673a4fc8d376eeafaa3100.png)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躬行仁义方可“王天下”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曳.兵/拖拽.数.罟/蹴.踏洿.池/纨绔.B.鱼鳖./弊.端效.仿/发酵.空旷./粗犷.C.河豚./馄饨.狗彘./雉.鸡庠.序/搔痒.D.孝悌./兄弟.饿莩./俘.虏皎.洁/打搅.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D.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河东凶亦然.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相同。
5.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二、一法一练——翻译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走近高考(2018·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与薛寿鱼书①[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
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 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艺,技艺。
⑥周、程、张、朱: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B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 C .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 .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B.⎩⎪⎨⎪⎧ 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D.⎩⎪⎨⎪⎧ 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2.D 3.A 4.C 5.D 6.D7.(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后,身高挺拔若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文章而闻名于世。
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
危素、张起岩一起举荐他,他没答应。
他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太祖出征江西时,王祎献上颂词。
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和宋濂。
要说学问的广博,你不如宋濂。
要说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
”太祖创设礼贤馆,召他来安置在馆中。
多次升迁,为侍礼郎,掌管起居注。
做南康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
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回来,商议礼仪。
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恳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本,政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人心。
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用而不可经常如此。
浙西既已平定,赋敛应当削减。
”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不完全照他说的办。
第二年修撰《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
王祎擅长史事的记载,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
《元史》修成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透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
皇帝召见他在殿堂对答,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
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王祎带诏书前往。
到后就告谕梁王,应该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不然朝廷讨伐的军队早晚之间就到。
梁王不听从,把他安排在别馆住宿。
又一天,王祎又告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
若是你们仗着地势的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后悔就晚了。
”梁王很害怕就服从了,立刻让他改住客馆。
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梁王迫不得已叫出王祎来见,脱脱想要让王祎屈服,王祎呵斥说:“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