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P24]
最新考纲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核心素养1.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考察、搜集地貌图片,说明其景观的特点,推断其地貌的成因。
2.综合思维:借助模型、多媒体动画或引入相关案例,了解其地貌特点,并分析地貌的形成。
[学生用书P24]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主干精讲]——理主干抓关键
1.地壳物质循环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典题探究]——析典题学技法
(2019·高考海南卷)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
(1) 该钻井()
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
(2)该钻井深达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A.侵入岩B.喷出岩
C.变质岩D.沉积岩
[思路导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岩石类型。第(1)题,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上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钻井深8 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第(2)题,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多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
[答案](1)A(2)D
[对点演练]——练类题提能力
(2019·湖南三湘名校3月联考)“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⑤D.①③⑤
解析:A[材料提及“精灵烟囱”的形成与火山喷发、火山灰和熔岩堆积、风化侵蚀等作用有关。图中①为沉积物变为沉积岩的堆积、固结成岩过程,②为使岩石变为沉积物的外力作用,④为岩浆喷发形成火山的冷却凝固作用。故A正确。]
(2019·北京东城期中)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读图,回答2~4题。
2.由乙转化为甲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作用可能有()
A.地壳运动、外力作用
B.外力作用、岩浆活动
C.固结成岩作用、岩浆活动
D.重熔再生作用、地壳运动
3.由变质岩转化为甲的过程为()
A.先下沉运动后外力作用
B.先上升运动后外力作用
C.先上升运动后岩浆活动
D.先变质作用后岩浆活动
4.图中①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可能是()
A.褶皱山脉B.断块山
C.熔岩高原D.三角洲
解析:2.A 3.B 4.C[第2题,读图,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岩浆。由乙转化为甲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作用可能有地壳运动、外力作用,故选A。第3题,读图,丙为岩浆、甲为沉积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由变质岩转化为甲的过程为先上升运动后外力作用,故选B。第4题,读图,丙为岩浆、甲为沉积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①为岩浆活动,图中①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可能是熔岩高原,故选C。]
考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貌
[主干精讲]——理主干抓关键
1.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典题探究]——析典题学技法
(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
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思路导引]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