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新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

人教新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

三、惯性: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形式无关,与物体的受力情 况无关 。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 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理论联系实际,物理走向社会
作业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必做题
1. 课本P70-71页 1.(2)、3。 2. 一个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
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不可能向上运动。这个 结论错在什么地方? (兼顾基础、巩固所学、温故知新。)
二.选做题 阅读课本70页的《科学漫步》,
观察 水平运动的物体最终会停止
权威一定就正确吗?
质疑 是因为不受力物体才停止的吗?
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
猜想 没有摩擦力,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
实验
设计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强调: 虽然是理想实验,但是并不缺 少事实基础。
介绍: 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 学研究中的基本地位。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没有力的作用,物体也可以运动。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他将继续以同一 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 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拓宽了人们看问题的视野。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 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乐 于 探 究 提出问题
亚里士多德
牛顿第一定律
形成体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 疑
进行补充
牛顿
科学方法
笛卡尔
伽利略
实 事
坚 持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 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 2、通过介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科 学探究精神。
如何落实:
1、展示表格,分析力和运动发展的历史过程,让学生知道一 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并非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是人类不断探索,付出艰苦努 力形成的,并明白科学研究过程的艰难和科学家为此所付出的 努力和心血。
六、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提问:抛出的 球(水平方向 不受力)为何 能与车一同匀 速前进? 再问:力和运动到底是什么关系,物体的运动是否 需要力来维持?古人是如何研究?
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然过 渡,引入古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 理论依据:好奇心是探究开始的。
一、回顾历史(学生阅读、总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 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 如何落实:
如何落实:在教学设计中体 现。
1、学会推理,掌握理想斜面实验的探究精髓。 2、深入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意义,并通过实例巩固、理解。 视频与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强化对惯性的认识,总结质 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
理论依据: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 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 象的产物。教学中尽量多创设情景,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注重师生 间的协商、对话、交流。
模拟实验探究法、实例分析法、逐层分析引导法、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法。
阅读、猜想与假设,论证、分析归纳、学生抢答、搜寻、体验等。
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 而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是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一定的 力量(包括教师)和必要的学习资料 , 建构体系,学会学习。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_图文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PPT_图文

回顾、思考:
①静止的力车、是足改球变为物什体么运运动动起状来态?的原因。
②运动的车、足球为什么停下来?
③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笛卡尔: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 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 直线上运动。
这应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整个 自然观的基础。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 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运动需要力维持
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2.质疑假设,科学猜想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①现象:沿水平面滚动的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1.一张纸已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
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
边,纸会断成几截?
问题:1.怎样解释撕纸游戏呢? 2.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1596-1650) 笛卡尔
牛顿简介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主要贡献 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 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
(1643-1727)
4.补充完善,形成定律
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牛顿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习了力学和运动学的知识,对力和运动的关系 有初步的认识,但存在错误认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 课件 (共28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 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 直接证明。
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是不存在的,但物体 受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和不受外力作用相 同。
开动脑筋
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惯性定 律
惯性
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不受力。(外因)
(寻找内因)物体自身的属性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 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 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三、惯性与质量
问题设计
坐在公共汽车里的人,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有什么感觉? 当运动的汽车突然停止时,又有什么感觉?解释上述现 象.
运动和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认为:必须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 力的作用,物体就要 静止在一个地方,即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
通过直觉和思维
2、伽利略的观点
伽利略认为:物体 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 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 力作用。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锤头松动了,为 什么把锤柄向下撞击 地面就能紧固锤头呢?
向下挥锤柄时,锤头随着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 柄撞击地面时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 要以原来的速度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就紧套在 锤柄上了。
你能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下面这些现象吗?
小狗淋湿了,是 怎样利用惯性将身上 的水抖掉的?
3.(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 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4.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4.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共16张PPT)

谢谢
• 2.展示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牛顿第一定律
(二)人类认识力与运动关系的历程教学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 阅读课文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学生体验:动手尝试让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学生讨论:要让物体运动起来,该怎么办?
停止用力,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 • 教师演示实验
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仍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 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 2、可能遇到的问题:“力和运动到底有什么关系”、 “怎么分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我的解决方案:了解和关注学生的认识情况,以教材内 容为线索,列举生活例子,借助演示实验,进行深入浅出的 分析和启发引导 ; 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同伴互 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牛顿第一定律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 知识与技能
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 重点:认识伽利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
理想实验的作用。
• 难点:纠正生活中的直觉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
问题探究及科学推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组内讨论 分析讨论
牛顿第一定律
六、教学过程
• (一)情境引入
• 1.知识回忆(让学生懂得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第一、二章研究了物体的运动学 第三章研究了物体间的作用力 物体的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论的 教育;
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诠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 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严密的科学态度, 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 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完整版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为经典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的分类与性质
01
02
03
04
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 力、摩擦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 力和非接触力,前者如推力、 拉力等,后者如重力、磁力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分为动力 和阻力,动力使物体加速,阻
力使物体减速。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 形定则,即两个力可以合成一 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 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惯性”这一重要概念, 解释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提供了基本出 发点和参照系,具有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
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 动的物体,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中需要修正。
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 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量子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摩擦力和空 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牛顿第一 定律往往难以直接观察,但可以
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到验证。
02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惯性的定义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 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以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它们 共同决定了力的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 (N),是国际单位 制中的基本单位。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物理必修1人教版 4.1牛顿第一定律(共19张PPT)

物理必修1人教版 4.1牛顿第一定律(共19张PPT)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 运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B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外力方向必指向正北 C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将匀速直线运动下 去 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小试牛刀:
2.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目的(D)
A减小重力,使运动状态保持稳定 B增大速度,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 C增大加速度,使运动状态不易变化 D减小惯性,有利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 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 变这种状态。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 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思考: (1)定律的前半句揭示了什么? (2)定律的后半句确定了哪个物理量的含义? (3)定律是不是实验定律?实际生活中不受外力 的物体是否存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理想实验: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 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 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
思考:没有力维持的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
笛卡尔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 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 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 向。
牛顿
小结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二、牛顿第一定律
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不受力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改变这种状态
三、惯性与质量
小试牛刀:
1.下列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的是(CD )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
动的物体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024/9/29
巩固练习
1、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 度到达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候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 动,小车的速度是 4m/s 。
2、实验:让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进入水平面,水平面的
表面先为毛巾,再为棉布,最后改为木板,可以视察到水平面越光滑,
巩固练习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倒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直线继续运动 B、本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C、本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保持静止 D、本来静止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将停止运动
A、根据假设,你准备怎样设计实验 B、需要记录哪些信息,是否要设计记录表格 C、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因素。
2024/9/29
D、准备器材: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布、毛巾、 小车刻度尺等
E、设计实验:
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平面 的粗糙 程 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平面 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情况。
2024/9/29
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 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 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 方向偏,将永远沿本来的方向 做匀速运动。
你怎样用实验去验证呢?
2024/9/29
实验探究: 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影
响,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9张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9张PPT)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作者编号:43002
新课讲解
1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
a
F合
F
m
a
运动学
公式
运动情况
(v,x,t ?)
Fx = max
F = ma
Fy = may
作者编号:43002
玩滑梯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
在欢乐的笑声中,培养了他们勇敢
的品质。小孩沿着滑梯从顶端滑到
底端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作者编号:43002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
3、掌握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
Ff (图 4.5-3)。设冰壶的质量为 m ,以冰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
一维坐标系,滑动摩擦力 F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
Ff = - µ1FN = - µ1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冰壶的加速度为
Ff
1mg
a1
1 g 0.02 10 m / s 2
m
m
加速度为负值,方向跟 x 轴正方向相反
v102 = v02 + 2a1x10
冰壶后一段运动的加速度为
a2 =- µ2 g =- 0.02×0.9×10 m/s2 =- 0.18 m/s2
滑行 10 m 后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由 v2-v102=2a2 x2 ,v=0,得
v102
v02 2a1 x10
x2

物理必修1人教版 4.1牛顿第一定律 (共34张PPT)(优质版)

物理必修1人教版 4.1牛顿第一定律 (共34张PPT)(优质版)
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
四、练 习 与 巩 固
一:被踢出的冰块,在摩擦力可以忽略的冰面上 匀速滑动,冰块受不受向前的作用力?
A: 不 受
B: 受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判断: 1.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的物体才有惯性.
A: 错
B: 对
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A: 错
运动

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 才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 物 体就要静止.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Aristotle,前384-前322)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 才能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物
体就要静止下来.
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原因。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共26张PPT)
启下
为后续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作铺垫,
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基础。
LOGO
教材与学情分析
3.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初中已经涉及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前三章已学习运 动、力相关知识 ×对“物体有力才动,不推不动”有根深蒂固的感性认 识,错误前概念。
能力方面
√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具备了一定从现象中观察与分 析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推 竖置矿泉水 推
探究二
工人推木 箱视频
横躺矿泉水
冰壶运动 视频
LOGO
新课插叙:历史回顾,观点二
若无阻力,有速度的 小球在水平面上将永 远运动下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依据 :实验事实+逻辑推理 伽利略
LOGO
新课教学二: 1、教师演示实验,事实加逻辑外推结论
学生自主 探究实验
若无摩擦,在水平面上,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跨 越 两 千 多 年 的 寻 觅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
力不是维持,,,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
惯性:
LOGO
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探求真理的责任
LOGO
教学重难点与目标
教学重点 • 牛顿第一定律及 惯性
教学难点 • 在实验基础上逻 辑推理的伽利略 理想实验的理解 • 用实验仪器科学 设计实验探究力 与运动关系
LOGO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教学重难点与目标


• 教法与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板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解决方案: 1、了解和关注学生的认识情况,列举新鲜生活事例,借助视频、动画 模拟演示实验,增强信息的表达能力和教学的直观性。 2、注意知识的逐层深化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建立,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 和启发,引导学生归纳,灵活应用知识进行释疑。使学生对牛顿第一 定律有更深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六、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提问:抛出的 球(水平方向 不受力)为何 能与车一同匀 速前进? 再问:力和运动到底是什么关系,物体的运动是否 需要力来维持?古人是如何研究?
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然过 渡,引入古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 理论依据:好奇心是探究开始的。
一、回顾历史(学生阅读、总结)
人物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时期 设计意图: 2300年前 让学生了解
伽利略(意大利) 笛卡尔(法国)
相距19个世 纪 相距半个 世纪
牛顿(英国)
16世纪中期
科学发展的 艰巨性,实 事求是的对 待历史,科 学客观评价 古人的成就。 落实情感、 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 态度与价值 动的原因 观的教育
依据
理论依据: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 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 象的产物。教学中尽量多创设情景,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注重师生 间的协商、对话、交流。
模拟实验探究法、实例分析法、逐层分析引导法、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法。
阅读、猜想与假设,论证、分析归纳、学生抢答、搜寻、体验等。
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 而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是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一定的 力量(包括教师)和必要的学习资料 , 建构体系,学会学习。
五、重点、难点
重点: ①、了解人类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历史,理解伽利略的科 学思维方法; 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③、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人教版)42张)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运动需要靠力来维持 C.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
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速度改变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反应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
运动规律,即始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0 、 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秒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
投弹前:飞机和炸弹都 一起向前运动。
投弹后:飞机将继续 运动,炸弹由于具 有 仍惯然性保持向前运动,所以不能到 目标上空再投弹。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突然拉动小车时, 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运动 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 来的静止状态∴向后 倒。
木块处于运动状态 小车突然停下时,木 块下部随车一起停止 运动,上部由于惯性 保持本来的运动状态 ∴向前倒。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复习回忆:
一: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什么? 1.运动速度改变(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 动变为静止,由快变慢,由慢变快)。
2.运动方向改变。 三: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想想议议: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 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 板,车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 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生 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
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
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好像有一个共同特征: 物体受力时才能运动.如果不受力.物体不会运 动或停止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4.1牛顿第一定律(共13张PPT)(优质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4.1牛顿第一定律(共13张PPT)(优质版)

一、运动和力的关系:
笛卡尔的观点: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 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如果 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同一直 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 偏离原来的方向 。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
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为止。
原因:完全不受力的物体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
三、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
(2)外在表现:
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能力
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惯性越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强 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反之亦然
(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例题分析:
例1.正在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若它 所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C)
A.物体立即停下来 B.物体继续做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停止运动。
例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B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理解: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 惯性定律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不受外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知悉钠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 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 种状态为止。
不能!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ppt课件
牛顿第一定律与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它指出无论观察者的参考系如何,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不变的。这与 牛顿第一定律中物体运动速度不会超过光速的观点相冲突。
牛顿第一定律与量子力学的关系
量子力学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挑战
在微观尺度上,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等现象表明,物体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 精确测量,这与牛顿第一定律中物体位置和速度可以精确确定的观点相矛盾。
投掷物体
当我们投掷物体时,它们会按照牛顿第一定律沿抛物线轨迹 飞行。在投掷过程中,我们给予物体一个初始速度,然后物 体在惯性作用下沿此路径飞行,直到受到重力的作用改变其 运动轨迹。
牛顿第一定律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自由落体实验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忽略空气阻力,所有物体无论质量大小都以相同的加速度 下落,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直接体现。
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观点相矛盾。
牛顿第一定律在宇宙观中的地位
尽管宇宙观的发展对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挑战,但牛顿第一定律在描述低速、宏观物体 的运动方面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它仍然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之一,为其他更复杂的理
论提供了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为 零,即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 态。
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会保 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该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之一,对于理解力学中的其他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车辆的启动、刹车和 转弯等运动过程都需要考虑物体的惯性。
03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PPT)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PPT)
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
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的贡献
人的思维创造出一直在改变的一个宇宙图景,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摘自A·爱因斯坦、L·英费尔德著《物理学的进化》
B
(1)请你用惯性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当你奔跑时碰到石块,必然是向前跌倒;而如果你脚踏西瓜皮,必然是向后倒?
3.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D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具有惯性
错,决定惯性的唯一量度就是质量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问题四:惯性是一种特殊的力吗?
不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而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2)高空中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每隔相同的时间投下一颗炸弹,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些炸弹的运动轨迹是( ) A、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一条抛物线 B、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一条竖直线 C、在空中的排列情况是一条水平线 D、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
……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因为他们有时会引到错误的线索上去。
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思维障碍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特别是本节惯性概念的理解需要很强的逻 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生活实例让 学生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认识。
三、说核心素养分析
1.物理观念:❶.了解伽利略等物理学家的相关理论 ❷.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❸.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惯性的决定因素
预留任务
要求学生在放学 的路上观察行人、汽 车等生活中常见的实 例并将牛顿第一定律 和惯性的相关知识代
入,从生活中感受影
响惯性的因素,并要 求学生感受惯性在这 些生活实例中具体是 如何体现的?
5.理论联系实际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 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 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 生活,同时为下节课 突破“惯性的表现形式 ”这一难点打下基础.
阅读教材回顾历史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观看演示实验、 动画,学生根据自己 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将 自己引入到亚里士多 德的歧途中去。
1.新课引入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引入的目的在
于留下悬疑,让学感受 到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就 一定是正确的,给学生 以心灵上的震撼,更能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物 理奥秘的兴趣。
6.总结反思 课堂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一.理想实验 伽利略的观点: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2.惯性: 三.惯性与质量 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谢谢各位评委 老师!
二、说学情分析
❖ 已学知识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简单的学习过牛 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概念,但这些仅仅是物理规律的表 象认识,没有深入的去体会和理解,学生特别是对惯性 的概念理解非常模糊。虽学习过力和运动,但存在知识 障碍:
❖ 知识障碍分析:没有分析力和运动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 ,特别是学生容易受生活经验影响把自己带入亚里士多 德的错误观点上。同时也存在思维障碍:
3.理解定律、了解惯性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先 从感性上感知概念再逐 步从理性上理解和体会 惯性的概念,从而突破 教学的难点
惯性与质量
4.思考与讨论
留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组探讨“思考 与讨论” ,惯性的决定因素?,并列举生活 实例感知: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质 量,再次突破教学的难点。
4.1 牛顿第一定律
张代勇 2018-11-
说课环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核心素养分析 教学重 难点分析 教法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4 章第1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物体最基本的运 动规律,探索物理学家寻求物体运动规律的艰辛历 程。本节之前虽已学过运动和力的概念,但本节才 是动力学的起点和基础,同时该节内容向学生展现 了物理学家在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中巧妙使用 了理想实验以及理论和思想的合理外推,充分展现 理想斜面实验的迷人魅力。
理想实验的魅力
2.探究定律,回顾历史
【问题1】:球的运动状态为什么改变?——由学生 交流讨论并列举生活实例
【问题2】:为什么伽利略的实验被称为理想实验?
(之后提出2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老师适当点评)
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定律,回顾历史
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的物理研究史;教师 在此,点明在亚里士 多德、伽利略等时代 还没有力的概念,这 些概念是由后来物理 学的奠基人牛顿提出 来的,从而总结出牛 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五、说教法 学法分析
因本节有重要实验,我采用了演示实验学 生参与、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启发式等 多种教学方法,在新课引入时采取悬疑式的 引入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已学 的物理理论解释遇到的生活实例,采用相互 探讨式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分析
总结反思课堂练习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剖析规律强化理解 实验探究 科学推理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前人 探索物理规律的不懈努 力和艰苦历程,培养学 生艰苦奋斗和勇于探索 的物理精神。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结论
牛顿第一定律
用牛顿第一 定律解释前面的 乒乓球演示实验 和生活中的一些 事例,逐步让学 生体会一切物体 都具有的这种“ 本领”,切不可 直接给出惯性的 概念。
(四个方面加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让学生理解知识,更能应用;教 给学生研究物理学的正确方法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让学生树立实验是检验科学理论 的唯一标准。)
四、说教学重 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伽利略斜面实验及结论 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以及惯性的概念并能 用以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惯性的决定因素。
理想实验的魅力
师生共探实验,注 意观察,告诉学生观察 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 本方法,所以光有观察 还远远不能够的,进从 而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 CAI动画 。同时在实验 过程中要求下面学生积 极参与。
2. 探究定律,回顾历史
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样做的目的是充 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 的主导”,同时让学生感 受伽利略探索物理规律 的过程和科学假设的思 维方法。
2.科学思维:能运用惯性定律解释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及现象 3.科学探究:❶.掌握伽利略理想实验过程以及合理假设的方法
❷.培养学生将物理规律和理论应用到生活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 高尚的物理精神以及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坚持不懈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