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国情与发展-清华大学,胡鞍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跃进失败后领导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毛泽东把中国国情特点概括为:中国人口多、底子 薄,经济落后。他的最主要的结论是,要使生产力很 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 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挑战与应战”模式
中国对现代化挑战中有不同的响应和反映,采 取了不同态度和策略,因而有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从1750到1950年,这200年间从先 进走向落后、从强大走向衰落、从繁荣走向贫 穷? 从1950年后的50多年特别是1978年后的25年 中国如何从落伍走向追赶、从衰落走向强大、 从贫穷走向小康。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张培刚先生提出的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组成及地理分布 资源和物力——种类、数量及地理分布 社会制度——人和物的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 生产技术——生产发明的应用,科学、教育及 社会组织等 企业家创新管理才能(Entrepreneurship) ――改变生产函数或应用新的生产函数,也就 是改变生产要素组成或应用新的生产要素组合 限制因素 限制因素 发动/限制 发动因素 发动因素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当时对中国国情中的落后性、 不平衡性、差异性、多样性和制约性有着比较全 面的了解,特别使对少数的先进的现代工业与绝 大多数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并存这一特点有着极其 深刻的认识 莫里斯·迈斯纳指出,1949年,中国共产党接管的 是一个为战争摧毁了的经济,它远远不如十月革 命时的俄国经济发达。而正是这种极端落后贫穷 的条件——这是中国历史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 —和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观回答,构成了 1949年以后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国家 历史视角: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了解中国如同读一部天书 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发展历史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1957年陈云同志针对1956年的“冒进”,提出了所谓“国 力论”或“国情制约论”或“国力制约论”,即“建设规模的 大小必须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 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1958年南宁会议受到 毛泽东严厉批评。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七、江泽民等人对国情的 认识和概括
江泽民同志“论十二大Hale Waihona Puke Baidu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 的关系 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 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 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和其它经济成份 的关系 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 人的关系 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 生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的关系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建国初期7年经济建设后对国情的认识
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 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论十大关系》,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 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大探索和初步成果; 毛泽东同志在把当时的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概括为“地大物 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一穷二白”。所谓“穷”,就是没 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所谓“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 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刘少奇在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谈到中国国情时讲, 在旧中国,生产资料工业的产值在全部工业产值中所占的比 重很低,在1949年只占26.6%。这是中国生产力落后的标 志; 党的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 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二、国情的定义与限制因素
所谓“国情”是指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 它是指那些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 主要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它常常决定着一国长远 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 不同国家发动和实现工业化的条件和因素各不相同。 工业化的发动因素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能够启动国民 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发生连续变化”的 基要因素,或战略性因素。 工业化的限制因素是指那些从根本上阻碍或制约工业 化过程的发动和演进的因素。
从现代化分类看,分为先行者与后来者,领先者和追 赶者。中国属于现代化后来者,比西方国家晚了100到 200年;但是中国后来又成为现代化的追赶者。 从技术进步分类看,分为创新者和模仿者,积极采用 者和边缘化者。中国一直是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农业 技术创新者,但是到现代工业社会成了落伍者和边缘 化者;但是后来成为积极采用者,仍属于技术模仿者。 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和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基本任务是 在落后的条件下,奋起追赶,争取缩小与发达国家之 间的发展差距。
第一讲 导论: 如何认识中国国情 胡鞍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6年9月19日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问题提出 如何认识中国? 国情的定义和限制因素是什么? 研究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 引起当代中国巨变的动力或动因是什 么? 毛泽东等如何认识中国国情?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
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必须 看到: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 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79); 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党的十二大提出到本世纪末,力 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1982);党的 十三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使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翻 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87)。邓小平又进一步 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新目标(1987); 毛泽东主张“大跃进论”,邓小平主张“台阶论”的这一设 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符合中国发展阶段的,中 国提前实现了前两步发展目标。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六、邓小平等人对国情的 认识和概括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改 革开放时代,也进入经济起飞阶段; 这是建国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 实惠最多的时期; 许多适应社会进步趋势的新思想式在这个时期产 生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体制的基础式在这个时 期开始奠定的; 这一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国 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即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四、如何系统地研究中国国情
研究国内和国际现状,对政治、经济、社会等 方面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开展深入的调查 研究,把握客观的真实情况; 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包括经济史、政治史、 社会史; 学习国际理论与经验,既包括马克思、列宁主 义,也包括极其丰富的社会科学,来具体的研 究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历史,来具体的分析中国 的发展问题。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影响中国变化的不同变量
自然变量 经济变量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增长 社会变量 人口增长及结 构分布变化 自 然 资 本 积 物资资本积累 城市化 累,退化或减 乡村发展 少 生态状况土地 人力资本积累 人口健康 退化、 沙漠化、 家庭变化 森林减少 职业变化 自然灾害的影 市场结构 文化变量 响 国内贸易增长 媒体发展 地理区位 非国有经济 社会保障体系 环境状况(各 金融市场 公共服务 类污染) NGO 和 社 会 组织
毛泽东本人更擅长于作政治分析,更多地讨论的主题 是社会主义革命; 他本人对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很少; 毛泽东清楚地意识到他本人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知识 来源的有限性,他还没有来得及从基于“打天下”的革 命战争的知识转向基于“治天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全党对经济发展知识的认识和积 累; 毛泽东在“打天下”时的成功也来源于他的前任(如从 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等)的失败和教训。同样他在 “治天下”的成功和经验可以成为他的后任的成功的财 富,他的失败和教训也会成为他的后任成功的来源。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五、毛泽东等人对国情的 认识和概括
毛泽东谈中国基本国情特点
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 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 后的,这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的,我 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 在古代 中国的现代性工业的产值虽然还只占国 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它 却极为集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资本是 集中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官僚资 产阶级的手里 中国的经济遗产是落后的,但是中国人 民是勇敢而勤劳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 利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加上世界上各国工人阶级的援 助,其中主要地是苏联的援助,中国经 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是相当地快 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性 工业中的第二位,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 力量 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 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是可能 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 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的,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国营经 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 社会主义性质的 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没有对外贸易的统治政策是不可能的。 中国还没有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 体系 中国已经有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现代性 的工业经济,这是进步的,这是和古代 不同的
http://ccs.tsinghua.edu.cn
政治变量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政治决策机制
国际环境 国际关系 国际安全 国际贸易和规 则
政府结构、功 国际资本投资 能、作用变化 领导人特点 学习能力 法律体系 司法体系 国际知识与技 术 国际移民 国际资源 全球环境变化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刘少奇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1950年他指出中国劳动人民穷困的一个基本原 因是,中国近代的机器工业、运输业和农业还 很少,在国民经济中,百分之九十左右还是手 工业和个体农业,在运输业中,也绝大部分是 人畜力和木船运输。
http://ccs.tsinghua.edu.cn
Anganghu@mail.tsinghua.edu.cn
三、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意义
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客观基础,也 是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拟定有效的发展政策 的根本依据。如何在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中, 认识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的基本国情,始 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